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关于青蒿素提取工艺的研究

关于青蒿素提取工艺的研究

关于青蒿素提取工艺的研究青蒿素是一种从中药植物青蒿中提取的一种有效抗疟疾药物,它已成为治疗疟疾的主要药物之一。

青蒿素的制备工艺对于提高其质量和产量都具有巨大的影响。

本文针对青蒿素提取工艺进行研究,主要包括青蒿素提取原理、提取工艺、提取设备及其优缺点等方面的介绍。

一、青蒿素提取原理青蒿素是一种挥发性的萜类化合物,它的提取原理基于其在青蒿草叶中的含量较高,且在水、乙醇等有机溶剂中具有良好的可溶性。

同时,青蒿素在抽提过程中受到温度、时间、溶剂种类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青蒿素提取的选择与优化是至关重要的。

1.传统抽提法传统抽提法是最常用的青蒿素提取工艺之一,该方法将干燥后的青蒿草粉末放入水性溶液中使其浸泡,然后用乙醇等有机溶剂进行提取。

此方法以水性溶液浸泡可以有效降低青蒿草粉末中的杂质含量,提高提取效率。

但此方法存在青蒿素与其他成分一同被提取出来的问题,导致提取物中其他成分含量过高,提取效率不高。

2. 离子液体法近年来,离子液体法也被广泛应用于青蒿素的提取工艺中。

该方法将离子液体作为溶剂,对青蒿草进行超声波辅助提取,并通过温度、时间等条件控制其提取流程。

该方法优点是提取效率高,对青蒿素的选择性和纯度高,但提取成本高、设备价格较贵,目前难以大规模推广应用。

三、提取设备及其优缺点传统抽提器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提取设备,该设备基于青蒿草粉末与溶剂之间快速传质的原理,能够提高提取效率。

但其同时可以提取出其他成分,影响提取纯度。

2. 超声波辅助提取器超声波辅助提取器是一种包括溶剂循环往复泵、节能超声波芯片、温度控制系统等的多功能提取装置,该设备利用超声波波动的原理对青蒿草进行提取。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效果佳的特点,但其设备费用高昂,限制了其在大规模应用上的普及。

总之,青蒿素提取工艺的选择和优化对于青蒿素的质量和产量都具有重要影响。

未来的研究应将重点放在寻找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提取工艺和设备上,以提高青蒿素在药品的应用价值。

青蒿素的分离纯化方法研究进展

青蒿素的分离纯化方法研究进展

青蒿素的分离纯化方法研究进展摘要:青蒿素是从菊科艾属草本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一种倍半萜内脂类化合物,它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有效的治疗疟疾的药物,具有低毒高效等特点。

随着青蒿素制剂的广泛应用其分离纯化工艺也迅速发展,但青蒿素的性质不稳定,且现阶段所用的提取方法效率低、成本高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本文综述了青蒿素的性质及用用途,介绍并比较了目前青蒿素的分离纯化工艺并讨论了青蒿素分离纯化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青蒿素;有机溶剂法;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微波萃取法Research progress of separation andpurification methods of artemisininWANG Kai-yuAbstract: Artemisinin is a sesquiterpene lactone compound isolated and extracted from the Artemisia annua L., an Asteraceae herbaceous plant. It is currently recognized as the most effective drug for the treatment of malaria in the world. , With low toxicity and high efficiency. With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artemisinin preparations, the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process has also developed rapidly, but the properties of artemisinin are unstable, and the extraction methods used at this stage are inefficient and costly, which can meet market demand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roperties and uses of artemisinin, introduces and compares the current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process of artemisinin, and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artemisinin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Keywords: artemisinin; organic solvent method; supercritical CO2 fluid extraction technology; microwave extraction method引言疟疾作为一种危害性严重的世界性流行病,困扰着许多热带地区的人们,该疾病通过携带疟原虫的按蚊叮咬等方式感染并传播人类,感染者主要症状为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重则会导致贫血和脾肿大甚至死亡。

青蒿中青蒿素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青蒿中青蒿素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青蒿中青蒿素提取工艺研究进展青蒿素是一种由青蒿植物提取的天然化合物,具有出色的抗疟疾活性。

自1972年青蒿素被发现以来,其提取工艺的研究不断深入。

本文将介绍青蒿素的分类、特点,以及从传统到现代的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青蒿素属于倍半萜类化合物,包括青蒿素、青蒿素甲、青蒿素乙、青蒿素丙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四环结构,但侧链不同。

青蒿素具有出色的抗疟疾活性,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干扰疟原虫的表膜和线粒体功能,从而起到抗疟作用。

传统的青蒿素提取方法包括溶剂萃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升华法等。

这些方法主要是利用青蒿素在不同溶剂或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挥发性的差异,将其从植物中分离出来。

但这些方法的提取效率较低,且可能造成环境污染。

为了提高青蒿素的提取效率,人们不断改进提取方法。

例如,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酶辅助提取法等。

这些方法利用先进的物理或化学手段,加速青蒿素从植物中的溶出,从而提高提取效率。

近年来,一些新型的提取技术,如超临界流体萃取、离子液体萃取、加速溶剂萃取等也逐渐应用于青蒿素的提取。

这些技术具有提取效率高、环保性能好等优点,为青蒿素的提取工艺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青蒿素提取工艺的研究将更加深入。

结合当前市场需求和应用前景,以下优化策略和未来发展方向值得:结合新型技术和传统工艺:将新型提取技术与传统工艺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青蒿素的提取效率。

例如,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与溶剂萃取法相结合,可以实现高效、环保的青蒿素提取。

绿色环保: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开发绿色环保的青蒿素提取工艺成为未来的研究重点。

通过选用环保型溶剂、降低能耗和减少废物排放等措施,实现青蒿素提取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多元化资源利用:除了从青蒿植物中提取青蒿素,还可以考虑从其他资源中发掘含有青蒿素的化合物。

例如,真菌和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中可能含有与青蒿素结构相似的化合物,为青蒿素类化合物的开发提供新的资源。

工业化生产:优化青蒿素提取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工业化生产是未来的重要方向。

青蒿素研究进展

青蒿素研究进展

青蒿素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青蒿素,源自中国传统草药青蒿(Artemisia annua L.),自20世纪70年代初被发现以来,已成为全球抗击疟疾的重要武器。

由于其独特的抗疟效果和相对较低的副作用,青蒿素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疟疾疫情严重的地区。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应用的广泛,青蒿素的研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青蒿素的研究进展,包括其提取工艺、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以期为青蒿素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在提取工艺方面,本文介绍了青蒿素的提取方法、纯化技术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传统提取方法、现代提取技术以及新型提取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进步为青蒿素的大规模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作用机制方面,本文综述了青蒿素抗疟作用的分子机制、信号通路以及与其他药物的协同作用等方面的研究。

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青蒿素的抗疟机理,还为开发新型抗疟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临床应用方面,本文总结了青蒿素在疟疾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适应症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同时,还探讨了青蒿素在其他疾病领域的应用潜力,如抗肿瘤、抗炎等。

在面临的挑战方面,本文分析了青蒿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包括资源短缺、耐药性、药物相互作用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科研工作者和临床医生的共同努力和智慧。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青蒿素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推动青蒿素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我们相信青蒿素将在全球抗击疟疾和其他疾病的战斗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青蒿素的来源与提取青蒿素,这一在全球范围内广受瞩目的药物,其来源与提取过程充满了科学与探索的魅力。

它来源于菊科植物青蒿,这是一种在中国及亚洲其他地区广泛分布的植物。

自古以来,青蒿便在中医理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被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然而,青蒿素的提取和发现,则是现代科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产物。

青蒿素的研究进展

青蒿素的研究进展

来源:
分布我国各省,但含量差异显著 生长期和部位不同,含量不同
提取工艺
传统提取法
温室提取 冷浸提取
新型提取工艺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 超声提取技术 大孔吸附树脂提取 微波辅助萃取技术
传统提取
一般采用有机溶剂法。并采用重结晶和柱层析进
行分离,其基本工艺为:干燥—破碎—浸泡、萃取 (反复进行) —浓缩提取液—粗品—精制。提取方法 主要有室温提取、冷浸提取、回流提取等。
传统提取
取黄花蒿全草(10 g)
粉碎
加20倍体积的石油醚(60-90)
30℃恒温振荡,120次/分
振荡24 h 收集提取液
传统提取
按每克生药量加入活性碳0.4 g的比例脱色
抽滤
得无色澄清透明液体
45℃减压回收
重结晶
75%(v/v)乙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白色针状晶体
传统提取
提取物青蒿素
合成
化学合成 半合成路线 全合成路线 生物合成 青蒿素C15单元合成主要来源途径 二氢青蒿酸是青蒿素直接前体 单线氧激发青蒿素前体自发氧化生成青蒿素
青蒿素的研究进展
姓 名:王硕 学 号:100166103 班 级:10药学2班 指导老师:侯巧芝
主要内容
研究背景 提取工艺 合成方法 药理作用 展望
青蒿素的背景
历史:
最早见于公元前168年《五十二病方》 上世纪70年代发现青蒿有效部位群 1972年青蒿素的分离,1973年,青蒿素首次用于临床
青蒿素
谢谢!
药理作用
抗疟作用
抗吸血虫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对肿瘤的作用 其他(减慢心率、抗心律失常、抑制心肌收缩力等作用)

青蒿素的研究进展

青蒿素的研究进展

青蒿素的研究现状1 前言青蒿素是一种倍半萜内脂类化合物[1],分子式为C15H22O5,有抗疟、抗孕、抗纤维化、抗血吸虫、抗弓形虫、抗心律失常和抑制肿瘤细胞毒性等作用[2]。

目前,青蒿素用于疟疾防治的价值已被人类认识和接受,世界卫生组织已把青蒿素的复方制剂列为国际上防治疟疾的首选药物。

青蒿素因其在丙酮、醋酸乙酯、氯仿、苯及冰醋酸中易溶,在乙醇和甲醇、乙醚及石油醚中可溶解,传统提取方法一般采用有机溶剂法,后来又出现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超声提取技术、大孔吸附树脂提取技术、微波辅助萃取技术、快速溶剂萃取技术以及联用技术。

青蒿分布地域狭窄, 青蒿素含量低(0.01%~0.5%). 化学合成青蒿素产率不理想, 成本高. 随着全球疟疾发病率(3.8 亿人/年)和死亡率(4600 万人/年)逐年升高[3], 青蒿素类抗疟药需求量迅猛增长, 导致青蒿素原料药供不应求, 市场价格飙升[4]。

近10 年来,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青蒿素的供需矛盾, 国内外争相开展了青蒿素合成生物学及代谢工程研究, 一方面尝试在微生物体内重建青蒿素生物合成途径[5], 另一方面对青蒿中原有的青蒿素生物合成途径进行遗传改良[6]。

我国在“九五”期间开展青蒿素的开发研究将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文将对目前国际上青蒿素研究的现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2青蒿素的发现及历史青蒿入药, 最早见之于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 公元前168 年左右) 的帛书《五十二病方》,其后在《神农本草经》, 《大观本草》及《本草纲目》等均有收录。

从历代本草及方书医籍的记载, 青蒿入药治疗疟疾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所肯定的。

在现代临床上用于对恶性疟疾、发热、血吸虫病、腔黏膜扁平苔藓、红斑狼疮、心律失常的治疗[7],并且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免疫有显著疗效[8]。

1971 年以来, 中医研究院青蒿素研究小组通过整理有关防治疾病的古代文献和民间单验方, 结合实践经验, 发现中药青蒿乙醚提取的中性部分具有显著的抗疟作用。

青蒿素药物的研究历程和成果

青蒿素药物的研究历程和成果

青蒿素药物的研究历程和成果青蒿素是一种天然植物中提取的有效抗疟疾药物。

它是由中国中药青蒿的提取物中发现的,对于疟疾的治疗作用已经被广泛认可。

下面我们将对青蒿素药物的研究历程和成果进行详细介绍。

青蒿是一种传统中药,被中国人民广泛使用。

在1960年代,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开始对青蒿进行深入研究,以探索其治疗疟疾的功效。

经过多年的努力,屠呦呦及其团队于1972年成功从青蒿中提取得到了一种有效的抗疟疾活性成分,即青蒿素。

这项发现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随后,青蒿素的研究逐渐扩大,被更多的科学家和药品制造商关注。

对青蒿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抗疟疾的药理机制和药效评估上。

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青蒿素可以有效地杀死疟原虫,对疟疾的治疗效果极佳。

此外,青蒿素还表现出一定的抗病毒和抗寄生虫的活性,这些发现为进一步应用青蒿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为了提高青蒿素的疗效和减少副作用,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成就是青蒿素合成药物的开发。

由于青蒿素的提取难度大,生产成本高,科学家开始尝试合成青蒿素结构类似的化合物。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科学家成功地合成了一系列类似青蒿素的化合物,其中最著名的是二氢青蒿素。

这一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完全改变了青蒿素药物生产的方式并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作为治疗疟疾的一线药物,青蒿素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青蒿素衍生物已经成为全球抗疟疾治疗中最重要的药物之一、青蒿素和其衍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全球疟疾的防治工作中,有效地拯救了大量的生命。

此外,青蒿素还用于治疗其他传染病,如血吸虫病、毛滴虫病等,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除了合成青蒿素药物,科学家们还在探索青蒿素在治疗其他疾病方面的潜力。

青蒿素在抗癌治疗、抗炎和抗氧化方面也显示出一定的活性。

目前,青蒿素的抗癌疗效已经得到初步验证,科学家们正在进一步研究其机制和应用领域。

总之,青蒿素药物的研究历程见证了中国科学家在中药研究领域的杰出成就。

青蒿素的研究进展

青蒿素的研究进展

青蒿素的研究进展摘要青蒿素属倍半萜内酯化合物, 其衍生物主要有双氢青蒿素、蒿琥酯、蒿甲醚和蒿乙醚, 现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疟疾。

关键词:青蒿素; 药理作用1、研究青蒿素的原因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严重疾病之一,特别是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疟疾平均每30秒杀死一个5岁以下的儿童,疟疾也是导致非洲经济长期陷于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

”[1]奎宁、氯喹、乙氨嘧啶、伯喹和磺胺等抗疟药在长期使用后,相继产生了耐药性。

青蒿素是从青蒿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全新抗疟有效成分,已在临床应用30多年,一直未发现疟原虫对其产生耐药性。

“以青蒿素为主的联合疗法”使用3天就可见效,较传统氯喹疗法减少了4天的时间。

目前,WHO已将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列为治疗疟疾的首选方法。

因此研究青蒿素是很必要的。

2、研究青蒿素的关键环节我国从1964年重新开始对抗疟新药的研究,从中草药中寻求突破是整个工作的主流,但是,通过对数千种中草药的筛选,却没有任何重要发现。

在国内外都处于困境的情况下,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

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

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

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进行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

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

她又系统查阅文献,特别注意在历代用药经验中提取药物的方法。

当她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久疟”。

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

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提高;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

终于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

这剂新药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

3、青蒿素的药理作用1.抗疟作用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中都含有过氧桥结构, 研究表明青蒿素等药物的抗疟作用可能与铁介导的药物过氧桥裂解产生自由基有关, 这种结构可能是其杀伤具有耐药性的脑型疟及肿瘤细胞的作用基础[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青蒿素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李子颖, 李士雨, 齐向娟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 天津 300072
刊名:
中药研究与信息
英文刊名: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卷(期):2002,4(2)
被引用次数:20次
1.钟国跃黄花蒿优质种质资源的研究 1998(04)
2.李吉和内蒙古地区黄花蒿中青蒿素的SFE--HPLE测定[期刊论文]-中药材 2000(12)
3.李锋广西黄花蒿类型调查研究[期刊论文]-广西植物 1997(03)
4.张萍山东引种黄花蒿青蒿素含量分析[期刊论文]-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1(03)
5.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查看详情 1979
6.乐文菊青蒿酯等治疗动物血吸虫病研究资料 1980
7.吴玲娟查看详情 1996(03)
8.A F tawfik S J;bishop A A;yalp;F Sel-feraly查看详情 1990(12)
9.沈明青蒿素的免疫抑制作用 1983(10)
10.查看详情 1989(06)
11.庄国康查看详情 1982(06)
12.K ou—yang;E C krug;JJ.marr;R.L.berens查看详情 1990(34)
13.D M Yang;NDF Y liem liem Parasitology[外文期刊] 1993
14.Vikkas Dhingra K Artemisinin:present status ahd perspectives[外文期刊] 1999
15.邹耀洪青蒿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期刊论文]-分析测试学报 1999(01)
16.邱琴青蒿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C研究[期刊论文]-中成药 2001(04)
17.谢家教青蒿素母液精油化学成分研究 1991(03)
18.陈靖福建崇安黄花蒿精油成分分析
19.王国亮湖北产黄花蒿精油化学成分研究[期刊论文]-武汉植物学研究 1994(04)
20.刘立鼎黄花蒿和青蒿精油的化学成分[期刊论文]-江西科学 1996(04)
21.查看详情 1999
22.Mario R Tellez Differentialn accumulation of isoprenoids in glanded and glandless 1999(52)
23.赵兵青蒿药用成分提取分离技术现状 1998(11)
24.查看详情 1987
25.查看详情 1989
26.Paniego N B查看详情 1996
27.Vonwiller S C;er al查看详情 1993
28.赵兵青蒿素提取条件研究[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0(06)
29.Elsohly H N;etal查看详情 1990(06)
30.Elsohly H N查看详情 1987(04)
31.赵兵超声波用于强化石油泌提取青蒿素[期刊论文]-化工冶金 2000(03)
32.何春茂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提取青蒿素的研究[期刊论文]-中草药 1999(07)
33.查看详情 1993
34.Marcel Kohler Extraction of artemsinin and artemsinic acid from Artemisia annual L using supercritical 1997
35.查看详情 2001
36.Pare J R J;Belanger I M R;Stafford S.S查看详情 1994(04)
37.查看详情 2001
38.许杏虎青蒿素类似物的立体专一性合成 1982
39.Schmil G;Hofheing W Toral synthesin of qinghaosu[外文期刊] 1983
40.XuX X Tetrahedron 1986
41.Averty MA;Chong WKM;Jennings WC Stereoselective total synthesis of (+)- artemisinin 1992
42.Liu C Wang Y;Quyang F Production of Artemisinin by hair root cultures of Artemista annual L[外文期刊] 1997(09)
43.刘春朝利用气升式内环流生物反应器培养青蒿毛状根生产青蒿素[期刊论文]-植物学报 1999(02)
44.刘春朝利用新型雾化生物反应器培养不定芽生产青蒿素[期刊论文]-植物学报 1999(05)
1.周斌权青蒿素等中药的THz光谱和中红外光谱研究[学位论文]2007
2.《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抗疟群星:发现青蒿素[期刊论文]-高科技与产业化2007(10)
3.陈毅平.牛晓静.陈双英.CHEN Yi-ping.NIU Xiao-jing.CHEN Shuang-ying继承和发扬相结合-中药青蒿的研究过程与启迪[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2008,19(9)
4.杜小英.张玲.石红.姜锦花青蒿素最佳提取工艺研究[期刊论文]-河北中医药学报2005,20(3)
5.周亚丹.赵敏.张荣沭.韩颂.郑淼.Zhou Yadan.Zhao Min.Zhang Rongshu.Han Song.Zheng Miao黑龙江野生黄花蒿生物量及青蒿素含量[期刊论文]-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37(5)
1.丁焕新.李镜锋.陈旭明.李立天然药物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0(5)
2.阮栋梁.王丰玲.张英锋.郑向军青蒿素的制备、用途和展望[期刊论文]-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2)
3.王轶青蒿素最佳提取工艺研究[期刊论文]-河南农业科学 2007(7)
4.喻凌寒.宋之光.陈江韩.牟德海.苏流坤.腾久委快速溶剂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青蒿中的青蒿素[期刊论文]-分析试验室 2006(8)
5.庞斐.吕惠生.刘岩.张敏华超临界流体色谱纯化青蒿素的研究[期刊论文]-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10(4)
6.梅林.石开云.苏建华.查忠勇.刘凌云青蒿素国内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激光杂志 2008(3)
7.杜小英.张玲.石红.姜锦花青蒿素最佳提取工艺研究[期刊论文]-河北中医药学报 2005(3)
8.张德华.王玲.赵宁牡蒿总黄酮提取方法的研究[期刊论文]-生物学杂志 2008(3)
9.张玲.杜小英.姜锦花青蒿素提取分离工艺研究[期刊论文]-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05(6)
10.张德华牡蒿茶加工工艺[期刊论文]-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8(1)
11.邓素兰.余继宏.毛丽梅青蒿中青蒿素的提取分离研究[期刊论文]-安徽农学通报 2007(5)
12.邓文强.王杰.王雄.李齐.王勇暗绿蒿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期刊论文]-湖北农业科学 2011(19)
13.邓启华.李子成.杨宗伟超声波连续逆流提取青蒿素的新工艺[期刊论文]-四川化工 2008(3)
14.石俊仙超声法测定不同产地青蒿多糖含量[期刊论文]-太原科技 2007(2)
15.况伟.刘志伟.张晨影响青蒿中青蒿素含量因素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农产品加工 2007(11)
16.余正文.王伯初.杨占南.祝连彩青蒿素及其类似物提取及分析方法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
17.李小燕.仝海娟.雷福厚.庞洁.俸吉.李梅青蒿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分子识别性研究[期刊论文]-中草药 2012(4)
18.唐其.盛孝邦黄花蒿药用成分提取方法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作物研究 2006(z1)
19.宋敏丽山西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蒿属药用植物资源的研究[期刊论文]-农产品加工·创新版 2011(10)
20.杜金宝.邓立康.闫莉.莫绪飞.吕惠生超临界色谱技术制备功能性产品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粮食与食品工业2013(4)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yyjyxx200202004.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