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2011年材料科学基础真题答案

合集下载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与参考答案(doc14页)完美版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与参考答案(doc14页)完美版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与参考答案(doc14页)完美版第⼀章材料的结构⼀、解释以下基本概念空间点阵、晶格、晶胞、配位数、致密度、共价键、离⼦键、⾦属键、组元、合⾦、相、固溶体、中间相、间隙固溶体、置换固溶体、固溶强化、第⼆相强化。

⼆、填空题1、材料的键合⽅式有四类,分别是(),(),(),()。

2、⾦属原⼦的特点是最外层电⼦数(),且与原⼦核引⼒(),因此这些电⼦极容易脱离原⼦核的束缚⽽变成()。

3、我们把原⼦在物质内部呈()排列的固体物质称为晶体,晶体物质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分别是(),(),()。

4、三种常见的⾦属晶格分别为(),()和()。

5、体⼼⽴⽅晶格中,晶胞原⼦数为(),原⼦半径与晶格常数的关系为(),配位数是(),致密度是(),密排晶向为(),密排晶⾯为(),晶胞中⼋⾯体间隙个数为(),四⾯体间隙个数为(),具有体⼼⽴⽅晶格的常见⾦属有()。

6、⾯⼼⽴⽅晶格中,晶胞原⼦数为(),原⼦半径与晶格常数的关系为(),配位数是(),致密度是(),密排晶向为(),密排晶⾯为(),晶胞中⼋⾯体间隙个数为(),四⾯体间隙个数为(),具有⾯⼼⽴⽅晶格的常见⾦属有()。

7、密排六⽅晶格中,晶胞原⼦数为(),原⼦半径与晶格常数的关系为(),配位数是(),致密度是(),密排晶向为(),密排晶⾯为(),具有密排六⽅晶格的常见⾦属有()。

8、合⾦的相结构分为两⼤类,分别是()和()。

9、固溶体按照溶质原⼦在晶格中所占的位置分为()和(),按照固溶度分为()和(),按照溶质原⼦与溶剂原⼦相对分布分为()和()。

10、影响固溶体结构形式和溶解度的因素主要有()、()、()、()。

11、⾦属化合物(中间相)分为以下四类,分别是(),(),(),()。

12、⾦属化合物(中间相)的性能特点是:熔点()、硬度()、脆性(),因此在合⾦中不作为()相,⽽是少量存在起到第⼆相()作⽤。

13、CuZn、Cu5Zn8、Cu3Sn的电⼦浓度分别为(),(),()。

北京科技大学材科基考研(名词解释汇总及课后重要习题)

北京科技大学材科基考研(名词解释汇总及课后重要习题)

北京科技⼤学材科基考研(名词解释汇总及课后重要习题)北京科技⼤学攻读硕⼠学位《⾦属学》复习⼤纲(适⽤专业:材料加⼯⼯程、材料学、材料科学与⼯程、材料物理与化学)⼀、⾦属与合⾦的晶体结构1. 原⼦间的键合1)⾦属键, 2)离⼦键, 3)共价键2.晶体学基础1)空间点阵, 2)晶系及布喇菲点阵, 3)晶向指数与晶⾯指数3.⾦属的晶体结构1)典型的⾦属晶体结构,2)原⼦的堆垛⽅式,3)晶体结构中的间隙,4)晶体缺陷4.合⾦相结构1)置换固溶体,2)间隙固溶体,3)影响固溶体溶解度的主要因素4)中间相5.晶体缺陷1)点缺陷, 2)晶体缺陷的基本类型和特征, 3)⾯缺陷⼆、⾦属与合⾦的凝固1.⾦属凝固的热⼒学条件2.形核1)均匀形核,2)⾮均匀形核3.晶体⽣长1)液-固界⾯的微观结构,2)⾦属与合⾦凝固时的⽣长形态,3)成分过冷4.凝固宏观组织与缺陷三、⾦属与合⾦中的扩散1.扩散机制2.扩散第⼀定律3.扩散第⼆定律4.影响扩散的主要因素四、⼆元相图1.合⾦的相平衡条件2.相律3.相图的热⼒学基础4.⼆元相图的类型与分析五、⾦属与合⾦的塑性变形1.单晶体的塑性变形1)滑移,2)临界分切应⼒,3)孪⽣,4)纽折2.多晶体的塑性变形1)多晶体塑性变形的特点,2)晶界的影响,3.塑性变形对组织与性能的影响1)屈服现象,2)应⼒-应变曲线及加⼯硬化现象,3)形变织构等六、回复和再结晶1.回复和再结晶的基本概念2.冷变形⾦属在加热过程中的组织与性能变化3.再结晶动⼒学4.影响再结晶的主要因素5.晶粒正常长⼤和⼆次再结晶七、铁碳相图与铁碳合⾦1.铁碳相图2.铁碳合⾦3.铁碳合⾦在缓慢冷却时组织转变⼋、固态相变1.固态相变的基本特点2.固态相变的分类3.扩散型相变1)合⾦脱溶,2)共析转变,3)调幅分解4.⾮扩散型相变参考书:1.⾦属学(修订版), 宋维锡主编, 冶⾦⼯业出版社,1998;2.材料科学基础, 余永宁主编, ⾼等教育出出版社,2006;3.材料科学基础(第⼆版), 胡赓祥等主编, ⾼等教育出出版社,2006;4.任何⾼等学校材料科学与⼯程专业《⾦属学》或《材料科学基础》教学参考书。

11年材科基真题校对版

11年材科基真题校对版

2011年清华839材科基真题1.二维点阵共有几种?指出其类型并用图表示。

画出石墨的二维点阵结构(垂直于C轴的面)。

解:二维点阵共有5种,如下表:2.底心正方、面心正方存不存在?为什么?解:均不存在。

底心正方可以连成简单正方;面心正方可以连成体心正方:3.试比较普通玻璃和石英玻璃结构和工艺上的异同。

解:石英玻璃:采用高纯度的硅砂作为原料。

传统制作方法为熔融-淬灭方法,即加热材料到熔融温度然后快速冷却到玻璃的固态相。

基本结构单元为硅氧四面体,彼此顶角相连在空间中形成三维网络,排列无序,缺乏对称性与周期性的重复。

普通玻璃:成分包括硅酸钠、硅酸钙等。

制作方法有浮法、平拉法和引上法。

R2O的加入使出现非桥氧,致使Si-O网络断裂,硅氧四面体失去原有的完整性和对称性,使得玻璃结构疏松。

4.一根镁棒,一根锌棒,轴向压缩,分析各自可能的形变方式,写出对应的滑移系统或孪生系统。

()解:类04年第八题,类05年第三题。

【这类型的题都是一样的套路,需要注意的是,Mg与Zn有区别:Zn因其c/a较大,其滑移系统为(0001)<11-20>共三个等价滑移系统,而Mg因c/a较小,其滑移面除了(0001)外还有{10-10}和{10-11}】5.如图,AB、CD是两条互相垂直的位错线,相距d。

AB柏氏矢量与AB呈30°夹角,CD的柏氏矢量垂直于CD,分别求AB、CD受到的作用力,并做图表示出来。

b2C DBd30°A b1解:6.利用相率辨别相图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解:7.渗碳,已知渗到某一深度(0.12cm)需要1h,问渗到0.48cm需要多长时间。

解:由抛物线规律x2=K(C)t知:0.122=K*1;0.482=K*t;联立两式可得t=16h8.A—B二元合金相图,在固相不扩散、液相完全混合的情况下,水平放置的质量分数40%的二元合金溶液从左至右定向凝固成长为L的横截面均匀的合金棒。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基础》考研真题强化教程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基础》考研真题强化教程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基础》考研真题强化教程考点1:金属键,离子键,共价键,氢键,范德瓦耳斯力的定义。

例1(名词解释):离子键。

例2:解释金属键。

例3:大多数实际材料键合的特点是()。

A.几种键合形式同时存在 B.以离子键的形式存在 C.以金属键的形式存在考点2:金属键,离子键,共价键的特征。

例4:化学键中既有方向性又有饱和性的为()。

A.共价键 B.金属键C.离子键例5:原子的结合键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考点3:依据结合键对于材料的分类。

例6:解释高分子材料与陶瓷材料。

例7:试从结合键的角度,分析工程材料的分类及其特点。

例8:何谓陶瓷?从组织结构的角度解释其主要性能特点。

考点1:以米勒指数描述晶向和晶面 1.1 晶面族例1:什么是晶面族?{111}晶面族包含哪些晶面?例2:请分别写出立方晶系中{110}和{100}晶面族包括的晶面。

1.2 晶面夹角和晶面间距例:面心立方结构金属的[100]和[111]晶向间的夹角是多少?{100}面间距是多少?1.3 晶带定理例1(名词解释):晶带定理。

例4:晶面(110)和(111)所在的晶带,其晶带轴的指数为()。

1.4 HCP的米勒指数例1:写出如图所示六方晶胞中EFGHIJE面的密勒-布拉菲晶面指数,以及EF、FG、GH、HI、IJ、JE各晶向的密勒-布拉菲晶向指数。

例2:写出如图所示六方晶胞中EFGHIJE晶面、EF晶向、FG晶向、CH晶向、JE晶向的密勒-布拉菲指数。

例3:六方晶系的[100]晶向指数,若改用四坐标轴的密勒指数标定,可表示为()。

1.5 画晶向和晶面,面密度的求法例2:bcc结构的金属铁,其(112)晶面的原子面密度为9.94×1014atoms/cm3。

(1)请计算(110)晶面的原子面密度;(2)分别计算(112)和(110)晶面的晶面间距;(3)确定通常在那个晶面上最可能产生晶面滑移?为什么?(bcc结构铁的晶格常数为a=0.2866nm)1.6 晶向指数的意义例:一组数[uvw],称为晶向指数,它是用来表示()。

北京科技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题物理化学A

北京科技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题物理化学A

; 。
16 . 硫酸与水可形成 H2SO4 H2O(s) 、 H2SO4 2H2O(s) 和 H2SO4 4H2O(s) 三种水合物,问在 101.325 kPa 的压力下能与硫酸水溶液、冰平衡共存的硫酸水合物最多可有________种。
三、计算题(每题15分)
1.1mol H2 (g) 从 100 K,4.1 dm3 加热到 600 K,49.2 dm3,若此过程是将气体置于 750 K 的 恒温炉中,让其反抗恒定外压 100 kPa 的方式进行。以氢气为体系,计算体系的 Q、W、ΔU、 ΔH、ΔS、ΔA 以及环境的熵变值。已知 H2 的规定熵值 S m (298K)=130.6 J·K-1,假设气体符 合理想气体性质,在此温度区间内摩尔等容热容为常数:20.83 J·K-1·mol-1 。
11.在等温等压下,当反应的ΔrG = 5 kJmol-1 时,该反应能否进行: (A) 能正向自发进行 (B) 不能判断 (C) 能逆向自发进行 (D) 不能进行
2D(g) 的速率方程为 v=kc(A)c2(B),若使密闭的反应容器增大一 12.反应 A(g)+2B(g)
倍,则反应速率为原来的: (A)8 倍 (B)6 倍 (C) 1/8 (D)1/6
5. 已知电池 Pt|H2(p)|H2SO4(b=0.01mol·kg-1)|O2(p)|Pt 在 298.15 K 时的电动势 E=1.229 V, 液 态 水 的 Δ fHm (298.15K)= -285.84 kJ·mol-1 , 则 该 电 池 所 对 应 的 电 池 反 应 为 ;电池电动势的温度系数为;所对应电池反应的ΔrHm 为;所对应电池反应的ΔrG m 为;所对应电池反应的ΔrSm 为 。 6.氯仿 (1) 和丙酮 (2) 形成非理想液体混合物,在 T 时,测得总蒸气压为 29398 Pa,蒸 气中丙酮的物质的量分数 y2= 0.818(设蒸气可看成理想气体) ,而该温度下纯氯仿的饱和蒸 气 压 为 29571 Pa , 则 在 溶 液 中 氯 仿 的 活 度 为 ;活度的标准态 为 。 7.已知反应 2NH3(g)= N2(g)+ 3H2(g) 在某恒定温度下,标准平衡常数为 0.25,那么,在此 条件下, 氨的合成反应 (1/2)N2(g)+(3/2) H2(g)= NH3(g) 的标准平衡常数为: 。

北科大2011-12_1_材料力学试卷C答案

北科大2011-12_1_材料力学试卷C答案

北京科技大学2011--2012学年 第1学期材料力学考试试卷(C )答案一、(共5题,每题3分)B D D D B二、试画出梁的剪力图,弯矩图。

(10分)三、图示钢轴所受扭转力偶分别为m kN M ⋅=8.01,m kN M ⋅=2.12及 m kN M ⋅=4.03。

已知m l 3.01=,m l 7.02=,许用应力[]MPa 50=τ,许用单装 订 线 内 不 得 答 题自觉遵 守 考 试 规 则,诚 信 考 试,绝 不作 弊2215( 2.5)2434c A R qa qa a qa qa a R qa=+⋅-==0.5qa 23/4qa 21/4qa 2位长度扭转角[]m /25.00=ϕ。

剪切弹性模量G=80Gpa, 试求轴的直径。

(20分)四、总长度为l ,抗弯刚度为EI 的悬臂梁AB 承受分布载荷q ,试用能量法求截面C 的挠度f c 和截面B 的转角θB 。

(20分)B解:在C 点作用向下单位力2(02qx M x a =≤≤)(0M x x a =≤≤) C 点向下位移: ()48aC MM qa dx EI EI∆==↓⎰(向下) 求转角:在B 、C 点转角相同。

在C 点作用顺时针单位力偶1-=M ,2(02qx M x a =-≤≤)B 点转角: 23026aa B C MM qx qa dx dx EI EI EIθθ====⎰⎰ (顺时针)五、刚架受力及尺寸如图所示,各段EI 均为常量。

试用力法正则方程求A 、B 处支座反力。

(20分)01111=∆+P X δEIa a a a EI 34)3221(133211=+⨯=δ()411[], 6.25100.01515[]p P M MW d m mm W τττ==⇒==⋅⇒==()11[], 2.292E-6d 0.0770P P PM MI m mm GI GI φφ==⇒==⇒==AEIqa a a qa EI P6)2131(1421-=⨯⨯⨯-=∆11111,.88PA qa qaX R X δ∆∴=-=== 23,,88B B B qa qa Y X qa m ===六、 截面为矩形b×h=40×60mm 2的钢制杆如图示。

北京科技大学2011-2012学年第1学《期材料科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提示)

北京科技大学2011-2012学年第1学《期材料科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提示)

2011——2012第一学期材料科学基础试卷(材科专业)1.写出下列两种结构属于哪一种晶系,哪一种布拉菲点阵,写出结构基元和Pearson符号。

(15分)2.画出铝单胞的示意图,计算其四面体间隙和八面体间隙半径,写出配位数,计算致密度。

画出Mo(100)、(110)、(111)面原子排布示意图,并计算各面的面致密度。

(15分)3.写出径向分布函数的定义,画出气体的径向分布函数的示意图。

画出简单立方晶体玻璃化后的径向分布函数示意图,其第一峰的面积约为多少?说明了什么?(10分)4.Mg—Ni相图,发生共晶反应:。

C1和C2分别是亚共晶成分点和过共晶成分点,已知这两个成分点的先共晶相的比例为1:1,室温下相的比例为2.5:1,试求C1和C2的成分。

(15分)5.现有一立方晶系,其柏氏矢量b=[110],分别写出螺型位错和刃型位错的位错线方向。

此晶系的滑移面是什么?试写出其扩展位错的反应方程式。

(15分)6.(1)根据右图判断反应的反应方向,说明为什么,在图中表示出该反应的反应吉布斯自由能。

的生成吉布斯自由能是多少?(2)平衡与平衡两个平衡中哪一个平衡中相中C的含量多?画图说明为什么。

(10分)7.金属电子理论部分(共20分,其中①题和③题各4分,②题12分,原试卷中相关公式已经给出)①计算Fe3+的轨道角动量和自旋角动量以及它们的z分量。

②右图为Cs费米面的(-110)*截面。

已知Cs为bcc结构,原子半径r=0.267nm。

计算其费米能。

定量画出[100]方向的E—k关系曲线(要做到定量化)。

H方向的波矢是什么?③材料化学成分的能谱分析的原理是什么?写出固体材料中电子态的特征。

答案提示1.注意第一种结构为四方晶系,第二种结构为立方晶系。

2.Mo为bcc结构。

(试卷中没有此信息,但考试中老师说明了这一点)5.注意滑移面有两个。

说明1.本试卷为回忆版,具体描述可能与原试卷有所不同,但题意与原试卷基本相符。

2011年北京科技大学814材料科学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1年北京科技大学814材料科学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1年北京科技大学814材料科学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名词解释(5分/题,共40分)1.空间点阵答:空间点阵是指把晶体质点的中心用直线连接起来,构成一个空间网格,其中每个点都处于相同的环境中,在三维空间中周期性地规律排列。

在表示晶体结构时,空间点阵中每一个阵点代表一个或几个相同原子的所处位置,其周围环境和对称性都相同。

依据晶胞参数之间关系的不同,可以把所有晶体的空间点阵划归为7类,即7个晶系。

按照点阵在空间排列方式不同,7个晶系共包括14种布拉菲点阵。

2.临界分切应力答:临界分切应力是指使滑移系开动的最小分切应力。

临界切分应力也是一个表示晶体屈服实质的物理量,它是一个定值,不随试样的取向变化,只取决于晶体内部的实际状况。

3.滑移系答:位错滑移是指在外力的作用下,位错线在其滑移面(即位错线和伯氏矢量b构成的晶面)上的运动。

位错线与其伯氏矢量构成的晶面称为该位错的滑移面,晶体的滑移面通常是指晶体中的原子密排面。

当晶体发生滑移时,在某些特定的晶面和晶向会相对滑开,特定的晶向即为滑移方向;一个滑移面和该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称为一个滑移系。

4.堆垛层错答:堆垛层错(简称层错)是指晶体结构层间正常的周期性重复堆垛顺序在某两层间出现了错误,从而导致沿该层间平面(称为层错面)两侧附近原子的错误排布。

堆垛层错是层状结构晶格中常见的一种面缺陷,例如面心立方晶体在(111)面的堆垛顺序中发生层错,就会由正常的ABCABC…堆垛顺序改变为ABCBAC…。

5.调幅分解答:调幅分解是指过饱和固溶体在一定温度下通过溶质原子的上坡扩散形成结构相同而成分呈周期性波动的两种固溶体的过程,是自发的脱溶过程,它不需要形核,而是通过溶质原子的上坡扩散形成结构相同而成分呈周期性波动的纳米尺度共格微畴,以连续变化的溶质富集区与贫化区彼此交替地均匀分布于整体中。

按扩散-偏聚机制进行的无需成核、而由成分起伏直接长大形成新相的固态相变。

6.脱溶答:脱溶是指当固溶体因温度变化等原因而呈过饱和状态时,将自发的发生分解过程,其所含的过饱和溶液中,溶质原子发生偏聚,并沉淀析出新相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1、空间点阵:呈周期性和规则性排列的具有相同周围环境的阵点,在三维空间中规则排列而成的阵列。

2、临界分切应力:滑移进行时最小的分切应力,是一个定值,与材料本身性质有关,与外力取向无关。

3、滑移系:某个滑移面及滑移面上的滑移方向统称为滑移系
4、堆垛层错:在实际晶体中密排面的堆垛顺序遭到错排和破坏,形成层错。

5、调幅分解:在分解无核阶段,固溶体发生自发的成分涨落,通过上坡扩散使溶质波幅增加,产生结构与母相相同成分不同的两种固溶体。

6、脱溶:在母相中析出第二相,但是母相本身保留,浓度由过饱和状态过渡到饱和状态,
7、上坡扩散:菲克第一定律描述了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的现象,扩散的结果导致浓度梯度的减小,使成份趋于均匀。

但实际上并非所有的扩散过程都是如此,物质也可能从低浓度区向高浓度区扩散,沿着逆浓度梯度的方向进行扩散,扩散的结果提高了浓度梯度。

8、再结晶温度:在规定时间(1h )内完成再结晶或者达到再结晶规定程度的最低温度。

二、
NaCl :面心立方,+Na 4个,-
Cl 4个,配位数6。

CsCl :简单立方,+Cs 1个,-Cl 1个,配位数8。

ZnS : 面心立方,+2Zn 4个,-2S
4个,配位数4。

CaF 2:面心立方,+2Ca 4个,-1F 8个,+2Ca 配位数8,-1F 配位数4。

CaTiO 3:简单立方,+2Ca 1个,+4Ti 1个,-2O 3个,+2Ca 配位数12,+4Ti 配位数6,-
2O
配位数12。

三、面心立方的密排面{111},体心立方的密排面{110}
面心立方 体心立方
面心立方八面体间隙位置为)21,21,
21(及其等效位置--棱边的中心。

体心立方八面体间隙位置为)0,21,21(及其等效位置--棱边中心和面心。

(a ) (b )
图(a )为面心立方八面体间隙分布情况,其中空心圆为八面体间隙所在位置,即(21,21,21)和各棱边的中心处。

图(b )为体心立方八面体间隙分布情况,其中空心圆为八面体间隙所在位置,即(0,2
1,21)和各面的中心处及各棱边的中心处。

四、
解释:因为在稍高于700℃时,成分为B X =0.30的合金,存在50%α相和50%液相,则由杠杆定律得,发生恒温反应液相成分点为B X =0.5,且稍低于700℃为液相+B A 3两相,所以恒温反应为包晶反应。

至于B A 3的成分点,B A 3原子比分别是75%,25%。

而在500℃时候,又存在一个共晶反应:)25.0()85.0()65.0(3B A X B +→β。

由此得到上图的A-B 二元相图。

五、
fcc
k L K E k CrSi L K U fcc
Cr Al L K U Cr
Al Cr Al L K U Cr Al Cr Al L K U Cr Al CrSi L K P +→++→+→+++→++→+→++111
213711*********
1114101
423:)850(:)881(:)908(:)966(:)988(:)1081(ττττττ
六、
一级相变:是指能够引起化学成分和结构变化的相变称为一级相变,在相变时两相的化学势相等,但是化学势的一阶偏微商不等,可能对应体积、熵、焓,因此一级相变时有体积、熵的突变。

二级相变时化学势相等,化学势的一阶偏微商也相等,没有体积、熵、焓的突变,但是二阶偏微商不相等,因为化学势的二阶偏微商可用膨胀系数、压缩系数和比热容表示,所以二级相变时,有比热容、膨胀系数、压缩系数的突变,有些合金的有序无序转变也属于二级相变。

七、在凝固过程中,液相存在结构起伏,形成时聚时散的短程有序原子集团,其为可能的晶胚,在过冷液体中出现晶胚有两个方面的能量变化:①由于新相形成使得体系自由能下降p G r ∆33
4π。

②形成新相而增加了界面能σπ24r 为相变阻力,而液固相变的体积应变能可以完全被释放,则系统总的自由能变化为
σππ2343
4r G r G p +∆=∆。

r G -∆曲线如图所示,G ∆在*r 处达到最大值。

当r<*r 时,随着其长大,使得自由能升高,晶核不稳定最终消失。

当r>*r ,随着晶核长大,自由能逐渐降低从而形成稳定晶核,因此只有达到临
界半径的晶核才能成为稳定晶核,由0=∂∂r
G 得P G r ∆-=σ2*,P G G *3*316∆=∆πσ,
23
*
*)(164p G r A ∆==πσπ, 则**31A G =∆。

由此可见,形成晶核的自由能仍是提高的,体积自由能只能补偿界面能的32,余下的3
1只能依靠母相中的能量分布涨落提供。

八、
回复:回复是指新的无畸变晶粒出现之前所产生的亚结构和性能的变化阶段。

再结晶: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一定阶段红藕,出现无畸变的等轴新晶粒逐步,代替变形晶粒的过程,而性能也发生显著变化,并恢复到变形前的状态,这个过程成为再结晶。

组织与性能
组织:①回复阶段没有大角度晶界的迁移,因此晶粒的大小和形状与原变形组织相同,保持纤维状或者扁平状,并且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位错相互缠绕形成亚晶,亚晶进行合并长大。

②再结晶阶段,首先在畸变能较高的区域形成新的无畸变的等轴晶核,并逐渐消耗周围变形基体而长大,直到完全以无畸变的再结晶晶粒代替变形晶粒为止。

③晶粒长大,再结晶结束后,由于界面能的驱动,晶粒会发生长大。

性能:①强度和硬度,在回复阶段强度就有下降,但是在再结晶阶段下降明显,主要是与位错密度的减小有关。

②电阻,电阻在回复阶段明显下降,主要是因为点缺陷引起的点阵畸变会使得传导电子发生散射,使得电阻率升高,然而回复阶段的点缺陷密度明显下降。

③亚晶粒尺寸,在回复阶段初期无明显变化,在回复末期特别是接近再结晶的阶段,亚晶粒尺寸才开始迅速增大。

④密度,在再结晶阶段密度明显上升,主要是与位错密度的减小有关。

⑤内应力,全部或者大部分宏观应力在回复阶段释放,而微观内应力只能在再结晶阶段释放。

九、
由于点缺陷一般处于三向压应力或者三向拉应力状态,受三向应力的杂志等点缺陷与正刃型位错上半原子面所受力相同,两者相互排斥,而下半原子面的受力方向相反,两者相互吸引。

位错与点缺陷相互作用产生柯氏气团,对位错的运动有阻碍作用。

要想使位错运动,必须加大应力,这边是应力应变曲线上的上屈服点产生的原因。

位错本不能输送物质,运动一段距离后,便会摆脱柯氏气团的阻碍作用,产生下屈服点。

上屈服点和下屈服点共同构成了应力--应变曲线上的屈服现象。

在材料加工过程中,对于某些材料来说,形变总是开始于试样或者工件的应力集中区域而形成窄的条带状的形变区,即吕德斯带。

防止措施
①预变形法,预先进行超过屈服平台的小变形,使得位错摆脱柯氏气团的钉扎作用。

②消除溶质元素或者加入固定溶质的元素,形成无间隙原子钢。

十、
内部原因:冷却成分材料熔融的黏度。

外部原因:冷却速度,如果冷却速率足够高,任何液体都可以转化为玻璃。

金属
材料由于其晶体结构比较简单,且,熔融时黏度小,冷却时很难阻止结晶过程的额发生,因此固态下的金属大多为晶体。

陶瓷材料一般比较复杂,材料熔融时黏度较大,易于形成非晶玻璃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