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读后感
读《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有感

读《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有感张巍立暑假,读了苏静《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
在读前言时,了解了这个“朱门弟子”的大概,顿起敬佩之意。
由青岛嘉峪关小学的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蜕变为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小学教育系的专业讲师,除了伯乐慧眼识英才和机遇、运气外,这个老师的内功一定了得!真的,苏静老师是一位文采飞扬、潇洒迷人的老师;她的课堂能够口吐经典、舌灿莲花;她整天都是诗情画意、深邃相伴;在她的培养下她的学生也成了一群诗坛操戈、盎意才情的诗圣。
《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一书让我认识到成为一个“魅力教师”并不是遥不可及之事,人人都可以创造奇迹,只是大多数人(当然也包括我自己)还在平庸的层面徘徊复徘徊。
做老师的凭什么让学生对你亲近有加?凭什么让学生信你所传之“道”?怎样才能收服每一个或善感、或叛逆、或懵懂莽撞、或桀骜不驯的学生的心?怎样才能真正获得学生的佩服、信服、折服、心服口服?苏静老师在《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一书中透露了她的法宝与秘密,那就是:因为老师有魅力,所以学生爱上你。
只要掌握了书中的“修身法宝”,你也能成为一个“魅力教师”。
《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一书从才、智、真三个方面展示了苏静从教8年成为一个“魅力教师”的“修身法宝”。
我们不仅能分享她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具体操作方法和典型案例,还能在“诗意教育”理念的指引下获得诸多启示。
苏静老师在讲课的时候,旁征博引,对各种诗词、名句典故信手拈来,学生听得如痴如醉且自觉地抄录在笔记本里。
每一个人都有着巨大的潜能,可是,我们大多漠视了这种潜能,更没有有效地开发这种潜能。
而苏静,则将这种潜能开发得淋漓尽致。
就是她教的学生,也被她的激情点燃,一个个原本对写诗一无所知的小学生,变成了一个个即兴赋诗的“神童”。
读到这,我庆幸自己找到了语文教学的新思路:作者提出用诗意的目光去看待万物的认识方法,用诗意的心灵去感知事物,形成全新的思维方式,让学生爱上学习。
人与人之间,真正要得到爱,还是要互相关心,师生之间也是如此,你想得到学生的爱戴,最真诚的!最持久的还是要靠你去关心学生,这样才能赢得真心喜欢。
《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读后感

《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读后感第一篇:《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读后感《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读书笔记看到本书封面,我就被其所吸引,因为作者显然是一位尚非常年轻的教师。
本以为能出书者必已上些年纪,有丰富阅历。
而这样一位年轻教师对教育会有怎样的高见呢,带着一丝敬意和更多的好奇,我翻开了此书。
作者苏静,十余年教龄,头衔众多。
其特色是独创了魅力诗教。
光看这个介绍就可想象这定是一位才华横溢、具有全新教学理念的新生代教师。
我想苏老师的教学模式是难以复制的,毕竟不是每个老师都有如此深厚的诗文功底。
但此书清晰明了的归纳了诸多方法,在让我为之叹服时,也确实能学习到不少东西。
本书分三部分。
一、课堂—让学生爱上你的才。
课堂上,对教学环节的设计,对学生阅读的引导,对诗文创作的情境创设,以及作业布置和对课堂违纪行为的处理,苏老师都能运用诗词游刃有余而又极具艺术性的解决处理。
其中有两个方法我个人映像较深,觉得可参考应用:一是魅力问答,运用积分打擂台的方法请学生回答问题,一方面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一方面积分擂台制也能避免学生回答错误后的尴尬;另一个方法是对枯燥乏味的背诵作业等安排小组比赛,运用群众的力量提高个别后进生对此类作业的热情和关注度。
另外在这一大章中,苏老师的有一处提醒也很受用:要能静心聆听孩子的解释,有时学生因为表达能力等,一时的回答让人莫名,但作为教师要能够静心的完整听取孩子的解释,不过快的下结论武断的评判孩子的回答。
第二部分,管理—让孩子爱上你的智,管理本身就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结合诗词教学,苏老师把这门科学的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一章中我想强调两点,是直接给教师的意见。
一是建议老师多读书,不只是教育学方面的,其它各类书籍皆可涉及。
很多人会说根本没时间读书,其实是中国人把读书看成一件太重大的事。
在此次苏老师提出她的读书三法:1博精结合,即有的书需精度,有的书则泛读,即注重读书的深度,也不忽略读书的广度;2巧时结合,即随时随地,利用一切空隙时间来阅读,积累起来不经意就会得到丰厚的收获;3谈思结合,为了更好的记忆,读书后可通过各种方法以便记忆,如与人交流,直面的或书信的,也可以通过写读后感、作读书笔记等方法。
读苏静《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有感

读苏静《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有感朱永新曾写过一首小诗《教育是一首诗》,在他的理念里,从事教育的人,都是充满着激情、诗意、创造、活力的人。
新教育一直致力于让所有的人享有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而苏静老师恰恰是那个走进孩子们心灵,带领孩子们幸福高效地出现在课堂上的人。
在看过《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这本书后,我深深地被她的课堂魅力所折服,从晓风残月的清丽到大江东去的豪迈,看似高深莫测的内容,都被她行云流水般的讲述一一化解。
在书中,她结合自己亲历的经典案例,从“课堂”、“管理”和“沟通”三个教育层面,提出了非常具体的操作方法。
我从书中得到了最直接的借鉴,也引发了我对自身教学的深层思考。
课堂——让学生爱上你的才在课堂教学方面,苏静老师真正将诗意教育落到实处,其中“巧教古诗触类旁通”令我受益颇深。
“巧教古诗触类旁通”所展现的古诗词教学,与以往语文课堂中一贯倡导的“在读中感悟”的教学方式完全不同,它讲究一个“巧”字,目的是让师生在诗意传递的过程中,也能分享思维的火花。
在之前的古诗词教学中,我的教学是机械的,带有很强的程序性。
《课程标准》里要求的古诗文篇目共有61篇,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推荐篇目供学生读读背背,增加积累。
大量的背诵任务,使我自动忽略了诗文的思维解读,更多的是灌输知识,教学变成了完成任务,整个课堂味同嚼蜡,原本耐人寻味的一首诗,被肢解得惨不忍睹。
书中苏静老师以古诗《枫桥夜泊》为例,说明巧教的思路与步骤。
教学中她先明确“诗眼”,围绕诗眼设计问题,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了解之后结合诗歌背景深入理解主旨。
以往的教学可能到此就截止了,但苏静老师在此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阅读,进行变体写作,将这首诗改写为现代诗并加入自己的情感体验,甚至在诵读过程中,可以加入表演成分,将其变为一个小话剧。
还可以布置诗意作业,并在课堂上进行创意分享,孩子们可以自行设计,天马行空,图文并茂。
苏静老师的课堂让我向往,在她的课堂上孩子们是享受的,是快乐的。
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

《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读后感《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作者:苏静——一个年仅23岁就创造教育奇迹的年轻教师,她曾是青岛嘉峪关学校的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凭着独树一帜的“诗意教育”而今已经成了培养小学教师的教师,她已经是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小学教育系的专业讲师。
读苏静的书,感觉与自己特别亲近,一来她也曾经和我们一样担任小学语文教学,二来我在两年前也在自己的班级尝试过“诗词教学”,学生也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
这种亲近让我一口气读完了苏静的新作。
读之前我就在思考:哪位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爱自己?怎样做才能赢得学生的爱?读罢此书,我从苏静老师那里得到了许多启发。
一、让你的课堂吸引学生。
“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
苏静老师能从《燕子》一课的美好春天,依次给学生拓展到钱钟书“下贱的春光”、陆游、李煜“悲情的春天”、德国诗人里尔克“灵感的春天”以及马克吐温“幽默的春天”,试想这会是怎样的课堂,学生一定大饱耳福,被老师广博的知识所吸引,没有哪个学生会拒绝这样才华横溢的老师。
1、把微笑带进课堂2、要精心设计好导入课3、要充分利用风趣幽默4、要建立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二、让你的管理折服学生。
在书的第三部分,是写的班级管理方面的内容,看完以后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懂得我们要用一双明亮的眼睛,到处吸收美与光明,发现孩子们潜在的领导力,给他们改变的机会。
在班级中,培养一群得力的班干部会让老师格外省心。
但在班干部的选拔过程中,我们往往容易关注一些表现欲很强,在班里"号令群雄"的学生,而忽视那些具备潜在领导力的学生。
何谓潜在的领导力?简单地说,就是具备某方面卓越的管理能力,但由于个性原因被掩蔽,或缺乏相应的时机而没有表现出来。
发现这类学生,需要老师独具慧眼,捕捉到与他的管理能力相得益彰的某个细节,然后正面激励或侧面暗示,让他们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领导者。
三、让你的爱温暖学生。
爱学生是老师的天职,我热爱班主任工作,更深深地爱着我的每位学生,尤其是对学习或思想上有困难的学生总是耐心教育,悉心指导,及时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关心和帮助。
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读后感1000字

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读后感1000字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读后感1000字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读后感10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有幸加入了全镇教师聊书会。
当我郑重地从韩老师手里接过《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一书,看到封面上那几个醒目的大字时,我陷入了沉思……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细读此书后,我真真切切地找到了答案。
作者苏静是一位大学教师、小学名师和教育专家融为一体的老师。
她才华横溢,她独创了魅力诗教,她是诗教专家。
在书中,她把自己从教八年的教育经历整理成篇,做成一线老师的实战手册。
书中的一个个经典教育案例,直入主题。
“诗意”是贯穿全书的灵魂,因为怀着一颗诗心,所以面对相同的教育细节,苏老师所呈现的是匠心独运的理解和独树一帜的方法,我们从书中不仅能分享她的典型案例,借鉴她的方法,还能获得诸多启示。
苏老师是从“课堂、管理、沟通”三个层面来分享的:一、课堂—让学生爱上你的才做一个富有才气的老师是吸引学生的根本。
苏老师认为,一个老师的才气不仅表现在阅历深厚、知识渊博一方面,还表现在老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方面,在她的“灵性处理课堂违纪”和“处变不惊急中生智”这些篇章中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诠释。
正如苏老师所说,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处理得当,锦上添花;处理失误,难免尴尬。
苏老师的教育案例中,让我知道在面对突发事件时,首先要冷静,然后带着一颗诗心,巧设悬疑“请君入瓮”化解危机。
从苏老师的从教案例中,反思我们自己,要想把握好我们的课堂,不但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学会走进孩子的心灵。
二、管理—让学生爱上你的智教书育人,育人在先,每一个老师都应学会管理学生,做一个聪明智慧型的老师。
苏老师在班级中,注重培养一群得力的干部,将复杂繁琐的日常工作做得更得法。
而在选拔班干部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关注一些表现欲强,而忽视一些具备潜在能力的学生,这一部分学生更需要老师去发现和培养。
我读《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

读《凭什么让学生喜欢你》有感走上教台这么多年,风风雨雨一路走来,感觉现在的老师是越来越难当,学生越来越难管,怎样的老师最爱学生欢迎,读了《凭什么让学生喜欢你》我感悟良多。
(一)在课堂上让学生爱上你一位老师,一位合格的小学语文老师,在我的心中,应该是怀着一颗平常且向上的心,走向课堂,走进学生,每讲到一处精神且回味的地方,就能讲出一个精彩的故事,深度引导学生,拓宽知识面,给学生一个深入浅出的课堂,所赋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人生境界,魏书生老师是睿智的,孙维刚老师是智慧的,这全在于他们自己本身就是多面手,课堂上让学生走在前面,孙老师教过英语、科学、地理,专长是数学,培训二胡、扬琴,努力开发学生学习兴趣,正是这样,学生喜欢他的课堂,学得主动,半年时间能学三年的课程,创造了教育的奇迹,作为老师,孩子的领路人,不读书,还等什么?不读书,能有什么?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那就是:首先让他们爱上课堂上的你。
(二)挥洒智慧,让学生喜欢你的管理教书育人,育人在先,老师都应学会管理学生,爱学生,是要讲究科学和方法的,要爱动其心,并不是越严厉越好,尤其是现在的学生。
俗话说:“难得糊涂”。
有时候,面对学生的失误,只要不是原则问题,老师不必耿耿于怀,不妨适当“装傻”,给孩子一个自我修复的广阔空间。
“对付”软硬不吃的顽劣孩子,必要时,不妨来点冷幽默——寥寥数语,直中要害。
让他置身于不伤自尊但脸红尴尬的境地,为自己的行为反省毛病自然不治而愈。
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也要活,要用上你的智,学生也会爱上你的!(三)在沟通中让学生感受你的真诚作为一名教师,在工作中要真诚地善待每个学生,使他们在学习上有无穷的源泉。
这就需要沟通,只有沟通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真诚坦率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
面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坦率地承认,往往比所谓的“掩饰技巧”更容易赢得学生的心,真诚——是教师人格魅力所在,学生对老师行为的判断力,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
《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教师读后感

《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教师读后感跟岗学习的第二天,来到朱老师的工作室里,书柜里的书满满的。
可我就被那“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几个可爱又调皮的字眼吸引住了。
于是,二话不说,就那走了这本书。
回到宾馆,一口气就读完了苏静老师的大作《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
看着一篇篇文章,就如同在心中打开了一扇扇明亮的窗户。
古人说得好,“官自读书高”。
特别是作为老师,更要多读书。
要播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
《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是作者苏静从师八年的亲身经历,是一线教师的成长手册。
它蕴含着很多有效的教学策略,既提升了教师专业素养,又塑造了学生的完美人格。
读完这本书,令我最深刻的是苏老师的课堂。
苏老师的课堂充满智慧和挑战,且不断变化。
一个受学生爱戴的老师应该是机智的。
课堂上,顽童的不良习惯、学生突如其来的刁钻问题,学生的种种“恶搞”难题等等,苏静老师用自己别具一格的诗心,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巧妙,匠心独运的去解决,并让学生对老师的智慧钦佩不己。
啊,原来,老师的智慧在课堂上是这么的重要!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博览群书,用机智活泼的课堂用语赢得孩子的爱。
读完这本书的令一个收获是:爱心能成就教育。
从教十几年来,我一直坚持这么一个理念。
师生之间也是如此,想要得到学生的爱戴最根本的方法还是去关心学生。
工作中的每一天,我都会问自己:“今天,我关心学生了吗?”真的,无论一个怎样调皮的待进生,总有他闪光的一面。
只要我们对学生付出自己的真,那么肯定能获得学生最真挚的爱。
想要当一个学生欢迎、喜爱的老师,惟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再学习,再进步!今后,我一定会多抽些时间,多读一些书来充实自己,提升自己,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让读书成为一种享受,让读书为语文课堂增添异彩。
《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读后感

《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读后感在当当网上看到这个书名,我被它吸引住了,同时也引起了我的思考。
我们老师一直在谈论着如何爱学生,可是学生爱你吗?这让我想到了有一本书记载了这样一个调查报告:问被调查的老师:“你爱你的学生吗?“百分之九十的老师回答:“爱J再问这些老师所教的学生:“你感受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不足百分之二十的学生回答说: “感受到了J 这百分之九十与百分之十几的对比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在师生的关系中呈现出“为你好,受不了” 的尴尬局面?难道是我们的学生太自私了,不懂得接受爱与付出爱?当我读了苏静老师《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一书后,我找到了答案。
这本书的作者一一苏静,是位年轻的小学教师,但是她古今中外,无所不知;诗词典故,无所不晓;名言警句,运用自如。
我同样是语文教师,感觉自己犹如井底之蛙。
自己想表达但“肚子里没货苏静是一位有着深厚文学底蕴的才女,她更是一位机智创新、充满智慧的教育者,她用自己独有的才华、智慧、真诚,造就了她独特的“魅力”, 深受学生的爱戴。
读完这本书让我立即想着手做的事情就是想办法丰富自己,努力做到“让学生爱上我的才”。
苏老师说“深邃会成为一种习惯”,她说“不要害怕学生听不懂,她会从听懂百分之一起,慢慢听懂百分之二,百分之三”,她说“让课堂深而不涩,遂而不古,老师应该首先提升和丰富自己,这样才能驾驭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深邃课堂”。
仔细想来,我的课堂不能“深邃”就是各种知识的储备量欠缺。
苏静老师不但是个“读万卷书”的书生,更是个喜欢“行万里路” 的侠客。
她的知识的广博和鲜活,是我们不能比拟的,在她的“定期旅行适时分享“ 一文中可见一斑。
苏静老师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师的魅力在于睿智,在于有丰富的学识和独特的教学风格。
一名充满魅力的教师,应该具有渊博的知识,所谓“学高为范二一个拥有博学知识的老师是非常受学生的喜爱的。
现在我最主要的还是把课上好,花更多的时间在备课上,把课文读懂,读透,用精炼的语文去教导学生,让他们学会思考,学会组织语言,可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读后感
第一次听说这本书及苏静老师是在2008年学校的暑假读书会上,只记得当时曹校长刚刚学习回来,给我们介绍了这位年轻、诗意的苏老师。
早就想细品一下,但直到前段时间才从图书室借道这本书。
《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注重作者教学方法的分享,它涵盖了课堂、管理与沟通三个方面的典型案例和方法,既有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策略,又有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有效训练。
这些教育案例和方法的呈现没有孰轻孰重,书中涉及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案例,都是作者从师八年的亲身经历。
作者试图把《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做成一线老师的实用手册,随意翻开每一页,都能直入主题,寻找到自己值得借鉴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单纯在分享一个人的心情故事。
“诗意”是贯穿全书的灵魂,因为怀着一颗诗心,所以面对相同的教育细节,作者所呈现的是匠心独运的理解和独树一帜的方法。
一、课堂——让学生爱上你的才
打开这本书,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深邃”两个字。
她说“深邃会成为一种习惯”,她说“不要害怕学生听不动,她会从听懂百分之一起,慢慢听懂百分之二百”,她说“让课堂深而不涩,遂而不古,老师应该首先提升和丰富自己,这样才能驾驭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深邃课堂”。
我们有时也会小心翼翼或理直气壮的谈论着一个设计“超纲、超线”,会很认真的推敲学生的接受能力,也许总将磨得很细精粮送给学生,忽略了她牙齿和消化系统的成长,以至于她器官功能退化而且营养不良。
前段时间刚读过得《朗读手册》中也告诉我们:学生的听的理解
力远远超出读的理解力。
仔细想来,我们的课堂不能“深邃”,首先是没有链接的意识,不相信学生,也从没有想过去做这些。
其次,自己没有养成深邃的习惯,,用苏静老师的话来说,就是没有习惯于多元思维触类旁通。
第三,就是各种知识的储备量欠缺。
苏静老师不但是个“读万卷书”的书生,更是个喜欢“行万里路”的侠客。
她的知识的广博和鲜活,是我们不能比拟的,在她的“定期旅行适时分
享”一文中可见一斑。
也许,我们现在很难有驾驭深邃课堂的能力,但是我们在储备力量的同时也可以从深邃的意识开始,慢慢培养学生这样一种能力,我们责无旁贷。
二、管理——让学生爱上你的智
教书育人,育人在先,我认为老师都应学会管理学生。
爱学生,是要讲究科学和方法的,要爱动其心,并不是越严厉越好,尤其是现在的学生。
俗话说:“难得糊涂”。
有时候,面对学生的失误,只要不是原则问题,老师不必耿耿于怀,不妨适当“装傻”,给孩子一个自我修复的广阔空间。
“对付”软硬不吃的顽劣孩子,必要时,不妨来点冷幽默——寥寥数语,直中要害。
让他置身于不伤自尊但脸红尴尬的境地,为自己的行为反省,毛病自然不治而愈。
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也要活,要用上你的智,学生也会爱上你的!
三、沟通——让学生爱上你的真
作为一名教师,在工作中要真诚地善待每个学生,使他们在学习上有无穷的源泉。
这就需要沟通,只有沟通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真诚坦率才能赢得学
生的信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面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坦率地承认,往往比所谓的“掩饰技巧”更容易赢得学生的心。
真——是教师人格魅力所在,学生对老师行为的判断力,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
不要把孩子的沉默应对当作无条件的认同,那是掩耳盗铃式的一厢情愿。
惟有真诚坦率,才能让学生爱上你,才会与你进行思想上乃至心灵上的沟通。
总之,只有“亲其师,信其道”,学生进而才会“乐其道”。
做一个学生欢迎、喜爱、尊敬的老师,惟有不断学习,学习,再学习,进步,进步,再进步!或许我不是一名优秀教师,但我更坚定自己会慢慢变成一个理解宽容学生的老师,一个有爱心的老师,一个有童心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