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高二语文闻言翻译答案(2011)
2011年高考文言阅读解析及翻译

北京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到9题。 1.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者,有 些事情是可以做但不能说的,有些事情是可以说但 不能做的,有易为而难成者,有难成而易败者。有 些事情是容易做但难以成功的,有些事情是既难做 成又相当容易做坏的。此四策者,圣人之所独见而 留意也。这四方面的策略,只有圣人有独到的见解 并且时刻留意。 2.誳①寸而伸尺,圣人为之;小枉而大直,君子 行之。小事委曲、大事伸张,圣人是这样的处事原 则;小处可以弯曲,大处必须站直,圣人是这样的 行事原则。周公有杀弟之累,齐桓有争国之名,然 而周公以义补缺,桓公以功灭丑,而皆为贤。周公 有杀害亲兄弟管蔡的精神负担,齐桓公有和公子纠 争夺国政的恶名,但是周公以匡扶周室的正义行为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B.泽命不渝,信也 C.公修公族,家修家族 D.若济大水有舟楫也 已:停止 渝:坚持 修:治理 济:渡过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 B.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 C.邓愈镇江西,数延见 D.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答案:C 解析:延,延请。 长:执掌 结:聚合 延:招聘 赞 :辅佐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熊鼎处事精细求实的一组是
上海卷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6分) ①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 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 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 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②庄王以为币轻,更小以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 业。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①不 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 顷。”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后五日,朝, 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 ‘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臣请遂令复如 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③楚民俗好庳②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 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 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③。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 能数下车。”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④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南菁中学高二(上)暑假检测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南菁中学高二(上)暑假检测语文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1.对下列句子特点、作用和表现手法的分析正确合理的一项是()A. 且因为那人比渡船老人更孤单,身边无一个亲人,也无一只狗,因此便约好了那人早上过家中来吃饭,喝一杯雄黄酒。
(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渡船老人的孤单。
)B. 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地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
”(运用反复的手法,表现了翠翠对爷爷失信的责怪。
)C. 翠翠却微带点儿恼着的神气,把头摇摇,故意说:“我记不得,我记不得,我全记不得!”(运用反复的手法,把“不记得”写成“记不得”,也更接近口语,表现了翠翠在爷爷面前撒娇的神态。
)D. 但得了钱祖父却说话了,问那个人,新娘是什么地方人;明白了,又问姓什么;明白了,又问多大年纪;一起弄明白了。
(运用反复的手法,写出了爷爷的问话唠唠叨叨,重在表现爷爷的热情好客,对他人的关心。
)2.全民抗疫期间,中小学本着“停课不停学”的原则,通过网络进行教学。
由于在网络上师生问答没有在教室里方便,很多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将答案发布在网课的“聊天区”。
不少同学却将“聊天区”当作“弹幕区”,回答不够严谨,语言风格也过于随意。
一次课上,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请谈谈你对《老人与海》中老人与其他角色关系的理解”,有四个同学在聊天区留言:同学A:老人与大马林鱼战斗到最后时,老人发现大马林鱼不是他的敌人,更是陪伴他的朋友。
同学B:大海可以看作是一个特殊的角色。
老人与大海是一种相爱相杀的关系,一方面大海是老人生存的依赖,另一方面大海为老人带来种种艰难的挑战。
同学C:鲨鱼跟老人才是真正的冲突关系,当鲨鱼吃掉大马林鱼最后一块肉时,老人对它恨之入骨。
同学D:“小男孩”是所有村民中唯一能够真正理解老人的人,而其他村民视而不见老人所付出的努力。
以上四位同学留言中语言表达既准确又得体的一句是()A. 同学AB. 同学BC. 同学CD. 同学D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50.0分)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2011年高考各地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翻译解析(二)

2011年⾼考各地语⽂试卷⽂⾔⽂阅读试题及翻译解析(⼆)(安徽卷)⼆、(32分)阅读下⾯的⽂⾔⽂,完成4~7题。
万贞⽂先⽣传[清]全祖望贞⽂先⽣万斯同,字季野,鄞⼈也,户部郎泰第⼋⼦。
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诸兄亦忽之。
户部思寄之僧舍,已⽽以其顽,闭之空室中。
先⽣窥视架上有明史料数⼗册,读之甚喜,数⽇⽽毕;⼜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
既出,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论。
⼀⽇伯兄期年家课,先⽣欲豫焉,伯兄笑⽈:“汝何知?”先⽣答⽈:“观诸兄所造,亦易与⽿。
”伯兄骤闻⽽骇之,⽈:“然则吾将试汝。
”因杂出经义⽬试之,汗漫千⾔,俄顷⽽就。
伯兄⼤惊,持之⽽泣,以告户部⽈:“⼏失吾弟。
”户部亦愕然⽈:“⼏失吾⼦。
”是⽇始为先⽣新⾐履,送⼊塾读书。
逾年,遣请业于梨洲先⽣,则置之絳帐中⾼坐。
先⽣读书五⾏并下,如决海堤,然尝守先儒之戒,以为⽆益之书不必观,⽆益之⽂不必为也,故于书⽆所不读,⽽识其⼤者。
康熙戊午,诏征博学鸿儒,浙江巡道许鸿勋以先⽣荐,⼒辞得免。
明年,开局修《明史》,昆⼭徐学⼠元⽂延先⽣往,时史局中征⼠许以七品俸,称翰林院纂修官,学⼠欲援其例以授之,先⽣请以布⾐参史局,不暑衔,不受俸,总裁许之。
诸纂修官以稿⾄,皆送先⽣覆审,先⽣阅毕,谓侍者⽈: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补⼊;取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参校。
侍者如⾔⽽⾄,⽆爽者。
《明史稿》五百卷皆先⽣⼿定,虽其后不尽仍先⽣之旧,⽽要其底本,⾜以⾃为⼀书者也。
先⽣之初⾄京也,时议意其专长在史,及昆⼭徐侍郎乾学居优,先⽣与之语《丧礼》,乃知先⽣之深于经,侍郎因请先⽣遍成五礼之书⼆百余卷。
当时京师才彦雾会,各以所长⾃见,⽽先⽣最闇淡,然⾃王公以⾄下⼠,⽆不呼⽈万先⽣,⽽先⽣与⼈还往,其⾃署只⽈“布⾐万斯同”,未有尝他称也。
先⽣为⼈和平⼤雅,⽽其中介然。
故督师之姻⼈⽅居要津,乞史馆于督少为宽假,先⽣历数其罪以告之。
有运饷官以弃运⾛,道死,其孙以赂乞⼊死事之列,先⽣斥⽽退之。
高二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文科附加题教师版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度高二年级期中测试语文附加题一、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0分)1.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限6处)(6分)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
“白马解围”四字,即作《西厢记》之主脑也。
余剧皆然,不能悉指。
后人作传奇,但知为一人而作,不知为一事而作。
尽此一人所行之事逐节铺陈有如散金碎玉以作零出则可谓之全本则为断线之珠无梁之屋。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有删改)2. 《西厢记》是(朝代) (作者)的剧作。
(2分)3. 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观点。
(2分)1. 尽此一人所行之事/逐节铺陈/有如散金碎玉/以作零出则可/谓之全本/则为断线之珠/无梁之屋(6分。
每处1分,多画不得分)2. 元朝王实甫(王德信)(每空1分)3. 作传奇要突出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
(2分)参考译文:古人写一篇文章,一定有一篇文章的关键。
“白马解围”是《西厢记》的关键剧情。
其他的剧作都是这样,不能全部指出。
后来的人写作传奇剧,但是只知道写一个人,不知道写有关这个人的主要事件。
把这个人所做的事情,按章节逐一叙述,犹如散落的金子、破碎的玉石,用此可以作为折子戏,但是对于全剧而言,就犹如断线的珍珠、没有梁柱的房屋。
二、名著阅读题(15分)4. 下列各项中与《三国演义》原著相符..的两项是()()(5分)A.《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B.董卓战败,火烧洛阳,孙坚从皇宫废墟的井中捞出一枚玉玺。
他相信这是自己将要当皇帝的预兆,便托病辞归江东,另谋大事。
不想事情泄密,袁绍向他讨取。
他离开洛阳,袁绍还写信给荆州刘备,让他拦截孙坚讨玉玺。
C.《三国演义》中,为避曹操追兵,刘备携新野十多万百姓逃奔江陵,关羽护着刘备且战且走,赵云保护刘备的家小。
混乱中,有人称赵云投奔曹操了,但刘备并不信。
D.《三国演义》中,周瑜死后,鲁肃向孙权推荐庞统,但孙权见庞统容貌丑陋弃而不用。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9月调研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9月调研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南菁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调研语文学科试题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1956年,我国公布推行第一批简化字以后,流行的汉字,便有了简体(简化)字与繁体字明显的区分。
学习中文,也就产生了两者之间需要学习哪种字体的选择。
按照过去传统,海外华人地区的学校教学和书报印刷,全是采用繁体字,长期以来,给外国学生造成一种偏见,认为现代汉字是以繁体字为主流。
如今,情况开始转变,海外华人地区使用简体字的现象增多,最明显的是东南亚华人地区的中文学校已使用简体字读写,报刊印刷也几乎形成简体字天下。
前几年,凡在美国开设中文课程的学校,已陆续开始传授简体字读写。
尤其破天荒第一遭:2005年5月22日,《纽约时报》上刊载了专栏作家纪思道的文章《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竟用汉字简体字印出文章标题。
这种罕见的举动,不啻显示追求时尚,也在于紧跟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由繁体字省笔成的简体字,渐次成为汉字应用的主流,除了中国政治经济影响力的促进,也在于我国特有的方块字本身历经数千年的演变,适应了文字进化弃繁就简这条规律,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汉字的演变,从契刻在甲骨上的甲骨文,到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战国以前多为大篆,战国以后出现小篆),至在缯帛、简牍,或凿刻在碑石上的小篆和秦篆,都出现过省却笔画的书写。
如甲骨文字基本上是象形文字,有些字显得繁复,有些字则简单,这种画象的繁杂和简括,已体现繁写和简写情况。
周代的大篆不少字形与甲骨文的象形文字相近,也有较多的字开始符号化。
战国文字则以大篆为基础,在笔画上进行了省改。
到了秦代,将战国时期各国自行的文字混乱现象以“书同文"的要求,进行统一整理,推行了比大篆多处省笔的官方文字-小篆。
当时,民间还流行着一种脱胎于篆文的隶书,人称秦隶。
2011年高考各地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翻译解析2

2011年高考各地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翻译解析2(广东卷)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东乡罗提督战功,见于《圣武记》者详矣。
其智能亦自可韬,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
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晨必发火器惊之。
公问故,令获一猴来,剃其毛,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
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皆惊走。
后不复至。
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山水迅急,瞬息千里,盐枭至则鸣金叫呼,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两旁系大竹,弯如弓,他船追及,断系发之,船必覆,人莫敢撄。
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俟船过,附而锯其舵,抵关适断,船不能行,触石破,尽获之。
罗少亡赖,数行窃,令捕之杖毙,弃诸野。
中夜而苏,匍匐至一老妪家,周之,乃改行,投身军营,骁勇冠绝侪辈。
当赵金龙之乱,罗受命,与总督卢公坤往平之,贼已困,将擒矣。
时宣宗以尚书宗室禧恩来督军,未至,诸公议待禧至,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
”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
罗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不少讳,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
改行后,始娶妻,忽患奇疾,百方不治,一道人过门曰:“有方可救,但得钱三十千乃能配药。
”罗自念贫窭,安得三十千钱,语其妻曰:“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
苟鬻汝,得钱买药,则两活矣。
”妻泣而从之,病果瘳。
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选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篇》,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痛苦B.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腾跃C.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做官D.抵关适断,船不能行碰到【答案】C(A.为……所苦,苦于……,使困苦,困于。
例:《列子·汤问》:“何苦而不平?”(苦于山挖不平)《史记·陈涉世家》:“天下苦秦久矣。
高中_高二语文期末试卷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二语文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局部,共10页。
总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二卷答案请直接写在答题卷上。
第I卷〔选择题,共22分〕[注意]:1.第I卷答在机读答题卡上,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及考试科目涂写正确。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
如需改动,请先用橡皮擦干净,而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3.考试完毕,答题卡连同答卷纸一并交回。
一.〔共22分,每题2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舂.粮chōng 妊娠.shēn 赁.屋lìn 悄.无声息qiǎo B.龟.裂guī桀骜.ào 旌旆. fèi 流觞.曲水shāng C.祓.fú除赧.然nǎn蓬蒿. gāo 清声便.biàn体D.攒.射 cuán 濒.pín临岑.寂cén 咬文嚼.字jiáo2.以下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卤莽付梓辽敻学富五车B.寥落屠戮冒昧缁铢必较C. 睿智喋血形骸咸于维新D.迁徙绯薄骋怀云云众生3.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1〕当您发现有人偷税或逃税时,您有权利也有义务对这种行为进展举报。
因为他偷税、逃税是在损害国家利益,是在损害您的利益,个别人的偷税逃税款,实际上增加了他人的负担。
〔2〕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3〕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和释疑的过程,故朱熹以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4〕就象去拜神之前,一般都要沐浴更衣,把灰尘都洗掉,把尘世的俗物都洗掉,这样才能让自己吧。
A.既/又任意质疑清净 B.不但/也任意置疑清静C.既/又肆意置疑清静 D.不但/也肆意质疑清净4.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急于星火....的发射速度引起了现场人员的阵阵惊叹。
江苏省江阴市南菁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文言翻译》教学课件

【巩固提升】二、
(1)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 此,何以当之?
译文:
我是个获罪的人,大家都厌弃我,而您却如此以礼相待, 我怎么担当得起!
解析 “仆有罪之人”,意念判断句。见礼:“礼”,名词 活用为动词;“见”,偏指“我”。“当”,担当。句意正 确通顺。
(2)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 之切切如是邪?
(1)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 群臣莫之若者亡。
译文:
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 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 他的,就会亡国。
(2)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译文:
我们的国家大概接近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 忧愁的神色。
【实时演练】三、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 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 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 曰:“盲臣安敢戏君?臣闻之,少而好学, 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 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 行乎?”平公曰:“善哉!”(节选自《新 序·建本》)
(4)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 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 句子结构。
直译和意译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 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文言翻译注意要点:
1、分析语境。包括译句的外部语境(上下 文),译句的内部语境(句意重点和句间关 系)。
2、辨识得分点。重要文言实词,文言虚词, 特殊句式,句意通顺。
(4)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 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
译文:
因此与同时代人所写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获得 俸禄官位并谋取名誉,是顺应时俗的缘故。 解析 得分点:“为”“工”“窃”,句意正确通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雕刻的技巧往往是,鼻子不如刻得大一点,眼睛不如刻的小一点。
鼻子刻大了,可以削小;雕小了,就无法加大了。
眼睛刻小了,可以修大;刻大了,就无法改小。
办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做那些不能恢复挽回的事情(开始就得特别谨慎小心),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了。
2.楚国有个行事正直的人,其父窃羊被直躬揭发了。
楚王抓住直躬的父亲要杀掉。
直躬请求代替他。
将要行刑了,直躬对监斩官说:“父亲窃羊而揭发他,不是诚实吗?父亲将被诛杀而替代他,不是孝吗?诚实而且孝反遭诛杀,全国还有不应诛杀的人吗?”楚王听说了这件事,就不杀他了。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直躬这样的诚实奇怪呀!一个父亲而一再为他取得名声。
”所以直躬的诚实不如不诚实。
3.:豫让之友对豫让说:“您的做法何其糊涂?您曾经追随范氏、中行氏,诸侯把他们都灭掉了,而您不为其报仇;轮到智氏,您却一定要为他报仇,什么缘故呢?”豫让说:“我将告诉您这个缘故。
范氏、中行氏,我寒而不给我衣,我饥而不我食物,经常给我与上千人一样的待遇,是把我当作普通大众了。
当普通大众那样对待我的人,我也当普通大众那样为他做事。
到了智氏这里就不一样了,出门让我坐车,进门给我足够的供养,大庭广众,必然对我施以礼节,这是以国士来待我呀。
以国士待我者,我也以国士的水准为他办事。
”豫让是国士,尚且把人对待自己的态度放在心上,又何况中等人呢?4.庞恭陪伴魏国太子到邯郸做人质。
在临行前,庞恭对魏王说:“要是现在有个人跑来说,热闹的街上出现了一只老虎,大王您相不相信?”“不信!”魏王答道。
“如果有两个人跑来,说热闹的街上有一只老虎,您相信吗?”庞恭又问。
“我会怀疑。
”魏王回答道。
“那么要是三个人异口同声的说街上有只老虎时,您会相信吗?”庞恭接着问。
魏王回答道:“我会相信。
”于是庞恭就劝诫魏王:“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
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
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然而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
希望大王明察此事。
”魏王道:“我自然知道(这个道理)。
”于是庞恭就跟魏王告辞,庞恭刚走后就有人毁谤他。
庞恭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了。
5. 曾经有一次,齐桓公到野外外出,看见灭亡的国家郭氏荒废的城址,就问当地的农民:“这是什么废墟?”农民说:“这是郭氏的废墟啊!”齐桓公又问:“郭氏的房屋怎么会成为废墟呢?”农民说:“是因为郭氏尊重好人而讨厌坏人的缘故。
”齐桓公说:“尊重好人而讨厌坏人,是人善良的举动,它之所以成为废墟,是什么原因呢?”农民说道:“尊重好人却不去任用他,讨厌坏人又不铲除他,因此成了废墟。
”齐桓公返回后,(把事情的经过)告诉管仲,管仲说:“那个人是谁?”齐桓公说:“不知道啊。
”管仲说:“你也是一个郭氏啊。
”于是齐桓公找来那个农民并赏赐了他。
6.鲍叔牙死后,管仲用上衣襟蒙头而哭他,眼泪就象下雨一样,他的随从说:“他又不是你的父亲,你这样哀痛的哭,这也有说法吗?”管仲:“不是您所知道的,我曾经和鲍叔牙一起在南阳一带做买卖,我多次在买卖上失败,鲍叔牙不认为我胆小无能,知道我想要的是明明白白的赚钱;鲍叔牙曾经和我一起游说国王(想取得地位),而多次不被采纳,鲍叔牙不认为我不成才,知道我没有遇到明君;鲍叔牙曾经和我分财货,我自己多次多取,鲍叔牙不认为贪财,知道我家里穷。
生下我身体的是我的父母,知道我内心的是鲍叔牙呀。
人家都说土为知己者死,(我可以为鲍叔牙死)何况是为他哀痛的哭呢?”7.孟尝君将要到秦国去,劝阻他去秦国的有上千人。
但是孟尝君不听。
苏代对孟尝君说:“今天啊我来,路过淄水边上,听到土偶人和桃梗人互相交谈。
土偶人对桃梗说:…你,是西岸的泥土,把你揉成为人的样子,到了来年八月份,天降大雨,淄水汹涌而至,你就被冲毁了。
‟土偶人说:…不对。
我本来是西岸的泥土,我被冲成泥土,不过是回到西岸罢了。
你现在是东方的桃梗,把你刻削成为人形,天降大雨,淄水汹涌而至,会把你给冲走,你漂来漂去会漂到哪里去呢?‟现在,秦国四面环山,像虎口一样,而您要进去,那我就不知道您从哪里出来了。
”孟尝君听了这话,才放弃了入秦的打算。
8.秦兵围困邯郸的时候,赵国派遣平原君请求救兵,到楚国签订“合纵”的盟约。
平原君约定与门下既有勇力又文武兼备的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
平原君说:“假如用和平方法能够取得成功就太好了;假如和平方法不能取得成功,那么,(我)就在华屋之下用“歃血”的方式,也一定要…合纵‟盟约签定再返回。
随从人员不到外边去寻找,在门下的食客中选取就够了。
”平原君找到十九个人,其余的人没有可以选取的,没办法补满二十人(的额数)。
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毛遂(我)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
现在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我)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平原君说:“先生来到(我)赵胜门下到现在(有)几年了?”毛遂说:“到现在(有)三年了。
”平原君说:“贤能的士人处在世界上,好比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显现出来。
现在,处在(我)赵胜的门下已经三年了,左右的人们(对你)没有称道(的话),赵胜(我)也没有听到(这样的)赞语,这是因为(你)没有什么才能的缘故。
先生不能(一道前往),先生请留下!”毛遂说:“我不过今天才请求进到囊中罢了。
如果我早就处在囊中的话,(我)就会像禾穗的尖芒那样,整个锋芒都会挺露出来,不单单仅是尖梢露出来而已。
”平原君终于与毛遂一道前往(楚国)。
那十九个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他却都没有说出来。
9.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
父亲想把王位传给叔齐,到了父亲去世以后,叔齐要让位给伯夷。
伯夷说:“这是父亲的遗命啊!”于是便逃走了。
叔齐也不肯即位而逃走。
国人只好立孤竹君的第二个儿子为王。
这时,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能关心老人,扶养老人,便一起去归附他。
等到达那里,西伯已去世了。
武王用车载着西伯的神主,追谥为文王,率军东进去征伐商纣。
伯夷、叔齐拉住武王的马而谏阻道:“父亲死了却不安葬,大动干戈去打仗,这难道是孝的行为吗?身为臣子,却要去杀害国君,这难道可以算做仁德吗?”周王左右的人准备杀掉他们,太公说:“他们是义人啊!”扶着他们离开了。
武王摧毁了殷商的暴虐统治,天下都归附了周朝,而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是很可耻的事,为了表示对殷商的忠义,不肯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中,靠着采食薇菜充饥。
到了由于饥饿而将死的时候,作了一首歌,歌辞说:“登上那西山啊,采些那薇菜呀!用暴力来取代暴力,不知道这是错误的。
神农、虞舜和夏禹,授政仁人相禅让,圣人倏忽辞世去,我辈今日向何方?啊,别啦,永别啦!命运衰薄令人哀伤!”终于饿死在首阳山中。
从这些记载来看,伯夷、叔齐是怨呢,还是不怨呢?于是饿死在首阳山里.10.汉王五年,已经消灭了项羽,平定了天下,汉王要评定功劳,进行封赏。
由于群臣争功,过了一年仍然没有把功劳大小决定下来。
高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把他封为郧侯.给他的食邑很多。
功臣们都说:“我们亲自身披铠甲,手执兵器作战,多的打过一百多仗,少的也经历了几十次战斗。
攻破敌人的城池,夺取敌人的土地,都立了大小不等的战功。
现在萧何没有立过汗马功劳,只不过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从不上战场,却反而位居我们之上,这是什么道理?”高祖说:“诸位懂得打猎吗?打猎的时候,追赶扑杀野兽兔子的是猎狗,发现踪迹向猎狗指示野兽所在之处的是猎人。
现在诸位只能奔走追获野兽,功劳不过像猎狗。
至于萧何,他能发现踪迹.指示方向,功劳如同猎人.何况你们都只是自己本人追随我,至多不过加上两三个亲属,而萧何全部宗族几十个人都跟随我,他的功劳是不能忘记的。
”群臣听了,都不敢再说什么。
11.起初,朱买臣被免了职,正等待着皇帝重新任命,日常就在会稽郡邸的守邸人那里借住吃饭。
朝廷授与会稽郡太守官职,买臣穿上过去罢免时的衣服,怀揣系着绶带的官印,步行回到郡邸。
逢着上计的时候,会稽郡办上计的官吏正一起聚着饮酒,对买臣都不屑看上一眼。
买臣走进内房,守邸人就和他一道吃饭。
吃到快饱的时候,买臣稍微露出那系着官印的绶带,守邸人觉得那东西很奇怪,就上前拿着那绶带,端详着那方印章,正是会稽太守章。
守邸人吃了惊,走出屋外告诉了上计掾吏。
掾吏们都喝醉了,大叫大喊道:“胡说罢了!”守邸人说:“你们试把它拿来看看吧。
”那位平素轻视买臣的旧相识走进室内看了官印,(吓得)回头就跑,高声嚷道:“的确如此!”在座的人(这才)惊慌害怕起来。
禀告守丞,互相扯拽在庭院中排好队拜见朱买臣.会稽的地方官听说新任太守将到,就发动百姓打扫道路,县官一并出来迎接,(迎候的)车子有一百多辆。
12.王恭从会稽回家后,同宗前辈王忱去探望他,看到他坐在一张六尺长的竹席上,就对他说:“你从东边来,所以可以得到这种东西,不妨送一张给我。
”王恭没说什么。
王忱走后,王恭就派人把自己坐的那张竹席送过去。
王恭没有多余的席子,只好坐在草垫上。
后来,王忱听说这事,非常惊讶,就对王恭说:“我本来以为你有多余的,所以才向你要。
”王恭回答说:“您不了解我,我在日常生活上,没有多余的东西。
”13.汉朝董永是千乘人。
年少时就死了母亲,和父亲住在一起。
(父子一起)尽力种地,(董永)用小车载着父亲,自己跟在后面。
父亲死了,没有什么东西埋葬,就自己卖身为奴,用(卖身的钱)供办丧事用。
主人知道他贤能,给了他一万钱而且打发他自由地走了。
董永行完了三年守丧之礼,要回到主人家,再去做奴仆。
在道上碰见一个女子对他说:“愿意做你的妻子。
”于是董永就和她一起(到主人家去了)。
主人对董永说:“(我)把钱给了你了。
”董永说:“蒙受您的恩惠,(使我)父得以收葬。
我虽然是贫穷无知的人,一定要勤劳服侍尽心尽力,来报答您的大德。
”主人说:“(这)妇女会做什么?”董永说:“会织。
”主人说:“一定要这样的话,只让你的妻子替我织一百匹细绢(就行)。
”于是,董永的妻子给主人家织绢,十天织完了。
女子出了门,对董永说:“我是天上的织女。
因为你最孝顺,天帝让我帮助你偿还债务罢了。
”说完升上高空而离去,不知到哪儿去了。
14.一次孔子出行,闻哭声甚悲。
孔子说:快赶车,快赶车,前面有个贤人!一看原来是皋鱼,身披粗褐,手执镰刀,在路边哭泣。
孔子下车,对皋鱼说:“你家没有丧事吧,为什么哭得如此悲伤?”皋鱼回答说:“我有三个过失:小时候喜欢学习,周游各诸侯国,没有照顾好我的亲人,这是过失之一。
我的志向高尚,想做大事业,不愿侍奉庸君,结果年岁已晚仍一事无成,这是过失之二。
我与朋友交往很深厚,但是都中断了,这是过失之三。
大树想停下来可是风停不下来儿子想孝敬父母可是父母已经不在了,过去了再也追不回来的是岁月,逝去了再也见不到的是亲人。
请允许我从此离别人世(去陪伴逝去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