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合集下载

韩愈《黄家贼事宜状》原文及翻译译文

韩愈《黄家贼事宜状》原文及翻译译文

韩愈《黄家贼事宜状》原文及翻译译文1、韩愈《黄家贼事宜状》原文及翻译译文韩愈《黄家贼事宜状》原文及翻译韩愈原文:一,臣去年贬岭外刺吏(“一臣去年”,一作“右臣伏以臣去年”。

)其州虽与黄家贼不相邻接,然见往来过客,并谙知岭外事,(谙,作诸。

)或人所说至精至熟。

其贼并是夷獠,亦无城郭可居,依山傍险,自称洞主。

衣服言语,都不似人。

寻常亦各营生,急则屯聚相保。

比缘邕管经略使,多不得人,德既不能绥怀,威又不能临制,侵欺虏缚,以致怨恨。

蛮夷之性,易动难安,遂至攻劫州县,侵暴平人。

或复私雠,或贪小利,或聚或散,终亦不能为事。

近者征讨,本起于裴行立、阳。

此两人者,(此下或有时字。

)本无远虑深谋,意在邀功求赏。

亦缘见贼未屯聚之时,将谓单弱,立可摧破,争献谋计,惟恐后时。

朝廷信之,遂允其请。

自用兵已来,已经二年,(或无下已字,当删上已字。

)前后所奏杀获,计不下一二万人。

(或无二字。

)倘皆非虚,贼已寻尽。

至今贼犹依旧,足明欺罔朝廷。

邕容两管,因此凋弊,(因,或作“内经”二字。

)杀伤疾患,(或作疫。

)十室九空,百姓怨嗟,如出一口。

阳、行立,相继身亡,实由自邀功赏,(自,或作身。

)造作兵端,人神共嫉,以致殃咎。

(嫉,或作怒。

致,或作至。

)阳,行立,事既已往,今所用严公素者,(素,或作集。

)亦非抚御之才,不能别立规模,依前还请攻讨。

如此不已,臣恐岭南一道,未有宁息之时。

一,昨者并邕容两管为一道,深合事宜。

(或无并字。

)然邕州与贼逼近,容州则甚悬隔。

其经略使若置在邕州,与贼隔江对岸,兵镇所处,物力必全。

一则不敢轻有侵犯,一则易为逐便控制。

今置在容州,则邕州兵马必少,贼见势弱,易生奸心。

伏请移经略使于邕州,其容州但置刺史,实为至便。

一,比者所发诸道南讨兵马,例皆不谙山川,不伏水土,(伏,或作服。

)远乡羁旅,疾疫杀伤。

臣自南来,见说江西所发,共四百人,曾未一年,其所存者,数不满百。

(或无者字。

)岳鄂所发,都三百人,其所存者四分才一。

【二轮文言文】文言精选小语段翻译系列1

【二轮文言文】文言精选小语段翻译系列1

【二轮文言文】文言精选小语段翻译系列1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

少举进士。

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

”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

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

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

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

贯之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

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

(据《旧唐书》《新唐书》删改)(1)少()示()素()愿()是()除()擢()使()假()(2)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3)其事遂寝。

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

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卢恺,字长仁,涿郡范阳人也。

武帝敕诸屯简老牛,欲以享士。

恺进谏曰:“昔田子方赎老马,君子以为美谈。

向奉明敕,欲以老牛享士,有亏仁政。

”帝美其言而止。

转礼部大夫,为聘陈使副。

先是,行人多从其国礼,及恺为使,一依本朝,陈人莫能屈。

开皇初进爵为侯。

岁馀,拜礼部尚书,摄吏部尚书事。

会国子博士何妥与右仆射苏威不平,奏威阴事。

恺坐与相连,上以恺属吏。

于是除名为百姓。

未几,卒于家。

(选自《隋书·卢恺传》,有删改)(1)敕()简()享()以为()向()亏()美()摄()未几()(2)先是,行人多从其国礼,及恺为使,一依本朝,陈人莫能屈。

(3)会国子博士何妥与右仆射苏威不平,奏威阴事。

恺坐与相连,上以恺属吏。

2.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杨爵,字伯珍,富平人。

年二十始读书。

家贫,燃薪代烛。

耕陇上,辄挟册以诵。

登嘉靖八年进士,授行人。

帝方崇饰礼文,爵因使王府还,上言:“臣奉使湖广,睹民多菜色,挈筐操刃,割道殍食之。

假令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何补老羸饥寒之众!”奏入,被俞旨。

2021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4)

2021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4)

2021 年 6 月 Word 版本
4
资料来源:来自本人网络整理!祝您工作顺利!
把他们杀死,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文章来自:爱师网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班级上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 1.陈涉世家(司马迁)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
尝与人佣耕,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 者笑而应曰:“假设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 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 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 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 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 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 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 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 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 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 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 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慌。旦日,卒中往往语,皆 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
2021 年 6 月 Word 版本
5
资料来源:来自本人网络整理!祝您工作顺利!
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 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 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 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授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 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独立为将军,吴 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 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 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 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 功宜为王。〞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 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韩愈《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原文及翻译

韩愈《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原文及翻译

韩愈原文:进士侯喜,为文甚古,立志甚坚,行止取舍有士君子之操。

家贫亲老,无援于朝,在举场十余年,竟无知遇。

愈常慕其才而恨其屈。

与之还往,岁月已多。

尝欲荐之于主司,言之于上位,名卑官贱,其路无由。

观其所为文,未尝不掩卷长叹。

去年,愈从调选,本欲携持同行,适遇其人自有家事,迍遭坎坷,又废一年。

及春末自京还,怪其久绝消息。

五月初至此,自言为阁下所知。

辞气激扬,面有矜色。

曰:“侯喜死不恨矣!喜辞亲入关,羁旅道路,见王公数百,未尝有如卢公之知我也。

比者分将委弃泥途,老死草野;今胸中之气,勃勃然复有仕进之路矣。

”愈感其言,贺之以酒。

谓之曰:“卢公天下之贤刺史也,未闻有所推引,盖难其人而重其事。

今子都为选首,其言‘死不恨’,固宜也。

古所谓知己者,正如此耳。

身在贫贱,为天下所不知,独见遇于大贤,乃可贵耳。

若自有名声,又托形势,此乃市道之事,又何足贵乎?子之遇知于卢公,真所谓知己者也,士之修身立节,而竟不遇知已,前古已来,不可胜数。

或日接膝而不相知,或异世而相慕。

以其遭逢之难,故曰:‘士为知己者死。

’不其然乎!不其然乎!”阁下既已知侯生,而愈复以侯生言于阁下者,非为侯生谋也。

感知己之难遇,大阁下之德,而怜侯生之心,故因其行而献于左右焉。

谨状。

译文:侯喜这个人,他的文章古朴有致,他的意志坚忍不拔,他的行止及取舍具有君子风范。

侯喜家境贫寒,双亲年迈,朝中无可攀援之人。

进京应举已十多年,竟没有遇到赏识自己的人。

我常羡慕他的才华,又为他的遭际不平。

与他来往已有多年,曾经想向主考官举荐,或向更高一层的官员进言,无奈我名位卑下,入门无路。

拜读他的作品,未尝不掩卷长叹的。

去年,我离开徐州入京调选,本想带他同行,恰遇他家中有事不能脱身,出境不好,困顿坎坷,又耽误了一年时间。

到春末我从京师返回徐州,责怪他长时间与我断绝消息,从五月初我一到徐州就遇到了他。

侯喜告诉我说自己被您了解,言谈间语气激扬,面有得意之色。

他说:“我侯喜死也无憾了。

清·姚鼐《古文辞类纂》(二十九)(书信)(韩愈)

清·姚鼐《古文辞类纂》(二十九)(书信)(韩愈)

清·姚鼐《古文辞类纂》(二十九)(书信)(韩愈)转自:语文生活123的博客卷二十九○韩退之与孟尚书书愈白:行官自南回,过吉州,得吾兄二十四日手书数番,忻悚兼至。

未审入秋来眠食何似,伏惟万福。

来示云:有人传愈近少信奉释氏,此传之者妄也。

潮州时,有一老僧号大颠,颇聪明,识道理。

远地无可与语者,故自山召至州郭,留十数日,实能外形骸,以理自胜,不为事物侵乱。

与之语,虽三竺竺,要自胸中无滞碍,以为难得,因与来往。

及祭神至海上,遂造其庐。

及来袁州,留衣服为别,乃人之情,非崇信其法,求福田利益也。

孔子云:丘之祷久矣。

凡君子行己立身,自有法度,圣贤事业,具在方册,可效可师。

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积善积恶,殃庆自各以其类至,何有去圣人之道,舍先王之法,而从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诗不云乎:恺悌君子,求福不回。

《传》又曰:不为威惕,不为利疚。

假如释氏能与人为祸祟,非守道君子之所惧也。

况万万无此理。

且彼佛者,果何人哉?其行事类君子耶,小人耶?若君子也,必不妄加祸于守道之人;如小人也,其身已死,其鬼不灵。

天地神祗,昭布森列,非可诬也,又肯令其鬼行胸臆,作威福于其间哉?进退无所据,而信奉之,亦且惑矣!且愈不助释氏而排之者,其亦有说。

孟子云:“今天下不之杨则之墨”。

杨、墨交乱,而圣贤之道不明,则三纲沦而九法斁,礼乐崩而夷狄横,几何其不为禽兽也!故曰: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扬子云云:古者杨、墨塞路,孟子辞而辟之,廓如也。

夫杨、墨行。

正道废,且将数百年,以至于秦,卒灭先王之法,烧除其经,坑杀学士,天下遂大乱。

及秦灭,汉兴且百年,尚未知修明先王之道。

其后始除挟书之律,稍求亡书,招学士。

经虽少得,尚皆残缺,十亡二三;故学士多老死,新者不见全经,不能尽知先王之事,各以所见为守,分离乖隔,不合不公。

二帝三王群圣人之道,于是大坏。

后之学者无所寻逐,以至于今泯泯也。

其祸出于杨、墨肆行而莫之禁故也。

孟子虽贤圣,不得位,空言无施,虽切何补?然赖其言,而今学者尚知宗孔氏、崇仁义、贵王贱霸而已。

2024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之《赠刘改之秀才》

2024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之《赠刘改之秀才》

赠刘改之秀才①陆游君居古荆州②,醉胆天宇小③,尚不拜庞公④,况肯依刘表⑤?胸中九渊蛟龙蟠⑥,笔底六月冰雹寒⑦。

有时大叫脱乌帻⑧,不怕酒杯如海宽。

放翁七十病欲死⑨,相逢尚能刮眼看⑩。

李广不生楚汉间⑪,封侯万户宜其难!注释①刘改之:即刘过(1154—1206)。

他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小陆游30岁,刘过“少有志节,以功业自许,博学经史百氏之文,通古今治乱之略,至于论兵,尤善陈利害”,与陆游、辛弃疾、陈亮颇有交谊。

然而,他却淹蹇科场,只是一个布衣游士。

②古荆州:指今湖北襄阳。

刘过曾寓居其地。

③天宇:天空。

④庞公:庞德公,东汉末年著名隐士,居襄阳鹿门山。

《后汉书·卷八三·庞公传》:“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

居岘山之南。

”注:“《襄阳记》曰:‘诸葛孔明每至德公家,独拜床下,德公初不令止。

”’⑤刘表:字景升,东汉末任荆州刺史。

《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从父)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

”⑥九渊:水的最深处。

《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

”⑦六月冰雹寒:比喻刘过文笔变幻莫测。

⑧乌帻(zé):黑色的头巾。

⑨放翁七十:陆游这一年六十九岁,说七十是举其成数。

⑩刮眼看:即“刮目相待”之意。

犹如说“另眼相看”。

典出《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吕)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⑪李广:汉代名将,雄才大略,屡败匈奴,数立战功,却生不逢时,终老未得封爵。

参考译文刘君居于古代荆州之地,醉胆之大连天空都显得小了。

连庞德公不值得你去拜访,更加不可能去依附刘表了。

胸中文采如同九渊之龙蟠,下笔犹如六月下起了冰雹。

有时甩去头巾而饮酒高呼,比海还大的酒杯也不害怕。

我已经七十岁了身体多病,与君相逢对你却刮目相看。

李广没有生于那乱世之中,所以没有机构封为万户侯。

赏析: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歌行体的七言古体诗。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题练习专练9:文言文句子翻译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题练习专练9:文言文句子翻译

专练9:文言文句子翻译练习一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杨沛字孔渠,冯翊万年人也。

初平中,为公府令史,以牒除为新郑长。

兴平末,人多饥穷,沛课民益畜干椹,阅其有余以补不足,如此积得千余斛,藏在小仓。

会太祖为兖州刺史,西迎天子,所将千余人皆无粮。

过新郑,沛谒见,乃皆进干椹。

太祖甚喜。

及太祖辅政,迁沛为长社令。

黄初中,儒雅并进,而沛本以事能见用,遂以议郎冗散里巷。

(选自《三国志》)(1)牒()除()会()将()谒()及()(2)兴平末,人多饥穷,沛课民益畜干椹,阅其有余以补不足。

(3)黄初中,儒雅并进,而沛本以事能见用,遂以议郎冗散里巷。

2.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袁公可立字礼卿。

公以英年成进士,理苏郡报最,召入西台,抗疏归。

二十六载,仗钺治登莱军。

及在登莱,方元宵宴客,有传辽将李性忠与张尔心谋叛者,诸监司怖甚。

公徐命小队阿殿过沈帅,问曰:“李性忠固公所用人,令何状?”沈帅百口保其无他。

公曰:“吾固知其无他,但且令释兵柄安坐耳。

”于是公之整暇再见之矣。

公既用,久踬复起。

当事者冀其少艾,公自谓老当愈辣。

一日,请权贵祗候乾清门,出声无律,公引咫尺之义折之。

虽无所匡挽,而义形之意再见之矣。

凡公精神著于为司李、御史时,即不跻台辅,其精神亦有以自见。

(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1)抗疏()归()仗钺()治()徐()过()固()百口()祗()折()匡挽()再见()著()跻()见()(2)公曰:“吾固知其无他,但且令释兵柄安坐耳。

”于是公之整暇再见之矣。

(3)公既用,久踬复起。

当事者冀其少艾,公自谓老当愈辣。

1.(1)牒(簿册)、除(被任命官职)、会(恰逢)、将(率领)、谒(拜见)、及(等到)(2)兴平末年,百姓多饥饿穷困,杨沛督促百姓多蓄积干椹,并进行检查,凡蓄积有多余的干椹交给官府来补充(官仓)的不足。

关键词:课(督促)益(增加)畜(积蓄)阅(检查、察看)(3)黄初年间,儒雅之士都能得到升迁和重用,而杨沛本来就是凭借做事能力强被重用,这时他竟然只以议郎一类的闲职赋闲在里巷中。

文言文阅读精选(一)

文言文阅读精选(一)

文言文阅读精选(一)文言文阅读精选(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韩休,京兆长安人。

工文辞,举贤良。

玄宗在东宫,令条对国政,与校书郎赵冬曦并中乙科,擢左补阙,判主爵员外郎。

进至礼部侍郎,知制诰。

出为虢州刺史。

虢于东、西京为近州,乘舆所至,常税厩刍①,休请均赋它郡。

中书令张说曰:?免虢而与它州,此守臣为私惠耳。

?休复执.论,吏白恐忤宰相意,休曰:?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

?讫如休请。

以.母丧解,服除,为工都侍郎,知制诰。

迁尚书右丞。

侍中裴光庭卒,帝敕萧嵩举所以代者,嵩称休志行,遂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休直方不务.进趋,既为相,天下翕然宜之。

万年尉李美玉有罪,帝将放岭南。

休曰:?尉小官,犯非大恶。

今朝廷有大奸,请得先治。

金吾大将军程伯献恃恩而贪,室宅舆马僭法度,臣请先伯献,后美玉。

?帝不许,休固争曰:?罪细且不容,巨猾乃臵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

?帝不能夺.。

大率坚正类此。

初,嵩以休柔易,故荐之。

休临事或折正嵩,嵩不能平。

宋璟闻之曰:?不意休能尔,仁者之.勇也。

?嵩宽博多可,休峭鲠,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

帝尝猎苑中,或大张乐,稍过差,必视左右曰:?韩休知否??已而疏辄至。

尝引鉴,默不乐。

左右曰:?自韩休入朝,陛下无一日欢,何.自戚戚,不逐去之??帝曰:?吾虽瘠,天下肥矣。

且萧嵩每启事,必顺旨,我退而思天下,不安寝。

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直,我退而思天下,寝必安。

吾用休,社稷计.耳。

?后以工部尚书罢。

迁太子少师,封宜阳县子。

卒,年六十八,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文忠,宝应元年,赠太子太师。

(节选自《新唐书〃韩休传》)[注]①厩刍:草料。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休复执.论执:坚持。

B.休直方不务.进趋务:致力于。

C.帝不能夺.夺:使……改变。

D.吾用休,社稷计.耳计:计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母丧解,服除,为工部侍郎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B.不意休能尔,仁者之.勇也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C.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D.何.自戚戚,不逐去之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休擅长写文章,被举荐为贤良,在玄宗为太子时,受命逐条回答有关国政问题,此后担任过一系列重要的官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原文: 进士侯喜,为文甚古,立志甚坚,行止取舍有士君子之操。

家贫亲老,无援 于朝,在举场十余年,竟无知遇。

愈常慕其才而恨其屈。

与之还往,岁月已多。

尝欲荐之于主司,言之于上位,名卑官贱,其路无由。

观其所为文,未尝不掩卷 长叹。

去年, 愈从调选, 本欲携持同行, 适遇其人自有家事, 迍遭坎坷, 又废一年。

及春末自京还,怪其久绝消息。

五月初至此,自言为阁下所知。

辞气激扬,面有 矜色。

曰:“侯喜死不恨矣!喜辞亲入关,羁旅道路,见王公数百,未尝有如卢 公之知我也。

比者分将委弃泥途,老死草野;今胸中之气,勃勃然复有仕进之路 矣。

” 愈感其言,贺之以酒。

谓之曰:“卢公天下之贤刺史也,未闻有所推引,盖 难其人而重其事。

今子都为选首,其言‘死不恨’,固宜也。

古所谓知己者,正 如此耳。

身在贫贱,为天下所不知,独见遇于大贤,乃可贵耳。

若自有名声,又 托形势,此乃市道之事,又何足贵乎?子之遇知于卢公,真所谓知己者也,士之 修身立节,而竟不遇知已,前古已来,不可胜数。

或日接膝而不相知,或异世而 相慕。

以其遭逢之难,故曰:‘士为知己者死。

’不其然乎!不其然乎!” 阁下既已知侯生, 而愈复以侯生言于阁下者, 非为侯生谋也。

感知己之难遇, 大阁下之德,而怜侯生之心,故因其行而献于左右焉。

谨状。

译文 : 侯喜这个人,他的文章古朴有致,他的意志坚忍不拔,他的行止及取舍具有 君子风范。

侯喜家境贫寒,双亲年迈,朝中无可攀援之人。

进京应举已十多年, 竟没有遇到赏识自己的人。

我常羡慕他的才华,又为他的遭际不平。

与他来往已 有多年,曾经想向主考官举荐,或向更高一层的官员进言,无奈我名位卑下,入 门无路。

拜读他的作品,未尝不掩卷长叹的。

去年,我离开徐州入京调选,本想带他同行,恰遇他家中有事不能脱身,出 境不好,困顿坎坷,又耽误了一年时间。

到春末我从京师返回徐州,责怪他长时 间与我断绝消息, 从五月初我一到徐州就遇到了他。

侯喜告诉我说自己被您了解, 言谈间语气激扬,面有得意之色。

他说:“我侯喜死也无憾了。

我辞别双亲入关 求仕,长年客居他乡,见到的王公大人也不在少数,但还没有遇到象卢公那样了 解我的,即使命里注定我要被抛弃于泥泞的道路、老死在乡野僻壤,也没有什么 可抱怨的。

现在我只觉得胸中有勃勃生气,看来这次进士有希望了。


1/5


我很为他所说的话感动,因而以酒庆贺。

我对他说:“卢公是天下少有的贤 能刺史。

没有听说他推荐过什么人, 大概是很难找到可荐之人而他又太看重此事。

现在你成为本州推荐的举子之首,你说死也无怨了,的确如此。

古人所谓知己, 正是这样。

处身贫寒,不能扬名天下,独被大贤大德之人赏识,那才是弥足珍贵 的。

如果本来就有名声,又依托别人的声势,那就是商贾逐利的事了,又有什么 可宝贝的呢?你能被卢公这样看重, 他真可以说是你的知己了。

读书人一生修身 立节,却不能遇到一个知己,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

有的整天在一起,但不能成 为知己,有的只能隔世钦羡,因为知己难觅,所以有‘士为知己者死’的话。

不 是这样吗?难道不是这样吗!” 您已经对侯喜有所了解。

而我再次把他推荐给您,并不全是为侯喜着想,实 在是因为有感于知己难遇啊!阁下有此大德,故能生出爱惜侯喜之心,所以我把 他的行止写成文状献给您。

恭敬地呈上此状。


2/5


3/5


4/5


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