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有鱼》 知识点汇总
《庄子》一则(北冥有鱼)中考复习资料

《庄子》一则(北冥有鱼)知识点整理一、内容:(掌握重点字词)北冥(通“溟”,大海)有鱼,其名(名称)曰鲲(kūn)(传说中的大...鱼)。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连词,表承接关系)为鸟,其名为.(叫)鹏(传说中的大鸟)。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奋起,这里指..鼓起翅膀)而飞,其翼若(像)垂(悬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就)...将徙(迁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池)也。
齐谐者,志(记....载)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在水面上)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三千里,抟.(tuán)(环旋着往上飞)扶摇(旋风)而上者九(表虚数,不是实指)万里,去(离开)以(凭借).....六月息(这里指风)者也。
”野马(春天林泽中的雾气。
雾气浮动状如奔马,...故名“野马”。
)也,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也,生物之以息(气息)相吹(吹拂)也。
天之苍苍(深蓝),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尽)邪?其(指代“鹏”)视下(往下)也,亦若是(这....样)则已(罢了)矣。
.二、【译文】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
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
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
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初中八年级语文文言文之《北冥有鱼》

初中八年级语文文言文之《北冥有鱼》北冥有鱼(一)课文字词详解①北冥有鱼,其名为②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③鹏。
①北冥:北海。
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
冥,同溟,海。
下文的南冥指南海。
②鲲(kūn):大鱼名。
③鹏:本为古凤字,这里表示大鸟之名。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①怒而飞,其翼若②垂天之云。
是鸟也,③海运则将④徙于南冥。
①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②垂:悬挂。
③海运:海水运动。
④徙:迁移。
南冥者,①天池也。
②《齐谐》者,③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④击三千里,①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②《齐谐》:书名。
一说人名。
③志:记载。
怪:怪异的事物。
④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①抟②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③去以六月④息者也。
⑤野马也,①抟(tun):盘旋飞翔。
②扶摇:旋风。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开北海。
④息:气息,这里指风。
⑤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①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②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③极④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①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②苍苍:深蓝色。
③极:尽。
④邪:同耶,表疑问,相当于吗呢。
(二)重点句子翻译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用力鼓动翅膀飞翔起来,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边的云彩。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方。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用翅膀)拍打水面,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4.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三)课文分析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为什么又写鸟?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
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
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
2.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
《北冥有鱼》知识点梳理

《北冥有鱼》知识点整理一、重点字词北冥(通“溟”,大海)有鱼,其名(名称)曰鲲(传说中的大鱼)。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连词,表承接关系)为鸟,其名为(叫)鹏(传说中的大鸟)。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奋起,这里指鼓起翅膀)而飞,其翼若(像)垂(悬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就)将徙(迁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池)也。
齐谐者,志(记载)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在水面上)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三千里,抟(tuán)(环旋着往上飞)扶摇(旋风)而上者九(表虚数,不是实指)万里,去(离开)以(凭借)六月息(这里指风)者也。
”野马(春天林泽中的雾气。
雾气浮动状如奔马,故名“野马”。
)也,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也,生物之以息(气息)相吹(吹拂)也。
天之苍苍(深蓝),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尽)邪?其(指代“鹏”)视下(往下)也,亦若是(这样)则已(罢了)矣。
三、文学常识: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
代表作《庄子》。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所著。
现存33篇,包括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
四、通假字:北冥有鱼(“冥”通“溟”,海)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邪”通“耶”,语气词,相当于“呢”)五、词类活用:1.怒而飞怒:形容词作动词,奋发,振翅。
2.鲲之大大:形容词作名词,庞大的体形。
3.《齐谐》者,志怪者也。
怪: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六、古今异义词:1.野马也,尘埃也。
古义:流动的雾气。
今义:野生的马2.南冥者,天池也。
古义:天然形成的大水池。
今义:湖泊的名称。
3.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海波动荡。
今义:海洋运输七、一词多义: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名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3.《北冥有鱼》知识点整理

《北冥有鱼》知识点整理一、内容:(掌握重点字词)北冥(通“溟”,大海)有鱼,其名(名称)曰鲲(k n)(传说中的大鱼)。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连词,表承接关系)为鸟,其名为(叫)鹏(传说中的大鸟)。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奋起,这里指鼓起翅膀)而飞,其翼若(像)垂(悬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就)将徙(迁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池)也。
齐谐者,志(记载)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在水面上)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三千里,抟(tuán)(环旋着往上飞)扶摇(旋风)而上者九(表虚数,不是实指)万里,去(离开)以(凭借)六月息(这里指风)者也。
”野马(春天林泽中的雾气。
雾气浮动状如奔马,故名“野马”。
)也,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也,生物之以息(气息)相吹(吹拂)也。
天之苍苍(深蓝),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尽)邪?其(指代“鹏”)视下(往下)也,亦若是(这样)则已(罢了)矣。
二、【译文】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
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
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
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三、文学常识: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
北冥有鱼文言文知识点

北冥有鱼文言文知识点一、北冥有鱼出处《北冥有鱼》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散文,被收录于他的文集《韩文公全集》中。
这篇散文通过描述一个北冥有鱼的寓言故事,表达了韩愈对官场腐败、社会不公的忧虑和呼吁。
文章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深刻的寓言,堪称中国古代文言散文的经典之作。
二、北冥有鱼故事梗概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生而大,不可饱食。
食则恒活,无穷之理也。
鲲之背,不可求载,载则怀之者反劳。
骨为剑把,坚利无比。
鲲者,天之大物也。
鲲之为物也,足以载天下之重而不沉,可以见吞吐亿万之太山,可以观日月之行,足以容天下之物而不碍己。
是故鲲之为物也,岂为人者欤?然虽不人,其形犹鱼也。
蜃之蛰者,蜃之梟也。
呜呼!蜃之死,命也。
人之窘困,亦蜃之蛰也。
死命之后,则无了期而已矣。
三、北冥有鱼文言文知识点1. 修辞手法在《北冥有鱼》这篇文章中,韩愈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通过比喻将鱼的形象与天下的物象进行类比,如“骨为剑把,坚利无比”;•排比:通过排比手法对事物进行并列列举,如“可以见吞吐亿万之太山,可以观日月之行,足以容天下之物而不碍己”;•夸张法:通过夸张手法来加强描述的效果,如“足以载天下之重而不沉,可以见吞吐亿万之太山”;•对偶:通过对偶手法对相对的事物进行对比,如“北冥有鱼,其名为鲲;是故鲲之为物也,岂为人者欤?”;•反问:通过反问手法来引出问题或表达自己的观点,如“岂为人者欤?”;•倒装:通过倒装句式来强调或突出某一事物,如“载则怀之者反劳”;2. 文言文特点《北冥有鱼》作为一篇文言文,具有文言文的特点和风格。
文言文是古代中国的文字体系,有着独特的词汇、句法和语法结构。
以下是一些文言文的特点:•典雅简练:文言文注重句子的简洁明了,追求精炼、简练的表达方式;•注重修辞:文言文善于使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以增强表达的效果;•正式庄重:文言文表达时注重场合和身份的正式性和庄重性,使用较多的礼貌用语和尊称;•多音字和繁体字:文言文中使用较多的多音字和繁体字,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和文言文阅读经验;•拆字注音:文言文中的一些词汇需要通过拆字注音来理解,需要进行一定的解读和思考。
北冥有鱼知识点(1)(3)

《北冥有鱼》知识点一、文学常识《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
代表作《庄子》。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所著。
现存33篇,包括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
《庄子》与《周易》、《老子》并称“三玄”。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人们评价《庄子》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鲁迅先生更评价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二、重点字词是鸟也是:这亦若是则已矣是:这样《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怪:怪异的事物。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盘旋飞翔怒而飞怒:形容词作动词,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去以六月息者也。
息:气息,这里指风三、通假字:北冥有鱼(“冥”同“溟”,海)(北冥:北海南冥:南海)四、词类活用:怒而飞怒:形容词作动词,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鲲之大大:形容词作名词,庞大的体形。
《齐谐》者,志怪者也。
怪: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五、古今异义:怒而飞。
古义: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今义:愤怒是鸟也。
古义:指示代词:这。
今义:判断动词。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海水运动。
今义:海洋运输南冥者,天池也。
古义:天然形成的水池。
今义:湖泊名野马也,尘埃也。
古义:流动的雾气。
今义:野生之马去以六月息者也。
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六、一词多义:⑴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名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出名)名列前茅。
(名次)⑵息:去以六月息者也。
(名词,气息,这里指风)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名词,气息)北山愚公长息曰。
(动词,叹气)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使……平息)⑶之: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助词,的)其翼若垂天之云。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北冥有鱼》知识点

《北冥有鱼》知识点一、文学常识《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
代表作《庄子》。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所著。
现存33篇,包括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
二、重点字词是鸟也是:这《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盘旋飞翔亦若是则已矣是:这样三、通假字:北冥有鱼(“冥”通“溟”,海)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邪”通“耶”,语气词,相当于“呢”)四、词类活用:怒而飞怒:形容词作动词,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鲲之大大:形容词作名词,庞大的体形。
《齐谐》者,志怪者也。
怪: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五、古今异义:野马也,尘埃也。
古义:流动的雾气。
今义:野生之马南冥者,天池也。
古义:天然形成的大水池。
今义:湖泊的名称。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海波动荡。
今义:海洋运输六、一词多义:⑴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名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出名)名列前茅。
(名次)⑵息:去以六月息者也。
(名词,气息,这里指风)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名词,气息)北山愚公长息曰。
(动词,叹气)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平息)⑶之: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助词,的)其翼若垂天之云。
(助词,的)鹏之徙于南冥也。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⑷而:怒而飞。
(连词,表修饰关系)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连词,表修饰关系)⑸则: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就)时则不至。
(或者)⑹以:去以六月息者也。
(介词,凭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介词,用)⑺其:其名为鲲。
(代词,它的)不知其几千里也。
(它)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选择,是……还是……)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代词,代指大鹏)七、重点句子翻译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译: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北冥有鱼文言知识点归纳

北冥有鱼文言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
1. 出处。
二、字词解释。
1. 通假字。
- “北冥有鱼”中的“冥”通“溟”,大海。
2. 古今异义。
-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中“海运”,古义:海水运动;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
- “天池也”中“天池”,古义:天然形成的水池;今义:高山湖泊名。
- “野马也,尘埃也”中“野马”,古义: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今义:一种野生的马。
3. 一词多义。
- 息。
- “去以六月息者也”(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气息)- 之。
- “鹏之背”(助词,的)- “鹏之徙于南冥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其。
- “其名为鲲”(代词,它的)-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表选择,是……还是……)4. 重点实词。
-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怒而飞”。
- 垂:悬挂。
“其翼若垂天之云”。
- 徙:迁移。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 抟:盘旋飞翔。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扶摇:旋风。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三、句子翻译。
1.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
2.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
鹏的脊背,不知道长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3.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 这只鸟,海水运动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海去。
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大水池。
4. 齐谐者,志怪者也。
5.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 鹏往南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6.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冥有鱼》知识点汇总
原文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一、文学常识
庄子,姓庄名周,战国中期宋国人,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是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
后世将其与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以及名篇《逍遥游》《齐物论》等。
二、基础知识
1、生字难字(略)
2、书下注释:(如有出入,以教材为准)
鲲:传说中的大鱼。
鹏:传说中的大鸟。
怒:奋发,这里指鼓起翅膀。
徙:迁移。
志:记载。
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抟:盘旋。
扶摇:旋风。
去:离开。
生物:指有生命的东西。
以息相吹也。
息:呼吸所产生的气息。
去以六月息者。
息:气息,这里指风。
苍苍:深蓝色。
正色:真正是颜色。
野马:山野中的雾气。
吹:吹拂。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表示选择,是……还是……。
亦若是是:这样。
三、结构
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第一篇,本文是节选一小段。
它的中心是说,人应当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
这实际上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时间与空间,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掉一切,在主观幻想中实现“逍遥”的人生观。
这是一种根本不可能有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幻想。
在庄子看来,即使是大鹏,也算不上逍遥,因为他需要借助外力才能达到自己的意愿。
而只有因循自然而游于无穷时空中,才是真正的逍遥。
这在现实社会中即意味着,消除自我意识,无所作为,无所追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逍遥的境界,这显然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
四、写作手法
略
五、习题练习
1.作者细细描写鲲与鹏的形体之大,有怎样的用意?
它们虽然体形巨大,表面看起来自由自在,实则仍需借助风的力量才能腾空而游,他们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逍遥。
2.作者为什么要引用《齐谐》一书中的话?
对鲲鹏之事补充说明,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3.你怎样理解“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这句话的内容?
天空是那么湛蓝,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向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人往上看天,与鹏往下看人,道理是一样的,只是角度不同,可见鹏与人一样都受到了限制,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
4.如何理解作者塑造的大鹏形象?
作者从原则上否定了大鹏,认为它展翅高飞还要凭借海运,并非真正的逍遥。
5.用野马,尘埃的以息相吹与大鹏的海运将徙作对比,这样写,在选材上有何特色?
以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都是不自由的。
意境广大。
6.如何评价本文?
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第一篇,本文是节选一小段。
它的中心是说,人应当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
这实际上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
时间与空间,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掉一切,在主观幻想中实现“逍遥”的人生观。
这是一种根本不可能有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