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静脉淋巴

合集下载

脉管系统-静脉、淋巴课件

脉管系统-静脉、淋巴课件

预防和治疗
淋巴疾病如淋巴水肿 和淋巴管炎可通过物 理治疗和药物治疗进 行预防和治疗。
静脉和淋巴系统的疾病
1 静脉曲张和静脉血栓 2 淋巴水肿和淋巴管炎 3 防治措施和治疗方法
形成
淋巴水肿是淋巴液滞留引
合理锻炼、保持健康体重、
静脉曲张是静脉血管扩张
起的组织肿胀,淋巴管炎
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等方
变形,血栓形成可能导致
是淋巴管感染导致的炎症。
法可用于防治这些疾病。
血液循环受阻。
临床诊疗技术
血管造影和超声检查
血管造影和穿刺和留置针
静脉穿刺和留置针用于输液、输 血和给药,是常见的临床操作技 术。
淋巴结活检和淋巴管造影
淋巴结活检和淋巴管造影是检测 和治疗淋巴系统疾病的重要技术。
脉管系统-静脉、淋巴ppt 课件
# 脉管系统-静脉、淋巴PPT课件
脉管系统是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静脉系统和淋巴系统。本课 件将带你了解脉管系统的概述、结构与功能、常见疾病和诊疗技术。
脉管系统概述
定义
脉管系统是由静脉和淋巴组 成的身体管道网络。
功能
脉管系统具有输送血液、养 分、氧气和废物排出的重要 功能。
关系
静脉系统和淋巴系统紧密相 连,相互协作,维持身体健 康。
静脉系统
1
构成和结构
2
静脉由血管壁、瓣膜和血液组成,具有
承受低压和流向心脏的特点。
3
预防和治疗
4
静脉疾病如曲张和血栓形成可通过锻炼、 压力调节等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定义和分类
静脉是将血液从组织器官输送回心脏的 血管,分为深静脉和浅静脉。
功能
总结
重要性和作用

口腔解剖生理学 第八章(静脉)第九章(淋巴)

口腔解剖生理学 第八章(静脉)第九章(淋巴)
颈深上淋巴结
颈深下淋巴结、 右淋巴导管或胸 导管 颈深下淋巴结
颈深下淋巴结或 颈淋巴干
颈淋巴干
淋巴结和淋巴管
胸导管
右淋巴导管
约平第七颈椎---胸导管弓
右侧淋巴干 右锁骨下淋巴干 右支气管纵隔淋巴干
淋巴分区
颏下区 下颌下区
颈后三角区 锁骨上区
颈部淋巴结简化分区法
分区
部位
Ⅰ 包括颏下及下颌下区的淋巴结群,又分为ⅠA(颏下区)和ⅠB(下颌 下区)两区。
锁骨下静脉
行程 腋静脉的延续
颈根部
第一肋骨
外侧缘
胸锁关节后方
前斜角肌内侧缘 颈内静脉 锁骨下静脉
头臂静脉
颈静脉角
左侧有胸导管注入,右侧有右淋巴导管注入。
锁骨下静脉
锁骨下静脉
颅内外静脉的交通
颅内:同侧颈内静脉 颅外:
❖ 导血管 ❖ 板障静脉 ❖ 脑神经及
血管周围的静脉网 ❖ 眼静脉
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
腮腺深 淋巴结
主要沿腮腺 前方包括眼睑外 循前缘走行的淋巴结输出管
内的下颌后静 侧的结膜、腮腺与 常直接汇入颈深上淋巴结;沿
脉和面神经分 腮腺相应的面部皮 后缘走行的淋巴结输出管汇入
支分布,少数 肤,后方到外耳道, 颈浅淋巴结或锁骨上淋巴结。
淋巴结可深达 深达咽鼓管和鼓室 腮腺深淋巴结输出管的深部分
淋巴结和淋巴管
环形组 纵行组
32
❖ 环形组淋巴结群 大部分 颌下淋巴结
❖ 纵形组淋巴结群
❖ 颈深淋巴结的划分 颈动脉分叉平面 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 交叉为界
淋巴
环形组淋巴
环形组淋巴
名称 部位
收集
流向
腮腺浅 淋巴结

动脉、静脉、淋巴

动脉、静脉、淋巴

2、 淋巴管:
lymphatic vessel
• 浅淋巴管
其主干与皮静 脉伴行
• 深淋巴管
与深静脉伴行
3、 淋巴干 lymphatic trunk
(1)右颈干 (2)左颈干 (3)右锁骨下干 (4)左锁骨下干 (5)右支气管纵隔干 (6)左支气管纵隔干 (7)右腰干 (8)左腰干 (9)肠干
4、淋巴导管: lymphatic duct
(2)属支: –肠系膜上静脉 –肠系膜下静脉 –脾静脉 –胃左静脉 –胃右静脉 –胆囊静脉 –附脐静脉、
93)门V.与上、下腔V.间的沟通与吻合:
奇静脉 食管V·丛 胃左V.
呕血


腔 直肠上V. 直肠 V.丛 直肠下V. 腔
V.
便血
V.
腹壁浅V.
附脐V.
脐周V.网
腹壁下V. 胸腹壁V.
海蛇头 腹壁上V.
隐静脉注入腘静脉;内侧形成大隐静脉注
入股静脉; –大隐静脉 (greater saphenous
vein)属支:股内、外侧静脉、腹壁浅 静脉、旋髂浅静脉和阴部外静脉;
–小隐静脉(small saphenous vein):
小隐静脉
2.门静脉( portal vein)
(1)构成:约长6-8㎝,由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 在胰头和胰体交界处后方汇合成;
动脉 静脉 淋巴
头颈上肢胸部动脉
动脉结构与分布特点:
1、带血离心室的血管,分支越来越细。 2、动脉干形式供应各部,对称分布。 3、动脉位置深,有静脉伴行。 4、在躯干分壁支和脏支。 5、大小、数目与器官的功能有关。 6、有些器官由几支动脉供血。多从器官的门进入器
官,最短的距离到达器官。

静脉淋巴实验报告

静脉淋巴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静脉淋巴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静脉淋巴的生理过程和病理变化。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静脉淋巴系统是人体重要的体液循环系统之一,主要由静脉、淋巴管、淋巴结和淋巴器官组成。

淋巴液是组织液的一部分,通过淋巴管进入淋巴结,再通过淋巴导管进入静脉,最终回流至血液循环。

静脉淋巴系统在维持组织液平衡、清除代谢废物、防御感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小白鼠、解剖显微镜、解剖剪、镊子、解剖针、注射器、生理盐水等。

2. 实验仪器:解剖台、解剖盘、手术刀、剪刀、镊子、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麻醉小白鼠,打开胸腔。

2. 沿着心脏表面找到左、右淋巴导管,观察其形态、位置和走向。

3. 在心脏表面找到左、右心耳,观察其与淋巴导管的连接情况。

4. 沿着淋巴导管向上追踪,找到淋巴结,观察其形态、大小和分布。

5. 沿着淋巴管追踪至腹部,观察其与腹部器官的连接情况。

6. 在小白鼠的四肢找到淋巴管,观察其走向和分布。

7. 沿着淋巴管追踪至皮肤,观察其与皮肤血管的连接情况。

8. 在小白鼠的头部找到颈淋巴结,观察其形态、大小和分布。

9. 沿着淋巴管追踪至咽部,观察其与咽部血管的连接情况。

10. 拔除小白鼠,进行解剖学观察。

五、实验结果1. 左、右淋巴导管位于心脏表面,与心耳相连。

2. 淋巴结呈椭圆形或圆形,大小不一,分布广泛。

3. 淋巴管与腹部器官、四肢和皮肤血管相连。

4. 颈淋巴结位于颈部,与咽部血管相连。

六、实验分析1. 静脉淋巴系统在维持组织液平衡、清除代谢废物、防御感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 淋巴液通过淋巴管、淋巴结和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完成淋巴循环。

3. 静脉淋巴系统与心血管系统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静脉淋巴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了淋巴液在人体中的作用。

同时,培养了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静脉淋巴系统医学

静脉淋巴系统医学

静脉淋巴系统医学静脉淋巴系统是人体内重要的循环系统之一,它在维持体液平衡、抵御病原体侵袭以及废物代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于医学领域的研究者和临床医生来说,了解静脉淋巴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疾病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淋巴系统的医学知识和应用。

一、结构和功能静脉淋巴系统包括静脉和淋巴组织。

静脉主要由血管、血液和血管内皮组成。

静脉起源于毛细血管,将经过组织的血液收集并输送回心脏。

淋巴组织包括淋巴结、脾脏、扁桃体等,它们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可以产生免疫细胞和抗体,协调身体对病原体的免疫反应。

静脉淋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辅相成,共同维持人体内的稳定。

二、静脉淋巴系统疾病1. 静脉疾病静脉疾病是静脉淋巴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

静脉曲张是一种静脉疾病,主要由于静脉血管瓣膜功能障碍,造成血液回流受阻,导致静脉过度扩张。

静脉曲张可以引起疼痛、肿胀和瘙痒等不适症状,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血栓形成和溃疡。

2. 淋巴系统疾病淋巴系统疾病包括淋巴结炎、淋巴管炎等。

淋巴结炎是淋巴结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常见症状包括淋巴结肿胀、红肿、疼痛等。

淋巴管炎是淋巴管感染引起的炎症,常见症状为淋巴管红肿、僵硬、疼痛等。

三、诊断与治疗对于静脉淋巴系统的疾病,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情况下,医生会通过临床症状和体格检查来初步判断疾病的类型。

进一步的诊断可以通过超声、CT扫描、淋巴造影等影像学检查来进行。

治疗方面,根据疾病的不同,可以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其他介入治疗方法。

对于静脉曲张,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压力袜、硬化剂注射和手术治疗等。

对于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一般采用抗生素治疗,辅助以局部热敷和休息。

四、研究进展与应用近年来,对于静脉淋巴系统的研究也在不断推进。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静脉淋巴系统的发育、功能和疾病等方面,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例如,通过研究淋巴系统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可以开发出新的免疫治疗方法,用于治疗免疫相关疾病。

手术讲解模板:淋巴结静脉吻合术

手术讲解模板:淋巴结静脉吻合术

手术资料:淋巴结静脉吻合术
手术禁忌: 有严重的大隐静脉病变,如髂静脉栓塞和 急性血管栓塞性病变者,不宜施行该种手 术。
手术资料:淋巴结静脉吻合术
术前准备:
1.全身情况准备 除了解心、肺、肝、肾 功能及凝血功能等以外,对慢性丹毒感染 的病人,虽全身反应很轻,若患肢有潮红, 局部温度增高,也必须先用抗生素治疗料:淋巴结静脉吻合术
术后处理:
4.术后注意肢体消肿情况,做好记录,同 时注意两侧对比。皮下注射的染料往往要 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吸收,术后病人面色、 肤色稍呈蓝绿色,要与真正发绀相鉴别。
手术资料:淋巴结静脉吻合术
适应证:
2.下肢原发性增生性淋巴水肿 病人多为 6~8岁,整个下肢肿胀,造影可见许多曲 张的淋巴管,瓣膜功能不全,造影剂反流、 数日仍滞留于足部。LVS可在腹股沟进行。
手术资料:淋巴结静脉吻合术
适应证:
3.原发性发育不全性淋巴水肿 水肿为进 行性,并有疼痛。造影仅见单独的细小淋 巴管,有淋巴反流,24h后仍有造影剂在 腹股沟部滞留。
手术资料:淋巴结静脉吻合术
概述:
手术资料:淋巴结静脉吻合术
概述:
手术资料:淋巴结静脉吻合术
适应证: 淋巴结静脉吻合术适用于:
手术资料:淋巴结静脉吻合术
适应证:
1.四肢继发性淋巴水肿 淋巴系统造影有 典型的淋巴淤积,常常有盆腔内淋巴阻塞, 但腹股沟淋巴结未受侵犯。多见于盆腔恶 性肿瘤术后,可在腹股沟行淋巴结大隐静 脉吻合术。
手术资料:淋巴结静脉吻合术
术后处理: 2.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手术资料:淋巴结静脉吻合术
术后处理:
3.术后抬高患肢,并用弹性绷带包扎肢体, 卧床2~3周,对促进消肿、改进血液循环 大有益处。术后10d才宜拆线,3周后才下 地活动,此时仍需用弹性绷带包扎肢体, 休息时仍需抬高患肢,以巩固疗效。

静脉、淋巴

静脉、淋巴
静脉网 静脉丛
2020/2/17
4
结构特殊的静脉
硬脑膜窦(见脑被膜) : 位于颅内,无平滑肌、无 瓣膜,外伤时难以止血。
板障静脉:
外板
板障 内板
板障静脉位于板障内, 壁薄无瓣膜,借导血管连 接头皮静脉和硬脑膜窦。
2020/2/17
5
肺静脉出肺门
肺循环的静脉 左肺静脉(2条)
后,注入左心房。
运输动脉血
贵要静脉
手背静脉网
18
2020/2/17
肘正中静脉 : 连于头静脉和贵要静脉之间。 肘正中静脉 贵要静脉
头静脉
手背静脉网
19
前臂正中静脉 : 手掌静脉丛→前臂前面正中→肘正 中静脉 。
贵要静脉 肘正中静脉
前臂正中静脉
2020/2/17
20
2020/2/17
上肢深静脉 (同名动脉伴行) 桡静脉 肱静脉 尺静脉
奇静脉
胸部静脉血(心肺外)
2020/2/17
9
头颈部静脉
面静脉:无瓣膜,与颅内静脉有交通。
眼上、下静脉 内眦静脉 面静脉 注入 颈内静脉
海绵窦 翼静脉丛
面静脉缺乏静脉瓣。面部发生化 脓性感染时,若处理不当(如挤 压等),可导致颅内感染。 •危险三角:鼻根至 两侧口角的三角区。
面深静脉
海绵窦
2020/2/17
突肌表面下行,注入锁骨下静
脉或静脉角。
主要收集头皮和面部的静脉血。 静脉末端有一对瓣膜,但不能
颈前静脉
防止血液逆流。
正常人站位或坐位时,颈外静 颈外静脉
脉常不显露。
当心脏疾病或上腔静脉阻塞引
起颈外静脉回流不畅时,在体
表可见静脉充盈轮廓,称颈静

系统解剖学静脉淋巴

系统解剖学静脉淋巴

静脉和淋巴系统的疾病
淋巴水肿
淋巴水肿是指淋巴液在组织中积聚,导致组织肿胀和变形。这种病症通常出现在四肢和面 部,可能是由于淋巴系统受损或发育异常所导致的。淋巴水肿可以通过穿弹力袜、物理治 疗或手术等方法进行治疗
静脉和淋巴系统的疾病
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肿大是指淋巴结体积增大或数量增多,通常是由于感染、炎症或肿瘤等疾病所导致 的。淋巴结肿大可以通过抗最主 要的静脉,它们负责 将血液从四肢和躯干 输送至心脏。大静脉 包括上腔静脉、下腔 静脉和肺静脉
静脉系统
3
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是一个独立 的循环系统,它通过 淋巴管输送淋巴液( 一种液态的白色液体 )至淋巴结,从而过 滤掉病原体和其他有 害物质
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
淋巴管
淋巴管是输送淋巴液的管道,它们遍布全身 ,包括深部组织和器官。淋巴管通常与血管 伴行
淋巴结
淋巴结是淋巴系统的 组成部分,它们位于 淋巴管中。淋巴结过 滤并清除在淋巴液中 的病原体和其他有害 物质
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
器官和组织中的淋巴流动
不同的器官和组织中的淋巴流动有所不同。例如,胃肠道的淋巴流动会将消化道的淋巴液 输送到腹腔淋巴结,然后输送到肠系膜淋巴结,最后返回血液循环
5
总结
系统解剖学中的静脉 和淋巴系统是人体内 两个重要的液态循环 系统。静脉系统负责 输送血液回心脏,而 淋巴系统则通过淋巴 管输送淋巴液至淋巴 结,过滤并清除病原 体和其他有害物质。 了解这些系统的结构 和功能对于理解人体 生理学和病理学具有 重要意义
这要求我必须熟悉经济方面的知识,这要求我在平时自己学习和研究 人生之路必须经历挫折才能看到幸福之花的盛放,我将一点点成长,变得勇敢,果断,坚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静脉目的与要求:掌握:1.体循环的静脉组成。

2.上腔静脉系的组成及收集范围;上腔静脉的位置与属支。

3.上肢浅静脉的起始、行径及注入部位;4.下腔静脉系的组成及收集范围;下腔静脉的位置与属支。

5.下肢浅静脉的起止、行径要点及收集范围。

6.肝门静脉系的组成、收集范围及结构特征。

7.肝门静脉的组成、行径、分支、回流途径及属支。

8.肝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脉系之间的吻合部位及临床意义。

熟悉:1.肺静脉的起始及注入部位;2.头臂静脉的属支及静脉角的位置;颈内静脉的行径、属支及颅内、外静脉的交通。

3.锁骨下静脉的行径、属支(名称、位置及收集区域);4.奇静脉的起止、行程、收集范围及临床意义;脊柱静脉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5.髂总静脉、髂内静脉、髂外静脉的起止和收集范围。

6.肝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脉系之间的交通途径。

了解:1.静脉结构和配布特点;2.髂总静脉、髂内静脉、髂外静脉的行程。

概述(一)静脉结构和配布特点:静脉是引导血液回心的血管,在向心汇集过程中,不断接受属支,特点如下:1.腔大、壁薄、数量多。

2.有静脉瓣venous valve,可防止血液逆流。

3.有深、浅静脉之分,彼此互相交通。

4.吻合丰富,浅静脉相互吻合成网;深静脉相互吻合成丛;浅、深静脉通过交通支相互吻合。

一、肺循环的静脉肺静脉pulmonary vein每侧两条,分别为左上、左下肺静脉和右上、右下肺静脉,起自肺门,经肺静脉口注入左心房。

二、体循环的静脉体循环静脉是由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包括肝门静脉系)和心静脉系(见心血管系统)组成。

(一)上腔静脉系上腔静脉系是由上腔静脉及其属支组成,收集头颈部、上肢和胸部(心和肺除外)等上半身的静脉血。

1.头颈部静脉浅静脉包括面静脉、颞浅静脉、颈前静脉和颈外静脉,深静脉包括颅内静脉、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等。

(1)面静脉facial vein:与面动脉伴行。

在口角平面以上通常无静脉瓣。

与海绵窦、翼丛相通。

(2)下颌后静脉retromandibular vein:由颞浅静脉与上颌静脉在腮腺内汇合成,在腮腺下端分前、后两支。

前支与面静脉汇合成面总静脉,注入颈内静脉;后支与枕静脉、耳后静脉汇合成颈外静脉,注入锁骨下静脉。

(3)颈外静脉external jugular vein:由下颌后静脉的后支与耳后静脉和枕静脉在下颌角处汇合而成;沿胸锁乳突肌表面下行,在锁骨上方穿深筋膜,注入锁骨下静脉或静脉角;主要收集头皮和面部的静脉血。

(4)颈内静脉internal jugular vein:收集脑部、面部和颈部的血液。

行径:起自颅底颈静脉孔(为乙状窦的延续)→颈血管鞘内下降→胸锁关节后方,与锁骨下静脉合成头臂静脉。

属支:①颅内属支,见神经系统及感觉器;②颅外属支,有有面总静脉、舌静脉、咽静脉、甲状腺上静脉和甲状腺中静脉等。

(5)锁骨下静脉subclavian vein:在第1肋外侧缘续于腋静脉,经锁骨下动脉前下方、前斜角肌前方向内下行,至胸锁关节处,与颈内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

其主要属支为腋静脉和颈外静脉。

静脉角: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的汇合部,左侧有胸导管注入,右侧有右淋巴导管注入。

(6)颅内、外静脉的交通交通途径:①乙状窦→颈内静脉;②面静脉←内眦静脉→眼上静脉→海绵窦;③面静脉←面深静脉←翼静脉丛→破裂孔导血管、卵圆孔导血管→海绵窦。

临床意义:①由于面静脉缺乏静脉瓣,因此,面部感染若处理不当可沿上述途径逆行蔓延至颅内;故将鼻根至两侧口角的三角区称为"危险三角"。

②颅内病变也可沿上述途径扩散至颅外。

2.上肢的静脉(1)上肢浅静脉:主要有头静脉、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等。

头静脉cephalic vein:起自手背静脉网的桡侧,经前臂桡侧→肘窝→肱二头肌外侧沟→三角肌与胸大沟之间→锁骨下方→穿过深筋膜,注入腋静脉。

贵要静脉basilic vein:起自手背静脉网的尺侧,经前臂尺侧→肘窝→肱二头肌内侧沟→在臂中点处穿深筋膜,注入肱静脉或腋静脉。

肘正中静脉median cubital vein:位于肘前,变异多,一般斜行连接头静脉和贵要静脉。

并与深静脉以交通支相连,故位置较固定,为皮肤静脉穿刺常用部位。

前臂正中静脉median vein of forearm:起自手掌静脉丛,沿前臂前面上行,注入肘正中静脉或分别注入头静脉和贵要静脉。

(2)上肢深静脉:与上肢同名动脉伴行。

掌浅、深静脉弓→桡、尺静脉→肱静脉→腋静脉axillary vein→锁骨下静脉。

3.胸部的静脉(1)头臂静脉brachiocephalic vein组成:左右各一,分别在同侧胸锁关节的后方由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汇合而成。

属支: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椎静脉、胸廓内静脉等。

收集范围:头颈、上肢及胸壁的静脉血。

(2)上腔静脉superior vena cava组成:由左、右头臂静脉在右侧第1胸肋连结处的后面汇合而成。

位置:位于右侧第1胸肋连结处的后方下行→第3胸肋关节下缘处,注入右心房。

属支:左、右头臂静脉及奇静脉。

收集范围:头颈、上肢及胸部的静脉血。

(3)奇静脉azygos vein行程:奇静脉是胸部的静脉主干,起自右腰升静脉(属下腔静脉系),沿胸椎体的右侧上升→胸骨角平面→弓形跨过右肺根上方,注入上腔静脉。

故奇静脉是上、下腔静脉间的重要通道之一。

属支:有肋间后静脉、食管静脉、支气管静脉、半奇静脉、付半奇静脉等。

收集范围:收集胸壁、食管、气管等静脉血。

(4)半奇静脉hemiazygos vein:起自左腰升静脉,位于胸椎体左侧,收集左侧下部肋间后静脉、付半奇静脉和食管静脉等的血液(5)副半奇静脉accessory hemiazygos vein:在胸椎左侧、半奇静脉的上方、收集左侧上部肋间后静脉等的血液.注入半奇静脉或奇静脉。

(6)脊柱静脉:分类:按部位分为椎内静脉丛(位于椎管内)和椎外静脉丛(位于椎管外)。

结构特点:无静脉瓣,互相吻合。

注入部位:注入下、下腔静脉的属支,并于硬脑膜窦有交通。

生理及临床意义:①脊柱静脉丛,是沟通上、下腔静脉和颅内、外静脉的重要通道;②当盆、腹、胸腔等部位发生感染、肿瘤或寄生虫时,可经脊柱静脉丛侵入颅内或其它远位器官。

(二)下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由下腔静脉及其属支组成,收集下半身的静脉血。

1.下肢的静脉(1)下肢的浅静脉:包括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

1)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 vein:为全身最大的浅静脉。

起止与行径:起自足背静脉弓的内侧,经内踝前方约l厘米处→小腿内侧(伴隐神经)→膝关节内侧→股骨内侧髁后方→大腿内侧→大腿前面→于耻骨结节外下方3~4厘米处穿过阔筋膜的隐静脉裂孔,注入股静脉。

属支:有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和股外侧浅静脉。

收集范围:包括足底、足背内侧、小腿前内则、大腿、髂部、下腹部及外阴等的浅静脉血。

2)小隐静脉small saphenous vein起止与行径:起自足背静脉弓的外侧→外踝后方→小腿后面→腘窝→穿腘筋膜,注入腘静脉。

收集范围:包括足底、足背外侧与小腿后外侧等的浅静脉血。

(2)下肢的深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小腿部的动脉有两条伴行静脉)。

(3)下肢静脉的特点:①浅、深静脉有丰富的静脉瓣;②浅静脉与深静脉之间有很多交通支,有调整下肢静脉血流的作用;③当浅静脉发生阻塞或手术结扎时,深静脉的血流量即增多。

2.腹盆部静脉(1)髂外静脉external iliac vein:是股静脉的延续.起自腹股沟韧带深面,收集下肢的所有静脉血,其本干及其属支同名动脉伴行。

(2)髂内静脉internal iliac vein:起于坐骨大孔上方的盆部静脉,沿髂内动脉后内侧达骶髂关节前方,与髂外静脉会合成髂总静脉。

属支与髂内动脉的分支同名。

(3)髂总静脉common iliac vein:由髂内静脉和髂外静脉在骶髂关节的前方汇合而成。

左髂总静脉较长.行于同名动脉的内侧;右髂总静脉较短.行于同名动脉的后方及外侧;至第5腰椎的右侧,左、右髂总静脉汇合成下腔静脉。

(4)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组成:由左、右髂总静脉在第5腰椎体的右侧汇合而成。

位置:在主动脉腹部的右侧→肝脏的腔静脉沟→穿膈的腔静脉孔→胸腔,注入右心房。

属支:①脏支,包括左、中、右肝静脉hepatic vein,右肾上腺静脉right suprarenal vein,左、右肾静脉renal vein和右睾丸静脉testicular vein或卵巢静脉ovarian vein (注:左肾上腺和左睾丸静脉注入左肾静脉);②壁支,包括膈下静脉和腰静脉。

(5)肝门静脉系组成:由肝门静脉及其属支组成。

收集范围:腹盆部消化道(包括食管腹段,但齿状线以下肛管除外)、脾、胰和胆囊的静脉血门。

(或收集腹腔内除肝以外的不成对脏器的静脉血)。

结构特征:①起始端和末端与毛细血管相连;②无静脉辩。

1)肝门静脉hepatic portal vein组成:多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在胰头后方汇合而成。

行径:自胰头后方上升→十二指肠上部后方→肝十二指肠韧带内→肝门。

分支:肝门静脉在肝门处分为左支和右支,分别进入左半肝和右半肝,在肝内反复分支,最后终于肝血窦。

回流途径:肝门静脉→左支、右支及其分支→肝血窦→中央静脉→叶间静脉→...→左、中、右肝静脉→下腔静脉。

属支:有脾静脉splenic vein、肠系膜上静脉superior mesenteric vein、肠系膜下静脉inferior mesenteric vein、胃左静脉left gastric vein、胃右静脉right gastric vein、胆囊静脉cystic vein和附脐静脉paraumbilical vein等直接注入肝门静脉或其分支。

2)肝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脉系之间的吻合部位、交通途径及临床意义:吻合部位:主要有食管静脉丛esophageal venous plexus、直肠静脉丛rectal venous plexus、脐周静脉网periumbilical venous network等。

交通途径:①肝门静脉←胃左静脉←食管静脉丛→食管静脉→奇静脉→上腔静脉。

②肝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下静脉←直肠上静脉←直肠静脉丛→直肠下静脉(或肛静脉→阴部内静脉)→髂内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

③肝门静脉←附脐静脉←脐周静脉网→向上经胸腹壁静脉→胸外侧静脉→腋静脉→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向上经腹壁上静脉→胸廓内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向下经腹壁浅静脉→大隐静脉→股静脉→髂外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向下经腹壁下静脉→髂外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

④通过椎内、外静脉丛形成腹后壁前面的肝门静脉系的小静脉与上、下腔静脉系的肋间后静脉和腰静脉之间的交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