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传导系统课件
合集下载
动物解剖学心血管系统PPT课件

1. 心血管结构特点
(1) 胎儿心脏的房中隔上有一卵圆孔,使左、右心房相 互沟通。但血液只能由右心房流向左心房。 (2) 胎儿的主动脉与肺动脉间有动脉导管相通。因此, 采自右心房的大部分血液由肺动脉通过动脉导管流入主 动脉,仅有少量血液经肺动脉进入肺内。 (3) 胎盘是胎儿与母体进行气体及物质交换的特有器官, 借助脐带与胎儿相连。脐带内有两条脐动脉和一条(马、 猪)或两条(牛)脐静脉。
在兽医临床上常被用来作静脉注射、
采血、扎血针的浅静脉有以下几种: 颈静脉\前臂皮下静脉\胸外静脉(胸廓 内静脉)\隐静脉\前腔静脉\耳缘静脉\ 面静脉
颈静脉
面静脉
耳缘静脉
第三节 心脏生理
一、心脏生理 心肌的生理特性:心肌有心肌细胞和自律细 胞两种。 (一)心肌的生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心肌细胞有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
甲最高点至胸的腹侧缘) 中点之下3~4cm,尖 距膈6~8cm,距胸骨约1cm, 猪的心位于第2~6肋之间,心尖与第7肋软骨和胸 骨结合处相对,距膈较近。
形态:心脏是一中空的肌质器官,外有心包包裹。
心脏呈左、右稍扁的倒立圆锥形,其前缘凸,后缘 短而直。上部大称心基,有进出心脏的大血管,位 置较固定;下部小且游离,称为心尖。 心脏表面 有一环状的冠状沟和左右两条纵沟,在牛心的后面 还有一条副纵沟。冠状沟靠近心基,是心房和心室 的外表分界,上部为心房,下部为心室。两条纵沟 相当于心室的分界。右纵沟又称锥旁室间沟。
(4)胫前动脉:穿过小腿间隙,沿胫骨背外侧向 下伸延,后转为跖背外侧动脉(马)或跖背侧动脉 (牛)。 (5)跖背外侧动脉:沿跖骨背外侧向下伸延,分
支分布于后趾。
(6)跖背侧总动脉:沿跖骨背侧面的沟内向下伸
延,至跖骨远端转为跖背侧总动脉,分支分布于
异常心电图的识别PPT课件

阵发性室上
心动过速
2.1、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特点: 1、连续3个以上房性早博 2、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心率常在100150次/分之间。P’波形态各异,P‘- P’、 P‘-R不规则、杂乱无章。 “多形性”或“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常见于有肺动脉疾患的病人
2.2、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率通常在160-220bpm。P可以埋藏于QRS波中 而不可见,也可能为倒置的逆行P波,与T波融合。 理应分为房性与交界区性,但因P’波常不易明 辩,故将两者统称之为室上性。
心律失常
因为冠状动脉或者心肌疾患等原因,正常的心律 会被打乱,而出现心律失常。 分类: a房性早博 1、期前收缩(早博) b室性早博 c 结性早博 2、逸博与窦性停博 3、快速节律 a 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性、室性) b 心房纤颤 心房扑
动
c 心室纤颤
动 4、无规律节律 窦性心律失常、游走心律
原性心脏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
右心房肥大
4.2、左房肥大
心电图表现: 1、为P波增宽>0.11s,呈双向/峰型,以在V1导联上 最为显著。
2、双向P波的终末部分比较大而宽
3、补充知识: 该心电图典型者多见于二尖瓣狭窄,故称为 “二尖瓣型P波”。
左心房肥大
小结:
出现双向p波
心房肥大!
特点:P波增宽>0.11s,呈双向型,以在V1导联 上最为显著。
心房颤动
3.2心房扑动:
1、房波规则,P波消失,代之以“F”波, 呈锯齿样。(II、III、avF导联清晰) 2、扑动波较规则,频率在240-430 bpm, 3、由心房内一个固定的异位兴奋灶发出冲 动。
心律失常 PPT课件

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 轻症:心悸不适 重症:显著血液动力学紊乱,伴昏 厥、虚脱、休克或发展为猝 死(主要室颤)。 血液动力学障碍程度取决于心 脏是否有器质性病变及其功能 状态及心律失常的性质。
第二节:窦性心律失常
(一)窦性心动过速
1. ECG特性:1、窦性P波 2、P波速率>100次/分 (P-P间隔<0.6S) 3、通常逐渐开始与终止
3.心电图 : (1)P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态与窦性不同; (2)心房率150~200次/分; (3)常有IIº I型或 IIº II 型AVB (4)P波之间等电位线仍存在;
(5)刺激迷走神经不能终止心动过速;
(6)发作开始时心率逐渐加速。
4.治疗:心率>140次/分,由洋地黄中毒所致 者,或合并心衰、休克者应积极治疗。 1)洋地黄中毒引起:停用洋地黄,给予氯化钾, 不能用氯化钾者,可用利多卡因、苯妥英钠、 普萘洛尔。 2)非洋地黄中毒引起: 洋地黄、ß -受体阻制剂、 钙拮抗剂 心率下降 Ⅰc类或Ⅲ类药物可以转律。 3)射频消融术。
心律失常 Cardiac arrhythmia
第一节:概述
心脏传导系统的解剖 心脏传导系统由负责正常冲动 形成与传导的特殊心肌组成。它 分为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 希氏束,左、右束支以及浦氏纤 维网等几个部分。
心脏传导系统示意图
心脏传导系统的生理
自律性 兴奋性 传导性
心脏传导系统接受副交感与交感神 经支配。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能抑制窦 房结的自律性和传导性,延长窦房结与 周围组织的不应期,减慢房室结的传导 并延长其不应期。交感神经则发挥与副 交感神经相反作用。
ECG主要表现: 1、持续而显著的窦缓,非药物引起,阿托品不易纠正 2、窦性停搏(>2秒) 3、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双结病变) 4、慢-快综合征
[课件]异常心电图:心律失常1.2PPT
![[课件]异常心电图:心律失常1.2PPT](https://img.taocdn.com/s3/m/97e01fcdaeaad1f346933f53.png)
*房性早搏*
*房性早搏—二联律*
(3)交界性早搏
早搏波:提早出现QRS波群 ,形态多正常
或呈室内差异性传导
QRS波群之前
P波:逆行性P’,与QRS波群关系不定
PR间期<0.12,或与窦性PR间期相差较大
QRS波群之后(RP、间期<0.20秒) QRS波群之中(埋没),不易辨认
3.代偿间歇:完全性
(1)室性早搏
早搏波:QRS波群,提早出现,宽大畸形
时限>0.12秒 T波与QRS波群的方向相反
P波:早搏的QRS波群前无与其相关的P波Βιβλιοθήκη 其后少有逆行的P’波
代偿间歇:完全性
(1)室性早搏
几个基本概念
若在2次正常窦性搏动之间插入1个室性期
前收缩,其后无代偿性间歇,称为间位性 或插入性室性期前收缩。 若在每次正常窦性搏动之后均出现1个室 性期前收缩,称为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 每2次正常窦性搏动之后出现1个室性期前 收缩,称为室性期前收缩三联律。
*窦性心动过缓*
4.窦性心律不齐
P波的方向:PⅡ直立, PaVR倒置
PR间期:0.12-0.20秒
P-P间期差异:同一导联>0.12s 常伴有窦性心动过缓
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常见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不齐*
5.窦性停搏
窦性心律中出现较长的间歇,其间无P波 长间歇不是基本心律PP间期的整数倍
(3)房室交界处性早搏
*交界性早搏*
早搏的鉴别诊断
房性早搏
P’波 P’-R间期 QRS波群 T波 代偿间歇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课件

04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的疾病 与治疗
窦房结变性与治疗
总结词
窦房结变性是一种常见的心脏传导系统疾病,可能导致心率失常和心脏功能不全 。
详细描述
窦房结变性通常与年龄、遗传、心肌缺血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出现心悸、胸闷 、头晕等症状。治疗窦房结变性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起搏器植入和手术治疗等 。
房室传导阻滞与治疗
房室结主要由N细胞组成,这 些细胞具有较长的电位平台, 能够将窦房结产生的电信号延 迟传导至心室。
房室结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左 冠状动脉,其神经支配主要来 自迷走神经。
希氏束的解剖结构
希氏束起自房室结,沿右纤维三角内缘下行,穿过右心室壁,至室间隔膜部后分叉 为左束支和右束支。
希氏束主要由快传导的浦肯野细胞组成,这些细胞能够将电信号快速传导至心室肌 细胞。
希氏束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冠状动脉分支,其神经支配主要来自交感神经。
浦肯野氏纤维网的解剖结构
浦肯野氏纤维网分布于整个心室壁, 与心室肌细胞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 特殊的肌肉组织。
浦肯野氏纤维网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 冠状动脉分支,其神经支配主要来自 交感神经。
浦肯野氏纤维网由快传导的浦肯野细 胞组成,这些细胞能够将电信号快速 传导至心室肌细胞。
解释
这些细胞主要位于心肌内,包括窦房 结、房室结和希氏束等。它们通过电 信号的传递,协调心脏的节律和收缩 ,以确保心脏的正常功能。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的功能
功能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的功能是产生和传导电信号,以控制心脏的节律和收缩。这 些电信号通过心肌细胞的电兴奋传递,引起心脏的节律性收缩,从而维持血液 循环。
总结词
房室传导阻滞是一种常见的心脏传导系统疾病,可能导致心 房和心室之间的电信号传递障碍。
医学精品课件:心脏传导系统

1. 被动性异位心律:逸搏(房性、交界区性、室性); 逸搏心律(房性、交界区性、室性)。
2. 主动性异位心律:期前收缩(房性、交界区性、室性);阵发 性心动过速(房性、交界区性、室性);心房扑动、颤动;心室扑动、 颤动。
二、冲动传导异常
(一)生理性 干扰及房室分离 (二)病理性 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室内 传导阻滞(左、右束支及左前、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三)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 预激综合征
5)窦性停搏
规则的P-P间隔中突然没有P波,出现逸搏心律; 长P-P间隔与正常P-P间隔不成倍数关系。
Ⅱ
窦性心律、外的异位起 搏点提前发出的激动,又称早搏,是临床 常见的心律失常。
联律间期:指异位搏动与其前窦性搏动之间的
时距。
常窦性P波之间的间隔等于小于P-P间隔的 倍数。
本图中有几个P波形态变异,并且提 前出现,其后都伴有QRS波群,这种提前 心搏属于哪一种早搏?
早搏?
基本窦 性周期
(x)
代偿间期 (<2x)
房性前期收缩 (atrial premature beats)
特征: 1.于Ⅱ导联可见一提前出现的P'波. P'-R间期>0.12秒 2.P'后QRS波群正常. 3.其后代偿间歇不完全
本图中有几个P波形态变异,并且提前 出现,其后都伴有QRS波群,下传QRS波群 形态明显异常,这种提前心搏属于哪一种 早搏?
本图有几种长周期,注意观察V6导联长周期中T波 的形态明显变异,呈双峰,怎样解释这种长周期呢?
3)交界性期前收缩
逆行P’波(P’波在Ⅱ、Ⅲ、aVF导联倒置, aVR导联直立)。P’波可出现在QRS波之 前(中;后) 。
2.窦性P波的频率:20-40次/分,为严重窦性 心动过缓,提示窦房结功能低下。多见于病窦综 合征,或24小时心率在50次/分,夜间<40次 /分也是窦房结功能低下的表现。
2. 主动性异位心律:期前收缩(房性、交界区性、室性);阵发 性心动过速(房性、交界区性、室性);心房扑动、颤动;心室扑动、 颤动。
二、冲动传导异常
(一)生理性 干扰及房室分离 (二)病理性 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室内 传导阻滞(左、右束支及左前、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三)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 预激综合征
5)窦性停搏
规则的P-P间隔中突然没有P波,出现逸搏心律; 长P-P间隔与正常P-P间隔不成倍数关系。
Ⅱ
窦性心律、外的异位起 搏点提前发出的激动,又称早搏,是临床 常见的心律失常。
联律间期:指异位搏动与其前窦性搏动之间的
时距。
常窦性P波之间的间隔等于小于P-P间隔的 倍数。
本图中有几个P波形态变异,并且提 前出现,其后都伴有QRS波群,这种提前 心搏属于哪一种早搏?
早搏?
基本窦 性周期
(x)
代偿间期 (<2x)
房性前期收缩 (atrial premature beats)
特征: 1.于Ⅱ导联可见一提前出现的P'波. P'-R间期>0.12秒 2.P'后QRS波群正常. 3.其后代偿间歇不完全
本图中有几个P波形态变异,并且提前 出现,其后都伴有QRS波群,下传QRS波群 形态明显异常,这种提前心搏属于哪一种 早搏?
本图有几种长周期,注意观察V6导联长周期中T波 的形态明显变异,呈双峰,怎样解释这种长周期呢?
3)交界性期前收缩
逆行P’波(P’波在Ⅱ、Ⅲ、aVF导联倒置, aVR导联直立)。P’波可出现在QRS波之 前(中;后) 。
2.窦性P波的频率:20-40次/分,为严重窦性 心动过缓,提示窦房结功能低下。多见于病窦综 合征,或24小时心率在50次/分,夜间<40次 /分也是窦房结功能低下的表现。
心电图全 ppt课件

心电图全
心电图全
心肌细胞受刺激时钠通道开放,细胞膜对 Na+的通透性急骤升高,使细胞外液中的大 量Na+ 渗入细胞内,膜内电位从静息状态的 -90mV迅速上升到+30mV,形成动作电位 的上升支即0相,0相非常短暂,仅点12ms。这种极化状态的消除称为除极 (depolarization)。相当于心电图QRS波群的 前半。
心电图全
心一.电内图容:全
1、简述心电图产生原理及导联体系 2、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及其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二、要求: 了解心电图产生原理及导联体系 掌握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及其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心➢ 电心脏图传全导系统是由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
房室束、左右房室束支和Purkingje纤维构 成, ➢ 窦房结是心脏正常冲动的起源,位于上腔静 脉入口与右心室交界处。结间束是窦房结与 房室结之间的传导径路,分为前、中、后三 个传导束
心电图全
心电图全
心肌细胞经过除极后,又逐渐恢复负电位称为复 极,动作电位到达顶峰后,立即开始复极,在复 极开始到达零电位形成1相。因为此时Na+的内 流已锐减,细胞膜对K+和Cl-的通透性增大,引 起K+的外流和Cl-的内流,其中K+外流是主要 的,使膜内电位快速自+20mV下降至0线形成 1相。约占10ms。相当心电图QRS波群的后半 部。
极化水平,其膜外聚集正电荷,未复极的乙端膜外 仍聚集负电荷, 复极端为电源,未复极端为电穴,二者再次形成电 偶,产生电流,
心电电流图方全向仍为电源流向电穴,与除极时方向
相反,甲端电极描记为正波,乙端描记为负 波 整个心肌细胞恢复极化状态后,电偶消失, 无电流产生,再次描记为一平线。 方向是由电穴指向电源,
心脏传导系统ppt课件

精选ppt
精选ppt
精选ppt
thank you!
精选ppt
• 右束支:为一细长圆束,在室间隔的右心室面心 内膜下走向心尖,大部分纤维由室间隔经隔缘肉 柱至右心室的前乳头肌根部,分支连于心内膜下 普肯耶纤维网。
精选ppt
房室束图示
精选ppt
普肯耶纤维网
普肯野纤维网:连于一般收缩性心肌,分布在两 侧心室的心内膜面。当电激动传到普肯野纤维时 ,将会迅速传遍整个心室,左右心室几乎同时除 极。自律性低,听命于窦房结或房室结。
• 功能:房室结在正常情况下接受窦房结传来的冲 动,再往下传给房室束,兴奋通过时速度减慢, 保证心房收缩后再开始心室的收缩。
精选ppt
• 取材:首先找到房间隔右侧面的卵圆窝。然后找 到冠状窦口,它在下腔静脉口与右房室口之间。 再找到三尖瓣隔侧尖,在这三者之间部位取长、 宽均为1cm的组织。
精选ppt
精选ppt
2
心脏传导系统
精选ppt
冲动传导模式图
精选ppt
窦房结
• 窦房结:窦房结是个扁椭圆形的柱体(成人的窦 房结体积约为15mm×5mm×1.5mm),位于右 心房的界沟上1/3心包脏层深面。它的长轴与界沟 基本平行,其中央有窦房结动脉通过,在动脉的 周围有许多能产生兴奋的P细胞。
• 功能:它可以自动地、有节律地产生电流,电流 按传导组织的顺序传送到心脏的各个部位,从而 引起心肌细胞的收缩和舒张,是心脏搏动的最高 “司令部”。
精选ppt
窦房结图示(1)
精选ppt
窦房结图示(2)
精选ppt
结间束
• 有学者认为窦房结产生的兴奋是由结间束传导至 房室结和左、右心房,但是至今尚无充分的形态 学证据,而功能上应对其有所了解。结间束分为 前结间束、中结间束和后结间束。
精选ppt
精选ppt
thank you!
精选ppt
• 右束支:为一细长圆束,在室间隔的右心室面心 内膜下走向心尖,大部分纤维由室间隔经隔缘肉 柱至右心室的前乳头肌根部,分支连于心内膜下 普肯耶纤维网。
精选ppt
房室束图示
精选ppt
普肯耶纤维网
普肯野纤维网:连于一般收缩性心肌,分布在两 侧心室的心内膜面。当电激动传到普肯野纤维时 ,将会迅速传遍整个心室,左右心室几乎同时除 极。自律性低,听命于窦房结或房室结。
• 功能:房室结在正常情况下接受窦房结传来的冲 动,再往下传给房室束,兴奋通过时速度减慢, 保证心房收缩后再开始心室的收缩。
精选ppt
• 取材:首先找到房间隔右侧面的卵圆窝。然后找 到冠状窦口,它在下腔静脉口与右房室口之间。 再找到三尖瓣隔侧尖,在这三者之间部位取长、 宽均为1cm的组织。
精选ppt
精选ppt
2
心脏传导系统
精选ppt
冲动传导模式图
精选ppt
窦房结
• 窦房结:窦房结是个扁椭圆形的柱体(成人的窦 房结体积约为15mm×5mm×1.5mm),位于右 心房的界沟上1/3心包脏层深面。它的长轴与界沟 基本平行,其中央有窦房结动脉通过,在动脉的 周围有许多能产生兴奋的P细胞。
• 功能:它可以自动地、有节律地产生电流,电流 按传导组织的顺序传送到心脏的各个部位,从而 引起心肌细胞的收缩和舒张,是心脏搏动的最高 “司令部”。
精选ppt
窦房结图示(1)
精选ppt
窦房结图示(2)
精选ppt
结间束
• 有学者认为窦房结产生的兴奋是由结间束传导至 房室结和左、右心房,但是至今尚无充分的形态 学证据,而功能上应对其有所了解。结间束分为 前结间束、中结间束和后结间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作电位 心肌细胞兴奋过程中产生的并能扩布出去的电 位变化称
为动作电位。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形 态复杂,各部分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态、波幅、时程各 不相同,提示其发生机制也不同,这种形态各异,发生机 制不同的动作电位是各部分心肌具有不同特性的电生理基 础。 • 按照心肌细胞是否有自律性分为起搏细胞(特殊传导系统 细胞)和非起搏细胞(心房肌细胞与心室肌细胞)。
•
•
•
希氏束的血液供应----由房室结动脉和前降支的第一间隔 动脉分支供血,侧支循环比较丰富。 左、右束支的血液供应 1) 左束支的血液供应----来自于前、后、上3组动脉,发 自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第1----4室间隔前动脉。左前分 支接受前室间隔支供血。左后分支由右冠状动脉发出的 房室结动脉和后室间隔支供血,因接受双重血供,很少 发生左后分支阻滞。 2)右束支的血液供应----近段由室间隔前动脉和房室结动 脉供血。中段和远段主要由室间隔前动脉供血。可见室 间隔前动脉在供应左、右束支主干及其分支中占据重要 地位。
• 窦房结细胞膜上钾离子通道几乎缺如,因此它对钾离子的 通透性很低,相对地它对钙离子的通透性显得较高,最大 舒张电位约为—50mV左右。 • 心肌细胞膜上存在着钠—钾泵蛋白,它以ATP为能源,逆 浓度差跨膜主动转运钠离子和钾离子,把钠离子泵出细胞, 把钾离子泵入细胞,维持膜外高钠和膜内高钾的不均衡分 布状态,生理情况下,其活动程度和细胞内钠离子浓度成 正比,细胞内钠离子浓度越高,钠—钾泵的活动越强,泵 出多余的钠离子,保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钠—钾泵是一 个生物泵,它转运钠离子和钾离子的比例不是1:1,而是 3:2,洋地黄抑制钠-钾泵,洋地黄中毒时细胞内钠离子 超载,易发生心律失常。
心肌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
膜外
膜内
K+ Na+ ClCa++
5 145 120 2
150 15 6 <10
• 细胞膜在静息状态下对K+的通透性远远超过对Na+、Cl-等 的通透性。以心室肌细胞为例,在静息状态下对钾离子的 通透性约为钠离子的150倍,而细胞内的钾离子浓度 (140mmol/L)又远高于细胞外(4mmol/L),所以细胞 内钾离子顺浓度差(化学梯度)外流,与此同时,细胞内 带负电的大分子物质不能透出细胞膜。于是钾离子的外流, 使膜外带正电而膜内带负电,形成了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 (电位梯度),这种电位梯度的形成阻碍钾离子继续外流。 最后当化学梯度推动钾离子外流的力量和电位梯度推动钾 离子内流的力量相等时,不再有钾离子的净外逸,使细胞 膜内外的电位差达到一个稳定值,这就是静息电位。 • 静息电位是K+外流所形成的平衡电位,主要取决于膜对K+ 的通透性和膜内外的K+的浓度差
1、快反应细胞:动作电位可分为四个时相, 即0相(除极)和1/2/3相(复极),两个 动作电位之间是4相,心室肌细胞4相为静 息期,浦肯野细胞4相为电舒张期。
心脏传导系统的血液供应
心脏传导系统的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 希氏束、束支及其分支等,分别由左右冠 状动脉发生的分支供血。冠状动脉不同分 支病变,不仅会引起相关部位心肌缺血、 损伤与坏死,也可引起传导系统相关部位 的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窦性、房性、房室 交界区、室性心律失常。
•
窦房结的血液供应----来自窦房结动脉,60%由右冠状动脉供给, 40%由回旋支供给。窦房结动脉在结内的分布非常丰富,结内小动 脉与心房壁内小动脉吻合,形成窦房结血液供血的侧支循环。窦房 结动脉病变,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 及窦性停搏等心律失常。 结间束的血液供应----来自窦房结动脉。窦房结动脉病变不仅引起窦 房结功能障碍,还可能同时影响到结间束的电生理特性,出现窦房 传导障碍,不全性房内传导阻滞、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心房 颤动。 房室结的血液供应-----由房室结动脉、左房后支与房间隔支供血。房 室结动脉90%的人起源于右冠状动脉后降支,10%的人起源于左冠 状动脉回旋支。从临床冠造经验看,右冠状动脉阻塞,引起下壁心 肌梗死同时常并发房室阻滞、窦缓等心律失常,说明房室结由右冠 状动脉供血。如果左冠状动脉阻塞引起侧壁心肌梗死同时并发房室 阻滞,可推断房室结动脉来自左冠状动脉。房室结动脉、左房动脉 及房间隔支三支动脉互相吻合形成房室结区动脉网,侧支循环非常 丰富,因此,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房室阻滞,即使来势凶猛,房 室阻滞也常在短期内消失。
• 按照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电生理特性分为快反应细胞(心 房肌、心室肌和浦肯野细胞。其动作电位共同特点是波幅 大,除极化迅速,复极缓慢且分成几个时相,动作电位时 程长)和慢反应细胞(窦房结细胞和房室结细胞。其动作 电位共同特点是波幅小。除极化缓慢。复极各个时相区分 不明显)。
(—)、各种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征
心肌细胞膜电位
心肌细胞的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自律细胞的舒张电位)和动作电位组成。
静息电位
• 在静息状态下,心肌细胞膜内外存在着电位差,膜外为 正,膜内为负,呈极化状态。膜内外的这种静息状态下 的电位差,称为静息膜电位或静息电位。
• 非自律细胞如心房肌、心室肌细胞静息时膜电位稳定, 约为—90mV,在有自律活动的心肌细胞如窦房结细胞和 浦肯野氏纤维细胞,舒张期有自动发生缓慢除极化活动, 它的膜电位不稳定,没有真正的静息状态,其舒张电位 在前一个动作电位的复极完毕时最大,称为最大舒张期 电位。浦肯野细胞的最大舒张电位约—90mV,窦房结细 胞的最大舒张电位较小,约为—50~--70mV。
•
心脏神经调节
• 自主神经系统主要支配一切器官的平滑肌组织包 括心脏等。支配心脏传出神经纤维为交感神经系 统的心交感神经纤维,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心迷走 神经纤维。 • 交感神经-----加快心率作用、加强传导作用、加 强心肌收缩力。 • 迷走神经---心率减慢(负性变时作用)、传导速 度减慢(负性传导作用)、心肌收缩力减弱(负 性变力作用)。 • 心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对心脏的作用既是对立的, 又是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