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通两平台政策背景研究
三通两平台解决方案

三通两平台解决方案第1篇三通两平台解决方案一、方案背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已深入到各个行业。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进教育信息化、深化“三通两平台”建设的战略部署,本方案旨在为教育行业提供一套合法合规的“三通两平台”解决方案,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二、目标定位1. 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全面覆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
3. 推动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4. 构建安全、可靠、高效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
三、核心内容1. 三通建设(1)校校通:实现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网络互联,搭建校际协作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2)班班通:推进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普及,实现班级之间的教学互动和信息共享。
(3)人人通:为每位师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空间,满足其自主学习、交流与合作的需求。
2. 两平台建设(1)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各类优质教育资源,提供资源检索、下载、共享等服务,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2)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涵盖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全方位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
四、实施方案1. 基础设施建设(1)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提高网络覆盖范围和质量,确保网络稳定、高效、安全。
(2)配备必要的教学设备和信息化教学资源,提升教育教学条件。
2. 软件资源建设(1)开发与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涵盖课程教材、教学课件、习题库、实验资源等。
(2)建立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鼓励教师上传、分享优质教育资源。
3. 应用推广与培训(1)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
(2)组织学生参与信息化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3)加强家校互动,引导家长关注和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设。
4. 管理与保障(1)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明确相关部门职责,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三通两平台”建设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分析

“三通两平台”建设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分析1. 引言1.1 三通两平台建设的背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我国教育教学领域也逐渐引入了“三通两平台”建设的概念。
这一概念起源于2009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深化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的若干意见》,旨在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通”即指“视、听、说”,是指通过网络技术实现音视频的实时传输,帮助教师和学生实现在线交流和互动。
而“两平台”则是指“云端平台和移动平台”,是指教育信息化工作中的两大重要方向。
云端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数据存储和资源共享的便利,而移动平台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加灵活和便捷的工具和场景。
三通两平台建设的背景可以说是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教育教学也需要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和技术要求。
通过引入“三通两平台”建设,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互联互通,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为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2 三通两平台建设的定义和意义三通两平台建设是指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互动,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通”(即通校、通家、通社)和学校、家庭“两平台”(即信息平台、资源平台)的教育教学模式。
三通两平台建设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发展。
三通两平台建设的意义在于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校、家庭、社会连接起来,为师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
通过三通两平台建设,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学生也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信息和参与学习。
三通两平台建设的意义在于推动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为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内容结束】.2. 正文2.1 三通两平台建设对教育教学的积极影响三通两平台建设提供了更多样化的教学资源。
“三通两平台”建设方案

一、“三通两平台”介绍一、“三通两平台”建设背景“三通两平台”是教育部对“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核心目标,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份纲领性文件的背景下,教育部为了推进落实纲要的总体部署,编制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杜占元部长深入解析了规划,并总结提炼出“三通两平台”的建设核心目标,并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推动和强调。
二、“三通两平台”现状分析1、概念解析“三通两平台”是教育部对“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核心目标的总结和提炼,在4月26日国务委员刘延东听取教育部的专题汇报上正式提出的,国务委员刘延东于今年9月5日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正式提出推动“三通两平台”的建设。
“三通两平台”内涵:(一)宽带网络校校通。
目标是解决各级各类学校宽带接入问题,本质是信息化的硬环境建设。
(二)优质资源班班通。
目标是形成丰富的各级各类优质教学资源,并且将这些资源送到每一个班级,在教学、学习过程中得到普遍使用。
页脚内容1(三)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网络空间就是学生和教师有一个基本的学习空间,可以自主学习,也可以互动学习。
(四)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教育资源平台是一个集合了学生学习资源、教师教学资源的资源云服务平台,为了达到资源互通、优势互补的目的而建立。
(五)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教育管理平台即目前学校中规模使用的信息化平台,一般包括:办公、门户、教务等业务的整合,也在一定程度上有资源共享的作用。
建设重点是:两级建设五级应用,五级包括中央、省、地市、县和学校,建设重点是中央和省两级。
2、政策支撑“三通两平台”的建设是由下列的一系列文件所支撑的,可以通过下面先后出台的文件、纲领看出此工程建设的力度。
党和国家层面:2010年5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三通两平台”介绍

三通两平台”介绍第一篇:三通两平台”介绍“三通两平台” 商业机会挖掘分析报告一、“三通两平台”建设背景“三通两平台”是教育部对“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核心目标,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份纲领性文件的背景下,教育部为了推进落实纲要的总体部署,编制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杜占元部长深入解析了规划,并总结提炼出“三通两平台”的建设核心目标,并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推动和强调。
二、“三通两平台”现状分析1、概念解析“三通两平台”是教育部对“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核心目标的总结和提炼,在4月26日国务委员刘延东听取教育部的专题汇报上正式提出的,国务委员刘延东于今年9月5日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正式提出推动“三通两平台”的建设。
“三通两平台”内涵:(一)宽带网络校校通。
目标是解决各级各类学校宽带接入问题,本质是信息化的硬环境建设。
(二)优质资源班班通。
目标是形成丰富的各级各类优质教学资源,并且将这些资源送到每一个班级,在教学、学习过程中得到普遍使用。
(三)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网络空间就是学生和教师有一个基本的学习空间,可以自主学习,也可以互动学习。
(四)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教育资源平台是一个集合了学生学习资源、教师教学资源的资源云服务平台,为了达到资源互通、优势互补的目的而建立。
(五)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教育管理平台即目前学校中规模使用的信息化平台,一般包括:办公、门户、教务等业务的整合,也在一定程度上有资源共享的作用。
建设重点是:两级建设五级应用,五级包括中央、省、地市、县和学校,建设重点是中央和省两级。
2、政策支撑“三通两平台”的建设是由下列的一系列文件所支撑的,可以通过下面先后出台的文件、纲领看出此工程建设的力度。
党和国家层面:2010年5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某某医院'三通两平台'建设及现状评估

某某医院'三通两平台'建设及现状评估一、项目背景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和变革,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某某医院作为国内知名的医疗机构,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患者满意度,决定实施'三通两平台'建设项目。
'三通两平台'建设内容包括:信息通、药品通、检查通和医疗服务平台、管理服务平台。
通过实施该项目,实现医疗信息的全面共享,提高医疗服务协同性,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项目目标1. 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缩短患者就诊时间。
2. 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差错。
3. 提升患者满意度,改善就医体验。
4.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降低医疗成本。
5. 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推动医院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实施内容1. 信息通建设全面的信息系统,实现医疗信息的实时共享。
具体内容包括:1. 电子病历系统:实现病历的电子化和标准化,方便医护人员查阅和分析。
2. 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实现医学影像的数字化存储、传输和浏览。
3. 临床路径管理系统:制定标准化临床路径,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4. 数据中心:建立数据中心,统一管理和分析医疗数据。
2. 药品通构建药品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药品的采购、库存、配送、使用等环节的信息化管理。
具体内容包括:1. 药品采购系统:实现药品采购的在线化和透明化。
2. 库存管理系统:实时监控药品库存,优化库存结构。
3. 配送管理系统:实现药品配送的实时追踪和优化。
4. 用药管理系统:实现患者用药的个体化和规范化。
3. 检查通建设检查预约、报告查询和检查结果共享系统,提高检查效率和质量。
具体内容包括:1. 检查预约系统:实现检查项目的在线预约和智能调度。
3. 检查结果共享系统:实现检查结果的院内共享,提高医疗服务协同性。
4. 医疗服务平台构建医疗服务平台,为患者提供在线咨询、预约、就诊等便捷服务。
具体内容包括:1. 在线咨询系统:实现患者与医生的在线实时沟通。
某某大学“三通两平台”建设及应用情况汇报材料

某某大学“三通两平台”建设及应用情况汇报材料一、背景介绍为了提升某某大学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推动校园管理的智能化和便捷化,某某大学于某年某月启动了“三通两平台”建设项目。
本文档将对该项目的建设情况和应用效果进行汇报。
二、建设情况1. “三通”平台1.1 教学通平台教学通平台是为了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而建立的。
该平台通过整合课程资源、在线作业、讨论区等功能,实现了全方位的教学管理和研究支持。
截至目前,教学通平台已经成功搭建,已有X个课程实现了全程在线教学。
1.2 管理通平台管理通平台旨在提高校园的管理效率和信息化水平。
通过该平台,学生可以在线完成选课、查成绩等操作,教师可以进行学生信息管理、课程安排等工作。
管理通平台已经基本建成,并成功应用于某某大学的教务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
1.3 服务通平台服务通平台是为了提供更好的校园服务而设立的。
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查询校园公告、预约场地等服务,老师可以发布通知、申请资源等。
目前,服务通平台已基本建立,并正在逐步扩展其功能。
2. “两平台”2.1 移动平台为了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需求,某某大学还开发了移动平台。
该平台可以在手机上进行教学管理、校园服务等操作,方便用户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
移动平台已经上线,并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好评。
2.2 数据平台为了更好地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某某大学建立了数据平台。
该平台能够实现对各个平台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为学校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数据平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应用效果“三通两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为某某大学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带来了显著的改进和便利。
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学通平台的使用,实现了在线教学和研究,提高了教学效果;管理通平台的应用,提高了校园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服务通平台的建立,提供了更便捷的校园服务;移动平台和数据平台则进一步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和数据管理需求。
四、结论通过“三通两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某某大学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某某大学'三通两平台'项目建设及实践情况汇总

某某大学'三通两平台'项目建设及实践情况汇总某某大学“三通两平台”项目建设及实践情况汇总一、项目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某某大学启动了“三通两平台”项目,即“教学通、学工通、科研通”和“智慧校园平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本文将对项目的建设及实践情况进行汇总。
二、项目目标1.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全面共享。
2. 优化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提高学工效率。
3. 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4. 构建智慧校园,提升校园信息化水平。
三、项目架构本项目分为五个子项目,分别为:1. 教学通:构建在线教学与管理平台,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全面共享。
2. 学工通:优化学生管理与服务平台,提高学工效率。
3. 科研通:搭建科研协作与成果转化平台,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4. 智慧校园平台:整合校园各类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
5. 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汇聚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四、项目实施1. 项目启动:2019年9月,某某大学正式立项“三通两平台”项目。
2. 项目规划:2019年10月,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明确项目目标、架构与实施计划。
3. 项目实施:2019年11月,五个子项目同步展开,按照实施方案积极推进。
4. 项目验收:2020年9月,项目顺利完成,进行全面验收。
5. 项目运维:2020年10月,正式启动项目运维工作,持续优化与升级。
五、项目成果1. 教学通:在线课程数量达到100门,教师和学生互动次数增长30%。
2. 学工通: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效率提升20%,学生满意度提高15%。
3. 科研通:校内外科研协作项目增加20%,科研成果转化率提高10%。
4. 智慧校园平台:整合各类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提高校园信息化水平。
5. 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汇聚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三通两平台”建设方案

一、“三通两平台”介绍一、“三通两平台”建设背景“三通两平台”是教育部对“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核心目标,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份纲领性文件的背景下,教育部为了推进落实纲要的总体部署,编制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杜占元部长深入解析了规划,并总结提炼出“三通两平台”的建设核心目标,并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推动和强调。
二、“三通两平台”现状分析1、概念解析“三通两平台”是教育部对“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核心目标的总结和提炼,在4月26日国务委员刘延东听取教育部的专题汇报上正式提出的,国务委员刘延东于今年9月5日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正式提出推动“三通两平台”的建设。
“三通两平台”内涵:(一)宽带网络校校通。
目标是解决各级各类学校宽带接入问题,本质是信息化的硬环境建设。
(二)优质资源班班通。
目标是形成丰富的各级各类优质教学资源,并且将这些资源送到每一个班级,在教学、学习过程中得到普遍使用。
(三)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网络空间就是学生和教师有一个基本的学习空间,可以自主学习,也可以互动学习。
(四)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教育资源平台是一个集合了学生学习资源、教师教学资源的资源云服务平台,为了达到资源互通、优势互补的目的而建立。
(五)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教育管理平台即目前学校中规模使用的信息化平台,一般包括:办公、门户、教务等业务的整合,也在一定程度上有资源共享的作用。
建设重点是:两级建设五级应用,五级包括中央、省、地市、县和学校,建设重点是中央和省两级。
2、政策支撑“三通两平台”的建设是由下列的一系列文件所支撑的,可以通过下面先后出台的文件、纲领看出此工程建设的力度。
党和国家层面:2010年5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示例:江苏省国家教育信 息化达标率评价标准(试 行)对城域网建设要求
1 1 2 1 1 1 1 1 1
标准建设比较完善的省份,例如: • 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规划纲要(2010-2020年)》 • 《河南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 规划(2011-2020年)》 • 河南省教育城域网建设规范 (试行) • 河南省中小学校数字校园建设 标准
三通两平台政策背景研究
1
“三通两平台”政策来龙去脉
• 国务院一份纲要
• 教育部一份规划
• 全国教育系统的一次电话会议 • 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纷纷出台建设标准
2
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第十九章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五十九)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 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 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 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 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 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 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加快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卫星宽 带传输网升级换代。制定教育信息化基本标准,促进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六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引进国 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建立 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创新网络教学模 式,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远程学历教育。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 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 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 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 (六十一)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制定学校基础信息管理要求,加快学 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推进政府教育管理信息化,积 累基础资料,掌握总体状况,加强动态监测,提高管理效率。整合各级各类教育管 理资源,搭建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公众提供 公共教育信息,不断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
现状
2013年 20% 50% 50% 50% 60% 60% 40% 40% 100% 50% 60% 60% 60% 60%
2014年 30% 75% 70% 70% 80% 80% 50% 50% —— 80% 80% 75% 75% 80%
2015年 100% 100% 90% 90% 90% 100% 75% 75% —— 100% 100% 90% 90% 90%
• 必须解决 各级各类学校宽
带网络接入与网络环境学 习的问题…..
两项重点工程
络校校
通
教育资 源服务
优质资
2015年前 普遍使用
平台
• 加快 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共
享,每个班级都要用上优质资源, 资源应用是关键…...
源班班 通 网络学
教育管理
• 建设 实名制 的网络空间学习环境, 推动个人自主学习和教学互动。教师 率先使用,职业教育率先部署,经济 较发达地区,条件成熟地区优先……
教师、学生自由选择服务;
探索建立学校购买信息化服务相关机制与政策; 探索政府重点支持教师教研空间建设的政策,提高教师专业 素质与能力。
10
整体指标: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任务落实年度指标(指导性)
宽带网络校校通 (达到要求学校比例) 优质资源班班通 (达到要求班级比例)
网络学习空 (达到要求师
现状
2013年 50% 10% 20% 20% 20% 30% 40% 40% 20% 20% 50% 1% 20% 15%
60%
70% 60% 50% 100% 40% 50% 60% 80% 50% 50% 30% 100%
80%
90% 85% 70% —— 60% 80% 100% 90% 80% 70% 100% —— 80% 60%
9
三通两平台之“两平台”
两项重点工程 1、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 2、教育资源云平台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教育资源公 共服务平台
教育管理公 共服务平台
1、24个业务系统 2、两级建设五级应用
企 业 参 与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政策: 建立以企业建设、运营为主体,政府规范引导的信息化建设 运营机制,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开发、运营学习空纷出台建设标准
(1) 采用星形拓扑结构, 两层架构 (核心层、 接入层) 或 三层架构(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建设校园网络。 (2) 校园网络出口设备选择支持千兆带宽的中高端 路由器、防火墙、链路负载均衡器等设备。 (3)校园网的核心设备选择中或高端三层交换机设备。 (4)校园网汇聚设备选择中或低端三层交换机设备。 (一)校园网建设 20 分 1. 全面覆盖需联网场 所,并能安全、方便 地接入互联网; 2. 网络带宽满足需要; 3. 网络布线符合国家相 关标准; 4. 支持互联网、校园广 播、校园电视网、校 园安防网等多网融 合; 5. 采用成熟的千兆/万 兆以太网络技术和 设备,并满足冗余性 要求; 6. 有条件的学校,有接 入教育科研网; 7. 有条件的学校,采用 光纤接入技术,实现 光纤到学校; 8. 配备良好的软、硬件 网络安全系统,有效 隔离不良信息; 9. 网络运行安全稳定。 (5)校园网接入设备选择上联千兆光口(电口)、 下联百兆 24 口或者 48 口的二层可网管交换机。 (6)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系统,漏 洞扫描系统和 WEB 应用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设备。 (7)每个教职工办公室有 1 个网络端口,每个办公 室有 5 个以上的冗余端口,每个教师讲台区域至少 有 2 个端口。 (8)互联网总接入带宽不低于 100M。 (9)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全接入,千兆带宽到楼 宇,百兆带宽到桌面。 (10) 上 级有 中 国教 育和 科 研计 算机 节 点的 要接 入 教育 科研 网。 (11)校园网路由协议应使用直连路由协议、静态 路由协议或者 OSPF 协议。 (12)校园网内所使用的 IPv4 地址应以私有地址为主。 (13)具有内、外网不同访问控制策略,限定不同 类型用户的访问权限。 (14)校园网出口位置设置 NAT 设备及配套的 NAT 日志记录和查询系统, 并保存至少 60 天的 NAT 日志。 (15) 校园无线网络采用基于无线控制器的瘦 AP 系 统架构, 满足可管理、 安全、QoS、 漫游等功能要求。 (16)AP 数量根据场地面积、可能并发的无线终端 数进行合理设置,室内区域满足 95%区域接受信号 强度≥-65dbm,每个 AP 的接入用户数宜于 30 人。 (17)支持无线智能射频管理、智能负载均衡、无 线 Web Portal 认证、IP 带宽控制。 (18) 支持 IEEE 802.11n、 IEEE 802.11g、 IEEE 802.11b、 IEEE 802.3、IEEE 802.3u 等无线通信协议。 逐项对照检 查 逐项对照检 查 1 1 1 1 1 1
承上:对纲要 711字推进落实
启下:对各级教 育行政部门提出 要求
初步提出对网络 建设的要求
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正式提出“三通两平台”
2012年9月5日的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刘延东副总理 (时任国务委员)提出:“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 为抓手,也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 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主持会议,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学校和企业 代表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省(区、市)政府分管负责人及所属有关 部门负责人、学校代表在当地分会场参加会议。
信息平台
2017年前 普及
8
习空间 人人通
三通两平台之“三通”文字说明
三通指的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宽带网络校校通:基本目标是到2015年之前基本解决各级各类学校宽带接入问题,初步 完成各级各类学校网络条件下基本的教学和学习环境建设。教育部在规划内提出100M 的要求,是一个比较高的目标。实际在具体实施时需考虑各个地区不同的情况。重点是 中西部实现宽带接入,东部是宽带扩展和进一步提高的问题。比如安徽明确要在2013年 提速一万多条学校接入线路,实现高中不低于50M接入、初中不低于30M接入、小学不 低于10M接入。比如天津要实现城区不低于100M,农村不低于20M。 在宽带网络校校通中分为校外和校内两个部分,校外即宽带线路部分为教育城域网(自 建或者是运营商投资建设),校内即各种规模校园网建设(含在校内应用建设内,教育 局统一建设或学校自建),也有运营商统一建设实现宽带到班级。 优质资源班班通建设:班班通的核心就是优质资源班班都在用,特别强调三个课堂:一 是“专递课堂”,二是“名师课堂” ,三是“名校网络课堂” 。多媒体教室建设是可 以帮助实现优质资源在班级使用的,所以包含在班班通内。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就是提供一个网络云服务平台,在这个服务平台上,每个老 师、每个学生都申请一个网络学习空间。所有的学习活动基本上都可以在这个学习空间 里完成,上课可以用,下课也可以用,出差也可以用,跟老师交流也可以用,跟专家交 流也可以用,跟同学交流也可以用,完成家庭作业可以用,传送资料也可以用。对于网 络学习空间大家可以把它理解成虚拟学校和虚拟课堂,是一种社交网络。
现状
2013年 90% 60% 50% 50% 50% 80% 80% 80% 100% 100% 80% 75% 70% 70%
2014年 100% 80% 80% 70% 60% 100% 90% 90% —— —— 90% 85% 85%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