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店蔡家沟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说明资料

合集下载

兰州市榆中县甘草店镇蔡家沟村蓄水塘坝工程

兰州市榆中县甘草店镇蔡家沟村蓄水塘坝工程

兰州市榆中县甘草店镇蔡家沟村蓄水塘坝工程1、综合说明榆中县甘草店镇地处榆中县东南部,位于宛川河中游,距县城25公里。

该镇北靠清水驿乡、韦营乡,南接高崖镇,西依清水驿乡,东邻定西县。

东西长约16公里,南北宽约15.6公里,总面积99.31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860米。

全镇总耕地面积7.2万亩,其中水浇地6696亩。

甘草店镇共辖13个行政村84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4325户、1.86万人。

2010年全镇农业总产值5718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072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86元。

近年来,甘草店镇先后被评为全市“发展乡镇企业十强乡”、全省“乡镇企业示范区”、全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和全省“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并于2008年被列为全市六个小城镇重点建设乡镇之一,通过多方努力,该镇现已启动了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项目。

项目区位于榆中县甘草店镇蔡家沟村,距甘草店镇政府所在地约5km,距榆中县县城约25km,距兰州市区约60km。

全村共辖9个村民小组331户1263人,总耕地面积9273.9亩,基本均为旱地,由于灌溉无法保证,常年靠天吃饭,使得耕地无法得到适时灌溉,作物产量低,农民收入无法得到保障。

位于该村北侧沟道内有一座塘坝,其水源为天然积蓄的雨水,水质条件较好,水量稳定,是该村生产生活的优质且珍贵的水源,但由于该塘坝为当地村民自发修建,并且年代已久,坝体在规模及质量上都无法满足要求,使得有限的水资源不能得到很好的积蓄利用,因此,受榆中县甘草店镇蔡家沟村委托,我院编制完成了《兰州市榆中县甘草店镇蔡家沟村蓄水塘坝工程初步设计报告》,通过水利工程措施,能对有限的水资源加以充分有效的利用,同时能解决该村850亩耕地的灌溉水源问题。

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兴建蓄水塘坝1座,坝体为壤土均质土坝,坝长70m,最大坝高30m,坝下埋设φ600mm钢筋砼放水管道1条总长100m,放水管出口设置闸阀井1座,内设DN600闸阀1个,工作压力1.0Mpa;铺设压力管道总长500m,采用DN110mmUPVC管,工作压力1.0Mpa;新建泵房1座,建筑面积29.25㎡,安装水泵电机共2台套,总装机30kw,提水流量50m3/h,其中潜水电泵1台套,装机15kw,单级离心泵1台套,装机15kw;修建泵站进水前池1座,容量为30 m3时,山顶压力管道出口设置出水池1座,容量为50 m3,进出水池均为现浇钢筋砼带盖水池;安装变压器1台套,容量为100KV A,必装配电柜1面,架设10kv输电线路长700m。

美丽乡村规划说明书模版(2014年)

美丽乡村规划说明书模版(2014年)

目录前言 (1)第一章规划总则 (1)一、规划目的与作用 (1)二、规划编制依据 (2)三、规划指导思想 (2)四、规划基本原则和规划理念 (2)五、规划发展目标 (3)第二章村庄现状概述 (5)一、地理位置 (5)二、基础设施 (5)三、特色产业 (5)四、村庄建设现状与人居环境 (5)第三章经济社会发展 (5)一、 产业发展定位 (5)二、 农业发展规划 (6)第四章村庄建设布局规划 (6)一、 建设现状 (6)二、 功能定位、村庄发展规模 (7)三、 总体布局规划 (7)四、 住宅建设 (9)第五章村庄基础设施规划 (10)一、道路广场规划 (10)二、给水排水规划 (10)三、电力电信规划 (10)四、清洁能源利用规划 (11)五、环卫环保规划 (11)六、 防灾减灾规划 (11)第六章村庄治理规划 (12)一、建筑与庭院整治 (12)二、绿化美化与村容村貌治理 (12)第七章规划的实施和管理 (13)第八章工程预估 (14)前言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因此,“十二五”期间,围绕安宁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针对在前进中存在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城乡发展不协调等主要问题,集中力量,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实“三优一特”经济发展思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突出特色,加快生态市建设;统筹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相连村位于安宁市南部,建筑院落格局特色鲜明,生活和乐淳朴,生态环境优良。

按照市、街道办的相关部署和要求,将相连村打造成为以玫瑰为主题的旅游文化体验区。

甘草GAP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甘草GAP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总论㈠项目名称甘草GAP种植基地项目。

㈡项目建设地址根据**县的总体发展战略,本项目选址在**县小务农场建设。

**县小务农场位于106国道以南3公里,京九铁路以西,与大留镇、兴隆宫、任丘接壤,兴隆宫—大城县祖寺公路穿过场区全境,为主要对外交通道路。

㈢项目建设单位****农业种植有限公司。

㈣项目负责人巨铁胜。

㈤项目建设背景中医中药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道地中药材是中药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中药生产的重要原料,是我国医疗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医药宝库的瑰宝,**省是中国传统药材种植和养殖、传统中成药生产和加工以及现代制药工业的发祥地。

早在1000年前的北宋时期,安国(古称祁州)就已经成为全国中药材生产、加工基地,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药材集散地,“祁州四绝”名扬天下。

中药材生产及加工已被我国列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成为未来我国在国际竞争中潜力最大的一项产业。

但中医药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此,国家“十一五”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提出“中医药科学研究继承与创新体系基本建立,现代化进程和学术进步加快,中药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

”的奋斗目标,为此,“提高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要“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加强道地药材、珍稀濒危中药材研究,支持野生药材家种家养。

建设中药资源基地,建立濒危药材种质资源示范圃、濒危中药资源保护示范区、濒危中药材繁育和野生抚育示范基地。

”中药材的采集种植在**县已有多年历史,但缺乏系统挖掘和支柱企业开发带动,致使这一优势资源没能形成产业,因此,开发这一资源势在必行。

**天川农林开发公司在对国内甘草市场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提出本项目。

㈥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为了适应农业结构的调整需要,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本项目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1) 符合国家当前的科技兴农政策和农业产业政策,通过道地中药材产业化开发,可为发展周边地区特色农业提供技术扶持。

蔡家村村庄整治规划

蔡家村村庄整治规划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八景镇上保蔡家村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规划与行动计划(讨论稿)一、开展新农村建设形势背景(一)形势背景党的第十六届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又进一步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论断。

胡锦涛总书记在论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问题时特别强调指出:在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中,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牢固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牢固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而农村人口占有总人口的绝大多数。

我们党历来极为重视农民、农业、农村问题,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性问题,而以科学发展观促进广大农村全面小康的建设,是党的各项农村政策的基本思想导向。

为此,国家建设部提出了开展做好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规划与行动计划的系统工程工作,就正是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形势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具体工作部署和实际行动。

(二)工作意义开展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规划与行动计划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深远意义:1、是在实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中,对新农村建设模式的有益探索和实践。

中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条件差异很大,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也不一致。

在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事业建设发展过程中,农村建设所反映的水平及模式的经济发展阶段性与区域环境条件差异性亦较大。

但目前看来存在的共性问题是:只追求房屋数量的建设,而不大注重整体居住环境的建设(诚然,这在客观上或许是一个难以一步逾越的过程规律)。

如何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特点和要求,探索出一种既能适应经济发展水平,又能满足人们日益不断提高的物质与文化生活需求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并能充分体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时代特色,就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探索的新课题。

这次高安市八景镇上保蔡家村被建设部选定为开展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规划与行动计划编制和实施工作的试点村,就是依据中国南方(江南)区域自然与人文环境条件的共性特点确定下来的,因而具有普遍代表性及新农村建设模式导向性意义。

村庄整治规划设计探讨——以八景镇上保蔡家村整治规划为例

村庄整治规划设计探讨——以八景镇上保蔡家村整治规划为例

绕村外围通过,村内有4条自然形成的南北走向道路,道路 面发展和进步。
框架布局不明显。村中建筑为砖混结构,几乎是同种风格, 2.3.1集约节约用地。遵循既要严格保护耕地,节约建设
景观元素符号较为明显:高耸的封火墙,起翘的檐角,精致的 用地,使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最大化;又要考虑农民特殊的
“刑”字窗花,小巧古典的雨蓬,素雅的黛瓦坡顶。虽是红砖、
蔡家村是江西省高安市八景镇所辖上保行政村的一个 自然村,有村民住户61户,人口220人,农业生产主要经营 水稻、经济作物,兼有果业、养殖业等,全村人均纯收入3 296 元。2005年建设部村镇建设办公室将高安市八景镇上保蔡 家村列为全国4个村庄整治规划与行动计划编制和实施的 试点村之一。受江西省建设厅指派,笔者承担了蔡家村村庄 整治规划设计部分工作,通过规划实践,对新农村建设中的 村庄整治规划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现整理成文,以期为 类似农村改造建设提供借鉴。 1解读宏观政策与制订技术路线
现全面性和完整性。新农村建设既有物质层面的(生产发
村落原有的建筑形态、空间构成、院落布局等建筑文化特色,
万方数据
安徽农业科学
2009生
实现新旧建筑脉络的延续和空I司形态的自然生长。彤成蔡 家村淳朴、简洁、实用、色彩明快的建筑风格,体现了蔡家村 当地农村民居的建筑景观魅力。 2.3.3美化环境以果树为主,休闲绿地为辅。重点保护村 中的4棵古树名木。在村南原有竹林的基础上划出绿化用 地。村庄内绿化树种以蔡家村当地长势较好的柑橘、沙枣、 桃子、李子、柿子、柚子、板栗等果树为主,这些树种既有常绿 的,也有落叶的,即可观花、又可观果,且能为农户增加经济 收益,农户种植积极性高,还能为蔡家村发展农家乐休闲度 假基地奠定基础。 2.3。4全面推行沼气工程。规划全村每户都使用沼气池, 由此垃圾、人畜粪便、污水变废为宝,成为沼气的原料,实现 垃圾、粪便、污水的无害化处理,可以彻底改变村庄的环境卫 生面貌。沼气作为生活燃料,节约了能源,保住了青山,沼液 是优质的有机肥,可以养鱼、种果树、肥田,生产无污染的绿 色有机农产品,从而实现生态链的良性循环。 2.3.5注重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新农村建设的工 作重点就是运用国家财政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 的投入,把资金主要用于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性 小项目上,提高农村的环境水平和居住条件,让农民直接获 益受惠。规划设计中注重建设村庄道路、给水排水、公共牛 栏、公共厕所、公共水塘、活动室、休闲绿地等设施,可以让蔡 家村村民像城市居民一样享受这些公共服务设施,真正实现 城乡统筹良性互动,缩小城乡差距,体现城乡和谐(图3)。 3实施规划后的效果

美丽乡村半岛农庄项目策划课件 (一)

美丽乡村半岛农庄项目策划课件 (一)

美丽乡村半岛农庄项目策划课件 (一)美丽乡村半岛农庄项目策划课件为推动乡村振兴,打造美丽乡村,实现乡村经济转型升级,半岛农庄项目应运而生。

本文旨在详细介绍半岛农庄项目的策划课件,通过各个方面的分析和规划,为半岛农庄项目创造价值,推动项目的成功实现。

一、项目概述半岛农庄项目作为一个以农业观光、休闲娱乐、度假为主要目的的综合型农业服务项目,围绕“绿色、生态、健康“ 的理念,重点打造多种特色产业,如生态农业、有机食品、农家乐等,旨在营造乡村新生态、新形象,实现农民增收,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二、项目定位半岛农庄项目的目标人群主要包括城市居民、亲子家庭、会议团队等。

项目针对不同客户群体,提供多种信奥餐饮、休闲娱乐等服务,实现全方位的客户体验。

三、项目分析1.市场需求当前,休闲度假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

很多人追求远离城市繁华的生活环境,特别是日益重视自然、环保的年轻人。

因此,在准确了解客户需求的情况下,半岛农庄项目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可持续发展前景。

2.合理规划针对项目所在地区的资源特点,半岛农庄项目应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等产业进行有机结合,充分挖掘区域内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并进行合理规划和利用,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休闲度假小镇。

3.风险评估在项目策划过程中,还需要进行风险评估。

应认真分析项目建设、运营和管理期间所面临的一些风险,如天气变化、市场风险、管理风险等,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和措施。

四、项目设计1.采用全面的农业技术,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多样化经营,使农产品更加安全、可溯源、高质量。

2.建设充满人文气息和自然感的休闲、度假、娱乐场所,如庄园、花园等。

3.实现多元化的产业链,融合农业观光、园林美化、游乐娱乐、商业服务、宴会会议、酒店住宿等多种资源,打造全方位、多元化旅游体验。

五、营销和推广1.构建与市场相符合的营销策略,确定市场定位和消费心理。

2.制定营销计划,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宣传推广,如线上活动、线下活动、合作推广等。

新农村、美丽乡村、村庄规划-小杨庄说明书

新农村、美丽乡村、村庄规划-小杨庄说明书

迁安市菜园镇小杨庄新农村规划说明书第一章概述1.1 规划背景随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胜利闭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综合性系统性概念,它不但涵盖了以往国家在处理城乡关系、解决“三农”问题方面的政策内容,而且还赋予其新时期的建设内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既包括了路、电、水、气等生活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经济等社会事业建设,也包括了以农田、水利、科技等农业基础设施为主的产业能力建设;既包括了村容村貌环境整治,也包括了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最终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对维护广大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目前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

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必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我国已初步具备了建设新农村的条件。

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有了支持保护农业、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经济基础。

另一方面,近年来,在起点较高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特别是一系列的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对农业的建设投资加大,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2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5.《村镇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80—93)6.《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0-2001)7.《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8.《村镇规划建设用地标准》9.《河北省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建设部[2000]36号)10.《河北省村镇规划技术规定》(冀建乡[1995]220号)11.《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导则》(冀建村[2006]425号)12. 《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意见》13.《唐山市十一五规划》14.《唐山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5.《迁安市城乡统筹规划》17.《菜园镇总体规划(修编)2008》1.3 规划原则(1)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美丽乡村片区内监理规划方案

美丽乡村片区内监理规划方案

迁安市漂亮乡村人居环境改善本级建设项目(长城绿道片区内项目)工程监理编制单位:唐山联诚工程监理编制日期:4月5日第一章工程项目概况第二章监理丁作范围第三章监理工作内容第四章监理工作目标第五章监理工作依据第六章项目监理机构组织形式第七章项目监理机构人员配置计划第八章项目监理机构人员岗位职责第九章工程监理中“=控=管一协调”第十章监理工作程序第十一章监理工作方法及方法第十一章监理工作制度第十三章监理设施第十四章旁站监理第十五章安全监理第十六章本工程监理工作关键和难点分析等第十七章工程完工验收第十八章监理资料第一章工程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迁安市漂亮乡村人居环境改善本级建设项U (长城绿道片区内项U)2、建设地点:项目包含五重安乡、大崔庄镇、建昌营镇、杨各庄镇、4个镇乡、26 个村3、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包含污水处理、改造建设农宅合作社用房、乡村文化建设、两改一清一拆、垃圾治理及零星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观景平台和景观带建设、智慧家园建设及绿道主干路沿途环境整改等工程。

4、资金起源:资本金注入和申请贷款5、投资概算:监理范围内工程概算投资额约7601万元,此次招标监理费估算价为42. 4万元6、质量标准:合格。

7、监理范II及监理周期要求:8、监理范圉:迁安市漂亮乡村人居环境改善本级建设项H (长城绿道片区内项目)施工准备、施工、交工、养护、完工、工程质量缺点责任期阶段监理服务。

9、监理周期:自施工准备起至工程养护期结束止。

第二章监理工作范围依据建设监理委托协议约定工程范圉内监理业务有:1、参与建设单位组织工程设讣交底和图纸会审。

2、审查承包单位选择分包单位资质。

3、审定承包单位提交开工汇报、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方案、进度计划。

4、审查承包单位材料、设备采购清单。

5、检验工程使用材料、构件、设备规格和质量。

6、监督检验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对隐蔽工程进行检验并签证,参与处理工程事故。

7、监督、检验承建单位施工技术管理和质量确保方法落实,督促承建单位搞好安全施工和文明施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草店镇村“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说明第一章背景综述一、概况甘草店镇位于榆中县东南部,地处苑川河中游,距县城25公里。

北靠韦营乡,南连高崖镇,西依清水驿乡,东邻定西安定区。

东西长约16公里,南北宽约15.6公里,总面积121.48平方公里。

全镇辖13个行政村,84个村民小组。

甘草店镇是历史上甘肃中部的重要交通枢纽,是连接甘、陕、川、青的“旱码头”,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丝路古镇。

据史料记载,甘草店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居住,上古时为羌、戌住地。

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属榆中县。

据专家考证:十六时国西秦乞伏国仁所筑勇士城及后来的子城都在甘草店。

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年—1861年)甘草店已有集市,由于该地盛产中药甘草,陕西药商经常云集此地,收购甘草,并开设“万和堂”等多家国药店,作为向全中国销售甘草的集散市场。

当地居民为便于旅商住宿、饮食、应运而开设多处马车店、饭店。

因为该地适居西安通往兰州古道重要驿站,往返驿使均经此投宿,故双关语为甘草店。

如今的甘草店,交通四通八达。

公路、铁路运输十分便利,国道312线、省道109线、巉柳高速公路纵贯全镇,境内有火车站一处,陇海铁路横穿而过,形成了兰州距定西之间的交通枢纽。

中药甘草甘草店镇耕地面积7.2万亩,其中水浇地6696亩。

平均海拔1860米,年均气温7.5℃,年降雨量400毫米,无霜期159天。

全镇辖13个行政村84个村民小组,4378户17358人,其中农业人口16594人。

甘草店镇公路全膜双垄沟玉米甘草店镇立足当地实际,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2008年在全镇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种植新技术,全镇共推广种植双垄沟全膜玉米5216亩,占任务的100.32%,农户从4月中旬开始点种玉米种子。

甘草店镇2008年早动手、早安排,与13个行政村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双垄沟全膜玉米种植任务分解落实到村、社、农户。

双垄沟全膜种植在全镇13个村全面推广,建立了蔡家沟村连片种植点800余亩,果园村种植点500余亩和钱家坪种植点400余亩。

蔡家沟村位于甘草店镇,东临车道岭村,南接咸水岔村,西接甘草店镇东村,北连克涝村。

有县乡公路过境,(原旧312国道)。

耕地面积9275亩,其中梯田6000亩左右,占总耕地面积的60%。

全村由堡子沟、吉庆湾、毛家沟、中庄、李家沟、岔里沟、和岘口、转咀子、咀子上、脑上、坪上、三坪、郝家铺、东岭、白土窑、双虎子沟16个自然村组成,辖9个村民小组388户1309人,村内主要有张、蔡、王、魏、李、窦、古、郭、罗、刘、沈、马、田、伏、林、唐、何、全、武、杨、甘等21个姓氏。

蔡家沟村属沟壑山台地区、形成七沟八梁,海拔1600米-2180米。

无霜期153天,年降雨量380毫米,年蒸发量1450毫米左右,土壤属黄白土、褐土。

民国时期,蔡家沟村实行保甲制度,解放初成立农会,建立初级社、高级社、时属高崖公社,甘草店大队,蔡家沟中队,1962年设车道岭公社,蔡家沟中队体制变小,分蔡家沟大队、瓦房大队、白土窑大队。

当时蔡家沟大队由脑上社、坪上社、咀子社、三坪社组成了4个小队;瓦房大队由堡子沟、吉庆湾、毛家沟、李家沟社、中庄社、岔里沟社、和岘口、转咀子组成所辖八个社。

白土窑大队辖东岭、郝家铺、白土窑、双虎子沟4个小社。

1965年9月开始社教运动,1966年初撤并车道岭公社,成为甘草店公社,三个大队也合并成一个大队--蔡家沟大队,下设9个生产小队。

1983年成立蔡家沟村民委员会,下设9个村民小组。

蔡家沟村人杰地灵,历史悠久,留下有明代烽火台一处,村内有姬家娘娘庙2座、关帝庙一座丝路古镇甘草店是一个交通要道。

明代,陕西驿道自西安、平凉、隆德、会宁、安定(今定西县)过金县甘草店、清水驿、定远驿,进入兰州。

据清人祁韵士《万里行程记》、林则徐《荷戈纪程》载:陕甘驿道自西安西去,过平凉、隆德、静宁、会宁、安定县称沟驿、皋兰县(今榆中县)车道岭(瓯落地)。

清代还有一条新驿路,即自车道岭至甘草店,过夏官营、买子堡(来紫堡)、响水河(小水子)至皋兰县东岗镇。

民国时,经过榆中县内的干支线由12条。

干线由县东清水驿经甘草店过车道岭入定西界,通陇东大道,在榆中境内35公里;由甘草店向南经大营川、水家坡,向东折经花寨子至符家川入定西界,通陇南大道。

始建于民国23年(1934)的西兰公路(G312线中段),次年全线修通。

县内自西向东经来紫堡、金崖、太平堡、清水驿、甘草店、车道岭至景家泉入定西,甘草店是必经的大站。

民国26年至民国28年,进行全线路面改善,路线自西向东经柳沟河、猪嘴岭、定远、麻家寺、石头沟、三角城、接驾嘴、甘草店,翻越车道岭入定西。

前线和改建的线路,甘草店是必经的大站,来往车辆,都习惯于在这里就餐。

如今的甘草店,交通四通八达,通讯设施完善。

公路、铁路运输十分便利,国道312线、省道109线纵贯全镇,境内有火车站一处,陇海铁路横穿而过,馋柳高速公路穿境10公里,形成了兰州距定西之间的交通枢纽。

军事要地,从西汉开始,历代兵家在县内修筑城池,营堡,用以防守,元代大部分倾废,明清时再度重修添建,清代有72营堡。

甘草店有1营5堡,即:三墩营、项家堡、邵家堡、正川堡、吴家堡、甘草店堡。

宋、元、明三代,县内修筑了27土墩(烽燧),其中甘草店就有3处烽燧遗址。

同治五年(1866)春,河镇王营进驻金县。

3月,总兵彭楚汉率南字三营驻甘草店、三墩营,经裁汰,有马兵21名,步兵14名,守兵6名。

光绪三十年(1904),金家崖改为兰州城守营驻防,金县城守营移驻甘草店,遇军事活动,则在甘草店、金家崖两地调动。

清代在境内设14塘:甘草店有车道岭、甘草店、三墩营3塘,每塘有兵50名。

晋孝武帝宁康元年(373)十一月,前秦授乞伏司繁为使特节、都督镇守勇士川(在甘草店至东古城一带),后卒,子国仁代行其职。

清同治三年(1864)5月,甘草店人赵云花,刘克笃与回民反清军激战,杀知县蔡同等人。

后由清军先锋高金庆收复。

12月,回民反清军进攻甘草店等地。

明代至民国末,来甘草店经商的山西、陕西、河南商贾,是甘草店流动人口的主要来源。

甘草店蔡家沟烽火台第二章现状分析一、整体环境质量差蔡家沟村主要以山地为主,山大沟深社与社之间相距较远,有较陈旧的老村社,也有新建的村社,但整体环境质量较差,且破旧的建筑与环境也难以满足住户对现代生活质量的追求。

整个村内环境建设力度不够。

村镇绿地不成系统,绿化植被较少,行道树缺乏。

山村内有多条河沟,但大部分沿河地段没有绿化,树种也比较单一,街道两侧缺少可观赏性植物,有的地段垃圾成堆,对河流形成污染。

第三章设计依据、指导思想与原则一、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8)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6、建设部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02]218号)7、《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2011)8、《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版)9、《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10、《甘肃省城乡规划条例》11、《甘肃省城镇规划管理技术规程》(试行)DB62/T25-3048-201012、《榆中县县城总体规划(2009-2025年)》13、《榆中县县城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2-2025年)》14、《榆中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15、《城镇规划绿化与环境卫生规范》(GB50337-2003)16、国家、省市有关城市规划技术标准、技术规范17、城市规划相关法律、法规二、指导思想蔡家沟村“美丽乡村”风情旅游观光区是兰州市周边景观的重要节点,是兰州市避暑度假、体味农家风情、亲近自然山水、放松心情、陶冶情操的绝好境地。

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们旅游产品越来越强调生态模式,其中,包括主题生态化、游乐生态化、艺术表现生态化三个方面的内容。

因此本次规划设计完全贯穿三个方面的内容将主题定位为“一个生态基底,承载农家田园风情、美丽乡村,容纳现代城市休闲生活”,并具有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

三、设计原则(一)地方特色延续原则乡村风貌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与其历史发展分不开的。

它要经历漫长的历史演化,是不同历史阶段街道形态的叠加。

因此,它的发展是具有延续性的。

而要在不断的历史演化中保持街道风貌的可持续特色,作为可以展示区域特色重要载体的沿街建筑立面、景观绿化就必然离不开特色设计。

此时,利用山区的特殊地形,地方特色材料运用,景观环境的美化改造不失为一种良好、有效的改造办法。

同时,这要在乡村的整体风貌特色的把握考虑下进行。

(二)合理性可视原则通过一些必要的整治改造,使村舍建筑立面的背景在视觉上协调、美观,景观环境凸显当地特色,景色宜人。

(三)控制性改造原则力图通过规划设计来控制、引导具体的景观环境改造设计。

第四章规划理念与对策(一)生态生态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生态化规划应该遵循整体性原则,既要考虑景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又要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还要考虑景区内外生态环境的交互作用,把生态化的要求贯穿于景区各项规划之中。

依靠该地区保持良好的原始地貌。

通过沿线连片种植的万亩油菜花、灌木林观光区、高原夏菜温室体验区等整体规划措施来改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促进人与环境系统协调、持续发展。

该项目通过生态化规划,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手段辨识、模拟和设计生态系统内部各种生态关系,确定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生态适宜性,能进一步对植被、水资源进行保护。

利用当地泉水建立连片湖面,达到灌溉、防洪的作用,又有景观的效果达到“美丽乡村”山青水秀、优美的生态环境。

(二)历史、民俗、丝绸之路文化蔡家沟村于甘草店镇,东临车道岭村,南接咸水岔村,西接甘草店镇东村,北连克涝村。

有县乡公路过境,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是进出兰州地区的东大门,这里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是文化交融并汇之地;这里商贸兴盛,是中西交通枢纽;这里民风淳朴,独有西部的风韵和特色。

甘草店镇,以其险要的地理位置,丝绸之路上的要冲,而成为兰州市东大门上展示历史文化魅力的招牌。

这里山高峰峻,农田宽阔,是典型的二阴地区气候,走进这里民俗风情独特,以及黄土高原的自然风景让人流连忘返。

以及独特历史文化和传统村落的自然风景,无时不显示该地区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重点建设烽火台历史遗迹,通过对烽火台修复整治来讲述历史文化。

通过建设农家乐、利用现有的自然涝池建设成水景垂钓池,建设休闲娱乐等服务设施、农家乐以及蔡家沟村民俗风景村落的保护修缮,利用山泉水建成生态观光湖,形成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辅相衬的生态旅游环境,打造旅游吸引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