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中异常峰分析范文

合集下载

高效液相色谱中异常峰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中异常峰分析

异常峰分析异常的色谱峰指的是色谱图中的无峰或出现负峰、宽峰、双峰、肩峰、峰形不对称等情况。

异常峰是色谱实验工作中最棘手的问题。

这些峰严重影响色谱分析的结果。

色谱图中不可能有纯正的高斯对称峰 , 轻微的拖尾是正常的 , 这是由分离系统所决定的。

在此仅对几种异常峰进行分析。

1.峰前或峰后有小峰的分析产生原因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形(1) 样品不纯。

可改变不同的流动相和色谱柱 ,对样品进行分离比较 , 选择合适的分离条件。

(2) 分析柱或保护柱柱头塌陷。

此情况较常见 ,可更换分析柱或保护柱后对峰形进行比较。

柱头塌陷时往往所有的峰都会出现峰分裂。

对色谱柱再生和清洗可以改善分离效果。

(3) 色谱柱柱容量下降。

当长时间使用后 , 有一些强保留组分吸附在柱子中 , 不大的进样量往往就会出现峰分裂。

用强洗脱能力的溶剂清洗色谱柱 , 或更换色谱柱可使问题得到改善。

(4) 样品溶剂与流动相不匹配或进样体积过大。

当样品溶剂比流动相极性大时 , 有时即使进样体积很小 , 也容易出现峰变形和裂分现象。

建议用流动相溶解样品。

(5) 流动相不恰当。

此情况较罕见 , 有些样品在特定的色谱条件下可能存在结构的动态平衡 , 而出双峰 , 这种双峰是无法分离完全的 , 改变色谱条件尤其是p H 值会使峰形正常。

(6) 样品分解。

不稳定的样品在色谱分离过程中变成其他物质而出现双峰。

这时需改变样品处理方法或色谱分离条件。

2.负峰分析在色谱分析中有时会出现负峰或倒峰 , 如图 3 中的大峰的左下就有一负峰。

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的 , 可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排除 , 进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1) 流动相吸收本底值过高。

此时可适当改变检测波长。

(2) 进样过程中进入空气。

进行排气处理 , 直到基线平稳再进样。

(3) 样品组分的吸收低于流动相。

可改变流动相或改变检测波长。

(4) 配制样品的溶液与流动相不一样。

重新配制样品 , 用与流动相一样的溶剂配制或稀释样品。

液相出峰异常解决方法

液相出峰异常解决方法

高效液相出峰异常解决方法一、保留时间变化可能的原因: 解决方法1.柱温变化: 柱恒温2.等度与梯度间未能充分平衡: 至少用10倍柱体积的流动相平衡柱3.缓冲液容量不够: 用>25mmol/L的缓冲液4.色谱柱污染: 每天冲洗柱5.柱内条件变化: 稳定进样条件,调节流动相6. 色谱柱快达到寿命: 采用保护柱二、保留时间缩短可能的原因: 解决方法1.流速增加: 检查泵,重新设定流速2.样品超载: 降低样品量3.键合相流失: 流动相PH值保持在3~7.5,检查柱的方向4.流动相组成变化: 防止流动相蒸发或沉淀5.温度增加: 柱恒温三、保留时间延长可能的原因: 解决方法1.流速下降: 管路泄漏,更换泵密封圈,排除泵内气泡2.硅胶柱上活性点变化: 用流动相改性剂,如加三乙胺,或采用碱钝化柱3.键合相流失: 流动相PH值保持在3~7.5检查柱的方向4.流动相组成变化: 防止流动相蒸发或沉淀5.温度降低: 柱恒温四、出现肩峰或分叉可能的原因: 解决方法1.样品体积过大: 用流动相配样,总的样品体积小于第一峰的15%2.样品溶剂过强: 采用较弱的样品溶剂3.柱塌陷或形成短路通道: 更换色谱柱,采用较弱腐蚀性条件4.柱内烧结不锈钢失效: 更换烧结不锈钢,加在线过滤器,过滤样品5.进样器损坏: 更换进样器转子五、鬼峰可能的原因: 解决方法1.进样阀残余峰: 每次用后用强溶剂清洗阀,改进阀和样品的清洗2.样品中未知物: 处理样品3.柱未平衡: 重新平衡柱,用流动相作样品溶剂(尤其是离子对色谱)4.三氟乙酸(TFA)氧化(肽谱) : 每天新配,用抗氧化剂5.水污染(反相) : 通过变化平衡时间检查水质量,用HPLC级的水六、基线噪声可能的原因: 解决方法1.气泡(尖锐峰) : 流动相脱气,加柱后背压2.污染(随机噪声) : 清洗柱,净化样品,用HPLC级试剂3.检测器灯连续噪声: 更换氘灯4.电干扰(偶然噪声) : 采用稳压电源,检查干扰的来源(如水浴等)5.检测器中有气泡: 流动相脱气,加柱后背压七、峰拖尾可能的原因: 解决方法1.柱超载: 降低样品量,增加柱直径采用较高容量的固定相2.峰干扰: 清洁样品,调整流动相3.硅羟基作用:加三乙胺,用碱致钝化柱增加缓冲液或盐的浓度降低流动相PH值,钝化样品4.柱内烧结不锈钢失效: 更换烧结不锈钢,加在线过滤器,过滤样品5.柱塌陷或形成短路通道: 更换色谱柱,采用较弱腐蚀性条件6.死体积或柱外体积过大: 连接点降至最低,对所有连接点作合适调整,尽可能采用细内径的连接管7.柱效下降: 用较低腐蚀条件,更换柱,采用保护柱八、峰展宽可能的原因: 解决方法1.进样体积过大: 用流动相配样,总的样品体积小于第一峰的15%2.在进样阀中造成峰扩展: 进样前后排出气泡以降低扩散3.数据系统采样速率太慢: 设定速率应是每峰大于10点4.检测器时间常数过大: 设定时间常数为感兴趣第一峰半宽的10%5.流动相粘度过高: 增加柱温,采用低粘度流动相6.检测池体积过大: 用小体积池,卸下热交换器7.保留时间过长: 等度洗脱时增加溶剂含量也可用梯度洗脱8.色谱柱外体积过大: 将连接管径和连接管长度降至最小9.样品过载: 进小浓度小体积样品。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中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中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查密封垫圈或者单向阀有否磨损,一旦磨损要及时
更换。
仪器管路液体泄漏是导致系统压力不稳定的最
常见情况。 漏液严重时,仪器自身会发出系统压力
过低的警报。 轻微泄漏则可用干燥的餐巾纸擦拭管
路外部,观察纸巾是否被渗入液体进行判断。 泄漏
孔璐璐,等: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中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97
可能由管路松动或管路损坏引起,对于前者,重新拧
1. 1. 1 样品前处理不当
样品前处理不当可能会产生鬼峰,一般源于两
96
个途径:一是所用试剂被污染;二是测试容器不干
净。 鉴别起来比较简单:使用试剂稀释样品,如果待
测样品出峰明显减小而鬼峰变化不大,则鬼峰源自
试剂污染。 如果洁净容器后重新检测鬼峰消失,则
鬼峰源自容器的污染。
1. 1. 2 流动相污染
的空气。 这种情况可预先将流动相进行超声脱气处
每次补充流动相时以直接补给的方式,没有对贮液
理,然后再装入储液瓶中待用。 二是由于水相和有
瓶进行清洗更换,富集的污染物就会进入到仪器流
机相的物理化学性质存在差异,两者在相互混合时,
路中产生鬼峰。
增加了空气在两种流动相中的溶解度。 对于这种情
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法是更换流动相,即使用干净
样品的相溶性,如没有特殊原因,一般选择流动相作
留以及色谱柱和仪器管路中污染物的富集。
为待测组分的溶剂,以降低由于待测样品在流动相
在不改变测试条件情况下,如果鬼峰每次有规
中溶解性差引入的空气量。
律地出现在色谱图的相同位置,则污染很可能来自
液相色谱仪采用动态混合器和静态混合器将不
于自动进样器端。 这时可将自动进样针和针座拆
Key words: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mmon problems; influence factors;

高效液相色谱仪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策略

高效液相色谱仪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策略

—197—《装备维修技术》2021年第3期高效液相色谱是将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相结合的新型分离、分析技术,自20世纪问世以来,该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使用者若操作不当,或是设备本身出现故障,就会对方法学的建立、结果验证造成一定影响,以下就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常见故障进行分析,以提高分析工作效率。

一、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原理高效液相色谱仪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份在不同的两相中吸附、分配、溶解等性能的差异,使各组份在两相中反复受到各种作用力从而相互分离,并按照一定的次序从固定相中流出。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两相分别为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 ),又称色谱柱;流动相(mobile phase ),又称洗脱剂。

高效液相色谱仪由高压色谱泵、进样器、色谱柱、柱温箱和检测记录系统五大部分构成。

二、高效液相色谱仪常见故障及排除策略高效液相色谱仪五大部分中,最常发生的故障主要出现在泵压故障、基线故障、峰形故障和保留时间故障四个方面。

(一)泵压故障泵压故障主要表现为无压力、压力不稳、压力过低、压力过高四个方面。

造成无压力的原因及排除策略如下:①原因:流动相粘度过高、被污染。

排除策略:选择合适的流动相和比例,重新配置,用0.45微米滤膜进行过滤;②原因:流动相内的缓冲盐引起单向阀堵塞。

排除策略:将流速设定在5ml/min ,拧松排气阀并purge ;③原因:泵内有气体。

排除策略:将流速设定在5ml/min ,拧松排气阀并purge ;④原因:高压密封垫变形。

排除策略:更换新的高压密封垫。

造成压力不稳的原因及排除策略如下:①原因:单向阀被污染,如流动相中盐分析出导致球座上有微小颗粒,影响球座的密封性。

排除策略:将流速设定在5ml/min ,拧松排气阀并purge ;②原因:高压密封垫被流动相腐蚀,加速老化。

排除策略:更换新的高压密封垫;③原因:滤芯堵塞。

排除策略:用10%异丙醇超声30min ,再用纯净水冲洗干净;④原因:泵内、溶剂内有气体。

高效液相色谱中异常峰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中异常峰分析

异常峰分析异常得色谱峰指得就就是色谱图中得无峰或出现负峰、宽峰、双峰、肩峰、峰形不对称等情况。

异常峰就就是色谱实验工作中最棘手得问题。

这些峰严重影响色谱分析得结果。

色谱图中不可能有纯正得高斯对称峰, 轻微得拖尾就就是正常得, 这就就是由分离系统所决定得。

在此仅对几种异常峰进行分析。

1、峰前或峰后有小峰得分析产生原因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形(1)样品不纯。

可改变不同得流动相与色谱柱,对样品进行分离比较,选择合适得分离条件。

(2) 分析柱或保护柱柱头塌陷。

此情况较常见,可更换分析柱或保护柱后对峰形进行比较。

柱头塌陷时往往所有得峰都会出现峰分裂。

对色谱柱再生与清洗可以改善分离效果。

ﻫ(3) 色谱柱柱容量下降。

当长时间使用后, 有一些强保留组分吸附在柱子中, 不大得进样量往往就会出现峰分裂。

用强洗脱能力得溶剂清洗色谱柱,或更换色谱柱可使问题得到改善。

(4) 样品溶剂与流动相不匹配或进样体积过大。

当样品溶剂比流动相极性大时,有时即使进样体积很小, 也容易出现峰变形与裂分现象。

建议用流动相溶解样品。

(5)流动相不恰当。

此情况较罕见, 有些样品在特定得色谱条件下可能存在结构得动态平衡,而出双峰, 这种双峰就就是无法分离完全得, 改变色谱条件尤其就就是p H值会使峰形正常。

(6) 样品分解。

不稳定得样品在色谱分离过程中变成其她物质而出现双峰。

这时需改变样品处理方法或色谱分离条件。

2、负峰分析在色谱分析中有时会出现负峰或倒峰, 如图 3 中得大峰得左下就有一负峰。

出现这种现象可能就就是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得, 可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排除,进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1)流动相吸收本底值过高。

此时可适当改变检测波长。

(2) 进样过程中进入空气。

进行排气处理, 直到基线平稳再进样。

(3)样品组分得吸收低于流动相。

可改变流动相或改变检测波长。

(4)配制样品得溶液与流动相不一样。

重新配制样品, 用与流动相一样得溶剂配制或稀释样品。

3、前沿、拖尾峰分析拖尾:1 干扰峰,优化条件分离;2色谱柱塌陷,更换色谱柱; 3 流动相pH不合适,调节pH值;4 管路没有接好,存在较大得死体积,可以重新接一下。

HPLC中异常峰的分析与处理

HPLC中异常峰的分析与处理

产生原因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形
(1)样品不纯 (2)分析柱或保护柱柱头塌陷 (3)色谱柱柱容量下降 (4)样品溶剂与流动相不匹配或进样体积过大 (5)流动相不恰当 (6)样品分解
负峰分析
在色谱分析中有时会出现负峰或倒峰, 如图 3 中的大峰的左下就有一负峰。
原因
• • • • (1)流动相吸收本底值过高 (2)进样过程中进入空气 (3)样品组分的吸收低于流动相 (4)配制样品的溶液与流动相不一样
结语
• 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中, 良好峰形是分 析结果准确与否的关键, 上述几种异常 峰, 如在日 常工作中遇到, 可以参照文 中所述方法进行排除和解决。
Hale Waihona Puke HPLC中异常峰的分析与处理
高效液相色谱( H PL C) 具有分离效率高、 分析速度快和应用范围广等特点, 特 别适合 于高沸大分子 强极性和热稳 定性差的化合物 的分离分析自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发展以来, 是现代分离测定的重要手段。目前高效液 相 色谱已成为 解决各种实际分析和分离课题必 不可少的工具之一。但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中因各种原因会经常出现异常峰形, 严重影响 对结果的分析。
异常峰分析
异常的色谱峰指的是 色谱图中的无 峰或 出现负峰、 宽峰、 双峰、 肩峰、 峰形 不对称等情况。异常峰是色谱实验工作 中最棘手的问题。这些峰严重影响色谱 分析的结果。在此仅对其中几种异常峰 进行分析。
峰前或峰后有小峰的分析
某个单组分样品的大峰附近带小峰, 如图 1 中的第 3 个峰右下的小峰以及图 2 中 第 2 个峰左下的小峰。

高效液相色谱仪使用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仪使用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8  2005.05高效液相色谱仪使用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陈莲 高洪 肖啸(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chromatography, HPLC)技术是近3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高效快速分离分析技术。

它既能用于微量组分的分析测定,又能用于大量的制备分离,手段灵活多样,其应用范围已超过其它各种分离方法,尤其在生化医药样品的分析分离、食品卫生安全检验等方面更能充分发挥它的特长,为推动这些领域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液相色谱在使用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影响分析结果的小问题,如果使用人员了解了常见问题及其成因和相关解决方法,能做到早预防勤维护,使分析结果保持较好的稳定性与较高的精确性。

1 液相色谱仪系统液相色谱仪主要由贮液瓶、泵、进样器、色谱柱、柱温箱、检测器、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对于整个系统而言,色谱柱、泵和检测器是核心部件同时也是容易出事故的主要部件。

2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2.1 针对柱压问题柱压变化是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过程中需要密切注意的指标,柱压的稳定与色谱图峰形的好坏、柱效高低、分离效果及保留时间等密切相关。

所谓柱压稳定并不是指压力值稳定于一个恒定值而是指压力波动范围在50PSI(针对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之间。

压力过高、过低及波动较大都属于柱压问题,但柱压的高低与色谱柱的种类、品牌、液相系统本身及使用的流动种类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梯度洗脱进柱压的平稳缓慢的变化是允许的。

一般而言,柱压变化最先考虑的是柱子,在排除柱子因素后再考虑其它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常见柱压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见表1)。

2.2 针对保留时间漂移的问题保留时间的改变是很多液相色谱仪使用者常碰到的问题,包括了保留时间的延长或缩短。

它的产生与很多因素有关,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见表2)。

图1 液相色谱仪工作系统及流程2005.05 9更换新的色谱柱。

液相色谱峰异常问题分析

液相色谱峰异常问题分析

HPLC色谱峰异常问题分析目录1、色谱峰问题的来源 (1)2、所有峰均为负峰 (2)3、一个或几个峰是负峰 (2)4、所有的峰都是宽峰 (2)5、较早洗脱的峰呈宽峰 (2)6、色谱峰峰形异常问题 (2)(1)、峰比预想的要小 (2)(2)、双峰或肩峰 (3)(3)、前伸峰 (3)(4)、平头峰 (3)(5)、拖尾峰 (3)(6)、分叉峰 (3)(7)、色谱图中未出峰 (3)(8)、色谱图中出峰比预想的少 (4)(9)、色谱图中出峰比预想的多(鬼峰) (4)7、色谱峰保留时间异常问题分析 (4)(1)、保留时间飘忽不定(各次运行之间) (4)(2)、保留时间增加或减少(各次运行之间) (4)(3)、保留时间改变到一个新的恒定值 (5)(4)、保留时间重现性:pH的影响 (5)8、HPLC系统压力问题分析 (5)(1)、系统压力高 (5)(2)、压力低或没压力 (5)(3)、压力不稳可能原因: (6)9、HPLC流路基线噪音问题分析 (6)(1)、基线不稳定(不重复) (6)(2)、基线漂移 (6)(3)、基线周期性噪声 (7)(4)、基线非周期性噪声 (7)(5)、基线周期性波动 (7)(6)、基线有无规律的尖峰 (7)1、色谱峰问题的来源①、色谱柱毁坏②、溶解样品的溶剂不当③、第二种相互作用④、色谱柱过载——质量过载——体积过载⑤、其他柱外效应⑥、管路连接2、所有峰均为负峰——信号电缆接反或检测器输出极性设置颠倒——光学装置尚未达到平衡。

3、一个或几个峰是负峰——流动相吸收本底高——进样过程中进了空气——离子对分离中的系统峰——样品组分的吸收(RI或UV)低于流动相4、所有的峰都是宽峰——系统未平衡或未达到化学平衡——溶样的溶剂比流动相强很多——色谱柱类型或尺寸不正确——色谱柱或保护柱被污染或降级——温度变化对色谱柱的影响5、较早洗脱的峰呈宽峰——进样体积过大或样品浓度太高——进样器有问题,定量环(Loop)大小不合适——在线过滤器,保护柱,色谱柱或管路堵塞——管路问题:内径不对或切管不正确——管路连接问题:接头或锥箍不正确——检测器时间常数不正确6、色谱峰峰形异常问题(1)、峰比预想的要小①、样品粘度过大②、进样器有问题或进样体积有误③、检测器设置不正确,定量环(Loop)体积不正确④、检测器输出未置零⑤、用了不正确的检测器输出信号⑥、检测池被污染⑦、检测器的灯可能有问题(2)、双峰或肩峰①、进样量或样品浓度过大②、保护柱或色谱柱进口堵塞③、保护柱或色谱柱污染或失效(3)、前伸峰①、进样量或样品浓度过大②、溶液的溶剂相对于流动相太强③、保护柱或色谱柱污染或失效(4)、平头峰①、检测器设置不正确②、进样体积过大或样品浓度太高(5)、拖尾峰①、保护柱或色谱柱问题:污染或失效②、进样问题③、检测器时间常数设置不正确(6)、分叉峰①、保护柱或分析柱污染②、样品溶剂不溶于流动相(7)、色谱图中未出峰①、进样问题:未进样或样品分解②、流动相问题:泵未输液或流动相不正确③、检测器设置不正确,或检测器有问题(8)、色谱图中出峰比预想的少①、样品分解②、色谱柱柱效丧失③、用错流动相④、梯度洗脱时平衡不足(例如,过早将手动进样器扳至Load位置) (9)、色谱图中出峰比预想的多(鬼峰)①、样品分解或制样时导入了杂质②、流动相被污染,或用错流动相③、流动相中含有稳定剂或稳定剂发生变化④、前次进样的后流出物(某些Rt值特别大的组分)⑤、进样器被污染,洗针系统出问题或注射器脏⑥、未充分平衡进样器Loop管⑦、保护柱脏,色谱柱被污染,分辨率下降或①、进样阀残余峰②、样品中未知物③、柱未平衡④、水污染⑤、三氟乙酸7、色谱峰保留时间异常问题分析(1)、保留时间飘忽不定(各次运行之间)①、系统不稳定或未达化学平衡②、泵压力不稳(泵头里有气泡)③、进样体积过大或样品浓度过大④、温度波动⑤、流动相混合不均匀⑥、色谱柱被污染(2)、保留时间增加或减少(各次运行之间)①、系统不稳定或化学平衡不足②、泵流速变化③、温度变化④、色谱柱污染,柱效下降⑤、流动相被污染⑥、溶剂入口过滤器堵或管路堵塞⑦、系统渗漏(3)、保留时间改变到一个新的恒定值①、流动相不正确或其组成不正确②、泵流速变化③、实际输液的流速不正确(泵失灵或故障)④、环境温度变化;柱温不正确⑤、色谱柱尺寸或类型不正确⑥、色谱柱被污染⑦、流动相含有稳定剂或稳定剂发生变化⑧、输液系统的梯度滞后体积不正确(4)、保留时间重现性:pH的影响化学因素——中性物质:无影响——酸性物质:pH增加,保留降低——碱性物质:pH增加,保留增加——0.1 pH的变化会导致高达10%的保留时间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常峰分析
异常的色谱峰指的是色谱图中的无峰或出现负峰、宽峰、双峰、肩峰、峰形不对称等情况。

异常峰是色谱实验工作中最棘手的问题。

这些峰严重影响色谱分析的结果。

色谱图中不可能有纯正的高斯对称峰 , 轻微的拖尾是正常的 , 这是由分离系统所决定的。

在此仅对几种异常峰进行分析。

1.峰前或峰后有小峰的分析
产生原因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形
(1) 样品不纯。

可改变不同的流动相和色谱柱 ,对样品进行分离比较 , 选择合适的分离条件。

(2) 分析柱或保护柱柱头塌陷。

此情况较常见 ,可更换分析柱或保护柱后对峰形进行比较。

柱头塌陷时往往所有的峰都会出现峰分裂。

对色谱柱再生和清洗可以改善分离效果。

(3) 色谱柱柱容量下降。

当长时间使用后 , 有一些强保留组分吸附在柱子中 , 不大的进样量往往就会出现峰分裂。

用强洗脱能力的溶剂清洗色谱柱 , 或更换色谱柱可使问题得到改善。

(4) 样品溶剂与流动相不匹配或进样体积过大。

当样品溶剂比流动相极性大时 , 有时即使进样体积很小 , 也容易出现峰变形和裂分现象。

建议用流动相溶解样品。

(5) 流动相不恰当。

此情况较罕见 , 有些样品在特定的色谱条件下可能存在结构的动态平衡 , 而出双峰 , 这种双峰是无法分离完全的 , 改变色谱条件尤其是p H 值会使峰形正常。

(6) 样品分解。

不稳定的样品在色谱分离过程中变成其他物质而出现双峰。

这时需改变样品处理方法或色谱分离条件。

2.负峰分析
在色谱分析中有时会出现负峰或倒峰 , 如图 3 中的大峰的左下就有一负峰。

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的 , 可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排除 , 进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1) 流动相吸收本底值过高。

此时可适当改变检测波长。

(2) 进样过程中进入空气。

进行排气处理 , 直到基线平稳再进样。

(3) 样品组分的吸收低于流动相。

可改变流动相或改变检测波长。

(4) 配制样品的溶液与流动相不一样。

重新配制样品 , 用与流动相一样的溶剂配制或稀释样品。

3.前沿、拖尾峰分析
拖尾:1 干扰峰,优化条件分离;2 色谱柱塌陷,更换色谱柱; 3 流动相pH 不合适,调节pH值;4 管路没有接好,存在较大的死体积,可以重新接一下。

前沿:1 溶剂选择不合适,选择合适的溶剂;2 样品过载,降低进样量; 3 柱温太低,升高柱温;4 色谱柱损坏,更换色谱柱;
图谱前沿和拖尾的原因主要是流动相选择不合适,可以相应调整流动相的极性,或者适当加入酸来调整,可以得到较好的改善。

一般来讲,酸碱在流动相中对于前沿和拖尾影响较大。

柱前沿是可能因为柱超载,拖尾是可能因为样品被污染,选择合适的流动相,调节好PH能够改善这以情况。

前辈们总是会告诉我们,拖尾峰与柱子有关,可能是过载,稀释样品再做,或换新柱做。

有时候托尾峰往往是有机性相近杂质没有分开,此时,可以优化分析方法,或更换柱子试一试;也可能由于柱子使用时间太久柱效下降出现塌陷等原
因;再有也会根样品本身性质有关,基团需要流动相中添加能与之结合优化峰形的化学物质,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4.色谱双峰产生的可能及判断和处理
液相上有一句经典的话说得好“出两个峰肯定不是一种物质,出一个峰不一定是一种物质”。

而色谱双峰指的是明是一种物质,但在色谱图中出现双峰,而表明含二种物质。

我将这种情况分为四种原因。

1)色谱柱
如果你分析样品时发现每个色谱峰都双峰出现(出峰越快,双峰的可能性会减少),尤其采用单一纯物质时,可以肯定色谱柱出问题-柱头受损或柱头固定相变脏或流失。

如果进样量少,原来色谱柱正常,色谱峰的形状多为一大峰带一小峰,不一定拖尾,这一般应是柱头受堵,将色谱柱反过来接,用流动相冲洗或酸洗或其它溶剂,将堵在柱头的残留物冲掉,再反过来,一般情况下就行了。

当然不反冲,正冲有时也会正常的。

如果峰拖尾,双峰强弱相差不大,柱头固定相变脏或流失可能性更大,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这是可以将进样那头拧开,将微孔滤片超声,柱头刮去一部分填料,重新填上新填料拧紧,不过这种活,需要一定技术,同时不能老干那种事,否则用不了几次,色谱柱就会应柱效很低而报废。

2)溶剂极性及进样量
许多HPLC分析者对此可能不以为然,一般的HPLC的书籍和文献都不会提到这方面的内容,而这确是双峰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目前HPLC分析多为反相色谱,流动相多为甲醇、乙腈、水,加各种添加剂以改善分离性能。

样品一般用与流动相相溶的溶剂溶解。

最佳的溶解方法是用流动相溶解,但是很多情况是不一致的。

当用溶剂极性强度大的试剂,如纯甲醇、纯乙腈,纯乙醇,而分析体系中以水为主,样品进样量大,如定量管为20ul,此条件下完全可以肯定,单一的纯物质出双峰,第二峰比第一峰小(每次都不太一样),且拖尾,保留时间会提前(相对进样量少而言),将进样量减少一半以上,峰型将变为正常。

这是样品的溶剂与流动相极性相差太大,而流动相来不及将其稀释达到平衡造成的。

上面提到进样量造成双峰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进样量不一定大,但绝对量很大,色谱图上的双峰紧靠在一起,基本上齐高,不拖尾(如果出峰很快,也可能是色谱柱问题)。

将样品稀释再进样就可以了,这是由于进样量过大,色谱柱过载造成的。

3)样品的特性
有些样品由于其化学结构的特点,存在互变异构现象,而这种互变异构体无法分开,而是以一个动态平衡存在。

在色谱分析时,在一个特定的条件下,一种物质将出现双峰,双峰靠的很近,基本齐高,不拖尾,条件稍一变化,尤其pH,双峰现象将消失,如红霉素等。

有的样品紫外的色谱图上看不到双峰,但在LC-
MS下,用质谱检测器,其质谱的总离子流图上较明显,例如我分析过的农药啶虫眯(吡虫清)。

4)参数
记录的参数一般都内定的,不必修改,但GC和HPLC的参数是不完全一致的,例如C-R3A数据记录仪上的一般记录时间间隔GC为2ms,HPLC 为5ms,如果记录间隔时间缩短,一个峰将变为二个峰或更多。

5.鬼峰、倒峰、未出峰
6.峰裂分
裂峰产生原因的确定
•样品基质复杂或分析多种样品——柱污染或部分阻塞滤片
•流动相 pH>=7——由于硅胶溶解导致柱塌陷(除非使用专门的柱子)
•溶剂比流动相的强度大——可能产生裂峰或宽峰,由样品量决定(溶剂化效应)
7.峰拖尾、峰展宽、峰前伸
峰拖尾原因的确定
•评价柱选择——使用高纯度硅胶柱或不同键合技术柱
•评价流动相效果——改变流动相pH和添加剂消除次级效应(流动相中组份与柱子相互作用)
•减小进样量
•消除柱外效应
•冲洗柱子——检查柱子老化/塌陷
易记小卡片来了:其它常见峰异常问题汇总
Q&A峰问答
进行HPLC分析时,怎样才能知道某一个色谱峰是否是单一峰呢?特别是分析中药成分的时候?标准品加入法、DAD、还有改变流动相的组成是否能说明呢?
1、多种不同原理的方法比较是首选。

2、其次采用DAD检测器进行光谱分析,如果提示不纯,估计有问题。

纯度阈值受仪器、流动相等影响,所以只能作为参考。

对于分子结构中差异有紫外吸收官能团的,dad检测器一般还是可以准确判断峰纯度的,但对于结构中无紫外吸收的那些差异,DAD检测器就无能为力了,比如某肽链中的氨基酸差异、或者一些对应异构体,dad也是无能为力的。

3、如果DAD不行,那么就需要采用质谱鉴别了,优选液质联用,如果是含盐流动相,可以采用收集不同时段的色谱流出物的方式,脱盐,进行质谱检测。

4、如果怀疑有异构体,这个就比较头疼了,非对应异构体需要二级(主要是对CID的能量有要求,可以打断侧链)的质谱才能判断侧链的区别。

对应异构体的辨别目前好像只有waters的离子淌度质谱(没做过)有一定的分辨能力,但也不是万能的。

所以峰纯度判定需要结合化合物及可能杂质的结构特点,来合理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