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①国家机构更加完善,商王是最高统治者,设有尹 Nhomakorabea内服
◎ 商
及各类事务官。 ②内外服制
商王直接统治的 王畿地区
族 势 力 范
外服之地只是间接地受商
外服
围 示
统治,隶属关系并不稳固,往
意
往视商之国力盛衰而定。
商王间接控制的
图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方国和部落
(3)考古发现:甲骨文、青铜器
龟甲兽骨——甲骨文 “后母戊”青铜方鼎 妇好鸮尊 兽型觥
1、“三皇五帝”
尧
禅 让
舜
禅 让
禹
黄帝战蚩尤
2、夏朝的建立
(1)建立:BC2070年 (2) 政 治 : ①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②夏王是最高统治者,中央机构基本具备。 ③夏部族对除生活以外的地区实行间接统治。
益让帝禹之子启。 ——《史记·夏本纪》 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 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战国策·燕策一》
关于启的即位,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同说法?
◎夏朝统治范围示意图
(3)文化遗存: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遗址。
关于夏朝是否真实存在,学术界仍然存在争论,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依据学者观点制作 ◎二里头早期宫殿复原 想象图
三、商和西周
1、商朝
(1)建立:约BC1600年
(2)政治:
结合课本,完成表格
时期
区域
文化遗存
距今约
7000-5000 年前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距今约 5000年前
黄河流域 辽河流域 长江流域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主要考古发现 彩绘陶器、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培优练习题(有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培优练习题(有答案)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培优练习一、选择题1.周人“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建立了完善的分封制度及差别明显的“畿服之制”。
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西周统治疆域比较广阔 B.西周推行了严格等级制C.中央王朝控制能力不足 D.周人比较重视血缘关系2.《论语·述而》曰:子……戈不射宿(孔子主张可以射飞鸟,但不射巢中歇宿的鸟)下列言论所蕴含的思想与“戈不射宿”相符的是()A.治民无常,唯法为治 B.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C.人主不公,人臣不忠也 D.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3.《左传》记载,公元前516年,齐景公问政于晏婴。
晏婴献策回答:“唯礼可以已之”,若行礼制则“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士不滥,官不滔,大夫不收公利”。
这表明先秦的“礼”是()A.治国安邦的重要措施 B.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C.维护宗法分封的工具 D.强化等级秩序的手段4.在商代早期的甲骨卜辞中,“帝”的卜辞较多,其含义往往指“天神”。
到商朝末期,“宗”类卜辞的增加,“帝”逐渐消失,“帝”成为先王的祭称。
这反映了() A.宗教祭祀仪式简化 B.宗法嫡庶关系确立C.人的主体意识增强 D.天人合一理论成型5.据《春秋左传》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
年钧以德,德钧以卜。
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
”材料表明()A.礼乐制度规范贵族行为 B.传统政治中的理性考量C.嫡长子继承制受到冲击 D.儒家伦理决定王位继承6. 史学家唐德刚认为,自公元前4 世纪商鞅变法起至汉武帝和昭帝之间,古代中国实现了从“封建”到“帝制”的转变。
这一转变是()A. 从家族政治到家国政治B. .从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C. 从世俗政治到神权政治D. .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7. “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段材料涉及到的政治制度有( )1 / 7①分封制②郡县制③皇帝制④三省六部制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8. 公元前634 年,齐国攻打魯国,魯国派使臣见齐君说,魯国的祖上周公与齐国的祖上姜太公,共同协助周王安天下,有世世子孙无相害的盟誓,你打鲁国怎么对得住先祖?于是,齐君下令退兵。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人教版)PPT课件

探讨:
1.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2.通过对大宗与小宗的
关系的认识,谈一谈西周
天子
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
“立嫡以长不以贤, 立子以贵不以长。”
“年均以德”
士
“德均则卜”
庶
.
11
.
12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嫡(正妻)、嫡子(正妻之子)、嫡长子与次子、庶子(妾生的儿子)
嫡长子(嫡长孙……)
大宗 (宗主)
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是为了维护哪一制度?
宗法分封制度。
.
14
夏
商 西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周
夏商的政治制度 中央
的
地方
政 治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制
1、分封制 定义
2、宗法制 定义
度
目的
目的
对象
核心
内容
内容
影响
作用
破坏
分封与宗法
.
15
习题
▪ 1、 据史书记载,奄国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 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 六族”。“殷民”指:
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 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 1)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 2)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 3)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 4)卿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 A.1234 B.123 C.234 D.23
BCBA .
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②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
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③最大的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PPT

世 纪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年)大分裂时期
- 隋、唐(581—907年)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279年)国家分裂到统一
年
明、清朝前期(1368—1840年)封建社会晚期
1840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 政治制度
(奴隶社会)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
(封建社会)
夏、商、周
秦 清朝
西周分封制;
6、影响:(一分为二) 有利于稳定当时政治秩序,扩大疆域。 西周后期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
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7、崩溃:西周(建立)
春秋时(名存实亡)
战国时(被郡县制取代)
周天子该怎么办?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 儿女: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 三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
王朝兴衰:汤建 600年左右 殷墟
问题探究2
商朝时的人们非常迷信。认为生活中的 一切都是天帝安排的。因此,不管做什么事, 都必须先问问鬼神,这就叫“占卜”。
如:商王盘庚迁都一事,分明是政治事件, 但还是通过占卜 ,假借神灵元龟向天下人 宣称“非敢违卜” ,于是迁都于殷。
刻写在甲骨上的有关这些占卜的事情的 文字,就叫做“卜辞”。而今幸存下来的近 20万片甲骨,几乎全是卜辞。
——范文谰《中国通史》第一卷 材料四 幽王为烽火大鼓,有寇至举烽火,诸 侯悉至…… 军赋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五 周王室要兴建宫室或其他重大工程,各诸 侯国要提供力役。 请回答: ⑵据材料二、三、四说明这些受封诸侯对周王有哪 些义务?
假如你是姜尚或伯禽,你是否 一切都要听命于周王?
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第一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背景、过程,并概括其特征;2、初步掌握从历史传说中汲取相关历史知识的能力;3、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概括从文明初期到西周时代的历史演进过程;4、概括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宗法制对我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考古资料,进行思考和分析,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学会运用阅读法(包括文字资料、地图、古代文物图像)、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等来学习相关问题;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向学生展示考古资料的同时,要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解答问题,并随时予以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知识,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激发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难点:概括并理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专题概述:本专题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从早期国家制度(夏商周)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到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到此后的历朝历代都体现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到晚清时期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走向衰亡!教法设计:问题探究式教法,同时配合史料阅读,课堂讨论。
课时安排:1个课时教学流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本周要学习的专题一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历史学习其实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做阅读理解。
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3页,大家快速阅读导语,解决一个问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有哪几个阶段?早期国家制度(夏商周)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此后的历朝历代都体现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到晚清时期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走向末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旧石器时代 距今约170万年 进入旧石器时代
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 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
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1万年 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
良渚文化,红山文化
从事渔猎和采集,
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
过着群居、穴居生活,
修建村落,生活逐渐稳定;
已经会用火
结成氏族公社、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打制石器 较粗糙
磨制石器 精细尖锐
用于采集和渔猎
用于农耕生活 刀耕火种
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变了,用途也跟着变了。
原先较为粗糙的打制石器只适用于采集与渔猎,
而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变得精细,也迎合了农耕生活的需要
贰
从部落到国家
壹 油纸伞
【合作探究】 1、你对神话有什么看法? 认为哪些是可信的?哪些 带有神话色彩?怎样看才 更为科学? 2、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 是从什么时候算起?后世 为什么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3、你还听过哪些有关炎帝、 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 落首领?
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②代表文化
社会特征:
距今时间
约7000至 5000年
约5000年
代表
特征
仰韶文化(黄河中游) 器物彩绘陶器;作物
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
河姆渡文化(长江下游) 种植水稻;掌握养蚕缫丝技术
龙山文化(黄河中下游)
黑陶
红山文化(辽河上游) 出土精美的玉器;出现较大规
良渚文化(长江下游) 模的祭坛和神庙。
壹 油纸伞
P5页史料阅读翻译:
上古时代,人民少,可是禽兽却很多,人类受不了禽兽虫 蛇的侵害。有位圣人出现了,在树上架木做巢居住来避免兽群 的侵,人民很爱戴他,便推举他做帝王,称他为有巢氏。当时 人民吃野生植物的果实和蚌肉蛤蜊,有腥臊难闻的气味,伤害 肠胃,人民疾病很多。有位圣人出现了,钻木取火来消除食物 的腥臊,人民很爱戴他,便推举他做帝王,称他为燧人氏。中 古时代,天下发大水,鲧和禹疏导了入海的河流。近古时代, 夏桀和商纣残暴淫乱,商汤和周武王起兵讨伐。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右图为良渚文化遗 址出土的玉琮
(琮是用于祭地的 玉器)
二 • 显微镜下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二)中华文明的形成: 早期国家
从部落到早期国家
(
变革)
部落战争
争夺 和权力
上层统治者) 设立公共权力
政府 军队 文字
下层(被统治者)
的发展
剩余产品产生 (
贫富 分化
阶级 出现
新石器时代(磨制)
旧石器时代(打制)
内服
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地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三)中华文明的早 期发展:商周时期
1、商朝: (1)建立:公元前1600年 ,汤 (2)政治制度: (3)考古发现:
①甲骨文:神权色彩 ②青铜器:阶级分化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 先鬼而后礼。”
二 • 显微镜下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如果说
是
传
(三)中华文明 的早期发展:商
说时代,那么, 就开始了 信史时代了。
周时期
《史记·殷本纪》 甲骨文
1937年殷墟考古发掘情形
纸上之材料
地下之新材料
王国维:二重证据法
二 • 显微镜下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三)中华文明的早期发 展:商周时期
1、商朝: (1)建立:公元前1600年 ,汤 (2)政治制度: ①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 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 官 ②商朝的国家管理结构是 :内外服制度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
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人教版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人教版关于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人教版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2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3、西周的宗法制:○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积极作用:○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汉承秦制有所变化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中朝决策机构外朝执行机构尚书台中枢机构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高统治机构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
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巩固统治 (2)对象:王族子弟、功臣、先代的贵族
1、分封制
(3)义务: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 (4)影响:
四、西周 的政治
(1)嫡长子继承制(核心)
2、宗法制
(2)等级森严,小宗服从大宗
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如下图所示,这是一幢古代建筑-----太庙, 它座落在北京天安门东侧,是明清两代皇 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由此可知它与 古代哪一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原始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燧人 氏钻木取火、伏羲氏织网捕鱼、神农氏尝百 草、有巢氏构木为巢、黄帝大战蚩尤、大禹 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等。
二、夏商时期的政治特点
(一)夏朝
1、夏朝的兴衰 禹建启继 400余年 亡于商汤
禹
2、夏朝的政治特点
(1)、BC2070年,治水有功的大禹死后,禹的 儿子杀死了他指定的继承人益,夺得帝位,从此 政治权力从传贤变成了传子,王位世袭制代替了 禅让制。 (2)、孔子在《礼记》中说:“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 大道即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是谓小康。意 思就是“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王权在一家一姓中世袭,宗族关系开始 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义务: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4、特点: 森严等级的宗法关系 5、影响
积极:
巩固统治、扩大疆域; 缓和阶级、内部矛盾; 消极: 诸侯独立性强,削弱了周天子权威
6、结果: 西周后期,王室衰微,分封制受破坏
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 你的依据是什么呢?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 儿女: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 三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 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 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子,当 然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 让须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 父王一定会挑我的。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节 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
什么政治? 孙中山说:政治是管理众人之事 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
什么是政治制度? 为了保障国家的利益和社会的稳 定,而设定的机构、组织,制定的 政策与措施。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
(奴隶制社会)
(公元前2070年— —公元前476年)
分封制的影响
巩固统治、扩大疆域;
积极影响: 缓和阶级内部矛盾;
威慑边疆、巩固边防;
消极影响:诸侯势力渐强,形成地方割据,削弱
了周天子权威。
诸侯 诸侯
周天子
1、西周分封制 1、目的:
巩固统治、稳定秩序、扩大疆域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对象:王族(同姓贵族)、功臣、先代贵族后代
3、内容
权利:获封土地,人民,世袭统治
3、宗法制的影响
蒋孝严蒋家身份桂林祭祖
周星驰宁波寻根问祖
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 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你能结合当今 社会现实分析一下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吗? 积极: 1.“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等现象 2.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 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消极: 3.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 4、任人唯亲、唯上是从的作风
3、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血缘纽带(里) 分封制 宗法制
政治制度方面 的表现(表)
①两者突出的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②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 具体体现 ③它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 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
小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贫民 奴隶
嫡长子继承制
森严的等级制度
2、西周宗法制
1、内容:
(1)嫡长子继承制(核心)
(2)“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宗法等级关系、各等级间形成大、小宗从属关系) 2、实质及意义:
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统治集团内 部的安定与团结。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 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贬其爵, 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 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 获 侯纳不纳贡。” 封 ——范文谰《中国通史》第一卷 者 材料四 幽王为烽火大鼓,有寇至举烽火,诸 的 侯悉至…… 军赋 ——《史记〃周本纪》 义 务 材料五 周王室要兴建宫室或其他重大工程,各诸 侯国要提供力役。 请回答: ⑵据材料二、三、四说明这些受封诸侯对周王有哪 些义务?
(封建制社会)
(公元前221年—— 1912年)
夏商周 (早期)
秦 汉至元 (形成) (发展)
清朝 (顶峰)
甲骨文 “王”字玉斧玉钺红山文化良渚文化
内蒙赤峰出土 约公元前4000~前3000年
浙江省余杭县反山出土 新石器时代 约公元前3300年—2000年
一、国家的出现
时间:大约五千年前 条件:随着农耕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和长江流 域的原始居民经过远古社会组织,氏族——部 落——部落联盟,最后进入早期国家起源的历史 阶段。 标志: 金属工具的使用 城的出现 贫富分化现象的产生 文字的成熟 礼制的初步形成
分封制的对象
西周分封
周王 先 代 帝 王 后 代 和 边 姜 周 成 召 远 尚 公 王 公 氏 弟 子 之 (齐) 伯 族 子 部 禽 (晋) 落 (鲁) (燕) 首 领
异 姓 功 臣 贵 族
同 姓 王 室 贵 族
尧 舜 商 后 后 后 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 代 代 代 (蓟) (陈) (宋) 姬姓之国四十人。
2、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 中。
早 期 古 代 的 政 治 制 度
一、国家的出现:时间、条件、标志、传说
二、 夏的 政治 特点
1、传贤到传子 2、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王位世袭制 代替禅让制
3、宗族关系开始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1、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三、商的政治特点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实行宗法制
A、内外服制度 B、宗法制 C、分封制 D、中央集权制
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 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 中国古代的
A.宗法制 C. 郡县制
B. 分封制 D. 内外朝制
下列关于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反映了中央与地方的统辖关系 B.体现了统治者对奴隶的阶级剥削 C.反映了诸侯之间的经济关系 D.体现了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
材料一 (武王)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 民。……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 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 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 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 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shì 于燕,封弟叔鲜 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请回答: ⑴据材料一说明在周初能够取得“封侯”地位 的主要有哪些人?
(二)商朝(BC1600——BC1046) 1、商朝的兴衰 汤建立,定都亳州,600余年,亡于西周。
2、商朝的政治特点
(1)事事都甲骨卜辞, 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
(2)残酷的奴隶制度, 祭祀祖先的人殉,以血 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 法制。
三、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西周的建立(BC1024——BC221) 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历经800余年。
周武王面临一个难题:领土空前扩大,当时交通 极不方便,信息不灵,如何才能有效统治刚刚征 服的领土和抵挡边境少数民族的骚扰?假如你是 周天子,你会怎么管理?
(二)周朝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2、宗法制 3、分封制余宗法制的关系
分封制的目的
拱卫王室
“ 封 建 亲 戚 , 以 藩 屏 《周 左。 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