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四节

合集下载

第三章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每张重点汇总)

第三章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每张重点汇总)

第三章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要点一:气候的地区差异1.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

2.气候的地区差异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情况不一样,气候就很不相同。

世界上有的地区终年炎热多雨;有的地区长冬无夏,终年寒冷;有的地区干旱少雨;有的地区冬季寒冷,降水稀少,夏季炎热,雨水集中。

根据各地气候的差异,人们将气候分为不同类型。

【例题1】我们最为关注的气候要素是( )A.气温和光照B.降水和风力C.气温和降水D.气温和风力点拨: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人们根据不同气温和降水的组合,把全球分为不同的气候类型。

答案:C要点二: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重点)l.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虽然世界各地的气候复杂多样,但是它们的分布有一定规律。

其中,热带的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寒带的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极圈内,亚热带和温带的气候大致分布在北回归线与北极圈、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

(1)热带气候的分布及特点。

[来源:学科网ZXXK](2)亚热带气候的分布及特点(3)温带气候的分布及特点(4)寒带和高原山地气候的分布及特点2.不同的自然景观不同的气候类型呈现不同的自然景观,如下表:【例题2】图中所示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点拨:本题关键看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来判断气候类型。

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和降水的分配没有同期,也就是说冬季温和但是降水量多,夏季高温但是降水量少,所以这种典型的气候是地中海气候。

故选A。

答案:A【例题3】亚洲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点拨:本题为单一型选择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状况。

亚洲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因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故本题答案为B。

答案:B要点三: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难点)1.纬度位置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最主要的因素,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不同纬度地区接受太阳的辐射不同,纬度的高低决定了一个地区接受太阳光热的多少。

第三章 第4节 原子核的结合能

第三章  第4节  原子核的结合能

1.[多选]中子和质子结合成氘核时,质量亏损为 Δm,相应的
能量 ΔE=Δmc2=2.2 MeV 是氘核的结合能。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用能量小于 2.2 MeV 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不
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
B.用能量等于 2.2 MeV 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可能
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为零
ΔE=Δmc2 进行计算,能量单位是 J;若质量单位是 u,则
利用 ΔE=Δm×931.5 MeV 进行计算,故选项 C 正确。 答案: C
结合能的计算 [例 1] 如果要把168O 分成 8 个质子和 8 个中子,要给它 多少能量?要把它分成 4 个42He,要给它多少能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已知186O 的核子平均结合能是 7.98 MeV,42He 的核子平均结合能是 7.07 MeV。
对结合能与比结合能的理解
1.结合能 要把原子核分开成核子时吸收的能量或核子结合成原子 核时放出的能量。 2.比结合能 等于原子核的结合能与原子核中核子个数的比值,它反映 了原子核的稳定程度。
3.比结合能曲线 不同原子核的比结合能随质量数变化图线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看出,中等质量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最大,轻核和 重核的比结合能都比中等质量的原子核要小。
2.原子质量单位为 u,1u 相当于 931.5 MeV 的能量,真空中光速
为 c。当质量分别为 m1(kg)和 m2(kg)的原子核结合为质量为
M(kg)的原子核时,释放出的能量是
()
A.(M-m1-m2)·c2 J B.(m1+m2-M)×931.5 J C.(m1+m2-M)·c2 J D.(m1+m2-M)×931.5 eV 解析:选 C 在计算核能时,如果质量的单位是 kg,则用

第三章第4节 可燃混合气的形成

第三章第4节 可燃混合气的形成

分隔式
涡流室 复杂
空间雾化 为主
预燃室 复杂
空间雾化
压缩涡流
要求较低 轴针式 10~15 大 难 16~20 低 <5000 <100
燃烧涡流
要求低 轴针式 8~13
最大 最难 18~22
低 <3500 160~200
要求高 多孔6~12
20~40 小
容易 12~15
高 <1500 >200
半开式
一般 空间雾化 为主(进气
涡流) 进气涡流
较强 要求较高 多孔4~6 18~25
较小 较易
16~18
高 <4000 <150
球形 一般
油膜蒸发
进气涡流 最强 一般
单孔或双孔 17~19 较小 难 17~19 较低 <2500 90~130
室壁面上,靠强烈的进气涡流将燃油在燃烧室壁面上摊布成
一层很薄的油膜,油膜受热逐层蒸发并与空气混合。
优点:燃烧柔和、无烟。
但是对空气涡流要求较高,适用于半开式(或球形)燃烧
室的小型高速柴油机。
2
二、影响混合气形成的因素
燃油 雾化质量
影响可燃混合 气形成的因素
燃烧室内空气 涡动情况
压缩终点 气缸热状态
优点:工作柔和,燃烧噪声
小,排烟少,过量空气系数
小,对燃油品质适应性强。
缺点:起动性能差(燃油雾
化差),变负荷性能差,高
低速运转性能差别大,在大
缸径上应用困难。
仅限于某些小型高速柴油机。
14
4、涡流室式燃烧室(主、副燃烧室)
燃油全部喷入副燃烧室, 空气沿通道进入副燃烧室, 形成可燃混合气并燃烧。

选修4 第三章 第四节 沉淀溶解平衡

选修4 第三章 第四节 沉淀溶解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
一、物质的溶解性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溶解度
微溶
难(不)溶
>10g 1~10g 0.01~1g <0.01g 说明: 1、能溶于水的非电解质有的不电离, 有的与水发生反应而生成电解质 2、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由本身性 质决定。 3、物质在水中的“溶”与“不溶”是 相对的,“不溶”是指难溶,没有绝对 不溶的物质
4、溶度积规则 (1)通过比较溶度积(KSP)与溶液中有关离 子浓度幂的乘积(离子积QSP)的相对大小, 可以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定条件下能否生 成沉淀或沉淀是否溶解, 或是否处于平衡 状态(饱和溶液) (2)对于同条件、同类型的物质,KSP越小, 其溶解度就越小,越容易转化为沉淀 例:0.100mol · L -1 的MgCl2溶液和等体积同 浓度的NH3· H2O混合,会不会生成Mg(OH )2 的沉淀?已知:KSP[Mg(OH) 2 ]=5.61×10-12; Kb(NH3· H2O)=1.77×10-5
五、溶度积、溶解度、饱和溶液物质的 量浓度之间的换算
教材完全解读 120页 六、生活中的沉
溶解 沉淀
mAn+(aq) + nBm-(aq)
KSP
m n n+ m=[c(A )] · [c(B )]
友情提示: c(An+)= m c(AmBn) c(Bm-)= n c(AmBn)
3、影响溶度积的因素 (1)内因 KSP的大小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 解能力。 难溶电解质的本性是决定KSP的根本因素 (2)外因——温度 温度一定,KSP一定 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 来说, KSP是一个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量
AgCl(s)
溶解 沉淀
Ag+(aq) + Cl-(aq)

第3章 第四节

第3章 第四节

)
sZ
]nv
不考虑叶片厚度s,则:
q 2bπ(R2 r 2 )nv
▪流量脉动
当不考虑叶片厚度等因素时,瞬时流量是均匀的。 叶片数为4的倍数时流量脉动最小。
双作用叶片泵的结构特点:
定子曲线:由八段弧线组成,两段短半径圆弧,两段长半 径圆弧,四段过渡曲线:等加(减)速曲线
叶片倾角:叶片在吸油区和压油区的压力角变化较大,所 以叶片前倾θ性力 作用下运动自如,并减小 磨损,减少叶片受弯的力 ,叶片槽通常向后倾斜 20°~30°。
3、单作用叶片泵的特点小结
定子曲线:单作用叶片泵定子内表面为圆面。 叶片倾角:一般后倾20°~30°。故不得反转。 径向力:转轴所受径向力不平衡,有径向不平衡
力,不宜用于高压。 离心力:叶片伸出主要靠离心力作用 根部通油:叶片槽根部分别接通吸、压油腔,以
一、单作用叶片泵
第三节 叶片泵
叶片泵又分为单作用叶片
泵和双作用叶片泵。单作用叶 片泵转子每转一周,吸、压油
单作用叶片泵
各一次,故称为单作用叶片泵;
双作用叶片泵因转子旋转一周, 变量叶片泵
叶片在转子叶片槽内滑动两次,
完成两次吸油和压油而得名。
双作用叶片泵只能作定量泵, 双作用叶片泵
单作用叶片泵可作变量泵。
(2)单作用叶片泵的叶片数为 数,以减小瞬时流量的脉动。
(3)单作用叶片泵可以通过改变定子的
来调节泵的排量和流量。
(4)双作用叶片泵叶片一般
倾13°。
(5)双作用叶片泵的叶片数为 数,以减小瞬时流量的脉动。
3、简答题
(1)、画出外反馈限压式变量叶片泵泵的特性曲线,并分析其工作原理和应用。
(2)、分析并比较单作用和双作用叶片泵的结构特点。

高中物理第三章《第4节-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新人教版选修

高中物理第三章《第4节-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新人教版选修

[解析] 当开关K接通时,根据安培定则知电磁铁附近磁感 线的分布如图所示,由左手定则知通电直导线此时左端受力指 向纸内,右端受力指向纸外,故导线将转动,转到与磁感线接 近垂直时,整个导线受到的磁场力将竖直向下,故悬线张力变 大,选项D正确.
[答案] D
考点三 磁电式电流表 磁电式电流表的灵敏度较高,那么其原理是什么呢?
左手定则应用的两个要点 (1)安培力的方向既垂直于电流的方向,又垂直于磁场的方 向,所以应用左手定则时,必须使大拇指指向与四指指向和磁场 方向均垂直. (2)由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不一定垂直,所以磁场方向不一 定垂直穿入手掌,可能与四指方向成某一夹角.但四指一定要指 向电流方向.
[变式训练] 如图所示,导线 ABC 为垂直折线,其中电流 为 I,AB=BC=L,导线所在的平面与匀强磁场垂直,匀强磁场 的磁感应强度为 B,求导线 ABC 所受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
把整段导线分为多段电流元,先用 左手定则判断每段电流元受力的方 电流元法 向,然后判断整段导线所受合力的 方向,从而确定导线的运动方向 环形电流可等效成小磁针,通电螺 等效法 线管可以等效成条形磁铁或多个环 形电流,反过来也成立
通过转动通电导线到某个便于分析的特殊 特殊位置法 位置,然后判断其所受安培力的方向,从
(3)形象记忆左手定则和安培定则的不同用途:“力”字最 后一笔是向左写的,用左手判断安培力的方向,电流的磁场中的 “电”字最后一笔是向右写的,用右手判断电流的磁场方向.简 称“左力右电”.
2. 安培力的大小 (1)当 B 与 I 垂直时,F=BIL;当 B 与 I 成 θ 角时,F=BILsinθ, θ 是 B 与 I 的夹角. (2)B 对放入的通电导线来说是外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3)导线 L 所处的磁场应为匀强磁场;在非匀强磁场中,公 式 F=BILsinθ 仅适用于很短的通电导线(我们可以把这样的直 线电流称为直线电流元).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三章第四节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三章第四节
第三章 晶体的结构
与性质 第四节
离子晶体
一、离子晶体
1、离子晶体
概念: 由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离子键结 合而成的晶体叫做离子晶体
组成微粒: 阴阳 无分子式 离子 化学式表示离子最简整数比
粒子间作用力:离子键 配位数(缩写为C.N.) 一个离子周围最邻近的异电性离子的数目
一、离子晶体
2、常见离子晶体
一、离子晶体
4、离子晶体的物理性质
熔沸点较高,硬度较大,难挥发难压缩。 一般易溶于水,而难溶于非极性溶剂 固态不导电,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二、晶格能
1、定义:
气态离子形成1摩离子晶体时释放的能量
2、晶格能的大小的影响因素
电荷、离子半径 随着离子电荷的增加或者核间距离的缩短 晶格能增大 晶格能越大,离子晶体越稳定 熔点越高,硬度越大
阳离子配位数 8
一、离子晶体
每个F— 周围 最近且等距离的 F—有 6 个
每个Ca2+周围 最近且等距离的 Ca2+有 12 个
每个晶胞中 F—有 8 个 Ca2+有 4 个
一、离子晶体
3、影响离子晶体配位数的因素
①几何因素:晶体中正负离子的半径比 ②电荷因素:正负离子的电荷比 ③键性因素:离子键的纯粹程度
一、离子晶体
②CsCl 晶体 阴离子配位数Cl—有 1 个 Cs +有 1 个 每个Cl— 周围最近且等距离的Cl—有 6 个 每个Cs+周围最近且等距离的Cs +有 6 个
一、离子晶体
CsCl晶胞
NaCl晶胞
一、离子晶体
③CaF2晶体
阴离子配位数 4
强碱、金属氧化物、部分盐类
阴离子配位数 6

第三章第四节

第三章第四节
4 ,与相邻的合成氨厂联合设计了如图所示制备(NH4)2SO4 的工
艺流程: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合成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该反应在__ ______(填设备名称)中发生。沉淀池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该反应能够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自主探究
精要解读
实验探究
活页规范训练
【例2】已知:25 ℃时,Ksp[Mg(OH)2]=5.61×10-12,Ksp
(MgF2)=7.42×10-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者的c(Mg2+)大
)。
A.25 ℃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F2溶液相比,前
B.25 ℃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NH4Cl固
自主探究
精要解读
实验探究
活页规范训练
【体验1】自然界地表层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
后变成CuSO4溶液,向地下深层渗透,遇到难溶的ZnS或PbS,慢
慢转变为铜蓝(CuS)。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CuS的溶解度大于PbS的溶解度 )。
B.原生铜的硫化物具有还原性,而铜蓝没有还原性
C.CuSO4与Zn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2++S2-===CuS↓ D.整个过程涉及的反应类型有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解析 由PbS转化生成CuS,说明CuS更难溶,CuS中的S为 -2价,仍具有还原性,CuSO4与Zn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 ZnS===CuS+Zn2+ 答案 D
(2)加沉淀剂法

以Na2S、H2S等作沉淀剂,使Cu2+等生成极难溶的硫化物 沉淀。反应离子方程式如下: Cu2++S2-===CuS↓ ,Cu2++H2S===CuS↓+2H+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离子晶体[明确学习目标] 1.能说明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2.了解晶格能的应用,知道晶格能的大小可以衡量离子晶体中离子键的强弱。

学生自主学习一、离子晶体1.定义:由□01阳离子和□02阴离子通过□03离子键结合而成的晶体。

2.晶体结构的决定因素3.离子晶体的性质4.三种常见离子晶体的结构(1)NaCl型①如右图所示,每个Na+周围距离最近的Cl-是□086个(上、下、左、右、前、后各□091个,即配位数是□106),构成正八面体;每个Cl-周围距离最近的Na+也是□116个(即配位数是□126),构成正八面体。

由此可推知该晶体的化学式为□13 NaCl。

②每个Na+周围距离最近的Na+是□1412个(上层□154个,同层□164个,下层□174个),每个Cl-周围距离最近的Cl-也是□1812个。

③每个晶胞中实际拥有的Na+数是□194,Cl-数是□204。

由此也可推知该晶体的化学式为□21NaCl。

(2)CsCl型①如下图,每个Cs+周围距离最近的Cl-是□228个(即配位数是□238),构成正六面体;每个Cl-周围距离最近的Cs+也是□248个(即配位数是□258),构成□26正六面体。

由此可推知该晶体的化学式为□27CsCl。

②每个Cs+周围距离最近的Cs+是□286个(上、下、左、右、前、后各□291个),构成□30正八面体;每个Cl-周围距离最近的Cl-也是□316个,构成□32正八面体。

③每个晶胞中实际拥有的Cs+数是□331____,Cl-数是□341。

由此也可推知该晶体的化学式为□35CsCl。

(3)CaF2晶体(如图所示)每个Ca2+周围最邻近的F-有□368个,即Ca2+的配位数为□378;每个F-周围最邻近的Ca2+有□384个,即F-□394。

在CaF2晶体中,Ca2+和F-个数比是□401∶2,刚好与Ca2+和F-的电荷数之比相反。

Ca2+在大立方体的□41顶角和□42面心,□438个F-在大立方体内构成一个小立方体。

二、晶格能1.晶格能的概念是□01气态离子形成1摩尔离子晶体释放的能量,通常取正值。

单位:□02 kJ·mol-1。

2.晶格能的意义(1)晶格能是最能反映离子晶体□03稳定性的数据,晶格能越大,离子键越□04牢固,晶体越□05稳定,而且熔点□06越高,硬度□07越大。

(2)晶格能□08大的矿物先晶出,晶格能□09小的矿物后晶出,即晶格能越□10大,岩浆中的矿物越□11易结晶析出。

1.表示离子晶体的化学式就是组成离子晶体的分子式吗?提示:不是。

离子晶体中不存在小分子,化学式仅表示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的最简式。

如在NaCl、CsCl和ZnS晶体中,都不存在单个的NaCl、CsCl 和ZnS分子。

在这种晶体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都是1∶1,NaCl和CsCl只是表示离子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的化学式,而不是表示分子组成的分子式。

2.晶格能与晶体的熔点、硬度有怎样的关系?提示:晶格能的数据可以用来说明许多典型离子晶体的性质变化规律,晶格能越大,形成的离子晶体越稳定,晶体的熔点越高,硬度越大。

课堂互动探究一、离子晶体1.离子晶体的结构特点(1)构成粒子:阳离子和阴离子。

(2)作用力:离子键。

(3)配位数:一个离子周围最邻近的异电性离子的数目。

2.常见的离子晶体[即时练]1.如下图所示是从NaCl或CsCl的晶体结构中分割出来的部分结构图,其中属于从NaCl晶体中分割出来的结构图是()A.图(1)和(3) B.图(2)和(3)C.图(1)和(4) D.只有图(4)答案 C解析NaCl晶体中,每个Na+周围最邻近的Cl-有6个,构成正八面体,同理,每个Cl-周围最邻近的6个Na+也构成正八面体,由此可知图(1)和(4)是从NaCl晶体中分割出来的结构图。

2.同类晶体物质熔点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试分析下列两组物质熔点规律性变化的原因:A组物质是________晶体,晶体中微粒之间通过________相连。

B组物质是________晶体,价电子数由少到多的顺序是________,粒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离子离子键金属Na<Mg<Al Na>Mg>Al解析A组物质为离子晶体,离子之间通过离子键相结合,由于NaCl、KCl、CsCl中的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数相等,而r(Na+)<r(K+)<r(Cs+),所以离子键的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aCl>KCl>CsCl,故熔点是逐渐降低的。

B组物质为金属晶体,是由金属键结合而成的,因为价电子数Na<Mg<Al,而粒子半径Na+>Mg +>Al+,所以金属键强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Na<Mg<Al,故其熔点是逐渐升高的。

二、晶格能的影响因素离子带电荷数多,核间距越小,晶格能越大,而离子的核间距与离子半径的大小有关,阳离子或阴离子半径越小,离子的核间距就越小,则晶格能越大。

[即时练]3.碱金属卤化物是典型的离子晶体,它们的晶格能与1d0成正比(d0是晶体中最邻近的导电性离子的核间距)。

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晶格能的大小与离子半径成反比B.阳离子相同阴离子不同的离子晶体,阴离子半径越大,晶格能越小C.阳离子不同阴离子相同的离子晶体,阳离子半径越小,晶格能越大D.金属卤化物晶体中,晶格能越小,氧化性越强答案 D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晶格能的大小与离子半径成反比,A正确;由NaF、NaCl、NaBr、NaI晶格能的大小即可确定B正确;由LiF、NaF、KF晶格能的大小即可确定C正确;表中晶格能最小的为碘化物,因还原性F-<Cl-<Br-<I-,可知D错误。

4.铜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很多领域有重要用途,如金属铜用来制造电线电缆,五水硫酸铜可用作杀菌剂。

(1)Cu位于元素周期表中ⅠB族。

Cu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2)如图所示是铜的某种氧化物的晶胞结构示意图,可确定该晶胞中阴离子的个数为________。

(3)Cu 2O 的熔点比Cu 2S 的________(填“高”或“低”),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s 22s 22p 63s 23p 63d 9(或[Ar]3d 9)(2)4(3)高 Cu 2O 与Cu 2S 相比,阳离子相同,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也相同,但O 2-的半径比S 2-的小,所以Cu 2O 的晶格能更大,熔点更高解析 (1)Cu 为29号元素,其价电子排布式为3d 104s 1,则Cu 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 22s 22p 63s 23p 63d 9或[Ar]3d 9。

(2)由铜的氧化物的晶胞结构可知,氧离子有8个位于顶角位置,4个位于棱上,2个位于面上,1个位于体心,故1个晶胞中实际拥有的氧离子个数为8×18+4×14+2×12+1=4。

(3)Cu 2O 与Cu 2S 均为离子晶体,离子晶体的熔点与其晶格能有关,而晶格能与离子所带电荷数及离子核间距有关。

本课归纳总结学习效果检测1.下列有关离子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1 mol氯化钠晶体中有N A个NaCl分子B.氯化钠晶体中,每个Na+周围距离最近且相等的Cl-共有6个C.氯化铯晶体中,每个Cs+周围紧邻8个Cl-D.平均每个NaCl晶胞中有4个Na+、4个Cl-答案 A解析NaCl是离子化合物,其晶体中并不存在单独的“NaCl分子”,“NaCl”只表示阴、阳离子的个数比,表示晶体的组成。

2.有下列离子晶体的空间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图中“●”和化学式中M分别代表阳离子,图中“○”和化学式中N分别代表阴离子,则化学式为MN3的晶体结构为()答案 B解析 观察晶体的结构,应用均摊法计算可知A 中M 的数目为8×18=1,N的数目为1,故其化学式为MN ;B 中M 的数目为8×18=1,N 的数目为12×14=3,故其化学式为MN 3;C 中M 的数目为4×18=12,N 的数目为4×18=12,故其化学式为MN ;D 中M 的数目为8×18+6×12=4,N 的数目为12×14+1=4,故其化学式为MN 。

3.根据下表的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晶格能的大小与正负离子电荷数和距离成正比B .晶格能越大,即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引力越强,晶体的熔点就越高,硬度就越大C .NaF 晶体比NaCl 晶体稳定D .表中物质CaO 晶体最稳定答案 C解析 A 项,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晶格能的大小与正负离子之间的距离成反比;B项,离子键本质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不只是引力,还有斥力等,晶格能越大,即正负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力越强,晶体的熔点就越高,硬度就越大;C项,晶格能:NaF>NaCl,故NaF晶体比NaCl晶体稳定;D项,晶格能越大,晶体越稳定,表中所列物质中MgO晶体最稳定。

4.原子序数逐渐增大的A、B、C、D、E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的部分信息如下表: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问题。

(1)C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A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2)B、C、D单质的熔点从低到高的顺序为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A、C所形成的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与氯化钠晶体结构相似,则晶胞中每个阳离子周围等距且紧邻的阴离子数目为________,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________。

(4)A、D所形成晶体的熔点比C、E所形成晶体的熔点________(填“高”或“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MgO(2)Na<Mg<Al(3)61∶1(4)高离子半径:Al3+<Mg2+、O2-<Cl-,且Al2O3中离子所带电荷比MgCl2中多,故离子键更强,晶格能更大解析由题意可推知:A为O,B为Na,C为Mg,D为Al,E为C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