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影是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
关于中国电影的100个第一

1.xx第一次放映电影是在1896年8月11日,地点上海徐园“又一村”。
2.第一位放映电影的xx人是xxxx。
3.中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定军山》,1905年由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
4.中国第一家正式电影院是由西班牙人雷玛斯1908年在上海建造的“虹口大戏院”。
5.中国第一个影片公司是1909年成立的亚细亚影片公司。
6.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是1913年,由亚细亚影片公司出品、郑正秋编导的《难夫难妻》。
7.中国第一部运往海外放映的影片是《庄子试妻》(1913年)。
8.中国第一位女电影演员是严姗姗,她在《庄子试妻》中饰使女。
9.xx电影史上第一位导演是xx。
10.中国第一部风光片是19年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摄制的《西湖风景》。
11.第一个由中国人投资建设的电影制片机构是1917年在上海设立的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
12.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是1920年由中国影戏研究社出品的《阎瑞生》。
13.中国第一种电影刊物是1920年在上海出版的《影戏杂志》,陆洁、顾肯夫主办。
14.中国第一个电影学校是1922年明星影片公司创办的“明星影戏学校”。
15.中国第一次运用特技摄影的影片是《清虚梦》(1922年,商务印书馆摄制)。
16.中国第一部在艺术上较为成熟和完整的故事片是1923年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故事片《孤儿救祖记》。
17.中国第一本电影理论专著是《影戏学》(1924年由徐卓呆译著)。
18.中国第一部童话片是1925年民新公司出品的《飞行鞋》。
19.中国第一次公映美国有声电影《飞行将军》是1929年在夏令配克影戏院(今上海新华电影院)。
20.中国第一部正式发表的电影剧本是《申屠氏》,洪琛1925年创作。
21.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女电影编剧是濮舜卿,1925年创作《爱神的玩偶》。
22.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女电影导演是谢采真,1925年自导自演《孤雏悲声》。
23.中国第一部系列影片是1928年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火烧红莲寺》(18集)。
长春电影制片厂的新生”案例分析

“长春电影制片厂的新生”案例分析一、中国电影市场的PEST分析政治环境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一改80年代末速度放慢的局面而加速推动。
此时,中国的政治在邓小平南巡的基础上,完全改变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期,而全面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快速发展时期。
政治重心的转变直接影响到了影视业的发展方向,以往含有浓重政治色彩的“红色”影片,已经再也不受观众的追捧,人们对电影文化的需求正在朝其他方面转变。
而长影作为新中国的第一批电影制片厂,无论是导演,编剧,演员等资源,多数是改革开放之前形成的一套体系。
经济环境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改革开放的的大潮席卷了真个中国,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走向市场经济,经济发展是整个国家的重点。
在这样的变革的时期,经济环境处在相对的不稳按时期。
国有企业也在进行改革,公有制的体系正在朝私有制进行转变。
以往国有企业的生产运作多数是为了完成国家的计划任务,这就致使企业在经营上缺乏不断进步的动力。
这在电影制片方面,主要表此刻企业往往为了完成政府下达的任务而拍片,这是典型的生产导向型。
而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要求企业自大盈亏,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这就要求企业的战略做相应的转变,不在为了任务而拍片,而是为了知足群众的需求而制片,拍观众喜闻乐见的好片。
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起步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人均收入水平较低,较低的收入往往致使较低的消费,因此经济的掉队也在必然程度上成为电影行业发展的障碍。
同时在20世纪90年代,人们的收入多数以储蓄的形式存在,存款成为大多数人的理财方式。
真正的个人可任意支配收入往往不及总收入的三分之一,这进一步致使整个社会的购买力低下。
社会环境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各类外来文化冲击这人们的日常生活。
对人们的消费观念造成了必然的影响,同时随着社会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
以往的电影制片理念逐渐被人们所不认可,人们需要更高质量的更多的更新的电影题材。
参观长影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长影博物馆观后感参观长影博物馆,感受到了中国电影的历史底蕴和魅力。
博物馆以生动的场景和丰富的展品,深入展示了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和创作成果,让我对中国电影的艺术和精神内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博物馆的一楼以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为中心,通过图片、文字和模型等形式,生动地展示了中国电影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从中国电影的诞生开始,一直到现代电影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发展,我可以清晰地看到电影技术、电影美学和电影产业的发展演变。
这一楼还展示了中国电影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以及中国电影人在国际舞台上的辉煌成就,让我深感中国电影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博物馆的二楼则展示了长影集团的发展历程和创作成果。
长影作为中国最早的大型电影制片厂,对中国电影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展览和影像资料,我了解到长影不仅在电影制作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还积极参与了电影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从创作、制作到发行,长影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实力。
长影的创作成果也令人称赞,它们不仅质量上乘,还突出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和中国观众的情感共鸣。
博物馆的三楼则是中国电影的艺术展示区。
这里展出了许多经典电影的道具、剧照和海报。
我看到了《活着》、《霸王别姬》、《大闹天宫》等著名影片的片段和珍贵资料。
通过观看这些展品,我重新感受到了这些经典影片的震撼力和艺术价值。
它们不仅展示了中国电影的技术发展和艺术突破,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人性、社会和历史的思考,传递出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参观长影博物馆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电影的成就和魅力,也激发了我对电影艺术的更深入的探索和理解。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着独特的表现力和影响力。
通过影像、音乐、剧情等多种元素的组合,电影能够承载和传递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长影博物馆在展示中国电影的同时,也展示了电影艺术对观众的影响和启发。
它让我对电影艺术的价值和力量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我不仅欣赏了电影的艺术魅力,还了解到了电影背后的努力和拼搏。
电影并非只有闪光的红毯和灿烂的光芒,背后还有无数电影人的辛勤付出。
七十四年的光影传奇——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展纪实

2019年第10期长春电影制片厂被誉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是新中国电影艺术成就的殿堂、新中国电影人的朝圣地,是新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颗璀璨之星。
长影成立于1945年,经过解放战争炮火硝烟的洗礼,铸就了鲜明浓郁的红色艺术创作基因,至今已走过74年的历史。
成立至今,长影累计创作、拍摄、译制各类影片达3300多部,生动记录了新中国70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热情讴歌了新中国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70多年的时光流逝,几代长影人秉持奋斗精神,以血脉相传的红色基因,书写了长影的壮丽华章。
走进长影旧址博物馆来到长春市朝阳区红旗街1118号,一下车眼就能看到长影旧址博物馆的大门正中高悬着“长春电影制片厂”7个大字,这7个苍劲有力的金色大字是由郭沫若先生于1959年3月题写的。
一走进长影厂,古朴素净的气息扑面而来,一幕幕过往岁月的画面仿佛展现在我们眼前,诉说着这座神圣艺术殿堂的光影故事。
走在厂史大道上,地面上镶嵌了22块铜板,每块铜板的右下角都刻有长影的“工农兵”厂标,铜板上记录了从1945年8月到2011年7月长影的重要历史事件。
1945年8月,中共长春市委地下党员刘健民、赵东黎进入“满映”,组织张辛实等进步人士进行“权力”接收,同年10月1日,成立东北电影公司;1946年4月,中共中央东北局正式接收“满映”;1946年5月13日,东北电影公司迁往合江省兴山市(今黑龙江省鹤岗市);1946年8月27日,延安电影团吴印咸等40余人到达兴山,参加新中国第一个电影基地建设;1946年10月1日,东北电影公司更名为东北电影制片厂;1947年2月,袁牧之同志提出“七片生产”的方年第10期针,以此诞生了人民电影的“七个第一”;1949年4月,东北电影制片厂迁回长春;1955年2月28日,东北电影制片厂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1999年1月4日,在长春电影制片厂基础上组建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12月31日,长影完成了文化体制改革主要任务;2005年5月29日,我国首家世界级电影主题公园、长影电影产业化发展标志性工程——长影世纪城开园;2008年7月5日,全国首家国家级农村题材电影创作基地——长影农村题材电影创作基地揭牌;2011年7月,长影老厂区改造工程正式启动。
吉林长影世纪城的导游词(三篇)

吉林长影世纪城的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吉林长影世纪城,我将为大家介绍这座美丽的景区。
吉林长影世纪城位于中国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是中国电影产业所在地,也是国内最大的电影文化主题公园。
快乐的一天从这里开始,我们将一同走进电影的世界,感受电影给我们带来的无限乐趣与感动。
首先,我要为大家介绍的是世纪城的标志性景点——长影电影城。
这里是中国电影产业的发源地,也是中国最早的电影制片厂之一。
长影电影城建筑独特、气势恢宏,整个景区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电影城、电影博物馆、电影大道和电影留影区。
在电影城内,您可以欣赏到各类电影的拍摄现场,了解到电影的制作过程,感受到电影给我们带来的奇妙体验。
在电影博物馆内,您可以看到丰富的电影文物展品,了解电影发展的历史与文化,感受电影艺术的魅力。
电影大道则是一条仿古街道,您可以在这里尽情购物、品尝美食,感受浓郁的电影氛围。
而电影留影区则提供了各种电影主题的拍照场景,让您尽情留下美好的回忆。
接下来,我们来到世纪城的另一个亮点——长影世纪广场。
这是全国最大的开放式广场,这里经常举办各种大型演出和活动,如歌舞表演、音乐会、花灯展等。
广场的中央是巨大的音乐喷泉,夜晚时分,灯光与音乐的结合,将为您带来视听的双重享受。
除了上述景点,长影世纪城还有其他许多精彩的活动等待着您的探索。
您可以参观长影世纪城的电影院,观赏最新上映的电影;还可以光顾豪华的星级酒店,享受舒适的住宿体验。
如果您喜欢刺激的游戏,不妨尝试一下长影世纪城的娱乐设施,如碰碰车、过山车等,让您体验不一样的刺激快感。
如果您对电影制作有兴趣,还可以参加长影世纪城的电影体验课程,亲身体验电影的制作过程,感受到电影幕后的魅力。
吉林长影世纪城以电影文化为核心,融合了旅游、娱乐、休闲等多种元素,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
不仅如此,世纪城还积极举办各种电影文化活动,如电影节、电影展览,为广大电影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
长影译制片:东北翻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译制片制作有严格的规范要求,上述一部部优 秀译制片的诞生,离不开长影译制人员严谨、耐心、 细致的打磨。当年何鸣雁在翻译朝鲜电影《卖花姑 娘》的台本时,对女主人公的名字斟酌了许久。如 果按朝鲜语字面翻译,女主人公的名字是“花粉”, 何鸣雁觉得不妥,这一译名没有准确体现原意,配 音效果也不理想。一天早晨,她的脑海中忽然跳出 一个“妮”字,顿时眼睛一亮:中国人对姑娘的爱 称不是“妮”吗[3]?由此确定了“花妮”这一形神 兼备的译名。译制无小事,一个看似简单的名字翻 译起来竟然如此颇费周折,遑论其他。
台本翻译工作者: 刘迟(1913—2004),辽宁铁岭人。主要翻译 作品有《一个普通的战士》《斯大林格勒战役》《列 宁在十月》《政府委员》《被开垦的处女地》《一仆 二主》《丹娘》《静静的顿河》等。 尹广文(1922—2001),山东掖县人。主要翻 译作品有《战争与和平》《欧也妮·葛朗台》《两个 人的车站》《流浪者》《好兵帅克》等。 付佩珩(1923—2011),山东福山人。主要翻 译作品有《保尔·柯察金》《生与死》《法吉玛》《复 活》《神秘的黄玫瑰》等。 译制导演: 庄焰(1919—1993),湖北武汉人。在《静静 的顿河》《人证》等影片中任译制导演。 张普人(1920—2019),江苏镇江人。在《攻 克柏林》《民族英雄尤拉耶夫》《流浪者》等影片中 任译制导演。 李景超(1925—2008),北京人。在《政府委 员》《复活》《风筝》《永恒的爱情》《蝴蝶梦》等影 片中任译制导演。 崔隐(1929—2012),山东挹县人。在《保尔·柯 察金》《列宁的故事》等影片中任译制导演。 配音演员: 蒙纳(1912—1996),天津人。主要配音作品 有《我的童年》《在人间》等。 郑晓君(1921—1998),吉林长春人。主要配 音作品有《不,我们要活下去》《没落之家》等。 吴静(1930—1996),黑龙江哈尔滨人。主要 配音作品有《丹娘》《列宁在十月》等。 肖南(1930—2010),吉林蛟河人。主要配音
长影旧址博物馆观后感800字

长影旧址博物馆观后感800字我近日前往参观了位于天津市南开区的长影旧址博物馆,此次观后感,让我对这家博物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长影旧址博物馆,是以中国第一代电影企业“长春电影制片厂”的旧址为依托,集文物展示、文化遗产保护、科普教育、旅游观光四位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一进入博物馆,感受到的是浓郁的文化氛围和历史气息。
展厅内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珍品电影设备,展现了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和长影电影制片厂的创业史。
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长春柿子饼”和“长春卷”,它们不仅展现了厂区内的生产生活,更有助于游客了解厂区内工人们的日常生活,真实地再现了一段历史。
除此之外,展厅中还有国内外优秀电影剧照和照片,高科技影视特效令游客仿佛置身电影现场之中,感受到种种神奇的电影技术。
不过,虽然博物馆展品丰富,但我认为最吸引人的地方是长影电影制片厂历史展厅。
这个展厅具有更为独特的人文气息,小小的陈列柜里头有着许多著名导演、演员、编剧的情书,更有一些优秀的创作档案用心地保存着。
通过这些展品,我更直观地感受到了长影电影创作中所涉及到的复杂的人事关系和刻骨铭心的故事。
作为电影行业的鼻祖,长影电影制片厂的建设历程、电影创作历史的成就,都展现出重要的历史价值。
同时,长影电影制片厂也给我们留下了自身宝贵的传承体系,如红伟继承长影电影制片厂元素而拍摄的经典电影《黑猫白猫》等。
走进长影电影制片厂的历史展厅,站在展览方阵面前,看到了一系列记录长影电影制片厂“人”与人之间传承的故事,感受到了它承载了多少人的青春和梦想。
更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工作人员十分热情,给予我们耐心的指导和专业的讲解。
这样的攻略尽显专业精神,又耐心讲解历史渊源,简直是游览博物馆的好帮手啊。
总之,长影旧址博物馆是让人不可错过的一个旅游景点,尤喜欢电影艺术的游客更是不能错过。
这个博物馆展现了中国电影业创新发展的历史轨迹,也有更多的人文情感故事。
我相信在未来,博物馆在文化传承和科技创新方面会更加努力和完善,期待更多人能前来参观,了解开拓者的精神和正义的文化。
新中国电影的摇篮——长春电影制版厂

新中国电影的摇篮——长春电影制版厂
佚名
【期刊名称】《新长征》
【年(卷),期】2009(000)007
【摘要】长春电影制片厂成立于1945年10月1日,2000年改制为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长影在中国电影史上被称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是中国三大电影基地之一,到目前为止共生产了700多部故事片、50多部戏曲片;译制了几十个国家的影片近900部,还生产了大量的科教片、美术片和电视剧;拥有一大批经验丰富的艺术创作人才和管理人才;拥有当今国内外先进的数字化影视制作、【总页数】1页(PF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41
【相关文献】
1.新中国电影的摇篮——长春电影制片厂 [J], ;
2.长春电影城:电影事业的摇篮 [J], 香玉
3.\"中国电影发祥地\"与\"新中国电影摇篮\"的话语蕴含 [J], 张经武
4.从新中国电影、新时期电影到新时代电影——论新中国70年电影的历史发展[J], 尹鸿
5.从新中国电影、新时期电影到新时代电影
——论新中国70年电影的历史发展 [J], 尹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影是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创造了新中国电影史上的七个第一。
先后拍摄故事影片900多部,译制各国影片1000多部。
《五朵金花》、《上甘岭》、《英雄儿女》、《刘三姐》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
但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由于体制、机制、观念等方面出现严重不适应,遇到空前危机,到1997年时,已连续六年亏损,奄奄一息,濒临倒闭。
一些老同志甚至预测:1998年10月长影将寿终正寝。
为了拯救长影,吉林省委、省政府组建了新一届长影领导班子,当1997年11月新班子上任时,长影财务帐上仅有3万元资金,面对的是3000名职工当月工资无钱发放,冬季供暖无钱购煤的残酷现实。
许多人愁叹:拍电影找死,不拍电影等死。
一些老同志甚至预测:长影在1998年10月将无法存活,寿终正寝。
1998年,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长影在全国率先探索并启动了改革,历经八年时间,完成八件大事,到2005年初,在全国电影业中第一家完成改革。
长影从困境中杀出了一条"血路"、拼出了一条"活路"、闯出了一条差异化发展的特色"新路"。
一些下属企业由过去的"鸡肋"变成了"蛋鸡",一些职工由过去"闹事"变成了"干事"。
长影由改革前连续六年亏损到2011年实现税后净利润6500万元,创长影建厂以来历史新高;影片生产由改革前年产3—5部到2011年年产53部,增长了10倍多;总资产由改革前的2.5亿元到2011年末的20亿元,增长了8倍。
一、电影创作日益繁荣。
2008年,长影从实际出发,决定发挥多年来农村题材电影创作的传统优势,走差异化电影创作之路,立足服务"三农",申请设立全国第一家国家级农村题材电影创作基地。
这一设想得到中宣部、广电总局、财政部和吉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同年7月获得批准,并设立1亿元农村题材电影发展基金。
四年来,在全国六大区设立六个联络站共征集剧本1300多个,拍摄完成影片130余部,提前一年完成刘云山部长和中宣部交给长影的任务。
《云上学堂》、《北极雪》、《斗牛》、《大太阳》、《信义兄弟》等一批优秀影片先后走进院线、走向乡村,受到业内专家和广大观众的普遍认可。
基地运作越来越好,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已真正成为全国性的农村题材影片创作和交流平台。
十八大献礼影片《索道医生》正在云南紧张拍摄之中。
当前,与团中央合作的"我们村里年轻人"电影工程已经全面启动。
首先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拍摄一部影片。
通过一部电影,展现当地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的新风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
长影在坚持差异化发展之路的同时,抢抓机遇,投拍重大题材影片。
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创作一部展示辛亥革命历程的优秀电影作品,是电影人的追求,也是电影人的神圣使命。
长影举全集团之力,与各方精诚合作,共同投资1.5亿元拍摄了史诗巨片《辛亥革命》。
该片的拍摄被全国政协确定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重大活动之一。
9月19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同志亲切接见电影《辛亥革命》主创人员并观看了影片,给予高度评价。
10月16日,《辛亥革命》再次作为六中全会三部推荐观看影片之一,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这部影片是中国人自己打造的主流大片,是可以载入中国电影史册的精品力作。
9月23日全球同步上映后,社会反响非常好,并且取得了很好的票房业绩。
先后获得国家广电总局"2011年度'走出去'突出贡献奖"、第31届大众百花奖多项提名等荣誉。
另由周润发、刘亦菲主演的、投资1.3亿元的商业大片《铜雀台》将于今年9月份全球上映。
拟投资1.5亿拍摄的影片《张学良》明年开机。
2012年8月25日,在第11届长春电影节上,《辛亥革命》获得电影节最重要奖项——最佳华语故事片奖,《大太阳》获得最佳女主角奖。
同时《辛亥革命》获得最佳男配角提名奖,
《大太阳》还获得了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女配角奖提名奖。
这是长影自改革以来在长春电影节上斩获奖项最多的一次,也是长影坚持电影创作与电影产业"两轮驱动"发展战略取得的新成果。
此前,《辛亥革命》获得了第3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全部奖项共8个提名,超越了《唐山大地震》和《失恋三十三天》各自获得的7个提名,本届百花奖将于9月末正式评奖。
二、电影产业全面发展。
2002年初,面对国内电影市场低靡迷的境况,面对靠单一制片的模式难以为继的尴尬局面,长影探索并建立了电影创作与电影产业"两轮驱动"的发展战略。
主业创品牌,产业谋发展。
在无资金、无土地、无人才技术、无经验借鉴的"四无"情况下,通过数十次国内外考察和反复论证,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3年4月,占地30公顷、投资15亿元的中国第一家世界级电影主题公园——长影世纪城正式开工建设。
2005年5月,正式建成运营。
7年多来,已先后接待了600多万名国内外游客,经济效益越来越好,社会影响越来越大。
不仅成为长影集团重要经济支柱,有力地推动了电影创作的发展,而且还有力地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李长春同志视察长影世纪城时称赞:长影世纪城是文化形式的创新。
而其独有的电影文化特色、全国独有的成功发展模式,更是得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认可,几个省市正在与长影洽谈合作事宜。
为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长影还先后启动了四大产业项目:一是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投资3.5亿元将长影老厂区改造成为展示长影、展示新中国电影事业历史文化成就的长影老区改造项目;二是在长影世纪城二期投资3.7亿元建设世界顶级水平的电影娱乐项目——华夏翱翔;三是立足吉林,面向全国,建设长影自有影院,今年启动建设三家五星级影院。
四是为弘扬长影品牌,实现跨区域发展,在海口市征地7181亩,投资437亿元,打造集影视娱乐、影视商务、影视拍摄、影视服务于一体的世界级电影产业集群项目。
长影走进海南跨区域发展一事得到刘云山同志的充分肯定。
当前,项目已被海南省列入"十二五"发展规划,得到了国家开行授信200亿,概念规划获得海南省和海口市的批准,计划今年10份开工建设。
这个项目从企业自身来说是重要的生命支撑点,从国家层面一定会成为中国先进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一个代表作,一定能够成为一个中国的、民族的、影响世界的项目。
如果一切顺利,一期工程将于2014年年底建成。
三、惠民工程实现新突破。
本着瞻前并顾后的原则,为了让老艺术家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活得有尊严,2010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长影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突破政策标准,突破资金瓶颈,彻底解决了困扰长影多年的退休人员工资待遇偏低、退养人员工资封顶、厂办大集体改制三大历史难题,涉及员工2500名,动用资金1.2亿元。
一系列举措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当前的长影呈现出空前的和谐团结局面。
长影先后被中宣部等四部委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优秀企业"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企业"。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流媒体多次报道长影改革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