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二级医院8种病)资料
八种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

八种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急性创伤的急诊服务流程(1)初步迅速判断病情。
经验判断:在接诊创伤患者的第1分钟内,完成意识状态的判断以及依据足背动脉、桡动脉、股动脉、颈内动脉的搏动和张力初步判断血压的大致范围、创伤评分、应用流程。
(2)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管理原则:建立可靠的呼吸通路和支持,确保动脉血SaO2>90%,迅速建立中心静脉通路和液体复苏。
(3)系统查体和检查:按CRASHPLAN(C心脏及循环系统;R,胸部及呼吸系统;A,腹部脏器;S,脊柱脊髓;H,颅脑;P,骨盆;L,四肢;A,动脉;N,神经)进行系统查体,评估患者的危重程度,对相应的部位进行X线、CT、B超等检查,以得到影像学证据并完善诊断。
(4)改良氧利用率的监测。
(5)急诊实施确定性救命手术对于内脏损伤患者进行修复和止血以确定救命的目标手术。
(6)启动创伤小组指标通过病史采集和初步徒手查体了解伤情后,按如下4个步骤启动创伤小组救治流程。
①检查生命体征和意识水平,GCS<14或收缩压<90mmHg,或成年人外伤评分(TS)<11或者儿童TS<8,启动创伤小组救治流程,反之进入下一步。
②评价解剖创伤:创伤仅发生在头、颈、躯干、四肢末端(含膝、肘)或连枷胸或复合有烧伤的创伤,或两处或以上的四肢长骨骨折或骨盆骨折,肢体瘫痪或四肢离断到腕和踝关节,启动创伤小组救治流程,反之进入下一步。
③评价有证据的损伤机制和高能因素:汽车一同摔出或同一环境内有死亡者,或6m以上坠落、翻滚或高速机动冲击速度>40 km/h、车体畸形>50em、乘客空间>30tin,或机动车对行人或自行车撞击速度>5km/h,行人摔出并翻滚或摩托车撞击速度>20km/h人车分离者,启动创伤小组救治流程,反之进入下一步。
④基础情况:年龄<5岁或>55岁,存在心脏疾病、呼吸疾病、糖尿病、肝硬化、病态肥胖、妊娠、免疫抑制、出血或者服用抗凝药物患者,启动创伤小组救治流程。
18(2.3.4.2)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二甲复审完整版)

危重病人抢救流程严重创伤抢救流程图二、农药中毒抢救流程三、急诊分娩的急救工作流程一、接到呼叫后,应详细询问记录病人的情况,在10分钟,立即派车组织相关人员携带抢救药品、氧气、产包等器械,必要时带血、迅速前往现场实施紧急抢救处理,在车上仍要继续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
二、在病人到达之前,成立以产、、儿科主任、产科值班医师、护士长、主班护士为成员的抢救小组,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
主班护士应立即备齐抢救药品、急救器材、诊疗仪器、手术器械等,各有关人员坚守岗位,以便及时抢救。
三、接诊病人要认真负责,迅速准确,一路畅通,要求5分钟使病人进入抢救程序,抢救小组由参加抢救的最高技术职称指挥,根据病情确定抢救方案。
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要严肃认真、服从指挥、密切配合、分秒必争、沉着冷静、规操作完成各自任务。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要复述一遍,以免发生差错。
要严格观察病情变化,认真做好各种记录,要求准确、清晰、扼要、完整而且必须注明执行时间。
四、设专人护理危重病人,制定全面细致的护理计划,认真进行护理观察,及时准确的做好护理记录。
五、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床前交班),医护人员要及时准确交接病情和治疗情况,对病人的病情变化、抢救措施及所有药品均应详细交班,注射用药品空安瓿、输液空瓶、输血空瓶等用完后须经第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安规定处置。
六、及时与病人家属及单位联系交代病情,并酌情报告院总值班、院领导,凡可能涉及到的纠纷,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七、抢救完毕及时整理抢救室,补充药品、器材,保持清洁卫生,同时做好抢救小结,总结经验,提高抢救技能。
八、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进行病案讨论分析,分析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并按规定在二周上报有关部门。
五、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服务及诊治流程到达急诊前、后:遵守院急救与院前急救衔接接诊制度及流程;参照预检分诊流程及急诊分诊指南;按神经系统患者预检分诊标准进行分诊。
住院期间:1.健康教育,有记录。
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急诊服务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医疗服务,特别是对于一些重点病种来说,急诊服务的流程与规范更是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流程和规范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急诊服务流程1.患者到达急诊室:患者到达急诊室后,首先由急诊接待人员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病情描述等。
2.初步评估:急诊医生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判断病情的紧急程度,根据不同病情进行分诊。
3.快速处理病情稳定的患者:对病情较为稳定的患者,如轻微创伤、呼吸道感染等,可安排相对较快的治疗,如护理处理、拍摄X线片、开具药物处方等。
4.紧急重症救治:对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如心肺骤停、休克等,应立即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包括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5.病情跟踪和观察:对于病情较为不明确的患者,急诊医生可安排病情观察,如住院观察、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进一步明确病情。
6.给予治疗和疼痛缓解:根据患者的病情,急诊医生给予相应的治疗,如输液、打针、缝合伤口等,并对疼痛患者给予病因治疗和疼痛缓解治疗。
7.报告和交接班:急诊医生在完成诊治工作后,需将患者的病情发展、诊疗方案、医嘱等情况报告给住院医生,并与其进行交接班,确保患者的连续性护理。
二、急诊服务规范1.急诊服务时间:急诊科实行24小时全天候开放,确保患者随时得到急救和治疗。
2.医疗队伍构成与培训:急诊科医疗队伍由经验丰富的急诊医生、护理人员、技术人员组成,他们需要进行专业的培训和继续教育,熟悉各种重点病种的紧急处理原则和操作技能。
3.质量控制与质量监测:急诊科需要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机制,对医疗服务过程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纠正不足和改进工作质量。
4.紧急设备和药品配置:急诊科需配备全面齐全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包括急救箱、心电监护仪、除颤器、氧气等。
5.紧急救治指南和标准:医院需制定并严格执行各种重点病种的急救处理指南和标准,指导医疗人员进行救治工作。
6.患者隐私保护:急诊科应设立专门的接待区域,保障患者的隐私,禁止其他患者、家属等随意进入。
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

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急诊服务是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为迅速发生的急性疾病、创伤等提供及时的医疗救治和紧急救援。
针对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和服务时限需要根据各种疾病特点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救治。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重点病种以及相关的急诊服务流程和服务时限的介绍。
一、心脑血管急症(如心肌梗死、脑卒中)心脑血管急症是急诊科最常见的病种之一,治疗时间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影响。
急诊服务流程:1.患者到达医院后,由急诊医生迅速进行初步评估,包括问诊、体格检查、心电图、血压和心率监测。
2.心脑血管急症疑似患者需尽快激活院内急诊医疗联络中心(如急诊中心、卒中中心等),列出紧急救治清单。
3.院内急诊医疗联络中心与心血管科、神经内科等相关科室联动,尽快完成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心肌酶谱、脑部CT或MRI等)。
4.心脑血管急症疑似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分级送到相应的科室进行救治,如冠心病患者需送往心导管室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
急诊服务时限:心脑血管急症是时间相关性疾病,早期干预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1.早期诊断和评估: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在到达医院后的10分钟内(即“门到针”时间)迅速进行心电图和血常规检查。
2.溶栓治疗时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到达医院后,溶栓治疗应在30分钟内开始。
3.完成冠脉介入治疗的时间:急性心肌梗死需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在心电图确诊后至介入治疗完成时间应在90分钟以内。
4.心电图检查时间:对于疑似脑卒中患者,需在到达医院后15分钟内进行心电图检查。
二、严重创伤(如车祸、坠落伤)严重创伤是急诊科常见的急症之一,通常采取多学科的团队协作来提供急救和治疗。
急诊服务流程:1.患者到达医院后,急诊医生迅速进行初步评估,包括快速问诊、体格检查以及确定创伤的类型和部位等。
2.高度怀疑严重创伤的患者应立即通知麻醉、外科、骨科等相关科室,组织多学科团队进行救治。
3.进行特殊检查(如头颅CT、肌酸激酶酶谱、X光、血气分析等),进行创伤评分以确定严重程度,并制定具体救治方案,如介入治疗、手术等。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

莱钢集团莱芜矿业有限公司职工医院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为促进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密切科间写作,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依据“ 2012版二级医院审定标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图。
重点病种包括: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等。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图门诊导诊员立即主动提供平车或轮椅等护送工具J送至急诊科J急诊接诊经评估生命体征平稳患者J 检查结果送至急诊首诊医生经评估患者危重J 护送入J 视病情送入随时复诊急性创伤的救治流程与规范(1)初步判断病情:确定给予何种程度的抢救支持。
(2)呼吸通路的阶梯化管理:建立可靠的呼吸通路和支持,确保动脉血SaO2> 90%。
(3)以中心静脉插管为主的循环通路建立:建立至少一条中心静脉通路(单腔或双腔导管),必要时建立两条中心静脉导管通路,并备用另外一条或二条静脉(套管针)通路。
休克患者先快速补液,继以输血,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
(4)系统查体和检查:按CRASHPLAN 进行系统查体,评估患者的危重程度。
对相应的部位进行X 线、CT、B 超等检查,以得到影像学证据并完善诊断。
(5)以改良氧利用率监测指导全身管理。
液体的复苏目标从整体看主要以尽可能提供足够的血液携氧,以满足全身氧代谢的要求。
当机体的氧载不能满足机体的氧耗时,机体将通过提高氧利用率来代偿对氧的利用,可以从正常的上升到。
一旦氧载情况改善,氧利用率可以在2-4 小时内恢复正常。
可以这样认为,只要机体的代偿功能存在,当出现氧利用率提高,即可认为此时氧载不足或相对不足,在一定限度内,氧利用率的上升就意味着组织缺氧在恶化。
当其超过时,说明缺氧超过危险限,要加强干预。
如果其持续在达3-4 天,在持续24 小时以上,〉的时间超出8-12小时,提示患者缺氧严重且时间过长,出现并发症的机会增多。
因此,复苏的氧代谢目标在氧利用率指标即不应超过(6)确定性救治手术:对于内脏损伤患者进行修复和止血以确保救命的目标手术。
重点疾病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完整规范)

重点疾病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完整规范)
前言
本文档旨在规范重点疾病急诊服务流程,提高急诊工作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急诊患者的识别
疾病的识别
重点疾病包括但不限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急性肾衰竭、创伤、中毒等。
医护人员应当在第一时间对疾病做出初步判断。
生命体征的识别
医护人员应当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血压、心率、体温等指标,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
急诊服务流程
急救抢救
对于危及生命的病情,医护人员应当采取紧急抢救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颈部抬高、给药等。
诊断治疗
经过初步抢救,医护人员应当尽快为患者进行详细的诊断,配置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诊治过程中,应当遵守医学伦理,保证患者的隐私,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转运处理
对于病情较重或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当及时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院资源的情况,进行转运处理。
急诊服务的规范要求
值班制度
医院应当设立专门的急诊科,并且实行24小时全天候服务,保证有足够的医护人员负责急诊工作。
急诊制度
医院应当建立健全的急诊制度,包括但不限于急诊病历、急诊医嘱等,确保急诊服务规范化、标准化。
应急处置
医院应当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和相关应急预案,提升医疗应急处置能力。
总结
重点疾病急诊服务是医院的重要服务内容之一,本文档提供了规范的服务流程和要求,希望能够对医护人员提供有力的指导,提高急诊工作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2.3.4.2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二甲复审完整版整理后)

巴州红十字华龙医院急诊绿色通道与重点病种服务流程为系统的规范急性危重病人的接诊、分诊、检查、诊断、抢救全程医疗服务行为,使急性危重病人得到及时、规范、高效、周到的医疗服务。
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医疗风险,特制定急诊绿色通道与重点病种服务流程。
一、管理范畴需要进入急救绿色通道的病人是指在短时间内发病,所患疾病可能在短时间内(﹤6小时)危及病人生命。
这些疾病包括:(一)、急性创伤引起的体表开裂出血、开放性骨折、内脏破裂出血、颅脑出血、高压性气胸、眼外伤、气道异物、急性中毒、电击伤等及其他可能危及生命的创伤。
(二)、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肺水肿、急性肺栓塞、大咯血、休克、严重哮喘持续状态、消化道大出血、急性脑血管意外、昏迷、重症酮症酸中毒、甲亢危象等。
(三)、宫外孕大出血、产科大出血。
二、急诊抢救、急诊住院、急诊手术绿色通道(一)院外急救接到上述危重症患者按“120制度”进行必要的处理,并尽快转运回医院,在转运过程中告知医院要求会诊的医生、仪器设备、药物的准备,启动急救绿色通道。
(二)院内抢救1、病人到达急诊科,分诊护士将病人送入抢救室,并在5分钟内完成病人合适体位的摆放、吸氧、开通监护仪进行监护并完成第一次生命体征监测(T、P、R、Bp)、建立静脉通道(休克病人建立双通道)、采取血液标本(常规、生化、凝血和交叉配血标本)备用,建立病人抢救病历。
2、首诊医生询问病史、查体、迅速判断影响生命的主要因素、下达抢救医嘱、下达会诊医嘱、下达检查医嘱、下达手术医嘱。
所有医嘱可下达口头医嘱,由护士记录并复述,医生确认后执行。
抢救后6小时内由抢救医生完成急诊抢救病历和补记口头医嘱。
(三)急诊住院绿色通道专科医生在到达急诊科进行会诊时,急诊医生负责和专科医生就病人的情况进行口头沟通,专科医生应对病人进行快捷有效的查体,并向急诊科医生说明专科处理意见,确定转专科诊治病人,由急诊科医生、护士负责将病人转送到相应专科,专科医生负责安排、协调科室床位,并做好接受病人的抢救准备工作。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完整规范)课件.doc

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为加强急诊质量管理,密切科间协作,促进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根据卫计委及省市相关制度规定、“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要求,依据相关诊疗指南及规范,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修订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的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重点病种包括: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等。
具体规定如下:一、危重病人抢救流程急诊患者就诊初步判断病情急诊抢救室初步抢救治疗(开通静脉通道、吸氧、按病种进行常规抢救措施等)向陪伴交代病情及签危重通知单记录(医师记录抢救病历)(护士记录抢救项目清单)继续抢救或请上级医观察病情、化验单、影收入住院师会诊像检查结果进一步评病情较重估根据情况决定患者去向抢救成功二、急性创伤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1, 初步判断病情:确定给予何种程度的抢救支持。
2, 呼吸通路的阶梯化管理:建立可靠的呼吸通路和支持,确保动脉血SaO2﹥90%。
3, 以中心静脉插管为主的循环通路建立:建立至少一条中心静脉通路(单腔或双腔导管),必要时建立两条中心静脉导管通路,并备用另外一条或二条静脉(套管针)通路。
休克患者先快速补液,继以输血,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
4, 系统查体和检查:按CRASHPLA进N行系统查体,评估患者的危重程度。
对相应部位进行X 线、C T、B超等检查,得到影像学证据并完善诊断。
5, 以改良氧利用率监测指导全身管理。
复苏的氧代谢目标在氧利用率指标即不应超过0.40 。
6, 确定性救治手术:对于内脏损伤患者进行修复和止血以确保救命的目标手术。
●创伤严重度分类方法:①轻度:患者为单部位受伤,仅需简单处置,一般不需住院治疗。
②中度:主要受伤部位损害严重,有功能损害,生命体征基本平稳,一般没有生命危险;ISS(创伤严重度评分)<13,治愈后可能留有功能障碍。
③重度:单个或多个部位损害,生命体征不稳定,不救治患者会死亡;ISS 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