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末考试试题 国际贸易理论答案
大学国贸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国贸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国际贸易中,以下哪个术语表示卖方负责将货物交至买方指定的船上,费用和风险由买方承担?A. EXWB. FOBC. CIFD. DAP答案:B2.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前身是什么?A. GATTB. IMFC. WBD. UN答案:A3. 以下哪个国家不是金砖国家成员?A. 中国B. 巴西C. 印度D. 韩国答案:D4.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定义,经常账户包括哪些内容?A. 货物、服务、收入和转移B. 货物、服务、收入和投资收益C. 货物、服务、收入和资本流动D. 货物、服务、收入和金融资产答案:A5.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国际直接投资的特点?A. 长期性B. 跨国性C. 非流动性D. 短期性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国际贸易中,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贸易平衡?A. 汇率变动B. 贸易政策C. 国际市场需求D. 国内生产成本答案:ABCD7. 跨国公司在进行国际市场扩张时,可能采取哪些战略?A. 出口B. 许可经营C. 直接投资D. 合资答案:ABCD8. 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国际直接投资的决策?A. 东道国的政治稳定性B. 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C. 东道国的法律法规D. 东道国的文化差异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9. 简述国际贸易中的“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的区别。
答案:自由贸易主张减少或消除贸易壁垒,促进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通,而保护贸易则主张通过关税、配额等手段保护本国产业,限制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入。
10. 描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主要职能。
答案:IMF的主要职能包括监督国际货币体系,提供短期资金援助以帮助成员国解决支付平衡问题,以及提供技术援助和培训以促进成员国经济的稳定增长。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某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国汽车产业,决定对进口汽车征收高额关税。
《国际贸易学》期末试题以及答案

《国际贸易学》期末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 .5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后面括号内。
1.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是(A )A.绝对成本理论B.比较成本理论C.机会成本学说D.边际成本学说2.贸易顺差是指(A )A.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B.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C.国际收支为正D.国际收支为负3.各国征收反倾销税的目的在于(A )A.抵制商品倾销,保护本国的市场与工业B.防止本国商品不顾成本到国外倾销C.保护本国出口商的利益D.保护本国进口商的利益4.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日期是(C )A. 2001年11月9日B. 1997年10月1日C. 2001年12月11日D. 1999年11月15日5.关境与国境的关系是关境(D )国境A.大于B.等于C.小于D.大于、等于、小于6.以低于国内价格甚至低于成本价格,在某一国外市场上倾销商品,在打垮大部分竞争对手,垄断市场后,再提高价格,这种倾销方式是(B )A.偶然性倾销B.掠夺性倾销C.长期性倾销D.永久性倾销7.某国进口商品以后再向第三国出口而赚取利润,这对第三国而言是( B )贸易。
A、过境贸易B、转口贸易C、直接贸易D、间接贸易8.专门贸易是指以( A )作为统计界限。
A.关境B.国境C.货物进出口D.服务进出口9.日本对价格6000元以下的手表,每只按其价格征税15%,这种征税方式属于:( A )A、从价税B、从量税C、混合税D、选择税10.接受买方信贷的进口商在使用信贷资金进行采购时,必须购买( B )。
A、本国商品B、贷款提供国的商品C、第三国商品D、以上三项都对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补偿贸易2.自由边境区3.“自动”出口配额制P55所谓“自动”出口配额制是指出口国在进口国家或地区的要求或压力下,“自动”限制本国产品在一定时期内向其他国家出口的数量的出口国配配额制。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间接贸易对第三国(或地区)来说,称作(____)。
参考答案:转口贸易2、一定时期内出口值与进口值之间的差额叫做(____), 若出口值大于进口值称为贸易顺差或(____)超, 进口值大于出口值叫做贸易逆差或(____)超。
参考答案:贸易差额口※出※入3、里昂惕夫之谜表明,美国出口的是(____)密集型产品。
参考答案:劳动4、按照统计边界不同,国际贸易可分为(____)和(____)。
参考答案:专门贸易※总贸易5、对外贸易政策措施包括(____)、(____)、(____)等三种手段。
参考答案:经济※法律※行政二、单项选择题1、按照雷布任斯基命题,商品与要素相对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一种生产要素的供给增加会导致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向外( )扩展。
A. 平行B. 偏向性C. 扭曲D. 平行与扭曲性参考答案: B2、在2X2X1的李嘉图模型中,假设食品与衣服的价格分别为: Pc =aLcWC,PF =aLFWF。
在自由贸易中,本国出口食品,则食品的相对价格PF/Pc( )单位产品劳动投入之比率aLF/aLC。
A. 大于B. 小于C. 等于D. 无法确定参考答案: C3、当前国际分工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 )A. 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垂直型分工B. 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的垂直型分工C. 发达国家之间的水平型分工D. 企业组织内部分工参考答案: C4、影响国际分工的首要因素是( )A. 人口、生产规模和市场情况B. 自然因素C. 生产力发展水平D. 国家政策参考答案: C5、在2x2x1的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假设衣服与小麦分别是劳动与土地密集型的产品。
已知,aLC=2, aLW=5,aTC=4,aTW=B, 则B的值必定是( )A. B>10B. B<10C. B<5D. B<20参考答案: A三、判断题1、如果A国生产1单位X物品要放弃3单位Y物品,B国生产1单位X物品要放弃4单位Y物品,那么,A国在生产X物品时有比较优势。
高校国际贸易理论课程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校国际贸易理论课程考试试卷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1.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假设是()。
A.国际贸易的目的是获取最大的利润B.国际贸易受到成本的限制C.国际贸易存在绝对优势D.国际贸易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答案:D2.下列哪个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驱动力之一()。
A.经济全球化B.政府政策C.技术发展D.市场需求答案:D3.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包括()。
A.进口B.出口C.外包D.合资答案:A、B4.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包括()。
A.关税B.配额限制C.补贴D.进口限制答案:A、B、C、D5.自由贸易区的特点是()。
A.减少贸易壁垒B.自由的货物流通C.成员国保留关税政策D.共同的外部关税政策答案:A、B6.典型的国际贸易理论包括()。
A.比较优势理论B.绝对优势理论C.国际产品周期理论D.新贸易理论答案:A、B、C、D7.国际贸易的风险主要包括()。
A.汇率风险B.政治风险C.市场风险D.物流风险答案:A、B、C、D8.国际贸易中的价格歧视指的是()。
A.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的价格不同B.不同产品在同一国家的价格不同C.同一产品在同一国家的价格不同D.不同产品在不同国家的价格不同答案:A9.利用国际分工原理,各国通过贸易进行资源配置,可以实现的效果包括()。
A.经济效益最大化B.产业创新促进C.提高生产效率D.推动经济发展答案:A、B、C、D10. WTO(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功能包括()。
A.促进贸易自由化B.解决贸易争端C.制定贸易规则D.监督成员国的贸易政策答案:A、B、C、D第二部分:简答题(共30分)1.简述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假设。
答案:比较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其基本内容是通过比较两国在生产某种商品时的机会成本,来判断各自的优势所在。
假设包括:1)资源有限性:每个国家的资源有限,不能同时生产所有产品;2)生产效率差异:各国的生产力和生产技术不同;3)劳动可转移性:各国劳动力可以自由转移;4)无生产外部性:生产一种商品对其他商品的生产没有影响。
大学国贸考试题及答案详解

大学国贸考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国际贸易中,以下哪项不是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基本原则?A. 非歧视原则B. 市场准入原则C. 对称互惠原则D. 自由贸易原则答案:C详解: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包括非歧视原则(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市场准入原则、对等互惠原则以及公平贸易原则。
选项C 中的“对称互惠原则”并不是WTO的基本原则。
2. 在国际贸易中,FOB价格是指:A. 离岸价格B. 到岸价格C. 运费在内价格D. 保险费在内价格答案:A详解:FOB(Free On Board,船上交货)价格是指卖方将货物装上船后,买方承担之后的运费和风险的价格条款。
因此,FOB价格是离岸价格。
3.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主要职能?A. 监督成员国的汇率政策B. 提供短期资金支持C. 促进国际贸易平衡D. 提供技术援助和培训答案:C详解:IMF的主要职能包括监督成员国的汇率政策、提供短期资金支持、提供技术援助和培训等。
而促进国际贸易平衡并不是IMF的职能,这是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职责。
4.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一个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哪些商品?A. 其生产成本最低的商品B. 其生产成本最高的商品C. 其生产效率相对较高的商品D. 其国内需求最大的商品答案:C详解: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提出,主张一个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并出口那些其生产效率相对较高的商品,即使这些商品在其他国家的生产成本更低。
5. 在进行国际市场调研时,以下哪项不是需要考虑的因素?A. 目标市场的经济状况B. 目标市场的文化差异C. 目标市场的竞争对手D. 国内市场的消费者偏好答案:D详解:进行国际市场调研时,需要考虑目标市场的经济状况、文化差异和竞争对手等因素,以了解和适应国际市场。
国内市场的消费者偏好通常不作为国际市场调研的直接考虑因素。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国际产品的定价?A. 生产成本B. 运输成本C. 关税和税收D. 目标市场的消费者收入水平答案:A, B, C, D详解:国际产品的定价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关税和税收以及目标市场的消费者收入水平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2010年期末考试A卷试题_国际贸易理论答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试卷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国际贸易原理》课程A卷专业年级:2008国贸,经济,工商命题老师:董春柳审题老师:王秀娟考生姓名:学号:考试成绩:一、填空、(填空每空1分,10分)1、贸易后,国际均衡价格由两国的供需共同决定,国际均衡价格处于两国封闭下的相对价格之间。
2、李嘉图认为在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优势,而是比较优势。
3、在完全竞争的假设前提下,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4、在H-O理论中,机会成本是递增的。
5、在李嘉图模型中,生产可能性边界方程是一个线性方程式,表示A、B两国的PPF曲线是一条直线段。
6、在X、Y两种商品的生产中,如果K X/L X < K Y/L Y,我们称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7、贸易后,国际均衡价格由两国的供需共同决定,国际均衡价格处于两国封闭下的相对价格之间。
二、选择(每题2分,8分)1、Factor-intensity reversal:一种给定商品在劳动丰裕的国家是产品,在资本丰裕的国家是产品。
( C )A、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B、资本密集型资本密集型C、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2、开放条件下,如一国某一要素增加,对方国家一切保持不变,那么要素增加后,在国际市场上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相对价格要。
若商品是要素增加国家的出口商品,则该国的贸易条件。
( D )A 、上升恶化B、下降改善C、上升改善D、下降恶化3、下述属于异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的有:(ABDE )A、美国进口李宁牌服装,美国西装出口中国B、丰田轿车出口美国,通用轿车出口日本C、中国银行购买美国国债,中国银行和花旗银行合作投资洋山港D、中国女式皮包出口法国,法国路易•威登皮包出口中国E、上海牌手表出口欧洲,中国进口瑞士罗马、劳力士、梅花表4、经济增长的贸易条件效应是指如果不考虑增长原因与类型,只要增长在不变价格下国家的贸易量,该国贸易条件。
国际贸易理论期末考试试卷参考答案(B卷)

国际贸易理论期末考试试卷参考答案(B卷)第一篇:国际贸易理论期末考试试卷参考答案(B卷)国际贸易理论期末考试试卷参考答案(B卷)一、名词解释(每题3 分,共12 分)1、对外贸易结构——对外贸易结构是指货物、服务在一国总进出口贸易中所占比重。
2、国民待遇——是指一个国家对外国自然人或者法人在某些事项上给予与本国自然人或者法人同等的待遇。
3、出口补贴——指在政府以出口业绩为条件给予的资金支持、财政支持或者价格支持。
4、买方信贷——是指为了鼓励本国商品的出口,一国银行向进口商或者进口商银行提供贷款,使得进口商可以用这笔贷款通过支付现汇的方式从贷款国进口商品的做法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 分,共5 分)1、A2、B3、C4、B5、C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10 分)1、BCDE2、ABCD3、ACD4、ACD5、ABD四、填空题(每空1 分,共10 分)1、独占许可证2、从量税为3 元/升3、封闭市场价格4、自由贸易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5、进口商品,配额6、证券投资,信贷资本五、判断题(每小题1 分,共5 分)1、√2、×3、×4、×5、×六、计算题(10 分)解:方法1:根据有效关税保护率的定义,它是价值增值的保护程度。
(1 分)有效关税保护率=(征税后的价值增值-征税前的价值增值)/征税前的价值增值征税前的价值增值=15-5=10 万元征税后的价值增值=15*(1+50%)-5*(1+25%)=22.5-6.25=16.25 有效关税保护率=(16.25-10)/10=0.625=62.5% 方法2:根据题意已知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T 为50%,中间产品的名义关税t 为25%,中间产品所占比重约为33.3%,因此,有效关税率=(50%-33.3%*25%)/(1-33.3%)=0.625=62.5%(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可以。
计算给5 分。
)相同的经济解释:有效关税保护率大于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率,有更强的保护作用。
大学国际贸易试题及答案

大学国际贸易试题及答案# 大学国际贸易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国际贸易是指:A) 国内不同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B) 国内不同城市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C) 国家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交换D) 国家内部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A) 关税壁垒B) 配额制度C) 出口补贴D) 贸易自由化答案:D3.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主要职能不包括:A) 制定国际贸易规则B) 监督成员国的贸易政策C) 解决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争端D) 限制成员国的贸易自由答案:D二、判断题1. 贸易顺差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的现象。
(对/错)答案:对2. 绝对优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它在生产成本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
(对/错)答案:对3. 比较优势理论是由大卫·李嘉图提出的,它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没有绝对优势,它仍然可以通过专注于生产相对成本较低的商品来参与国际贸易。
(对/错)答案:对三、简答题1. 请简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目的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答案: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影响,通过限制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来支持本国产业的发展。
这通常通过提高关税、实施配额制度或采取其他非关税壁垒来实现。
然而,贸易保护主义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如:- 限制消费者选择,提高商品价格。
- 阻碍效率提升和创新,因为本国企业可能缺乏竞争压力。
- 引发贸易战,导致国际贸易关系紧张。
- 可能违反国际贸易规则,损害国际形象。
2. 描述比较优势理论,并解释它如何影响国际贸易。
答案:比较优势理论是由大卫·李嘉图提出的,它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没有绝对优势,它仍然可以通过专注于生产相对成本较低的商品来参与国际贸易。
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一个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它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即使它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不如其他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试卷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国际贸易原理》课程 A卷专业年级:2007国贸,经济,工商命题老师:董春柳审题老师:王秀娟考生姓名:学号:考试成绩:一、填空、(填空每空1分,10分)1、如果B国的TK/TL 大于A国的这一比例,我们说B国是资本充裕的。
如果B国的资本租用价格和劳动时间价格的(相对)比率小于 A国的这一比率(r/w值的大小)我们说B国是资本充裕的。
2、在完全竞争的假设前提下,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3、在李嘉图模型中,生产可能性边界方程是一个线性方程式,表示A、B两国的PPF曲线是一条直线段。
4、贸易后,国际均衡价格由两国的供需共同决定,国际均衡价格处于两国封闭下的相对价格之间。
5、罗伯津斯基定理说明,在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产品生产增加,而另一产品生产则下降。
6、H—O理论认为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前提条件:一是两国的要素禀赋不同;二是不同产品在生产中使用要素的比例不同,从生产要素比例的差别来说明贸易的基础。
7、在H-O理论中,机会成本是递增的。
二、选择(每题2分,8分)1、Factor-intensity reversal:一种给定商品在劳动丰裕的国家是产品,在资本丰裕的国家是产品。
( C )A、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B、资本密集型资本密集型C、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2、越南和日本之间的贸易是为主,日本和加拿大之间的贸易是为主。
( A )A 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B 产业内贸易,行业内贸易C 产业内贸易,产业间贸易3、开放条件下,如一国某一要素增加,对方国家一切保持不变,那么要素增加后,在国际市场上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相对价格要。
若商品是要素增加国家的出口商品,则该国的贸易条件。
( D )A 、上升恶化 B、下降改善 C、上升改善 D、下降恶化4、经济增长的贸易条件效应是指如果不考虑增长原因与类型,只要增长在不变价格下国家的贸易量,该国贸易条件。
( A )A、增加恶化B、增加改善 C 、减少恶化 D、减少改善三、判断(每题2分,T或F,8分)1、Capital-saving technical progress 是指劳动要素的生产效率的增加大于资本的生产效率的增加,资本/劳动比率下降。
( F )2、印度是软件生产大国,拥有的资本绝对量大于新加坡,但人均资本占有量小于新加坡,印度是劳动丰富的国家,新加坡是资本丰富的国家。
( T )3、国家间要素禀赋差异越大,他们之间的贸易是产业间贸易;国家间要素禀赋越相似,他们之间的贸易是产业内贸易,所以H—O理论适用于解释产业内贸易。
( F )4、如果B国的资本租用价格和劳动时间价格比率(P K/P L= r/w)大于A国的这一比例,我们说B国是资本充裕的。
( F )四、名词解释和简答(39分)1.贸易条件:贸易条件是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其公式为:T = PX / PM。
这里,T代表贸易条件,P X 表示出口商品价格指数,P M表示进口商品价格指数。
2.产业内贸易:国际贸易中的一大部分包含了同一产业内或同一类商品组中差别产品的交易——产业内贸易。
3.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国利用最优技术充分使用其资源生产的两种商品各种不同组合的曲线。
4.机会成本变动有那三种情形?它们用于解释那些贸易模型?答:机会成本变动会出现三种情形:递增、递减和不变。
在分析国际贸易的基本动因时,古典学派的斯密、李嘉图的贸易模型是建立在机会成本不变的假设上的,新古典学派的贸易模型是建立在机会成本递增的假设上的,当代贸易理论在解释产业内贸易时,则假设机会成本是递减的。
5.要素禀赋:各国的相对要素丰裕度。
6.要素密集度:产品中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或着说是不同要素的密集使用程度。
五、模型题(20分)请看图1回答问题:(1)图2(a)中的线段BB’、AA’、Ⅰ、Ⅱ、PA 、PB和点EB 、EA 分别代表什么?(2)图2(a)是如何反映A、B两国的比较优势的?(3)在图2(b)中,哪些线段表示A、B两国的进出口量和两国的贸易三角?(4)图2(b)是如何说明H-O定理的?什么条件下两国贸易达到平衡? Y YP BB ⅠⅡ B ⅡQ BB国E B O B E B C A = C BA A国 AE A E AO A Q AP A P W0 B’ A’ X 0 B’ A’ X(a) (b)图1 H-0模型答:(1)图2(a)中的线段BB’、 AA’、Ⅰ、Ⅱ、P A 、P B和点E B、E A分别代表什么?AA’、BB’为A、B两国的PPF线;Ⅰ、Ⅱ为封闭与开放条件下的社会无差异曲线;P A 、P B为封闭条件下的两国的相对价格线;E B、E A为封闭条件下两国的相对价格线。
(2)图2(a)是如何反映A、B两国的比较优势的?由于Pa<Pb说明A国在商品X上有比较优势,B国在产品Y上有比较优势。
(3)在图2(b)中,哪些线段表示A、B两国的进出口量和两国的贸易三角?O A Q A为A国的出口量,O B Q B为B国的出口量,O B E B为B国的进口量,O A E B为B国的进口量;O A Q A C A为A国的贸易三角, O B Q B C B为B国的贸易三角。
(4)图2(b)是如何说明H-O定理的?什么条件下两国贸易达到平衡?答:贸易中,根据各自的比较优势,A国分工生产商品X,B国分工生产商品Y。
两国的分工将进行至A国达到点Q A,B国达到点Q B为止。
这时两国的PPF线与其共同相对价格线PW相切。
A国出口X以交换Y,最终消费组合为无差异曲线Ⅱ上的点C A。
同时B国会出口Y以交换X,最终消费组合为与C A点相重合的点C B。
六、论述题(15分)请分析李嘉图贸易学说与H-O理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①李嘉图比较优势是2×2×1模型,劳动同质,建立在完全专业化生产基础上;H-O模型是2×2×2模型,劳动不同质,在两个国家中,假设商品X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商品Y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建立在不完全专业生产基础上。
李:生产技术(函数)不同,H-O:生产技术(函数)相同。
②贸易产生原因不同:李:贸易产生原因为生产技术的差别,H-O:贸易产生原因为要素比例的差别。
③模型不同:李:由于生产要素只有劳动一种,因此,机会成本不变,是个常数,表现在PPF线的模型图为一条直线段;H-O:由于生产要素有K和L两种,因此,机会成本递增,是个互为导数的经济变量(Px/Py = dY/ dX),表现在PPF线的模型图为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试卷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国际贸易原理》课程 A卷专业年级:2008国贸,经济,工商命题老师:董春柳审题老师:王秀娟考生姓名:学号:考试成绩:一、填空、(填空每空1分,10分)1、贸易后,国际均衡价格由两国的供需共同决定,国际均衡价格处于两国封闭下的相对价格之间。
2、李嘉图认为在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优势,而是比较优势。
3、在完全竞争的假设前提下,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4、在H-O理论中,机会成本是递增5、在李嘉图模型中,生产可能性边界方程是一个线性方程式,表示A、B两国的PPF曲线是一条直线段。
6、在X、Y两种商品的生产中,如果K X/L X < K Y/L Y,我们称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7、贸易后,国际均衡价格由两国的供需共同决定,国际均衡价格处于两国封闭下的相对价格之间。
二、选择(每题2分,8分)1、Factor-intensity reversal:一种给定商品在劳动丰裕的国家是产品,在资本丰裕的国家是产品。
( C )A、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B、资本密集型资本密集型C、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2、开放条件下,如一国某一要素增加,对方国家一切保持不变,那么要素增加后,在国际市场上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相对价格要。
若商品是要素增加国家的出口商品,则该国的贸易条件。
( D )A 、上升恶化 B、下降改善 C、上升改善 D、下降恶化3、下述属于异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的有:( ABDE )A、美国进口李宁牌服装,美国西装出口中国B、丰田轿车出口美国,通用轿车出口日本C、中国银行购买美国国债,中国银行和花旗银行合作投资洋山港D、中国女式皮包出口法国,法国路易•威登皮包出口中国E、上海牌手表出口欧洲,中国进口瑞士罗马、劳力士、梅花表4、经济增长的贸易条件效应是指如果不考虑增长原因与类型,只要增长在不变价格下国家的贸易量,该国贸易条件。
( A )A、增加恶化B、增加改善 C 、减少恶化 D、减少改善三、判断(每题2分,T或F,8分)1、Capital-saving technical progress 是指劳动要素的生产效率的增加大于资本的生产效率的增加,资本/劳动比率下降。
( F )2、印度是软件生产大国,拥有的资本绝对量大于新加坡,但人均资本占有量小于新加坡,印度是劳动丰富的国家,新加坡是资本丰富的国家。
( T )3、国家间要素禀赋差异越大,他们之间的贸易是产业间贸易;国家间要素禀赋越相似,他们之间的贸易是产业内贸易,所以H—O理论适用于解释产业内贸易。
( F )4、η< 1—低质消费品,η> 1— 奢侈品,1 > η> 0—日用品。
( F )四、名词解释和简答(39分)1.贸易条件:贸易条件是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其公式为:T = PX / PM。
这里,T代表贸易条件,P X 表示出口商品价格指数,P M表示进口商品价格指数。
2.产业内贸易:国际贸易中的一大部分包含了同一产业内或同一类商品组中差别产品的交易——产业内贸易。
3.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国利用最优技术充分使用其资源生产的两种商品各种不同组合的曲线。
4.机会成本变动有那三种情形?它们用于解释那些贸易模型?答:机会成本变动会出现三种情形:递增、递减和不变。
在分析国际贸易的基本动因时,古典学派的斯密、李嘉图的贸易模型是建立在机会成本不变的假设上的,新古典学派的贸易模型是建立在机会成本递增的假设上的,当代贸易理论在解释产业内贸易时,则假设机会成本是递减的。
5.要素禀赋:各国的相对要素丰裕度。
6.要素密集度:产品中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或着说是不同要素的密集使用程度。
五、模型题(20分)请看图1回答问题P SA BC E F GeH IP Sa b c d sP WP’WD0 Q3 Q1 Q2 Q4 Q图1 出口补贴效应图示(1)出口补贴对本国国内经济有哪两种直接影响效应?(2)图4是如何解释出口补贴对本国福利的影响效果的?答:(1)国内价格上涨;出口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