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家庭收入与消费变迁调查
自己写的!!改革开放结合自己家庭收入调研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收入状况的变化调研——结合自己家庭生活状况的变迁改革开放二十年来, 我的家乡驻马店市全市人民在市委, 市政府的领导下, 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 抓住机遇, 深化改革, 团结奋进, 振兴新乡, 加快全市改革步伐, 促进了全市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电业, 商业饮食服务业、财政金融保险业、文教卫生、社会科技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改革的深入发展, 推动了全市国民经济的增长, 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和城乡人民生活的提高和改善。
实践证明,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全市经济发展最快, 人民得到的实惠最多的历史时期。
据有关部门初步核算, 驻马店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055.45亿元。
财政总收入61.9亿元, 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6.4亿元、支出172.67亿元, 积极扩大投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6.67亿元, 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32亿美元, 其中出口1.78亿美元;进口5377万美元。
特别是针对农业农村和农民而言, 全市粮食生产总产达133.4亿斤, 三十年来高效农业规模不断扩大, 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553万亩, 总产26.15亿公斤。
现代畜牧业快速发展, 花木、蔬菜、食用菌、花生等特色农业高速发展。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面就我家乡的一些变化和家庭收入的改变来谈谈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收入变化:衣: 改革开放前, 家里面穿的大多都是缝补过得, 有的人家大冬天的还衣不遮体, 条件相当艰苦, 更别提追求漂亮的外形了,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我们的衣着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从追求暖和能穿到追求外形时尚、高品质的服装, 穿着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改革开放前的步票也早已推出了历史舞台, 现在的我们越来越倾向网购衣服, 不但花样繁多时尚而且价格实惠。
食: 我们家乡在美丽的驻马店市平舆县郭楼村, 听上一辈人说改革开放前大队定期给每家每户发粮票之类的, 赶上好光景还好, 赶上坏收成整个大队家家户户吃的都紧紧巴巴, 有些年头就算收成好每家发的都一样, 想吃些其它的东西…还不能去买, 改革开放后, 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村上家家户户都很用心的经营着自己的田地, 大家的收成一年比一年好, 村民的温饱解决了, 就开始在吃上讲科学、讲精细、求营养、高质量。
我的家庭20年变化范文

我的家庭20年变化范文
20年来我的家庭发生了许多巨大的变化,这段时期是我成长的过程,令我格外珍贵。
我的家庭不大,只有我父母,弟弟和我四口人;父母是工薪一族,月收入还可以,但支出
颇为可观,家庭开支由父母来担负,每个月都要仔细计算和节俭使用,否则家里可是出现
严重的经济状况。
20年前,家里是没有空调、电视、电脑等现代电器的,家用电器仅限于洗衣机、热水器等少数家电。
家里的电器不很齐全,但像父母、弟弟和我只有一个卧室,家里的温馨拥
抱更多。
虽然生活条件不好,但是我们经常聚在一起,细致倾听父母提出的建议和深情关爱,他们让我健康成长起来,并启发我探索生活、去坚持到最后。
20年后,我的家庭生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家里的家电比以往更加齐全,除了洗衣机、冰箱、电视机等常见电器外,家里还有空调、计算机等新鲜电器,家里的装饰也发
生了很大的变化,把家里装饰的更加漂亮和舒适。
家里的卧室也有多个,父母、弟弟和我
各有一个,每个人都有私人空间。
另一方面,20年来家庭和谐也有很大变化。
在家里,尽管生活条件有所改善,父母对于我们的关心仍不减,他们努力工作,努力赚钱,希望能给我们提供最好的教育和最好的
生活条件。
他们知道我们能够长大后,成为正直而有益社会的人,而不是脆弱而自私的人。
同时,父母可以和我们一起分享有趣的生活,而不再太过穷,也能为我们买一些小小的物品,让我们实现心愿,过上更加满足的生活。
20年后,我的家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家庭组合越来越幸福,父母LED的家庭一路走来也变得越来越安定。
这是我最美好的回忆,我将永远珍惜。
居民收入消费调查报告

精品文档供您编辑修改使用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学习、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居民收入消费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进步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
家庭消费支出变化

从个人家庭收入支出透析中国人民生活变化——家庭收入支出调研报告第一部分自1997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现飞速发展状态,我国的DDP总量已经仅此美国位居世界第二。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使中国人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
我国在整体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城镇居民以及农民的生活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文通过调查我自己家庭收入支出的变法从小的方面来反映中国居民整体的收入支出的变化。
调查对象:我的家庭调查方式:口头调查调查内容:家庭收入结构变迁,家庭各项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家庭拥有的耐用消费品,家庭财产结构等方面第二部分调查数据呈现:一、家庭成员:爸爸、妈妈、弟弟、我二、2004年至2011年收入、支出以及具体的收入的来源支出项目1、我的爸爸妈妈都是普通的工人,所以我们家收入来源比较单一,家庭总收入就是有2、我们家一共有四口人,我们家庭主要的支出有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日常生活支出、我和弟弟的教育支出、人情往来支出、银行储蓄支出、社保等保险类支出。
其中有些支出项目不能包含所有,省略了部分占比例比较小的支出第三部分对家庭收入来源和支出项目即所占比例的仔细分析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家的家庭收入在逐年增长,但是与此同时家庭支出也在增长。
1、食物支出。
食物支出占我家的总收入比例大概在百分之三十左右,虽然我家的收入(主要由爸妈的工资及奖金组成)在不断增长,但是近几年的我国物价也在飞涨,例如:猪肉由2004年的七至八块钱涨到现在的十五块钱左右。
食物支出在总支出的分析可以用恩格尔系数来分析。
中国整体的恩格尔系数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是持续下降的,根据联合国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中国的恩格尔系数2008年为37.11%,基本维持在37左右。
美国自1980年以来的恩格尔系数平均为16.45%,日本1990年以来平均为24.12%。
农村家庭经济收入状况的调查报告(3篇)(范本)

农村家庭经济收入状况的调查报告(3篇)农村家庭经济收入状况的调查报告(3篇)更早地了解市场的最新信息和动态。
3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
这是农民增收的基础。
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发挥比较优势,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一是大力推广优质农产品,优化品种和结构;二是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产业带;三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创造新的消费需求。
4、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途径。
一是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小城镇,壮大区域经济,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是加强对农民进城务工的引导和管理,把农民进城务工当成一项产业来抓,促进农民工跨区域流动,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调查目标:弄清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以及影响其收入的因素。
调查时间:201X年8月1号-----201X年8月15号调查过程:首先,我在家中通过父母了解了自己家里的收入情况,然后,通过走访周边,询问邻居,得到了一些数据,最后在镇中心发放调查问卷以及让人填好回收。
调查结果:我家有五口人,爸妈的学历均是初中,我和妹妹大学在读,弟弟高中在读,家里主要靠父亲和母亲在外打工,年收入十万左右,人均两万。
父亲和母亲从事的职业都是比较辛苦但收入不高的。
走访结果:邻居a:家里有6口人,两个老人两个小孩还有两个壮年劳动力,除一人大学学历外,其余人的学历均不超过初中,年收入6万左右,人均一万,主要靠男主人开拖拉机以及种田所得。
邻居b:家中四口人,除一人学历本科学历外,其余均是初中及以下学历。
近二十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变动的实证分析

1 9 9 2年 以来 , 我 国城 乡居 民收入 呈 现 阶段性 增长 。一是 1 9 9 3 — 1 9 9 5年高 速增 长 阶段 。在 这一 阶段 , 我 国 城 乡 居 民 收入 增长 很 快 , 年 环 比增 长 率均 在 2 3 %以上 , 其中 1 9 9 4年 城 乡居 民收入 增 长最 快 , 年 环 比增 长 率 分别 达 到 3 6 %、 3 5 %。整个 阶段 , 城镇 居 民收人 增速 超过 农村 居 民收入 增 速 。二是 1 9 9 7 — 2 0 0 1 年波 动缓慢 增
1 3 . 3 2 %、 1 2 . 3 0 %, 同期全国 G D P总量 、 人均 G D P 分别年均增长了 1 6 . 2 6 %、 1 5 . 3 9 %。 城 乡居 民收入保持了一定 的增长速度 , 但是低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
( 一) 我 国城 乡居 民收入 变动的 差异 性分 析
的社会 再生 产 图式建 立 了我 国城 乡收入 差距 影 响制 约有效 需 求 的理论模 型 .表 达 了在 我 国特殊 的二 元经 济
结构条件下 , 城乡收人差距影响有效需求的机制 。赵晓雷从收人差距扩大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 与分配理 论转变的关系 、 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等方面对 中国收入差距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 提出了治理收入差距扩大化 的
《 西部金  ̄) 2 0 1 3年第 2期
近二十年来我 国城乡居 民收入变动 的实证分析
闫章 秀
( 中国人 民银行西安分行 , 陕西西安
摘
7 1 0 0 7 5 )
要: 本文通过对 1 9 9 2 — 2 O l 1年 我 国 城 镇 居 民收 入 和 农 村 居 民收 入 变化 情 况 、 差异性 、 区域 性 及 相 关 性 效 应 进 行
十年家庭收入与消费变化调查报告新颖完整

一、引言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庭收入和消费也随之变化。
为了了解这种变化趋势,并为政府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提供参考,本次调查以十年为时间跨度,研究家庭收入和消费的变化情况。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问的方式进行,共选取1000户家庭作为样本。
问卷中包括了家庭基本信息、年收入情况、消费习惯等问题。
三、调查结果分析1.家庭收入变化趋势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十年来家庭收入整体呈现增长趋势。
其中,高收入家庭的增长最为显著,较十年前增长了30%。
中等收入家庭的增长率约为20%,而低收入家庭的增长较为缓慢,仅增长了10%。
2.家庭消费变化趋势调查结果显示,十年来家庭消费总体上也呈现增长趋势。
家庭对基本生活必需品的消费仍然占据较大比重,但在消费结构上发生了一些变化。
旅游、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消费增长最为显著,反映了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
3.收入与消费关系的变化随着收入的增长,家庭的消费水平也有相应的提升。
调查结果显示,高收入家庭的消费水平相对较高,低收入家庭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
这与家庭收入水平紧密相关,说明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四、问题分析与解决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1.调查结果可能存在误差由于样本数目相对较小,在总体范围内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为了提高调查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建议增加样本数目和改进问卷设计。
2.收入差距过大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收入家庭之间的差距较大,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该通过提高税收政策的公平性,实现财富的重新分配。
3.消费结构部分滞后在消费结构上,我们发现一些低收入家庭在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和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以促进社会的公平和进步。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十年来,家庭收入和消费都呈现增长趋势;高收入家庭的增长最为显著,低收入家庭的增长较为缓慢;家庭的消费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对旅游、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消费增长最为显著;收入水平是影响家庭消费的重要因素。
二十年间中国家庭收入和消费的变迁财本091王博

二十年家庭收入和消费的变迁调查报告学生:xx班级;财务本091二十年家庭收入和消费的变迁调查报告卷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这是实实在在的变化,虽然现在对生活也有不满足,期望比较高,但相比二十年前,应该知足了”。
相信这句话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80年代,也就是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人民生活面对的只有贫穷。
我妈妈说她结婚前,外公出差给她买的120元一块的手表,那时村子里的人都觉得很新奇,还有白行车,妈妈很清楚的记得是金鹿牌子。
那还是在人民公社的时候,外公这白行车都是拆了,然后把零件寄回家,重新组装的。
后来结婚的时候,外公又送了缝纫机给她当嫁妆,配齐了当时所谓的三大件:白行车、手表和缝纫机。
当时是1989年,妈妈说,我奶奶这边算比较好的,给了320元的彩礼,还说当时很多人结婚都没有彩礼的。
手表、白行车、缝纫机组成了80年代人民生活的写照。
90年的时候,家里买了第一台电视,21英寸的SONY彩色电视机,轰动了一家人。
因为白己开公司的大舅、二舅都只看的黑白电视机,妈妈说起来,现在都还很激动。
90年代初,爸妈刚刚有了工作,开始租房子,父母单位待遇逐渐变好,家里逐渐有了钱,92年买了电冰箱、洗衣机、摩托车,买了新房。
调查数据统计:2005家庭恩格尔系数2005家庭平均年收入哥哥家:20% 3000我们家:27%1000伯伯家:25% 500叔叔家:30%35000姑姑家:30% 析:400横向统计数据分(一)相对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4年全国城市居民人均纯收入14277元而言,以上调查的几家收入明显较高,个人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1、辽宁省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5507.4元,要高于全国城市人均水平。
2、我们处于东部xx。
3、除了工资之外,还有白己的经营收入。
(二)教育消费占总体家庭消费比较较高,说明20年来教育的收费与国家经济的发展严重不同步,另外也说明了现在对教育的重视,个人认为以下几个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对教育的看法1、辽宁经济比较发达,历史上对教育就比较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二十年家庭收入与消费变迁调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实践近二十年家庭收入与消费变迁调查指导教师:陈仲常学生:蒋健学院: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专业:200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班近二十年家庭收入与消费变迁调查重庆大学200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班蒋健指导教师:陈仲常本次社会调查是在我的家乡─江西省鹰潭市所做的,通过对五个属于不同收入群体的家庭的调查,从某一侧面反映了我家乡、我们国家近二十年家庭收入和消费变迁的情况。
一、城市简介江西省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而鹰潭市是一座1979年设市的年轻的由火车拉来的城市。
小平同志曾经夸奖鹰潭说:“鹰潭是个好口子。
”鹰潭现下辖贵溪市、余江县、月湖区和龙虎山风景旅游区管委会。
全市现有21个镇,13个乡,8个街道办事处。
全市总面积3556.7平方公里,人口106.81万人。
鹰潭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境内320国道、311高速公路(上海—瑞丽)东西横穿,206国道南北纵贯。
鹰潭是华东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浙赣、鹰厦、皖赣三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并与京九线贯通,沟通大江南北。
铁路鹰潭站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特等站之一,鹰东编组站是华东四大编组站之一,日平均编组1万余辆。
鹰南货运站是一个百万吨级大型综合货运站,也是全国最大的零担集散中转站。
鹰西客运站每日始发和经过客运列车110列,年发送旅客343万人次。
改革开放以来,鹰潭的经济发展迅猛,总量不断扩大。
目前,鹰潭人均拥有道路面积、日生活供水量、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民用燃气普及率等均高出全省平均水平。
二、调查对象的选取为使调查更具有代表性,我分别选取了属于不同收入群体的三个城市家庭和两个农村家庭作为调查对象。
这五个家庭中两个农村家庭均以种植水稻和蔬菜为生;三个城市家庭中有一户为夫妻双职工家庭,一户为丈夫在职、妻子下岗在家,剩余一户为夫妻均为下岗工人,现共同经营一个店铺个体户。
这五个家庭来自于不同的收入群体,基本代表了我的家乡—鹰潭市最一般家庭的经济收入和消费情况。
通过采访他们,并填写调查问卷,我获得了他们近二十年家庭收入和消费变迁情况,为下一步的分析总结提供了真实的数据依据。
三、分析评述通过采访调查,结合当前中国的实际情况,对比分析各项数据,综合被采访者提出的意见观点,我总结出以下几点:1、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年前,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
20年后,我们正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种种实惠。
近二十年来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GDP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985年到1990年,全国GDP年平均增长率为7.89%;1991年到1995年,全国GDP年平均增长率为11.56%;1996年到2000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为9.53%。
2001年到2005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为9.78%。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全国职工收入稳步增长。
职工货币平均工资年均增长14.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年均增长9.2%。
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老百姓从各个方面,吃、穿、住、行、娱乐、教育等多方面都看得到近二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
如今我们可以在冬天吃到各种反季节的蔬菜和水果,北方人到了冬天再不是从前的“大白菜过一冬”了,冬天再也不用囤积大白菜了,再也不用为吃什么发愁了。
人们的饮食结构正慢慢发生着变化;各个百货商店货架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新鲜的瓜果和蔬菜,水果有富士苹果、京欣一号西瓜、南方空运过来的荔枝、杨梅等等,蔬菜有各种的常见蔬菜,还有很多的绿色蔬菜如仙人掌、小西红柿等等,总之老百姓的菜篮子是越来越丰富了。
从住房条件上说,市区的居民从原来的矮小的平房、瓦房搬进了高高的楼房,而农村的居民也纷纷建新楼、盖新房。
大家买房的买房,购车的购车,从“老三大件”到现在的新三大件“汽车+房子+通讯产品”,人们的消费水平大大提高。
另一方面人们的穿着也从以前的“军装绿”、中山装的老样式向现在的着装个性化、职业化、多样化、舒适化方面发展。
铁路的三次大面积提速,新修的公路架起了经济腾飞的桥梁,加快了人们发家致富的步伐。
发达的运输网使老百姓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另外大众的娱乐方式在旧有的形式上,除了有更加丰富的电视节目、更多的国产影片和进口影片外,人们更多地选择了出游、到外地去旅游这些娱乐方式,目前自助游的方式十分盛行。
人们的观念越来越开放,观念更新也越来越快,在信息社会的今天,不少人为了生存或更好地生活从而走进了阔别已久的大学校门,为自己再充电,一圆昔日的大学之梦。
目前教育产业正成为一种新兴的产业,为拉动整个国民经济、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正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切切实实的深刻变化,这点不仅可以直观的从我家乡和全国各地的城市变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中看到,更能从调查问卷中更详细的、更有说服力的看到这一变化。
五户家庭的近五年的总收入分别为二十年前的5倍、2.5倍、4倍、40倍、3倍。
当然在采访各户家庭时,被调查者反映不能准确的记起二十年前的实际收入值,只能粗略的有个概念。
但这些不够准确的数据却也反映出:二十年来,各个家庭的收入均已增长数倍,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
在对五户家庭中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大部分家庭中的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手机电话等家用电器都是在90年代才出现的,2000年以后各家基本都购置了这些电器,有些家庭还拥有不止一件同类电器。
人们收入的不断增加和各种电子产品的价格趋于合理,极大的促长了人们的消费欲望。
在现代化的消费理念的引导下,人们纷纷用自己的收入购买心仪的产品。
旺盛的消费需求拉动了市场,又进一步促进了各企业的发展,企业通过优化管理、技术创新等手段再生产出更多价廉物美的商品来吸引消费者。
企业赢利,人们收入增长,人们加大消费,进而又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已经形成,它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动力之源。
2、城乡收入和消费水平相差较大,贫富差距不断拉大从调查问卷中提取2000~2005年的数据,作表1。
表1:2000~2005各户月收入及拥有的部分家电从表1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城镇居民的家庭月收入明显高于农村居民的家庭月收入,并且城镇居民拥有的家电数量和种类也明显多于农村家庭。
同时,从该表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富裕的家庭可以拥有数个空调、彩电、手机电话等家用电器,而贫穷的家庭只有1个彩电。
当然,我所调查的是最一般的普通家庭,并没有涉及到特别富裕或是特别贫困的家庭。
如果要拿这两种家庭的经济情况作比较那结果可想而知了。
这是我们家乡农村与城市家庭的收入、消费差距,是我们家乡富裕家庭和贫穷家庭的差距。
也许这些数据不具备一般性,那么,接下来就再让我们看一看,分析一下全国目前的情况。
改革开放近二十多年以来的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
需注意的是城乡收入和消费差距的变化都伴随着国家政策的改变。
1978-1985年,中国农村首先进行了改革,摈弃公社制度,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一度减少。
1985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86:1,消费比为2.23:1。
1985年后,中国政府的注意力从农村改革转向了城市经济改革。
在整个城市改革期间,城市居民的真实工资水平一直在提高。
这主要是政府对城市企业进行放权以及对城市居民进行保护,避免农村居民进城与城市居民进行竞争所造成的。
这一时期,虽然农产品的价格有所提高,但城市各种实物补助提高的幅度更高,因此这一时期城乡收入差距反转增大。
到1994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达到2.9:1,消费比为2.70:1。
90年代中期启动国有企业改革,被很多人认为是国家保护城市居民时代的结束。
但实际上是由于国有企业的利润不断下降,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同时也阻碍了经济增长,政府情愿冒着损失城市居民利益的政治风险采取国企改革政策。
到2000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达到2.9:1,消费比为2.99:1。
目前,尽管中国被列为贫困人口的数量已经显著降低,但中国10%的最富有的人口占有全国41%的财富。
中国最富裕的家庭的资产与最穷困的家庭的资产的比值让人不忍提起。
社会不平等现象会严重的威胁到中国的社会稳定和当前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良好势头。
受采访者普遍反映:二十年前,虽然大家的生活水平都很低,相比现在来说是很清苦的。
但是,那时候大家都差不多,没有谁特别穷,也没有谁特别富,所以没什么生活压力。
可是,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确实是提高了─这是摸的着,看得见的,但富的人可以有汽车洋房,穷的人确仍然还在为衣食担忧。
人们的心理的天平便有所倾斜,生活的压力也加大了。
一系列问题萦绕在人们心头:为什么有人可以那么富有?为什么那个人不是我?富有的人不应该帮穷人一把吗(特别是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贫富问题,着实导致了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我个人认为要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需先解决社会公平的问题。
虽然贫富差距问题不等于社会公平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只是社会公平问题的一个方面。
尽管可以说,严重的贫富不均必然是社会有失公平的一种体现,但是一般程度上的贫富差距的存在并不必然反映社会公平的丧失。
社会公平意味着在平等的规则下,人人享有同等的机遇和权利,以达到最终资源分配上的公平。
因此,社会公平意味着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过程公平以及分配上的公平。
撇开机会公平、过程公平而求分配公平,不过是过去“一平二调”、“一大二公”的回头;撇开分配公平而只讲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可能导致弱肉强食,这样的社会不仅不能算社会主义,也不可能有基本的和谐,社会成员之间难以共生互存。
目前,社会成员普遍关注社会公平与贫富差距这个问题,根本的原因并不仅是贫富差距的存在,而在于贫富差距的形成过程。
城市中有吃国家低保的贫困居民,而在中国的广大农村中也有勤劳致富的农民企业家。
贫富差距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但从某方面来看也是公民个人的问题。
毫无疑问,贫富差距的存在使人产生了普遍的心理感受。
富可敌国与贫无温饱之间的差距,会唤起人们复杂的感受,同情、愤怒、怨恨等等心理可能藉此而生,但假如这种差距的形成建立在机会和过程都不失公平的基础上,较少有人因此心理失衡。
当前稳定的社会局面也说明了这一问题。
如果是在社会公平的前提条件下,所造成的贫富分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其采取分配政策调整,但这种社会控制将是相当缓和的。
任何一个公平的社会,不可能消灭贫富差距,但是可以控制贫富差距的范围。
不可能消灭公平发展的自然结果,而是使这种结果不至于无限扩大。
一个公平的社会,必须要实现起点公平、过程公平,一定要力求消灭机会不公平、过程不公平的社会丑恶现象。
通过公平的社会竞争,让全社会所有的人自己来决定自己的实际收入和生活水平。
同时,我们还需要营造一个强者扶助弱者的和谐的社会氛围,这样才能够体现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