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2014年上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

合集下载

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统考)

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统考)

2014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活动存在本质区别,这主要表现为人类的教育具有()。

A.延续性B.模仿性C.社会性D.永恒性【答案】C。

解析:人类的教育具有社会性、目的性,这与动物的本能教育是有本质区别的。

2.决定着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B.社会人口数量和结果C.社会文化传统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答案】D。

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以及教育目的。

3.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曾经担任校长的帕夫睿什中学创立了几十个兴趣小组作为选择,这反映了教育必须适应人身心发展的哪一个特点?()A.顺序性B.稳定性C.可变性D.个别差异性【答案】D。

解析: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爱好、兴趣、特长等都不一样。

因此,要因材施教,如苏霍姆林斯基一样创立多种兴趣小组,满足学生发展。

4.德国教育家凯兴斯坦纳曾提出过:“造就合格公民”的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论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集体本位论D.阶层本位论【答案】B。

解析:造就合格公民,体现了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的教育倾向,属于社会本位论。

5.在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变革中,义务教育制度产生于()。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答案】D。

解析:1619年德国开始实施义务教育。

工业革命后,义务教育发挥着使人们掌握工业知识的任务,义务教育的时间也由最早的3个月至6个月,发展到6年,直至9年。

6.课程的文本一般表现为()。

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B.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实施C.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D.课程主题、课程任务、课程标准【答案】A。

2014年上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简单题)

2014年上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简单题)

2014年上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你每小题10分,共30分)21.简述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特征。

22.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23.简述建立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24.材料:荣获第62届美国年度国家教师大奖的瑞贝卡,他在颁奖大会上说“我们的学生就是我们的未来”,应以学生为中心,作为教师应用技巧、爱心、知识、去引导他们,感化他们,去实现这一切”。

问题:(1)说说你对“我们的学生就是我们的未来”的理解。

(10分)(2)结合材料,说说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10分)25.材料:作文课上,李老师说:“作文材料像大海中的浪花,多得数不清。

同学们要从生活中捕捉各种作文素材”我正在上课说着,忽然一位同学说“不对,作文材料不像浪花,是各种各样的小雨,在作文材料的海洋里是捕捉优路网校更多又有价值的‘小鱼’”。

听到这么一句话,我很生气,想要斥责他上课乱说话,后来我使自己冷静下来,平静地说:“这样的想法和比喻很好,还有没有其他同学的想法”,后来在我的引导下,每个学生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比我自己原来开始的比喻要好很多。

问题:(1)请对李老师的做法进行评价(10分)(2)谈谈教学过程种预设和生成的关系(10分)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2小题,26,27,任选一题作答。

全部作答,只按前一小题计分,40分)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日月潭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

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

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

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化岛。

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

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201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和答案

201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和答案

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这个答案选出。

(本⼤题共29⼩题,每⼩题2分,共58分)黄老师向民间艺人学习地方戏曲,并将这些内容引入到音乐课教学中,这种做法体现了黄老师( )。

校本教研的意识课程开发的意识长善救失的意识示范领导的意识高中一年级入学开始,班主任王老师通过各种渠道,深入了解班级每个学生的情况,并据此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这种做法表明王老师关注( )。

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学生发展的互补性学生发展的平衡性学生发展的顺序性班主任孙老师经常对学生说:“知识改变命运,分数才是硬道理”,他自己出钱设立了“班主任基金”,用于奖励每学期末前三名的学生,孙老师的做法( )。

正确,物质奖励具有良好的激励作用不正确,考试成绩不能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正确,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的重要依据不正确,考试成绩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政治课上,老师误把“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表述成“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联系的”,恰当的处理方式是( )。

为了面子,将错就错坚持实事求是,马上纠正如果学生不问,不予纠正为了教学进度,课后再说某中学对违反校规的学生进行罚款,该校的做法( )。

合理,学校有自主管理学生的权利合法,这是塑造良好校风的有效手段不合法,侵犯了学生及其监护人的财产权不合法,罚款之前应得到主管部门的许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 )。

管理学生权教育教学权学术自由权民主管理权教师王某在课堂上使用方言而不是普通话教学,王某的教学行为( )。

合法,只要课堂教学效果好,用哪种语言教学无所谓合法,都是当地学生,用方言更易与学生交流不合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不合法,违反了教育应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的规则某教育局为将一所初级中学打造成示范学校,将全县的所有优秀教师都调配给该校,该县教育局的做法( )。

正确,利于提高该校教学质量正确,有利于扩大教育的影响不正确,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不正确,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某初级中学开展“法制教育日”活动,要求学生的父母配合,有些父母说:“孩子送到学校,学校就应负责他的所有教育,我们平时工作忙,哪有时间管呢?”父母的做法( )。

5 2014年上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

5 2014年上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

2014年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1.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活动存在本质区别,这主要表现为人类的教育具有()A.延续性B.模仿性C.社会性D.永恒性答案: C解析:人类的教育具有社会性、目的性,这与动物的“教育”是有本质区别的。

2.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主要因素是()A.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B.社会人口数量和结果C.社会文化传统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答案: D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

3.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曾经担任校长的帕夫雷什中学创立了几十个兴趣小组作为选择,这反映了教育必须适应人身心发展的哪一个特点()A.顺序性B.稳定性C.可变性D.个别差异性答案: D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的教育要求的遵循。

4.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曾提出“造就合格公民”的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论属于()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集体本位论D.个别差异性答案: B解析:“造就合格公民”体现了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的教育倾向,属于社会本位论。

5.在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变革中,义务教育制度产生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答案: D解析:略。

6.课程的文本一般表现为()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B.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实施C.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D.课程主题、课程任务、课程标准答案: A解析: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

7.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我国初中阶段课程设置主要是()A.分科课程B.分析课和综合课结合C.综合课程D.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解析:略。

8.通过检测来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是中学常用的评价方法,在一个测验中,衡量是否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所要测量的东西的指标是()A.信度B.效度C.难易度D.区分度答案: B解析: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工具希望测到某种行为特征的有效性与准确程度。

2014 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含答案及解析)

2014 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含答案及解析)

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2 分)1.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活动存在本质区别,这主要表现为人类的教育具有()A.延续性B.模仿性C.社会性D.永恒性2.决定着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主要因素()A.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B.社会人口数量和结果C.社会文化传统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曾经担任校长的帕夫睿什中学创立了几十个兴趣小组作为选择,这反映了教育必须适应人身心发展的哪一个特点()A.顺序性B.稳定性C.可变性D.个别差异性4.德国教育家凯兴斯坦纳曾提出过:“造就合格公民”的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论属于()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集体本位论D.个别差异性5.在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变革中,义务教育制度产生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6.课程的文本一般表现为()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B.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实施C.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D.课程主题、课程任务、课程标准7.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规定,我国初中阶段课程设置主要是()A.分科课程B.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C.综合课程D.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8.通过检测来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是中学常用的评价方法,在一个测验中,衡量是否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所要测量的东西的指标是()A.信度B.效度C.难易度D.区分度9.王老师在历史课上讲到民族英雄岳飞时,从历史事实出发,高度赞扬了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受到了感染,王老师的教学主要体现了那一教学原则()A.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B.直观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10.衡量学生思想水平高低的根本标准是()A.道德认识B.道德意志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11.班主任于老师通过委托任务和组织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是()A.榜样示范法B.品德评价法C.实际练习法D.情感陶冶法12.小丹说当她听到小刀刮竹子的声音时,就会觉得很冷,浑身不舒服,这种感觉现象是()A.适应B.对比C.联觉D.综合13.小琼十分内向,不爱说话,无论是在陌生的环境还是在家里,都少言寡语,这表明人格具有()A.整体性B.稳定性C.独特性D.功能性14.让小丽先后学习两组难易相当、性质相似的材料,随后的检查发现她对前面一组材料的回忆效果不如后面一组好,这是由于受到()A.倒摄抑制B.前摄抑制C.分化抑制D.延缓抑制15.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效果的关系可以绘成()A.波浪线B.斜线C.U 型曲线D.倒U 型曲线16.孙斌经常想:“人为什么是两条腿”,一天想好几次,明知没有必要却又无法控制,以致影响学习和生活,他的心理问题属于()B.焦虑症C.抑郁症D.恐怖症17.学生的识记发展水平和在成人的指导下可以达到水平之间的差距,维果斯基称之为()A.教学支架B.最近发展区C.现行组织者D.互相协助18.小东在解决了困扰了他许久的数学难题后出现的喜悦感属于()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效能感19.小颖以为做事应该尽善尽美,决不允许任何差错,因而平时稍有失误就极度焦虑,张老师通过改变认知偏差来帮助她克服这种焦虑,这种心理疏导是()A.强化法B.系统脱敏法C.消退法D.合理情绪法20.刘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网络语言的危害”,形成了“拒绝网络语言”的认识,共同提出相应的具体要求并被全班同学所认可,这种品德培养方法是()A.有效说服B.树立榜C.群体约定D.价值辨析21.田和热爱学习,关心同学,助人为乐,组织班级同学认真学习,她的这些品质属于性格里面的哪种特征()B.理智特征C.意志特征D.情绪特征二、辨析题(每题8 分,共32 分)22.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23.直观教学既是手段,也是目的24.注意转移即注意分散25.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三、简答题(每题10 分,共40 分)26.简述学校教务活动的基本环节27.简述德育过程的节本规律28.简述激发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29.简述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四、分析题(每题18 分,共36 分)30.尼克·胡哲1982 年出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他天生没有四肢,这种罕见的现象医学上称为“海豹肢症”。

2014年上半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

2014年上半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

201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全国统一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只有建立了统一的学校集体,才能在儿童的意识中唤起舆论的强大力量,成为支配儿童行为,并使它纪律化的一种影响因素。

提出这一集体教育主张的教育家是()。

A.加里宁B.马卡连柯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思想。

“通过集体、在集体中和为了集体”的教育,是马卡连柯集体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

故选B。

2.“当其可之请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xùn);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学记》中的这句话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

A.差异性B.可变性C.稳定性D.不平衡性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学记》中句子的含义是“事情没有发生就先防止,这叫做预防;抓住时机,进行教育,这叫做及时;循序地而不越级地进行教育,这叫做顺应自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叫做观摩。

这四点就是教育成功的因素。

如果等到事情发生以后才去禁止,就要遭到阻力,不易纠正了;如果时机错过以后才去学习,学起来就会劳苦不堪,不易有成就了”。

说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对儿童进行教育要抓住儿童发展的关键期。

故选B。

3.我国在世界各地开办孔子学院,向各国人民介绍中国文化。

这说明教育文化具有()。

A.传递功能B.创造功能C.更新功能D.传播功能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功能。

在世界各地办孔子学院目的是为了传播中国的文化,故选D。

4.在我国历史上,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第一次以法令形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4.【答案】B。

201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解析

201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解析

201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单选题] "只有建立了统一的学校集体,才能在儿童的意识中唤起舆论的强大力量,这种舆论的力量,是支配儿童行为并使它纪律化的一种影响因素。

"提出这一集体教育主张的教育家是()。

A. 加里宁B. 马卡连柯C. 凯洛夫D. 苏霍姆林斯基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集体主义教育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方面。

他认为通过组织健全、合理的教育集体来教育学生,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主要方法。

教育任务是培养集体主义者,只有在集体中通过集体和为了集体进行教育,才能完成培养集体主义者的任务。

2[单选题]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学记》中的这段话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

A. 差异性B. 可变性C. 稳定性D. 不平衡性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这句话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因此教师必须抓住关键期,能够做到根据具体时间段适合学什么、学什么快来设置教学内容。

3[单选题] 我国在世界各地开办孔子学院,向各国人民介绍中国文化。

这说明教育对文化具有()。

A. 传递功能B. 创造功能C. 更新功能D. 传播功能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孔子学院即教育的载体,中国文化即教育的内容,教育对文化的介绍即传播功能。

4[单选题] 在我国历史上,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第一次以法令形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是()。

A. 壬寅学制B. 癸卯学制C. 癸丑学制D. 壬戌学制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壬寅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校系统,但由于自身存在着种种不足和其他种种原因,最终未能付诸实施。

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2分)1. 人類の教肓活動與動物の教肓活動存在本質區別,這主要表現為人類の教肓具有( )A.延續性B.模仿性 C社會性 D.永恆性答:C2. 決定教肓領導權和受教肓權の主要因素( )A. 社會生產力和科技發展水準B. 社會人口數量和結果C. 社會文化傳統D. 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答: D3. 當代教肓家蘇霍姆林斯基在他曾經擔任校長の帕夫雷什中學創立了幾十個興趣小組作為選擇,這反映了教肓必須適應人身心發展の哪一個特點( )A. 順序性B. 穩定性C. 可變性D. 個別差異性答: D4. 德國教肓家凱興斯坦納曾提出過:“造就合格公民”の教肓目の,這種教肓目の論屬於( )A. 個人本位論B. 社會本位論C. 集體本位論D. 個別差異性答:B5. 在學校教肓制度の發展變革中,義務教肓制度產生於( )A. 原始社會B. 奴隸社會C. 封建社會D. 資本主義社會答:D6. 課程の文本一般表現為( )A. 課程計畫,課程標準,教科書B. 課程計畫,課程標準,課程實施C. 課程目標,課程實施,課程評價D. 課程主題,課程任務,課程標準答:A7. 根據《基礎教肓課程改革綱要》の規定,我國初中階段課程設置主要是( )A. 分科課程B. 分科課程和綜合課程結合C. 綜合課程D. 活動課程和綜合課程結合8. 通過檢測來評定學生の學業成績是中學常用の評價方法,在一個測驗中,衡量是否達到測驗目のの程度,即是否測出了所要測量の東西の指標是( )A. 信度B. 效度C. 難易度E. 區分度答:B9. 王老師在歷史課上講到民族英雄嶽飛時,從歷史事實出發,高度讚揚了嶽飛の愛國主義精神,使同學們受到了感染,王老師の教學主要體現了哪一教學原則( )A. 科學性和思想性相統一B. 直觀性原則C. 啟發性原則D. 因材施教原則答;A10. 衡量學生思想水準高低の根本標準是( )A. 道德認識B. 道德意志C. 道德情感D. 道德行為11. 班主任於老師通過委託任務和組織班級活動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肓の方法是( )A. 榜樣示範法B. 品德評價法C. 實際練習法D. 情感陶冶法答:C12. 小丹說當她聽到小刀刮竹子の聲音時,就會覺得很冷,洋身不舒服,這種感覺現象是( )A. 適應B. 對比C. 聯覺D. 合—答:C13. 小球十分內向,不愛說話,無論是在陌生の環境還是在家裏,都少言寡語,這表明人格具有(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活动存在本质区别,这主要表现为人类的教育具有()A.延续性B.模仿性C.社会性D.永恒性答案: C解析:人类的教育具有社会性、目的性,这与动物的“教育”是有本质区别的。

2.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主要因素是()A.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B.社会人口数量和结果C.社会文化传统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答案: D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

3.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曾经担任校长的帕夫雷什中学创立了几十个兴趣小组作为选择,这反映了教育必须适应人身心发展的哪一个特点()A.顺序性B.稳定性C.可变性D.个别差异性答案: D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的教育要求的遵循。

4.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曾提出“造就合格公民”的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论属于()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集体本位论D.个别差异性答案: B解析:“造就合格公民”体现了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的教育倾向,属于社会本位论。

5.在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变革中,义务教育制度产生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答案: D解析:略。

6.课程的文本一般表现为()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B.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实施C.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D.课程主题、课程任务、课程标准答案: A解析: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

7.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我国初中阶段课程设置主要是()A.分科课程B.分析课和综合课结合C.综合课程D.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答案: B解析:略。

8.通过检测来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是中学常用的评价方法,在一个测验中,衡量是否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所要测量的东西的指标是()A.信度B.效度C.难易度D.区分度答案: B解析: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工具希望测到某种行为特征的有效性与准确程度。

9.王老师在历史课上讲到民族英雄岳飞时,从历史事实出发,高度赞扬了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受到了感染。

王老师的教学主要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A.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原则B.直观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答案: A解析: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王老师讲解了岳飞的事迹,赞扬了岳飞的爱国精神,使学生不仅学到了历史知识还受到了思想教育。

10.衡量学生思想水平高低的根本标准是()A.道德认识B.道德意志C.道德感情D.道德行为答案: D解析:道德行为是衡量思想水平的根本标准。

11.班主任于老师通过委托任务和组织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是()A.榜样示范法B.品德评价法C.实际锻炼法D.情感陶冶法答案: C解析:略。

12.小丹说当她听到小刀刮竹子的声音时,就会觉得很冷,浑身不舒服。

这种感觉现象是()A.适应B.对比C.联觉D.综合答案: C解析: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叫联觉,由声音而引起的身体感觉属于联觉现象。

13.小琼十分内向,不爱说话,无论是在陌生的环境还是在家里,她都少言寡语。

这表明人格具有()A.整体性B.稳定性C.独特性D.功能性答案: B解析: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下来了,要想改变它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这种稳定性还表现在人格特征在不同时空下表现出一致性的特点。

14.让小丽先学习两组难易相当,性质相似的材料,随后的检查发现她对前面一组材料的记忆效果不如后面一组好。

这是由于受到了()的影响。

A.倒摄抑制B.前摄抑制C.分化抑制D.延缓抑制答案: A解析:倒摄抑制是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小丽对前面一组材料的回忆效果不如后面一组好,说明她对前面一组材料的回忆受到了倒摄抑制的影响。

15.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效果的关系可以绘成()A.波浪线B.斜线C.U型曲线D.倒U型曲线答案: D解析:动机的强度不同,对问题解决的影响大小也不一样。

动机与问题解决的关系遵循“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16.孙斌经常想:“人为什么有两条腿”,一天想好几次,明知没有必要却又无法控制,以致影响了学习和生活。

他的心理问题属于()A.强迫症B.焦虑症C.抑郁症D.恐惧症答案: A解析: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的神经症,其特点为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两者的强烈冲突使患者感到焦虑和痛苦。

17.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下可以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维果茨基称之为()A.教学支架B.最近发展区C.先行组织者D.互相协助答案: B解析: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18.晓东在解决了困扰他许久的数学难题后出现的喜悦感属于()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效能感答案: B解析:理智感是人认识事物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19.晓颖认为做事应该尽善尽美,绝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因而平时稍有失误就极度焦虑,张老师通过改变认知偏差的方式来帮助她克服这种焦虑。

这种心理疏导是()A.强化法B.系统脱敏法C.消退法D.合理情绪疗法答案: D解析:理性一情绪疗法,又称合理情绪疗法,是由艾里斯在美国创立。

他认为,人的情绪是由他的思想决定的,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不稳定的情绪。

通过改变不合理信念调整自己的认知,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20.刘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网络语言的危害”,形成了拒绝“网络语言”的认识,共同提出相应的具体要求并被全班同学所认可。

这种品德培养方法是()A.有效说服B.树立榜样C.群体约定D.价值辨析答案: C解析:利用群体约定是指教师利用集体讨论后做出的集体约定,来改变学生的态度。

21.田和热爱学习,关心同学,助人为乐,组织班级同学认真学习。

她的这些品质属于性格里面的哪种特征()A.态度特征B.理智特征C.意志特征D.情绪特征答案: A解析:性格的态度特征即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对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特征,如谦虚或自负、利他或利己、粗心或细心、创造或墨守成规等。

辨析题(每题8分)22.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的德育则专指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可见,德育不仅仅包括道德方面的内容,还包括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内容。

解析:23.直观教学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所谓“直观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时应用各种直观手段,使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和已有经验,直接感知学习对象,获得生动表象;同时引导学生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进行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全面深刻地理解概念、规律和原理。

教师要认识到直观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

不要为直观而直观,避免直观的形式化、庸俗化。

解析:24.注意转移即注意分散。

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

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

注意的转移和注意的分散是不同的,虽然都是注意对象的变换。

但是,注意的转移是在实际需要时,有目的地把注意转向新的对象,使一种活动合理地被另一种活动所代替;而注意的分散是在需要注意稳定时,受无关刺激干扰,或由单调刺激所引起,使注意离开需要注意的对象。

解析:25.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

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非正式群体对学生个体和正式群体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如果在目标一致的情况下,出于成员之间在利益、爱好、信仰方面相似,引导得好,对班级群体可以发生积极作用。

如果它与正式群体的目标不一致,则会产生消极作用,甚至会成为破坏性的力量。

解析:简答题(每题10分)26.简述学校教务活动的基本环节。

答案: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反馈、课外辅导和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其中,上课是中心环节。

解析:27.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案:(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解析:28.简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基本方法。

答案:(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2)设置合适的目标;(3)控制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4)表达明确的期望;(5)提供明确的、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馈;(6)合理运用外部奖赏;(7)有效地运用表扬;(8)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解析:29.简述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

答案:(1)教学认知能力;(2)教学操作能力;(3)教学监控能力。

解析:材料分析题(每题18分)30.尼克·胡哲天生没有四肢,从小很自卑和孤独,不过,他在父母和老师的指导下,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了很大的成就。

问题:请结合材料分析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18分)答案: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概括起来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及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这几大类。

(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但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生理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尼克虽然没有手脚,但他的五官是正常的,并且具有大脑,这为他能够正常接受教育提供了可能性。

(2)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

环境是人发展的外部条件,对儿童而言,常常是通过教育活动实现的。

尼克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都非常好,这为他能够取得成就提供了很好的外界条件。

(3)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因为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因此能够加速个体的发展,开发个体的才能和发展个体的个性。

尼克的成功离不开教师的教育和帮助。

这为他能够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长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等起到主导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具有鲜明的目的性、指向性和程序性,体现了人的主动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