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发病机制新认识201702(建议医生讲)(1)
痤疮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痤疮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多发生在青春期,但也有可能会在成年期发病。
它主要是由于皮脂腺异常分泌造成的,集中在面部、背部和胸部等部位,给患者造成不良心理和生活质量,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貌形象及社交行为。
虽然痤疮并不是一种致命的疾病,但长期的病情给患者带来了诸多困扰。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痤疮的发病机制和治疗也得到了更深入的研究,本文将分别从痤疮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痤疮的发病机制1. 皮脂腺分泌异常痤疮的发病与皮脂腺的异常分泌密切相关。
正常情况下,皮脂腺分泌皮脂,它的作用是皮肤的润滑和保护。
但当皮脂腺分泌过多时,导致毛囊口阻塞,使得皮脂不能正常排泄,细菌感染,从而产生粉刺,最终形成痤疮。
2. 细菌感染皮脂腺分泌过多的皮肤表面的细菌也会增多。
这些细菌会进一步加重毛囊的阻塞,引起炎症反应,最终形成痤疮。
3. 遗传因素痤疮与遗传有着密切的联系。
有研究表明,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或双方患有痤疮,那么子女患痤疮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加。
遗传因素也是影响痤疮的一个重要因素。
4. 激素水平波动荷尔蒙水平的波动也会引起痤疮的发生。
青春期的激素分泌增加,导致皮脂腺分泌过多,毛囊阻塞,从而诱发痤疮。
5. 其他因素除了以上几点外,压力、生活习惯、饮食等也是引发痤疮的重要因素。
长期的压力、不良的生活习惯、高糖高油的饮食习惯都会影响痤疮的发生及恶化。
二、痤疮的治疗进展1. 药物治疗目前,常见的药物治疗方案主要有外用药和内服药两种。
外用药主要包括抗生素、维A酸类药物和角质调节剂,外用药的好处是能够直接作用于痤疮部位,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内服药主要包括维生素A酸类药物、抗生素和口服避孕药等,能够通过内服达到全身治疗的效果。
2. 光疗法光疗法是一种利用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治疗痤疮的方法。
光疗法具有杀菌、消炎和调节皮脂分泌的作用,对于那些反复发作的痤疮和对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来说,光疗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
痤疮

痤疮(pimple)是美容皮肤科的最常见的病种之一,又叫青春痘、面皰或粉刺、毛囊炎,除儿童外,人群中约有80%~90%的人患本病或曾经患过本病(包括轻症在内)。
基本简介痤疮是发生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发生的因素多种多样,但最直接的因素就是毛孔堵塞。
毛孔堵塞以后,毛囊里面的油脂排不出来,越积越多就形成一个个小痘痘,青春痘就是这样发生的。
不太严重的青春痘通常都能看到一个白色或者黑色的顶,这就是白头粉刺与黑头粉刺,你也可以挤出一些白色的分泌物,这就是堆积在毛孔里面的油脂,并非脏的东西,也不是所谓的螨虫。
只要毛孔不堵塞,痘痘就不会轻易冒出来。
病理病因引起痤疮发病的原因较多[1],发病机制也较复杂,主要同下列因素有关:1)、雄激素过多,导致皮脂分泌率增加;2)、皮脂分泌调节的失控;3)、毛囊、皮脂腺过度角化与皮脂腺腺体增生;4)、微生物的增多与聚集;5)、炎性介质启动炎症;6)、遗传;7)、药物:口服含溴、碘制剂、皮质激素等药物或使用含此类药物的化妆品,可引起或加重本病;8)、环境因素;9)、胃肠消化疾病,导致的内分泌失调;痤疮的形成过程油光满面,油脂过多→ 毛孔粗大/堵塞→ 皮脂腺分泌油脂→角质层增厚,油脂渐往皮层表面隆起→角质层隆起,油脂堵塞毛孔,隆起的顶点氧化变成黑色→ 细菌在毛孔里和油脂搅和在一起→ 痤疮丙酸杆菌在缺氧情况下大量繁殖→ 导致炎症细菌侵入,变成脓疱、结节→ 整个毛囊变红、发炎→ 细菌扩散到附近的皮肤组织,变得更大,进而形成痤疮。
相关分类痤疮的诱因分类1、环境过敏性粉刺2、压力表现性粉刺3、荷尔蒙反应性粉刺症状分级因个体的反应不同,痤疮造成的损害程度也有不同,其临床的表现也不一样。
有些人只出现轻微的粉刺,有些人却是出现严重的囊肿,留下色素沉着和疤痕。
因此,临床上根据症状的轻重又对痤疮进行了分级:Ⅰ级:粉刺为主,少量丘疹、脓疱,总皮损小于30个;Ⅱ级:粉刺和中等量丘疹、脓疱,总皮损数31~50个;Ⅲ级:大量丘疹、脓疱,总皮损数50~100个,结节数小于3个;Ⅳ级:结节/囊肿性痤疮或聚合性痤疮,总皮损大于100个,结节/囊肿大于3个。
关于痤疮的发病情况及机理

关于痤疮的发病情况及机理你了解多少?痤疮是人体皮肤表面常见的一种炎症性疾病,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囊肿及炎症反应等。
90%的青少年及许多成年人在不同程度上都可患有此病。
什么是痤疮?痤疮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疾病,其特征为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结节以及常伴有瘢痕,好发于颜面、背、胸部等富含皮脂腺的部位。
痤疮可分为非炎症性和炎症性痤疮两种,同时,根据严重程度又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痤疮三类。
非炎症性痤疮主要指微小或只发红的粉刺,而炎症性痤疮则指红斑丘疹、脓疱和结节性囊肿等。
痤疮会引起结痂、发红和愈合后留有疤痕等后遗症。
痤疮除有碍身体健康外,还会影响患者容颜,损害个人形象,这些对于患者的精神情绪、心理、自信心都会带来巨大影响,有些患者甚至因此而产生自杀倾向。
痤疮一般从青春期开始出现,期间会持续进行、多次复发,一般到成年后逐渐好转。
有些则在成年期一直持续,不过主要还是在儿童晚期和青少年时期占优势。
大部分的痤疮患者的年龄在14到19岁之间。
痤疮是如何形成的?研究数据显示,在300例持续性患者中,面部寻常痤疮为主要症状(年龄范围,14-30岁),背部或肩部患中度痤疮的比率则占47%,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54%的男性患病比率相对 43%的女性患病比率)。
痤疮的发生主要与下列四个因素有关:皮脂腺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开口处角化过度、痤疮丙酸杆菌繁殖以及炎症反应。
另外,饮食结构不合理,精神紧张,内脏功能紊乱,生活或工作环境不佳,某些微量元素缺乏,遗传因素等也都是引发痤疮的诱导因素。
青春期由于体内雄性激素分泌旺盛,刺激皮脂腺分泌亢进。
皮肤毛囊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皮脂一起,聚集成黄白色物质栓塞在毛孔中,堵塞毛孔开口。
在正常情况下,皮脂腺会不断地向外分泌皮脂,皮脂腺内部新陈代谢脱落的死细胞也随之被排出。
但如果皮脂中亚油酸等相对缺乏致使皮肤角质层出现了一些问题而未及时脱落仍旧停留在角质层时,就会导致角质化过度,随之引起皮脂腺被堵塞,皮脂和皮脂腺内的死细胞不能被排出,这样便只能堆积在皮脂腺内,就导致了粉刺的发生。
皮肤长痤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皮肤长痤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导语:爱美的心是人人都有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干干净净白白嫩嫩的皮肤,尤其是对于爱美的女性来说,容不得自己脸上长一点痘痘、斑点,而人们
爱美的心是人人都有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干干净净白白嫩嫩的皮肤,尤其是对于爱美的女性来说,容不得自己脸上长一点痘痘、斑点,而人们又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脸上长痘的这个问题,尤其是对于青春期的人来说,脸上很容易长痤疮,那大家知道皮肤长痤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
如果额头长痤疮了,说明这个人心火旺盛,血液循环不畅。
日常生活中精神压力过大,脾气差是主要表现。
针对额头长痤疮的朋友,我们建议应早睡早起,多喝水,对去除额头上痤疮具有很好的效果。
鼻翼长痤疮也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一般来讲,鼻翼长痤疮与生殖系统有关。
鼻翼长痤疮的主要原因有:1.颈椎有毛病、2.卵巢出现问题、3.生殖系统疾病、4.消化不良、5.内分泌失调。
针对鼻翼长痘痘的朋友,日常生活中不要过度纵欲或禁欲,如果是疾病引起的,一定要及时治疗。
双眉间长痤疮即我们说的印堂痘,有印堂痘的朋友体外症状有:胸闷,心律不整,心悸。
有印堂痘的朋友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尽量不吃有刺激性的食物,如烟、酒、槟榔、酒、辛辣刺激食物,多进行有氧运动。
如果一个人生活中易怒,经常发脾气,那么这个人左脸颊长痤疮的情况是比较常见的,怒伤肝,左脸颊长痤疮的朋友肝功能肯定不好。
左脸颊长痤疮的朋友一定要保持情绪的平稳,保持心情愉快。
皮肤上的不同位置长痤疮的原因也是不同的呢,看了本文的介绍,。
痤疮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痤疮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痤疮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痤疮是青少年多发的一种疾病,往往人们会吴以为痤疮只是青春期的正常表现觉得不用治疗就会好因此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最终会可能留下严重的疤痕,终身难愈。
为了更好的认识发病原理下面我们来分析下相关知识:北京皮肤科专家告诉我们:痤疮有多种发病因素,其发病机理目前还不十分明了。
内分泌因素、皮脂的作用、毛囊内微生物是痤疮发病的主要因素,以下是相关病因:
1、皮脂腺分泌皮脂的分泌率增加,在青春发育期,雄性激素
可刺激皮脂腺分泌增加;性腺、皮脂腺发育良好,腺体肥大增生,
分泌也会增加。
因此,青春期的发病率会高一些,这就是“青春
痘”的来由。
2、毛囊、皮脂腺过度角化,使毛囊口变狭窄、闭塞;
3、皮肤分泌调节失控: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内分泌失调,使皮
脂分泌增加;
4、炎性介质启动炎症;
5、微生物的增多与聚集;
6、环境因素,大气的污染,饮食结构的变化,粉尘的增多,激素的滥用,生活节奏的加快,都是我们发生痤疮的诱因。
7、遗传因素,基本上有60%左右的患者跟家族史有关。
有一些遗传倾向。
8、药物特别是含碘剂、溴剂的药物,长期服用激素也容易引起痤疮,某些化妆品加了激素成分在里面,长期使用了带有激素的化妆品,可以使皮肤变薄、毛囊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皮肤抵抗力就低下了。
毛细血管扩张以后,血管的通透性增强,血管内的一些大分子物质容易漏出,因此容易发生过敏症状,也容易发生感染和炎症。
因此就需要有这种症状的病人逐渐停用或减少含激素的药物或化妆品。
以上是关于痤疮病因的简单介绍,要了解更多关于痤疮问题请在线咨询我们的大夫,您将得到满意的解答。
痤疮的发病机制

痤疮的发病机制痤疮的发生机制并未完全明了,据从上海5+5那里了解到,目前公认的发病机制包含有以下四个发病环节:痤疮的发病机制一、毛囊漏斗部角化过度正常情况下,在毛囊漏斗部仅出现非粘着性的角化细胞及单层细胞脱落入腔内。
而在粉刺形成开始时,细胞角化的终末阶段发生障碍,角质形成细胞间的黏着性增加,漏斗部的角化细胞不崩解脱落,而且细胞更替速度加快,结果导致毛囊漏斗部导管角化速度加快,形成微粉刺。
有关角化异常的更精细的原因有不少假说,但深入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
痤疮的发病机制二、雄性激素与皮脂腺功能亢进皮脂腺的生长及分化是由雄性激素所调控的,其机制复杂,而且尚未完全明了。
循环中的较弱的雄性激素在皮肤中能转换为高活性的睾酮和双氢睾酮,这一过程依赖于毛囊及皮脂腺中的特异性酶物质,如5α-还原酶。
雄性激素作用与皮脂腺的第一步就是与雄性激素受体结合,这一结合便产生一系列的程序化的变化: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最终是皮脂腺功能得以调整。
雄性激素是痤疮发病必不可少的基础,但是,痤疮的发生并不是由于雄性激素的简单增多引起的,事实上痤疮患者几乎没有什么内分泌的异常,因为大多数患者血清内的各种雄性激素水平以及雄性激素结合蛋白水平均是正常的,并不高于一般人群。
那么原因在那里呢?有可能是由于皮脂腺中5α-还原酶的活性增高和/或雄性激素受体的亲和力增高的缘故。
痤疮的发病机制三、毛囊皮脂单位中微生物的作用在毛囊皮脂单位中最少有三类微生物寄生,这就是:葡萄球菌、酵母菌和丙酸杆菌。
与痤疮发病关系较密切的是丙酸杆菌。
一般毛囊中的丙酸杆菌有三种:痤疮丙酸杆菌、卵白丙酸杆菌、颗粒丙酸杆菌。
但是只有痤疮丙酸杆菌才能100%地分离出来,并且总是优势生长的。
与痤疮关系最密切的也是痤疮丙酸杆菌。
该菌通过细胞外切酶获取皮脂中的甘油三酯的甘油部分作为其生长时所必需的能量物质,而将去酯化的脂肪酸部分(即游离脂肪酸)残留于皮脂中,因此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和细菌的数量有时是成正比的。
痤疮是由哪些因素形成的

痤疮是由哪些因素形成的痤疮是由哪些因素形成的痤疮是由哪些因素形成的痤疮就是我们常说的青春痘,大家非常非常讨厌的一种皮肤病,满脸长着疙瘩难看的要死,很多爱美的女孩子因为痤疮的原因每天都在抱怨中度过,那么痤疮是由哪些因素形成的?这想必是很多人都想知道和了解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南昌华肤医院的专家是怎么说的。
其实,针对痤疮的发生与雄激素过度分泌、皮脂分泌增加、毛囊导管角化过度、痤疮丙酸杆菌感染、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及皮脂膜破坏有关。
痤疮是由哪些因素形成的,痤疮有以下几点因素造成:1、皮肤没有彻底的清洁:毛囊皮脂腺开口被阻塞是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因素。
2、荷尔蒙:青春痘通常从体内开始分泌荷尔蒙的青春期开始,11-14岁是分泌男性荷尔蒙的高潮,因此也是脸上长青春痘高潮。
3、食物气候:花生、巧克力、油炸食物,日晒、温度过高对某些病人有恶化影响。
还有就是便秘、胃肠不适。
4、遗传因素等:任何种族男女都会长青春痘,但还是有些差异,如白种人比黑人及亚洲人更轻易长青春痘。
固然每个人都会长青春痘,但有些青春痘情况会与其它家族成员相似。
5、体内内分泌:女人月经前期主要是受到荷尔蒙的影响,在月经前期或月经期间,会在脸上冒出一些小痘子,月经过后就消失了。
紧张、焦虑等情绪及睡眠不足也会导致内分泌失调,而引起痤疮。
6、化学药品:如口服或外用副肾皮质荷尔蒙,某些化妆品、工业用油、多氯联苯、某些抗结核药等,都可能引起痤疮、青春痘。
“中西医光学药理疗”治疗青春痘——三大优势彰显科技的力量阻断病灶:“中西医光学药理疗”利用中西医的合理调配,深层清除体内湿、热、火、炎、毒,阻断痤疮发病根源。
内外兼治: 中西医进行调整的过程中,结合痤疮光动力理疗治疗系统综合作用下,对痤疮部位进行杀菌,加速局部微循环,达到排除体内毒素,恢复内分泌平衡。
光洁皮肤:“中西医光学药理疗”能快速渗透,深层清洁,修复痤疮外部疤痕和痘印,清除色斑,修复疤痕,重塑光洁皮肤。
以上就是为你讲解的相关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痤疮科普演讲稿

痤疮科普演讲稿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关于痤疮的一些科普知识。
痤疮,也被称为青春痘,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通常在青春期发作,但也有可能在成年期出现。
痤疮虽然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对患者的外貌和心理健康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痤疮的成因、预防和治疗方法。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痤疮是如何形成的。
痤疮的形成主要与皮脂腺的分泌过剩和毛囊的堵塞有关。
当皮脂腺分泌过多的油脂,加上角质层过厚,容易造成毛囊的堵塞,从而导致炎症和痤疮的形成。
此外,内分泌失调、压力过大、饮食不当等因素也会影响痤疮的发作。
其次,我们来谈谈如何预防痤疮的发生。
首先,保持面部清洁是预防痤疮的关键。
定期清洗面部,使用温和的洁面产品,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妆品,都可以帮助清除多余的油脂和角质,减少毛囊堵塞的机会。
其次,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预防痤疮的重要方法。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保持充足的睡眠,减少压力,也有助于预防痤疮的发生。
最后,我们来讨论一下痤疮的治疗方法。
对于轻度的痤疮,可以尝试使用一些非处方药物,如含有水杨酸、过氧化苯甲酰等成分的外用药膏,来改善痤疮的症状。
对于中度和重度的痤疮,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开具一些口服药物或局部药物来治疗痤疮。
此外,激光治疗、光动力疗法等现代医疗技术也可以帮助改善痤疮的症状。
总的来说,痤疮虽然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对患者的外貌和心理健康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痤疮的成因、预防和治疗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治疗痤疮,保持健康的皮肤和良好的心态。
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大家对痤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够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痤疮。
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EADV 2015, 29 (Suppl. 4), 3–11
IL-1是痤疮炎症发展的推动者
IL-1触发微粉刺中的炎症反应,招募炎症细胞,诱 导毛囊过度角化。
JEADV 2015, 29 (Suppl. 4), 3–11
痤疮发病机制的新认识
寻常型痤疮不是感染性疾病,而是原发炎 症性疾病。 天然免疫是痤疮炎症的基础:
夫西地酸抑制TNF-α释放,抑制 作用随夫西地酸浓度升高而增强 夫西地酸缓解大鼠足底水肿
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夫西地酸,1h后,在大鼠 腹腔注射内毒素诱导TNF-α释放;注射内毒素 90min后,测定血液中TNF-α浓度,观察夫西 地酸对TNF-α释放的抑制作用。
在腹腔注射25mg/kg夫西地酸1h后,给予大鼠 左后脚掌注射100μl1%的角叉菜胶,诱导足底 水肿,观察不同时间点夫西地酸对足底水肿的 抑制作用。
夫西地酸抑制炎症因子释放,调节机体免疫
离体研究:夫西地酸抑制IL-1、IL-2和IFN-γ的释放
夫西地酸抑制IL-1释放 夫西地酸抑制IL-2、IFN-γ的释 放
本研究为一项离体研究,采用LPS/PHA(内毒素/植物凝集素)诱导单核细胞(左图)或淋巴细胞(右 图)释放细胞因子,并给予不同浓度夫西地酸,观察夫西地酸对活化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
痤疮发病机制
痤疮丙酸杆菌参与痤疮发病的多个环节
皮脂腺功能亢进
毛囊漏斗部角化过度
产生酯酶并分解皮脂,致使皮脂 成分改变,间接导致毛囊口角化 过度
产生蛋白酶,透明质酸酶和一些趋 化因子,诱导产生抗体和补体,促 成粉刺形成,继而引发炎性丘疹
皮脂为痤疮丙酸杆菌提供良好 的营养,使P. acne不断繁殖
刺激KC细胞产生IL-8, TNF-α, IL-1 等促炎症因 子
痤疮发病机制新认识
中国痤疮治疗指南的推荐
夫西地酸在痤疮中应用的方案
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修订版)指南推荐
痤疮严重 度 临床表现 轻度(I级) 粉刺 中度(II级) 炎性痤疮 中重度(III级) 丘疹、脓疱 重度(IV级) 结节、囊肿
单独口服异维A酸或+过氧 外用维A酸+过氧化苯甲 化苯甲酰/外用抗生素。 口服抗生素+外用维A酸+过 一线推荐 外用维A酸 酰/外用抗生素,或过氧 炎症反应强烈者可先口服 氧化苯甲酰/外用抗生素 化苯甲酰+外用抗生素 抗生素+过氧化苯甲酰/外 用抗生素 口服抗生素+外用维A酸和 过氧化苯甲酰、 口服抗生素+外用维A酸 (或)过氧化苯甲酰、光 口服异维A酸、果酸、红 水杨酸、粉刺 和(或)过氧化苯甲酰/ 动力疗法、系统用糖皮质 二线推荐 (蓝)光、光动力、激光 去除、果酸、 外用抗生素、蓝光、果 激素(聚合性痤疮早期可 疗法、中医药 中医药 酸、中医药 口服异维A酸联合使用)、 中医药 口服和外用抗 单一系统疗法或局部单一 局部单一疗法,口服抗生 不推荐 单一口服或外用抗生素 生素 疗法 素单一疗法 女性选择 维持治疗 口服抗雄激素药物 口服抗雄激素药物 口服抗雄激素药物
痤疮发病机制新认识
S-FD-20170110-01
CONTENTS
痤疮发病机制新认识
中国痤疮治疗指南的推荐
夫西地酸在痤疮中应用的方案
痤疮流行病学
• 17 to 25 岁的东北人群(5696 undergraduates),患病率为51.3%a • 广东汕头2015初中生的调查,痤疮患病率为55.0% b • 痤疮患者的一级亲属也患有痤疮的几率为78%a
毛囊皮脂单位中微生物的作用
炎症及宿主的免疫反应
朱莲花,金哲虎.痤疮丙酸杆菌在痤疮发病中的作用.中国美容医学,2006,15(4):476-477.
痤疮皮损发展进程
开放性粉刺
闭合性粉刺
炎性皮损
52%丘疹含有微粉刺, 22%丘疹含有开放性粉刺, 10%丘疹含有闭合性粉刺
疤痕
炎症在痤疮的极早期就存在,并且贯穿痤疮皮损的整个阶段; 炎性皮损既可以起于痤疮皮损也可以起于表面正常的皮肤; 亚临床的炎症是痤疮的发病的原初事件; 一些炎性皮损可能来自于临床上非炎症的损害; 没有活力的痤疮丙酸杆菌的缓慢降解成为诱导长期炎症的促炎刺激因素,从而能引起痤 疮相关的炎症后色沉和红斑,以及疤痕; 在痤疮疤痕处发现了炎性细胞浸润.研究揭示,77%的萎缩性疤痕有炎症标志物
Bendtzen K. Fusidic acid, an immunosuppressive drug with functions similar to cyclosporin A. Cytokine. 1990 Nov; 2(6):423-9.
夫西地酸抑制炎症因子释放,调节机体免疫
在体研究:夫西地酸抑制大鼠TNF-α的释放,缓解足底水肿2
痤疮丙酸杆菌(P.acne)
G+无芽厌氧菌,不产芽孢; P.acne是毛囊皮脂部位的主要寄生菌,在皮 肤的常驻菌群中占20-70%; P.acne的染色体是一个单独的环形染色体, 推测编码约2333个基因。编码的很多蛋白具 有很高的免疫原性能力。还有很多基因与生 物膜的形成有关; P.acne的菌株不同,相应的致炎能力不同, 对先天免疫的调节也不同。因此,P.acne菌 株在轻、中、重度痤疮皮肤以及非痤疮的皮 肤中可能都是不同的。
炎症反应贯穿痤疮的整个病程, “非炎性”皮损 的概念应取消,所有的皮损都是有炎症的
痤疮丙酸杆菌在痤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在 不断进展
痤疮丙酸杆菌引起炎症的作用强于引起感染本身
J Drugs Dermatol 2014;13(6):s57-60. 项蕾红.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5,44(1): 66-69
夫西地酸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夫西地酸已经被证明有一定的免疫调节活性。 最初是发现夫西地酸可以抑制趋化作用以及淋 巴组织对多种丝裂原的反应。之后的活体试验 证明夫西地酸可以改善心脏移植动物模型的动 物存活情况。在1990年,对于夫西地酸免疫调 节活性的研究发现,夫西地酸可以抑制细胞因
子的产生,包括IL-1,IL-2,IL-6以及TNF,而且
Jugeau S, et al. Br J Dermatol. 2005:153, pp1105–1113
P. acnes提取物增强角质形成细胞的活力
活细胞数量
P. acnes 提取物与角质形成细胞培养24小时(MF 膜碎片,上清SA和SB)原液或稀 释1:2,1:5,1:10和1:100.
Jugeau S, et al. Br J Dermatol. 2005:153, pp1105–1113
皮脂分泌过多 CRH/CRH-R1表达上调 IGF/IGF-R表达上调
Propionibacterium acnes: an update on its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cne. JEADV. 2013
P.acne直接参与了毛囊皮脂腺的分泌
皮脂腺功能亢进
体内实验:三周大的雄性金色仓鼠耳廓用acne-CM和vehicle分别处理4周后,用Oil Red O染色后进行半定量分析。 a, vehicle solution(control); b, acne-CM(痤疮丙酸杆菌培养基) Oil Red O staining-positive cells
毛囊皮脂腺内浓度达到145倍MIC90 * 1000分钟作用时间,屏障缺失皮肤
*夫西地酸对P.acne的MIC90值为1mg/l
Stüttgen G et al. Penetration and permeation into human skin of fusidic acid in different galenical formulation. Arzneim Forsch 1988;38:730–5.
P.acne的各亚型与皮肤疾病的关系
p± - presence or absence of a large plasmid
P.Acne的IA-2 P+、IB-1与IC与痤疮的发生相关,其他亚型是中性的,不致病。
Yang Yu, et al. The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2016 June. DOI: 10.1016/j.jid.2016.06.615
单独外用维A酸或+过氧化苯甲酰
中国痤疮治疗指南专家组. 临床皮肤科杂志,2014, 44(1):52-57
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修订版)指南推荐
中国痤疮治疗指南专家组. 临床皮肤科杂志,2014, 44(1):52-57
夫西地酸超强渗透能力, 有效作用于毛囊皮脂腺
• 在皮肤病理条件下,夫西地酸易透入深层皮肤 • 夫西地酸乳膏的皮肤渗透力与糖皮质激素相近 • 增加对夫西地酸乳膏的暴露时间可提高药物的皮肤穿透量 • 夫西地酸乳膏的系统吸收量很小
JEADV 2015, 29 (Suppl. 4), 3–11
寻常型痤疮的发病过程
正常皮脂腺
粉刺
炎性痤疮伴继发炎症
寻常痤疮的发生都起始于微粉刺,由微粉刺发展为粉刺,随着炎症的继续发 展,毛囊壁破裂,毛囊漏斗部内容物释放到周围环境中,进一步加重和扩大 了痤疮炎症反应,引起囊肿、结节等皮损。
Williams HC. Lancet 2012; 379: 361–72
该项试验结果已经在体外试验以及之后的活体 动物模型如感染性休克模型、胰岛素依赖性糖
尿病模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而在相关的
临床研究中,一些患者在使用夫西地酸治疗后, 其患有的免疫介导的疾病也均有改善。
Fusidic acid non-antibacterial activity. Christiansen K. Int J Antimicrob Agents. 1999 Aug;12 Suppl 2:S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