基于分类能力发展的幼儿认知教育研究

合集下载

浅析如何培养幼儿的分类能力

浅析如何培养幼儿的分类能力
值得强调的是,直接教授知识对于幼儿分类能力的提升是不利的,幼儿的概念形成是一个不断从外界吸收,再转化为知识的过程。类别概念本身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如果在分类培训中仅仅让幼儿知道一个类别概念,这样幼儿就会形成相应的条件反射,下次在出现类别分类时候,往往会出现概念经不起推敲等现象。所以,在对幼儿进行分类教育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可以适当的提供类别分类材料,但是不宜干预幼儿操作方式,幼儿在反复玩耍过程中,逐渐会发现数量、颜色之间的关系,从而起到增强分类能力的目的。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的分类能力的开展,随着相似性的分类到理论性的分类的一个根本过程中,在掌握到了幼儿分类的根本特征以后,教师和家长针对幼儿的培养,需要从根本水平道其他水平进行变化。幼儿分类能力的提高不是根本的授课,而是需要通过给幼儿一定的环境进行刺激,设计情境,才能够让幼儿掌握到更多食物的本质属性,从而积累更多的分类经验。
murphy等人对儿童的记忆分类任务进行研究中发现学前儿童在分类过程中更倾向于按照主题进行分类将事物和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理解是45岁儿童已经开始掌握的技能因此对特征类别进行指导相对于相似性的学习而言更有实际意义
浅析如何培养幼儿的分类能力
浅析如何培养幼儿的分类能力
【摘 要】 在认知能力中,分类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分类能力的培养在幼儿阶段尤其重要。分类是基于相似性的理论中逐渐开展而来的,幼儿分类能力的培养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理,从初级逐渐向高级方面进行分开展,本文针对幼儿分类培养的重要性和方法进行了阐述。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加,幼儿在感知能力上也会出现巨大变化,陈立等人对我国幼儿认知能力进行了研究,研究说明,幼儿在3岁以前对物体的抽象形状能有所认识,3岁到5.5岁对颜色抽象占有优势,而6岁以后逐渐开始接触理性方面的认知。

婴幼儿的认知发展与分类能力

婴幼儿的认知发展与分类能力

婴幼儿的认知发展与分类能力婴幼儿的认知发展是指从出生到两岁左右的阶段,婴幼儿通过感知、观察和思考等方式逐渐形成对世界的认知。

其中,分类能力是婴幼儿认知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维发展的基石之一。

本文将探讨婴幼儿的认知发展过程以及分类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婴幼儿认知发展的阶段1. 感知阶段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婴幼儿的大脑逐渐对外界事物做出反应,通过触摸、听觉、视觉等感官来认知周围环境。

他们开始对简单的形状和颜色产生兴趣,并能辨认出主要的声音和面部特征。

2. 运动阶段约在6个月左右,婴幼儿的运动能力逐渐增强。

他们开始能够翻身、爬行、坐起、站立,并逐渐迈出第一步。

这一阶段的认知发展,也主要通过触摸和视觉来实现,他们逐渐能够辨别和识别不同的物体,并开始建立简单的连续性和因果关系。

3. 语言阶段约在一岁左右,婴幼儿开始掌握一些简单的语言能力,能够发出简单的音节和词汇。

他们也开始关注和模仿大人的动作和语言,并逐渐理解语言的表达和意义。

这一阶段的认知发展,语言的引入为他们的认知世界提供了更丰富的内容。

二、婴幼儿分类能力的发展分类能力是婴幼儿在认识事物时将其归类和区分的能力。

它是由感知、记忆和思维等综合作用下逐步形成的能力。

婴幼儿的分类能力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 同质类别阶段在宝宝的认知初期,他们主要通过感知同一种类的物体来进行分类。

例如,他们会把不同颜色的球都看作“球”,并认为它们属于同一类别。

2. 对象特征阶段随着婴幼儿的认知能力的提高,他们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物体的特征上,并进行分类。

他们会通过物体的色彩、形状、大小等特征来进行判断和分类。

例如,他们会将红色的球和蓝色的鸭子分别归为两个类别。

3. 功能属性阶段在这一阶段,婴幼儿开始关注物体的功能属性,将物体根据其用途、功能进行分类。

例如,他们会将各种玩具分为“玩球的”、“咬的”和“丢的”等不同类别。

三、培养婴幼儿分类能力的方法1. 提供各种感官刺激为了培养婴幼儿的分类能力,可以让他们接触各种不同的物体和材料,提供丰富的感官刺激。

发展幼儿认知能力的活动教案

发展幼儿认知能力的活动教案

发展幼儿认知能力的活动教案引言:幼儿期是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幼儿的认知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个培养幼儿认知能力的活动教案,帮助幼儿在游戏中探索、思考和学习。

一、感官探索游戏感官探索是幼儿认知能力发展的基础,可以通过一系列感官刺激的游戏来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

例如,可以让幼儿摸摸不同材质的物品、闻闻不同气味的东西、听听不同声音的音乐,帮助他们认识和区分不同的感觉。

二、图形识别与分类游戏图形识别与分类是培养幼儿逻辑思维和分类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涉及形状、颜色、大小等要素的图形游戏,让幼儿辨认不同的图形,并进行分类。

例如,让幼儿将形状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发展他们的图形分类能力。

三、探索性游戏探索性游戏是培养幼儿探索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游戏中,可以给幼儿一些有趣的问题,鼓励他们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一个水池里放入几个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幼儿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引导幼儿发现并解释其中的规律。

四、语言启蒙游戏语言是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语言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围绕词汇学习、听说训练、故事讲解等活动,帮助幼儿扩充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五、数字认知游戏数字是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数字认知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数数能力和数字理解能力。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数数板游戏,让幼儿按顺序摆放相应的数字牌,培养他们的数字意识和顺序概念。

六、空间形态游戏空间形态是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方面,通过空间形态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空间意识和造型能力。

例如,可以给幼儿一些积木,让他们按照设计要求搭建各种形状的建筑物,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七、角色扮演游戏角色扮演游戏是培养幼儿社会认知能力和情绪认知能力的重要方法。

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幼儿可以学习如何与他人交流、合作和解决问题。

例如,可以模拟一个超市的情景,让幼儿扮演顾客和店员,锻炼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基于分类能力发展的幼儿认知教育研究

基于分类能力发展的幼儿认知教育研究
关键 词 : 分类 ; 认 知 能力 ; 游戏 ; 经验知识 ; 心 理
中图分类号 : G 6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2 9 1 X ( 2 0 1 3 ) 0 5 — 0 2 4 2 — 0 3
分类能力是人类 的一种基本认 知能力 , 分类活动几乎渗
2 0 1 3 年第 5 期 总第 1 8 7期
经济研究导刊
EC0NOM I C RESEARCH GUI DE
No . 5, 2 01 3 Se ia f l No. 1 8 7
基于分类能力发展 的幼儿认知教育研究
张翠丽 , 刘 泉z , 红 鸽z , 陈佩文
( 1 . 内蒙古包头市新苑幼儿园 , 内蒙古 包头 , 0 1 4 0 3 0 ; 2 . 内蒙古大学 鄂尔 多斯学院 , 内蒙古 鄂尔多斯 0 1 7 0 0 0 ; 3 内 蒙古师范大学 、 生命 科学学院 , 呼和浩 特 0 1 0 0 2 1 )
定 的挑 战性 , 有 利 于 其 长 远 发 展 。” [ 4 1 由此 可 见 , 让 幼 儿 在 生 活
知识 , 促进幼儿的认 知发展 。因此 , 物体的分类教学在幼儿 园
数学教育 中占有相 当大 的比例 ,也是幼儿数学教育主要趋势 之一 。分类是根据事物 的同和异 , 把事物集合成类 的过程 , 也 就是把相同的或具有某一共同特征 、 属性 的东西归并在 一起 ,
摸物游 戏中 , 要求 幼儿戴上 面罩( 或将 物品放 人袋中 ) , 让幼
儿用手 去感 知物品的大小 、 形状 、 长度 、 软硬 , 甚至是物 品的 粗糙程度。这个游戏可 以训练幼儿的触摸感知能力 。因为这 种游戏有一种神秘感 , 所以幼儿非常感兴趣。但是再好 的游 戏也不 宜玩的时间过长 , 因为幼儿不久 就会失去兴趣 , 只有

幼儿园中班认知教育教案认知策略培养 分析如何培养幼儿的认知策略

幼儿园中班认知教育教案认知策略培养 分析如何培养幼儿的认知策略

幼儿园中班认知教育教案-《认知策略培养》- 分析如何培养幼儿的认知策略。

幼儿园中班认知教育教案-《认知策略培养》- 分析如何培养幼儿的认知策略一、教学目标本次教学旨在通过培养幼儿的认知策略,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效率,使幼儿能够熟练掌握认知策略的使用技巧,从而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

二、教学内容1. 了解认知策略的定义和作用2. 学习认知策略的分类和使用方法3. 实践认知策略,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三、教学方法1. 听说结合法:通过讲解、示范和反复练习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认知策略的概念和作用,掌握认知策略的分类和使用方法。

2. 体验式教学法:通过实践操作和互动交流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与幼儿互动交流,介绍认知策略的定义和作用。

2. 正式教学环节:(1)学习认知策略的分类和使用方法,包括记忆策略、理解策略、应用策略和评估策略。

(2)通过示范和练习,引导幼儿掌握各种认知策略的使用技巧。

(3)通过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幼儿实践认知策略,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

3. 结束环节:与幼儿互动交流,总结本次教学内容和效果,并鼓励幼儿在日常学习中积极运用认知策略。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幼儿理解认知策略的概念和作用,掌握认知策略的分类和使用方法,实践认知策略,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践操作和互动交流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总结本次教学通过讲解、示范和实践操作的方式,引导幼儿掌握认知策略的使用技巧,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效率。

同时,通过体验式教学法和小组活动等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认知策略,以提高幼儿的学习成效和适应能力。

幼儿分类能力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幼儿分类能力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幼儿分类能力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作者:胡莉莉来源:《新课程·小学》2016年第03期摘要:分类是把具有某种共同属性或特点的事物组成为一种或一类,是思维的基本过程之一,是一种基本的认知过程。

分类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数学教育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通过分析幼儿分类能力的发展规律,提高教师对幼儿思维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和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

关键词:分类;标准;能力一、幼儿分类能力的不同发展阶段研究表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对事物进行分类的标准是不同的,并呈现出规律性的发展过程,一般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3岁以下的幼儿基本上不能分类。

他们经常将性质上毫无联系的事物的图片任意匹配,即使将两个以上相关的物体归放在一起,也不能说明这样划分的理由。

3~4岁幼儿发展初步的分类能力,他们主要依据物体的感知特点和具体情境来分类,能描述简单的分类理由。

在感知特征方面,他们会把皮球、苹果放在一起,因为“都是圆的”,他们也会把梨、气球放在一起,因为都是“黄色的”,他们会将玩具、公交车放在一起,因为要坐公交车去买玩具。

5岁半以后,幼儿的分类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分类标准开始从外部特征转向内部特征,如,功能、概念等。

在功能方面,幼儿会将桌、椅归为一类,它们是写字用的;将铅笔和橡皮归为一类,因为它们是学习用的。

在概念方面,幼儿能以玩具、学习用品、交通工具等抽象的概念对事物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

二、幼儿分类能力的训练策略(一)训练幼儿分类能力的方法训练分类能力既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随机引导,又可在游戏中学习或设计训练题目进行专门训练。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进行适时引导来训练幼儿的分类能力。

例如,在玩完后,引导幼儿按玩具的种类把玩具整理好。

又如,在玩水果或蔬菜超市时,引导幼儿把水果和蔬菜分类摆放在货架上。

游戏结束时,要求幼儿按照一定的类别进行归类摆放。

(二)训练幼儿分类能力的一些具体措施给物体分类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根据物体的形状、颜色、外形特征,或者不同物体之间的类别关系、空间关系、因果关系等等进行分类。

幼儿园物品分类游戏教案: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

幼儿园物品分类游戏教案: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

幼儿园物品分类游戏教案: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物品分类游戏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游戏,孩子们可以在玩耍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分类能力和逻辑思维。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设计一堂幼儿园物品分类游戏的教学活动,以及这种游戏对孩子认知能力的促进作用。

一、游戏目的和意义1.培养分类能力:通过物品分类游戏,可以帮助孩子们区分不同的物品,学会进行分类,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认知能力。

2.激发兴趣:游戏方式的教学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3.提升观察力:通过观察、辨认和归类物品,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培养他们的细致耐心。

二、教学准备1.准备分类物品:可以准备一些不同种类的玩具或物品,比如动物玩具、水果蔬菜模型、车辆模型等,以供孩子分类。

2.游戏道具:可以准备一些分类盒或篓子,贴上相应的标签,如“动物”、“水果”、“交通工具”等,帮助孩子进行分类。

三、教学活动安排1.游戏前导入:老师可以带领孩子们一起玩一些简单的分类游戏,如把相同颜色的玩具分类放在一起,或者把大小不同的玩具进行区分。

2.游戏规则说明:老师向孩子们介绍游戏的规则,比如将一堆混在一起的玩具分类放入相应的盒子中,看看谁能分类得最准确。

3.孩子动手参与: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将玩具分类放入相应的盒子中,老师可以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游戏总结:游戏结束后,老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总结游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正确的分类方法。

四、课后延伸1.拓展游戏: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们玩一些类似的分类游戏,如整理玩具、分类收拾书包等,帮助他们巩固所学。

2.讲解知识:可以讲解一些有关分类的知识,如不同种类的动物、水果的特点,进一步扩展孩子们的认知范围。

3.家园联系:把游戏的目的、规则和效果告诉家长,让他们在家中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类似的游戏。

五、观点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物品分类游戏对于幼儿的认知能力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幼儿园分类教学活动教研(3篇)

幼儿园分类教学活动教研(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

分类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

为了提高幼儿园教师对分类教学活动的认识,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我们特开展本次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分类教学活动的认识,明确分类教学活动的意义。

2. 学习分类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幼儿园分类教学活动的发展。

三、活动内容1. 分类教学活动概述(1)分类教学活动的定义:分类教学活动是指以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为依据,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的教学方式。

(2)分类教学活动的意义:分类教学活动有助于幼儿全面发展,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

2. 分类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1)活动设计原则: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设计富有教育意义、具有挑战性的活动。

(2)活动实施策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的兴趣;注重幼儿的参与,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

3. 分类教学活动案例分享(1)案例分析:教师通过分享具体的分类教学活动案例,使其他教师了解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过程。

(2)经验交流:教师针对案例进行讨论,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意见。

4. 分类教学活动评价与反思(1)评价方法: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分类教学活动进行评价。

(2)反思:教师针对评价结果,反思自己在活动设计、实施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四、活动过程1. 开场致辞: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目标及主要内容。

2. 分类教学活动概述:教师讲解分类教学活动的定义、意义等。

3. 分类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策略:教师分享活动设计原则、实施策略等。

4. 分类教学活动案例分享:教师展示具体案例,其他教师进行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研究导刊ECONOMICRESEARCHGUIDE总第187期2013年第5期SerialNo.187No.5,2013分类能力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认知能力,分类活动几乎渗透于人的所有认知活动之中。

对于初识世界的幼儿来说,按事物共同属性进行分类,能帮助幼儿更好地形成并拓展经验知识,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因此,物体的分类教学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也是幼儿数学教育主要趋势之一。

分类是根据事物的同和异,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也就是把相同的或具有某一共同特征、属性的东西归并在一起,即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粗细、长短、高矮、厚薄以及数量等[1] 。

但是关于分类能力的发展存在着种种争议。

早期有学者认为分类能力的出现是学龄儿童的认知成就之一,只有到了小学阶段,儿童才能按照稳定的标准分类。

随着研究的进展,人们逐渐发现幼儿阶段已经能够稳定的分类,但是分类的标准可能是具体的知觉特征或者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功能关系,但是其他领域如记忆的研究提供了幼儿按照类别关系组织物体的能力,其他不同的方法,如利用推理或命名的实验,往往也发现幼儿具有按照概念水平的标准进行分类的能力[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又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它将在很长一段时间指导着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发展水平和方向。

马克思说:“人始终是主体。

”所以,主体性是人的基本属性,在师幼互动中幼儿是主体,具有与成人一样的主体地位。

幼儿教育活动中的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都是幼儿主体的最本质的、最主要的特征,是幼儿教育中幼儿地位的重大体现,这也是我们一贯追求的教育目标。

在“以幼儿发展为本”这一理念的前提下,真正把幼儿当成学习过程中的主体,真正让幼儿成为一个自主发展的人[3]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于生活、游戏中。

既要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和现实需要,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4]由此可见,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是幼儿学习的最好方式。

因此,笔者尝试将更多的分类知识有意识地融入到幼儿的生活和游戏当中,让幼儿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体会学习的快乐,从而热爱学习。

一、提升幼儿的感知能力可以促进其分类能力的发展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知觉的辨别和分类能力的发展是其认知和探索世界的基础。

长期以来,分类能力和知觉辨别作为探讨儿童思维发展的手段受到心理学的重视,也一直是心理学所研究的热点之一[5]。

众所周知,在幼儿学习和掌握分类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以及受到智力发展的限制,往往不能从本质上把握分类的规则,只能运用感官辨别物体的各种属性,所以,提升幼儿的感知能力可以使其对物体的属性、特征等更加敏感,从而促进其分类能力的发展。

为了帮助幼儿提升分类能力,笔者曾翻看和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和书籍,找到了一些能够培养幼儿感知能力的游戏,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摸物游戏。

在摸物游戏中,要求幼儿戴上面罩(或将物品放入袋中),让幼儿用手去感知物品的大小、形状、长度、软硬,甚至是物品的粗糙程度。

这个游戏可以训练幼儿的触摸感知能力。

因为这种游戏有一种神秘感,所以幼儿非常感兴趣。

但是再好的游戏也不宜玩的时间过长,因为幼儿不久就会失去兴趣,只有收稿日期:2012-11-04作者简介:张翠丽(1976-),女,内蒙古包头人,助教,从事幼儿教学与研究;通讯作者:刘泉(1974-),女,内蒙古鄂尔多斯人,硕士,讲师,从事语言学教学与研究。

基于分类能力发展的幼儿认知教育研究张翠丽1,刘泉2,红鸽2,陈佩文3(1.内蒙古包头市新苑幼儿园,内蒙古包头,014030;2.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00;3.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呼和浩特010021)摘要:分类作为一种基本的认知能力,渗透在幼儿所有的认知活动中,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

应用分类能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内蒙古包头市新苑幼儿园进行了儿童分类能力发展与幼儿认知教育影响进行相关性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分类能够帮助孩子形成、扩展和提升经验知识,进而促进其认知能力循序渐进发展。

因此,培养分类能力对幼儿的发展十分重要。

该研究可以为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育能力培养提供案例借鉴。

关键词:分类;认知能力;游戏;经验知识;心理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3)05-0242-03242——不断更新变化游戏才能诱发幼儿的新鲜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所以我总是变着法推出更多新的游戏。

例如,有一天,各班班长去蒙氏班检查卫生,我无意中在他们的教具里发现了镶嵌板游戏,让我当时眼前一亮。

因为我所负责的普通班的孩子没有机会接触到蒙氏教具,即使是身为教师的我,也因为自己工作岗位的不同,一般也不会主动去接触蒙氏教具。

我心想,每周都去检查卫生,怎么从来都没有注意到这些教具呢?这么好的资源不加以利用岂不是一种浪费吗?于是我主动与园长交流我的建议,受到了园长的赞同和认可,并且得到了大力的支持。

由于我对蒙氏教具的操作也不是非常了解,在虚心请教了蒙氏班的老师之后,让我对镶嵌板游戏有了更深地认识。

镶嵌板游戏要求幼儿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将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镶片嵌入镶嵌板中。

通过该游戏可以发展幼儿的视知觉,培养幼儿对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的感知能力。

孩子们第一次看见这些教具时的表情与我当时的感觉如出一辙,围着我问长问短。

“老师这是什么呀?我从来没有见过。

”“老师,它们是干什么用的?”“老师,我能摸一摸它吗?”对于他们表现出的那种天真的兴趣,我心里暗自窃喜。

二、准确、完整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幼儿学习分类能力的重要作用幼儿的分类能力不仅是其生存所必须的基本生活能力,而且是其抽象概括能力乃至整个认知能力发展的基础,对于幼儿抽象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的培养均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

由于教具数量有限,无法做到人手一份,所以为了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我采用了操作和讲述结合的办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当我让他们讲述时,他们总习惯用手指去指具体的教具,或者总是使用“这个”、“那个”等词汇,不能运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这使我感到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幼儿的学习同样的重要。

记得,几年前幼儿园里曾开设一门叫做“3.3.3”的课程。

在这门课程中有一类描述学具的游戏。

它要求幼儿运用准确的语言,对一个几何体进行全面地描述。

例如:教师从学具盒中取出一个蓝色的塑料三棱柱,请幼儿观察触摸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对于同一个蓝色的塑料三棱柱,不同的幼儿会有自己不同的描述。

以下几种描述较为典型,如:一、它是蓝色的;二、它是一个三棱柱;三、它是一个蓝色的三棱柱;四、它是一个蓝色的塑料三棱柱。

很显然,第四种描述无疑是最全面、最准确的,因为它同时体现了这个几何体的颜色、形状、材质三个特征。

幼儿抓住了事物的特征,分类自然也就变得很容易了。

这门课程给我的感悟颇深,从中体会出语言的重要性。

也就是从那刻起,我开始要求班里的幼儿在平时说话时,必须学会说完整的语句,甚至必要时,我会要求幼儿跟着我重复完整的语句。

方法虽然简单,效果却很明显。

三、对幼儿分类能力的培养要顺应其发展趋势,不能急于求成幼儿的认知是从感知向理论过渡,他们的分类能力发展也是从感知向意义解释逐步发展的。

心理学家对幼儿分类活动发展顺序的研究表明,幼儿分类活动的发展是由表面特征到本质逐渐发展的[6]。

因此,对幼儿分类能力的培养也要顺应其发展趋势,不能急于求成。

最初,我忽略了这一点,力求达到所有幼儿都能一点就通,一说就明白的目的。

后来经过游戏实战,才明白事实并非如此。

有一款叫“大风吹”的游戏,适应不同年龄段的幼儿。

其游戏规则如下:老师说:“大风吹,大风吹!”幼儿说:“吹什么?”老师说:“吹……的人!”随后幼儿就要根据老师所“吹出的”要求做相应的动作。

刚开始,我说“吹男孩”、“吹女孩”、“吹穿旅游鞋的人”……,幼儿都能根据要求完成动作。

于是我开始增加难度,如“吹扎辫子的女孩”、“吹穿毛衣的男孩”等等,这时幼儿就开始显得力不从心了。

不扎辫子的女孩站起来了,不穿毛衣的男孩和穿毛衣的女孩也跟着做动作,信息无法正常对接,当然效果也就相去甚远了。

我很生气,在做游戏之前,我已经提前和幼儿进行过类似的练习了,如:当我说“吹穿红毛衣并且扎辫子的女孩”时,幼儿都能做出正确反应,可是现在只有二个必要条件,为什么就会出现难度了呢?可以想象得到,游戏在我的怒气中匆匆结束了,孩子们高涨的情绪也一下子跌到了谷底。

当我的情绪平静下来之后,我开始了反思,认为出现这种结果可能是因为:第一,幼儿一旦进入游戏角色就会很兴奋,往往就忽略了老师提出的要求和规则;第二,老师提出要求后,留给孩子们做出反应的时间较短,中间需要一个时间差;第三,在前期训练时,我只看到最先做出正确动作,反应快、接受快的幼儿,往往以点盖面,忽略了其他幼儿,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

考虑到这些原因后,我对这个游戏重新进行了调整。

首先,游戏开始时,我重点强调了游戏的规则,要求幼儿必须按规则参加游戏,对不遵守规则的幼儿要接受停玩一次的惩罚;其次,我在说“吹……的人”时,有意放慢语速,将重点词汇加重语气并重复一遍,让幼儿有充分的时间考虑,从而做出正确的反应;最后,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我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分组游戏。

游戏的难度由每组幼儿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待幼儿能快速做出正确反应后再加大难度。

其实,即使幼儿做错了,也并不可怕,关键是要看我们如何对待这个错误。

我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去强求每次幼儿全部都正确,就算有错误,我依然能够想出办法让幼儿在错误中学到知识。

为此,我特意设计了一个自救环节,请做错动作的幼儿说出自己出错的原因,对于正确说出自己错误的幼儿就免于惩罚,可以继续参加游戏。

当孩子们再次玩这个游戏时,尽管还是有个别幼儿出错,但依然能听到孩子们和老师开心的笑声!四、将分类与幼儿的成长生活和游戏相融合,让幼儿在主动探索活动中体会学习的快乐维果斯基曾说,游戏情境有助于幼儿最大限度的发挥潜能。

通过游戏活动教幼儿分类,可以激发幼儿对分类的兴趣,从而让幼儿快速的进行分类活动。

幼儿能在成长生活和游戏中进行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现象和事物,并且自发参与、自主学习、自由表达,获得自身的发展,积累有意义的经验。

同时他们也在探索着分类的规律,这有助于他们从错综复杂的事243——参考文献:[1]李红艳,向宏伟.浅谈幼儿分类能力的特点及培养[J].时代教育,2008,(10):288-289.[2]王文忠,方富熹.幼儿分类能力发展研究综述[J].心理学动态,2001,(3):210-214.[3]林园.试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主体性教育思想[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中小学教育,2011,26(9):118-119.[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EB/OL].http :///20011126/3011708.shtml [5]周觅.儿童知觉辨别和分类能力发展的研究[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2(2):9-11.[6]张天宝.基础教育新概念———主体性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46-49.[7]曹文静.主题探索活动中幼儿分类能力的培养与发展[J].石河子科技;2005,(5):29-31.[8]车敬上,邢强.幼儿分类能力的发展特点及其培养[J].教育导刊,2011,(3);29-32.[9]张秀.数学活动因操作而精彩[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09,(2):26-27.Research on the infant cognitive education based on the classification ability developmentZHANG Cui-li 1,LIU Quan 2,HONG Ge 2,CHEN Pei-wen 3(1.Xinyuan kindergarten, Inner Mongolia Baotou city,Baotou 014030,China; 2.Erdos college,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Erdos 017000,China;3.College of life science,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Erdos 010021,China )Abstract:As a basic cognitive ability, penetration in the cognitive activities of all the children in the world, is the basic way to learn.The basic theory and method of application of classification ability, to the Inner Mongolia Baotou Xinyuan kindergarten for the classification ability of child development and children's cognitive education influence of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lassification can help children form, extend and enhance the experience knowledg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ability.Therefore, cultivating the ability of classific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is very important.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education of children cases of other minority areas develop the research can.Key words:classification; cognitive ability; game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 psychology[责任编辑杜娟]物中,找出共性的东西,并分别进行归类,从而使自己概括的认识客观事物,因此,幼儿的主动探索活动有助于幼儿分类能力的发展[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