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三通两平台总体建设规划
三通两平台规划方案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利用信息化手段,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通两平台的特点
资源共享:实现 教育资源的整合 和共享,提高教 育质量
互联互通:实现 教育系统内部和 外部的互联互通, 提高教育效率
应用创新:提供 丰富的教育应用, 满足不同用户的 需求
安全可靠:保障 教育数据的安全, 保护用户隐私
教育领域: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育质量 医疗领域:实现医疗信息共享,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政务领域:实现政务信息共享,提高政务服务效率 企业领域:实现企业信息共享,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应用案例
教育领域: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育质量 医疗领域:实现远程医疗,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政务领域:实现政务信息公开,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企业领域: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
应用效果
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差距 提高教育质量,实现个性化教学
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减轻工作负担
促进教育信息化,提高教育现代化水 平
04
三通两平台的管 理
管理模式
集中管理:三通两平台由教育部统一管理,各地区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进行实施。
分级管理:三通两平台在各级教育部门设立管理机构,负责本级平台的建设和管理。
推动政府改革:三通 两平台建设可以推动 政府职能转变,提高 政府治理能力。
感谢您的观看
建设步骤
开发实施:按照设计方案进 行开发,实现系统功能
系统设计:设计系统架构、 功能模块和技术方案
需求分析:明确建设目标和 需求,制定建设方案
测试验收:对系统进行测试, 确保系统功能和性能满足要 求
部署上线:将系统部署到实 际环境中,进行上线试运行
运维管理:对系统进行日常 运维和管理,确保系统稳定
三通两平台解决方案

三通两平台解决方案第1篇三通两平台解决方案一、方案背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已深入到各个行业。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进教育信息化、深化“三通两平台”建设的战略部署,本方案旨在为教育行业提供一套合法合规的“三通两平台”解决方案,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二、目标定位1. 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全面覆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
3. 推动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4. 构建安全、可靠、高效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
三、核心内容1. 三通建设(1)校校通:实现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网络互联,搭建校际协作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2)班班通:推进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普及,实现班级之间的教学互动和信息共享。
(3)人人通:为每位师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空间,满足其自主学习、交流与合作的需求。
2. 两平台建设(1)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各类优质教育资源,提供资源检索、下载、共享等服务,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2)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涵盖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全方位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
四、实施方案1. 基础设施建设(1)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提高网络覆盖范围和质量,确保网络稳定、高效、安全。
(2)配备必要的教学设备和信息化教学资源,提升教育教学条件。
2. 软件资源建设(1)开发与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涵盖课程教材、教学课件、习题库、实验资源等。
(2)建立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鼓励教师上传、分享优质教育资源。
3. 应用推广与培训(1)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
(2)组织学生参与信息化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3)加强家校互动,引导家长关注和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设。
4. 管理与保障(1)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明确相关部门职责,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智慧教育三通两平台建设方案

为教师、学生、家长在网络上开展教学和教研活动,为教师和学生、 学生家长的网络互动提供支撑
教学资源 公共服务平台
社交网络平台
同步课堂、试题题库、互 动学习、个人空间、交流 平台……
教师
学生
家长
目 录
智慧教育三通两平台建设背景 智慧教育三通两平台方案架构 智慧教育三通两平台解决方案
教育城域网将两平台与各学 校互联,支撑教学和管理应 用,促进教学资源的传递与 共享;
校内部分:校园网
学校1 学校2
学校N
校园网将学校内各班级、办 公楼等场所通过有线或WLAN 互联,为班班通、人人通等 应用及校内办公提供安全可 靠的高速网络;
智慧教育三通两平台之班班通
“优质资源班班通”:实施“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
国家级:教育部建设国家级云资源平台 省级:各省、直辖市教育厅建设省级云资源平台 市县级:市县自行规划建设小规模云资源平台
智慧教育三通两平台之校校通
“宽带网络校校通”:基本解决各级各类学校的宽带接入条件;
基本完成各级各类学校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建设
(资源/管理)
两平台
校外部分:教育城域网
校网络课堂”,利用互联网、多媒体教学设备、各种工具软件和优质 教育资源促进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资源 公共服务平台
多媒体教室
电子白板、电子书包、有 线网络、无线网络……
教学平台
贯穿备课、预习、授课、 互动、辅导、作业、测评 等全部流程
班级
智慧教育三通两平台之人人通
内容多样化 传统文本,磁带, 习题到电子书, 试题库,音频,视 频……
关于某某大学'三通两平台'的建设及应用报告

关于某某大学'三通两平台'的建设及应用报告1.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校际交流的重要手段。
某某大学为适应新时代发展趋势,积极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即:教学通、学工通、校园通和智慧教育平台、校园服务平台。
本报告将对'三通两平台'的建设背景、目标、内容、成果及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2. 建设背景近年来,某某大学在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管理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如:教学资源分散、信息孤岛现象、管理水平不高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某某大学提出了'三通两平台'建设方案,以提升学校整体信息化水平。
3. 建设目标'三通两平台'建设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 教学通:构建全校范围内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实现课程、教案、实验、实训等资源的全面共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学工通:搭建全校学生工作信息化平台,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奖学金评定、助学金发放、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工作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
3. 校园通:推进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实现的身份认证、消费、门禁、停车等功能的集成,提高校园管理水平和师生生活便利性。
4. 智慧教育平台: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教育教学、科研创新提供智能化支持,促进教育现代化。
5. 校园服务平台:构建全校范围内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平台,提供教务、图书、设施、生活等全方位服务,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4. 建设内容'三通两平台'建设内容包括:2. 学工通:结合学生工作实际情况,开发学生工作管理系统,实现各项学生工作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
3. 校园通:推进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实现身份认证、消费、门禁、停车等功能的集成,提高校园管理水平和师生生活便利性。
4. 智慧教育平台:搭建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撑平台,为教育教学、科研创新提供智能化支持。
智慧教育三通两平台建设方案 (2)精选全文

3. 无论哪种应用系统,在教育 公共服务平台上实现对网络、 应用、平台的统一管理。
1. 综合办公作为教育管理平台 的补充,实现教育局自上而 下的协同办公。
2. 构建以校园、校车安全为主 的平安校园建设。
基础环境
应用集成
教育管理
资源共享
1. 充分利用国内优质的宽带 网络资源,建设教育城域 网,让每所学校都能够网 络通达,实现校校通建设。
2. 在教育网中心机房,利用 先进的虚拟化技术部署本 地服务器及存储设备,搭 建平台基础环境。
3. 在需要建设视频考勤和开 放课堂的地市部署二级平 台节点。
1. 在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集成 学校通、幼学通、人人通、 综合办公、班班通平台、教 育云平台。
➢ 自主学习工具 ➢ 教育信息获取 ➢ 与学校、老师的沟通
加快智能学习平台建设利用 网络实名学习空间
➢ 学生在校信息获取 ➢ 与学校和老师的互动
利用家校互动平台 实现有效 沟通
教育云解决信息化与教学融合之困惑
01
教育主管部门
1. 优质资源共享难 2. 资源运营更新难 3. 信息孤岛整合难
02
学校
1. 教师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2. 信息化设备使用率低
移动互联网应用。运用学校通,实现教师发布通知公告、家庭作业,收发校园短信的需求;实现家长及时查看孩子出勤 记录、作业信息及课堂表现的愿望;实现学生在线学习、观看精品教辅资源的需求。学校通是家庭与学校的多元化沟通 互动的桥梁,让家与校的距离不再遥远,孩子的学习方式不再单一,助推家校共育,是您掌心上的家校沟通助手。
智慧教育三通两平台建设方案
教育局(三通两平台)解决方案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教育资源,增进信息交流与共享、支持知识建构与创新,提升教育管理与服务水平,培养适合于在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的合格人才,促进教育系统性变革与和谐发展。
教育管理信息化是指教育管理部门与教育机构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教育管理信息和相关应用系统,建设电子政务平台和电子校务系统,开展教育监管和教育服务,提高教育管理效率与水平,改善办学环境和条件,加强服务师生和社会能力的过程。
建设目标系统建设总体目标是建成一个自上而下的开放式数字教育平台。
整个平台是以资源平台建设为中心,以轻博为信息共享载体,提供将电子政务,校务,教学融为一体的平台服务。
3.1 站在教育主管部门角度—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对下属的分支机构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拥有最高的管理权。
满足日常的办公需求,例:文件的下发和资料的上传;进行本地资源的建设和整合,例:教学资源、备课资源、题库等;系统数据的汇总查询功能、区域决策功能。
例:提供对本地所有单位的用户(教师、学生、家长)信息和考试成绩、资源建设等方面的数据查询功能,对所有模块数据进行汇总和图标分析后,后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3.2站在学校角度—通过数字化校园系统满足学校的网络办公、行政管理、教学管理、资源建设等方面的需求家长和学生学生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对自己在校的所有的表现情况进行查询,能够使用资源平台的所有资源,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创新学习,能够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能够通过公用信息模块,例如即时交流工具和轻博客等方式认识云平台内的其他的使用用户。
家长可以对学生所有的在校情况和学习情况进行查询,能够与孩子的学校和任课教师进行家校互动,能够过公用信息模块与其他用户交流。
3.3站在平台技术维护者角度开放式的平台,提供开放API给第三方服务商接入服务(例如购买的优质资源、管理平台等都属于第三方服务商接入产品)统一的认证服务3.4平台整体功能设计平台设计以“三通两平台”建设要求为指导,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
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规划方案

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规划方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规划方案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对教育现代化具有引领和支撑作用,是解决当前教育工作中热点难点问题的突破口,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产生巨大的影响,对提高教师能力和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是国家教育信息化的主阵地。
为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与改革,探索教育理念与模式创新,推动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探索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规划总体部署和省市县教育信息化发展相关文件精神,制定我校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发展规划。
一、转变发展观念教育信息化采用云技术,云平台,未来的教育将改变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空间,要转变发展观念。
要从“为信息化而信息化”转变为“为教育现代化而信息化” 。
过去往往把信息化理解为多少台计算机、多少台服务器、多少个多媒体教室、多少兆宽带,这只是信息产品,不是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最关键在“融合”上。
在发展方向上,从“建设主导”转变为“应用主导”。
其核心理念就是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融合,这才是教育信息化本质。
把握核心理念是以应用为导向,而不是以建设为导向,更不是以建设为目的。
应用不是简单的使用信息技术,而是要与教育教学活动,教育管理创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起来。
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工作中,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的切入点,更是着力点,要用应用评价来推动应用导向,应用的程度越深入,教育信息化水平就越高。
二、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什么是“三通两平台”,“三通两平台”:教育部提出要建立较为完善的教育资源云平台,形成资源服务的云模式。
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教育三通两平台全新完整解决方案

教学中的重复劳动, 完善,让教师发展
提供层次化教学支 和教育信息化共同
持?
成长?
怎样给教育规划和 管理提供更加科学 全面的分析和决策 支持?
基础教育场景
我们的认识:线下为体、线上为用
五维之学(学生)
1
2
3
五维之育(家长)
1、家长能够每天看到孩子学习的内容
2、家长还能够进行课外培养计划的设定和跟踪
五维之教(教师)
1
2
3
4
5
五维之管与规(教育行政工作者)
区域教育信息化:五维融合下的大数据
设计思路
教育管理 公共服务
平台
教学育生管理
优质资源 班班通
教师
教师 空间
人人通
远程 访问
教育行政 工作者
宽带网络 校校通
教家与长学
教育资源 公共服务
平台
03 解决方案
智慧教育平台总体架构
人人通
教育管理 公共服务平台
2.高容错:传感器不连续损坏10%,仍可多点触控。 3.抗扭曲:扭曲变形达10度仍可4点触控。 4.防误按:在所按手掌边缘的5厘米距离内连续画出
手掌的轮廓线条。
★机身模块化
1.主机可插拔,屏幕可拆卸,便于维修。 2.支持PC、平板双系统。 3.一体机业界最新运行处理器(可选i3/i5/i7)。
★射频识别模块
教师信息管理解决方案
学校资产和办学条件解决方案
决策支持分析解决方案
数据挖掘主题
典型分析主题
综合分析主题
基于主题的 学生分析主题 决策分析系统
学校资产及 办学条件主题
教师分析主题
教育质量综合评价解决方案
建立一套教育质量 标准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