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4节声与现代科技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4 声与现代科技 教案

声与现代科技【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回声和共鸣。
了解混响现象。
2.通过阅读文字以及欣赏图片获得生活和自然中回声和共鸣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通过回声,共鸣有趣的声现象的介绍,使学生领悟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通过阅读“动物与声音”,体会现实世界声音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回声,共鸣是难点。
【教学过程】1.奇异的声现象。
由美丽的弋阳圭峰四声谷出现的回声现象,引出回声概念。
回声是声波的反射在人耳引起的感觉。
可向学生提出,为什么离障碍物距离近时就感觉不到有回声呢?让学生知道回声和原声至少相差0.1秒以上才能感觉有回声。
如果原声和回声间隔不到0.1秒,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可加强原声。
由学生举出自己所知道的回声现象,并进行解释。
简介回音壁、三音石、莺莺塔等建筑中的声现象,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并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2.观察:音叉的共鸣。
如教材中图3-4-3,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会发声,并把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弹起。
提出下列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右边的音叉振动,通过什么传播给左边的音叉?如果是真空,左边的音叉能振动吗?如果左边换个不同频率的音叉,还能发生此现象吗?通过观察和讨论,使学生对声波和共鸣有了感性认识。
知道右边的音叉振动产生了声波,声波具有能量,当左边的音叉与右边音叉频率相同时,获得能量最大,以至于振动,发出了声音。
接着给共鸣下定义:由一个物体振动发出声音,引起与它振动频率相同的另一个物体的振动而发声的现象叫共鸣。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共鸣的故事。
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列举生活中的共鸣现象。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2.通过阅读文字、图片,观看录像资料,获得有关声知识的应用。
3.介绍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1.情景创设、提出问题。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4声与现代科技教案

教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4 声与现代科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单元声现象的第四章声与现代科技。
本章主要介绍了声音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包括声波的传播、声波的利用、声波的控制等方面。
具体内容包括:1. 声波的传播:讲解声波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特性,以及声波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
2. 声波的利用:介绍声波在通信、医疗、工业等方面的应用,如超声波、次声波等。
3. 声波的控制:讲解声波的干涉、衍射和共振等现象,以及这些现象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声波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特性,理解声波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声波在通信、医疗、工业等方面的应用,如超声波、次声波等。
3. 使学生了解声波的干涉、衍射和共振等现象,以及这些现象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波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特性,声波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的计算。
2. 教学重点:声波在通信、医疗、工业等方面的应用,声波的干涉、衍射和共振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声波发生器、接收器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手机通话,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
2. 讲解:讲解声波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特性,以及声波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
通过实验演示声波的传播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波的传播。
3. 应用:介绍声波在通信、医疗、工业等方面的应用,如超声波、次声波等。
通过实例讲解这些应用的具体原理和作用。
4. 现象:讲解声波的干涉、衍射和共振等现象,以及这些现象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
通过实验演示这些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波的特殊现象。
5.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声波的传播空气:纵波传播液体:纵波传播固体:纵波传播传播速度:v = λf传播方向:直线传播、反射、折射2. 声波的利用通信:超声波、次声波医疗:B超、超声波碎石工业:超声波检测、超声波清洗3. 声波的控制干涉:声波相遇产生的附加波衍射:声波绕过障碍物的现象共振:物体在特定频率下振动的现象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第四节 声与现代科技教案 (新版)教科版-(新版)教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

word第四节声与现代科技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回声和共鸣.2.了解混响现象.3.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文字、图片,观看多媒体资料,获得有关声的应用的知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介绍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使学生领悟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教学重点】1.回声.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教学难点】1.共鸣.2.能识别常见声学应用事例是超声还是次声应用.【教学突破】充分利用学生自学阅读的能力,学习教材中关于超声、次声和声识别技术的有关应用,并尽可能地播放与教材内容中有关的教师和学生共同提供的音视频材料,给学生以直观印象.【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多媒体材料.学生准备:搜索好一个或几个关于超声和次声应用的事例.┃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第四节 声与现代科技(1)1.回声2.共鸣3.动物与声音 【教学反思】教学中应多采用多媒体展示和学生阅读的方式解决有关问题,彰显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并结合现代技术辅助教学的新理念;要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教学过程设计┃第2课时【板书设计】第四节声与现代科技(2)1.超声是个多面手2.次声本领大3.声识别技术【教学反思】通过本节的教学,已经把初中的声学内容结束,如果学生掌握情况良好,可以在本节总结人们利用声知识的两种方式:一是利用声能传递信息的性质,如平时交流、上课学习、B超检查身体等;二是利用声能传递能量的性质,如超声波清洗技术正在越来越多的工业部门中得到应用,这是因为超声波清洗速度快、质量好,又能大大降低环境污染.。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3.4 声与现代科技(共26张PPT)

探索新知 二、超声是个多面手
B超
探索新知 二、超声是个多面手
超声波 破碎仪
超声波 金属探测仪
超声波 清洗机
探索新知 二、超声是个多面手
“倒车雷达”
超声波加湿器
探索新知 三、次声本领大 次声特点:频率低,能量衰减少,穿透力强。 次声波的来源:地震、火山喷发、海啸、 台风等自然灾害;核爆炸,导弹发射等。
情境引入 北京天坛,因“回音壁”而闻名于世
“回音壁”
情境引入 大自然中,也有很多的回音壁.
探索新知 一、奇异的声现象
天坛的回音壁
天然回音壁
回音壁现象是怎样发生的呢?是怎么回事呢?
探索新知 一、奇异的声现象
1、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 将被反射。反射回来再次被我们听到的声音 叫做回声。 2、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 比原声晚至少0.1s。
观察音叉的共鸣
如图所示,将两个频率相同的 音叉靠近放在桌上,用橡皮槌敲击 其中一个,使其发声。然后再把橡 皮槌压在此音叉上,使它停止振动。 这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物体因共振而发声的现象叫做共鸣。
探索新知 一、奇异的声现象
生活中的共鸣事例
钟鸣磬响
探索新知 二、超声是个多面手
声呐发出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
随堂练习
1、将两个相同的音叉并排放好(没有接触), 乒乓球靠着音叉B,当敲响音叉A时,会发现 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了 声音传递能量 。
2、用来清洗钟表等精密机械的是( A )
A、超声波
B、次声波
C、人耳能听到的声波
随堂练习
3、中医诊病,一般要“望”、“闻”、“问”、 “切”,其中利用病变器官的声音提供信息的
D、屋子里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加强了原声。 旷野里回声不能加强原声。
教科版物理八上第三章:《声:声与现代科技》PPT

第四节 声与现代科技
一、奇异的声现象
江西省弋阳的圭峰,风景优美。那里有一个山谷,名为
“四声谷”。游客高喊一声后,可相继听到四次声音。这
是怎么回事呢?
认识回声
在雷雨交加的天气,一声响雷后,往往还伴随着轰隆隆的
雷声,这是为什么呢?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轰隆
隆的雷声就是声音多次反射的结果。
s= ,带入数据,计算可得 s=17m。
例题
回声测距
1、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
6000
声波,经过8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______m
不能
(海水中的声速是1500m/s),这种方法_______(填“能”
或“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共鸣现象
下列不是利用超声的是( B )
A.用声呐探测海深
B.用听诊器检查病人心、肺的工作情况
C.用B超检查胎儿在母体中的发育情况
D.发出超声切削坚硬的金刚石
二、次声
定义: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大象、狗等都能听见次声
特点:频率低,次声波具有极强的穿透力
产生:
太阳磁暴、海峡咆哮、雷鸣电闪、气压突变;在工厂,机械
的撞击、摩擦;军事上的原子弹、氢弹爆炸试验等等,都可以产生
次声波
次声波的来源:
地震、火山喷发、海啸、台风等灾害;核爆炸、导弹发射等。
次声
核爆炸
导弹发射
次声波的来源
火
山
地震
次声
风暴与海啸
次声的危害和防治
危害:能量很大的次声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它能
使机械设备破裂,飞机解体、建筑物垮塌等。在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三章第四节 声与现代科技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三章第四节声与现代科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声与现代科技”。
本节主要内容有:声音的利用、回声和声呐、超声波和次声波、噪声的控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声音在科技领域的应用,以及噪声的控制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利用,知道回声和声呐、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2. 掌握噪声的控制方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回声和声呐、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原理及其应用;2. 教学重点:噪声的控制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回声仪、声呐、超声波探伤仪等);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有关声与现代科技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2. 理论讲解:讲解声音的利用、回声和声呐、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原理及其应用;3. 实验演示:进行回声仪、声呐、超声波探伤仪等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些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应用;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噪声的控制方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5. 随堂练习:布置有关声与现代科技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7.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声与现代科技的作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利用;2. 回声和声呐;3. 超声波和次声波;4. 噪声的控制方法。
七、作业设计:1. 声音的利用:请举例说明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2. 回声和声呐:请解释回声和声呐的原理,并给出实际应用的例子;3. 超声波和次声波:请简述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性,并介绍它们在科技领域的应用;4. 噪声的控制方法:请提出几种减少噪声的方法,并说明其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声与现代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开展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3.4声与现代科技

教案:3.4声与现代科技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单元《声音》的第四章《声与现代科技》。
2. 详细内容:(1) 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回声定位、超声波清洗、超声波探测等。
(2) 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3) 声音的强弱,声压级、分贝的概念及计算。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2. 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和声音的强弱,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声压级、分贝的计算。
2. 教学重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强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声波发生器、麦克风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声音应用的视频,如超声波清洗眼镜,引导学生关注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1) 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回声定位、超声波清洗、超声波探测等。
(2) 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3) 声音的强弱,声压级、分贝的概念及计算。
3.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案例,如超声波探测胎儿、超声波清洗牙齿等,讲解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5.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测量声压级、分贝值。
六、板书设计1. 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2. 声音的传播条件3. 声音的强弱七、作业设计1. 题目:回声定位原理及其应用。
答案:回声定位原理是利用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通过分析反射声波的时间和强度,来判断障碍物的距离和形状。
回声定位在现代科技中应用广泛,如雷达、声纳等。
2. 题目:声压级、分贝的计算及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关注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通过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实验操作等环节,使学生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和声音的强弱。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教案】3.4 声的应用

第4节声的应用
教材分析
一、课标分析
了解声现象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认识超声波、次声波、回声、共鸣等现象。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
本节用声现象和现代科技相结合,讲述现代科技中应用声现象的例子,如声音传递信息和能量、超声波、次声波、回声、共鸣等现象,增加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声现象的相关知识,却不知道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节就是让学生了解前沿科技中,对声现象的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2.通过阅读文字、图片,观看录像资料,获得有关声知识的应用。
3.介绍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核心素养
从生活中的实例中,学习知识,建立物理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
难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教学过程
续表
续表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