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同课异构学习心得体会

同课异构学习心得体会

同课异构学习心得体会同课异构学习心得体会(精选6篇)“同课异构”是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素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方式。

下面给大家分享了同课异构学习的心得体会(精选6 篇),欢迎借鉴!同课异构学习心得体会篇1本周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同课异构教学活动。

本次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学习交流的机会。

探讨教学,更容易看到自己的不足,也更容易学到其他老师的经验。

“同课异构”活动的属性决定了授课教师风采形式的多样化。

它赋予了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在比较中学习的特性。

比如张希亲老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课堂氛围的营造以及课堂上的激情与活力让人印象深刻;王凤丽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贴近学生实际的引导等都具有鲜明特色。

她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而我自己在这些方面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教师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她们都很有耐心地对学生进行着这一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她们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

她们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在这次同课异构活动中,大家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也有不少方面值得我反思。

例如:活动的组织、时间的分配,如何更科学,更合理?教学语言如何更精练,更生动?如何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如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当然,通过这次活动,我也进行了认真研讨与总结:1、重视基础训练。

教师引导应到位应强调备课的重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会回答问题,更重要的是会提出问题,因为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在这种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知识得到了掌握,能力得到了提高,情感得到了体验;引导学生说思路,说方法,说体验和感悟,能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逻辑分析能力。

同课异构听课评课心得体会(通用7篇)

同课异构听课评课心得体会(通用7篇)

同课异构听课评课心得体会(通用7篇)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同课异构听课评课心得体会(通用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同课异构听课评课心得体会1通过这次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使我受益匪浅。

正所谓教一遍有一遍的收获,听一遍有一遍的心得。

特别是观摩别人同内容的课和听了同行的评议之后,会对课本有更深的理解,把这种感受和理解记录下来,对别人对自己都会有所启发。

同课异构,意思是同一节的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

由于老师的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不同内容的课。

听课的老师就通过对不同老师上课的对比,结合他们所取得的效果,找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反思自己上过这节课所经历的过程或没上过的为自己准备上这堂课进行再次备课。

这也为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中,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示。

并在相互的听课过程中,其他教师的一些缄默的知识和情境性教育机智可以被相互体会。

同课异构,对于听课者来说,通过就同一内容开课,所以更有可比性,对教材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

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整体提升了我校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提高了教学质量。

本次“同课异构”活动形成了浓郁的教研氛围,大家达到共同学习,共同研究探讨,共同提高的目的,最重要的是从异中领悟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

我认真反思,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及自己与其他老师的差距,借鉴别人的长处,不断在实践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同课异构听课评课心得体会2上月24日,我参加了为期一天的合川太和中学和山东昌乐二中举办的“同课异构”学习,学习归来既欣喜又倍感压力,欣喜是因为收获颇多,压力则来自肩上沉甸甸的担子,新课改势在必行,但要做好它却是任重而道远,上午我听了两堂学案导学的英语课,资料均为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叁第二单元课文知识点讲解,两节课都十分精彩也各有特色,第一节课是由太和中学的教师上的,课堂偏重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注重对知识的讲解,知识容量大,以教师为主体,学生活动偏少,而第二节是由昌乐二中的教师上的,采用的是新课改模式,课堂结构采用了7.2.1模式,课堂主要流程为讨论―展示―点评―总结,学生活动占主体,教师只起组织、点播作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兴趣浓厚。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15篇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15篇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15篇同课异构心得体会1本活动我们教研组有次七位老师,只有我是新老师,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我组教师风采的同时也让我看到了自己与其他教师的差距,也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这次活动也是我成长了很多。

我对本次活动的感悟如下:“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

”,这就是“同课异构”的教研理念。

这种教研形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

“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教师们也由开始的不理解转变为积极的上交流课,积极参与听课、评课,从而促使教研风气的根本转变。

“同课异构”优化了课堂结构,变革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提升了教研水平。

相同的教学内容,尽显不同的教学风格,呈现了课堂教学的多样化。

此次活动达到了优势互补,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的目的。

我认为,同行间应以“同课异构”为契机,更多交流与互动,将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作为一种资源,共享的同时实现升级,使全校教学工作全面开花,培养出有鲜明个性的教师,让教学成为教师工作的乐趣,让教研成为教师成长的动力,让教育成为教师自我实现和完善的舞台。

“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

甚至为某个未解问题冥思苦想,食不甘味,夜不能寐。

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整体提升了我校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益。

为什么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会有如此不同的教学效果呢?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教师角色不同。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心得体会3篇范文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心得体会3篇范文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心得领悟〔精选3篇〕【第 1 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心得领悟在秋冬交季之时,又一次的课改在授课中表达。

20 xx年10月 28 日xx县教科局组织课堂授课“同课异构〞活动在东关和桥南小学浩大力行,是一次高标准、高规格、高层次、有张力的教研嘉会,同时也是显现xx县初步课改成就的绝好机会。

经过此次教研活动,使我受益匪浅。

正所谓教一遍有一遍的收获,听一遍有一遍的心得。

特别是在评委老师的指引下和各位校长评议此后,对文本有了更深的理解。

反思此次活动,我有以下领悟:一、教师的授课艺术授课是一门艺术,一个优秀的教师绝对是一个合格的演员。

在课堂授课中,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肢体动作,有时比起教师自己说一大段话收效要好得多。

各位教师的授课艺术不得不让人叹服,他们在课堂授课中对学生耐心地指引,耐心地等待;学生遇到困难时用平和的语言去激励;当学生攻下难题时又恩赐诚挚的欣赏。

一次次的指引、一次次的等待、一个个欣赏的眼神、一个个夸耀的动作,激发出孩子奋斗向上的学习热情。

他们的教育机智,语言艺术,责怪夸耀艺术都值得我学习。

二、教师的授课方法和新的授课理念教师授课风格各有特色,有着以下共同的特色值得我去学习、研究。

(1〕侧重创立幽默的授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引入新课的学习,如以看动画片导入,使学生从感兴趣的事情开始新课学习,让孩子有了“我想学〞的学习需求。

(2〕在课堂授课中既侧重知识技术方面的形成,更侧重了过程与方法、感神态度价值观的表达,这足以表达了他们对教材的挖掘特别深刻。

(3〕能将课堂中的xx学习与实质生活亲近联系,让学生感觉到xx不陌生,知识本源于生活又效劳于生活。

(4〕对学习的内容及时坚固、拓展,而且有创新的、阶梯性的设计练习。

三、更新看法,真实把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经过此次教研,我广阔了眼界,在沟通与商议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知识结构上存在的不完满,特别是对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还不能够很好地落实到课堂授课中,也缺乏理论的高度,不能够站得高,看得远,所以还需要评委的引领,更需要在平时能多方面地去学习各种教育理念,从而使自己更好地成长,真实把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

同课异构听课心得体会(精选6篇)

同课异构听课心得体会(精选6篇)

同课异构听课心得体会(精选6篇)同课异构听课心得体会(精选6篇)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同课异构听课心得体会(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同课异构听课心得体会1上月24日,我参加了为期一天的xx中学和xx二中举办的“同课异构”学习,学习归来既欣喜又倍感压力,欣喜是因为收获颇多,压力则来自肩上沉甸甸的担子,新课改势在必行,但要做好它却是任重而道远,上午我听了两堂学案导学的英语课,内容均为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叁第二单元课文知识点讲解,两节课都非常精彩也各有特色,第一节课是由xx中学的老师上的,课堂偏重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注重对知识的讲解,知识容量大,以老师为主体,学生活动偏少,而第二节是由xx二中的老师上的,采用的是新课改模式,课堂结构采用了721模式,课堂主要流程为讨论—展示—点评—总结,学生活动占主体,教师只起组织、点播作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兴趣浓厚。

当然,不能说哪节课更好,它们各有特色,当新旧思想、传统教学法与新课改思维发生碰撞,我们不能全盘否定传统也不能盲目追随新思想,太和模式也好xx二中模式也罢,都不一定适合我们学校,我们不能盲目照搬,我们须要创造出适合我们学生的模式。

就学生的情况来看,我们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主动性也偏弱,所以我认为导学案不宜太繁琐,应简单但是抓住重点,这样即使基础差一点的同学也能体会到解答问题的成就感,慢慢的使他们对学习英语产生兴趣。

其次,必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预习,做导学案,新课改的精髓在于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发现问题,可如果每天晚自习都埋头于做堆积如山的作业,再加上老师晚自习还要上课的话,那幺学生根本没有时间预习,没有发现问题也就不能解决问题,新课改也就无从实施,当然了,前面所说的只是先决条件,都是为上课而做准备的,但是我发现上学期刚用新课改方式上课的时候举步维艰,因为根本没有同学愿意提出问题,更别说主动解答问题,有也只是几个成绩拔尖的,真是令我百思不得其解,但这次学习之后,我豁然开朗,要想让同学们积极去探究还得有切实可行的奖惩机制,要让他们产生你追我赶的竞争,要让不积极的小组有紧迫感,所以不仅及时奖励优秀的小组,还得给个别落后施加点压力。

数学同课异构听课心得体会8篇

数学同课异构听课心得体会8篇

数学同课异构听课心得体会8篇数学同课异构听课心得体会1(1048字)11月22日,我有幸参加了“肥城市小学数学第三届同课异构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在一天的时间里,观摩了来自肥城市南片区五个乡镇的五名小学数学老师的课,这次听课收获很大,受益匪浅。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1、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源于生活,体现于生活。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调整学习的方向,是关键时刻予以适当的点拔的学习过程的支持者。

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________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编材。

与生活贴近的知识,学生听起来亲近,求知欲就强,要突破的愿望就强,做起题来积极性高,也体现出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生活,反映现实生活,而这些正是这群听课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新颖亲近变得摸得着,看得见,易于接受,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要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更好的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较高的培养,也实现了“生活经验数学化。

”2、在这5节课中,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上,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3、精彩的导课非常重要。

讲课的教师几乎都精心设计了课堂导入,像袁辉老师,就以学生亲身经历的兴趣小组的活动场景导入新课。

好的导课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的向师性更强,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4、教师评价要及时到位并且多方位。

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激励评价,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同时也及时纠正学生的行为习惯。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总之在这次活动中,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心得体会范文5篇

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心得体会范文5篇

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心得体会范文5篇同课异构是指同一节的内容(同课都是“整数除以分数”这个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

下面是小编搜集的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心得体会范文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心得体会(1)20xx年3月28日--29日,有幸听了“小学数学名师高效教学‘同课异构’教学形式观摩研讨会”,在这里,可以接受到比较前沿的教育理念,让我觉得自己的头脑得到了洗礼。

回首这两天的经历,整理出了以下几点:一、学生在前,老师在后。

正如张齐华老师在讲座里说的:他在尝试着用最朴素的方式把自己藏在背后,把学生推在前头。

一堂课,如果看到的是老师完美的表现,总觉得有某种遗憾,因为毕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所以有时候尽管看到学生踉踉跄跄的表现,但在这踉踉跄跄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提高,数学素养在提升。

同样,在黄爱华老师的《认识方程》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把四幅图当作连环画来看(大概也就只有大师敢这样上),再请学生上台讲述它的意思,在四幅图衔接处还要加上过渡语,比如“一杯水有多重?”、“这该怎么办?”说“平衡了”……学生一开始不习惯这种方式,在老师的鼓励下,终于慢慢上路了,但同时我也担心:上成语文课怎么办?后来发现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他让学生在讲述时,有一个要求:第一幅图要加上“平衡”,第二幅图加上“如果”,第三幅图加上“式子”,第四幅图加上“等式”,看似简单的字眼,其实是需要研读教材的,如果没有读懂教材,是绝对提不出这四个词的,这也正是我要讲的第二点体会。

二、多看看教材。

教材内容是经过编者深思熟虑,集许多优秀思想才写进来的,书上的每幅插图、小精灵说的话,每道习题都有它存在的价值。

只是由于老师的钻研程度、领悟能力、教龄等影响,有时未看懂,但这并不代表你永远看不懂,相信只要舍得花时间,花精力,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慢慢地你就会理解教材编者的意图,因为懂得编者意图,教学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8篇精华版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8篇精华版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8篇精华版同课异构心得体会(一):我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同课异构活动,这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刚刚步入教师行业的年轻教师,要想在这个领域中取得进步,就必须与同行比较。

在这次比赛中,我发现理科组的老师们各有所长,而在评课环节中,每位老师都对我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深入的点评,让我受益匪浅。

我非常感谢领导和同事们给予我的宝贵建议和推荐。

下面是我的个人总结。

一、说课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和其他老师相比,我的优点是《说课稿》的设计格式和资料规范较为充实。

我的教材分析言简意赅,重难点的设计也非常合理。

在教学流程中,我能够清晰地表达我的教学思路和对一些细节性问题的解决方法。

然而,我的不足之处是在说课环节中语速的把握不够好,没有脱稿。

二、讲课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的成功之处是学生实验做得非常成功。

我的课题是《光的色散》,而当天的天气非常好,太阳光的色散实验每组实验的现象都非常明显,为接下来的教学环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的点拨也让学生很容易掌握了光的色散相关知识。

此外,我以竞赛的形式展开了我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组内讨论,及时思考我的问题,并从不同角度回答。

整节课的表现让我感到非常满意,但我的不足之处是在驾驭课堂时方法不当,没有让所有学生跟着我的思路。

三、评课环节在课后,我们组的老师以及教研主任XXX和XXX副书记及时地对我的课进行了点评。

我认为他们的点评非常到位,XXX副书记还给我提出了一些宝贵的补救课堂教学不足的方法。

以上是我对这次同课异构活动的总结。

我期望我们学校能够多举办此类活动,以提高我们的教学潜力。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二):我参加了明水镇组织的同课异构活动,由XXX、XXX、XXX三位老师指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通过听这三位老师的课,我受益匪浅。

正如俗话所说,教一遍有一遍的收获,听一遍有一遍的心得。

参加同课异构教学活动让我有了以下体会:首先,同课异构让我看到了不同教师对同一教材的不同处理和不同教学策略所带来的不同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同课异构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

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

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同课异构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带着各位领导和各位老师的期望,我有幸参加这次“魅力教师、经典课堂”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教学观摩研讨会。

本次献课的都是全国最有名望的教学专家,有年轻有为的青年教师,有德高望重的教学前辈。

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优秀教师的人格魅力,感受到了专家教师课堂的强大吸引力。

他们严谨的语言、得体的教态、完美的课堂结构,每一处都有太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数学教学找不准方法,找不到合适的思路,把握不好教学的难度,是我在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难题。

各位专家教师的课堂让我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

“数学是好玩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是美妙的,”是对数学课堂的最好诠释。

数学是好玩的。

在他们的课堂上我真的看到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不要说孩子学习数学没有激情,那是因为老师没有调动起孩子们的激情,只有老师满怀热情的来给孩
子们上课,孩子们才会以同样的热情来学习。

让孩子们真的动起来,玩起来,自然而然的就拉近了孩子与知识的距离。

吴正宪老师在课堂上真心与学生做朋友,在活动中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尽情展现智慧,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

正因为有了活动的空间,有了亲身参与的机会,学生的学习潜能被调动起来,于是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过程,变成了孩子们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变成孩子们创作数学知识的过程。

数学是有用的。

从现实的实际问题出发,让孩子亲自来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他们感觉到数学方法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方便,很多的惊喜,他们就会爱上数学。

我觉得强震球老师求平均数中,粮仓的设计非常巧妙。

直观、形象、具体的体现了生活中的问题,给孩子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平均数概念。

唐彩斌老师的基本数学思想,从二基教学到四基教学的完美过渡,在教学过程中慢慢的渗透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

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模式,教师站在儿童学习的角度上设计教学,抓住数学知识和数学学习的本质,渗透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调控教学,引领孩子学会数学地思维。

数学是有趣的。

刘xx老师的《小数的意义》一课,无处不在渗透着数学的内在美和数学文化的趣、妙、奇。

“跳出数学教数学”是这节课的核心思想,在朴实无华的教学中,学生的积极
思考贯穿整堂课,解决问题的兴趣从一而终。

他用数学本身的理性美,逻辑美,文化美牵引着学生的注意力,激发着学生的理性思维,让学生和听课老师都能在数学的海洋里遨游。

刘延革老师也讲了这节课,在她的课堂上我深刻感受到了课堂中和谐的师生关系。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劳动。

劳动的成功与否,首先是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

”刘老师允许学生对学习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去体验,去理解,允许有不同的感悟、体会和结论。

当学生感受到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时,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于创新、敢于创造。

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

王薏老师的《面积的认识》一课,让孩子动手去摸,动手去画,动手去量,一节课中每个环节都是在围绕面积的认识这个目标在进行,孩子们虽然只学到了面积这一个知识点,但能感觉到每一个孩子的理解都是深刻的、到位的。

两天的学习,我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教学实践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的思想得到了深刻地洗礼。

从小处来讲,我学到了很多小小的课堂技巧:老师提问要做到循循善诱,学生回答上来的具有总结性的话,可以找其他同学再重复几遍,这样不仅检验了孩子的注意力,而且加深了孩子对知识的印象;回答问题时
要注意提醒学生用完整的话来叙述等等。

这些小细节是我们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

小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在以后我的课堂中,我会加大这方面习惯的培养。

从大的方面来讲,各个教学环节的无缝对接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

教学环节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能应用数学,如果孩子只是单单的记住了数学概念,那这样的学习是死的。

那怎样才能让学生可以把数学应用到生活中,我觉得在老师的教学中就要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每一位专家也正是这样来引领孩子们学习的。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的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作为新教师,我要学习的还很多很多,无论哪个方面都严重欠缺。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多向名师学习,多向学校的老教师请教,多思考自己上课的不足,不断完善、不断进步。

也希望各位领导能多提供这样锻炼的机会,借助学习这个平台,发展自己,让自己尽快成熟起来,成为一名优秀的青年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