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中的对比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快乐读书吧群文阅读《寓言故事中的对比手法》

三年级下快乐读书吧群文阅读《寓言故事中的对比手法》

心情的对比
1红花和绿叶 2风筝和线 3铅笔和橡皮 4老鼠和大象
寓言故事中的各种对比,有的 突出人物性格,有的突出人物态度, 有的借助人物心情,有的侧重处事 方法,不管哪一种,总会给我们留 下深刻的印象,揭示寓言的寓意, 使人们受到启发和教育,这就是寓 言故事的魅力。老师希望大家走进 更多的寓言故事,用找对比,用更 多的独特的方法,去阅读,去感悟!
《白兔和月亮》阅读单
主人公
白兔
拥有月
对 亮前
心旷神怡地欣赏,是赏月的 能手,认为月的阴晴圆缺都 有各自的风韵。


拥有月 亮后
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满月缺 损,她便心如刀割,月的阴晴圆缺 不再各具风韵,让她心生畏惧。
寓意
巨大的意外之财会让人患得患失,过 分看重财产,会让人失去原有的快乐, 要懂得正确看待财富,学会适时舍弃。
的长处,正视
铁 罐
坚硬
傲慢
连影儿也 没有了
自己的短处, 相互尊重,和 睦相处。
特点,性格,结局的对比
阅读提示:
1.默读《北风和太阳》,边读边寻找 故事中的“对比”,在阅读材料上圈 画出来。
2.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阅读单。
北风和太阳 有一天,北风和太阳相遇了。北风对太阳说:“我 们来比赛吧,谁先把行人的衣服脱下来,谁就赢了。” 说罢,北风迫不及待地向行人吹了一口气。行人突 然觉得有点冷,就把敞开的衣服扣上了。北风见状,深 吸一口气用力吹。可是,行人反而把衣服裹紧了,还把 衣领竖起来挡风呢! 太阳见了,不慌不忙地把头从云里探出来,笑眯眯 地看着路上的行人。行人觉得暖洋洋的,就把双手松开 了。太阳从云里走出来,行人觉得更暖和了,就开始解 纽扣。太阳放射出金色的光芒,行人觉得很热,忍不住 脱了衣服,跳到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这时,北风已经 悄悄溜走了。

寓言中的对比

寓言中的对比

一天,一只狼决心伪装一下自己。他以 为这样既可以摆脱猎人的追赶,又便于捕食。 他披上了一张羊皮,把自己扮成一只绵羊,混入了羊群。 他低着头假装吃草,瞒过了牧羊人的眼睛。夜幕降临时,被牧 羊人关在羊圈里的狼正想动手享用他的美餐时,牧羊人打开了羊圈, 打算杀一只羊为自己做晚饭。他一眼选中了狼假扮的羊,抓住了他, 一刀就要了他的命。 聪明反被聪明误,偷鸡不成倒丢了自己的性命。所以还是原原 本本的做自己做好。
北风见此,认为自己还没有使出全部的力量,于是,刮 得更猛了。行人紧扣着的衣服又被掀起来了。他冷得瑟瑟发 抖,连忙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北风使出浑身解数,行人不但 没有脱掉衣服,反而 又戴上了遮风的帽子。 北风刮疲倦了, 太阳微笑着说:“你这 样是不行的,还是看我 来吧!” 说完,它把温和 的阳光洒向大地,阳光 暖洋洋的。刚刚裹紧 衣服的行人感受到了和 煦的阳光,松开了衣扣,一会又取下了遮风帽。 太阳随即转身对风说道:“看到没有,不论何时何地, 仁慈、友善、和蔼终究是要比愤怒和暴力强出许多。”
有头驴驮盐过河.滑了一跤,跌倒在水里,盐溶化了,他站起 来时,觉得轻松多了,很高兴。后来,他驮着海绵过河,心想再跌 倒站起来,一定也会轻松许多,就故意滑一跤,不料,海绵吸饱了 水,他再也站不起来,便在水里淹死了。
孔雀很美丽,可是很骄傲, 只要看到谁长得漂亮,他就抖动 羽毛,展开尾巴,炫耀自己的美 丽。 有一天,孔雀昂着头,挺着胸脯,拖着美丽的长尾巴,沿着湖 边散步。树上的花喜鹊很有礼貌地向他点头问好,他理也不理。
忽然,孔雀发现湖里有一只鸟,跟他一模一样,十分漂亮。他 立刻停住脚步,展开尾巴,那美丽的尾巴抖动着,像一把五彩洒金 的大扇子.谁知湖里的那只鸟也停住脚步,展开尾巴,那美丽的尾巴 也抖动着,像一把五彩洒金的大扇子。 骄傲的孔雀有点生气了,他睁大了圆圆的眼睛,抖了抖头上的 羽毛.湖里的那只鸟也睁大了圆圆的眼睛,抖了抖头上的羽毛.骄傲 的孔雀可真生气了,他昂着头,挺着胸脯,向前迈了一大步,没想 到一下子跌进湖里去了。树 根,爬上岸来,他回头朝湖里看看,这回可高兴了,湖里的那只鸟, 浑身湿淋淋的,还在发抖呢! 树上的花喜鹊格格地笑起来.孔雀看了花喜鹊一眼,不高兴地 说:"丑喜鹊,你笑什么?"花喜鹊拍拍翅膀,说:"骄傲的孔雀,湖里 的那只鸟就是你自己的影子啊!你骄傲的连自己也看不起了!"

群文阅读《寓言中的对比》

群文阅读《寓言中的对比》

天亮了,阳光普照大地。喜鹊在枝头呼唤邻居寒号鸟。可怜的寒号鸟在半夜 动作 什么和什么对比 语言
别睡觉,赶 快垒巢。 现在懒惰, 将来糟糕。
性格
看得远, 从现在做 起
结局
温暖的窝 熟睡
使用对 比的好 处
形成强烈 对比 留下深刻 印象 受到启发 和教育
喜鹊 《 寒 号 鸟 》
垒巢
寒号鸟
玩、整 天睡觉
傻喜鹊,太阳 只顾眼前, 冷得像冰 窖, 暖和。正好睡 得过且过 觉。寒风冻死, 冻死 明天垒窝太阳 暖和,得过且 过。
道理 (寓意):
叶公好龙 从前,有位被称为叶公的人,特别喜欢龙。喜欢到 了什么地步呢?他的家里到处都是龙:他穿的衣服、睡 的被帐上绣着活灵活现的龙,屋内的房梁、柱子、门窗、 墙上都请巧匠雕刻上龙纹,连他使用的器皿上也有龙的 图案。 方圆几百里的人都知道叶公喜欢龙。天上的真龙听 说这件事以后,很受感动,亲自下来探望叶公。它把头 从叶公卧房的窗口伸进去,长长的尾巴还拖在外面的厅 堂里。谁知叶公一见真龙,登时吓得面色苍白,转身就 跑。 原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是那些看起 来像龙、实际上又不是龙的东西。后来,人们便用“叶 公好龙”来讽刺那些名不副实、表里不一的人。
冬天说到就到了,寒风呼啸着。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崖缝里寒号鸟冻得直打哆嗦, 悲哀地说:“哆罗罗,哆罗罗,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
第二天清早,风停了,太阳暖烘烘的。喜鹊劝寒号鸟说:“趁天晴。快垒巢,现在懒 惰,将来糟糕。” 寒号鸟不听劝告,伸伸懒腰,回答说:“傻喜鹊,真啰嗦,太阳暖和,得过且 过。” 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北风狂吼,崖缝里冷得像冰窖。夜里,喜鹊在温暖的窝里熟 睡,寒号鸟却发出最后的哀号:“哆罗罗,哆罗罗,寒风冷死我,明天就垒窝。”

伊索寓言中狼和绵羊的道理

伊索寓言中狼和绵羊的道理

伊索寓言中狼和绵羊的道理在伊索寓言中,狼和绵羊的故事是一则经典的寓言。

讲的是狼如何巧妙地找到理由吃掉无辜的绵羊,最后却被自己的谎言所坑,反映出权力与智慧的对比,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弱者如何智斗强者”的故事。

这个故事到底给我们什么道理呢?一起来聊聊吧。

咱们说,狼这个角色,真是典型的“吃人不吐骨头”那种。

它不但狡猾,还自私,完全不顾别人的死活。

你看它怎么做?总是找借口,要么说天气不好,要么说绵羊长得太好吃,反正就是能找到一大堆理由,最后总能把绵羊吃掉。

你说,这样的狼,简直就是那个“心狠手辣”的代表嘛。

它表面上说得多理直气壮,甚至有点“高大上”,像是讲道理一样,仿佛它的每一个理由都能让你无话可说。

可是,大家都知道,狼心里想的根本不是道理,而是怎么填饱自己的肚子。

那种“高深莫测”的理由,其实不过是它为了自己的利益在耍花招罢了。

可是,咱们再看看那个可怜的绵羊,唉,简直让人心疼。

它被狼摆了一道,还傻乎乎地相信了狼的每一句话。

你看,狼和绵羊之间的对话,明明是一场“智力差距”的较量。

绵羊一开始觉得自己没做错什么,也根本没想过狼会来骗自己,它天真得就像个“大头菜”。

狼说:“哦,绵羊,你今天好像做错了事,喏,我就要惩罚你。

”它的理由一套一套的,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这不就是典型的“蛇鼠一窝”嘛。

话说回来,绵羊也不是真的傻,只不过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它根本没想到,自己的单纯可能正是狼眼中最好的猎物。

我们也像这只绵羊一样,被外界的一些虚假说辞给蒙蔽了双眼。

我们可能会因为某些人的“高大上”说法,信以为真,甚至还会觉得人家好有道理。

可殊不知,人家根本就没有什么真本事,只是在扯蛋罢了。

狼的那一套,其实很像那些嘴上说得天花乱坠的人,他们善于用一些华丽的辞藻来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把别人绕得晕头转向。

大家都知道,这种人很讨厌,嘴上说得好听,做出来的事却让你想直接骂街。

不过,狼和绵羊的故事,也不是完全只有负面的东西。

你细想想,狼虽然狡猾,但它也在某种程度上告诉我们,世间的确存在一些聪明的人,他们善于利用一切有利的机会,毫不犹豫地获得自己的利益。

寓言故事大全 《寓言故事中的“对比”》教学设计3篇

寓言故事大全 《寓言故事中的“对比”》教学设计3篇

寓言故事大全《寓言故事中的“对比”》教学设计3篇一、站在屋顶的小山羊与狼小山羊站在屋顶上,看见狼从底下走过,便漫骂他,讥笑他。

狼说道:啊,伙计,骂我的不是你,而是你所处的地势。

这故事表明,天时与天机经常给人勇气回去与强者抗争。

二、善与恶力气弱小的善,被恶杀掉至了天上。

擅于就是反问宙斯,怎么才干返回人间回去。

宙斯知会他,大家不要一起回去,一个一个的回去造访世间吧。

恶人与人很相似,所以相继一直地去找他们。

仁义由于从天多寡去,所以就比起很慢很慢。

这就是说,人很不轻易碰到善,却逐日为恶所损害。

三、旧猎狗一条老猎狗手轻脚健时从未向森林中任何野兽屈从过,年老后,在一次狩猎中,遇到一头野猪,他大胆地扑上去咬住野猪的耳朵。

因为他的牙齿老化无力,不能紧紧地咬住,野猪逃跑了。

主人跑过来后大喜过望,大骂他一顿。

年迈的猎狗抬开端来说:主人啊!这不能怪我不行。

我的英勇精力和年青时是一样的,但我不能抗拒天然规律。

从前我的行动受到了你的夸奖,现在也不应受到你的斥责。

这就是说道,生老病去世就是不容畏惧的法则。

四、蚂蚁与屎壳郎夏天,别的动物都安闲地生活,只有蚂蚁在田里跑来跑去,搜集小麦和大麦,给自己储藏存有冬季喝的'食物。

屎壳郎天下大乱地反问他为何这般刻苦。

蚂蚁当时什么也没说道。

冬天去了,大雨擦掉了牛粪,饥饿的屎壳郎,跑至蚂蚁那里乞食,蚂蚁对他说道:喂食,伙计,如果当时在我劳动时,你不是驳斥我,而是也回去唱工,当初就不能忍饥受饿了。

这是说,只管风波变更万千,防患未然的人都能防止灾害。

五、滚着肉的狗狗叼着肉度过一条河。

他看见水中自己的倒影,还认为是另一条狗叼着一块更大的肉。

想到这里,他决议要去抢那块更大的肉。

于是,他扑到水中抢那块更大的。

结果,他两块肉都没得到,水中那块原来就不存在,原有那块又被河水冲走了。

这故事适用于于自我中心的人。

六、公牛与车轴几头公牛正几下扎着货车奔跑,车轴被挤出收到吱吱的响声,牛转过火,不冷静地对车轴说:喂食,朋友,我们无声无息累赘着全部重量,你喊叫什么?这故事是说,那些叫嚷得特殊响的人往往干活少,而那些不作声的人往往承当着全体分量。

寒号鸟和喜鹊的对比,明白了什么道理

寒号鸟和喜鹊的对比,明白了什么道理

寒号鸟和喜鹊的对比,明白了什
么道理
喜鹊和寒号鸟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做长远的打算、顾全大局,不能只看眼前利益、得过且过,更不能懒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喜鹊和寒号鸟是一则寓言故事,主要讲述寒号鸟在秋天天气暖时不垒窝,不听喜鹊劝,整天睡觉或者出去玩,等到寒冬腊月被冻死的故事。

从喜鹊和寒号鸟的故事中,我们可以从喜鹊身上学到勤劳的品质,它不像寒号鸟那样懒惰懈怠,而是趁着秋天天气晴朗做窝,是个有远见的行动者。

在喜鹊和寒号鸟的故事中,喜鹊多次劝告寒号鸟在寒冬到来前早点做窝,也突出了喜鹊善良的优秀品质。

寒号鸟和喜鹊的对比,明白了什么道理 1喜鹊和寒号鸟的故事是一则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主要是根据元末明初文学家陶宗仪撰写的《南村辍耕录》中的片段而改写成的故事。

群文阅读——寓言中的对比(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群文阅读——寓言中的对比(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群文阅读——寓言中的对比(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群文阅读,学生能够理解寓言故事中的对比手法,掌握故事主旨,并学会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享,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寓言文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假丑恶的摒弃。

教学内容1. 文本选择:选取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中的寓言故事,如《狐假虎威》、《乌鸦和狐狸》等,作为群文阅读材料。

2. 文本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寓言故事中的对比手法,如角色对比、情节对比等,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培养学生通过对比手法理解寓言故事的能力。

2. 难点:指导学生深入分析寓言故事中的对比手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其他文本阅读中。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故事插图、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故事书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寓言故事动画或讲述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阅读选定的寓言故事,让学生自主发现故事中的对比手法,并引导学生进行分享和讨论。

3. 案例分析:选取几个典型的寓言故事,深入分析其中的对比手法,让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深层含义。

4.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寓言故事,分析故事中的对比手法,并准备进行分享。

5. 分享与讨论:每组学生分享他们的分析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板书设计1. 群文阅读——寓言中的对比2. 关键词:对比、寓言、寓意、人物、情节3. 故事列表:《狐假虎威》、《乌鸦和狐狸》等4. 教学要点:对比手法的理解、故事寓意的把握、人物性格的分析作业设计1. 必做题:阅读一篇寓言故事,分析其中的对比手法,并写出自己的理解。

2. 选做题: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寓言故事,进行深入分析,并准备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分享。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寓言故事中的对比手法,并能够应用到其他文本阅读中。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的对比故事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的对比故事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的对比故事国王的橱柜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

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

再说……”“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

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

两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废墟上,上面覆盖了厚厚的尘土。

许多年过去了。

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物,发现了那个陶罐。

“哟,这里有一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得叫起来。

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清理干净,它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

“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儿,千万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不行了。

”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

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

《陶罐和铁罐》让我们明白了,人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不能光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

不能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相比。

要学习别人的长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言在教学中的价值寓言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有着深刻的寓意、睿智的叙述.有些寓言由于故事生动、寓意贴近儿童的生命,成为儿童喜闻乐见的阅读资源,并进入小学语文课程,成为重要的语文教材内容. 对于小学生来说,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往往对表面的现象容易认识,而对文字背后隐藏的深意难以揣摩.因此,在常规单篇寓言教学中,教师重视对故事情节的梳理,对故事人物的剖析,而对寓意的教学却束手无策,大多采用“贴标签”的方式,让学生囫囵理解,导致深刻隽永的寓言味道被轻描淡写地略过.这样的寓言教学很难让学生受到寓意的指引和劝戒,很难做到阅读寓言的举一反三.
《寓言中的对比课堂实录及点评教学
目标1.借助阅读记录表,发现寓言故事中的对比写法'并运用对比的写法概括寓意。

2.运用阅读记录表和对比手法,会创编含对比写法的寓言故事。

3.能将对比的阅读方法从课内延伸至课外阅读。

教学重点、难点领悟寓言故事“对比”的表现手法的妙处,并借助对比仿编寓言故事。

教学内容寓言故事《驮盐的驴》《自作聪明的墨鱼》《松鼠和松鸡》《太阳与风》《披着羊皮的狼》《骑兵和马》《自以为是的乌鸦》。

过程实录
一、师生看图片。

聊对比师:孩子们是第一次到卓同大厅上课吗?(是)紧张吗?(有点)没事,这很正常。

我相信给你们看几张图片后,你们就不会紧张了。

(师出示幻灯片)
刚才有孩子笑了,有孩子嘴巴张得大大的! 孩子请你说说你为什么笑了?
生:这些图片太好笑了,一个大,一个
师:孩子,你刚才的表情好奇怪,为什么会这样? 生:我刚才看到一个人太高太胖了,另一个人又太瘦矮了。

他们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师:看来,鲜明的对比让你们觉得这些图片很有意思,也让你们印象深刻。

那观察一下,现场有没有让你感觉到鲜明的对比? 生:现场有很多的老师,很少的学生,这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生:老师,你的头发短,朱美玲的头发长,这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生:老师,你是站如松,我们是坐如钟,这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师:看来孩子们会观察,会发现,找到了很多鲜明的对比。

老师想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寓言故事中也有很多对比,寓言故事也因对比而显得深刻。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寓言故事,去感受对比的精妙。

(师板书:寓言中的对比)
【点评: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一笑入课,一问立意。

既体现了群文用显性的方式教阅读,用显性的方式教思考的特点,又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让孩子走进了课堂,走进了对比。

可谓一举多得。


二、师生共读。

聊对比师:我们先走进第一篇寓言《驮盐的驴》。

请孩子们运用快速浏览的读书方法阅读寓言。

这篇寓言故事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对? 请勾画出来。

(师生快速浏览文章) 师:现在请孩子们交流一下你找到了哪些对比?
生:第一次驮盐遇水变轻,第二次驮棉花遇水变重。

师:孩子,你找到的是条件方面的对比。

生:第一次是不小心,第二次是故意。

师:你找到的是态度方面的对比。

生:驴第一次轻松回家,第二次被淹死了。

师:孩子,你是从结果方面来说的对比。

师:这个寓言故事因对比而显得有意思了。

(师出示阅读记录表)老师想把故事改变一个条件,驴第二次驮的是白糖,跌入水中会怎么样?
生:白糖遇水会变轻,驴就跟第一次一样,轻松回家。

师:那我改编的故事和原来的故事,谁更好? 生:我觉得改编的故事更好,这样,读起来我们就很快乐。

师:这是你的观。

生:我觉得原文好些,这样产生了对比的效果。

【点评:此处条件的变换,虽然只言片语。

却换出了学生思维的训练。

比对。

求异,多元的思维训练。

】师:也是啊,改编后故事的两次结果如果完全一样,就没有了讽刺和劝诫别人的意义了,就不成其为寓言故事了。

形成对比,是这类寓言最精妙的地方。

寓言的寓意也是因对比而深刻。

那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通过对比,这篇寓言要表达怎样的寓意? 【点评:在比对,求异。

多元的思维训练中让学生感知寓言中对比的价值。

从对比的表象到对比的内涵,由表及里。

科学认知对比。


生:我明白了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动脑筋分析,不能乱用老经验。

师:你是从做事策略的对比中得出的寓意。

生:我明白了做事情要善于观察情况,不能生搬硬套。

师:你也是从做事策略的对比中得出的寓意。

生:我知道了做人要厚道,不能偷奸耍滑。

师:很好,你是从做人的品质的对比中得出的寓意。

师:看来,孩子们抓住了寓言中的对比,从做事策略方面和人物品质方面都找到了寓意。

看! 抓好了对比,潜藏在文字背后的寓意就跃然纸上,映入眼帘。

【点评:神奇的对比,其实是解读这类寓言的密码。

利用对比,丰富感知,深入思考。

.归纳概括.孩子的思维就抵达了寓意的岸边。


师: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刚才学习寓言的方法。

我们快速浏览了寓言故事,找出了文章中的对比,接着就借助“对比”,读出了寓意。

【点评:及时小结学法。

让孩子的经历从具体到抽象。

从发散到概括的思维历程。


三、自读自悟,找对比现在我们就用这样的阅读策略再读三篇寓言。

请孩子们快速浏览《自作聪明的墨鱼》《太阳与风》和《松鼠和松鸡》,然后各小组从中选择一篇文章合作学习,并完成阅读记录表。

四、(生生合作学习,师巡视)
五、师:著名作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个大魔袋,里面装的东西比袋子大得多,看看你们从这个袋子里又掏出了哪些东西呢? 首先咱们来交流《自作聪明的墨鱼》。

师:这个故事中的对比是什么? 寓意是什么?
生:第一次成功逃脱,第二次不幸被捕。

我们从做事策略的角度明白了,做事情不要自作聪明,要具体隋况具体对待。

师:其他小组还有补充没有?
生:它遇到的敌人第一次是在水里,第二次是在岸上。

遇到的情况变了,方法不变,就只有倒霉。

生:第一次是因为鲨鱼在水里被喷后看不清周围的环境,所以墨鱼才能够逃脱。

第二次面临的对象是岸上的渔民,这样喷了以后就暴露了目标,所以才会有这样的下场。

师:你们小组补充得很正确。

正因为墨鱼面临的对象的位置的对比引起了两次结果的对比。

【点评:庖丁解牛,顺藤摸瓜。

学以致用,学以修为。


师:我就是那只被捕的墨鱼,你想对我说点什么? 生:我想对你说,你面临的对象如果是在海里,你喷墨汁就能成功逃脱。

生:我想对你说,你面临的对象如果是在岸上,你
喷墨汁就暴露了自己,就会被抓。

师:如果我面临的对象在空中,看来我也不能喷墨汁,这也会暴露自己了。

孩子们很会读书。

看来孩子们已经用“抓对比,得寓意”的方法学懂了这篇寓言。

我们接下来交流《松鼠和松鸡》。

【点评:此环节让学生跳出寓言本身来读寓言.由点及面,由面到体,思维逐渐开阔。

】师:这篇寓言中的对比是什么? 寓意是什么?
哪个小组来分享一下学习成果。

其余小组认真听,有建议请举手补充。

生:我们找到的第一处对比是松鼠很勤快,松鸡很懒惰,它们形成了对比。

我们要像松鼠一样勤陕,不能像松鸡一样懒隋。

生:我们找到的第二处对比是松鼠遇到灾难后,有食物吃,松鸡却悲惨的死去了。

我们得出的寓意是一个人无论做了什么都要有长远的准备和打算。

师:读了这些对比,你们想到了哪些四字词语? 生:我想到了自作自受。

因为松鸡的懒,所以害了自己。

生:我想到了未雨绸缪。

因为松鼠的勤快,避免了没有东西吃的后果,我们要向松鼠学习。

生:我想到了勤劳质朴。

这个词语是送给松鼠的,因为它很勤快,又不奢侈。

生:我想到了奢侈浪费。

这个词语是说的松鸡。

生:我想到了谦虚低调。

这是送给松鼠的。

师:看来孩子们从两个主人公各种对比中读出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

看来你们已读懂了这篇寓言。

师:现在咱们接着交流《太阳与风》。

有请你们组。

生:风使劲吹,太阳温和地照,形成了对比。

强硬的措施有时候不是最好的办法。

生:第二处是老人把外套裹得紧和老人把外套脱下形成了结果的对比。

生:我们组从太阳与风不同的方式对比中,读出的寓意是:温和的力量有时候胜过强硬的手段。

生:有时候做事要委婉一点,反而更容易达到自己的目的。

师:你身边有这类似的事情发生过吗? 生:比如我爸爸强硬要求我不准玩电脑,我妈妈就给我讲道理。

我就喜欢妈妈的做法。

《四川教育) 2015年第7—8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