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

合集下载

国家精品课标准

国家精品课标准

国家精品课标准
国家精品课程的标准包括以下方面:
1.一流教师队伍:国家精品课程需要具备一流的教师队伍,这些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高超的教学技能,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2.一流教学内容:国家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具备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和规范性,能够反映学科前沿和职业教育的特点。

3.一流教学方法:国家精品课程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4.一流教材:国家精品课程需要使用一流的教材,这些教材能够与教学内容相匹配,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5.一流教学管理:国家精品课程需要具备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包括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评价、学生管理等方面,以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此外,国家精品课程还需要具备以下特点:
1.示范性:国家精品课程应该是同类课程中的典范,具有示范性和引领作用。

2.共享性:国家精品课程应该具备共享性,能够通过网络平台等途径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3.持续性:国家精品课程应该具备持续性的特点,能够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资源,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4.创新性:国家精品课程应该具备创新性,能够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
法,以培养创新型人才。

总之,国家精品课程的标准是高水平、高质量、高标准、高要求、高示范性、高共享性、高持续性和高创新性。

对《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变化的分析与思考

对《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变化的分析与思考

20 0 1年 , 育 部 出 台 了《 于 加 强 高 等 学 校 本 教 关 科 教学 工作 提高 教学 质量 的若 干 意见 》 4号 文 件 ) ( ,
随着 先进 教 育 思想 的传 播 和教 育 实 践 的深 入 , 作为 评选 精 品 课 程 衡 量 标 准 的 “ 审 指 标 ” 在 逐 评 也
级 精 品课 程 , 中包 括 本 科 类 、 职 高专 类 院 校 课 程 。2 0 也 0 7年 1号 文 件 的 出台 , 志 着 中 央 财 政 将 投 资 2 标 5亿 , 始 启 动 开
指标 由往年 的单 一指 标体 系变 化 为分 别针 对 本科 和 高职 院校 的精 品课程 评 审体 系 。并 且 本科 类 精 品课
《 国家精 品课程 评 审指标体 系》 的变 化 及 趋 势 分 析

( ) 评审指标说明》 一 《 稳中有变
历年来 , 品课 程 的评 审 指标 说 明在 内容 上 基 精

立 起各 门类 、 专 业 的 校 、 、 家三 级 精 品课 程 体 本 保 持稳定 , 在个 别项 目上 略有 变化 。 各 省 国 但 系 。2 0 03~20 07年 , 有 177门课 程 被 评 为 国家 共 2 是 理论 依据有 所 变化 。 自 20 07年 开始 , 审 评
收 稿 日期 :00一 l一1 21 O 5
作者简介 : 李
彦 (9 4一) 女 , 18 , 河南新 乡人 , 助教 , 士 , 硕 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学研究 。

彦 : 精 品课 程评审指标体 系》 对《 变化 的分析 与思考
第 6期
7 %和 3 % ; 20 0 0 从 07年 开始 至今 , 两 部 分 的分 值 见 对课 程 建设 的重 要 作用 。 这 比例变 为 了 8 % 和 2 % , 也体 现 了国家 在关 注课 0 0 这 第五 , 为 单 列 出来 的 特 色 指 标 “ 程 特 色 ” 作 课 , 其 内涵基 本 是 在 逐 年 变化 的 。2 0 0 3年 “ 程 特 色 ” 课 程 特色 和政 策支持 的同 时 , 越来 越 重 视教 学 队伍 、 教 申报单 位所 报特 色 ” 而 20 ; 06年就增 学 内容 、 教学 条件 、 学方 法与 手段 以及 教 学效 果 等 的打 分依 据 为“ 教 加 为 “ 报 特 色 ” “ 在 学 校 鼓 励 政 策得 力 ” 个 所 和 所 两 内容 支撑 起来 的、 程 内在 的综 合质 量 。 课 方 面 ;0 7年在 上 一年 的 基 础上 , 20 又增 加 了 “ 程 创 课 第三个 变 化 是 “ 心 指 标 ” 一 内 容 的 取 消 。 核 这 这一 要求 ;08年 , 辐射 共 享 措施 有力 , 来 20 “ 未 仅 2 0 一年 在评 审指 标 中提 出 了“ 0 3年 核心 指标 ”要 新 点 ” , 也成 为 了 该 内涵 的 内容 之 一 。这 些 求“ 国家 精 品课 程 各 核 心 指 标 得 分 均 应 在 C 以上 建 设计 划可 行 ” 变 化都 充分 体 现 了评 审指标 是 将 “ 量评 价 ” “ 定 与 定 ( 含 C) , 不 ” 而从 20 04年 开 始 就 取 消 了该 项 要 求 。 相结 合 的评 价体 系 , 不仅 要建 设有 特 色 的课 这对 高校在 建设 精 品课 程 时必 须从 各方 面下 功 夫 而 性 评价 ” 程, 而且 要用 发展 的眼光 看 问题 , 课程 的价 值发 挥 将 不是 以偏 概全 、 仅重 视某 几 项指 标做 出导 向。 到最 大 、 最好 。 ( ) 审 指标 项略 有变 化 二 评 《 国家精 品 课 程 评 审 指 标 》的 一 级 指 标 分 为 教 学 队伍 、 学 内容 、 学条 件 、 学方 法 与 手段 、 学 教 教 教 教 效 果 和课程 特 色 六 大项 , 中前 五 项 是 综 合 评 审 内 其 容 , 分 为 1 0分 , 总 0 最后 一 项 “ 程 特 色 ” 1 0分 。 课 占 0

国家级精品课程

国家级精品课程

国家级精品课程一、课程简介国家级精品课程是指由教育部认定的一种具有较高教学质量和较高社会效益的课程。

这类课程通过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国家级精品课程及其建设项目的评审和验收,成为评价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特点1. 教学内容精选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经过多轮的筛选和评审,确保其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教学实用性。

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反映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前沿。

2. 教学方法创新国家级精品课程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实践。

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评价体系科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建立了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

这种评价体系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评价方法多样化,包括考试、作业、实验报告、课程设计等多种形式。

三、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1. 课程申报高校教师和教务处根据自身教学资源、学科特长和研究方向,选择合适的课程进行申报。

申报时需要提供详细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及教学资源等材料。

2. 课程评审由教育部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对申报的课程进行评审。

评审主要从课程内容的学术价值、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学生评价和教师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并给予建设意见和建议。

3. 课程建设根据评审结果,高校进行课程建设。

教师根据评审意见修改课程大纲和教学计划,准备教学用的课件、教材和实验设备。

同时,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4. 教学效果评估国家级精品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会进行周期性的教学效果评估。

评估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评价和教师自我评价等。

评估结果将作为课程建设和改进的参考依据。

四、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意义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学校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提供了不断提升的机会。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及申报策略研究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及申报策略研究


国 家 精 品 课 程 评 审 指 标 率都 有着 重要 的意义 。 3“ . 主要观 测点 ” 加 具 体 。 “ 学 内容 ” 更 教 的
分 析
通过对 20 —09年《 0 3 20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 标体 系》 的分析 , 现 各 年 的评 审 说 明 、 发 主要 观 测
第 9卷 第 2期
21 0 0年 6月
浙 江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社会 科 学版 ) J U N LO H J N NV R IYO E H 0 O Y S CA C N E 0 R A F EI GU IE ST FT C N L G (O ILS I C ) Z A E
年又 增加 了 “ 射 与 共 享 ” 辐 。二 级 指 标 中 除原 有 的教 学 方 法 和 教 学 手 段 外 , 0 6年 以后 增 加 了 20 “ 教学 设计 ” 相 应地 也有 其 主 要 观测 点 和 评价 标 ,
征求意见稿》 采用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 , , 严格评 比申报课程 , 以推动各高校精品课程建设 , 促进教 育 教学 质量 提高 。
V 1 9 No 2 o. .
Jn 0 0 u e2 1
文章编 号 :0 6 4 0 ( 0 0 0 — 1 3 0 10 — 3 3 2 1 ) 2 0 4 — 5
国家精 品课 程 评 审指 标 体 系及 申报 策 略研 究
朱 婷 戴 光麟 ,
( . 江工业大学 办公室 , 1浙 浙江 杭 州 30 3 ; . 10 2 2 浙江工业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 , 浙江 杭州 3 0 2 ) 10 3
作者简介 : 婷 ( 97 ) 女 , 江安吉人 , 朱 17 - , 浙 助理研究员 , , 硕士 从事 高等教育研究 ; 戴光麟 (9 9 ) 男 , 江宁波人 , 师 , 17 - , 浙 讲 硕士 , 从 事高等教育研究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评审指标体系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评审指标体系

附件4: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评审指标体系(2013年本科)一、评审指标说明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 6号)、《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 8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教高厅[2012] 2号)精神制定。

2.本次评审对象为原国家精品课程,且按照精品资源共享课要求完成转型升级。

课程的基本要求为适合网络共享及网上公开使用,在同类课程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较强的示范性。

3.此次评审的审阅材料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申报书(本科)》以及评审系统中的所有课程资源。

4. 评审指标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审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包括否决性指标、评分指标和专家评审意见三部分。

5. 10项否决性指标逐项评审后,评审对象若出现其中任一情况,即判定为不合格,不再继续评审;评分指标总分计算:M = ∑K i M j,其中K i为评分等级系数,优、良、中、差的系数分别为1.0、0.8、0.4、0,M j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专家评审意见为对评审对象的总体评价及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建议。

二、评审指标1.否决性指标序号否决性指标1 不属于原国家精品课程基础上升级改造的课程2 主要授课对象不是本科学生3 本课程未在本校连续开设3年以上4 课程负责人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 无课程负责人讲授本课程的授课录像6 承诺免费共享的教学大纲、教案或演示文稿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等基本资源未全部上传至评审平台。

7 课程内容存在思想性、导向性或严重的科学性等问题。

8 课程中有涉及国家安全、保密及其他不适合网络公开传播的内容。

9 课程资源存在较为严重的知识产权问题。

10 申报材料造假注:如评审专家判定评审对象存在以上情况,须分别针对出现的情况写明具体出处。

2.评分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观测点及描述分值评分等级优良中差课程建设团队14 分1-1课程负责人具有良好师德,学术造诣深厚;负责本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教学特色鲜明,教学成果显著。

从2006~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的演变展望精品课程建设走向

从2006~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的演变展望精品课程建设走向

从2006---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的演变展望精品课程建设走向◆李群英【撼要l国家精茹课程译审糖标体系是弹期精品课程的重要谈捂,对精品课稔的建设起导向和规范诈弼。

本文在蟹2006--2008牟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教育部2007书1号文件,提出基于评审指标体系导向下的精茹课程建设展颦和启示。

【关键溺】耪品瀑程译审糖褥精茹潺程建设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教学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教育部采取切实有效的描施提高教学质量.精品课程建设是其中一个鬟要组成部分,宅旨在以现代他的教弯信意技术手段将精晶课程的榴关两骞主霹荠免费辩藏,缓实瑗後质教学资滁共享,遂两搓麓高等教弯教学质擞。

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是评判申报课稷是否具有精品课程“五个一滚“标准的重要像攮,对穗晶渫程的认识帮建设起导自秘援范{蕈用,嚣魏。

详绷分析}乏较和戮究2006—2008年这三年来的稽品课程评窜指标体系,利于我们全面解读指标内涵,正确把握国家精晶课程政策的变化,及时调蹩建设的方向和重点,探索高校教学资源共享建设路径的范技。

一、2006—2∞8年藿家壤菇瀑程译窜豢拣钵系戆毙较分辑1.基本构成部分有3个地方发生变纯精品课程指标体系由评审指标说明和评审指标及内涵构成,纵观这三年评审指标体系的构成。

在总体保持稳定的黼时,在评审掇标说明、指标数曩、诗套方式等量隽嚣发生交纯。

评审指标说明是对评审攒标高度理论概括,在指标说明第三点上.2007年以后的指标均要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并做好与谍程的整合,科学地指出了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一切教学孚段豹疲羯都是麓了燮好逢§羲务手教学。

在据拣数量的设诗上,5个一缀籀拣和1个特色及政策支持数量不变,15个二级指标和15个观测点在2008年相应减为14个。

精品课程计分采用百分制,评审总分由综合评审和特色及放策支持嚣部分缀藏,其中缘含圣孚事由教学酞伍、教学两骞、教学条传、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栗等5个一级指标缀成。

从课程评价模式理论看我国高职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的建构

从课程评价模式理论看我国高职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的建构
品课程而服务 , 鲜有作者从理论层面来研究高职 国 的 。不 同时期人 们对 于课 程评 价 的理 解不 尽相 所谓课程评价 , 就是“ 以一定 家精品课程评审体系① 。精品课程建设作为提高高 同。从字面意义来说 , 职“ 质量工程 ” 的重要 内容之一 , 其评审指标体系对 的方法 、 途径对课程 的计划 、 活动 以及结果等有关 ” 广 大高职 院校课程建设 起着 引导 、 范 的重要作 问题 的价值或特点作 出判断的过程。n 这一概念 示
者依据某 种教育理念 、 课程思 想或特定 的评价 目 类; 第五 , 将分类评价结果写成正式报告 , 在此基础 的 , 过选 取 一种 或几 种评 价 途径 建立 起 相对 完 整 上对方案作出全面判断。 通 的评价体系 , 从而形成 了特定 的评价模式 。 目前 , 随着时代的变迁 , 我国关于国外课程评价模式 比较有代表性的课程评价模 式主要有三种 : 目标达 的认识也 由最初 的只了解泰勒 的 目标评价模式 发 成模式 、 差别模式 、 回应模式口 。 展 到现在 的了解和使用多种 评价模式 ; 由只重视 “ 学” 科 的定量 分析 , 展 到现 在定 量 与定性 并 重 的 发 目标达成模式是以泰勒的课程理论为依据 , 围 绕 目标 达 成 而建 构 的一 种评 价 模 式 , 包括 : 立 目 建 状况。其原 因“ 主要缘于解决我国课程评价改革中 如在具体 的实施 过程 中, 存在着 的和 目标 ; 目标 分 为 较 细 的类 目; 把 以行 为 名 词 表 出现的实际问题 , 述 目标 ; 确定能表现 目标达成程度的具体场景 ; 选 简单化或只追求数量等的弊端 。 ”
2 1 年第 1 期 01 6 第 3 卷 2 总 60 5 期
职业技术教育
VOC I AT ONAL AND TECHNI CAL EDUCAT1 0N

2003—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的变化与趋势分析

2003—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的变化与趋势分析
教学 队伍结 构及 整体 素质 、教学 改革 与教学 研 究 ; 教 研究性 、 究性 、 作性 学 习等现 代教 育理念 的应用 , 探 协 对 学 内容 包括 课程 内容 、 学 内容 组织 与 安排 、 教 实践 教 能根据 课程 内容 和学 生特征 , 教学 方法和 教学 评价 学 (0 8年减 去 )教 学条 件包 括教 材 及相 关 资料 、 20 ; 实 进行 设计 , 二级 指标 “ 教学 方 法 ” 中增 加 了 “ 视新 技 重 践 教学 条件 、 网络 教学 环 境 ; 学方 法 与 手段 包 括 教 术在 教学 中的 应用和 教学 方法 的改革 , 教 以及 开 展研 究 学设 计 、 学方 法 、 教 教学手 段 ; 教学效 果包 括 同行及 校 性学 习 , 促进 学生学 习能 力发展 ” 这两 点足 以说明精 。 内督 导组评 价 、 生评 教 、 学 录像 资料 评 价 ) 以及 l 6个 品课 程 建设 过 程 中更加 注 重教学 方 法 与手 段 的改进
(0 8年 减 少 为 1 20 4个 ) 要观 测点 , 占不 同权 重 , 与提升 主 各 更加注 重教 学理念 的 先进与 否及 精品课 程建
合计 10分 。 0
( )0 3 2 0 二 2 0 - 0 8年评估 指标体 系的 变化
设过 程 的完整性 , 而 才能为精 品课 程建 设效 果 的发 从

38一
维普资讯
2 8 OO
… 一

。、





持” 指标 ,0 5年 开 始 增 加 , 精 品 课 程 建 设 有 了制 到 l 。这 本身 也体现 . 法 和 手段 是不能 明显分 20 使 0分 了方 开的. 使得 我 们在 精品 课程 的建 设 中更注 重 手段 和方 度 上的保 证 以让 各 项政 策 落 到实 处 ,0 8年在 特 可 20 色及 政 策 支持 指 标 中增 加 “ 射 共 享 措施 有 力 , 辐 未来 法 的融 合和 配 合 。“ 教学 条 件 ” 指标 所 占权 重从 2 0 0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度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一、评审说明
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神制定。

2.精品课程评审的依据是《2008年度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高职高专)》、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及网络课程教学资源。

3.本评审指标采用百分制记分。

其中,一级指标一至六项占总分的90%,“特色及政策支持”项占总分的10%。

评价等级分为五档,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

4.申报课程的网上教学资源中,原“课堂实录”调整为课程设计介绍录像(不超过40分钟)和课程教学录像(不超过15分钟)。

其中,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以说课为主,包括教学设计以及相应的教学设施、环境和实训实习场景等介绍,并附相关文字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