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时代电影观后感影评
摩登时代观后感(10篇)

摩登时代观后感(10篇)观看《摩登时代》,我有许多感受和思考。
下面是我的10篇观后感:观后感1:《摩登时代》以它独特的方式揭示了现代社会的冷酷和竞争。
片中的角色都被现代化的机器所充斥,他们失去了自我,只是机器上的齿轮。
这让我想起了当今社会,人们也往往追逐权力和物质,而忽略了自己内里真正的需求。
观后感2:《摩登时代》通过卓别林的滑稽动作和幽默对话,将机器化的现代生活与人们真正的情感需求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部影片让我认识到,虽然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便利和舒适,但我们更应该关注自己内心的渴望和情感。
观后感3:《摩登时代》以其独特的方式嘲讽了现代工业化社会中的机械化思维和对人的物化。
通过角色的表演,卓别林成功地揭示了人类生活中的许多荒谬和可笑之处。
这部影片让我想要追求更有意义和真实的生活。
观后感4:《摩登时代》通过卓别林的表演和喜剧元素,反映了现代社会中的焦虑和压力。
角色们被现代化的机器逼得左右为难,他们的生活变得快节奏而冷酷。
观看这部影片,我意识到我们应该减缓脚步,关注自己的内心情感,追求更有质量和意义的生活。
观后感5:《摩登时代》让我深深反思现代工业化社会的现实问题。
片中展现的机器化生活让人感到压抑和失去自由。
卓别林通过他独特的喜剧手法告诉我们,不要被现代化的机器困住,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人性关怀。
观后感6:《摩登时代》以一种有趣而深刻的方式探讨了现代社会中的问责制。
卓别林所扮演的角色不断被现代化的机器摧残,而这样的情景引发了观众对于社会中弱势群体的关注。
这部影片让我深深反思,我们应该如何为那些被社会机器边缘化的人发声和行动。
观后感7:《摩登时代》通过卓别林的精彩表演和幽默的手法,让我对现代生活中常见的机器化现象有了新的认识。
片中的角色像机器一样工作,生活变得很功利,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找到真正的快乐和自由。
观后感8:《摩登时代》通过卓别林的表演展示了对于变化的恐惧和对于现代社会的适应困难。
摩登时代 影评

摩登时代影评
《摩登时代》是一部由查理·卓别林执导和主演的经典喜剧电影,它不仅是一
部娱乐性十足的作品,更是一部深刻的社会讽刺片。
这部电影以其幽默的表现形式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深深地触动了我。
首先,电影中的喜剧元素令人捧腹。
卓别林的表演技巧和对细节的把握让整部
电影充满了笑料,从开场的工厂场景到最后的舞台表演,他的表演都让人捧腹大笑。
特别是那个经典的机器人舞蹈场景,简直是喜剧电影的巅峰之作。
其次,电影对现代化社会的批判让我深有共鸣。
在电影中,卓别林饰演的工人
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中遭遇了种种困难和荒谬的情节,这让我不禁想到了当下社会中的一些现象。
电影中对工业化、机械化以及现代生活方式的讽刺,让我深刻地思考了现代社会中的问题。
最后,电影中的人性关怀也让我感动。
尽管卓别林饰演的工人遭遇了很多不幸,但是他始终保持着乐观和善良的心态,对其他人充满了关爱和同情。
这种对人性的关怀让我深深地感动,也让我对自己和周围的人有了更深的思考。
总的来说,《摩登时代》是一部充满了喜剧元素、社会讽刺和人性关怀的经典
电影,它不仅让我在观影过程中捧腹大笑,更让我在电影结束后思考了很多社会和人性的问题。
这部电影不愧是经典中的经典,我会一直珍藏在心中。
《摩登时代》观后感及心得体会3篇

《摩登时代》观后感3篇篇一:摩登时代观后感很显然,影片首先便模糊掉故事发生的年代,你无法从任何一个人物身上找到确定故事所处的具体年代,背景、服装、道具、言谈、行为……拎着魔术箱的徐峥和自称是他女儿的张子枫行走街头,像没有枪与盆栽的《这个杀手不太冷》,充满温情与忧伤的步调,又像大师与信徒,充满戏谑与偏执的分歧感,所有时间线索也全是被掩藏的,太多的似曾相识又模棱两可的场景,让年代的跨度至少超过三十年以上,但又都与现实无比接近——这么多年,我们始终都没办法逃离和改动的现实。
也因这现实,影片的视角都集中到了人和人,人和社会的紧张关联上来,所以故事的情绪是焦躁的:一个以行骗为生的魔术师出场便遭骗,不但到手的钱没了,就连已然扑倒在床的姑娘也飘然走了,而被合约缠身的他不但要在限期内完成一个不可能的魔术,更需求摆脱这个自称是他女儿的孩子的纠缠——尽管描写的分歧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但无疑每个角色的初衷,全是焦躁的在生活中寻找到属于本人的幸福。
所以,当人物的不幸变成喜剧的底色,以悲剧视角所观察的角色和年代,便也荒诞的摩登起来了。
但以“大师”的身份出场的徐峥,还是努力把故事往传奇色彩里带,这些年来,徐峥对喜剧的演绎越来越得心应手,优秀表现不光在于对人物的诠释,也在于对故事的内容及展现,在《摩登年代》中,他把曾经得心应手的疯癫卖弄收敛再收敛,让温情做主,甚至把引导故事的主动权让给孩子,任凭她像个甩不掉的小尾巴一样,可以尽情的撒娇耍赖,也任由舞台的灯光,为她而亮了起来。
影片还把主动权分了一些给明知徐峥是个骗子还甘心花光积蓄的“艺术总监”,像王宣予这样的女人,确实应该是男人所梦寐以求的:她可以是遇难时的救命稻草,或声色犬马时的欲望所求,或暗箱交易中的一颗棋子一个砝码。
这是这个时代所特有的现象,即在银幕之内,也在银幕之外。
大时代里很多女人的命运正是如此,可以属于任何人,但却永恒不能属于本人。
当然,男人的世上其实也是不完整的,徐峥在行骗过程中认识的这两个大小女人,恰恰帮他完整了本人的世上,但要想摆脱现实的困境,显然还需求他本人的能力。
最新整理《摩登时代》电影观后感范文800字范文5篇.docx

《摩登时代》电影观后感范文800字范文5篇电影《摩登时代》观后感800字《一》在《摩登时代》中,我看到的仅仅是硬控制,而没有看到软控制的出现。
虽然我们说物质刺激很重要,只有满足了人最基础额需要才能够激发人们创造、生产、奉献的动力。
可是,我们很清楚的看到人并非是完全理性的经济人,人并非全部是未为经济利益而活着,并非经济利益就可以成为激励的全部内容。
亚当•斯密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根源于经济诱因,人都要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就是为了取得经济报酬;并认为,在自由经济制度种,经济活动的主题是体现人类利己主义本性的个人,经济人假设也就是麦格雷戈归纳的X理论中的人性假设。
随着西方国家工业化大生产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管理当局不得不越来越倚重于工人们的判断力、创造力和忠诚心。
随着组织对工人们的期望的增多,企业也不得不重新审查自己对工人们所做的假设了。
实际上我们看到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基于社会人假设给予职工较为充分的关怀。
社会人假设认为人是以追求满足社会需要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
个人不单纯为追求金钱收入,还追求友情、安全感、归属感等方面的心理欲望和社会需要。
实际目前的企业正越来越致力于关心员工,解决员工后顾之忧,并以此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很多管理人员对于员工,尤其是生活较困难员工的个人、家庭情况都十分了解,并且时时给他们安慰、鼓励和帮助。
玫琳凯化妆品公司经理玛丽•凯说:“有两件东西比金钱和性更为人们所需要——认可和赞美”。
金钱可能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有力工具,但赞美可能更有力,因为它唤起了员工的荣誉感、责任感、自尊心,他的价值得到了认可和重视,他们会更加努力地工作,赞美的“成本”十分“低廉”,它不但是一种最好的,而且是花费最少收益最大的管理技巧。
因此,关爱员工,以实际行动来表达你对员工的信赖、支持和关心,是使员工乐于为企业打拼的重要因素。
也只有做到对员工的关怀的企业才是富有生机的企业。
摩登时代电影观后感影评

摩登时代电影观后感影评摩登时代观后感1卓别林曾经评论说:“这部电影是从一个抽象的概念――批评我们的机械化生活方式――发展而来的。
”无论是卓别林本人的拍摄意图是站在一个批判的角度上,揭露资本家疯狂剥削工人以更大限度地获取剩余价值以及这样一种生产方式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
同时,从管理科学的角度来看,《摩登时代》十分生动而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社会生产中科学管理的浓重痕迹:工人有了极为细致的专业化分工,从事每个工种的工人都具备极其熟练的技能,工人在流水线上工作的动作、工作量等都被规范化标准化的规定安排,在管理者的严密监视下进行每天的生产工作。
20世纪初期,也就是所谓的“摩登时代”是一个十份特殊的时期,两次工业革命的相继发生完成,工业社会彻底取代了农业社会,人类从农耕文明迈向工业文明,社会化大生产成为生产的主要方式。
在这一系列的重大变化中,工作条件、劳动分工等方面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资本家需要获取更多的利益,工人要求更多的报酬,劳资双方都要求获得更多的生产收益,于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盈余便成为了极佳的选择。
由于这一时期社会化大生产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作坊,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的分解、专业分工的细化以及制订相应的标准成为可能。
因此,科学管理在这个时期成为生产管理领域的主要管理模式。
科学管理集中进行定额研究以及人与劳动手段的匹配:强调工作制度化、标准化、科学化,以此作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同时对工人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最佳操作方法,实行生产的定额标准;与此同时,采取计件工资制作为对工人的激励手段。
伴随标准化生产和流水生产线的出现,工人的专业化分工被无限度细化有了实现的可能;同时,为了适应流水线生产的方式,专业化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也成为一种必须。
此时,管理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达到了极致,工人被紧密地结合在机器周围,高度熟练的进行单调乏味的简单劳动。
机器成为整个生产过程的核心,人仅仅作为机器的附属而存在,在这样的氛围下,工人作为社会人的属性被企业主或管理人员压制到了最低限度,人的尊严和能动性被严重忽视,工人仅仅作为机器零件被使用。
摩登时代(影评)

摩登时代(影评)
《摩登时代》是一部由查理·卓别林执导和主演的经典喜剧电影,于1936年
上映。
这部电影以其幽默的表演和深刻的社会评论而闻名,至今仍然被认为是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首先,我要说的是这部电影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笑声。
查理·卓别林的表
演非常精彩,他的喜剧技巧和身体表演让我捧腹大笑。
尤其是那些经典的机械故障和动作戏,简直让人目不暇接。
即使是在没有对白的情节中,他也能通过动作和表情来传达情感,这种表演艺术的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其次,电影中对现代工业化社会的批判也让我深有共鸣。
在电影中,卓别林饰
演的工厂工人不断陷入机械化的生活中,他们像机器一样被压榨和摧残。
这种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在当今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让人不禁反思工业化对人类的影响。
此外,电影中的爱情线也让我感动不已。
尽管生活对卓别林饰演的工人充满了
困难和挑战,但他依然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爱情。
这种对爱情的执着和坚持让人感到温暖和感动,也让我对爱情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总的来说,《摩登时代》是一部充满了幽默和温情的经典喜剧电影。
它不仅让
人捧腹大笑,还让人深刻地反思了现代社会和人性。
这部电影至今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力,我相信它会一直被人们珍视和传颂。
摩登时代 影评

摩登时代影评
《摩登时代》是查理·卓别林的一部经典喜剧电影,讲述了一个在现代化社会
中挣扎求生的小人物的故事。
这部电影以其幽默和深刻的社会讽刺而闻名,让观众在笑声中思考现代化带来的问题。
首先,电影中的表演非常精彩。
查理·卓别林以他独特的喜剧表演风格,将主
人公卓别林先生塑造得栩栩如生。
他的滑稽动作和夸张表情让人忍俊不禁,同时也让人对他的命运产生共鸣。
另外,电影中的音乐也非常出色,配合着卓别林的表演,让整部电影更加生动有趣。
其次,电影中的情节设置非常巧妙。
通过卓别林先生在现代化社会中的种种遭遇,观众不禁会思考现代化对人的影响。
电影中对于机械化生产、劳动条件、社会分工等现代化问题的讽刺,让人深思现代社会的进步是否真的给人们带来了幸福。
最后,电影中的情感表达也非常感人。
卓别林先生对于现代社会中的困境和对
于爱情的追求,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追求。
电影中的爱情线也让人感到温馨和感动。
总的来说,《摩登时代》是一部充满深刻社会讽刺和幽默笑料的经典电影,不
仅让人捧腹大笑,更让人在笑声中思考现代社会的问题。
这部电影不愧是卓别林的代表作,也是一部永恒的经典。
摩登时代 影评

摩登时代影评
《摩登时代》是查理·卓别林的一部经典喜剧电影,它以其幽
默和讽刺的方式,揭示了现代化社会中的种种荒诞和人性的渺小。
这部电影让我笑中带泪,对现代生活和人生的思考也在我心中激起
了一些共鸣。
首先,卓别林在影片中的表演无疑是一大亮点。
他那滑稽的动
作和夸张的表情,让观众捧腹大笑的同时,也不禁感叹他的表演功
底和对角色的深刻理解。
尤其是在工厂流水线上的那一幕,他不断
地被机器带动,身不由己地做着重复枯燥的动作,这种对现代工业
化生产的嘲讽,让人深思现代化带来的机械化和人的异化。
其次,影片中对爱情和友情的描绘也令人感动。
卓别林和潘妮
的爱情故事,虽然充满了笑料和误会,但在现代社会的浮躁和物欲中,他们依然相互扶持,相濡以沫。
而卓别林和一位流浪汉的友情,更是让人感叹,即便生活再艰难,只要有真挚的情感和友情相伴,
一切都会变得温馨而有意义。
最后,影片对现代化社会的批判也是令人深思的。
现代化社会
带来了便利和进步,但也伴随着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冷漠。
电影中
对工业化生产、城市化生活和现代科技的嘲讽,让人不禁思考现代
社会中的人文关怀和人的尊严。
总的来说,《摩登时代》是一部既幽默风趣又深刻感人的电影,它让我在笑声中感受到了对现代生活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
这部
电影不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对现代社会有了更多的思
考和共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摩登时代电影观后感影评
摩登时代表现了20世纪初二次工业革命后在机器取代人力生产后,底层工人的艰辛生活.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摩登时代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摩登时代观后感1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上老师为我们放了喜剧大师卓别林的最后一部无声电影——《摩登时代》。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经济危机,是有史以来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一次(不包括最近一次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深刻动摇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根基,与此同时,资本主义世界也从自由竞争阶段逐渐过渡到垄断阶段。
《摩登时代》恰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萧条时期,影片开始的镜头是一些巨型齿轮,之后便是一个个工人在流水线上重复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个动作。
主人公夏尔洛也是如此——不断地在传送带上拧螺丝,经过长时间的重复这一动作,他被弄得精神失常,之后又被自动喂食机整得死去活来,还甚至被卷入巨大的机器齿
轮中。
总的看来,影片里的工人已经等同于机器部件,自由几乎被机器剥夺了,人的健康也被机器毁坏了。
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了什么?给资本家带来了更多的财富,给工人带来了更多的贫困生活。
工人的无时不刻不再给社会创造着价值,当然这些价值全被资本家榨取走了。
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来解释一下: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是资本家阶级不付任何等价物就占有的价值额的一般形式。
资本家榨取的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延长工时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片中主人公所处的时代,还正处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所以资本家们通常采用第一种方法来剥削工人。
工厂老板不停地催促工人做工,尽可能地减少他们的休息时间,其中发明喂食机来缩短用餐时间这一成产模式又用能用另一个理论来解释——
泰勒管理方式。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被管理界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泰勒认为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工作效率是雇主和雇员达到共同富裕的基础,要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
化的、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代替经验管理。
为了追求最高的劳动生产率,他赤裸裸地向工人宣讲:“我雇你们来是为了用你们的体力和操纵机器的能力。
至于用头脑,我们另外雇了人。
”显然他把工人等同于机器,忽视人性。
人在有生产力的同时也有主动性。
资本家在久而久之地执行这一管理理念时,与工人的积怨则会越来越深。
影片中的工人罢工,工人运动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真实写照。
影片中有几个美好的理想:夏尔洛的进监狱的梦,伊莎贝尔的“小天堂”梦……监狱都比外面好,小破屋就是一个少女渴望的归宿。
可见当经济危机到来时,下层贫苦人民的生活是这么的悲惨。
生产的相对过剩——这是一事实,工人农民无力购买商品,这又是一事实。
资本家就不能降低产品价格来“救济”贫困的人吗?我应该多问了,资本家的宁可销毁食品等商品来限制商品数量从而保持价格不变,甚至还想将商品价格提高。
这对矛盾似乎在资本主义世界里永远都会存在。
Buck up-never say die .Well get along! 片尾男女主人公相互
鼓励,携手微笑地向前走去,这似乎给影片画上了一个完满的结局,但他们会走向哪里?那里的生活又会是怎样?他们仍然不知,这一切还只是个未知数……
摩登时代观后感2
卓别林曾经评论说:“这部电影是从一个抽象的概念――批评我们的机械化生活方式――发展而来的。
”
无论是卓别林本人的拍摄意图是站在一个批判的角度上,揭露资本家疯狂剥削工人以更大限度地获取剩余价值以及这样一种生产方式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
同时,从管理科学的角度来看,《摩登时代》十分生动而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社会生产中科学管理的浓重痕迹:工人有了极为细致的专业化分工,从事每个工种的工人都具备极其熟练的技能,工人在流水线上工作的动作、工作量等都被规范化标准化的规定安排,在管理者的严密监视下进行每天的生产工作。
20世纪初期,也就是所谓的“摩登时代”是一个十份特殊的时期,两次工业革命的相继发生完成,工业社会彻底取代了农业社会,人类从农耕文明迈向工业文明,社会化大生产成为生产的主要方式。
在这一系列的重大变化中,工作条件、劳动分工等方面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资本家需要获取更多的利益,工人要求更多的报酬,劳资双方都要求获得更多的生产收益,于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盈余便成为了极佳的选择。
由于这一时期社会化大生产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作坊,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的分解、专业分工的细化以及制订相应的标准成为可能。
因此,科学管理在这个时期成为生产管理领域的主要管理模式。
科学管理集中进行定额研究以及人
与劳动手段的匹配:强调工作制度化、标准化、科学化,以此作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同时对工人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最佳操作方法,实行生产的定额标准;与此同时,采取计件工资制作为对工人的激励手段。
伴随标准化生产和流水生产线的出现,工人的专业化分工被无限度细化有了实现的可能;同时,为了适应流水线生产的方式,专业化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也成为一种必须。
此时,管理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达到了极致,工人被紧密地结合在机器周围,高度熟练的进行单调乏味的简单劳动。
机器成为整个生产过程的核心,人仅仅作为机器的附属而存在,在这样的氛围下,工人作为社会人的属性被企业主或管理人员压制到了最低限度,人的尊严和能动性被严重忽视,工人仅仅作为机器零件被使用。
工人的工作积极性乃至身心都遭到了严重的挫伤。
总体来讲,以泰勒的科学管理为主导管理方式,工人简单劳动与机器紧密结合是当时典型的生产方式。
这种生产方式作为社会化大生产早期的主要生产方式一方面缓解了劳资双方的紧张矛盾,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积累了丰厚的社会财富;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严重忽视工人人格,工人士气低下的问题从而导致了新的劳资矛盾。
摩登时代观后感3
今天同事问我,资本主义是什么鬼?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有什么区别?我想了想,应该回答最简单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
区别吗?还是回答文化的不同?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想到深处,突然想到只有这部电影可能会告诉我想要的答案!
Long long ago,那个年代的美国,资本还大多集中在少数的资本家手中。
他们有机器,有大批的生产设备,尽管他们有钱,可是为了更有钱,还是要不断的压迫工人阶级,无限的压迫。
资本家越来越富有,因为生产的商品越来越多,穷人因受他们的压迫和社会不完善的制度越来越穷。
那么问题来了,生产的商品越来越多,社会中的消费能力慢慢的跟不上生产能力,工人阶层没有这个能力去如此消费。
产品慢慢累计,富人们的公司的产品没人买,资金无法尽快回笼,资金周转不过来,慢慢的公司也没有钱给工人付工资,开始给工人减薪,裁员。
公司开始倒闭,失业者增加。
他们吃不饱,开始偷,开始抢。
这是工业革命的影响和资本主义低阶的生活写照,就像刚开始的一个镜头,先是羊群拥护在一起走,紧接着是一大群工人拥护着走进工厂,这样的蒙太奇手法把当时工人暗喻为任人宰割的羊羔,成为资本主义、资本家和金钱的奴隶。
卓别林以独特视觉形象概括了摩登时代的矛盾本质。
虽然可笑,但反映出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剩余价值而不惜缩短工人吃饭时间至使机器化的工人连休息时间手臂还在不停的运动,使人们对那个几械化的社会的深深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