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论文
关于外国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外国文学毕业论文范文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国文学作品和理论的涌入,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面貌和走向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外国文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外国文学毕业论文范文一:外国文学教学与大学生价值观培养思考摘要:价值观教育是大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有利于大学生心智的成长与成熟。
外国文学教学不仅要传授文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其中积极向上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该文以《远大前程》中皮普的命运起伏为例,揭示了成长过程中养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远大前程》;皮普;外国文学教学;价值观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国民的价值观念、思想观念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利益格局也在进行深刻调整,多种价值观共存。
大学生的价值观、思想观念也深受影响,呈现出多元化、实用化、物化、矛盾化等特点。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是否具有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点。
1大学生价值观现状一直以来,高校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十分重视,但网络和各种媒体中不乏有关大学生价值观的负面报到,如国家观念淡化、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学习上急功近利,部分大学生人生职业理想缺失,陷入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中,其中部分女大学生沉迷于各类选美选秀,功利型婚恋观念严重,傍大款,充当外围女等。
大部分大学生思想还不成熟,容易摇摆,在社会急剧变化和转型的特殊环境下,他们无所适从,加上对某些贪污腐败行为的强烈不满以及对新生事物的迷惑不解,使许多大学生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陷入迷惘,不知什么才是正确的价值观、该怎样实现人生价值、怎样走好人生道路,有的甚至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把金钱作为评价成功的标准,信奉拜金主义抑或把当官作为一生求职的奋斗目标,崇尚权力,有的把出名作为职业的支撑,追求虚荣。
总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了多元的不稳定态势。
外国文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外国文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一、民国期刊翻译概况民国时期刊物众多,具体来看,登载外国文学译文的刊物主要有三类:首先是一般性的杂志,虽然不是专门的文学期刊或翻译刊物,但出于文化启蒙以及促进社会变革等目的,也刊载了一定的外国文学作品,并产生了较大影响,这类刊物的代表如《新青年》《少年ZG》《现代》等;其次是文艺期刊,尤其是文学社团的机关刊物,如文学研究社的《文学旬刊》,制造社的《制造》季刊,新月社的《新月》,未名社的《莽原》,学衡派的《学衡》等,都将外国文学的翻译作为刊物的重要内容;最后在30年代还出现了专门译介外国文学的杂志如《译文》《西洋文学》等,为该时期外国文学的翻译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以上各类刊物由于译介外国文学的目的不同,以及文学倾向的差异等,在译介的方式、内容和侧重点方面也多有不同。
《新青年》在民国时期的外国文学翻译中起到了先导性的作用。
据统计,1915~1921年的6年时间里,该杂志共发表了约128篇翻译作品。
其中日本文学作品数量最多,共有35篇,占全部翻译作品的27%。
其次是俄苏文学作品,共有18篇,占总数的14%,重点译介的作家有易卜生、王尔德、莫泊桑、屠格涅夫、泰戈尔等,译者则包括了陈独秀、、刘半农、鲁迅、周作人等名家。
在它之前,期刊对外国文学的翻译主要受利益驱动,以满足读者需求为目的,并不太看重文学性,不以艺术价值为评判标准,而相对注重文学的可读性和娱乐性,对国外通俗文学译介较多。
但自《新青年》开始,文学翻译更加注重作品的思想性和社会性,将外来文学翻译作为引进新思想、新文化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在办刊之初,陈独秀就提出“,西洋所谓大文豪,所谓代表作家,非独以其文章卓越时流,乃以其思想左右一世也”。
《新青年》曾先后翻译了屠格涅夫、王尔德、易卜生等国外名家作品,很多都是国内的首次翻译。
对易卜生作品的一系列翻译,更突出体现了该杂志的翻译特点。
对此有准确的评述,《新青年》译介易卜生,“在于借(易卜生)戏剧输入这些戏剧里的思想”,他们“注意的易卜生并不是艺术家的易卜生,乃是社会改革家的易卜生”。
《外国文学》课程论文---西方早期对蛇的崇拜

《外国文学》课程论文---西方早期对蛇的崇拜摘要:在早期西方文学中,蛇是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名词,无论是经书或者戏剧都有它的身影,那么为什么西方先民如此崇拜蛇文化,与之相对的中国是否也有形同的文化崇拜呢。
关键词:蛇文化,早期宗教崇拜,永生与不死正文蛇,在现代人看来是一种恶心且邪恶的存在,特别是对于我这种十分害怕无足生物的人来说更是让我毛骨悚然。
但不可否认,无论是它冬眠的习性还是强大的攻击力都和老虎、大象一样让人敬畏。
根据我看过的部分西方早期名著而言,无论是歌颂英雄亦或者是戏剧展现,似乎或多或少都会描写的蛇。
对于蛇,先民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就宗教神化而言:在古埃及中,上埃及的保护神是秃鹫女神奈赫贝特,下埃及的保护神是眼镜蛇女神;瓦德吉特在埃及的八神创世神话中,四女神都是蛇首人身,四男神则是蛙首人身,他们互相配对代表着原初海洋的繁殖性质。
太阳神阿蒙的宇宙之相呈现蛇形,自噬自生,蛇身盘绕宇宙,咬着自己的尾巴,每天从白昼到夜晚不断吞噬自己,黎明又不断从自身再生,象征着宇宙万物不断死而复活,更新循环。
显而易见,蛇在这里备受崇拜的原因和古埃及神化中的太阳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同样对蛇文化十分崇拜的古印度的印度教里,蛇成了神,它叫卡利亚,可以与诸神之神大黑天共舞。
在印度教创世纪的神话中,初始的世界是由一片乳汁汇聚成的海,为了创造生命,阿修罗和善神各占一方,拉扯、晃动着巨蛇搅拌乳海,无数的生灵便伴随着这强烈的搅动在乳海中生出,生命从此而开始。
蛇有着创造与繁殖的能力,是相对正面的形象。
但在《圣经》的故事中,蛇被描写为引诱人类祖先亚当和夏娃偷吃伊甸园禁果的教唆犯,带有着邪恶与黑暗的气息,是唆使两人偷禁果的“坏人”,但依然包含着性, 与生殖、繁衍有关。
若提起蛇,最知名的神话形象自然是希腊神话中的美杜莎女神了。
说她与蛇有关并不只是因为她有着蛇发的外表,更重要的是她可让人石化的能力,石化的人无法行动,失去生命与时光,对于古人来说是什么恐怖的惩罚了,因此美杜莎的蛇发更多是邪恶的象征。
关于外国文学论文范文写

外国文学是一个非常精彩的学科,涵盖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传统。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理解这个领域,许多学者和研究者在撰写外国文学论文方面贡献了很多。
关于外国文学论文范文的写作,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论文的质量往往会影响到研究者的成绩和声誉。
写好外国文学论文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从论文的要点、写作技巧以及实例来详细介绍如何写好外国文学论文。
一、外国文学论文的要点1、主题选择如何选择主题是写作论文时的第一步。
选择主题时,应该在研究的范围内进行选择,了解目前主要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趋势,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主题。
在主题选择时,还应注意主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尤其是自己的主题与其他学者的主题有所区别,以体现自己的创新性。
2、文献调研论文的文献调研就是查找与自己主题相关的文献,搜集各种关于主题的信息和材料。
这是写作论文的重要步骤,文献调研可以帮助自己熟悉自己主题的研究现状,掌握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文献调研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如文献库、网络搜索、图书馆等。
不同的研究者的文献调研的深度和广度也不同,通常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
3、讲究逻辑性和条理性论文的结构和逻辑性非常重要。
论文应该要有明确的结构,通常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
在正文中,每一部分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并以逻辑清晰、条理分明的方式展开。
在论述过程中,应该注意有足够的证据和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并且,要注重结构的合理性和逻辑性。
在结束部分总结时,还应该回顾研究主题,归纳自己的研究成果、论点和结论,以提高论文的可读性和实用价值。
4、注重文艺风格和语言表达研究者编写论文的目的是传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同时,也要展现自己的文艺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要注意文字的风格和语言的表达,让论文既简洁易懂,又别具特色。
在写作论文时,应该尽量避免过于生硬和抽象的用语,因为这样的语言会造成负面影响,并阻碍自己的传达。
二、外国文学论文的写作技巧1、分几步驶的方式在开始论文写作前,可以采用分几步驶的方式,按照计划,逐步完成论文的各个部分。
外国文学论文(五篇范文)

外国文学论文(五篇范文)第一篇:外国文学论文浅析《复活》《复活》除了谈论当时的的俄国社会制度问题以外,也涉及到了道德问题。
男主角聂赫留朵夫想要借上层社会的力量援助女主角玛斯洛娃,但是,在他为玛斯洛娃平反的过程中,亲眼目睹了俄国制度之迂腐、社会之黑暗。
本文主要内容在于男女主人的艺术形象及其复活的过程及《复活》中人性是怎么样得到复活的。
关键词:复活聂赫留朵夫玛斯洛娃忏悔的贵族,聂赫留朵夫聂赫留朵夫,一个叛逆的地主阶级的形象,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托尔斯泰才华的特征在于他并不局限在提示心理活动,他感兴趣的是过程的本身。
”聂赫留朵夫的性格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
首先是纯洁,善良,追求理想的阶段。
他接受了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认识到土地私有制的种种残忍和不公,把他父亲名下继承的土地分给了农民。
他真挚的爱着姑妈家半养女半婢女的玛斯洛娃。
当时,聂赫留朵夫从内心迸发出来对玛斯洛娃的爱情是无比纯洁的。
第二阶段是放纵情欲,走向堕落的。
受习惯观念以及违背真与美原则的日常生活榜样的影响,聂赫留朵夫变得委琐,空虚,渺小。
他对女人不再有纯美的爱情,而认为女人不过是一种享乐的工具。
他与同事抢情妇,与有夫之妇通奸,并罪恶地诱奸了玛斯洛娃。
在这过程中,他也有过内心的斗争,忏悔和自责。
他的本性是善良的,他希望玛斯洛娃幸福,但在欲望的驱使下他还是滑下了堕落的泥潭。
这样的描写也是对后面的“复活”做了铺垫。
第三阶段是从忏悔走向复活。
早法庭上认出玛斯洛娃后,聂赫留朵夫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开始对自己10年堕落的生活进行反省。
他承认了是因为他才导致了玛斯洛娃现在如此悲惨的命运。
于是他开始为玛斯洛娃上诉申冤。
在为她申冤的过程中,聂赫留朵夫广泛接触了社会各阶层,进一步认清了社会的罪恶。
他愤怒地揭露了法庭,监狱,政府机关和教会的黑暗。
他看出了农民贫穷的主要原因,并按“真理的原则”处理家庭财产。
在人民生活与官僚世界的强烈对比中,他看到了人民是无辜的受害者,认识到人民的苦难是不公平的社会制度和腐朽的官僚贵族所造成的,于是他放弃财产随玛斯洛娃流放西伯利亚,最后在上帝那里找到了灵魂的归宿。
外国文学l论文——《漂亮朋友》中女性角色分析

《漂亮朋友》中的女性角色分析莫泊桑是世界闻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因而他的长篇小说常常被他短篇小说的光芒所掩盖,其中《温泉》、《一生》都是莫泊桑教知名的长篇小说。
而创作于1857年的长篇小说《漂亮朋友》则以其深刻地反映了法国社会黑暗,堕落,以其现实,朴实,精准的语言描写和丰满的人物内心活动及人物形象成为文学宝库中的经典。
《漂亮朋友》中杜洛瓦是一个现代冒险家的形象,为了获得巨额财产和社会地位,他不择手段,短时期就飞黄腾达了。
杜洛瓦的本钱是拥有一副漂亮的外表,他利用自己的优势努力获取上流社会妇女的芳心,使他们都愿意服务于自己,成为他向上爬的工具。
尽管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男性,但其中出现的各种女性形象就如整部小说丰满的叶片,使得整部小说摇曳多姿。
《漂亮朋友》中出现的女性角色有8位,跟杜洛瓦有密切关系的主要有5位,她们分别是妓女拉歇尔,朋友的妻子后来成为杜洛瓦妻子的玛德莱娜,杜洛瓦的情人德·玛莱尔夫人,另一位后来成为杜洛瓦的岳母瓦尔特夫人,妻子同时也是夫人的女儿苏珊。
1、拉歇尔杜洛瓦在巴黎遇见的第一个女人是妓女拉歇尔。
拉歇尔代表了巴黎底层人的生活状态却又不同于一般的普通人。
“风流牧羊女娱乐场”是一个社会各色人等都有的地方,上至衣冠楚楚的达官贵人,下到落魄潦倒的街头混混,哪怕是杜洛瓦这样浑身没有一个铜子儿的人也能进去里面消遣一番。
而拉歇尔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的女人。
因而跟文中其他女人比起来,拉歇尔显得十分突出。
首先,她是一名妓女,她即便是喜欢杜洛瓦,她跟杜洛瓦睡觉也是要收钱的。
她可以请杜洛瓦喝果汁,可是拉歇尔还是按照“规矩”拿走了杜洛瓦兜里仅有的两个金路易中的一个。
在这里说拉歇尔跟杜洛瓦仅仅只是一个妓女与顾客的关系显然不是十分恰当的。
因为在娱乐城中比杜洛瓦有钱的男人多的是,杜洛瓦身边的弗雷斯蒂埃就是。
但是拉歇尔却一直追着杜洛瓦,并且当第二次德玛莱尔夫人要求杜洛瓦带她去“风流牧羊女娱乐场”的时候,杜洛瓦面有难色。
外国文学论文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简单的说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不同的人对哈姆雷特也会有不同的见解。
《哈姆雷特》这部戏剧讲述了叔叔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
到最后一场比剑中,哈姆雷特、国王、王后、雷欧提斯同归于尽。
它就像是一个潘多拉魔盒,为它惊奇,被它吸引。
我仿佛去到了丹麦王室,在哈姆雷特的身边陪他成长,看着他有一个充满希望的快乐王子蜕变成一个反复延宕的忧郁王子。
一股钻心的痛向我袭来,是为这位可怜的王子而心痛,更是为了人类丑陋的灵魂感到心痛。
一个看似简单的为父报仇的故事,背后肩负了历史和时代的责任。
我们都知道,哈姆雷特在大学时代曾说过:“人是万物的灵长。
”他认为世界是纯洁美好的,可当他从国外回到丹麦王国,王国内外一片混乱。
父亲被叔叔杀害了,霸占了被该属于自己的王位,还颠倒人伦道德,娶了自己的母亲,同时,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在边境之界地虎视眈眈试图请略。
他那时是多么的痛苦,多么的绝望。
但无论是从家庭还是皇庭的角度来看,他都不能撒手不管。
他是老国王的儿子,是王位的合法继承人,他必须要承担起为父报仇并夺回王位的担子。
他的复仇任务是不容退缩的。
他只好去实施,于是他装疯卖傻,他寻找各种机会下手。
然而这个复仇的任务并不是那么容易可以完成的。
他作为人文主义的化身,他的复仇体现了为捍卫时代理想,超越个体,超越实利的精神追求,冲击着现实社会的既有的现实。
于是就注定了任务的艰巨性和危险性。
这也注定了这个故事本身的悲剧色彩。
随着王子复仇计划的开展,哈姆雷特不断地徘徊在行动和思考中,不断地剖析各种人性的弱点。
与此看来主人公既是戏里的人物也是现实中的我们,透过这个镜子,看到了我们自身。
哈姆雷特本有许多机会可以扭转乾坤,改变结局,但他却一次又一次错过,这都是性格使然,但是这些性格也是他的魅力所在。
他是光明磊落的英雄,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见人类的真善美。
外国文学史论文----《希腊悲剧的艺术成》

希腊悲剧的艺术成就———之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的艺术创作及分析内容摘要:古希腊的戏剧起源于酒神祭祀,而希腊悲剧的前身就是酒神颂歌。
古希腊悲剧大约诞生于公元前的8世纪到10世纪的古典时期,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及其著名作品分别是: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欧里庇得斯——《美狄亚》。
此称“三大悲剧”,“三大悲剧”的产生过程就是悲剧从幻想向现实转变的过程。
这在戏剧领域内有着不可磨灭的艺术成就。
关键字:古希腊悲剧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悲剧的艺术创作古希腊悲剧是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产物,它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民主政治的衰落而衰落;它也反映了奴隶主民主派的生活和斗争表达了他们的愿望和要求。
一、古希腊悲剧的产生希腊悲剧诞生于公元前8世纪到10世纪的古典时期,其大多取材于神话,其内容带有命运观念或其他迷信色彩。
但是它反映的却是当代的社会生活和斗争。
无论是神与神之争,还是人与神之争,实际上都是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斗争的反映。
悲剧着重表现主人公的英雄行为,形象高大雄伟,气势壮烈磅礴,一般没有悲观色彩,而是充分表现出奴隶主民主派的自豪感。
希腊悲剧是诗剧,其诗歌艺术继承了史诗和抒情诗的传统。
最初的诗剧采取“三部曲”的形式,三个剧本在题材与思想上互相关联又相对独立。
由于种种演出条件的限制,所以剧情比较单纯,事件进行的时间不太长,演出地点也没有过多的转移。
公元前5世纪是希腊悲剧的繁荣时期。
这一时期涌现出大批的悲剧诗人,流传至今的有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三大悲剧诗人的作品。
他们的悲剧创作反映的是奴隶主民主制发展不同阶段的社会生活,也显示出希腊悲剧在不同时期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二、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1.埃斯库罗斯诗人埃斯库罗斯约于公元前525年生于依洛西斯他的父亲欧福里翁属“欧帕特里得尔”,或者说雅典的古老贵族。
埃斯库罗斯是否真的是依洛西斯秘仪的传人不得而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飘》中女主人公郝思嘉的人物形象【摘要】《飘》的创作凝聚了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十年的心血,它一经面世,立即轰动美国,随后又飘扬过海,飞向国外,成为世界性的畅销读物。
多年来学术界对其评价却始终众说纷纭,其女主人公郝思嘉是作者在小说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一个女性形象。
郝思嘉生活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从十六岁登上人生舞台,到二十八岁孤单一人,在这十二年间,她经历了别人不曾经历的一切,难能可贵的是无论有多少艰难险阻,她始终能够沉着应对。
在此过程中,她坚强的性格和直面困难的勇气,给每一位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此同时她所表现出的性格的复杂性,也让郝思嘉成为了学界争论的焦点。
【关键词】:郝思嘉复杂性格成因典型人物文化性格女性主义【英文摘要】AbstractThe book "Gone with the Wind" costed the writer Margaret Mitchell ten years of effort, as soon as appearing on the market, it immediately hit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n flied over the sea to be a worldwide best-selling books. For so many years, the academic community can’t have a consistent evaluation about the book .The novel hero Scarlett is the most successful image of female in the nove molded by the author. Scarlett livied in the United States during the Civil War, from mounting the life stage in 16-year-old to being alone when she was 28-year-old, she experienced everythig that other people hadn’t experienced in the twelve years .The commendabl e thing is no matter how many difficulties and obstacles appear, she has always been able to calmly deal with. In the process, her resolute character and courage to face difficulties, left a deep impression on every readers.At the same time she has shown the complexity of her character, which let Scarlett became the focus of academic debate.【Key Words】:Scarlett Complex Disposition Origin Typical Character Cultural Disposition Feminine Princip一、矛盾纠结的乱世佳人我们说郝思嘉是一个特殊的矛盾统一体,其中的特殊性不言自明,矛盾性则集中体现在其性格上。
如果我们能将郝思嘉的性格看透,那很多问题自然都会得到合理的解释。
“在塑造郝思嘉这个典型人物形象时,作家突破了历来描写人物‘恶则无往不恶,美则无往不美’的传统手法,‘不再去创造性格黑箱’,满足于在人的表面上飞翔,而是努力地去表现性格张扬力,即展示性格内部的矛盾内容。
从而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鲜活、饱满的人物形象。
郝思嘉的性格是由多重性格元素合成的各种元素相辅相成又相互转化,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借用鲁迅的话来概括,就是‘美恶并举’‘美丑泯绝’。
‘这种相反两极性格因素的交织融化,便形成性格的真实、丰富与深邃。
’”【1】也贯穿于她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了解到这一点并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走进郝思嘉。
1战前的郝思嘉:任性而又叛逆的千金小姐“战前,生活是美好的,就像一件古希腊的艺术品,匀称完美,尽善尽美,富有魅力。
”生活在陶乐的郝思嘉是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大庄园主的千金小姐。
最初与读者见面的时候,她还是一个刚从万叶女子中学毕业出来的十六岁的女孩子,不知人间甘苦、充满青春活力和激情的她“生活目的单纯而又实际,头脑简单却不乏狡黠,并且从不喜欢深刻思考问题”,天天穿着漂亮衣服穿梭于上流社会的各种舞会,精心打扮装媚作娇以吸引男孩子,一门心思地过着上等人的生活。
郝思嘉虽然出身于南方贵族家庭,但在她身上却看不到一丝当时南方人所倡导的“玉洁冰清”的“淑女”的影子。
相反,她像男孩一样能骑马,会爬树;作为女孩,又尤其善于施展感情的技艺。
“她知道要怎样的笑法才能使自己的酒窝跳动,看别人的脸时,要怎样赶快低头,垂下眼,才显示出自己动情而颤抖的神情。
她特别擅长的,就是故意装出一副天真烂漫的面孔,以掩饰自己精明锐利的目光。
”外加上父亲的喜爱娇纵,致使她任性倔强、高傲自负,贪图虚荣的个性得以自由自在的发展。
“人家谈话要是不拿她当作主要的题目,她就不耐烦得很”,而且她“决不能容忍人家爱别的女孩子而不爱她”。
贯穿其一生,作为她复杂性格最主要方面的自私和对封建礼教的叛逆、反抗精神也在这时初见端倪。
虽然有母亲和嬷嬷的严密监管,但郝思嘉丝毫不把大家闺秀的生活准则放在眼里。
郝思嘉的自私还表现在对待战争的态度上。
在陶乐时她就讨厌别人谈论战争、联盟洲的问题,听到他们谈战争她就不耐烦地说:“你们要是再讲一声战争,我就跑进屋子里去!”郝思嘉厌恶战争并非反对战争,她不愿听什么“洲权”、“离盟”的问题也并不是蔑视南方政府或赞成北方的林肯。
实际上她对这些问题是一直一无所知的,因而战争对于她是无所谓的,她只在乎自己的生活是否安逸,只在乎维希礼是否爱自己。
2战时的郝思嘉:自私而又好强的当家人郝思嘉活得非常自我,她只在乎自己,可以说她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
在匆忙嫁给查尔斯不到两个月后,查尔斯就死在兵营中,郝思嘉继而不幸的由少妇一变而成为寡妇。
但这样的“苦痛”并没有让她的本性有丝毫的收敛,反倒愈加变本加厉了。
当所有的人在为捍卫南方而奔走,贡献自己应有的一份力的时候,作为一个年仅十七岁的小寡妇,她关心的却依然只是自己眼前实实在在的吃喝玩乐,她渴望的是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丰富多彩的生活。
为了寻求生活的乐趣,她勇敢地大胆地冲破一切旧礼教强加于她这个小寡妇身上的重重束缚,不惜置名誉、伦常之不顾,顽强地与旧传统、旧道德抗争着搏斗着。
当白瑞德约她跳舞的时候,面对那些太太们责难的目光,她想:“啊,我不管了! 我不管她们怎么说了! 我在家里实在是坐得厌倦了,我要跳它一个痛快!”这表现了郝思嘉对传统习惯势力的反抗冲出,也说明她自私而又追求个人享乐。
她之所以跑到外面去当看护妇,到街上去当售货员,根本不是为了爱国,不是为了支援战争,仅仅是为着好奇,为着解闷,为着出风头。
为了得到从北方来的漂亮衣服,她竟不顾公愤与流氓无赖白瑞德勾搭。
总之,在这战火纷飞、国难当头的时候,郝思嘉既不像男人一样冲锋陷阵,也不像其他妇女一样一心一意做后援工作,却一味地寻欢作乐,为所欲为。
除此之外,她是不闻不问的,正如白瑞德所说:“我们(指他和郝思嘉) 都是叛徒,都是自私自利的匪类。
我们只要自己得到安全,得到舒服,哪怕世界打翻了也不去管它的。
”瑞德是最了解郝思嘉的人,所以他的这句话无疑切中了郝思嘉的要害。
当她处于无钱无权、交不起税款的困境时,她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顽强地站起来作孤注一掷的挣扎,但不惜出卖自己的肉体和良心。
她想到了白瑞德的钱,“我要跟他结婚”,她冷冰冰地想道,“那么我就不用再担心钱的事了。
”3战后的郝思嘉:冷酷而又精明的生意人在与白瑞德交涉未果之后,她后又骗取了妹妹苏伦的未婚夫———甘扶澜的同情与信任,并最终与其结婚而获得了金钱。
此时的郝思嘉已没有了半点名誉地位观念、伦理道德观念,既没有羞耻感,也没有良心和责任感。
她脑子里唯一装着的就是金钱,一心想要的就是金钱,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金钱的奴隶。
为了金钱她屈而不折、忍辱求生、依附投机,从一个老茧在手的庄园管家婆一变而成一个木厂女老板。
当人们还在为选举权争执不休时,她却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金钱上。
她忍辱向白瑞德借钱买下木厂;她身带保镖,雇佣囚犯干活;她嫌后夫甘扶澜无能,一手操纵财权,让丈夫靠边站。
她凭着自己的精明强悍、凶残狠毒,确实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为男人所不及的事业,发了大财。
于是她得意洋洋地声称:“我相信女人用不着男人帮忙,女人也能完成世界上的事情,除了生孩子。
”这时的郝思嘉性情傲慢,声音干脆,办事果断,没半点女人的娇柔犹疑,她的转变让人惊叹。
战后的郝思嘉象一头脱缰的野马在生活的原野上纵横驰骋,为所欲为。
正如她回家参加父亲的葬礼时方太太对她打的比喻:“我们并不是小麦,我们是荞麦,遇到狂风吹过的时候,成熟的小麦就要被吹倒,因为小麦是干燥的,不能随着风势而曲折。
荞麦就不然,因为荞麦虽到成熟的时候杆子里仍有汁,风来了,它就随着风势低头了,风去了,它又重新抬起头来,差不多又跟从前一样挺直、一样强壮了。
”郝思嘉正是这样一种又坚又韧、曲而不折的荞麦。
战争发生了,灾难来到了,她不是沮丧潦倒,悲观失望,而是埋头苦干,顽强抗争。
战争结束了,风暴过去了,她又抬起头来,顺应历史的潮流,大干特干。
她不像希礼、媚兰等“小麦”们,经过一场战争的风暴之后,再也抬不起头来,直不起腰来,他们像南方的种植园奴隶制一样,被埋葬在那个旧时代里。
而郝思嘉,虽然也出身奴隶主家庭,但当那个旧世界崩溃的时候,她不为过去的时代痛哭,能够跳出旧时代的圈子,一直向前去奋斗。
三、参考文献1.玛格丽特·米切尔. 《飘》[M].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8.62.邓华. 《论郝思嘉》[J]. 邵阳学院学报. 2003(06)3.吴彬. 《<飘>究竟表现了什么》[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 1991(01)4.孙宇. 《郝思嘉的现实主义性格特征透析》[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3(10)5.郑海燕. 《试析<飘>中的女性主义思想》[J]. 江西社会科学. 2008(09)6.赵瑞超. 《<飘>中郝思嘉性格之心理分析》[J]. 绥化学院学报. 2007(05)浅析《飘》中女主人公郝思嘉的人物象学院: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141班学号:29姓名:张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