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危重病人抢救流程

急诊患者就诊初步判断病情重症监护室初步抢救治疗(开通静脉通道、吸氧、按病种进行常规抢救措施等)

向陪人交代病情及签危重通知单

记录(医师记录抢救病历)

(护士记录抢救项目清单)

进一步抢救请相关二线班病情较重观察病情、化验单、影像或收入病房会诊检查结果进一步评估

抢救成功(医师开出所有抢救治疗单,护士或陪人去收费处初步结算)

留观室

、创伤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1.

2

3.

●A 保持气道通畅,有损伤开放气道,有呼吸减弱或呼吸消失给与呼吸支持

●静脉通道的建立

护士完成

解剖创

●通过病史采集和初步徒手查体了解伤情后,按如下四个步骤完成救治流程:(l ~3 min 内完成)

●A 检

查生

命体征和意识

水平;

●B 评价

解剖创

伤;特别是颈椎

●C 评价有证据的损伤机制和高能因素(汽车一同摔出或同一环境内有死亡者); ●D 基础情况(年

龄、心脏疾病、呼吸疾病、糖尿病、肝硬化、病态肥胖、妊娠等)。

●系统查体三步骤进行快速伤情判断按照(CRASH PLAN 方法进行)。3~7 min 内完成。简单的骨折固定、包扎和止血 附:CRASH PLAN 中每一个字母代表一个脏器

或解剖部位,c 为心脏(cardic),R 为呼吸(respiration),A 为腹部(abdomen),S 为脊柱(spine),H 为头颅(head),P 为骨盆(pelvis),L 为四肢(1imb),A 为血管(artery),N 为神经(nerve)。

●在接诊创伤患者的第 1分钟内,完成意识状态的判断,

●依据足背动脉、桡动脉 、股动脉、颈内动脉的搏动和张力初步判断血压的大致范围;

●相关检查

生命体征平稳 生命体征不稳定

●呼吸和循环支持

● 术前准备,血常规和血型,凝血功

严重创伤抢救流程图

● 送手术室

大创伤送住院部手术室,小创伤留急诊手术室

符合严重伤的诊断标准

现场评估

院前急救立即排除威胁生命因素

一般处理

●平卧位,休克者抬高双下肢20。

●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给氧

●严密监护生命体征

●建立静脉通道并适当输入晶体液 ●止血、止痛、镇静 ●休克者注意保温

颅脑伤

●CSF 漏时勿填塞冲洗滴药 ●高颅压者20%甘露醇125 ml 快

速静滴或速尿20 mg 静注 ●脑疝者就近处理或快速送院

胸部伤

●闭式引流处理张力性气胸、液气胸 ●固定浮动的胸壁 ●肺挫伤必要时行机械通气

●心包填塞者行紧急穿刺减压

腹部伤

●反复审定腹部情况,确诊腹腔出血,可反复穿刺

●腹腔穿刺阳性率>90%

●对腹腔出血者尽早开腹探查 转运途中监护救治、院内处理

脊柱骨盆四肢伤 ●上颈托、头部固定器并卧硬质担架 ●固定骨折

●严重骨盆骨折者应常规肛门指诊以排除膀胱、直肠损伤并严密观察

颅脑伤 ●头颅CT 检查 ●颅内血肿、脑 挫伤严重水肿、手术清除血肿或减压

●非手术治疗: 脱水、利屎、降颅压

●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胸部伤

●胸部X 线或CT 检查

●内固定浮动胸壁

●胸部开放伤、话动性出血、心包填塞应开胸探查

●支持呼吸功能 泌屎系损伤 ●Β超、CT 检 ●肾挫伤者绝对卧床休息、止血、碱化尿液 ●肾,膀胱挫裂伤应行手术修复

●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保护肾功能 腹部伤

●Β超、X 线、CT 检查 ●腹腔灌洗 ●确诊腹腔脏器损伤者应开腹探查,胃肠减 压

●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预防感染 脊柱骨盆四肢伤

●X 线、CT 检 ●脊髓受压者急诊手术减压 ●骨盆骨折大出血即血管内止血

●直肠膀胱损伤尽早手术 ●骨折整复手

泌尿系损伤 ●留置尿管观察尿的颜色和量

●全血尿提示尿路损伤严重,防止尿管堵塞 ●卧床休息,碱化尿液

二、农药中毒抢救流程

初步怀疑有机磷农药中毒:

服农药史+口腔或呼吸有大蒜臭味、流涎、多汗、肺部啰音、瞳孔缩小、肌肉震颤、意识障

紧急评估气道阻塞①清楚气道异物保持气道通畅

●有无气道阻塞大管径管吸痰

●有无呼吸,呼吸的频率和程度呼吸异常②气管切开或插管

●有无脉搏,循环是否充分

●神志是否清楚呼之无反应,无脉搏心肺复苏

无上述情况或经处理解稳定后

除危及生命的情况后

●卧床,头偏向一侧,口于最低位避免误吸

●保持呼吸道通畅

●建立静脉通道

●进一步监护心电、血压、脉搏及呼吸

●吸氧、保持血氧饱和度95%以上

●镇静:烦躁、抽搐者可给地西泮5~10mg或劳拉西泮1~2mg静脉注射(推注速度不宜超过2~5mg/min)●如有条件进行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检测

●检测血电解质

●脱去衣物,清水洗受染皮肤、毛发

●洗胃或催吐:冷淡盐水,反复洗胃至无异味或总量2~5升为止

●导泻:33%硫酸镁200ml或25%甘露醇250ml灌胃

●输液: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盐溶液2000~4000ml/d,注意电解质酸碱平衡

●利尿:呋塞米20~40mg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必要时加倍重复1~2次使用

阿托品:

●按轻、中、重不同程度,每2~30分钟静脉注射1~10mg,根据情况调整达到阿托品化后维持

气道分泌物减少(肺部啰音减少或消失)

瞳孔散大

口干、皮肤干燥

颜面潮红

心率加快

●真正把握适度原则,必须做到用药个体化,避免阿托品中毒

复能剂:

●是否使用或者何时使用目前尚有争议。解磷定成人每次0.4~0.8g,稀释后静脉滴注或缓慢静脉注射。

必要时2~4小时重复1次(忌与碱性药物配伍)。也可以选择氯磷定(0.5~1g肌肉注射)

上述治疗无效

●核实诊断正确性

●试用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

三、急诊分娩的急救工作流程

一、接到呼叫电话后,应详细询问记录病人的情况,在10分钟内,立即派车组织相关人员携带抢救药品、氧气、产包等器械,必要时带血、迅速前往现场实施紧急抢救处理,在车上仍要继续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

二、在病人到达之前,成立以产、内、儿科主任、产科值班医师、护士长、主班护士为成员的抢救小组,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主班护士应立即备齐抢救药品、急救器材、诊疗仪器、手术器械等,各有关人员坚守岗位,以便及时抢救。

三、接诊病人要认真负责,迅速准确,一路畅通,要求5分钟使病人进入抢救程序,抢救小组由参加抢救的最高技术职称指挥,根据病情确定抢救方案。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要严肃认真、服从指挥、密切配合、分秒必争、沉着冷静、规范操作完成各自任务。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要复述一遍,以免发生差错。要严格观察病情变化,认真做好各种记录,要求准确、清晰、扼要、完整而且必须注明执行时间。

四、设专人护理危重病人,制定全面细致的护理计划,认真进行护理观察,及时准确的做好护理记录。

五、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床前交班),医护人员要及时准确交接病情和治疗情况,对病人的病情变化、抢救措施及所有药品均应详细交班,注射用药品空安瓿、输液空瓶、输血空瓶等用完后须经第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安规定处置。

六、及时与病人家属及单位联系交代病情,并酌情报告院总值班、院领导,凡可能涉及到的纠纷,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七、抢救完毕及时整理抢救室,补充药品、器材,保持清洁卫生,同时做好抢救小结,总结经验,提高抢救技能。

八、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进行病案讨论分析,分析死亡原因及

相关因素,并按规定在二周内上报有关部门。

1

2 90分钟内

30分钟内

20分钟内

10分钟内

15

14

18

22

21

20

17 13

19

16

12

11

10

9

8

7

6

5

4

3

无上述情况或经处理解除危 及生命的情况后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STEMI )

稳定后

怀疑缺血性胸痛

紧急评估

有无气道阻塞

有无呼吸,呼吸的频率和程度 有无脉搏,循环是否充分 神志是否清楚

气道阻塞

呼吸异常 呼之无反应,无脉搏

●清除气道异物,保持气道通畅;大管径管吸痰 ●气管切开或者插管

心肺复苏

●停止活动,绝对卧床休息,拒探视 大流量吸氧,保持血氧饱和度95%以上 阿司匹林160~325mg 嚼服

硝酸甘油0.5mg (舌下含化),无效5~20μg/min 静脉滴注 胸痛不能缓解则给予吗啡2~4mg 静脉注射,必要时重复 建立大静脉通道、监护心电、血压、脉搏和呼吸

回顾初次的12导联心电图 快速评估(<10分钟)

迅速完成12导联的心电图 简捷而有目的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

审核完整的溶栓清单(参见《急救流程》一书)、核查禁忌

●检查心肌标志物水平、电解质和凝血功能

ST 段抬高或新出现(或可能新)的LBBB*

ST 段压低或T 波倒置

ST 段和T 波正常或变化无意义

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 )或高危性不稳定型心绞痛(UA )

中低危性不稳定型心绞痛(UA )

辅助治疗**(根据禁忌症调节)

β-受体阻滞剂(禁忌时改用钙离子拮抗剂如地尔硫卓15~20mg 缓慢静脉推注) 氯吡格雷

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

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ACEI ) 他汀类

不能延迟心肌再灌注治疗

辅助治疗**(根据禁忌症调整) 硝酸甘油

β-受体阻滞剂 氯吡格雷

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 GP Ⅱb/Ⅲa 拮抗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 他汀类

胸痛发作时间≤12小时

溶栓治疗 入院溶栓针剂至血管的时间≤

30分钟

介入治疗(有无溶栓禁忌症) 早期PCI :入院-球囊介入≤90分钟

CABG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辅助治疗**(根据禁忌症调整)

硝酸甘油

β-受体阻滞剂 氯吡格雷

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 低危者GP Ⅱb/Ⅲa 拮抗剂 早期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和时机

存在争议。给予最理想药物治疗后仍有明显进行性的或反复发生缺血才介入治疗

如无心肌梗死或缺血证据,允许出院

收住监护室进行危险分层,高危: 顽固性缺血性胸痛 反复或继续ST 段抬高 室性心动过速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左心衰竭征象(如气紧、咯血、肺啰音)

收住急诊或者监护病房: 连续心肌标志物检测

反复查心电图,持续ST 段监护 精神应急评估 诊断性冠脉造影

是否进展为高中危心绞痛或肌钙

蛋白转为阳性

LBBB :左房室束支传导阻滞 辅助治疗药物:

四、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五、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服务及诊治流程

到达急诊前、后:遵守院内急救与院前急救衔接接诊制度及流程; 参照预检分诊流程及急诊分诊指南;

按神经系统患者预检分诊标准进行分诊。

取得知情同意

患者和家属不同意者

急诊初筛卒中病人 记录发病和就诊时间、生命体征、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诊断和处理原则 45分钟内完成头颅CT 、血常规、急诊生化和凝血功能检查;进行NIHSS 评估 溶栓排除标准: ● 发病时间>3小时 ● 年龄>80岁或<18岁 ● 症状迅速改善 ● 其他 符合溶栓标准: ● 发病时间<3小时 ● 18岁<年龄<80岁 ● 无出血倾向者 筛选有病程记录 联系抢救室主班进行溶栓治疗

1. 签字;

2. 就地治疗,联系住院

房颤引起的脑梗死抗凝治疗

(无禁忌者肝素、低分子肝素或华法林)

住院期间:

1.健康教育,有记录。

2.24h内,有血管功能评估医嘱(颈动脉超声、TCD等)。

3.48h内,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治疗;有禁忌者除外,但病程录中

须有记录。

4.评价血脂水平并处理、评价吞咽功能并记录。

5.严重瘫痪或长期卧床者,应有预防深静脉血栓措施。

6.出院时继续规范使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因禁忌未使用者,病

程录中须有记录。

7.平均住院日≤21天,平均住院费用≤15000(自费项目除外),遇

特殊情况,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超标,需加以说明并记录。

8. 以上各项相关内容记录在病程录或出院小结中。

健康教育:

1. 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于正常水平。

2. 戒烟戒酒。

3. 培养合理的饮食习惯:控制钠盐摄人,每人每天应该≤6g;减少

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新鲜水果、蔬菜的摄入。

4. 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锻炼。

5. 控制体重:理想身体质量指数(BMI)I:18.5~24.9kg/m2 BMI=体重(kg)/ 身高的平方(m2)。

六、急性颅脑损伤急诊处理

抽吸血

颅脑损伤患者入科

头皮挫裂伤帽状腱膜

下血肿

熊猫眼、脑脊液

鼻漏、耳漏

头痛、恶

心、呕吐

瞳孔大小不

等、昏迷

心跳、呼

吸停止

检查合并

清创缝合抽吸血肿、

加压包扎

颅底

骨折

1、20%甘露醇250ml

快速静滴或速尿

20mg静推

2、给氧

3、密切观察并记录神

志、瞳孔、血压、脉

搏、呼吸、肌力变化

立即CPR请相关

科室会

诊抢救

可能发生脑疝

1、绝对卧床休息

2、保持耳、鼻清洁通畅,忌堵、挖

耳鼻道

3、预防感染治疗

4、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

CT检查,明确损伤类

型,进一步处理1、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滴

2、速尿20mg静推、白蛋白50ml静滴

3、高流量面罩给氧、辅助通气、必要时气管插管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GCS 评分并记录

无血肿

进一步观察病情,防止迟发性血肿发

病情有变化及时记录并报告主管医生

有血肿,保

守治疗

1、密切观察神志、瞳孔、

血压、脉搏、呼吸、肌力

变化,GCS评分记录,防

止脑疝发生

2、脱水、止血、护脑、预

防感染治疗

3、搬动病人避免压颈

4、保持大小便通畅

有血肿,有手术指征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损伤、原发

性丘脑损伤等重度颅脑损伤

1、加强基础护理、五官

护理、皮肤护理,防止

坠积性肺炎和褥疮发生

2、保持呼吸道通畅,做

好气管切开护理

3、保持会阴清洁,导尿

者做好会阴护理,防止

尿路感染

4、营养支持,鼻饲护理

1、密切观察病情变

化并记录

2、脱水剂使用

3、钙离子拮抗剂

4、激素治疗

5、预防感染

6、神经营养治疗

7、巴比妥类药物治

急诊手术

前各项准

备工作

七、高危妊娠孕产妇急诊流程图

高危孕产妇就诊

急诊原则上由产科首诊产科门诊或者门诊其他科室

接到通知后10分钟内妇产科二线到场救治,其

他相关科室到场救治

如需抢救,由妇产科二线负责通知本科室主任及医政部门,组织

相关科室会诊要求会诊医师具有相关专业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

报告医务科

周一至周五10:00-19:30

夜班、周六周日及节假日:

行政总值班

产科主任到场指挥抢救,相关科室主任到场会

诊及指导救治工作,医务科负责协调

死亡手术室相关科室住院转院产科住院

接诊科室主管或主治医师填写《死亡医学证书》《死亡病例报告卡》产科住院总填写《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和/或《围产儿死亡登记》

八、高危新生儿急诊服务流程

危险性最大的婴儿,应尽快转送至有NICU是上级医院去,一般高危儿的处理如下:

1、保温:生后立即放入暖箱保温,使皮肤温度或腋温维持在36.0—36.5度之间,每小时测一次体温,待体温稳定后改为每4—8小时测一次。

2、密切注意观察或用监护仪监护心率和呼吸率,设呼吸暂停报警(暂停15秒报警)和心率减慢报警(<100次/分)

3、用多普勒法或血压监护仪器测量血压,如收缩压低于6.67Kpa (50mmHg),早产儿低于5.33Kpa(40mmHg),或血压明显增高,需连续观察,直至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若不能经口喂养,或喂养不能满足生理需要者,可静脉输液。

4、巨大儿、糖尿病母亲婴儿和小于胎龄儿,应在生后2,12和24小时,用血糖试纸检测血糖。

5、血常规及红细胞压积

6、生后3小时喂奶,如无呕吐和呼吸困难,以后每隔3小时喂一次。

7、维生素K11—2mg,肌注,连用3天。

8、待体温及一般情况稳定,擦去身上血迹和胎脂,用少许水洗净臀部和会阴部,但不洗澡。

9、脐带残断用碘酒消毒,不需覆盖辅料,如有分泌物,可用70%酒精擦去,一日2-3次,疑有感染可用抗生素

急诊服务流程及规范.

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 拨打急救电话经救护车接来的患者(院前急救)(或)/自行来院患者→急诊科护士接诊挂号→测T 、P 、R 、BP 观察神志→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医生立即接诊病人→查体、完善检查:(1)轻症:输液、治疗、取药、留观、好转者离院,留观期间病情加重者,则住院、手术;(2)危重:立即进入抢救室抢救→心肺复苏、吸氧、开放静脉通路、心电监护→医师全程陪同→送住院、手术、重症监护。 服务时限 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10分钟,超声检查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血、尿、便常规检验、心电图、影像常规检查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生化、凝血、免疫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2小时,细菌学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4天。 急诊科、临床科室、各医技科室、药房、收款及挂号等配合流程 1、急诊有患者需要会诊时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临床科室接到会诊电话后立即派会诊医生前往会诊,时间﹤10分钟。 2、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抢救需要临床科室帮助的,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临床科室接到电话后立即派医生前往共同抢救。 医院医疗制度汇编 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 编号:YLZD058 修订日期:2014年5月 生效日期:2014年8月

3、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需要入院的,提前联系临床科室,准备病床和做好接收患者的准备,由担架队和急诊医务人员将患者护送至病房,并与临床医生做好交接。 4、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需做相关检查的,各医技科室应做到随到随检、先检查后交费,发现危急值时及时通知急诊首诊医生,做好记录,并快速给出检查报告。 5、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时,药房应做到随用随取,先用药后交费,并做好记录。 6.收款及挂号处:需紧急抢救的危重患者可先抢救后付费,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并做好记录。

2020年急诊科工作计划范文(精选4篇)

2020年急诊科工作计划范文(精选4篇) 2020年急诊科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接触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积累新的经验,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工作计划吧。做好工作计划可是让你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喔!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2020年急诊科工作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急诊科工作计划1 20XX年,是我科适应市场经济持续发展十分关键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急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凝聚人心,以新思路、新观念、新举措增强急诊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加强急诊管理,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巩固并壮大急诊队伍,使急诊医院医疗体系更加规范化,加快急诊发展。为提高应急能力及急救技能,促进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提高,特拟出如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做好城乡居民医保工作为目标,以维护健康,关爱生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科室宗旨,为把我科建设成为民众信赖、医院放心、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科室迈出坚实的步伐。 二、主要措施 1、转变观念,履行职能,努力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 目前,医院医疗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病人来就医就是对我们最大

的信任,为我科带来了效益,送来的饭碗,病人养活了我们,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真正的上帝,对病人不热情服务就是砸自己手中的饭碗,不尊重病人就是不尊重自己。我们要将病人放到第一和最高的位置,把以病人为中心作为医院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在精心治疗患者病情的同时,要给患者以充分的尊重和关爱,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恰当的搀扶,一个一声亲切的称呼,都会给患者感受到人间真情,视病人如亲人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实实在在的体现在行动上。 2、常抓不懈,长效管理,落实医院医疗基本规范 我们要对诊断、治疗、护理、服务等医院医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实施动态管理,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考评统计系统,真正做到计划周密,实施有力,检查到位,整改及时,奖惩与绩效奖金挂钩,对医院医疗护理的终末质量,我们要把检查评比的重点放在诊断的效率和质量,床位使用率,治疗时间的长短和效果,并发症、医院感染等几个方面,并根据数据统计分析,找出问题和原因,及时纠正医院医疗缺陷。 3、高度重视,严加防范,最大限度地减少医院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目前,各级各类医院医疗机构的医院医疗纠纷明显增多,医院医疗纠纷处理难度越来越大,索赔金额越来越多,对医院的伤害和造成的不良影响越来越严重,医院医疗安全工作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急诊服务流程及规范标准

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 拨打急救经救护车接来的患者(院前急救)(或)/自行来院患者→急诊科护士接诊挂号→测T、P、R、BP观察神志→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医生立即接诊病人→查体、完善检查:(1)轻症:输液、治疗、取药、留观、好转者离院,留观期间病情加重者,则住院、手术;(2)危重:立即进入抢救室抢救→心肺复、吸氧、开放静脉通路、心电监护→医师全程陪同→送住院、手术、重症监护。 服务时限 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10分钟,超声检查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血、尿、便常规检验、心电图、影像常规检查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生化、凝血、免疫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2小时,细菌学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4天。 急诊科、临床科室、各医技科室、药房、收款及挂号等配合流程 1、急诊有患者需要会诊时立即通知临床科室,临床科室接到会诊后立即派会诊医生前往会诊,时间﹤10分钟。 2、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抢救需要临床科室帮助的,立即通知临床科室,临床科室接到后立即派医生前往共同抢救。

3、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需要入院的,提前联系临床科室,准备病床和做好接收患者的准备,由担架队和急诊医务人员将患者护送至病房,并与临床医生做好交接。 4、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需做相关检查的,各医技科室应做到随到随检、先检查后交费,发现危急值时及时通知急诊首诊医生,做好记录,并快速给出检查报告。 5、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时,药房应做到随用随取,先用药后交费,并做好记录。 6.收款及挂号处:需紧急抢救的危重患者可先抢救后付费,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并做好记录。 (题目: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制定日期:2013年1月20日;制定部门:医务科;校对:曲刚。) 危重病人抢救流程

急诊科2014年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效果分析报告

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洪湖市中医医院 急诊科:张艳 一、基本情况 外感发热是洪湖市中医院急诊科确定的三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的病种之一,自2014年1月至6月,我科应用“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护理门急诊患者共39例,患者平均观察日3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39例:风寒束表证18例,风热犯表证10例,暑湿袭表证8例,卫气同病3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体温监测、疼痛评估、口腔护理、情志护理、音乐疗法、皮肤护理、辨证饮食指导、活动指导、排便指导等。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刮痧疗法、穴位按摩、拧挤疗法、艾条灸、擦浴、针刺疗法、耳穴埋豆。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刮痧疗法和穴位按摩,其次是拧挤疗法、艾条灸、擦浴、针刺疗法、耳穴埋豆。分析其原因:1.刮痧疗法和穴位按摩主要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2.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 3.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刮痧疗法、穴位按摩。分析其原因:1.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刮痧疗法和穴位按摩。分析其原因:它能减轻外感发热患者发热、恶寒、头痛等不适症状,配合其他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本次总结中,针刺疗法、艾条灸、拧挤疗法的应用病例数较少,因此不做分析。 2.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 患者对健康指导的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①满意:35人(90%)②一般:4人(10%);不满意:0人。 分析其原因:1.《方案》中健康指导内容清晰明确,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应用。2.护理人员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加强了护患沟通,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统一,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从而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三)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分为四个层次:①实用性强:5人(12%); ②实用性较强:22人(56%);③实用性一般:12人(31%);不适用:0人。 分析其原因:1.《方案》对于每个疾病的常见症状护理、中医用药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均给予了系统、明确的专业指导,使护理人员明确自己在各疾病中医专科护理中应该做什么、如何做,避免了以往工作的盲目性、随机性。2.《方案》中对各疾病常见症状适用的中医护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对关键环节如:选穴、应用时间、观察要点等做了明确说明,使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更加规范、科学。3.系统规范的中医专科护理标准,对于提高年轻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中医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急诊科业务学习计划

急诊科2010年度业务学习计划较前稍有不同,即中西并重,交叉进行。重点安排中医急诊科优势病种学习。 一月:内容:心肺复苏主讲人:杨晖 二月:内容:胸痹辩证治疗主讲人:郑朝晖 三月:内容:血证(上消化道出血)主讲人:郑朝晖 四月:内容:机械通气主讲人:杨晖 五月:内容:喘证主讲人:曾松吟 六月:内容:上感中医诊疗方案主讲人:曾松吟 七月:内容:人工气道主讲人:杨晖 八月:内容:高热惊厥主讲人:李玲 九月:内容:昏迷的鉴别主讲人:曾松吟 十月:内容:中风的辩证主讲人:李玲 十一月:内容:休克厥证主讲人:郑朝晖 十二月:内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主讲人:杨晖

急诊科2011年度业务学习计划强调本科室常见病及急诊科常规诊疗技术的学习,中西并重,交叉进行。 一月:内容:2010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主讲人:杨晖 二月:内容:呼吸机参数设置主讲人:杨晖 三月:内容:上感中医诊疗方案主讲人:曾松吟 四月:内容:胸痹辩证治疗主讲人:郑朝晖 五月:内容:中风的辩证治疗主讲人:李玲 六月:内容:洗胃主讲人:杨晖 七月:内容:血证(上消化道出血)主讲人:郑朝晖 八月:内容:高热惊厥主讲人:李玲 九月:内容:喘证主讲人:曾松吟 十月:内容: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主讲人:李玲 十一月:内容:休克厥证主讲人:郑朝晖 十二月:内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主讲人:杨晖

急诊科2012年度业务学习计划强调本科室常见病及急诊科常规诊疗技术的学习,强化急诊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学习。 一月:内容:上感中医诊疗方案主讲人:曾松吟 二月:内容:胸痹辩证治疗主讲人:李旭 三月:内容:中风的辩证治疗主讲人:李玲 四月:内容:心悸及致命性心律失常的中西医诊疗方案主讲人:李旭 五月:内容:石淋(泌尿系结石)的诊疗主讲人:李玲 六月:内容:急性酒精中毒的抢救程主讲人:郑朝晖 七月:内容:高血压急症的处理主讲人:李旭 八月:内容:高热惊厥主讲人:李玲 九月:内容:喘证主讲人:曾松吟 十月:内容:急性腹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讲人:李玲 十一月:内容:血证(上消化道出血)主讲人:郑朝晖 十二月:内容:急性左心衰主讲人:李旭

急诊分娩急救服务流程与时限(干货)

急诊分娩急救服务流程与时限 一、接到呼救电话后,应详细询问记录病人情况,在10分钟内,立即派车组织妇产科值班人员携带抢救药品、氧气、产包等器械,必要时带血、迅速前往现场实施紧急抢救处理,在车上仍要继续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 二、在病人到达之前,成立以产、内、儿科主任、产科值班医师、护士长、主班护士为成员的抢救小组,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主班护士应立即备齐抢救药品、急救器材、诊疗仪器、手术器械等,各有关人员坚守岗位,以便及时抢救。 三、接诊病人要认真负责,迅速准确,一路畅通,要求5分钟使病人进入抢救程序,抢救小组由参加抢救的最高技术职称人员指挥,根据病情确定抢救方案。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要严肃认真、服从指挥、密切配合、分秒必争、沉着冷静、规范操作完成各自的任务。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要复述一遍,以免发生差错。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认真做好各种记录,要求准确、清晰、扼要、完整而且必须注明执行时间。......感谢聆听 四、设专人护理危重病人,制定全面细致的护理计划,认真进行护理观察,及时准确地做好护理记录. 五、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床前交班),医护人员要及时准确交接病情和治疗情况,对病人的病情

变化、抢救措施及所用药品均应详细交班,注射用药品空安瓿、输液空瓶、输血空瓶等用完后须经第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按规定处置. 六、及时与病人家属及单位联系交待病情,并酌情报告院总值班、院领导,凡可能涉及到纠纷的,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七、抢救完毕及时整理抢救室,补充药品、器材,保持清洁卫生,同时做好抢救小结,总结经验,提高抢救技能。 八、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进行病案讨论分析,分析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并按规定在两周内上报有关部门。 ...文档交流...

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11年版)

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试行) 一、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急诊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发挥中医优势,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急诊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急诊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急诊科是中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是开展急诊急救、危重病临床研究的重要场所,也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科是独立于内科之外的一级科室,实行24小时开放。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保证医疗质量医疗和安全。 二、基本条件 第六条中医医院急诊科应具备与中医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保障急诊急救、危重病诊疗工作有效开展。 第七条中医医院急诊科应24小时开设相关专业的急诊,应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等部门。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当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

急诊检查和抢救距离。二级医院应当设置急诊门诊、抢救室、留观室。有条件可设重症监护室;三级医院应当设置急诊门诊、抢救室、急诊留观室、重症监护室,有条件的可以开设急诊病房。 第八条中医医院急诊科布局应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相关要求进行设置,应设置中医综合处置室,并保证24小时中药饮片或中药配方颗粒服务,有条件的可以设置急诊煎药室。 第九条中医医院急诊科应根据当地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中医医院急诊科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在配备基本诊疗设备的同时,应配备针灸器材(针灸针、艾条、刮痧板、火罐等)、中药结肠透析设备等有助于提高中医诊疗水平的设施设备;设置急诊煎药室的,应配备煎药设备。急诊药房应当储备足够数量用于急救治疗的中药针剂。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急诊科应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对于急诊门诊、抢救室、留观室、重症监护室、急诊病房应实行一体化管理。 根据科室情况,应建立急诊分诊制度、常见急危重症的抢救制度、抢救流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群体灾害事件处置程序、绿色通道制度及流程、急诊请示报告制度、急诊医疗诊治知情签字制度等相关管理制度。 三、人员队伍 第十二条中医医院急诊科应根据每日就诊人次、病种和急诊科医疗和教学功能等配备足够数量的医护人员。中医医院急诊科医师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的比例不低于60%,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其他类别的职业医师。

急诊服务流程及规划

顺庆区妇幼保健院 急诊服务流程及规划 顺庆区妇幼保健院原有急诊医疗服务流程及科室布局中有诸多 不合理之处,急诊科的人员和设备资源必须进行重新配置和规划以期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1.急诊分区:由急诊科,收费处,辅检区,急诊药房。医院远期目标是应将这些区域整合,实现资源优化。近期方案:(-).设立急诊分诊台,取消急诊挂号,由急分诊台护士填门诊病历封面。(二).收费处和急诊收住院整合,急诊住院病人不用到收住院处办住院。(三). 急诊药房应设在急诊科。(四)辅检区远期目标是整合于一处。目前分布于1、3楼,病人往返检查,耽误时间。B超和放射都属于影像学范畴,是否可以整合。目前病人未交费,B超不能出示报告。而危急病人如“宫外孕”,往往是要先检查,后交费。 二.急诊科分区:(一).设立急诊分诊台,由高年职护士担任,并专门培训。急诊分诊台设立在急诊候诊区。(二).设立急诊候诊区。(三). 设立抢救区,医院目前抢救区是开放式的,不利于医疗安全和抢救设备摆放。是否重新设计。(四).普通病人观察区。(五)输液区。(六)诊病区。目前全开放式诊区不利于病人隐私和医疗安全。(七)护士室及注射室。(八)医生交班室和科教室。目前无医生交班室,在主任办公室交班,更不用说给实习生讲课的教室了。(九). 主任办公室.(十)医生值班室。

3.急诊流程 (一)分诊:急诊分诊护士根据患者病情,需要立即危重抢救者送入3楼抢救室;进行边就诊边治疗;一般所谓普通急诊者到1、2楼就诊。这样使患者各得其所,缩短了就诊时间,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急分诊台护士填门诊病历封面,进行生命体征测量及相关检查的内容,(二)诊治:急诊室的接诊医生在给急诊病人诊断的同时把病人的信息直接输入到医院信息系统中去,来完成代替挂号登记的功能。医生根据病情作各种处理(药品,辅检)。 (三)病危病人,先抢救,先在急诊科用抢救药、抽血、X线、B 超检查,然后办住院或交费。 (四)绿色通道。 ①进入绿色通道流程的病人,实行先抢救后付费、先检查后记帐、先住院后办手续等便捷措施。绿色通道各相关医技窗口张贴绿色通道病人优先的标识。由预检护士在检查单上盖上“绿色通道”专用章,并发放“绿色通道”卡,保证各项措施优先。 ②专人护送:病人所有的辅助检查及住院、手术由急诊科医护人员护送,途中携带好相关的急救物品如简易呼吸气囊、除颤仪等以及药品以备病情变化时迅速及时采取抢救措施。送手术室前、住院前急诊护士先和病区或手术室联系,使病区或手术室做好迎接病人的各项准备工作③交接:按规范填写危重病人交接单,交接病人的病情情况、费用、病人物品等,由交班和接班人员签名和时间。

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及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征求意见稿) 一、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急诊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发挥中医优势,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急诊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急诊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急诊科是中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是开展急诊急救、危重病临床研究的重要场所,也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科是独立于内科之外的1级科室,实行24小时开放。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充分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和创新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中医医院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当加强对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特色优势的保持和发展,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硬件设施和基本技术建设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二、基本条件 第六条急诊科要具备与中医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急诊急救、危重病诊疗工作有效开展。 第七条急诊科应当24小时开设相关专业的急诊,二级医院应当设置急诊门诊、抢救室、留观室,有条件可开设重症监护室;三级医院应当设置急诊门诊、抢救室、急诊留观室、重症监护室,有条件的可以开设急诊病房。 第八条急诊科应当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相关要求进行布局设置。二级医院及三级医院均应当设置中医综合处置室,并保证24小时中药饮片剂的服务,有条件的可以设置急诊煎药室。 第九条急诊科应当在卫生部颁布的《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基础上,根据当地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急诊科设备设施配置,应当应当在卫生部颁布的《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基础上,达到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见附件1)准要求。 设置急诊煎药室、中医综合处置室的,应当配备煎药设备、拔罐、刮痧板、针灸等。另外,急诊药房应当储备足够数量用于急救治疗的中药针剂。 第十一条急诊科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

急诊服务流程及规范93891

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 拨打急救电话经救护车接来的患者(院前急救)(或)/自行来院患者→急诊科护士接诊挂号→测T、P、R、BP观察神志→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医生立即接诊病人→查体、完善检查:(1)轻症:输液、治疗、取药、留观、好转者离院,留观期间病情加重者,则住院、手术;(2)危重:立即进入抢救室抢救→心肺复苏、吸氧、开放静脉通路、心电监护→医师全程陪同→送住院、手术、重症监护。 服务时限 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10分钟,超声检查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血、尿、便常规检验、心电图、影像常规检查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生化、凝血、免疫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2小时,细菌学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4天。 急诊科、临床科室、各医技科室、药房、收款及挂号等配合流程 1、急诊有患者需要会诊时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临床科室接到会诊电话后立即派会诊医生前往会诊,时间﹤10分钟。 2、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抢救需要临床科室帮助的,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临床科室接到电话后立即派医生前往共同抢救。 3、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需要入院的,提前联系临床科室,准备病床和做好接收患者的准备,由担架队和急诊医务人员将患者护送至病房,并与临床医生做好交接。

4、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需做相关检查的,各医技科室应做到随到随检、先检查后交费,发现危急值时及时通知急诊首诊医生,做好记录,并快速给出检查报告。 5、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时,药房应做到随用随取,先用药后交费,并做好记录。 6.收款及挂号处:需紧急抢救的危重患者可先抢救后付费,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并做好记录。 (题目: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制定日期:2013年1月20日;制定部门:医务科;校对:曲刚。) 危重病人抢救流程 急诊患者就诊初步判断病情重症监护室 初步抢救治疗(开通静脉通道、吸氧、按病种进行常规抢救措施等) 向陪护人交代病情及签署危重通知单 记录(医师记录抢救病历) (护士记录抢救项目清单) 进一步抢救请相关二线班病情较重观察病情、化验单、影像 或收入病房会诊检查结果进一步评估 抢救成功(医师开出所有抢救治疗单,护士或陪护人去收费处初步结算) 留观室 (题目:危重病人抢救流程; 制定日期:2013年1月20日;制定部门:医务科,校对:曲刚) 创伤的急诊服务流程

急诊服务流程及规范

附件3 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 拨打急救电话经救护车接来的患者(院前急救)(或)/自行来院患者→急诊科护士接诊挂号→测T、P、R、BP观察神志→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医生立即接诊病人→查体、完善检查:(1)轻症:输液、治疗、取药、留观、好转者离院,留观期间病情加重者,则住院、手术;(2)危重:立即进入抢救室抢救→心肺复苏、吸氧、开放静脉通路、心电监护→医师全程陪同→送住院、手术、重症监护。 服务时限 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10分钟,超声检查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血、尿、便常规检验、心电图、影像常规检查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生化、凝血、免疫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2小时,细菌学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4天。 急诊科、临床科室、各医技科室、药房、收款及挂号等配合流程 1、急诊有患者需要会诊时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临床科室接到会诊电话后立即派会诊医生前往会诊,时间﹤10分钟。 2、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抢救需要临床科室帮助的,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临床科室接到电话后立即派医生前往共同抢救。

3、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需要入院的,提前联系临床科室,准备病床和做好接收患者的准备,由担架队和急诊医务人员将患者护送至病房,并与临床医生做好交接。 4、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需做相关检查的,各医技科室应做到随到随检、先检查后交费,发现危急值时及时通知急诊首诊医生,做好记录,并快速给出检查报告。 5、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时,药房应做到随用随取,先用药后交费,并做好记录。 6.收款及挂号处:需紧急抢救的危重患者可先抢救后付费,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并做好记录。 (题目: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制定日期:2013年4月20日;制定部门:医务科;校对:宋龙基,审批者:张建栋。) 危重病人抢救流程 急诊患者就诊初步判断病情重症监护室初步抢救治疗(开通静脉通道、吸氧、按病种进行常规抢救措施等) 向陪护人交代病情及签署危重通知单

急诊科自查报告

大型中医医院巡查科室自查报告 根据巡查工作内容和巡查工作实施细则,急诊病区完成了自查自纠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人员配置及中医药知识培训(参照3.3标准) 急诊病区实际开放床位(住院、留观)16张,抢救床2张,现有护理人员13名,门诊输液室1名护士,抢救室4名护士,人员配置合格。除黄凯敏、李爽、胡玉玉三名新进人员,其余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的时间均≥100学时,比例大于70%,符合巡查细则要求。 二、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情况(参照5.8标准) 我病区自2013年7月起即开始开展眩晕病的中医护理方案。2014年6月开展促脉的中医护理方案。现病区这眩晕病严格按照中医护理方案的要求和规范进行护理,截止目前未收住1例促脉患者。在护理记录单及查房中能体现辩证施护的内容,但仍需进一步改进。 二、专科中医特色(参照7.1、7.2、7.3和7.4标准) 1、科室目前开展的中医技术操作有:中药穴位贴敷、耳穴埋豆、中药灌肠滴入、拔火罐。2015年中医技术操作项目应用人数较去年减少。 原因分析:(1)急诊门诊患者较多,多为危急重症患者,患者对实施中医护理技术接受度不高;(2)医生人员减少,住院患者人数减少。 整改措施:(1)病情平稳的患者督促医生下达医嘱,提高中医操作的使用率。(2)对目前的住院患者加强宣教,积极开展中医技术操作。 2、病区积极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制作了中医健康教育册,内容包括生活起居、饮食指导、情志调理、康复指导等多方面。加强护士对门诊及住院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 3、科室未能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和护理科研工作。 原因分析:急诊门诊患者较多,多为危急重症患者,患者对实施中医护理技术接受度不高,中医技术开展较少。护士对护理科研认识不足。 整改措施:(1)病情平稳的患者督促医生下达医嘱,提高中医操作的使用率。(2)护理科研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提高认识。

急诊与住院连贯的医疗服务流程知识讲解

急诊与住院连贯的服务流程 1.目的 保障急诊患者住院期间医疗服务的连续性,保障患者的安全,降低医患矛盾,减少医疗风险。为病人就诊、住院、会诊、转诊、出院、随诊全过程提供优质的服务,保证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转,确保医护质量,以满足病人需求。本规程是对病人从门诊就诊到入院、住院、会诊、转诊、出院的全程工作进行系统的规定。涉及的科室多、范围广,全体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要达到优质服务的目的,每位医护人员必须认真阅读和全面掌握相关文件内容,并且严格遵守执行。 2.职责 2.1院领导和医务处、护理部负责制定医疗服务途径和连续性规划及改进工作。 2.2科主任负责本科室医疗全过程服务质量的监控,制定科内培训计划,实施考核。 2.3门、急诊主任(副主任)、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履行岗位职责,负责门诊患者的诊治,急诊危重患者的诊治和抢救。 2.4门诊全科医生负责初诊且无法分科病人的初筛工作。 2.5护士长负责护理过程的管理和监督,制定护士培训计划,实施护士考核。2. 6急诊护士履行岗位职责,承担病人的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护工作。 2. 7门诊护士履行岗位职责,安排并完成诊室病人的专科治疗,专科医师对病情充分评估,决定是否住院。 2.8导诊护士负责对就诊病人作详细就诊流程解释、指引,必要时亲自带病人完成就诊,并负责候诊区病人的生命体征测量,病情观察及就诊秩序的安排。 急诊与住院连贯的服务流程3. 3. 1得到医疗服务的途径及入院前评估 从院前救护人员见到病人的那一刻或病人到达急诊与医护人员接触时,医患 活动就开始发生。这个活动的全过程均伴随着对病人的评估与筛查,并随时判断病人的需求是否与医院的使命及所提供的医疗服务资源相匹配。医院将所能提供的疾病诊治专科、检查、化验项目、病人就诊程序、工作时间、医院的使命以及医疗服务的资源,以电视广告及宣传册等形式对外宣传,并为适合本院服务范围的患者提供必要的服务。 急诊分诊护士或分诊医生按照《急诊科工作制度》、《急诊科管理规程》、《急 诊科病人分类及处理规程》、《急诊院前抢救管理制度》、《急诊留观病人处理规程》进行分诊,对就诊需求一时难以界定的初诊病人,持就诊卡到全科医生处就诊。全科医生按《首诊负责制度》执行,或转去专科门诊或接待病人完成全程服务,结束就诊。对于危重病人、外伤病人、65岁以上老人、残疾人、久病体弱者、疼痛病人和门诊提前预约挂号的病人,应优先安排病人的诊疗、检查、取药和治疗、缴费口。 门诊医生在诊疗病人时,应以体格检查、临床检验或影像诊断结果对病人进行评估和筛查,以帮助了解病人当前所需服务的类型,根据预防、缓解、治疗和康复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47764

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危重病人抢救流程

一、创伤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严重创伤抢救流程图

二、农药中毒抢救流程 初步怀疑有机磷农药中毒: 服农药史+口腔或呼吸有大蒜臭味、流涎、多汗、肺部啰音、瞳孔缩小、肌肉震颤、意识障 碍 紧急评估 气道阻塞 ① 清楚气道异物保持气道通畅 有无气道阻塞 大管径管吸痰 有无呼吸,呼吸的频率和程度 呼吸异常 ②气管切开或插管 有无脉搏,循环是否充分 神志是否清楚 呼之无反应,无脉搏 心肺复苏 无上述情况或经处理解 稳定后 除危及生命的情况后 卧床,头偏向一侧,口于最低位避免误吸 保持呼吸道通畅 建立静脉通道 进一步监护心电、血压、脉搏及呼吸 吸氧、保持血氧饱和度95%以上 镇静:烦躁、抽搐者可给地西泮5~10mg 或劳拉西泮1~2mg 静脉注射(推注速度不宜超过2~5mg/min ) 如有条件进行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检测 检测血电解质 颅脑伤 ●头颅CT 检查 ●颅内血肿、脑 挫伤严重水肿、手术清除血肿或减压 ●非手术治疗: 胸部伤 ●胸部X 线或CT 检查 ●内固定浮动胸壁 ●胸部开放伤、话动性出血、心 泌屎系损伤 ●Β超、CT 检 ●肾挫伤者绝对卧床休息、止血、碱化尿液 ●肾,膀胱挫裂伤应行手术修 腹部伤 ●Β超、X 线、CT 检查 ●腹腔灌洗 ●确诊腹腔脏器损伤者应开腹探查,胃肠减 脊柱骨盆四肢伤 ●X 线、CT 检 ●脊髓受压者急诊手术减压 ●骨盆骨折大出血即血管内

脱去衣物,清水洗受染皮肤、毛发 洗胃或催吐:冷淡盐水,反复洗胃至无异味或总量2~5升为止 导泻:33%硫酸镁200ml或25%甘露醇250ml灌胃 输液: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盐溶液2000~4000ml/d,注意电解质酸碱平衡 利尿:呋塞米20~40mg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必要时加倍重复1~2次使用 阿托品: 按轻、中、重不同程度,每2~30分钟静脉注射1~10mg,根据情况调整达到阿托品化后维持气道分泌物减少(肺部啰音减少或消失) 瞳孔散大 口干、皮肤干燥 颜面潮红 心率加快 真正把握适度原则,必须做到用药个体化,避免阿托品中毒 复能剂: 是否使用或者何时使用目前尚有争议。解磷定成人每次~,稀释后静脉滴注或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2~4小时重复1次(忌与碱性药物配伍)。也可以选择氯磷定(~1g肌肉注射) 上述治疗无效 ●核实诊断正确性 ●试用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 三、急诊分娩的急救工作流程 一、接到呼叫电话后,应详细询问记录病人的情况,在10分钟内,立即派车组织相关人员携带抢救药品、氧气、产包等器械,必要时带血、迅速前往现场实施紧急抢救处理,在车上仍要继续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 二、在病人到达之前,成立以产、内、儿科主任、产科值班医师、护士长、主班护士为成员的抢救小组,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主班护士应立即备齐抢救药品、急救器材、诊疗仪器、手术器械等,各有关人员坚守岗位,以便及时抢救。

2016年医院急诊科业务学习计划

2016医院急诊科工作计划 公文 医院急诊科工作计划 xx年我们急诊科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实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凝聚全科医务人员力量,以新思路、新观念、新举措,增强急诊工作的生机与活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急诊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提高急诊医疗服务质量,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加快我院急诊发展步伐。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有关要求,以维护健康,关爱生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科室宗旨,为把我科建设成为民众信赖、医院放心、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科室迈出坚实的步伐。 二、任务、目标和要求 1.加强科室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以学术(科)带头人及人才梯队应能满足急诊内涵建设需要为重点,有计划的进行中医药继续教育,年内派出参加各类与急诊救护学术活动达到15人次,在同等条件下,对中医药适宜技术方面的培训班,优先按排。计划派出一名中医师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很抓“三基三严”,加强病史询问及规范查体、大病历规范书写、抗生素合理使用等专项培训力度。 2.进一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完善急诊常见优势病种的诊疗常规,并在临床工作中执行。提高处理急危重症的能力和诊疗质量,在急危重症救治中积极应用中医药,保障中医药的充分参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提高特色病种的辩证论治水平、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提高检查与治疗的适宜性以及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合理性。提高重点急诊治疗率。要求医护人员熟练掌握中西医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急危重症的中医药使用率。围绕“质量、安全、服务、价格”,狠抓内涵建设。完善急诊、入院、手术“绿色通道”使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完善24小时急诊服务目录、急诊工作流程,与临床各科做好协调配合工作。认真做好应急预案管理,对大批量病员有分类管理的程序。立足使急诊留观病人于24小时内诊断明确、病情稳定后安全入院。 力争门诊诊疗人次达到50000人次;病人出院人次700人次;留观人次120人次;业务收入达到400万,药品收入占业收入比例下降5%。 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急诊留观时间≤48小时,急诊应用中医诊疗技术≥3项,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0%,急重症中医治疗率,急危重症中西医结合治疗率≥30%。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3、服务态度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深入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示范岗”活动,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内容,注重服务技巧,落实医患沟通、知情告知制度,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纠纷,定期进行分析、总结,强化安全措施,防范医疗事故发生。延伸服务范围,保证服务质量,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率,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三.加强领导,建立本科室各类管理组织机构,落实责任。 1.成立医疗质控小组 组长: 成员: 主要职责:负责本科室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各种医疗文书书写督查工作,严防医疗纠纷的发生。

急诊服务流程及规范最新版本

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 拨打急救电话经救护车接来的患者(院前急救)(或)/自行来院患者→急诊科护士接诊挂号→测T、P、R、BP观察神志→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医生立即接诊病人→查体、完善检查:(1)轻症:输液、治疗、取药、留观、好转者离院,留观期间病情加重者,则住院、手术;(2)危重:立即进入抢救室抢救→心肺复苏、吸氧、开放静脉通路、心电监护→医师全程陪同→送住院、手术、重症监护。 服务时限 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10分钟,超声检查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血、尿、便常规检验、心电图、影像常规检查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生化、凝血、免疫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2小时,细菌学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4天。 急诊科、临床科室、各医技科室、药房、收款及挂号等配合流程 1、急诊有患者需要会诊时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临床科室接到会诊电话后立即派会诊医生前往会诊,时间﹤10分钟。 2、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抢救需要临床科室帮助的,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临床科室接到电话后立即派医生前往共同抢救。 3、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需要入院的,提前联系临床科室,准备病床和做好接收患者的准备,由担架队和急诊医务人员将患者护送至病房,并与临床医生做好交接。

4、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需做相关检查的,各医技科室应做到随到随检、先检查后交费,发现危急值时及时通知急诊首诊医生,做好记录,并快速给出检查报告。 5、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时,药房应做到随用随取,先用药后交费,并做好记录。 6.收款及挂号处:需紧急抢救的危重患者可先抢救后付费,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并做好记录。 危重病人抢救流程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规 范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一、重点病种种类 依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重点病种包括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 二、重点病种的急诊评估、处置与分流规范 (一)多发伤 多发伤定义:两处或以上器官系统受伤,其中之一可能危及生命。应抓紧伤后“黄金1小时”的抢救机会。 1、严重多发伤,到急诊科10分钟内,完成: (1)心电监护、吸氧、建立静脉双通道补液、留置尿管等 (2)初次评估与复苏 A:通畅气道、保护颈椎 B:评估呼吸,处理危及生命的心胸外伤 C:评估循环,控制体表出血,床旁手段评估内出血,必要时输血 D:评估意识状态及神经功能E:充分暴露检伤,防止低体温 (3)基本明确主要可能损伤部位,并致电邀请相关科室急会诊 2、严重多发伤,到急诊科60分钟内,完成: (1)二次评估:包括从头到脚的全身检查、病史采集、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功能的监测,并在患者稳定前提下完善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2)相关临床科室完成紧急会诊,书写会诊记录。评估决定性手术的指征与风险,完成医患沟通与相关知情同意。 (3)患者分流:直接送手术室、入院或急诊留观 (二)急性冠脉综合症 1、怀疑缺血性胸痛,在抵达急诊科10分钟内,完成: (1)心电监护,吸氧。完成气道、呼吸和循环的评估。 (2)简单询问病史、完成体格检查 (3)心电图检查(常规12导联,必要时加V7-V9、V3R-V5R) (4)采血,查血清心肌标志物、血常规,生化,凝血常规。建议POCT。 (5)若考虑急性冠脉综合症,无禁忌则立即予阿斯匹林300mg嚼服、氯吡格雷300mg口服。视病情给予硝酸酯类和吗啡对症止痛等处理(6)电话通知心脏内科急会诊,评估心肌再灌注治疗指征和方式 (7)他常规治疗:抗凝、调脂、ACEI、β阻滞剂等 2、怀疑急性冠脉综合症,在抵达急诊科30分钟内,完成: (1)心脏内科会诊,决定溶栓治疗或PCI(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签署心肌再灌注治疗的书面知情同意。同时联系导管室或CCU病房。 (2)若符合再灌注治疗指征,且无相关禁忌,应在到达急诊30分钟内开始溶栓,90分钟内进行PCI。 (三)急性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1、怀疑心衰或呼衰的患者,在抵达急诊科10分钟内,完成:

急诊服务流程及规范81952

急诊服务流程及规范 81952

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 拨打急救电话经救护车接来的患者(院前急救)(或)/自 行来院患者→急诊科护士接诊挂号→测T 、P 、R 、BP 观察神志→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医生立即接诊病人→查体、完善检查: (1)轻症:输液、治疗、取药、留观、好转者离院,留观期间病情加重者,则住院、手术;(2)危重:立即进入抢救室抢救→心肺复苏、吸氧、开放静脉通路、心电监护→医师全程陪同→送住院、手术、重症监护。 服务时限 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10分钟, 超声检查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血、尿、便常规检验、心电图、影像常规检查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生化、凝血、免疫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2小时,细菌学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4天。 急诊科、临床科室、各医技科室、药房、收款及挂号等配 合流程 1、急诊有患者需要会诊时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临床科 室接到会诊电话后立即派会诊医生前往会诊,时间﹤10分钟。 医院医疗 制度汇编 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 编号:YLZD058 修订日期:2014年5月 生效日期:2014年8月

2、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抢救需要临床科室帮助的,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临床科室接到电话后立即派医生前往共同抢救。 3、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需要入院的,提前联系临床科室,准备病床和做好接收患者的准备,由担架队和急诊医务人员将患者护送至病房,并与临床医生做好交接。 4、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需做相关检查的,各医技科室应做到随到随检、先检查后交费,发现危急值时及时通知急诊首诊医生,做好记录,并快速给出检查报告。 5、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时,药房应做到随用随取,先用药后交费,并做好记录。 6.收款及挂号处:需紧急抢救的危重患者可先抢救后付费,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并做好记录。

最新2021年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2021年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写工作计划实际上就是对我们自己工作的一次盘点。让自己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以下是由PQ为大家推荐的20xx年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欢迎大家学习参考。 20xx年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一 xx年我们急诊科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实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凝聚全科医务人员力量,以新思路、新观念、新举措,增强急诊工作的生机与活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急诊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提高急诊医疗服务质量,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加快我院急诊发展步伐。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有关要求,以维护健康,关爱生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科室宗旨,为把我科建设成为民众信赖、医院放心、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科室迈出坚实的步伐。 二、任务、目标和要求 1.加强科室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以学术(科)带头人及人才梯队应能满足急诊内涵建设需要为重点,有计划的进行中医药继续教育,年内派出参加各类与急诊救护学术活动达到15人次,在同等条件下,对中医药适宜技术方面的培训班,优先按排。计划派出一名中医师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很抓“三基三严”,加强病史询问及规范查体、大病历规范书写、抗生素合理使用等专项培训力度。

2.进一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完善急诊常见优势病种的诊疗常规,并在临床工作中执行。提高处理急危重症的能力和诊疗质量,在急危重症救治中积极应用中医药,保障中医药的充分参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提高特色病种的辩证论治水平、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提高检查与治疗的适宜性以及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合理性。提高重点急诊治疗率。要求医护人员熟练掌握中西医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急危重症的中医药使用率。 围绕“质量、安全、服务、价格”,狠抓内涵建设。完善急诊、入院、手术“绿色通道”使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完善24小时急诊服务目录、急诊工作流程,与临床各科做好协调配合工作。认真做好应急预案管理,对大批量病员有分类管理的程序。立足使急诊留观病人于24小时内诊断明确、病情稳定后安全入院。 力争门诊诊疗人次达到50000人次;病人出院人次700人次;留观人次120人次;业务收入达到400万,药品收入占业收入比例下降5%。 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急诊留观时间≤48小时,急诊应用中医诊疗技术≥3项,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0% ,急重症中医治疗率,急危重症中西医结合治疗率≥30%。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 3、服务态度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深入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示范岗”活动,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内容,注重服务技巧,落实医患沟通、知情告知制度,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纠纷,定期进行分析、总结,强化安全措施,防范医疗事故发生。延伸服务范围,保证服务质量,全面提高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