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分光光度分析》课程期末考试复习题 (7)
山东大学分析化学练习题及答案06吸光光度法

第六章吸光光度法一、选择题1. 透光率与吸光度的关系是------------------------------------------------------------( )(A) (B)(C) lg T = A(D)2. 一有色溶液对某波长光的吸收遵守比尔定律。
当用2.0 cm的比色皿时,测得透光率为T,若改用1.0 cm的吸收池,则透光率应为----------------------------------------------( )(A) 2T(B) T/2(C) T2(D) T1/23. 摩尔吸光系数(ε)的单位为--------------------------------------------------------------( )(A) mol/(L·cm) (B) mol/(g·cm) (C) L/(mol·cm) (D)g/(mol·cm)4.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透光率T与浓度呈直线关系(B) 摩尔吸光系数ε随波长而变(C) 比色法测定MnO4-选红色滤光片,是因为MnO4-呈红色(D) 玻璃棱镜适于紫外区使用5. 吸光光度分析中比较适宜的吸光度范围是----------------------------------------( )(A) 0.1~1.2 (B) 0.2~1.5 (C) 0.2~0.8 (D) 0.05~0.66. 分光光度计检测器直接测定的是------------------------------------------------------( )(A) 入射光的强度(B) 吸收光的强度(C) 透过光的强度(D) 散射光的强度7. 桑德尔灵敏度S与摩尔吸光系数ε的关系是----------------------------------------( )(A) S=M/ε (B) S=M/(ε⨯106) (C) S=ε/M(D) S=M⋅ε⨯1068. 某同学进行光度分析时,误将参比溶液调至90%而不是100%,在此条件下测得有色溶液的透光率为35%,则该有色溶液的正确透光率是-----------------------------------( )(A) 32.1% (B) 34.5% (C) 36.0% (D) 38.9%二、填空题1. 有色溶液的光吸收曲线(吸收光谱曲线)是以_____________为横坐标,以__________为纵坐标绘制的。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分析化学(食品)

分析化学(食品)一、名词解释1. 有效数字2. 校准曲线3. 膜电位4. 共振线参考答案:1. 有效数字:实际能测量到的有意义的数字或所有准确数字和一位可疑数字。
2. 校准曲线:用于描述待测物质的浓度或量与相应的测量仪器的响应量或其它指示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的曲线。
3. 膜电位:电极敏感膜形成2个界面,与溶液接触后形成两个相间电位,二者差。
4. 共振线:原子外层电子从基态跃迁至第一激发态时所吸收的一定波长的谱线称为共振吸收线,由第一激发态直接跃迁至基态所辐射的谱线称为共振发射线,均称共振线。
二.填空题1.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OH-的共轭酸是;HAc 的共轭碱是。
2.按滴定反应的类型分,滴定分析方法通常可分为滴定法、滴定法、滴定法和滴定法四类。
3.计算一元弱酸HA溶液中[H+]的最简公式是。
4. 在碘量法中常用的专属指示剂是。
5. 生成难溶性银盐的沉淀滴定法称为。
6.按固定相的种类不同可将气相色谱法分为、。
三、选择题▲ 每题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在正确答案前打“√”1. 有一组平行测定所得的数据,要要判断其中是否有可疑值,应采用A. F检验B. t检验C. Q检验D.H检验2. 液体样品的分析结果用物质的质量浓度ρ表示时,其单位的正确表示为A. mmol/kgB. mmol/cm3C. mg/LD. mol/L3. 共轭酸碱对的K a与K b的关系是A. K a K b =1B. K a K b = K wC. K a /K b = K wD. K b /K a = K w4. 标定NaOH 溶液常用的基准物有A. 无水Na2CO3B. CaCO3C. 硼砂D. 邻苯二甲酸氢钾5. αM(L)=1表示A. [M]=[L]B. M与L副反应相当严重C. M的副反应较小D. M与L不发生副反应6. 二苯胺磺酸钠是Ce4+滴定Fe2+的常用指示剂,它属于A. 氧化还原指示剂B. 自身指示剂C. 专属指示剂D. 金属离子指示剂7. 一般要在与入射光垂直的方向上观测荧光强度,这是由于A. 荧光强度最大B. 荧光强度比透射光强度大C. 只有在与入射光垂直的方向上才有荧光D. 荧光是向各个方向发射的,可减小透射光的影响8. 气态原子吸收光辐射被激发后,再发射与原吸收线波长相同的荧光称为A. 共振荧光B. 斯托克斯荧光C. 反斯托克斯荧光D. 敏化荧光四、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可减小分析测量中的随机误差。
波谱解析--- 山大20年考试题库及答案

名词解释(1/6)1、NOE:在核磁共振中,当分子内有在复空间位置上互相靠近的两个核A和B时,如果用双共振法照射A,使干制扰场的强度增加到刚使被干扰的谱线达到饱和,则另一bai个靠近的质子B 的共振信号就会增加,这种现象称NOE2、发色团:从广义来说,所谓生色团,是指分子中可以吸收光子而产生电子跃迁的原子基团。
但是,人们通常将能吸收紫外、可见光的原子团或结构系统定义为生色团。
3、指纹区:红外光谱1300~10000px-1的低频区称之为指纹区(fingerprint region)。
指纹区的峰多而复杂,没有强的特征性,主要是由一些单键C-O、C-N和C-X(卤素原子)等的伸缩振动及C-H、O-H等含氢基团的弯曲振动以及C-C骨架振动产生。
当分子结构稍有不同时,该区的吸收就有细微的差异,就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指纹一样,因而称为指纹区。
4、偶合常数:自旋偶合会产生共振峰的分裂后,两裂分峰之间的距离(以Hz为单位)称为偶合常数,自旋偶合会产生共振峰的分裂后,两裂分峰之间的距离(以Hz为单位)称为偶合常数,用J 表示.J的大小表明自旋核之间偶合程度的强弱.与化学位移的频率差不同,J不因外磁场的变化而变化,受外界条件(如温度、浓度及溶剂等)的影响也比较小,它只是化合物分子结构的一种属性.上面已指出,偶合的强弱与偶合核之间的距离有关,对于来说,根据旋合核之间相距的键数分为同碳(偕碳)偶合、邻碳偶合和远程偶合三类.★同碳偶合如C上氢核的偶合为同碳偶合,用表示(左上角的数字为两相距的单键数).同碳偶合常数变化范围非常大,其值与结构密切相关.如乙烯中同碳偶合J=2.3Hz,而甲醛中J=42Hz .同碳偶合一般观察不到裂分现象,要测定其裂分常数,需采用同位素取代等特殊方法.★邻碳偶合如为邻碳偶合,用表示.在饱合体系中的邻碳偶合是通过三个单键进行的,偶合常数大约范围为16Hz.邻碳偶合在NMR谱中是最重要的,在结构分析上十分有用,是进行立体化学研究最有效的信息之一.与邻碳上两个所处平面的夹角有关,如图16.14所示(称为Karplus曲线).5、屏蔽效应:由于其他电子对某一电子的排斥作用而抵消了一部分核电荷对该电子的吸引力,从而引起有效核电荷的降低,削弱了核电荷对该电子的吸引,这种作用称为屏蔽作用或屏蔽效应。
分光光度分析试卷 (2)

6. 比 色 分 析 与 分 光 光 度 法 主 要 应 用 于 测 定
三、计算题(共 60 分) 1.(5 分)欲测定某有机胺的摩尔质量,先用苦味酸(M=229 g/mol)处理,得到苦味 酸胺(系 1:1 的加合物)。今称取此苦味酸胺 0.0300 g,溶于乙醇并配制成 1 L 溶液, 用 1.00 cm 的比色皿,于其最大吸收波长 380 nm 处测得吸光度为 0.800[已知苦味 酸胺在 380nm 处 ]。试求该有机胺的摩尔 质量。 2.(7 分)现以 TAR 为显色剂测定人发中的微量铁。称取试样 0.200 g,经处理后 转移至 25 mL 容量瓶中定容,移取 10.0 mL 于另一 25 mL 容量瓶中,加显色剂 2 mL, 加水至刻度。用 1cm 比色皿以试剂空白为参比,于波长 730 nm 处测得其吸光度 为 0.360。试计算试样中的铁含量[已知 730=3.0× 104 L/(mol· cm), Ar(Fe)=55.85]。 3.(8 分)已知 KMnO4 标准溶液浓度为 0.02000 mol/L,用其配制 250 mL 质量浓 度为 0.1000 mg/mL 的标准锰溶液需取多少毫升?一定条件下测该标准溶液吸光 度为 0.420。取未知 Mn2+溶液 10.00 mL 经氧化为 MnO4-后,定容为 50 mL,同样条 件下测得吸光度为 0.310 。求未知液中 Mn2+ 的质量浓度 ( 以 mg /mL 表示 ) 。 [Mr(KMnO4)=158.64, Ar(Mn)=54.94] 4.(10 分)尿中磷可用钼酸铵处理,再与氨基奈酚磺酸形成钼蓝,max= 690 nm。 一病 24 h 排尿 1270 mL,尿的 pH=6.5。 取 1.00 mL 尿样, 用上法显色后稀释至 50.00 mL,另取一系列磷标准溶液同样处理,在 690 nm 波长处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测得 吸光度如下: A 计算该病人每天排出的磷有多少克? 2.00 4.00 6.00 8.00 尿样 0.625 0.205 0.410 0.615 0.820 溶液 (P)/1.010-8 gmL-1
山东大学《分光光度分析》课程期末考试复习题(7)

山东大学《分光光度分析》课程期末考试复习题(7)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某非水溶性化合物,在200nm~250nm有吸收,当测定其紫外可见光谱时,应选用的溶剂为()A.CH3-CH2-CH2-CH2-CH2-CH3B.CH3-CH2-OHC.CH2=CH-CH2-CH=CH2D.CH3-CH=CH-CH=CH-CH32.对于两种有色配合物M和N,已知其透光率关系为lgTN-lgTM=1,则其吸光度关系为()A.AN-AM=1B.AN-AM=2C.AN-AM=-2D.AN-AM=-13.质量相等的A、B两物质,其摩尔质量MA>MB。
经相同方式发色后,用同一比色皿在某一波长下测得其吸光度相等,则在该波长下它们的摩尔吸光系数的关系是()A.εA>εBB.εA<εBC.εA=εBD.2εA>εB4.组分A和B的吸光光谱相互干扰,它们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λA和λB,若用双波长法测定A的含量,选择两工作波长λ1和λ2的方法是()A.λ1=λA和λ2=λBB.以λ1为参比波长、λ2为测定波长,使B组分在λ2和λ1具有相等的吸光度C.使λ1=λB,选择λ2使B组分在λ2和λ1具有相等的吸光度D.使λ2=λB,选A、B两吸收峰相交处的波长为使λ15.某吸光物质的摩尔质量为M,则其摩尔吸光系数ε与吸光系数a之间的换算关系为()A.ε=aMB.ε=a/MC.ε=aM/1000D.ε=1000a/M6.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在被适当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A.向长波方向移动B.向短波方向移动C.不移动D.移动方向不确定7.对于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其浓度为co时的透光度为T0;如果其浓度增大1倍,则此溶液透光度的对数为()A.T0/2B.2T0C.2lgT0D.0.5lgT08.在光度分析中,某有色物质在某浓度下测得其透光度为T;若浓度增大1倍,则透光度为()A.T2B.T/2C.2TD.T1/29.某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很大,则表明()A.该物质溶液的浓度增大B.光通过该物质溶液的光程长C.该物质对某波长的光的吸收能力很强D.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该物质时其检出下限很低10.示差分光光度法和一般分光光度法的不同点在于参比溶液不同。
山东大学光学试题及答案

山东大学光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A. 299,792,458 m/sB. 299,792,458 km/sC. 299,792,458 m/hD. 299,792,458 km/h2. 光的波长与频率的关系是()。
A. 成正比B. 成反比C. 无关D. 相等3. 光的干涉现象是由于()。
A. 光的反射B. 光的折射C. 光的衍射D. 光的波动性4. 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
A. 横波B. 纵波C. 非波D. 随机波5. 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干涉条纹的间距与()有关。
A. 双缝间距B. 观察屏距离C. 光的波长D. 所有以上因素6. 光的全反射现象发生在()。
A. 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B. 光从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C. 光在真空中传播D. 光在任何介质中传播7. 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
A. 光的折射率随波长变化B. 光的传播速度随波长变化C. 光的频率随波长变化D. 光的波长随频率变化8. 激光的特点是()。
A. 高亮度B. 高单色性C. 高相干性D. 所有以上特点9. 光纤通信利用的是光的()。
A. 反射B. 折射C. 衍射D. 干涉10. 光的多普勒效应说明光的频率会随着观察者和光源的相对运动而()。
A. 增加B. 减少C. 保持不变D. 随机变化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光的折射定律由斯涅尔定律描述,该定律表明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值之比等于两种介质的______。
2. 光的波长λ、频率f和传播速度v之间的关系为v = ______。
3. 光的偏振片可以阻挡特定方向振动的光波,允许______方向振动的光波通过。
4.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可以通过公式Δx = ______来计算。
5. 光的全反射条件是入射角大于临界角,临界角可以通过公式sinC = ______来确定。
6. 激光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受激发射,其中“受激”指的是光子激发原子从______能级跃迁到基态。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化学与仪器分析模拟题2

化学与仪器分析专科模拟试题2一、选择题1、从精密度好就可断定分析结果可靠的前提是( )。
A.偶然误差小B.系统误差小C.平均偏差小D.标准偏差小2、在水溶液中共轭酸碱对K a与K b的关系是( )(A) K a·K b=1 (B) K a·K b=K w(C) K a/K b=K w(D) K b/K a=K w3、有一化验员称取0.5003g铵盐试样,用甲醛法测定其中氮的含量。
滴定耗用0.280mol/LNaOH溶液18.30ml,下列四种计算结果中合理的是( )。
A.17%B.17.4%C.17.44%D.17.442%4、BaSO4沉淀重量法测定Ba2+时,对于BaSO4沉淀的洗涤最好使用( )。
A.母液B.水C.稀H2SO4D.稀HCl5、在分光光度计上用标准对照法测定某中药注射液中黄酮甙的含量,标准溶液浓度为0.02mg/ml,其吸光度为0.460,样品供试液吸光度为0.230,样品中黄酮甙含量为( )。
A.0.01mg/mlB.0.1mg/mlC.0.02mg/mlD.0.2mg/ml6、衡量色谱柱柱效的指标是( )。
A.相对保留值B.分离度C.容量比D.理论塔板数7、色谱法定量分析时,要求混合物每一组分都能出峰的方法是( )。
A.外标法B.内标法C.归一化法D.定量进样法二、填空题1、指出下列各情况会引起何种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天平零点稍有变动______________;蒸馏水中含有微量杂质离子______________。
2、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一般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种。
3、写出下列酸碱组分水溶液的质子平衡式:NH3·H2O______________;H2CO3______________。
4、以酸碱滴定为例,滴定突跃是指的是,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指,选择的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该在滴定突跃的范围。
5、以下操作条件对分析结果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a 标定NaOH的H2C2O4•2H2O失去部分结晶水,。
山大考试题库及答案 波谱解析参考答案

波谱解析试题1一、名词解释:1.发色团 2. 化学位移二、简答题:1.红外光谱在结构研究中有何用途?2.偏共振去偶碳谱在结构研究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三、化合物可能是A或B,它的紫外吸收λmax 为314nm (lgε=4.2),指出这个化合物是属于哪一种结构。
(A)(B)四、下面为化合物A、B的红外光谱图,可根据哪些振动吸收峰推断化合物A、B中分别存在哪些官能团?A:B:五、归属下列化合物碳谱中的碳信号。
(15)六、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14H14S,其氢谱如下图所示,试推断该化合物的结构式,并写出推导过程。
(15分)七、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3H7ON, 结合下面给出的图谱,试推断其结构,并写出简单的推导过程。
波谱解析试题1答案一、名词解释:1.发色团:从广义上讲, 分子中能吸收紫外光和(或)可见光的结构系统叫做发色团。
因常用的紫外光谱仪的测定范围是200~40Onm 的近紫外区, 故在紫外分析中,只有π-π* 和(或) n-π* 跃迁才有意义。
故从狭义上讲,凡具有π键电子的基团称为发色团2. 化学位移:不同类型氢核因所处化学环境不同, 共振峰将分别出现在磁场的不同区域。
实际工作中多将待测氢核共振峰所在位置 ( 以磁场强度或相应的共振频率表示 ) 与某基准物氢核共振峰所在位置进行比较, 求其相对距离, 称之为化学位移。
二、简答题:1.红外光谱在结构研究中有何用途?(1)鉴定是否为某已知成分(2)鉴定未知结构的官能团(3)其他方面的应用:几何构型的区别;立体构象的确定;分子互变异构与同分异构的确定。
2.偏共振去偶碳谱在结构研究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当照射1H 核用的电磁辐射偏离所有l H 核的共振频率一定距离时, 测得的13C-NMR(OFR) 谱中将不能完全消除直接相连的氢的偶合影响。
此时,13C 的信号将分别表现为q (CH3), t (CH2),d(CH),s(C)。
据此,可以判断谈的类型。
三、A: 217(基值)+30(共轭双烯)+5×2(环外双键)+5×4(烷基)=277(nm)B: 217(基值)+30(共轭双烯)+36(同环二烯)+5×1(环外双键)+5×5(烷基)=313(nm)其中,化合物B的计算值与给出的紫外吸收λmax (314nm)接近,因此,该化合物为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大学分光光度分析期末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某非水溶性化合物,在200nm~250nm有吸收,当测定其紫外可见光谱时,应选用的溶剂为()
A. CH3-CH2-CH2-CH2-CH2-CH3
B. CH3-CH2- OH
C.CH2=CH-CH2-CH=CH2
D.CH3-CH=CH-CH=CH-CH3
2.对于两种有色配合物M和N,已知其透光率关系为lg T N-lg T M=1,则其吸光度关系为()
A.A N-A M=1
B. A N-A M=2
C.A N-A M=-2
D. A N-A M=-1
3.质量相等的A、B两物质,其摩尔质量M A>M B。
经相同方式发色后,用同一比色皿在某一波长下测得其吸光度相等,则在该波长下它们的摩尔吸光系数的关系是()
A.εA>εB
B. εA<εB
C.εA=εB
D.2 εA>εB
4.组分A和B的吸光光谱相互干扰,它们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λA和λB,若用双波长法测定A的含量,选择两工作波长λ1和λ2的方法是()
A.λ1=λA和λ2=λB
B.以λ1为参比波长、λ2为测定波长,使B组分在λ2和λ1具有相等的吸光度
C.使λ1=λB,选择λ2使B组分在λ2和λ1具有相等的吸光度
D.使λ2=λB,选A、B两吸收峰相交处的波长为使λ1
5.某吸光物质的摩尔质量为M,则其摩尔吸光系数ε与吸光系数a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A.ε=aM
B.ε=a/M
C.ε=aM/1000
D.ε=1000a/M
6.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在被适当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
A.向长波方向移动
B. 向短波方向移动
C.不移动
D.移动方向不确定
7.对于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其浓度为c o时的透光度为T0;如果其浓度增大1倍,则此溶液透光度的对数为()
A. T0/2
B.2T0
C.2lg T0
D.0.5lg T0
8.在光度分析中,某有色物质在某浓度下测得其透光度为T;若浓度增大1倍,则透光度为()
A. T2
B. T/2
C.2T
D.T1/2
9.某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很大,则表明()
A.该物质溶液的浓度增大
B.光通过该物质溶液的光程长
C.该物质对某波长的光的吸收能力很强
D.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该物质时其检出下限很低
10.示差分光光度法和一般分光光度法的不同点在于参比溶液不同。
前者的参比溶液为()
A.溶剂
B.蒸馏水
C.在空白溶液中加入比被测试液浓度稍低的标准溶液
D.在空白溶液中加入比被测试液浓度稍高的标准溶液
11.某显色剂在pH值为1~6时呈黄色,pH值为6~12时呈橙色,pH值大于13时呈红色。
该显色剂与某金属离子配位后呈红色,则该显色反应()
A.应在弱酸性溶液中进行
B.应在弱碱性溶液中进行
C.可在任意pH条件下进行
D.应在强碱性溶液中进行
12.在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某有色物质的浓度时,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A.比色皿外壁有水珠
B.待测溶液注到比色皿的2/3高度处
C.光度计没有调零
D.将比色皿透光面置于光路中
13.在可见分光光度计中常用的检测器是()
A.光度管
B.检流计
C.光电倍增管
D.毫伏计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透光率与浓度成正比
B.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
C.摩尔吸光系数随波长而改变
D.玻璃棱镜适用于紫外光区
15.在分光光度分析中,常出现工作曲线不过原点的情况。
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情况有()
A.试液和参比溶液所用吸收池不匹配
B.参比溶液选择不当
C.显色反应的灵敏度太低
D.被测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太大
16.下列化合物中,能吸收较长波长的辐射的化合物是()
A.苯
B.二甲苯
C.对氯代甲苯
D.萘
17.下列有机化合物中含有生色团的是()
A.CH4
B.CH3OH
C.CH3COCH3
D.C2H4
18.不能用做紫外-可见光谱法定性分析参数的是()
A. 最大吸收波长B.吸光度
C.吸收光谱的形状D.吸收峰的数目
19.对吸收带不产生影响的因素是()
A.空间位阻影响
B.体系的pH值
C.溶剂效应
D.温度
20.下列各带中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的是()
A.R带
B.E带
C.B带
D.K带
二、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0分)
1.吸收光度法包括、、等。
它们是基于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2.光度法定性分析的理论基础,是基于各物质的最大是不同的。
3.某溶液的吸光度A与透光度T的关系式为。
4.由光的单色性差引起的偏离比耳定律,其原因是物质对不同波长光吸收的
不同。
5.光度计中的单色器的质量要求主要有:单色器对复合光的要高,一般要求单色器出来的光波长的半宽度约为nrn。
6.光度分析中对检测器的主要质量要求有:光电转换器的要好且要有快速灵敏的。
7.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主要有:试剂的、显色剂的和
及。
8.三元配合物在光度测定个有重要应用,这是因为它非常,对光有较大的。
9.分光光度法的应用主要是、、(写出三种)。
三、计算题(共60分)
1.(5)用丁二酮肟比色法测定某合金钢中的镍。
称取一定量的试样溶解后定容为100 mL。
移取10 mL, 显色后稀释至50 mL。
用1.00 cm的比色皿于470 nm 处测其吸光度[ε470=1.3×104L/(mol·cm)]。
欲使镍的质量分数恰好等于吸光度值,则应称取试样多少克? [Ar(Ni)=58.69]
2.(5)强心药托巴丁胺(Mr=270)在26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ε =703 L⋅mol-1⋅cm-1.取一片该药溶于水稀释至2.00 L,静置后取上层清液用1.00cm吸收池于260nm波长处测得吸光度为0.687,计算药片中含托巴丁胺多少克?
3.(10分)某酸碱指示剂系一元弱酸,其酸式型体HIn在410nm处有最大吸收,碱式型体In-在645nm处有最大吸收,在该两波长下,吸收互不干扰。
今配有浓度相同,而pH值分别为7.70和8.22的两溶液在波长为665nm处用1cm吸收他分别测得吸光度为0.400和0.500,求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pH值?若用相同浓度的溶液在强碱性介质中,在保持测量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测得吸光度为多少?
4.(10分)某一含Fe溶液在λ508nm处,使用1cm比色皿,用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蒸馏水作参比,得透射比T=0.079。
已知 =1.1×104L/(mol·cm)。
若用示差法测定上述溶液,问需多大浓度的铁作参比溶液,才能使测量的相对误差最小?
5.(15分)某酸碱指示剂在水中存在下列平衡:
HIn === H++In-
(黄色) (蓝色)
在650nm处仅In-有吸收。
今配制两份同浓度而不同pH的指示剂溶液,于650nm 处在同样测量条件下测量吸光度,得到pH1=4.50时,A1= 0.180;pH2=5.10时,A2= 0.360;求该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
6. (15分)连续变化法测定Fe3+与SCN-形成的络合物的组成。
用Fe3+与SCN-浓度均为2.00×10-3mol·L-1的标准溶液,按下列方法配置一系列总体积为10.00
用作图法求络合物的组成及络合物的稳定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