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选修5第三章第四节有机合成共3课时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有机合成》教学设计

《有机合成》教学设计基本说明:本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选修5教材的第三章第四节,适合具有理科倾向高二学生。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及其官能团相互转化的一些方法;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过程与思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整理知识,培养学生对物质性质及官能团转化的方法的归纳能力;通过合作交流如群学、对学、对辩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自我感知中掌握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感受有机合成研究的一般过程,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品质,学会相互欣赏及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新闻背景资料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综合素养及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官能团衍变的方法的归纳,有机合成基本思路的培养。
课时分配第一课时:有机合成的过程第二课时:逆向合成法内容分析:本节是新增部分的内容,在本章的最后一节。
教材在必修2教材第三章,选修5教材第二、三章介绍了烃及其衍生物的典型代表物的结构特点、性质等方面知识。
有机合成是有机物性质的应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类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相互的转化关系,以及官能团的引入和消去等知识。
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将会认识到有机合成与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并通过逆向合成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与信息迁移能力,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完善。
学生分析:本节是理科倾向的学生选修的内容之一。
通过高一、高二的螺旋式学习过程,学生对有机物的性质有了较熟悉的了解,逻辑思维与信息迁移能力有了提高。
但对教材中隐性知识学习能力较弱,对知识的整合与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设计思路:1、独立预习:课前独立完成学案预习内容2、交流展示:通过对学或群学方式交流预习成果并展示(约10分钟)3、合作探究:通过课内问题的探究,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对教材中隐性知识的学习能力,形成有机合成的基本思路。
(约20分钟)4、点拨提高:解决自我感知中发现的问题,达到知识的升华、拓展(约5分钟)5、检测达能:巩固学习内容,训练解题技巧,初步形成创造性学习的能力(约5分钟)学案设计1、现以乙烯、乙烷、乙酸乙酯、淀粉为原料,有哪些方法可以制备乙醇?指出反应类型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3.4有机合成+

第四节有机合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掌握烃及烃的衍生物性质及官能团相互转化的一些方法②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原则③掌握逆向合成法在有机合成用的应用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整理知识,培养学生对物质性质和官能团转化方法的归纳能力②通过有梯度的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有机合成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逆合成分析法的逻辑思维能力③通过设计情景问题,培养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会结合生产实际选择适当的合成路线②通过对新闻资料的分析,使学生关注某些有机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物的安全生产和使用问题③通过逆合成分析法的研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①官能团相互转化的方法归纳②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成过程分析中的应用教学难点:逆合成分析法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手段:①新闻材料分析,分组讨论,引导启发、激发思考、情景问题的创设与解决、多媒体②针对难点突破而采用的方法:通过设置有梯度的情景问题,分三步,让学生由浅入深的进行合成训练,在动手训练中自己体会、掌握逆合成分析法的思维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多媒体展示与PVC保鲜膜有关的“新闻链接”以及“资料卡”,创设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合成情景引入新课(资料见后附表)【情景创设1】你能够根据已学的知识,利用一些常用的原材料,合成PVC 吗?【教师评价】让学生把自己的方案写到黑板上,做出评价【新课】教师作归纳,以PVC的合成为例,引出有机合成的过程,以流程图直观展现【过渡】实际上很多时候有机合成是不能一步到位的,那我们要学会分析比较目标化合物和基础原料之间在骨架构建和官能团转化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掌握一些官能团的引入或转化方法。
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完成“思考与交流”归纳内容【教师引导】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做出适当的引导通过阅读新闻资料,联系已学知识,解决一个合成问题,初步体会合成的过程与方法【活动1】迁移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写出方程式自我评价形成对有机合成的基本过程的认识,初步了解有机合成的思路创设情景,联系时事新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计一个较容易的实际合成训练,为培养有机合成的分析方法作铺垫,作为完成后面的练习做准备以学生所做的练习做过渡,引出有机合成过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师评价】提问不同小组学生的讨论成果,作出肯定与评价,引导学生做好归纳总结【过渡】当我们掌握了一些官能团的引入或转化方法后,就要学会把这些方法应用到有机合成过程中了【情景创设2】在日常生活中,饮料、糖果中常常添加一些有水果香味的酯类香料,例如具有苹果香味的戊酸戊酯,你能利用1-戊烯为原料合成戊酸戊酯这种香料吗?【教师评价】对学生的成果作出评价,及时纠正错误;引导学生思考总结逆合成分析方法的思路【过渡】我们发现,在分析合成路线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要对不同原料或合成路线的选择,那么【情景问题创设3】想一想:结合生产实际,同学们,你认为在选择原料和合成途径时,你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教师归纳】选择有机合成路线应遵循的一些原则:【活动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共同合作完成“思考与交流”的归纳在评价过程中自我纠正错误,对官能团的引入和转化方法做出更准确的归纳【活动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而且本活动要求学生有一定归纳能力,学生之间可以互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逆合成分析法的思维能力设计一个中等难度的实际合成训反应条件必须比较温和产率较高原料地毒性、低污染、廉价·········【过渡】逆合成分析法是在设计复杂化合物的合成路线是,它是将目标化合物倒退一步寻找上一步反应的中间体,该中间体同辅助原料反应可以得到目标化合物。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3.4《有机合成》名师教学设计

《有机合成》教学设计高新一中高中部化学组石蕊教学内容分析有机合成的实质是对分子结构进行改造和重组,从而得到所需的产物。
本节课在学生学习了常见的有机物——烷烃、烯烃、炔烃、苯及其同系物、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基础上进行,是一节承载了多重目标的课程,不仅要加深对常见有机物转化关系的理解,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利用信息设计创造出合成路线,更需要对可能的多条合成路线进行分析和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学习利用“认知地图”来总结归纳纷繁知识的方法,同时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信息迁移能力将进一步提高,同时也会认识到有机合成和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烃、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等有机物的组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等方面的知识,为有机合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初步涉及了有机合成的理论基础,逻辑思维能力和信息运用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在利用“认知地图”帮助学生复习再现归纳烃及其衍生物的相互转化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有机物的转化关系图,初步学会有机合成的方法——正向分析法和逆向分析法。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利用“认知地图”归纳有机物的转化关系2、会用正、逆合成法设计简单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并能用流程图表示这一过程3、能列举有机合成遵循的一般原则,并对已给定的合成路线进行简要评价(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等途径提高对物质性质和官能团转化方法的归纳能力2、初步学习如何从已给条件中提取相关有用信息进行知识迁移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有机合成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赞赏有机化学家们为人类社会所做出的重要贡献2、形成绿色合成思想,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教学重难点有机合成是高考难点题型之一,实质是利用有机物的性质进行相关的官能团之间的转化反应。
因此本节课的重点为:1、利用“认知地图”法总结归纳官能团之间的转化关系2、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本节课的难点为:逆合成分析的思维方法教学过程设计1.教学流程图2.教学进程。
选修5 第三章 第四节 有机合成(教案)

选修5 第三章第四节有机合成(教案)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倾听、思考体会科学家经过理性的思考和大量的实验之后可以合成出人们需要的物质,感受有机合成的巨大魅力。
环节二:初步形成逆合成分析的方法请以甲苯和乙烯为原料,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合成乙酸苯甲酯的方案资料卡片:你认为在设计合成路线过程中,关键是什么?如果你是香料厂老板,你会采用哪组合成方案呢?请说明理由如果不指定原料,怎样找到合适的原料(来自煤和石油的基础原料)?展示现在工业生产的合成路线:设计、展示合成路线官能团的引入和转化对比评价合成路线,确定优选角度形成逆合成分析的思维方法对比合成路线,进一步体会优选角度从熟悉的物质与变化入手,体会合设计合成路线的关键,并通过对比评价不同的合成路线,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生活观念思维外显,形成有效的思维方法体会有机合成在不断发展创新中,体会化学学习乐趣,培养不断创新意识环节三 : 逆合成分析法应用 随着有机化学的发展,人们不仅可以制备天然有机物,还能合成自然界不存在的有机物,以满足我们的需要。
1508年达芬奇提出把镜片直接戴进眼睛里的想法,时至今日隐形眼镜已成为最普及的镜片种类。
你能结合资料卡片提供的信息,以烃为原料合成隐形眼镜材料的主要成分吗?资料卡片:思考、讨论、分析、书写、展示评价合成路线进一步形成逆合成分析法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有机合成原料 目标化合物正合成逆合成关键:碳骨架的建构优选原则:步骤少原料廉价易得。
高二化学选修5第三章第四节有机合成共3课时教案

第四节有机合成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烃及烃的衍生物性质及官能团相互转化的一些方法2.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原则3.掌握逆向合成法在有机合成用的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梯度的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有机合成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逆合成分析法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设计情景问题,培养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会结合生产实际选择适当的合成路线②通过对新闻资料的分析,使学生关注某些有机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物的安全生产和使用问题③通过逆合成分析法的研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①官能团相互转化的方法归纳②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成过程分析中的应用教学难点:逆合成分析法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入:通过对有机化合物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到很多有机物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如何得到这些有用的有机化合物呢?一.有机合成1.概念:它是利用简单易得的原料,通过有机化学反应,生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化合物。
如:以电石为原料合成乙酸乙酯。
2.有机合成的过程(1)知识准备:①各类烃及衍生物的主要化学性质:②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1)取代反应:甲烷、苯、醇的卤代,苯的硝化、磺化,醇与活泼金属反应,醇的分子间脱水,酯化反应,酯的水解反应等。
2)加成反应:烯烃、苯、醛、油脂等分子中含有C C或C O 可与H2、HX、X2、H2O等加3)氧化反应:有机物加氧或去氢的反应,如:醛基的氧化、醇的催化氧化。
4)还原反应:有机物加氢或去氧的反应,如:烯烃、苯、醛、油脂等与氢气的加成反应。
5)消去反应: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H2O),而形成不饱和化合物的反应。
如乙醇的分子内脱水。
6)酯化反应:醇和含氧酸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
7)如:①酯的水解反应:酯与水发生作用生成相应的醇和羧酸(或羧酸盐)的反应,②糖类物质的水解反应,③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高中化学选修《有机合成》教学设计

《有机合成》教学设计基本说明:本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选修5教材的第三章第四节,适合具有理科倾向高二学生。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及其官能团相互转化的一些方法;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过程与思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整理知识,培养学生对物质性质及官能团转化的方法的归纳能力;通过合作交流如群学、对学、对辩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自我感知中掌握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感受有机合成研究的一般过程,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品质,学会相互欣赏及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新闻背景资料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综合素养及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官能团衍变的方法的归纳,有机合成基本思路的培养。
课时分配第一课时:有机合成的过程第二课时:逆向合成法内容分析:本节是新增部分的内容,在本章的最后一节。
教材在必修2教材第三章,选修5教材第二、三章介绍了烃及其衍生物的典型代表物的结构特点、性质等方面知识。
有机合成是有机物性质的应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类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相互的转化关系,以及官能团的引入和消去等知识。
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将会认识到有机合成与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并通过逆向合成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与信息迁移能力,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完善。
学生分析:本节是理科倾向的学生选修的内容之一。
通过高一、高二的螺旋式学习过程,学生对有机物的性质有了较熟悉的了解,逻辑思维与信息迁移能力有了提高。
但对教材中隐性知识学习能力较弱,对知识的整合与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设计思路:1、独立预习:课前独立完成学案预习内容2、交流展示:通过对学或群学方式交流预习成果并展示(约10分钟)3、合作探究:通过课内问题的探究,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对教材中隐性知识的学习能力,形成有机合成的基本思路。
(约20分钟)4、点拨提高:解决自我感知中发现的问题,达到知识的升华、拓展(约5分钟)5、检测达能:巩固学习内容,训练解题技巧,初步形成创造性学习的能力(约5分钟)学案设计1、现以乙烯、乙烷、乙酸乙酯、淀粉为原料,有哪些方法可以制备乙醇?指出反应类型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人教版选修5 化学:3.4 有机合成 教学设计3

学生已经熟悉了烃、卤代烃、醇、醛、酸、酯等一系列有机物的性质,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又具备了碳骨架的构建、常见官能团引入等知识基础,并掌握有机合成的基本概念。因此,学生有进一步学习有机合成并初步尝试的欲望,具备了求知的情感基础。但学生在这个阶段对中学有机物的系统知识尚未完善,对逆合成分析法还没有深入学习,对信息迁移的灵活度还不够,需要同伴和老师给予指导和支持才能完成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因此,本节课在通过回顾简单官能团的引入来合成常见有机物的同时,以问题驱动和小组合作的方式突破逆合成分析法的学习理解,引导学生通过类比、猜想、讨论、评价等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认知层次,达成有机化学学习“组成—结构—性质—应用”的知识体系。
拓展延伸
缓释长效阿司匹林结构如下,尝试分析合成的基础原料可能有哪些?
感悟逆合成方法
回应课前情景内容,学以致用。
环节五
课堂小结
有机合成的要领有哪些?
1.寻找官能团确定类别——结构
2.寻找中间体、基础原料——反应
3.分析原子团引入路径与顺序——方法
4.有机合成的基本原则——绿色合成
形成自我的知识系统
学习方法指导
环节一
初识
有机合成6min
1.乙烯是合成工业乙醇的主要原料,请尝试以乙烯为原料合成乙醇,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无机试剂任选。
2.乙二醇,用途广泛,可用于化妆品、炸药、涤纶等的合成。请尝试以乙烯为原料合成乙二醇。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无机试剂任选。
回顾官能团引入、物质类别之间的关系,认识简单的正向有机合成。
学习正合成分析法;
交流、感受有机合成在科研中的重要性和再次回顾已有的有机基础知识。
从科学的视角走进化学,通过一系列的与有机合成有关的数据,给学生一震撼的感觉,体会有机合成的地位和重要性,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合成的兴趣。
【化学】高中化学第四节有机合成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

【关键字】化学安徽省滁州二中高二化学《第四节有机合成》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 【教学目标】1.掌握各类有机物的性质、反应类型及相互转化。
2.初步学会设计合理的有机合成路线。
【教学重点】逆合成分析法、合成有机物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逆合成分析法的思维方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师:合成材料的出现,使人类摆脱了只能依靠天然材料的历史,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可以了解有机合成的一般方法和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程序,进一步掌握烃的衍生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深化“结构决定性质”的理论。
【板书】第四节有机合成一、有机合成的过程师:以有机反应为根底的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利用简单易得的原料,通过有机反应,生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任务包括目标化合物分子骨架的构建和官能团的引入。
师:有机合成的过程就像建筑师建造一座大厦,从根底开始一层一层地向上构建,如上图所示。
【设问】你能利用所学的有机反应,列出下列官能团的引入或转化方法吗?【板书】1.引入碳碳双键的三种方法是:2.引入卤原子的三种方法是:3.引入羟基的四种方法是:(学生思考、讨论,老师引导,得出答案)【板书】1.(1)醇的消去反应;(2)卤代烃的消去反应;(3)炔烃的加成反应。
2.(1)烃与卤素单质的取代反应;(2)不饱和烃与HX或X2的加成反应;(3)醇与HX的取代反应。
3.(1)烯烃与水的加成反应;(2)醛(酮)与氢气的加成反应;(3)卤代烃的水解反应;(4)酯的水解反应。
师:下面介绍一种有机合成的常用方法——逆合成分析法。
【板书】二、逆合成分析法师:这种方法是将目标化合物倒退一步寻找上一步反应的中间体,该中间体酮辅助原料反应可以得到目标化合物。
而这个中间体的合成与目标化合物的合成一样,是从更上一步的中间体得来的。
依此类推,最后确定最适宜的根底原料和最终的合成路线。
要求:条件温和,产率高,原料廉价易得,低毒少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有机合成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烃及烃的衍生物性质及官能团相互转化的一些方法
2.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原则
3.掌握逆向合成法在有机合成用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有梯度的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有机合成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逆合成分析法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设计情景问题,培养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会结合生产实际选择适当的合成路线
②通过对新闻资料的分析,使学生关注某些有机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
关注有机物的安全生产和使用问题
③通过逆合成分析法的研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①官能团相互转化的方法归纳
②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成过程分析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逆合成分析法思维能力的培养
引入:通过对有机化合物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到很多有机物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如何得到这些有用的有机化合物呢?
一.有机合成
1.概念:它是利用简单易得的原料,通过有机化学反应,生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
能的有机化合物。
如:以电石为原料合成乙酸乙酯。
2.有机合成的过程
(1)知识准备:
①各类烃及衍生物的主要化学性质:
②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
1)取代反应:甲烷、苯、醇的卤代,苯的硝化、磺化,醇与活泼金属反应,醇的分子间脱水,酯化反应,酯的水解反应等。
2)加成反应:烯烃、苯、醛、油脂等分子中含有C C或C O 可与H2、HX、X2、H2O等加
3)氧化反应:有机物加氧或去氢的反应,如:醛基的氧化、醇的催化氧化。
4)还原反应:有机物加氢或去氧的反应,如:烯烃、苯、醛、油脂等与氢气的加成反应。
5)消去反应: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H2O),而形成不饱和化合物的反应。
如乙醇的分子内脱水。
6)酯化反应:醇和含氧酸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
7)如:①酯的水解反应:酯与水发生作用生成相应的醇和羧酸(或羧酸盐)的反应,②糖类物质的水解反应,③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8)注意:乙烯与水的加成反应不属于水解反应
(2)、有机合成的任务:对目标化合物分子骨架的构建和官能团的转化。
(3)有机合成遵循的原则
a.原料要廉价、易得、低毒低污染
b.满足绿色化学的要求
c.尽量选择步骤最少的合成路线
d.要按一定的反应顺序和规律引入官能团,不能臆造不存在的反应。
小结:
作业布置:
作业批改: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烃及烃的衍生物性质及官能团相互转化的一些方法
2.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原则
3.掌握逆向合成法在有机合成用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有梯度的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有机合成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逆合成分析法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设计情景问题,培养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会结合生产实际选择适当的合成路线
②通过对新闻资料的分析,使学生关注某些有机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
关注有机物的安全生产和使用问题
③通过逆合成分析法的研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①官能团相互转化的方法归纳
②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成过程分析中的应用
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机物中个官能团的特征反应和一些基本的反应类型,这是为有机合成做的准备,接下来一起讨论有机合成的方法。
二.逆合成分析法
1.分析路线
例如:乙二酸二乙酯的合成
【讲解】逆合成分析法是在设计复杂化合物的合成路线是,它是将目标化合物倒退一步寻
找上一步反应的中间体,该中间体同辅助原料反应可以得到目标化合物。
而这个中间体的合成也是从更上一步的中间体得来的。
依次倒推,最后确定最适宜的基础原料和最终的合成路线。
【过渡】实际上很多时候有机合成是不能一步到位的,那我们要学会分析比较目标化合
物和基础原料之间在骨架构建和官能团转化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掌握一些官能团的引入或转化方法。
2.官能团的引入
a .引入碳碳双键的方法
(1)消去反应:
①卤代烃的消去
CH 3CH 2CH 2CI +NaOH CH 3CH CH 2↑ +NaCI +H 2O
②醇的消去 CH 3CH 2OH
浓硫酸 170℃
CH 2 CH 2↑+H 2O
(2) 炔烃一比一加成
CH CH +H 2 →CH 2 CH 2 b .引入卤原子的方法有哪些?
(1)取代反应:
①甲烷和氯气
CH 4+CI 2 CH 3CI +HCI
②苯和溴 Br
NaOH
加热 光照
+ Br
(3)加成反应:烯烃、炔烃和苯等
CH3CH2OH +HCI △
CH3CH2CI+H2O
c.引入羟基的方法有哪些?
(1)取代反应:
①卤代烃的水解
CH3CH2CH2CI +NaOH △
CH3CH2CH2OH+NaCI
②酯的水解
CH3COOCH2CH3+H2O 浓硫酸
△
CH3COOH+CH3CH2OH
(2)加成反应:
①烯(炔)烃与水加成
CH2CH2+H2O 催化剂
CH3CH2OH
②醛或酮与氢气加成(还原)
CH3CHO+H2 催化剂
CH3CH2OH
小结:
本节我们要重点掌握:
1、一些常见官能团引入的方法
2、在有机合成中应用逆合成分析法作业布置:
作业批改: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