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区2019年高考三模历史试卷
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历史(三)

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历 史 (三)★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 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 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7、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康乾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奏事进言的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
该制度( )A .不利于皇帝获取信息B .滋生因循守旧的风气C .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D .弱化了对官员的控制25.罗马共和国时期,设立了外事裁判官法。
它是外事裁判官在外事司法活动中,不依据市民法的固有规范,而依据“公平”“正义”的原则,专门调节罗马公民与外邦人以及外邦人之间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
据此可知该法( )A .已取代了公民法等相关法律B .适应了罗马帝国扩张的需要C .推动了罗马法不断丰富发展D .利于消除罗马自由民间矛盾 26.中共三大决议指出:“我们须努力扩大国民党的组织于全中国,使全中国革命分子集中于国民党,以应目前中国国民革命之需要。
天津市河西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量调查(一)历史试卷(含解析)

河西区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一)文科综合试卷(历史部分)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本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2.本卷共11小题,每题4分,共计44分。
在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写道:“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
岂非理而能然哉?……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作者赞赏的政治制度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中“垂两千年而弗能改矣”等信息可得出不应该是分封制、宗法制,在时间上不合题意,故A、B项排除;据材料中“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可得出其反映了郡县制的好处和深远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故C项正确;行省制度是在元朝设置,其深远影响与题意不合,故D项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建立·郡县制2.“明君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材料体现了A. “仁爱”的主张B. “仁政”的思想C. “兼爱”的思想D. “农本”的主张【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明君,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等信息来看,材料的核心意思是“明君”即君主要保护人民利益或以民为本,体现的是“仁政”的思想。
故答案为B项。
材料中的观点是针对统治者提出的,排除A项;“兼爱”的思想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心爱护,排除C项;“农本”的主张是强调要以农业为本,是相对于工商业来说的,排除D项。
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考试试题及答案【精选】.doc

年份 1850
所占比重( %)
第一产业 (农业) 第二产业(工业)
第三产业(服务 业)
55
24
21Leabharlann 就业总人 数(万人)1580
1875 49
30。
21
1900 38
37。
25
1860 2550
A. 农业经济走向严重衰退 B. 社会经济转型日益加速 C. 国民经济结构出现失衡 D. 劳动力就业率得到提高 【答案】 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 1850---1900 年德国第一产业,即农业的就业人数比 重越来越减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即工业和服务业的就业人数比重呈现增加的 趋势,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的转型趋势日益明显,故 B 选项正确; 这时期农业的就业人数比重下降并不能说农业经济走向严重衰退, 故 A 选项错误; 材料中的德国各经济域就业比重的发展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而不是国民 经济结构出现失衡,故 C 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劳动力就业的问题,而是体现 了各经济领域的就业人数比重变化,故 D 选项与材料无关。
措施,推动了这时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建立,出现了众多创投资本规模小的企
业,因此可得出这时期民族企业经营环境改善,故 B 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民国
初期出现资本规模较小的企业出现所反映的问题,与企业集团意识无关,故
A选
项错误;节制资本理念是新三民主义时期提出,与材料内容无关,故 C 选项错误;
材料内容所反映的问题可知,这时期人们实业投资热情提高,而不是降温,故
A. 计划经济体制开始被打破 B. 媒体行业率先启动对外开放 C. 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 D. 外来商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答案】 C 【解析】 【详解】材料内容体现了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从 1979 年 1 月 4 日 -4 月 17 日期 间,天津日报、上海电视台等媒体行业对牙膏、酒、手表等商品进行广告业务, 开展恢复商业广告到播出的第一条电视商业广告和第一条外商广告等,说明这时 期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故 C 选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涉及计划经济体 制的内容,故无法得出计划经济体制开始被打破,故 A 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 了这时期媒体行业对各种商品的广告业务从恢复商业广告到播出的第一条电视商 业广告和第一条外商广告等,说明其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没有体现媒体行业率 先启动对外开放的问题,故 B 选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了这时期媒体的广告业务 内容,没有体现外来商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故 D 选项错误。
2019年天津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1.(烟台高三模拟)“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直接原因是因为明代()
A.官员晋升相对容易
B.中枢机构设置调整
C.科举选拔趋向严格
D.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明代宰相制度的废除,题眼是“明代提升为正二品”。材料无法体现官员晋升相对容易,故A项错误;由“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信息可知,明朝初年对中枢机构的设置进行调整,即废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大事,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科举选拔趋向严格,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B
5.(唐山高三模拟)1856年,常住上海的外国人总数为200多人,但当年仅英国领事处理的案件就有503起,共有630个英国人(次)涉案。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
A.领事裁判权使其为所欲为
B.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高涨
C.上海社会治安状况混乱
D.英国人法律意识淡薄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时间“1856年”可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发起的年份,“仅由英国领事处理的刑事案件就有503起”表明在治外法权的影响下,英国人为所欲为,故选A。
答案B
2.(抚顺高三模拟)古代希腊人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因而其对被处死刑者以逃亡他乡而逃避死刑的情形加以放任。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海外流放生活痛苦不堪
B.希腊缺少民主法治精神
C.城邦是个人荣誉的源泉
D.希腊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古希腊的城邦制度,题眼是“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材料没有体现海外流放生活状况,故A项错误;“希腊缺少民主法治精神”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古代希腊人珍爱自己的城邦,将城邦利益看得至高无上,因此流放被视为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故C项正确;希腊商品经济高度发达与材料反映的现象无关,故D项错误。
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历史(三)(附答案)

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历 史 (三)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康乾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奏事进言的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
该制度( )A .不利于皇帝获取信息B .滋生因循守旧的风气C .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D .弱化了对官员的控制25.罗马共和国时期,设立了外事裁判官法。
它是外事裁判官在外事司法活动中,不依据市民法的固有规范,而依据“公平”“正义”的原则,专门调节罗马公民与外邦人以及外邦人之间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
据此可知该法( )A .已取代了公民法等相关法律B .适应了罗马帝国扩张的需要C .推动了罗马法不断丰富发展D .利于消除罗马自由民间矛盾26.中共三大决议指出:“我们须努力扩大国民党的组织于全中国,使全中国革命分子集中于国民党,以应目前中国国民革命之需要。
”这一精神的贯彻( )A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 .壮大了反抗北洋军阀的力量C .提升了中共在群众中的影响D .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27.下表是关于1954~1955年间中国外交工作的部分言语的记录。
根据这些记录可知,当时中国政府致力于( )A .调整政策全面发展睦邻外交B .巩固中苏关系维护世界和平C .强化对外联系提升国际地位D .打破西方孤立拓展外交空间 28.1976年8月,第五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了《经济宣言》,其中单独列出“目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与发展中国家的前景”条款,特别强调“贫穷、饥饿、营养不良、被剥夺和没有文化的危机在发展中的世界里一直存在,而且影响着更多的国家和人民。
天津市部分区2019年高三质量调查试卷历史第二次模拟试题(解析版)

天津市部分区2019年高三质量调查试卷(二)文科综合历史部分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
在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对于宗庙依然恭敬有加,“聚散民,立社稷主,置宗庙”。
这说明战国时期A. 周天子处于天下共主地位B. 各国君主仍然维护分封制度C. 传统的宗法影响依然存在D. 出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趋势【答案】C【解析】根据“对于宗庙依然恭敬有加”,结合所学,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尊祖敬宗,宗庙祖先崇拜的产物,故C 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战国时期,分封制已经被破坏,B错误;宗庙制度反映的是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无关,排除D。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对于宗庙依然恭敬有加”,结合所学宗法制的特点和影响分析解答。
2.“因为中国商人缺乏西方商人所拥有的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据此可知,造成中国海权弱化的根本原因是A. 重农抑商政策B. 闭关锁国政策C. 朝贡贸易体制D. 封建专制制度【答案】D【解析】“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指中国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说明造成中国海权弱化的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制度,D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闭关锁国政策是造成中国海权弱化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朝贡贸易体制不符合“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排除C。
3.汪太贤在《人文精神与西方法治传统》中说:西方社会是在“人的发现”时候塑造了它的人文精神,同时又是在“人的发现”过程中“孵化”出了自己的法治。
这段话意在强调A. “人的发现”的作用B. 人文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 法治社会的重要意义D. 人文和法治的相互影响【答案】A【解析】根据“‘人的发现’时候塑造了它的人文精神,同时又是在‘人的发现’过程中‘孵化’出了自己的法治”,说明“人的发现”塑造了人文精神和法治意识,这段话意在强调“人的发现”的作用,故A正确;B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人文和法治相互影响,排除D。
2020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三模历史试卷及答案(Word版)

河西区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三)文科综合试卷(历史部分)本试题分第Ι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第Ι卷(选择题共44分)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本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2.本卷共11小题,每题4分,共计44分。
在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资料表明,西周甚至春秋早期,各诸侯国甚至是一些相距遥远的诸侯国与周王朝之间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
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A.青铜器物实现了标准化生产 B.分封制促进了文化的同质化C.诸侯国的青铜器皆周王所赐 D.是血缘同宗在文化上的体现2.1983年湖北张家山汉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包括《二年律令》,内称:“有任人以为吏,其所任不廉、不胜任以免,亦免任者。
”这一规定A.旨在增强中央权威维护统一 B.促进了国家政务的有序运行C.有利于强化官员责任意识 D.目的是厉行法治突显皇权至上3.明朝时期,监察御史和六科给事中被称为“言官”,专职弹劾百司。
朱元璋要求由“贤良方正”之人来充任言官,明成祖朱棣则进一步强调言官要“有学识、通达治”。
明朝对言官的选任实行任职回避,且规定不能选用胥吏出身和曾犯“奸贪罪名”的人为言官。
明朝实行上述举措的本质意图是A.加强监察队伍的建设 B.为实现吏治清明创造条件C.培养优秀的监察人才 D.为监察工作提供制度保障4.罗马法被近代社会广泛借鉴采用,其中的私法精神和内容尤其被重视,它包括所有权、债权、婚姻家庭与继承等方面的规范。
由此看出,罗马法与近代社会相契合的是A.古罗马的民主与法治精神 B.自然法中的人人平等原则C.对私人权利的规范与保护 D.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5.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
2019届天津市部分区高三下学期质量调查(一)历史试卷(word版)

天津市部分区2019年高三质量调查试卷(一)历史第I卷(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载,汉高祖在关中择举“有修行,能帅众为善者”为乡三老;汉文帝下诏嘉奖孝悌、力田、廉吏,派遣谒者赐帛慰问;汉武帝“令礼官劝学……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
这表明汉代统治者A. 尊儒学为治国思想B. 注重教化以加强社会治理C. 举孝廉以选拔官员D. 始终奉行休养生息的国策【答案】B2.隋文帝在统一后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
以后又规定,州县官吏三年一换,不得重任,不许本地人担任本地官吏。
这主要是为了A. 打击世家大族B. 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C. 消除地方割据D. 确保中央政令的推行【答案】B3.下表为历史典籍中关于宋代社会生活的一些记载。
这些记载表明宋代A. 政府对重农抑商政策作出重大调整B. 商税成为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C. 城市与乡村的发展差异进一步扩大D. 商品经济较前有了明显的发展【答案】D4.明清时期,开始使用生铁淋口技术制作农具,但只应用于制作少量锄、锹等小农具;《农政全书》中的农具图抄自王祯的《农书》,有些大型高效农具在生产中比较罕见。
这反映出当时A. 农业经济出现了明显衰退B. 高产农作物引进影响了农具革新C. 农耕技术没有革命性变化D. 农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地位降低【答案】C5.历史学家吕思勉认为:“清室之亡,固由钟钟失政,而其灭亡之速,则其末年外强中干之政策,实亦有以促成之。
”由此可见,他认为清政府速亡的原因在于A. 民主与共和潮流的推动B. 列强对华政策的调整C. 清政府自身的倒行逆施D. 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答案】C6.下图宣传画描绘了毛泽东思考中国革命道路的历史情景。
他当时思考的应该是A. 如何开展“工农武装割据”B. 如何尽快建立新统一战线C. 如何把苏联的革命指导落实到实处D. 如何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答案】A7.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社会中,修辞术作为一种技艺,地位十分重要,甚至出现了专门教授修辞术的智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达尔文的进化论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的原因。另外两大发现是什么。
材料三 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例如,政治上,这是俾斯麦以血和铁统一德国的时期。各国的民族主义赞美认为达尔文主义给了他们支持和正常理由……经济上,舒造的、心满意足的上、中是阶级激烈反对国家为促进较大的社会平等而做出的任何干预。……有人争辩说,殖民地是强国的繁荣和生存所必需的;还有人争辩说,按照世间的成就判断,诸土著民族软弱、低劣,需要优越的、较强大的欧洲人的保护和指导。
4.C
【解析】
【详解】
“其中的私法精神和内容尤其被重视,它包括所有权、债权、婚姻家庭与继承等方面的规范”表明罗马法契合近代社会对私人权利的规范与保护,主要是对个人权利的规范与尊重,故C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民主与法治精神”,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法,不是自然法,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排除D。
绝密★启用前
天津市河西区2019年高考三模历史试卷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考古资料表明,西周甚至春秋早期,各诸侯国甚至是一些相距遥远的诸侯国与周王朝之间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5.A
【解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表明中共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A项正确;此时西方国家仍然对国民党政权予以支持,故B项错误;中国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C项错误;中共的这一政策是针对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故D项错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家推进税制改革的目的。
(4)综上所述,指出新时代我国财税制度改革的目标应是什么。
13.在争取近代中国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中,五四运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至国内,国人的爱国情绪空前的蔓延开来,受到新文化运动洗礼的青年学生情绪尤为激烈。5月4日下午,北京三千余名学生手持写有“拒绝和约签字”等内容的小旗,发表演说,沿途向群众散发传单。以游行示威为开端的罢课、罢市、罢工风潮席卷全国,蔚为壮观的五四爱国运动以中国代表拒签《凡尔赛和约》而宣告结束。
B.战后世界的工业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C.世界各国农业生产普遍呈现出衰退趋势
D.发达国家经济出现“黄金时期”
11.1961年,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后,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他提出的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的支持。这表明美国
A.世界霸主地位开始出现动摇
——摘编自《中西方税收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西方国家税收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影响。
材料二 到民国时期,中国的税收制度逐渐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先是对城市工商业课征的间接税,超过历史上的田赋,逐渐上升为主要的税收。比较重要的是,国民党政府从外国引进了近代直税制(注:直接税指税负不转嫁,而由纳税人直接负担的税收,如所得税、房产税等),当时财政部曾经为此专设了直接税署。起先是于1936年10月首次开征所得税,继之于1939年1月开征过分利得税,后来又于1940年7月开征遗产税。
B.试图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分权制衡原则发生巨大变化
D.国家政策受到国际形势影响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材料分析题
12.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建立现代财税制度是一项长期任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文化注重德治,宣扬和倡导一种绝对无偿的进贡以体现对国家的忠心,使得古代中国的治税思想具有明显非法制的性质,法外征收现象非常普遍。官吏使用权力的机会多,导致聚敛过度,超过人民的承受能力……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凡开征新税、废除旧税,或制定、修改税法,都必须以不违宪为原则,并经议会审议通过,贵族、僧侣等阶层不再享有免税的特权。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推行
C.浦东开放带来的辐射效应
D.中国加入WTO促进经济发展
9.《共产党宣言》指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这一论断
A.是对唯物史观的集中表述
B.提供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依据
C.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揭示出当时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
6.A
【解析】
【详解】
材料反映了抗战期间中共在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方面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在民主政权组成人员的分配上,共产党员、非党员的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1/3,实行三三制有利于团结各阶层人民参加抗战,充分体现了统一战线策略,故A正确;1937年国共两党已经实现第二次合作,1943年仍处于合作时期,B错误;抗战期间中共在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方面实行三三制原则,扩大了抗日的统一战线,“反封建”表述错误,排除C;根据“其他分子(不含国民党顽固势力)”可知,仍然存在共产党和国民党顽固势力的阶级矛盾,排除D。
C.生产关系变革减少进口需求
D.西方国家经济封锁已经打破
8.据江苏省统计局权威数据统计:江苏对外贸易从1974年出口0.77亿美元起步,到1996年出口超100亿美元,用了近23年;从出口超100亿美元,到2000年出口超200亿美元,用了4年时间。江苏外贸出口4年就达到第二个百亿美元的主要原因是
A.南通等沿海港口城市开放
A.青铜器物实现了标准化生产B.分封制促进了文化的同质化
C.诸侯国的青铜器皆周王所赐D.是血缘同宗在文化上的体现
2.1983年湖北张家山汉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包括《二年律令》,内称:“有任人以为吏,其所任不廉、不胜任以免,亦免任者。”这一规定
A.旨在增强中央权威维护统一
B.促进了国家政务的有序运行
C.有利于强化各级官员责任意识
D.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
5.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用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目的是厉行法治突显皇权至上
3.明朝时期,监察御史和六科给事中被称为“言官”,专职弹劾百司。朱元璋要求由“贤良方正”之人来充任言官,明成祖朱棣则进一步强调言官要“有学识、通达治”。明朝对言官的选任实行任职回避,且规定不能选用胥吏出身和曾犯“奸贪罪名”的人为言官。明朝实行上述举措的本质意图是
A.加强监察队伍的建设
10.下表是1960—1980年世界范围产业结构发展概况表,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国家类型
农业(%)
工业(%)
第三产业(%)
1960年
1980年
1960年
1980年
1960年
1980年
33个低收入国家
50
56
18
35
32
9
63个中等收入国家
24
15
30
40
46
45
19个发达国家
6
4
40
34
54
62
A.第三产业的兴旺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有任人以为吏,其所任不廉,不胜任以免,亦免任者”,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
3.B
【解析】
【详解】
明朝言官专职弹劾百官,皇帝要求言官德才兼备,实行任职回避,限定选任资格,本质意图是为弹劾百司、实现吏治清明创造条件,故B选项正确;加强监察队伍建设是对材料上述举措的概况,不是本质意图,故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对监察人才的选用,不是培养,故C选项错误;材料能体现出为监察工作提供制度保障的意图,但不符合材料问的本质意图,故D选项错误。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达尔文用上述现象阐释了什么观点。指出《物种起源》诞生的思想条件。
材料二 达尔文的进化论奠定了人类对生物进化认识的基础,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必保会更加深入地认识生物进化的规律,更有成效地改造自然。恩格斯认为它是“19世起自然种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二是继续深化推进增值税制度改革,降低部分商品和服务的增值税税率(原17%税率降为16%,原11%税率降为10%),退还部分行业(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和研发等现代服务业)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
三是国家多次大范围自主降低进口关税税率,从汽车、药品到日用品,关税总水平由9.8%降至7.5%,平均降幅达23%。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根据材料三指出达尔文学说产生了怎样的社会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影响科学对社会发生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1.B
【解析】先秦时期,各诸侯国与周王朝的青铜器物具有很强的一致性,这是分封制带来的结果。分封制推动了中原文化向四边传播,故B项正确;周代的青铜器物没有标准化生产,故A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血缘同宗是宗法制,不能反映材料信息,故D项错误。
C.扩大了反封建的群众基础
D.反映了阶级矛盾日益缓和
7.1953年至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在进口中所占比重年均达到92.36%,高于经济恢复时期年均84.7%的水平;消费资料所占比重仅为7.64%,较经济恢复时期的15.3%有较大下降。这一变化反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