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必修一历史第一课知识点
历史必修一第一课总结

历史必修一第一课总结一、人类源起在历史必修一的第一课中,我们学习了人类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这一课让我们对人类历史的进程有了基本的了解,并认识到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1. 人类的起源人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700万年前,当时地球上出现了像人类一样行走的类人猿。
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人类逐渐发展出直立行走和使用工具的能力,并最终成为目前地球上的唯一智慧生物。
2. 人类的早期发展早期人类是以狩猎和采集为主要生存方式的。
他们过着游牧的生活,栖息在洞穴和帐篷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逐渐发展出农业和畜牧业,使得他们能够定居下来并建立起永久性的居民点。
这标志着人类从采集社会向农业社会的转变。
二、文明的兴起在第一课中,我们还学习了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文明是指人类社会中的高度组织和复杂的文化形态。
1. 文明的特征文明的特征包括城市化、农业经济、工业制造、社会分工、书写系统以及政治和宗教制度等。
这些特征使得文明社会能够更好地组织和管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2. 文明的兴起文明的兴起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最早的文明出现在河流流域地带,例如埃及的尼罗河、中国的黄河和印度的恒河。
这些河流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使得他们能够发展出农业经济并建立城市。
另外,文明的兴起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
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不同的职业出现了,人们开始进行贸易和交换。
这促进了城市和国家的兴起,并为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古代文明在第一课中,我们还学习了世界上几个重要的古代文明。
1. 埃及文明埃及文明是古代文明中最早的之一,它存在了近3000年。
埃及人建造了宏伟的金字塔和神庙,展示了他们强大的建筑和工程技术。
此外,埃及人还发展出了一套独特的书写系统——象形文字。
2.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是古代中东地区的一个重要地带,它涵盖了今天的伊拉克、叙利亚和土耳其等地。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文明之一,其最著名的城市有巴比伦和亚述。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笔记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笔记
第1课商周至秦朝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商朝的政治制度
(1)王权传承:实行王位世袭制,传承方式是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2)王权特点: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具有神秘色彩。
2.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进行有效的统治,扩展周的统治范围。
(2)概况
①对象: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②义务:诸侯要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③权利: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3)影响:①前期: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②后期: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3.西周的宗法制
(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推行嫡长子继承制,形成相对的大宗和小宗。
(3)地方官制:推广郡县制
①在春秋战国基础上全面推行。
②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下设若干县。
③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影响
(1)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2)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沿用,并不断加强和完善。
①背景: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置军机处。
②职责:军机大臣每日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
③影响: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而且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高一必修一历史前五课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历史前五课知识点1. 第一课:史前文明与源流探寻在这一课中,我们将了解史前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并探寻史前文明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
重点内容包括:- 史前文明的定义和特点-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文明- 洞穴壁画和遗址的发现与研究- 古埃及文明的特点和贡献-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特点和贡献- 古希腊文明的兴起和影响2. 第二课:秦朝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中国本课程将重点讲解秦朝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和意义。
关键内容包括:- 秦朝的形成和秦始皇的生平-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的重要性- 兵马俑的发现和研究- 秦朝政治和社会制度的特点- 秦朝对历史的影响和启示3. 第三课:西汉的盛世与东汉的兴亡在这一课中,我们将研究西汉的盛世和东汉的兴亡,探讨汉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就。
重要内容包括:- 西汉文化的兴盛和创新- 汉武帝的政治措施和改革- 丝绸之路的开通和繁荣- 兰台文集的影响- 东汉末年的政治动荡和民族大融合- 三国时期的分裂和统一4. 第四课:罗马帝国的兴起和衰落本课程将深入探讨罗马帝国的兴起和衰落,了解罗马帝国在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的重要成就和变革。
主要内容包括: - 罗马的建立和共和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凯撒大帝和奥古斯都的改革- 罗马法的形成和影响- 基督教的兴起和罗马帝国的转变- 西罗马帝国的衰落和东罗马帝国的延续5. 第五课:佛教的兴起和传播在这一课程中,我们将重点探讨佛教的兴起和传播,了解佛教在亚洲各国的影响和对文化、艺术的贡献。
重要内容包括: - 佛教的创始和基本教义- 佛教的传入和在中国的发展- 佛教的传播和改革- 佛教艺术的特点和影响力- 佛教对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 佛教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影响通过学习这五课,我们将深入了解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探讨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
这些知识点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还能拓宽我们的思维和视野,对于今天的社会和个人发展有着积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高中历史统编必修一第一课基础知识笔记整理

必修一第一课原始社会——社会组织形式:氏族制度1、原始社会的地位: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2、原始社会发展的阶段:(1)旧石器时代(绝大部分时期):打制石器、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天然取火(2)新时期时代:磨制石器、出现畜牧业和种植业、人工取火3、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1).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所有制)(3)共同劳动,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4)平均分配劳动产品(产品的分配关系)45、原始社会的解体(1)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2)过程/表现①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②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③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④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⑤贫富分化加剧,氏族成员地位越来越不平等,原始社会逐渐解体。
奴隶社会——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门槛(国家开始出现)1、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最早的阶级出现)2、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1)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生产资料所有制)(2)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3)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产品的分配关系)3、国家(1)产生原因: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
这样,奴隶制国家产生了。
(2)国家含义: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注意:国家的出现不是为了调和矛盾的,而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镇压被统治阶级的。
4、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体现:①金属工具的出现②城市的出现③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体劳动的分工。
封建社会1、产生的原因: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2、社会主要主要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3、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①地主占有绝大部分的土地,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农民有自己的土地,甚至少量的劳动工具。
高一上册历史每一课知识点

高一上册历史每一课知识点第一课:史前文明与三大革命1. 史前文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等不同阶段的人类文明。
2. 三大革命:农业革命、手工业革命和商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二课:奴隶社会与早期国家1. 奴隶社会:以奴隶为劳动力的社会形态,如古埃及、古巴比伦等。
2. 早期国家的形成:在奴隶社会中,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形成了以国王为首的早期国家。
第三课:中国古代历史前两千年1. 夏、商、周三代的兴衰。
2. 五帝、三皇时代的传说与中国古代历史。
第四课: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1. 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封建等级制度、农业经济、农民的地位等。
2. 封建社会的兴衰演变:封建制度的建立、统一战国等不同阶段的演变。
第五课:秦朝与汉朝1. 秦始皇统一六国:秦朝的建立与秦始皇的统一中国。
2. 汉朝的兴起:刘邦建立西汉、汉武帝的改革等。
第六课:两汉与南北朝1. 两汉时期:东汉的建立,三国鼎立等事宜。
2. 南北朝时期:南北朝分立的原因和历史演变。
第七课:晚唐与五代十国1. 晚唐盛世:唐朝晚期的政治、文化繁荣。
2. 五代十国时期:五代时期各个政权的兴衰变迁。
第八课:北宋与南宋1. 北宋时期:北宋的政治、军事、文化状况。
2. 南宋时期: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第九课:元朝1. 元朝的建立与蒙古帝国的兴起。
2. 元朝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与影响。
第十课:明朝1. 明朝的建立和靖难之役。
2. 明朝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辉煌。
第十一课:明末清初1. 明末农民起义: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和对明朝的推翻。
2. 清朝的建立:满洲人建立了清朝并统治中国。
第十二课:清朝的治理1. 清朝的政治制度和官僚体制。
2. 清朝的经济政策和封建礼教对社会的影响。
以上是高一上册历史每一课的知识点概述。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政治制度、文化繁荣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
历史的学习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能培养我们的历史意识和思维能力,为我们的思考和判断提供参考和借鉴。
高一历史第一课知识点大全

高一历史第一课知识点大全一、古代文明的发展1. 文明的定义和特征2.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生活3. 新石器时代的出现与农业的兴起4. 文字的出现与文字记载的意义5. 各大洲古代文明的发展概况二、古代中国的历史时期划分1. 史前时期的遗存与研究方法2. 夏、商、西周、东周的历史演变3. 春秋战国时期的多国并立4. 秦统一六国与秦始皇帝的治理5. 汉朝的兴衰与东汉时期的分裂三、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1. 封建制度与封建等级2. 社会阶级与社会经济结构3. 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农耕文化的兴起4. 工商业的发展与城市文化的形成5. 科举制度与士人文化的兴盛四、古代中国的宗教与思想1. 中国古代的宗教多元化2. 儒家思想及其对社会的影响3. 道家和墨家对儒家的挑战4. 佛教的传入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5. 道教的兴起与对社会的影响五、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往1. 中央王朝与各地方政权的关系2. 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文明的交流3. 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国的统治4. 郑和下西洋与中国的世界地位5. 古代丝绸之路与对外贸易的发展六、古代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1. 中国与印度文明的互动与影响2. 中国与希腊罗马文明的接触与交流3. 中国与伊斯兰世界的文化交流4. 中国与日本、韩国的文化渊源5. 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影响与传播七、历史观与历史价值的思考1. 历史观念的形成与发展2. 历史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3. 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与思考4. 历史价值的多元化与尊重5. 民族自尊与历史自信的重要性以上便是高一历史第一课知识点的大全,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知识点,更要理解历史背后的思想与文化,从中寻找启示与智慧。
历史是我们了解过去、认识现在、预测未来的重要途径之一,希望你在历史学习中能够培养对历史的兴趣与热爱,成为一个有追求、有责任感的历史学习者。
祝你学业进步!。
高一历史第一课课堂笔记

高一历史第一课课堂笔记高一历史人教版第一课课堂笔记。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1. 旧石器时代。
- 时间:距今约170万年 - 1万年前。
- 特点。
- 生产工具:以打制石器为主,如砍砸器、刮削器等。
- 生活方式: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
- 典型遗址: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发现于云南元谋县,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距今约70 - 20万年,发现于北京周口店,能够使用天然火并保存火种)。
2. 新石器时代。
- 时间:距今约1万年前 - 5000 - 4000年前。
- 特点。
- 生产工具:开始使用磨制石器,如石斧、石铲等,还出现了陶器。
- 生活方式。
- 农业产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北方)和水稻(南方)的国家之一。
- 饲养家畜:猪、狗、鸡等。
- 居住形式:形成了村落,如半坡居民(黄河流域,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种植粟,制作彩陶)和河姆渡居民(长江流域,居住干栏式建筑,种植水稻,制作黑陶)。
- 社会组织:出现了母系氏族社会(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财产公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向父系氏族社会(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贫富分化开始出现)的转变。
3. 从部落到国家。
- 三皇五帝。
- 传说中的部落首领,三皇时代较早,五帝时代较晚。
- 禅让制:部落联盟首领由推举产生,如尧、舜、禹之间的禅让。
- 夏朝(约公元前2070 - 约公元前1600年)- 建立:禹建立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 政治制度。
- 王位世袭制:禹死后,其子启继承王位,标志着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开始。
- 国家机构:设置了军队、刑法、监狱等,国家开始形成。
- 商朝(约公元前1600 - 约公元前1046年)- 政治。
- 内服与外服制度:内服是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
- 神权色彩浓厚: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 经济。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夏朝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和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
商朝的政治制度包括内服外服和神权色彩,商王直接统治地区,而附属国管辖地区则由商王控制。
商朝还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西周的政治制度为分封制,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建立诸侯国,以巩固周的统治。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朝创立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
秦朝还统一了度量衡、货币、文字和法律,并修建了万里长城等伟大的工程。
第三课:汉初政治与“大一统”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导致王国问题严重。
汉武帝时期,通过颁布“推恩令”等措施,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汉武帝还改革了官制,设立了中朝,作为决策机构,而原来的三公九卿机构逐渐成为执行机构。
此外,汉武帝还设立了刺史制度,作为监察官员,负责监察地方。
第四课:战国时代的纷争与变革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各国纷纷进行变法,以富国强兵。
其中,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最为彻底,影响也最为深远。
战国时期的经济形势相对较为落后,主要依靠农业生产和手工业。
同
时,战国时期也是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出现了众多的著名思想家和学派。
以上是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的知识点总结。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掌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的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一)传说时代的政治
1.出现
﹙1﹚时间:距今大约五千年前
﹙2﹚条件:农耕经济的发展
﹙3﹚地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4﹚标志: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和礼制的初步形成
2.黄帝确定了初步的政治管理秩序,禹之前,政治权利的交接以禅让的方式实
现。
﹙禅让制:民主选举,传贤﹚
(二)夏商政治形式
﹙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
○1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2地方:侯、伯
2、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3、夏(禹建立):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
启开创王位世袭:禅让制→世袭制公天下→家天下大同→小康传贤→传子
「世袭制是宗法关系的体现」
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4、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又称为殷商
(1)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每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宗法制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2)特点:神权和王权紧密结合,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是通过占卜进行决策
5、西周(前11世纪—前8世纪)
(1)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
(2)完善了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以及礼乐制度
(3)周礼——中国古代完美政治制度的象征
(4)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周公(姬旦)——中国古代圣明君主的代表6、西周的分封制(又名封建制,夏商周时期的主要政治制度)
(1)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封邦建国)
(2)对象:王室贵族,灭商功臣,先代贵族
(3)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在封侯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4)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
(5)影响:(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1积极影响: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2消极影响:诸侯国的权势过分强大,后来削弱了周天子的力量,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式,形成了战乱和社会动荡
○3后世影响:影响到了姓氏和地名以及一些封建王朝的皇族分封
7、西周的宗法制:
(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既是家族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1形成了有血缘亲疏远近决定的“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关系○2有利于凝聚宗族,保证贵族特权,稳定统治集团
○3形成了家国同构的政治局面
○4后世影响:〔1〕影响到了封建社会的皇位继承
〔2〕家国同构的理念成为儒家文化的渊源
〔3〕影响到了中国的传统社会结构和生活观念
8、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
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四)、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英语
第1卷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回答听力部分时,请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听力部分结束前,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你的答案转涂到客观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挺完美段对话后,你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19.15
B £.9.15
C . £9.18
答案是B.
1.Why will dorotl de on the weeknd?
A.Go out weeknd end
B.Work on her paper.
C.Make some plans.
2.What was the normal price of the T-shirt?
A.$15
B. $30
C. $50
3.What has the woman decided to do on Sunday aftermoon?
A.To attend a wedding+
B. To visit an exhibition.
C. To meet a friend.
4.Where dose the bank close on Satuerday ?
A.At 1:00 pm
B. At 3:00 pm
C. At 4:00 pm
5.Where are the speakers?
A.In a store
B. In a classroom
C. In a hotel.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问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What do we know about No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