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织学复习
(完整版)机织学复习

准备篇第一章络筒络筒的目的:1、接长纱线,做成容量大、成形良好的筒子2、清除杂质、纱疵、提高纱线条干均匀度P2影响筒子卷绕密度的因素:筒子卷绕形式、络筒张力、纱线种类和特数、纱线表面光洁程度、纱线自身密度、纱线卷绕角及筒子对滚筒的压力等。
P10络筒张力:络筒张力是络筒过程中纱线卷绕到筒子之前的张力。
张力适度,能使络成的筒子成形良好,具有一定的卷绕密度而不损伤纱线的物理机械性能;张力过大,将使纱线弹性损失,织造断头增加;张力过小,则引起筒子成形不良,造成筒子疵点。
P17构成络筒张力过程的因素:1、纱线从附着于管纱表面过渡到离开管纱表面所需克服的摩擦力和粘附力;2、纱线从静止状态过渡到动态所需克服的惯性力;3、由于做气圈运动而引起的纱线张力;4、纱线通道中各种导纱部件和张力装置的作用所引起的纱线张力。
P17退绕点:管纱卷绕表面上受到退绕过程影响的一段纱线的终点。
P18退绕点张力:退绕点之后的纱线在管纱上处于静平衡状态,它的张力称为静平衡状态或退绕点张力。
分离点:纱线开始脱离卷装表面或纱管的裸露部分而进入气圈的过渡点称为分离点。
管纱轴向退绕时纱线张力变化规律:1、退绕一个曾级时纱线张力波动小且周期短,可被消除;2、整只管纱退绕时纱线张力的变化规律:满管时,张力极小,出现不稳定的三节气圈。
随着退绕的进行,纱线张力逐渐增加,退绕到一定时候,出现两节气圈,此时,分离点张力和管纱退绕张力突然增加;继续退绕,出现单节气圈,此时两种张力又一次突增。
3、导纱距离等于50mm和大于250mm时,络筒张力可保持较小波动。
4、络筒速度与络筒纱线退绕张力成正比。
5、纱线特数增大,使纱线退绕张力增大。
P19管纱轴向退绕时均匀纱线张力的措施:1、正确选择导纱距离(70mm以下短导纱距离或500mm以上的长导纱距离);2、使用气圈破裂器:气圈破裂器的作用是当运动中的纱线和它摩擦碰撞,可使纱管退绕到底部时,原来将出现的单节破裂成双节气圈,通过抑制摩擦纱段增长的途径,避免管底退绕时纱线张力陡增的现象发生。
机织学复习材料(课后习题+知识点)

机织学复习材料准备篇第一章络筒1、络筒工序的目的及工艺要求络筒的目的:(1)改变纱线的卷装,增加纱线卷装的容纱量,提高后道工序的生产率(2)检查纱线直径,清除纱线上的疵点和杂质,改善纱线品质工艺要求:①卷绕张力适当,波动小,不损伤纱线原有的物理机械性能。
②筒子卷绕容量大,成形良好,利于储存和运输。
③筒子的形状和结构应保证后道工序的顺利退绕。
④染色用筒子结构均匀。
⑤纱线接头小而牢2、筒子成形有哪两种基本运动组成?完成两种运动的方式是什么?(1)筒子成形由导纱运动和回转运动组成。
(2)①摩擦传动卷绕机构②锭轴传动卷绕机构3、何谓纱圈卷绕角?它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卷绕角α:纱线卷绕到筒子表面某点时,纱线的切线方向与筒子表面该点圆周速度方向所夹的锐角。
tanα= V2 / V1, V2为导纱运动的速度,V1为回转运动的速度。
4、络筒时纱线为何需要具有一定大小的张力?张力不当有何不利?(1)适度的络筒张力的作用:①能使筒子成形良好、具有一定的卷绕密度且不损伤其物理机械性能。
②纱线的弱节发生断裂,可为后道工序消除隐患,提高后道工序的生产效率。
(2)张力过大,将使纱线弹性损失,织造断头增加;张力过小,则引起筒子成形不良,造成筒子疵点。
5、管纱退绕时影响张力的因素是什么?如何均匀管纱退绕张力?管纱退绕时影响张力的因素有:①退绕每个层级②管纱退绕时直径③纱线特数④导纱距离⑤络筒速度均匀纱线退绕张力的措施:①正确选择导纱距离②使用气圈破裂器6、何为气圈、导纱距离、分离点、退绕点?气圈:管纱退绕时纱线一方面沿纱管轴线上升,同时又绕轴线作回转运动。
由于纱线的这种运动,形成一个旋转曲面,称为气圈。
导纱距离:纱管顶端到导纱部件的距离。
分离点:纱线开始脱离卷装表面或纱管的裸露部分而进入气圈的过渡点。
退绕点:在管纱卷装表面上纱线受到退绕影响的一段纱线的终点。
7、常见络筒张力装置的作用及对张力装置的要求。
累加法、倍积法、间接法的原理及各自的特点。
机织复习提纲

准备工程复习提纲第一章络筒1、画出本色坯布的生产工艺流程图答案:原纱(绞纱)——经纱—络筒—整经—浆纱—穿经—纬纱—络筒—定捻—卷纬—————织造—后整理—坯布2、络筒的主要作用。
答案:(一)1.接长纱线,提高后道工序生产效率2.清除纱疵,提高纱线外在质量(二)络筒的要求1、筒子卷装应坚固、稳定,成形良好2、卷绕张力的大小要适当而均匀3、尽可能地清除纱线上影响织物外观和质量的有害纱疵4、筒子卷装容量尽可能增加并满足定长要求5、纱线连接处的直径和强度要符合工艺要求6、尽可能降低在络筒过程中毛羽的增加量3、在1332MB槽筒式络筒机的纱路上有哪些主要装置,并说出各装置的作用。
答案:(2)、气圈破裂器:控制气圈形状,减少退绕张力波动。
(3)、导纱器:改变纱线的前进的方向。
(4)、张力装置:控制络筒张力(5)、清纱器:清除纱线上的杂质疵点(6)、导纱杆:同3(7)、断纱自停探杆:纱线发生断头或管纱退完,断纱自停装置使筒子抬起,筒子脱离槽筒而停止卷绕。
(8)、槽筒:摩擦传动筒子作圆周运动,引导纱线作往复运动,使纱线均匀地卷在筒子上。
4、槽筒的作用有哪些?答案:槽筒:摩擦传动筒子作圆周运动,引导纱线作往复运动,使纱线均匀地卷在筒子上。
5、影响络筒时张力大小有哪些因素?是怎样影响的?均匀络筒张力有哪些措施?答案:(一)影响因素:(1)导纱距离d对退绕张力的影响➢导纱距离为50mm时,纱线张力波动较小(短)➢导纱距离为200mm时,张力变化幅度达到4倍以上(中)➢导纱距离大于250mm时,纱线张力波动也较小(长)(2)络筒速度对张力的影响:络筒速度↑→纱线张力↑;(3)纱线特数对张力的影响:纱线特数↑→纱线张力↑。
(二)均匀纱线退绕张力的措施:(1)正确选择导纱距离:长或短(100mm以下或250mm以上)(2)使用气圈破裂器(3)加大纱管管底直径6、比较两类电子清纱器。
答案:类型:光电式、电容式。
不同点:A.光电式:检测信号与纤维种类、温湿度无关,但灰尘易积聚,对扁平纱疵容易漏检。
机织学复习资料

1.半开梭口(混合梭口):继续留在下层的经纱保持不动;继续留在上层的经纱稍微向下降,然后在形成下次梭口时上升到原来的位置。
特点:与全开梭口比较,降低上层经纱张力差异。
与中央闭合梭口比较,下层不动,降低能耗。
应用:复动式多臂或提花开口机构。
2.清晰梭口:梭口满开时,梭口前半部的上下层经纱均处于同一平面内。
特点:有效空间大,引纬条件好,使梭子飞行平稳,开口清晰;但经纱张力差异大,易造成布面不平整,摩擦增大,断头增多。
3.非清晰梭口:梭口满开时,上下层经纱均不处于同一平面内。
特点:各页综框动程差距缩小,经纱张力比较均匀;但是梭口有效空间小,不利于梭子飞行,尤其是下层经纱不平齐,不能成为梭子飞行的可靠依托。
4.半清晰梭口:梭口满开时,下层经纱处于同一平面内,而上层经纱不在同一平面内。
特点:下层经纱平齐,有利于梭子的平稳飞行;上层经纱不平齐,能减少经纱张力差异,改善织物的匀整度。
5.小双层梭口:无论在上层或下层,总是第三页综的经纱高于第一页综的经纱,第四页综的经纱高于第二页综的经纱。
这样可使第一、二页综框的综平位置与第三、四页综框的综平位置错开,相当于全部经纱交错时密度减半。
特点:属非清晰梭口,用于织制高支高密平纹织物。
减少经纱的相互摩擦和由于静电引起的粘连,减少织疵影响拉伸变形的因素。
6.梭口高度H :经纱变形几乎与梭口高度的平方成正比。
在保证纬纱顺利通过梭口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小H ,减少断头。
7.梭口的后半部长度2l :在H 不变的情况下,后半部长度愈长,经纱变形量愈小。
丝织机上,为减少综丝变形和张力,增加梭口的后部长度。
织制高密织物时,为开清梭口,适当增加梭口的后部长度。
8.后梁高低d (相对胸梁位置而定):后梁过高,开口不清(上层经纱张力小,下层经纱张力大);后梁过低,下层经纱张力不足,对梭子运动不利。
9.综框运动角:织机主轴每一回转,经纱形成一次梭口——开口周期。
综框运动角=开口角k α+闭合角b α.10.经纱运动经历三个阶段:a.开口阶段:经纱离开综平位置,上下分开,直到梭口满开为止;b.静止阶段:使纬纱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梭口,经纱要有一段时间静止不动;c.闭合阶段:经纱从梭口满开位置返回到综平位置。
(完整版)机织学复习

准备篇第一章络筒络筒的目的:1、接长纱线,做成容量大、成形良好的筒子2、清除杂质、纱疵、提高纱线条干均匀度P2影响筒子卷绕密度的因素:筒子卷绕形式、络筒张力、纱线种类和特数、纱线表面光洁程度、纱线自身密度、纱线卷绕角及筒子对滚筒的压力等。
P10络筒张力:络筒张力是络筒过程中纱线卷绕到筒子之前的张力。
张力适度,能使络成的筒子成形良好,具有一定的卷绕密度而不损伤纱线的物理机械性能;张力过大,将使纱线弹性损失,织造断头增加;张力过小,则引起筒子成形不良,造成筒子疵点。
P17构成络筒张力过程的因素:1、纱线从附着于管纱表面过渡到离开管纱表面所需克服的摩擦力和粘附力;2、纱线从静止状态过渡到动态所需克服的惯性力;3、由于做气圈运动而引起的纱线张力;4、纱线通道中各种导纱部件和张力装置的作用所引起的纱线张力。
P17退绕点:管纱卷绕表面上受到退绕过程影响的一段纱线的终点。
P18退绕点张力:退绕点之后的纱线在管纱上处于静平衡状态,它的张力称为静平衡状态或退绕点张力。
分离点:纱线开始脱离卷装表面或纱管的裸露部分而进入气圈的过渡点称为分离点。
管纱轴向退绕时纱线张力变化规律:1、退绕一个曾级时纱线张力波动小且周期短,可被消除;2、整只管纱退绕时纱线张力的变化规律:满管时,张力极小,出现不稳定的三节气圈。
随着退绕的进行,纱线张力逐渐增加,退绕到一定时候,出现两节气圈,此时,分离点张力和管纱退绕张力突然增加;继续退绕,出现单节气圈,此时两种张力又一次突增。
3、导纱距离等于50mm和大于250mm时,络筒张力可保持较小波动。
4、络筒速度与络筒纱线退绕张力成正比。
5、纱线特数增大,使纱线退绕张力增大。
P19管纱轴向退绕时均匀纱线张力的措施:1、正确选择导纱距离(70mm以下短导纱距离或500mm以上的长导纱距离);2、使用气圈破裂器:气圈破裂器的作用是当运动中的纱线和它摩擦碰撞,可使纱管退绕到底部时,原来将出现的单节破裂成双节气圈,通过抑制摩擦纱段增长的途径,避免管底退绕时纱线张力陡增的现象发生。
机织学原理复习题

《机织学》结课复习第一章络筒一、名词解释:气圈、导纱距离、气圈高度、传动点、传动半径、自由纱段、络筒张力、络筒速度、纱圈位移角二、重点内容:1、管纱退绕张力的有关知识:退绕张力的变化规律、影响因素、均匀措施2、筒子卷绕原理:锥形筒子的卷绕特征筒子卷绕重叠条带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卷绕密度分析3、络筒工艺参数的设计的内容络筒速度、导纱距离、张力装置的工艺参数、清纱装置的工艺参数、筒子卷绕密度的选择、捻接器的工艺参数、筒子卷绕长度的计算第二章整经1、整经张力的有关内容:筒子退绕张力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整经片纱张力的规律及均匀措施(伸缩筘的穿法、张力装置工艺参数的设定)分批整经工艺参数设计的内容及原则分条整经有关参数的计算第三章浆纱一、名词解释:浆料、黏着剂、助剂、变性淀粉、上浆率、回潮率、伸长率、增强率、减伸率、毛羽降低率、二、主要内容:1、淀粉、PV A、聚丙烯酸浆料的上浆性能2、变性淀粉的种类及变性原理3、浆液配方选择的原则(或依据)4、浆液主要控制的指标及调浆方法5、上浆率的检测方法及影响因素6、回潮率的影响因素7、浆纱烘燥的原理(三阶段)8、高压上浆的有关内容9、预湿上浆的有关内容第四章开口一、名词解释:梭口、经位置线、梭口高度、开口时间、开口循环、开口周期、经直线、梭口对称度、梭口清晰度、小双层梭口、全开梭口、中央闭合梭口、等张力梭口二、主要内容:1、开口过程中影响经纱拉伸变形的因素2、筘痕疵点及消除措施3、根据后梁的高度梭口有几种方式第五章引纬1、确定梭子飞行速度(进梭口速度)的主要依据2、投梭时间、投梭力、梭子挤压度3、无梭引纬的方式4、四种无梭引纬方式的品种适应性(特点)第六章打纬一、名词解释:打纬阻力、打纬开始、打纬区、织物形成区二、主要内容:1、影响打纬阻力的因素2、影响打纬区的因素3、开口时间、后梁高低、上机张力与织造的关系及典型织物的上机工艺参数的设计原则4、了解打纬机构的运动规律第七章卷取和送经掌握一些简单的概念:经缩(织造缩率和下机缩率)、纬缩(织造缩率和下机缩率)、送经量、纬密和卷取量的关系第八章织造综合讨论1、常见织造疵点2、织机开关车引起横档疵点的原因及消除措施。
机织学复习资料

筒子与槽筒的传动比为:
(式中:R—槽筒半径)
整只管纱退绕时纱线张力的变化规律
满管时:张力最小,气圈最多;
中管时:张力增加,气圈减少;
管底时(接近空管):张力最大,气圈最少。
随着退绕的进行,摩擦纱段逐渐增加,退绕到一定时候,气圈颈部与管顶碰撞,气圈形状突变,气圈个数减少,张力发生阶跃。
前部梭口:AB1B2.后部梭口:B1B2C
梭口对称度:L1/L2。
梭口长度L:织口到停经架中导棒的距离 (AC的距离);
梭口高度H:指开口时,经纱随综框作上下运动时的最位大移(垂直);
3、 影响拉伸变形的因素
⑴梭口高度的影响
⑵梭口对称度的影响
梭口对称度:为梭口前部与后部长度之比:m= L1/L2;
结论:当m= 1时,对称梭口时经纱拉伸变形量最小;
中开口;
迟开口;
4、 开口时间对织物形成的影响:
不同开口时间打纬时经纱对纬纱的控制
开口时间的早晚决定:
打纬时经纱张力的大小和采用不等张力梭口时上下层经纱的张力差异以及筘与经纱的摩擦区端;
早开口
① 纬纱不易反拔,有利于打紧纬纱;
② 经纱张力大,利于开清梭口,使经纱充分伸直,布面平整;
③ 经纬纱摩擦增大,经纱易起毛绒,断头增加;
7、 吸湿剂:8、 消泡剂:
浆料组分的选择:粘着剂和助剂,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纱线的纤维材料选择浆料
相似相容原理,双方应具有相同的基团或相似的极性,常用纤维和粘着剂化学结构对照表P75
2)根据纱线特数和品质选择浆料
3)根据织物组织、密度等选择浆料
浆液的质量指标:
浆液总固体率、淀粉的生浆浓度、浆液粘度、浆液PH值、浆液温度等。
机织学复习材料(课后习题知识点)南京廖华

机织学复习材料(课后习题知识点)南京廖华3、按筒子架外形:V形筒子架:片纱张力均匀、占地面积大矩形筒子架:占地面积大,片纱张力不匀2、常用筒子架单式筒子架与复式筒子架的区别每根纱线是由一只筒子供给,筒子上的纱线用完时,必须停车进行换筒。
特点:筒子退绕直径相同,整经时全片经纱张力均匀;换筒停车时间长,效率低,要求络筒要定长适用:细特纱,批量小,品种多的产品。
复式筒子架:二个筒子对应一个导纱眼。
每根纱线是由两只筒子供给,工作筒子和预备筒子交替供应使用,换筒时无需停车。
特点:换筒不停车;占地面积大;易引起片纱张力不匀。
适用:质量要求不高的中,粗特纱线的大批量整经。
附:活动式筒子架:机械换筒,停车时间较短分为循环链式筒子架、分段旋转式筒子架、组合车式筒子架与复式筒子架相比较的优点:利于高速整经;减少翻改品种产生的筒脚纱;有利于减少筒子架占地面积;有利于均匀整经片纱张力;有利于提高整经机械效率3、整经张力装置目的:给纱线附加张力以使经轴获得良好成形和较大卷绕密度;调节片纱张力,使全片经纱张力均匀垫圈式:通过张力圈重量来调节纱线张力——张力波动大双柱压力盘式:通过改变张力柱的位置来改变纱线包围角,从而调节纱线张力——张力波动大双张力盘式:采用弹簧加压, 第一组张力盘减震, 第二组张力盘控制纱线张力——张力波动小,尽量避免了倍积导棒式:倍积法工作原理——调节整排经纱张力,不调节单根经纱张力电磁张力装置4、断头自停装置目的:当经纱断头时,立即向整经机车头控制部分发信号,有车头控制部分立即发动停车。
经停片式电器接触式自停钩式分类光电式电子式电容式三、整经张力要求:单纱张力应适度,片纱张力应均匀1、影响整经张力的因素及均匀片纱张力的措施影响整经张力的因素:纱线退绕张力:摩擦力;退绕纱圈的运动惯性力、空气阻力;气圈引起的离心力)①纱线线密度:↑——→纱线张力↑②整经速度:↑——→纱线张力↑③退绕点:退绕点在大端——→退绕张力为极大值;退绕点在小端——→退绕张力为极小值④筒子尺寸:满筒时,角速度小,摩擦力大;中筒时,角速度↑,摩擦力下降;小筒时,气圈张力↑(不稳)⑤导纱距离:过大,退解气圈纱线质量大,惯性大;过小,退解摩擦严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准备篇第一章络筒络筒的目的:1、接长纱线,做成容量大、成形良好的筒子2、清除杂质、纱疵、提高纱线条干均匀度P2影响筒子卷绕密度的因素:筒子卷绕形式、络筒张力、纱线种类和特数、纱线表面光洁程度、纱线自身密度、纱线卷绕角及筒子对滚筒的压力等。
P10络筒张力:络筒张力是络筒过程中纱线卷绕到筒子之前的张力。
张力适度,能使络成的筒子成形良好,具有一定的卷绕密度而不损伤纱线的物理机械性能;张力过大,将使纱线弹性损失,织造断头增加;张力过小,则引起筒子成形不良,造成筒子疵点。
P17构成络筒张力过程的因素:1、纱线从附着于管纱表面过渡到离开管纱表面所需克服的摩擦力和粘附力;2、纱线从静止状态过渡到动态所需克服的惯性力;3、由于做气圈运动而引起的纱线张力;4、纱线通道中各种导纱部件和张力装置的作用所引起的纱线张力。
P17退绕点:管纱卷绕表面上受到退绕过程影响的一段纱线的终点。
P18退绕点张力:退绕点之后的纱线在管纱上处于静平衡状态,它的张力称为静平衡状态或退绕点张力。
分离点:纱线开始脱离卷装表面或纱管的裸露部分而进入气圈的过渡点称为分离点。
管纱轴向退绕时纱线张力变化规律:1、退绕一个曾级时纱线张力波动小且周期短,可被消除;2、整只管纱退绕时纱线张力的变化规律:满管时,张力极小,出现不稳定的三节气圈。
随着退绕的进行,纱线张力逐渐增加,退绕到一定时候,出现两节气圈,此时,分离点张力和管纱退绕张力突然增加;继续退绕,出现单节气圈,此时两种张力又一次突增。
3、导纱距离等于50mm和大于250mm时,络筒张力可保持较小波动。
4、络筒速度与络筒纱线退绕张力成正比。
5、纱线特数增大,使纱线退绕张力增大。
P19管纱轴向退绕时均匀纱线张力的措施:1、正确选择导纱距离(70mm以下短导纱距离或500mm以上的长导纱距离);2、使用气圈破裂器:气圈破裂器的作用是当运动中的纱线和它摩擦碰撞,可使纱管退绕到底部时,原来将出现的单节破裂成双节气圈,通过抑制摩擦纱段增长的途径,避免管底退绕时纱线张力陡增的现象发生。
P20清纱:在络筒工序中有效地清除一些必须除去的有害纱疵,这项工作称为清纱。
光电式电子清纱器:将纱疵形状的几何量(直径和长度),通过光电系统转换成相应的脉冲信号来进行监测,与人的视觉检测纱疵比较相似。
电容式电子清纱器:以电容传感器测定单位长度内纱线质量,从而间接反映纱线截面积的变化,进行纱疵检测。
P28主要工艺参数:被加工纱线线密度、络筒速度、导纱距离、张力装置形式及工艺参数、清纱器形式及工艺参数、筒子卷绕速度、筒子卷绕长度及长度修正系数或者筒子卷绕直径、接头规格、管纱长度,以及防叠装置参数、槽筒启动特性参数、空气捻接器的工作参数、自动速度控制参数等项。
依据:络筒工艺要根据纤维材料、原纱质量、成品要求、后工序条件、设备状况等诸多因素来统筹制订。
合理的络筒工序设计应能达到:纱线减磨保伸,缩小筒子内部、筒子之间的张力差异和卷绕密度差异,良好的筒子卷绕成形,合理的去疵、去杂和毛羽减小作用。
P35络筒的质量控制:P401、络筒去疵除杂效果和毛羽增加程度2、(1)蛛网或脱边;(2)重叠起梗;(3)形状不正;(4)松筒子和紧筒子;(5)大小筒子。
3、筒子的内在疵点:(1)结头不良;(2)飞花回丝附入;(3)接头过多;(4)原料混杂,错特错批;(5)纱线磨损。
第二章整经整经目的:将一定根数的经纱按工艺设计规定的长度和幅宽,以适宜的、均匀的张力平行卷绕在经轴或织轴上的工艺过程。
整经工序使得经纱卷装由络筒筒子变成经轴或织轴,若所制成的是经轴,则再通过浆纱工序形成织轴。
若所制成的是织轴,则提供给穿经工序,为构成织物的经纱系统做进一步准备。
P44整经张力:涉及单根纱线的张力和整片经纱的张力。
(1)单纱张力过大,会引起经纱强力或弹性损失,后道工序中,特别是织机上经纱断头增加。
(2)单纱张力过小,使整经轴卷绕密度降低,绕纱量少,且易造成经轴成形不良。
(3)片纱张力不匀会影响浆纱生产和浆轴质量,并在织机上产生开口不清、“三跳”织疵等种种疵病。
P53均匀片纱张力的措施:(1)采用间歇整经方式及筒子定长;(2)合理设定张力装置的工艺参数;(3)纱线合理穿入伸缩筘;(4)加强生产管理,保持良好的机器状态。
P55整经的工艺设计原理:(一)分批整经:整经张力、整经速度、整经根数、整经长度、整经卷绕密度;(二)分条整经:整经张力、整经速度、整经长度、整经条数、定幅筘计算和斜度板锥角计算。
P64提高整经产量及质量的技术措施:(一)分批整经:1高速、大卷装;2、完善的纱线品质保护;3、均匀的纱线整经张力;4、均匀的纱线排列;5、减少整经疵点;6、良好的劳动保护;7、集中方便的调节和显示;8改善纱线质量,提高纱线的可织性。
(二)分条整经:1、高速、阔幅、通用性强;2、良好的卷绕成形;3、高效生产。
P69第三章浆纱浆纱的目的:为了赋予经纱抵御外部复杂机械力作用的能力,提高经纱的可织性,保证织造过程顺利进行。
P72黏着剂的分类:天然黏着剂、变性黏着剂、合成黏着剂表3-1 P74表3-2各种变性淀粉的变性方式及变性目的P76助剂:用来改善黏着剂某些性能不足,使浆液获得优良的综合性能的辅助材料。
助剂的分类及作用P84(一)分解剂:淀粉(酸性、碱性和氧化分解剂)和生物酶分解剂1、酸性分解剂:淀粉浆液黏度下降,浸透性增强;2、碱性分解剂:分解作用缓和,有利于黏度稳定;3、氧化分解剂:使淀粉降解,降低淀粉浆液黏度,淀粉对水和纤维的亲和力增加。
生物酶分解剂:使淀粉分解,黏度下降。
(二)浸透剂:使浆液表面张力降低,增加浆液与经纱界面的活性,改善浆液的浸透润湿能力。
(三)柔软润滑剂:改善浆膜性能,使浆膜具有良好的柔软、平润性、降低摩擦因数,赋予浆膜更好的弹性,以减少织造时的经纱断头,提高织机效率。
(四)抗静电剂:起到良好的抗静电效果,使浆膜平滑。
(五)防腐剂:抑制霉菌的生长,防止坯布储存过程中的霉变。
(六)吸湿剂:提高浆膜吸湿能力,使浆膜的弹性、柔软性得到改善。
(七)消泡剂:降低气泡膜的强度和韧度,使气泡破裂。
浆料组分的选择原则:1、根据纱线的纤维材料选择浆料;2根据纱线的线密度、品质选择浆料;3、根据织物组织、用途、加工条件选择浆料P84浆液的质量指标及控制:主要质量指标有浆液总固体率(含固率)、浆液粘附力、浆膜力学机械性能、浆液粘度、浆液酸碱度、浆液温度控制浆液质量,调浆做到“六定”:定体积、定浓度、定浆料投放量、定投料顺序、定投料温度、定加热调和时间。
P91P95 上浆率的计算题浆纱关键质量指标的确定:纱线强力增加、伸长保持、毛羽减少和耐磨提高。
P98上浆机理(PPT)和P104 认真看,必考高浓高黏浆液上浆时,要采用高压上浆,避免液膜厚度过大,上浆过重。
上将率和浆液浸透与被覆的控制(PPT)和P106 必考1、浆液的浓度、黏度和温度:上浆过程中要做到浆液定浓、定黏和定温,以控制浆纱上浆率和浆液浸透与被覆程度。
2、压浆辊的加压强度:压浆力↑→上浆率↓,浸透多,被覆少;过大的压浆力会引起浆纱轻浆起毛;过小,则纱线上浆过重,并且形成表面上浆。
单浸双压:前重后轻;双浸双压:前轻后重,逐步加压。
3、浆纱速度:过快,引起上浆率过高,形成表面上浆;过慢,引起上浆率过低,纱线轻浆起毛。
因此上浆过程中应当稳定浆纱速度,并尽量采用压浆辊压浆力自动调节系统。
4、压浆形式及加压装置5、压浆辊表面的状态6、纱线在浆槽中浸压次数、穿纱路线、浸没辊形式及其高低位置7、浆槽中纱线的张力状况:浆槽区的纱线负伸长使上浆纱线的张力下降,纤维之间的间隙扩大,显然有利于纱线的浸浆和压浆。
浆纱上浆率的自动控制:主要通过控制压浆辊压力来实现对浆纱上浆率的控制。
浆纱系统的自动控制P117图3-28上浆率自动检测系统(必考)P121表3-7和表3-8(综合题)高压上浆的计算题P124第四章穿结经穿结经:是穿经和结经的统称,它的任务是把织轴上的经纱按上机图的规定,依次穿过经停片、综丝和钢筘。
穿结经是织前经纱准备的最后一道工序。
P133筘号:即筘齿密度。
筘号有公制和英制两种,公制筘号是10cm钢筘长度内的筘齿数;英制筘号是以2英寸钢筘长度内的筘齿数来表示。
P137第六章并捻P151图6-5常见花式捻线的结构示意(看图写名称种类)织造篇第七章开口开口目的:把经纱按照一定规律分成上下两层,形成供引纬器、引纬介质引入纬纱的通道。
P156开口意义:不仅使经纱上下分开形成梭口,还应根据织物组织规律决定提综顺序,控制综框升降的次序。
织机的五大运动:开口,引纬,打纬,卷曲,送经开口运动:要实现经、纬的交织必须把经纱按一定的规律分成上、下两层,形成能供引纬器、引纬介质引入纬纱的通道—梭口,待纬纱引入梭口后,两层经纱根据织物组织要求再上下交替,形成新的梭口,如此反复循环,这就是经纱的开口运动,简称开口。
梭口的形状 P157 看图梭口:开口时,经纱上下分开,形成引纬的通道综平位置:梭口完全闭合时综框的位置;梭口高度H:开口时经纱随综框上下运动时的最大位移梭口长度:织口到经停架中导棒之间的水平距离前部梭口:梭口的工作部分后部梭口:调节工艺参数的部分梭口角:梭口满开的时候,上下层经纱形成的夹角。
经位置线:经纱处于综平位置时,经纱自织口到后梁同有关机件相接触的各点连接线。
即:综平时,织口、综眼、停经架中导棒和后梁握持点所连成的折线,即经纱在综平时的实际位置线。
清晰梭口:在梭口满开时,梭口前部的上下层经纱各处在同一平面内。
非清晰梭口:梭口满开时,梭口前部的上下层纱都不处在同一平面内。
半清晰梭口:梭口满开时,前半部梭口的下层经纱处于同一平面内,而上层经纱不处于同一平面上。
试述各种开口机构的适用场合织平纹、斜纹或简单缎纹类织物:采用凸轮或连杆开口机构;织较复杂小花纹织物:多臂开口机构;织大提花织物:提花开口机构,直接控制每根经纱做独立升降运动。
影响经纱拉伸变形的因素:P160(1)梭口高度H对经纱伸长的影响在梭口的后部长度一定的情况下,经纱变形几乎与梭口高度的平方成正比,即梭口高度的少量增加会引起经纱张力的明显增大。
因此,在保证纬纱顺利通过梭口的前提下,梭口高度应尽量减少。
(2)梭口长度对经纱伸长的影响梭口后部长度增加时,拉伸变形减少;反之,梭口后部长度减少时拉伸变形增加。
(3)后梁高低对经纱张力的影响①后梁位于经直线上:Δλ=0,上下层经纱张力相等,形成等张力梭口。
②后梁在经直线上方:此时Δλ>0,下层经纱的张力大于上层经纱,形成不等张力梭口。
上、下层经纱张力差值将随后梁、经停架的上抬而增大。
③后梁在经直线下方:Δλ<0,下层经纱的张力小于上层经纱,但这种梭口在实际生产中极少应用。
开口机构P164 看图写开口机构名称,主要是联动式凸轮开口机构、六连杆开口机构、多臂开口机构、提花开口机构引纬引纬的目的:将纬纱引入由经纱所构成的梭口,以便经纬交织,形成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