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蘑菇

合集下载

双孢菇的栽培技术

双孢菇的栽培技术

双孢菇的栽培技术双孢菇(Agaricus bisporus)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类,也是市场上最常见的蘑菇品种。

双孢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同时生长速度较快,容易栽培。

下面是双孢菇的栽培技术要点。

1.培养基准备双孢菇的培养基主要是由牛粪、蘑菇渣、秸秆等有机物组成。

首先将这些原料进行堆堆发酵,使其温度可以达到50-65℃,并保持在这个范围内发酵10-15天。

发酵完成后,将堆料整理平整,制成层叠的菌棒。

2.菌棒灭菌将菌棒放入大型高温灭菌锅中,将锅内的温度升至110-120℃,保持2-3小时以杀灭有害细菌和真菌,为真菌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3.菌棒接种将灭菌的菌棒移入接种室进行接种。

接种一般采用稀缩孢子悬液或菌丝糊进行。

悬液和菌丝糊的制备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以防止杂菌的侵入。

将接种好的菌棒放在栽培箱中,然后进行下一步的栽培。

4.栽培环境控制双孢菇的栽培一般需要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的控制。

菌棒接种后,将栽培箱放置在温度为22-25℃、湿度为80-90%的环境中。

保持适当的湿度可以促进双孢菇的生长,同时避免过高的湿度对真菌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另外,双孢菇对光照的需求不高,一般在栽培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半阴暗状态即可。

5.喷水保湿双孢菇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保持适当的湿度有助于真菌的正常生长。

在栽培过程中,可以定时进行喷水保湿,但避免过多的水分积聚。

当发现菌体表面有结露时,应立即停止喷水。

6.通风换气通风换气是双孢菇栽培中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排除污浊的空气和增加新鲜空气的流通,可以提高菌丝生长的环境。

在栽培箱中设置通风口,定时进行通风,每次通风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

7.收获和储存双孢菇一般在菌棒接种后的20-25天左右可以开始收获。

当菌盖完全展开,并且菌褶开始裂开时,说明双孢菇已成熟。

收获时应将整个菌盖割下,避免菌丝破损。

收获后的双孢菇可以用湿纸巾包裹,放入塑料袋中进行冷藏保存。

总结:双孢菇是一种较容易栽培的食用菌类,只需要进行一定的环境条件控制,就可以获得丰收的成果。

这份双孢菇的栽培技术太详细了!

这份双孢菇的栽培技术太详细了!

这份双孢菇的栽培技术太详细了!一、栽培季节栽培季节应根据双孢蘑菇的生物学特性和当地气候条件进行合理安排。

选择播种期是以当地昼夜平均气温能稳定在20~24℃,约35天后下降到15~20℃为依据的。

因双孢蘑菇属偏低温型菌,故播种期多安排在秋季,大部分产区在8月中旬~9月上旬播种。

栽培季节过早,前期温度高,容易发生病虫害;栽培季节过迟,播种后发菌慢,出菇迟,影响产量。

二、菌种制备根据播种时间推算出适宜的制种时间,以保证栽培使用的菌种有适宜的菌龄。

双孢蘑菇母种15天左右可长满试管斜面;原种和栽培种约40~45天长满菌瓶或菌袋。

为了使菌丝充分生长,一般要将母种、原种和栽培种延长培养7天左右。

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栽培的双孢菇品种,且品质好、产量高、抗性强,菌丝生长旺盛。

三、菇房及床架设置双孢蘑菇栽培可以利用闲置民房、山洞、防空洞、半地下室、塑料大棚等。

菇房一般坐北朝南,有利于通风换气,能提高冬季室温和减少西晒。

菇房面积在150~200平方米为宜,过大不利于管理,通风换气不均匀,温湿度难以控制;过小则利用率不高,不经济。

菇房应具有保温、保湿、通风、易于防治病虫害、蔽光等特点。

菇房顶部及墙面上、中、下要设通风口,地面和墙壁要光滑,易于清洗、消毒。

菇房内可放置木板、竹片或钢筋结构的多层床架,每层之间高为60~70厘米,底层距地面20厘米以上,顶层距房顶要大于lm,菇床宽1.3~1.4米,床与床之间和床与墙壁之间要留70~80厘米的过道。

栽培前要对菇房进行消毒处理,可采用石灰浆、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进行涂、喷,有条件的菇房可通入蒸汽进行高温、高湿杀菌杀虫,也可利用在菇房中进行二次发酵时的高温对菇房进行杀菌、消毒。

四、原料及配方(一)原料可用于栽培双孢蘑菇的原料很多,可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原料。

主要原料有稻草、麦秸、玉米秸、牛粪、马粪、鸡粪、猪粪、羊粪等;辅料主要有各种饼肥、石灰粉、石膏粉、尿素等。

粪便要晒干捣碎后使用,湿粪便不易发热,堆肥质量不高;稻草、麦秸等要晒干并切成5~10厘米的小段,玉米秸达成2~3厘米的小段,饼肥要粉碎。

双孢菇

双孢菇

双孢菇的特性双孢菇(俗称圆蘑菇,洋蘑菇),属草腐菌,中低温性菇类,我国稻草、麦草丰富,气候比较适合双孢菇的生长,具有很大发展潜力。

养料:双孢菇是一种腐生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配料时,在作物秸秆(麦秸草、稻草)中加入适量的农家粪(如牛、羊、马、猪、鸡和人粪尿等),还须加入适量的氮、磷、钾、钙、硫等无机养分。

合理的配方是获得高产的一个重要基本条件。

温度:双孢菇菌丝体生长温度范围4℃-32℃,最适温度22℃-25℃;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5℃-25℃,最适温度14℃-18℃。

湿度: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左右为宜,覆土的含水量16%-20%。

菌丝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温度60%-70%,子实体生长阶段85%-95%,过干或过湿对菌丝体生长都不利。

酸碱度(PH):双孢菇宜偏碱性,偏酸对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都不利,而且容易产生杂菌。

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是5—8,最适7—8,进棚前培养料的PH值应调至7.5-8,土粒的PH值应在8—8.5。

每采收完一期菇喷水时加少许石灰,以保持PH值,抑制杂菌孳生。

空气:双孢菇是一种好气性真菌,因此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光照:双孢菇的菌丝体和子实体均不需要光,但在一般散射光的条件下还是可以生长的,但不能强光照射。

子实体在阴暗的环境下长得洁白、肥大,若光线太强,长出的子实体表面硬化,畸形菇多,商品价值差。

双孢菇鲜食最佳,不宜久放,规模种植时,可做成罐头,出口换汇。

大面积发展双孢菇,必须考虑深加工问题,否则,产品积压变质,就会造成损失。

双孢菇的价值和效益双孢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效果。

鲜菇蛋白质含量为35%—38%,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P,核干酸,烟酸,抗坏血酸和维生素D等,营养价值是蔬菜和水果的4—12倍,享有“保健食品”和“素中之王”美称。

双孢菇所含的蘑菇多糖和异蛋白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可抑制肿瘤的发生;所含的酪氨酸酶能溶解一定的胆固醇,对降低血压有一定作用;所含的胰蛋白酶、麦牙糖酶等均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双孢菇的生长环境条件

双孢菇的生长环境条件

双孢菇的生长环境条件1.温度:双孢蘑菇是喜欢冷凉气候的菌类,但在不同生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是不同的。

菌丝体生长的温度范围较广,为4--32℃。

最适温度为 22--25℃,在这样的温度下,菌丝生长粗壮浓密,生活力强。

当温度低于5℃时,菌丝生长极为缓慢。

温度高于30℃,菌丝体生长稀疏无力,生活力降低,菌丝变黄,易老化,33℃以上菌丝体停止生长。

子实体发育的温度范围为5--22℃,最适温度13--16℃,在此温度条件下长出的蘑菇,菌盖肉厚致密,菇体较重,柄短,产量高,质量好。

超过18℃,子实体生长虽然加快,但菌柄细长,肉质疏松,且易产生薄皮开伞菇,质量差。

当室温持续几天在22℃以上时,会引起大面积菌蕾枯萎死亡。

蘑菇在12℃以下时,子实体生长速度减慢,出菇减少,产量降低。

当室温低于5℃时,子实体停止生长。

双孢菇成熟后,孢子散落的最佳温度是18~20℃,温度超过27℃或低于14℃,子实体不散落孢子。

孢子萌发的适温为23--25℃,环境条件适宜,孢子7--12天萌发。

2.水分:蘑菇菌丝体和子实体都含有90%左右的水分。

蘑菇在整个生长发育时期所需的水分主要来自于培养料、覆土层和空气湿度。

但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蘑菇对水分的要求是不同的。

双孢蘑菇菌丝体生长阶段,培养料中的含水量应保持在60%左右,低于50%时,菌丝体生长不良,表现出菌丝生长缓慢,绒毛状菌丝多而细,难以形成子实体。

若培养料的含水量高于70%,会使料内透气性差。

菌丝生活力降低,培养料中部难以长透菌丝。

料表面菌丝表现出稀疏无力,甚至萎缩。

子实体形成和长大要求较高的湿度。

一般以培养料表层的含水量为60%--65%,覆土层的含水量为18%--20%,空气相对湿度90%左右为最适宜。

若培养料表层湿度过低,不易形成子实体,覆土层过干,蘑菇瘦小,产量低;过湿,特别是在出菇水分管理中,一次喷水过多,水分渗透至培养料内,会使菌丝萎缩。

空气相对湿度在出菇前保持80%左右,过高易感染杂菌。

双孢菇

双孢菇

双孢菇第一节概述一、生物学特征双孢菇又名白蘑菇、洋蘑菇、蘑菇,在分类学隶属真菌门,担子亚门、层菌纲、无隔担子菌亚纲、伞菌目、伞菌科、磨菇属,学名为Agricas bisporus(Lange)Sing。

双孢菇经过长期选育又朽白色、棕色和奶色三个变种。

白色变种俗称白蘑菇,来源于法国,其色泽纯白,外观好看,鲜食及加工罐头都很适宜,历来各国栽培甚多,棕色、奶色变种色泽欠佳,虽刘外界布较强的抵抗力,但质量较差,因此较少进行人工栽培。

双孢菇栽培历史悠久,范围广泛,是目前唯一进行全球性栽培的食用菌,产量居世界之首位,以美国、中国、法国、英国、韩国栽培最多。

我国的双孢菇栽培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改革和创新,近20多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并且有相当的规模,产量逐年提高。

二、生活条件(一)营养双孢菇是草腐菌,生长发育需要的碳素营养可通过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获得。

所需要的氮素营养可通过腐熟的牲畜粪等获得。

因此,各种农作物秸秆和各类粪肥,可作为栽培双孢菇的养料。

(二)温度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6~32℃,最适22~24℃,25℃以上菌丝虽然生长很快,但纤细无力,且易早衰。

32℃以上菌丝发黄,倒伏,以至停止生长。

10℃以下,菌丝生长缓慢。

子实体形成的温度是6~22℃,最适14~16℃,低于12℃子实体生长缓慢,16℃以上,子实体生长快,但菌柄细长、皮薄、易开伞,质量差,产量低。

(三)湿度菌丝体生长阶段要求培养料含水量60%~65%,空气相对湿度80%左右,培养料含水量低于50%时,菌丝生长缓慢,绒毛菌丝多而纤细。

子实体生长阶段要求培养料含水量60%~65%,覆土含水量保持在18%~20%,空气相对湿度85%~90%,超过95%,菌盖易发生各种细菌性病斑,若低于70%,菌盖表面变硬,易空心、白心;低于50%,停止出菇,菇蕾会枯萎死亡。

(四)空气双孢菇属好气性菌类,菌丝体阶段、子实体阶段都需要充足的新鲜空气。

出菇阶段,CO2浓度应控制在0.1%以下,否则子实体菌盖小,菌柄细长,易开伞。

双胞菇

双胞菇

1、什么是双孢菇?双孢菇属伞菌目、伞菌科、伞菌属。

它低脂肪高蛋白,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高档蔬菜。

双孢菇还含有一种干扰素的诱导剂,对人体内的病毒有抵抗作用,对胆固醇有溶解作用,因而又是一种保健食品。

2、双孢菇发展前景如何?类栽培双孢菇起源于法国,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我国引进栽培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由于当时生产力落,栽培技术封闭,发展非常缓慢,至解放前夕,全国栽培面积仅有1800平方米,单产每平方米只有3.3公斤。

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双孢菇的栽培已经打破传统的区域和习惯,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室内到大,发展形势喜人。

1991年我国双孢菇产量为17万吨,到1994年猛增到35.9万吨,占世界双孢菇产量的19.4%,世界第二位。

1998年我国双孢菇产量已经增加到42.61万吨,超过美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孢菇生产大国。

随中国加入WTO,食用菌产品将取消配额,这将更有利于我国食用菌产品的销售。

同时国内需求也在逐年增,因而双孢菇产业和市场,可谓前景广阔。

3、如何计算双孢菇的效益?投资:建棚、备料、菌种、人工。

收入:交给深加工企业,2006年价格每市斤2.5元。

以废旧厂房搭建菇棚为例,按照每平方计算收益:按双孢菇近年来平均价格,每公斤4元。

按双孢菇普通种植和管理方式,每平方米出菇10公斤。

第一年,每平方米投资35元左右,可盈利5元。

第二年,每平方投入15元左右,可以赢利25元。

菇棚可使用7年左右,以后基本上是每平方米25元盈利。

按照我地一般农户投资规模计算,600平方双孢菇收益:一个菇棚占地2分,搭建六到七层棚架,一般是600平方左右。

第一年全部投资2.1万元,收入3000元左右;此后每年投入9000元左右,收入1.5万元左右。

上述分析基于2006年投入和产出计算,如果原材料有变动,或者双孢菇价格有变动,可以随之调整。

4、双孢菇生长需要的营养条件有哪些?双孢菇属草腐菌,本身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有依靠有机营养生长发育。

双 孢 蘑 菇

双 孢 蘑 菇

双孢蘑菇双孢蘑菇又称白蘑菇、洋蘑菇,属伞菌目,伞菌科,蘑菇属,是一种好气性的草腐性真菌。

双孢蘑菇在我国栽培历史较短,福建省是双孢蘑菇生产的大省,占全国生产量的50%以上。

在我国北方,尤其在东北地区,双孢蘑菇起步较晚,生产技术较差,因此,发展双孢蘑菇生产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一、双孢蘑菇的形态特征1、菌丝体的形态特征菌丝体是双孢蘑菇生长的营养体。

双孢蘑菇的生活史类型是单孢可育,多核菌丝出菇。

菌丝体由担孢子萌发形成,经过初生菌丝生长、次生菌丝生长及三生菌丝生长再到菌丝生理成熟后,形成子实体。

2、子实体的形态特征及分化发育。

双孢蘑菇子实体具有典型的菌盖、菌褶、菌柄、菌环等。

子实体幼时半球状,逐渐成熟后菌盖展开呈伞状,直径5―15厘米,呈白色、淡黄色或灰色,表面光滑、不黏。

菌肉白色,菌褶褐色、离生。

菌盖与菌柄同为白色,柄圆柱形,基部粗。

菌环着生于柄中部,膜质、白色。

二、影响子实体发育的因素双孢蘑菇由双核菌丝所组成,所需要的养分由周围菌丝中的养分向子实体输送。

一般认为双孢蘑菇子实体的分化发育完全依靠细胞的扩张。

紧挨菌盖下面的菌柄是其伸展最快的部位。

而子实体的形成机制与下列因素有关:1、温差变化当温度下降到14℃―16℃时,蘑菇菌丝便由营养生长转到生殖生长,进而形成子实体。

2、二氧化碳和氧的比例的改变当二氧化碳含量由0.1%―0.5%下降到0.03%―0.01%以下时,才能促进子实体的形成。

3、土壤微生物土壤某些微生物产生的激素诱导并促进子实体的形成。

4、机械性刺激在机械性刺激下,包括菌丝体和子实体,可加速生长,有利于提高产量。

三、双孢蘑菇生长发育的营养来源双孢蘑菇的主要营养源来自秸秆和粪肥。

秸秆可以为稻草、大麦草及其他禾本科茎叶等,另外苜蓿茎秆、玉米芯、甘蔗渣、小麦秆、棉籽壳等都可以。

以上原料都要求新鲜、无腐烂、霉变。

多年来双孢蘑菇生产所用秸秆仍以稻草和大麦为主。

而我国地域差别大,各种秸秆都被浪费在食用菌产业蒸蒸日上之际,广大食用菌科研和生产者研究和开发出多种栽培配方,主料的变化层出不穷。

双孢菇栽培技术

双孢菇栽培技术
光线对双孢菇有些间接作用,可使菇床温度上升,引起子 实体徒长。光线过强,会使菇体表面干燥变黄,导致品质下降。 在较暗的环境下,菇体矮肥健壮,品质优。
(4)空气
双孢菇是好气性菌类,发菌期、 出菇期都要求良好的通风。
(5)酸碱度
双孢菇菌丝体在pH5.5-8.5之 间均可生长,最适pH为7-7.5。所以 播种时培养料的pH应在7.5左右,覆 土的酸碱度可调节在7.5-8之间。
加工产品:开封维康冻干食品厂
周口润鹏食品有限公司
自行盐渍,批量销售
3.双孢菇需要的营养
双孢菇生产要想获得优质、高产、高效,必需满足其对 营养的要求。
双孢菇是一种草腐菌,是异养生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完全依赖培养料中的营养物质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这些 营养物质包括: (1)碳源 双孢菇能够利用的碳源非常广泛,单糖、双糖、 树胶、果胶、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泥碳等均 可利用。这些碳源主要存在于玉米秸、麦秸、稻草、豆秸、 玉米芯等农作物秸秆之中,研究发现,双孢菇菌丝生长阶段 主要是消耗培养料中的木质素,而出菇阶段主要是消耗纤维 素和半纤维素,两个阶段对碳源的要求完全不同。碳源主要 由稻草、麦秸、玉米秸、玉米芯或棉籽壳提供。
2.匍匐型(高产型):气生菌丝弱,基内菌丝旺盛。 产量高,抗逆性强,质量差。S-176
3.杂交型(半气生半匍匐型):基内菌丝、气生菌 丝均旺盛,产量高,抗逆型强,质量高。是目前栽 培的主要类型。荷兰主栽品种为HorstU1、U3, 国内主要为As2796。
子实体----双孢菇
子实体:繁殖器官,相当于小麦或玉米等
封丘县是全国贫困县,为了实现农业结构调 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2000年以来发展双孢菇 产业,利用稻草、麦秸、玉米秸、玉米芯和棉籽壳 等原料栽培双孢菇,栽培面积5万平方米,计划近 年发展10万平方米。现在产量20斤/平方米。以2 元/斤保护价回收,每平方米产值40元,而每平方 米投资不足10元,栽培1平方米净收入30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次发酵操作程序-后发酵
1.菇房要求 选择室外的田地或闲地,50平方米建一个标准化菇房, 用竹或木做柱杆,覆盖塑料膜,外遮盖稻草,顶为人字 4.巴氏消毒 形,菇房内设2排床架,每排5层,床面12平方米 (1.5×8米),栽培面积120平方米,5个标准化菇房联 最好使自热达50℃的时间落在上午12时 体相通,总栽培面积600平方米,菇房南北向,2个房门, 左右,马上强火加热通蒸汽,使料温达 房顶设10个活动的拔风筒。
58~60℃,保持10小时。巴氏消毒后,打 开菇房门和排气筒进行换气,使新鲜的空 2.加温设备 气进入房内,当中层料温降到50℃,保持 每5个标准化联体菇房外的中间建1个简易土灶,离菇 房垂直1.5米,53加仑汽油桶改装的简易蒸汽发生器5个, 3~6天,培养放线菌等有益微生物。时间 煤块500千克,用直径10厘米的塑料筒拉成蒸汽通管5条, 的长短,视前发酵原料的腐熟程度而定。 连接汽油桶,通到菇房的不同位置。 5.整理床料 有益菌培养后,菇房进行通风换气,室 3.进抖、自热 前发酵料搬入菇房,集中堆入在2、3、4中间3个层架 内温度降到28℃以下,人员方可进入,把 上。腐熟程度相对较高的,放在第2层,料偏生的调足 集中堆放的发酵料,整理在每个层架上, 水后堆放在第4层。。 产生自热,一般气温在25℃左右,自热20小时后,料温
双孢蘑菇子实体形态 1-5:菌盖,菌褶,菌环, 菌柄,根状菌束
双孢蘑菇菌褶横切面图 1-4:幼嫩担子,成熟担子, 担子柄,担孢子
双孢蘑菇生物学特性
营养生理特性
双孢蘑菇是一种草腐菌。它生长最好 此外,矿物元素也是双孢蘑菇生长中不可缺 的碳源为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分解产物; 少的,所需矿物元素主要为钙、镁、钾、磷、 适宜的氮源为尿素、铵盐和多种氨基酸。 在堆制发酵过程中,堆肥中氮被微生物利 硫、铜、钼锌等,因而生产上常常在培养料 用并转化为菌体蛋白,这些菌体蛋白被分 中加入石膏、碳酸钙、过磷酸钙和石灰等到 解成为双孢蘑菇生长的优质氮源。通常, 来补充矿物元素。 据报道,培养料中N:P:K 蘑菇栽培时,培养料堆置时碳氮比为33:1, 的浓度比以13:4:10为好。最后,维生素 13 4 10 发酵后适宜蘑菇菌丝生长的碳氮比为17:1 是促进蘑菇生长所需要的微量物质,主要是 或者18:1;而蘑菇原基分化和子实体形成 硫胺素(维生素B1)和生物素(维生素H), 的最适碳氮比为14:1。双孢蘑菇不能直接 利用秸秆原料,需经堆制发酵腐熟即被微 在培养料堆置发酵过程中,嗜热细菌、放线 生物降解后才能利用。因此,栽培双孢蘑 菌、腐殖霉等微生物十分活跃,合成了大量 菇不能直接利用秸秆来栽培,这与平菇、 的维生素,所以在培养料的堆置时无需有意 香菇、木耳等食用菌的生产方式不同。

前发酵 ↓ 进菇房 ↓ 后发酵 ↑

包装贮藏 巴氏消毒
→控温阶段
栽培细节
栽培种的质量标准
麦粒菌种
菌丝体浓密,白色,生长整齐, 无霉变,麦粒较硬,没有变黄, 不烂,无黄水,不萎缩,无杂 菌感染,无害虫危害,封口物 洁净无霉菌。
袋装发酵料菌种
菌丝体浓密,白色,生长整齐, 无霉变,无高温抑制线,没有 萎缩和吐黄水现象,塑料袋没 有破损,无杂菌感染,无害虫 危害。
培养料的堆制
1、粪草比例:一般为6:4、5:5或者4:6(干重比) 2、碳氮比:在拟定培养料的配方时,计算碳氮比值要掌 握在(30-33):1,堆制发酵后碳氮比值为(17-18): 1 3、培养料配方:在实际栽培过过程中,因各地原料种类、 来源不同,C、N含量不一,应根据主材料用量,通过添 加辅助氮源量,制作合适的配方。
和菇房空间温度会达到50℃。
蘑菇培养料二次发酵的重要性
“二次发酵”堆制法
二次发酵操作程序-前发酵
1.前发酵的时段 前发酵时间为11~13天,时间的长短视稻草的 质地而定。一般步骤:第4天第1次翻堆,第7天第 2次翻堆,第10天第3次翻堆,第12天进料。 2.前发酵的程序 建堆,加碳酸钙、氮肥全部(或大部分)、过磷 酸钙50%、石灰、水,4天后第1次翻堆,调水, 剩下的氮肥(碳铵),加入轻钙50%、过磷酸钙 50%、石灰,3天后第2次翻堆,调水,再加轻钙 50%、石灰,经3天进行第3次翻堆,然后调水, 加石灰,2天后进料。 3.前发酵翻堆方法 翻堆的要领应掌握把料堆的最里层和最外面的干 燥层翻拌到中层、将中层翻拌到里层和外层的原则, 同时拌入添加的辅料。
栽培前的准备
栽培原料的准备:主要包括草料 类、粪料和佐料。 稻草有早、中、晚稻草之分,粪 料主要是马粪、牛粪家禽粪及猪粪, 二者的准备应该根据各地的资源、气 候等因素进行选择、搭配。 佐料主要包括化肥、肥饼、石灰 石膏和过磷酸钙
栽培场所的确定
1、菇房:菇房地点应交通方便, 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卫生,排 水良好,环境干净。菇房坐北朝南, 排列和堆聊场地布局合理,保湿保 温好,空气流通,无直射阳光,电 灯照明度均匀,内部整洁。 2、菇房设施 3、菇房用料
双孢蘑菇的形态特征
菌丝体: 菌丝体:双孢蘑菇的营养菌丝体是由孢子在适宜条件 下萌发来的。由于其担子通常(63%)产生含有两 个异核双核体的孢子,故称为双孢蘑菇。蘑菇因栽培 菌株的差异,在同一培养基上有不同的形态表现型, 如在常规的PDA培养基上就有气生型、匍匐型和半气 生型三种。 子实体:子实体中等至稍大,菌盖直径3-15cm 子实体: 不等,初半球形,后近平展,有时中部下凹,白 色或乳白色,光滑或后期具丛生毛状鳞片,干燥 时边缘裂开。菌肉白色,厚。菌褶粉红色呈褐色, 黑色,较密,离生,不等长,菌柄粗短,圆柱形, 稍弯曲,柄长1-9cm,直径0.5-2cm,近光滑或 略有纤毛,白色,内实,菌环单层,白色,膜质, 生于菌柄中部,易脱落。孢子褐色,椭圆形,光 滑。孢子印深褐色。
添加。
生长条件
温度:双孢蘑菇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 水分与湿度:双孢蘑菇菌丝生长的水分主要来自培 5℃—33℃,最适生长温度为22℃—26℃,在 养料、覆土层和空气中的水蒸汽。在菌丝生长阶段, 5℃以下菌丝生长极缓慢,33℃以上菌丝生长 适宜的培养料含水量为60%左右,水分高于70%时, 基本停止,40℃以上就会死亡。子实体生长 培养料中氧气不足,往往会出现线状菌丝,生活力 发育的温度范围为4℃—24℃,最适生长温度 下降,影响菌丝体在料层中的蔓延;若含水量低于 为14℃—18℃,温度高于19℃时,子实体生 50%时,菌丝生长缓慢,绒毛状菌丝多且纤细,不 长速度快,菌柄长,肉质疏松,易开伞,品 易形成子实体。菌丝体生长期间,覆土层的含水量 质差。低于12℃时,子实体生长缓慢,出菇 以20%—22%为宜,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5%左 稀少,但菇大而肥厚,组织致密。孢子萌发 右。若覆土层的含水量过高,会影响菌丝体向料下 温度为24℃左右。 层生长,反而大量出现在覆土层,将会影响产量和
质量。 子实体生长期间,要求环境中空气相对湿度达 到90%左右,若湿度低于80%时,子实体表面就会 出现鳞片,从而降低质量;若长期处于95%以上的 高湿状态下,原基和幼菇容易死亡。子实体所需水 分主要通过覆土层的含水量来满足。
生长条件
空气:双孢蘑菇是一种好气性菌类。菌丝体和子实体 生长期间,都要不断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因此,要 求培养料、覆土层和环境能通风透气。培养料和覆土层的 通透性差,会出现因氧气不足而抑制菌丝体向料层内生长。 子实体发生期间,氧气不足,二氧化碳浓度偏高时,会影 酸碱度(pH): 双孢蘑菇菌丝生长的pH值 响子实体发生,会促使子实体菌柄加长。
双孢蘑菇栽培的情况
双孢蘑菇是世界上最著名、栽培国家最多,面积最 大的一种食用菌。也是目前我国栽培数量最多的菇类 品种。我国年产鲜蘑菇约为40万吨,年出口的蘑菇罐 头﹑蘑菇干片﹑盐渍蘑菇﹑速冻蘑菇等,居世界首位。 据有关资料统计,大约有七十多个国家栽培蘑菇, 世界年产量一百多万吨。其中以中国﹑美国﹑法国﹑ 英国﹑荷兰﹐南朝鲜﹑德国﹑澳大利亚等国最多。蘑 菇不仅是一种高档的菌类蔬菜,而且也是一种有保健 作用的营养食品,消费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我国栽培蘑菇的历史较短,三十年代福建闽侯县三 山农艺社的潘志农首先进行过小规模的栽培,但在当 时的社会条件下无法普及推广。解放后,在1958年, 由上海农科院陈梅朋先生试验栽培成功,随后在我国 普及和推广。目前我国蘑菇生产较多的有10多个省市。 其中以福建省最多,福建从六十年代开始大力推广栽 培蘑菇以来,是我国蘑菇面积最大,发展迅速最快, 总产量最多的省份。
章小寅 2009-6-9
主要内容
★ 双孢蘑菇简介 ★双孢蘑菇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双孢蘑菇栽培 ★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育种研究进展 ★相关信息介绍
双孢蘑菇简介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 ( Lang ) Sing],又称洋蘑、 白蘑,在分类上隶属真菌门,担子菌纲,无隔担子菌亚纲, 美国、日本还发现蘑菇的核酸具有抗病毒 伞菌目,蘑菇科,蘑菇属。是世界上商业化栽培规模最大、 普及地区最广、生产量最多的食用菌。我国双孢蘑菇栽培最 的功效。据报道,从蘑菇菌丝体中提取一 多的有福建、山东、河南、浙江等省。其营养价值比肉类还 种糖蛋白质(称LEM物质),具有抑制艾 高。蘑菇肉质肥嫩,洁白如玉,色、香、味具佳,有“植物 肉”的美称,是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其干粉的蛋白 滋病病毒侵染与增殖的作用。今年来也出 含量高达42% 。它富含18种氨基酸,其中包括8种人体必需 现了一些利用蘑菇菌丝深层发酵等深加工 氨基酸,还含有多种核苷酸、维生素和矿物质。此外,蘑菇 还是良好的保健食品,具有滋阴壮阳、延年益寿之功效。蘑 工艺所获得的一些列新产品,如蘑菇蛋白 菇子实体内所含的物质、蘑菇浸出液对治疗消化不良、降低 饼干、蘑菇面包、蘑菇酱等,为食品开发 血压、白细胞减少症、肝炎、贫血、营养不良等都具有显著 疗效。 提供了新途径。
栽培季节的选择
蘑菇栽培季节的选择应根据当地子实 体发生适温和建堆适温来推算。 蘑菇子实体发生适温为14-16℃,在 自然条件下,一般安排在秋季和早春两 季栽培。由于子实体发育期较长,为了 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一般安排在秋季 开始栽培。 建堆适期可根据当地历年气象资料, 了解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5-26 ℃时的大致 日前(播种期),减去“二次发酵”所 需时间(16-18天),就是建堆日期。 建堆过早或者过晚,都会影响蘑菇整 个栽培、生产过程。因此,应因地制宜, 根据当时当地的中、长期天气预报作适 当的修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