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民间艺术 推进素质教育
非遗进校园 文化有传承

非遗进校园文化有传承【摘要】"非遗进校园文化有传承"是对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和传播方式。
通过在学校推广非遗传承教育和展示非遗项目,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非遗进校园项目的推广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珍惜传统文化,更可以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如何将非遗文化融入学校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非遗进校园文化有传承的意义重大,对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关键词】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学校、展示、传播、学生、活动、传统文化、影响、融入、重要性1. 引言1.1 非遗进校园文化有传承的意义非遗进校园文化传承的意义在于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感。
通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学校教育,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让学生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也能传承和创新非遗文化,使之在现代社会得到传承和发展。
非遗进校园也能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意识和文化自觉,使学生在传统文化中获得情感认同和情感共鸣,增强文化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文化创造潜力。
非遗进校园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文化传承和自我认知,也有助于学校的文化传统和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学校教育的全面发展目标。
通过非遗进校园,学校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和责任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社会建设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2. 正文2.1 非遗传承教育在学校的推广非遗传承教育在学校的推广是当前文化传承工作的重要一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呈现,非遗项目进入学校,不仅可以让学生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更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
非遗传承教育在学校的推广可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通过讲座、展览、实践活动等形式,学校可以向学生介绍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技艺特点等,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教育部:今年将重点推进高雅艺术、戏曲进校园

教育部:今年将重点推进高雅艺术、戏曲进校园近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2019年(第六批)推荐活动的通知》,明确今年将以高雅艺术、戏曲为重点,推进文艺节目更好地进入校园,丰富学生文化生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高雅艺术进校园高雅艺术,包括古典音乐、器乐、管弦乐、芭蕾舞、歌剧、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
将高雅艺术带进校园,不仅可以拓展学生文化视野,增强他们的艺术修养,更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的学习和交流平台。
今年,教育部将在全国推荐一批高水平、有特色、有创意的高雅艺术文艺团队和个人,组织他们开展巡回演出和文化交流活动。
同时,将举行各类高雅艺术比赛、展览和讲座,让学生了解和欣赏高雅艺术,感受高雅艺术的魅力。
戏曲进校园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推进戏曲进校园,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
今年,教育部将选派优秀戏曲团队和个人,开展巡回演出、比赛和展览等活动,深入学校,将戏曲文化带到校园,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学习和欣赏戏曲,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其他传统文化进校园除了高雅艺术和戏曲,教育部还将推进其他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2019年,将重点推广传统书画、民间艺术、中医药文化、茶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部将组织专家、学者、文艺家、社会组织、媒体等多方面力量,编制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出版传统文化教材,建立传统文化进校园教育资源库,加强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广泛普及。
结语不断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和高雅艺术进校园,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必然要求。
将传统文化带入课堂,让学生接受精神道德熏陶;将艺术带进校园,让学生丰富文化生活。
这些措施,也是教育部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全面育人目标的重要举措。
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将我国传统文化和高雅艺术的瑰宝传承下去,培养出更多才华横溢的年轻人。
民间艺术进课堂活动方案

民间艺术进课堂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下,传统的民间艺术逐渐减少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力。
为了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各地教育部门开始推行“民间艺术进课堂”活动。
这一活动旨在将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引入学校教育中,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民俗文化,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和传承。
二、活动目标1.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民间艺术,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民间艺术具有丰富的创意和想象力,参与进课堂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 传承民间艺术:通过将民间艺术进入课堂,可以有效传承和保护传统艺术形式,将其延续至今。
三、活动内容1. 民间音乐欣赏与演奏:邀请专业的民间音乐演奏者来学校进行演示与讲解,并组织学生进行民间乐器的演奏和合奏。
2. 传统戏曲表演观赏:请专业的戏曲演员到校进行戏曲表演,学生可以观赏并学习其中的经典唱腔和表演技巧。
3. 传统手工艺制作体验:组织学生亲自参与传统手工艺制作,如剪纸、捏泥人、编织等,让他们亲手制作出传统手工艺品,并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4. 民间舞蹈学习与展示:邀请专业的舞蹈艺术家来学校教授传统民间舞蹈,学生们可以学习其中的舞蹈动作和技巧,并在学校开展展示活动。
5. 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在传统节日的时候,组织学生进行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如制作元宵、猜灯谜等,让学生体验传统节日的氛围和习俗。
四、活动实施方案1. 安排活动时间: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时间安排“民间艺术进课堂”活动。
2. 邀请专业人士:联系专业的民间艺术表演者、艺术家和教师,邀请他们到学校进行演示、讲解和指导。
3. 安排活动场地:根据活动内容,选择适当的场地进行演出、制作和展示活动。
4. 让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与艺术家和教师进行互动交流。
5. 组织评选与展示: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品,组织评选和展示活动,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提高其自信心和艺术修养。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幼儿园教育成为了家长们极为关注的焦点。
而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已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策略。
通过渗透民间艺术文化,可以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了解和学习民间艺术,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文化的认知和热爱。
本文将就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进行探讨,希望为广大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多元文化的呈现在幼儿园教育中,应该多元化地呈现各种民间艺术文化。
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节、展览等活动,引导孩子们了解和感受各种不同的民间艺术文化,如京剧、川剧、越剧、皮影戏、木偶戏、民间音乐等。
可以邀请专业的艺术家来为孩子们现场表演,或者通过PPT、视频等形式来呈现。
幼儿园还可以打造一个小型的文化艺术馆,将各种民间艺术品进行展示,并举办相关讲座、讲解等活动。
这样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更加直观、感性的认识方式。
在这还可以利用幼儿园的办公室、走廊、教室等空间进行艺术化装饰,增加一些民间艺术的元素,使得孩子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能与之相遇。
二、亲子互动的形式在幼儿园教育中,亲子互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形式。
通过开展一些亲子活动,可以增加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互动交流,也可以让家长了解和参与到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中来。
比如可以开展亲子手工制作活动,教孩子们制作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品,如剪纸、面塑、刺绣等,让家长们也可以一起参与其中。
这样既可以增强孩子们的民间艺术文化认知,也可以拉近家长和孩子的关系。
还可以组织一些亲子户外活动,如民间艺术文化体验活动等。
可以到一些民间艺术文化传承的地方进行参观,或者到一些民间艺术传承人的家中进行拜访,通过亲身体验来了解和学习民间艺术文化,让孩子们亲眼见到传承人们的手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启发与引导在幼儿园教育中,应该通过一些启发和引导的方式来促使孩子们参与到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中。
可以通过讲故事、游戏、童话剧等形式来向孩子们介绍一些民间艺术的故事和传说,比如说关于京剧、豫剧的故事、名角、经典剧目等。
发挥校本课程的作用 让民间艺术在课堂中得到传承

一
、
把 当 地 民 间 艺 术 作 品 引 进 课 堂 , 引 导 学 生 欣 赏 其
艺 术 美 感
笔 者 搜 集 了 一 些 有 代 表 性 的 民 间 艺 术 作 品 ,课 堂 七, 先 出示 几 件 作 品 让 学 生 欣 赏 。 当学 生 看 到 老 虎 枕 头 、 虎 头 帽 、毛 驴 布 玩 等 时 ,都 哈 哈 大 笑 。有 的 学 生 说 “ 些 东 西 这 太 t J 科 了 !” 还 有 的说 “ 好 看 ,太 土 气 了 。” 他 们 对 lL , 不 民 间 艺 术 了解 得 太 浅 薄 了 ,致 使 他 们 误 以 为研 究 民 间 艺 术
关键词 :学校 ;民间艺术 ;课 堂;传承
中 图分 类 号 :G 3 .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7 — 5 8( 0 1 3 0 6 - 2 6 23 6 1 0 6 2 1 )1 — 1 0 0
在 儿 时 的 记 忆 中 ,我 们 当 地 的 民 间 布 艺 非 常 流 行 :带 着 虎 头 帽 的 斗篷 、绣 着 荷 花 纹 样 的 布 兜 、脚 面 上 系 缨 缨 的 鞋 子 , 还 有 端 午 节 时 挂 在 胸 前 的漂 亮 香 包 , 无 不 给 我 留 下 温 馨 美 好 的 追 忆 。 如 今 回忆 起 来 ,那 种 面 料 的 细 滑 质 感 , 那 种 艳 丽 的 色 彩 搭 配 , 以及 那 种 有 趣 的 特 殊 造 型 ,又 一 次
千百年 来 ,民族艺 术一直 以其喜 闻乐见 的传 统艺术魅 力在
民 间生 存 和 发 展 。 但 是 ,随 着 工 业 社 会 都 市 化 进 程 加 快 ,
受 当今 世界的经济 和文化一 体化影 响 ,民间艺术 的生存 环
《用民间艺术教育孩子的教案》

用民间艺术教育孩子的教案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综合素质教育,民间艺术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民间艺术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底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用民间艺术教育孩子,不仅可以使孩子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华文化,而且可以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艺术表现能力等,是一种十分有益的教育方式。
如何用民间艺术教育孩子?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份民间艺术教育的教案。
教案目标:1. 让孩子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艺术,比如说中国戏曲。
2. 带领孩子学习和模仿中国戏曲中的角色,比如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唐僧、猪八戒等。
3. 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让孩子能够自己动手制作和设计出一些角色服饰和道具,比如说孙悟空的金箍棒。
4. 通过小组合作,让孩子们扮演自己所学习的角色,通过表演,锻炼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艺术。
在学习之前,先让孩子们看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艺术介绍的视频,比如说中国戏曲,这样能够让孩子从视觉上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艺术,并能够通过视频的学习方式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这些文化。
第二步:学习和模仿中国戏曲中的角色。
在了解和认识了中国戏曲之后,让孩子们从《西游记》中选取一个角色进行学习和模仿,孩子们可以通过阅读《西游记》的精华内容,自己动手制作角色服饰和道具,同时通过认真观看戏曲表演视频,了解每一个角色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可以邀请一些有戏曲基础的专业人员,为孩子们讲解角色的基本特点和表演技巧,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和模仿。
第三步:绘画、手工制作角色服饰和道具。
让孩子们动手制作角色服饰和道具,可以选用一些简单的材料,比如说纸板、棉花、布料等等进行手工制作。
同时也要加强对孩子们的创意和想象力的培养,可以让孩子们自由发挥,设计出自己想要的角色服饰和道具。
第四步:小组合作,扮演角色。
在孩子们完成角色服饰和道具的制作之后,就可以进行小组合作,扮演自己所学习的角色。
传承非遗文化 践行立德树人 案例

传承非遗文化践行立德树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逐渐失去了人们的关注。
然而,非遗文化作为国家的宝贵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民俗和艺术内涵,对于我们传承民族精神、激发民族自信心、增强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以非遗文化为载体,践行立德树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文化自信心,增强文化底蕴,还可以培养学生成就感和归属感,从而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一、传承非遗文化的重要性1. 保护国家文化遗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传统手工艺技艺逐渐失传,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传承非遗文化,不仅可以保护这些珍贵的传统技艺,还可以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往往只接触到了书本知识,缺乏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与体验。
通过传承非遗文化,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践行立德树人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心。
传承非遗文化,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其对于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从而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心。
2. 增强学生成就感和归属感。
学生通过学习传承非遗文化,可以获得一种成就感和认同感,激发其对于学习和生活的热情,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传承非遗文化践行立德树人的案例分析某中学开设了非遗文化传承的课程,组织学生参与了皮影戏、剪纸、传统民族舞蹈等非遗项目的学习和表演活动。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在传统技艺上获得了一定的提高,还吸取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了自身的文化自信心。
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也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增强了其全面发展的能力。
学校还积极利用非遗文化资源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举办非遗文化节、展览等活动,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四、总结与展望传承非遗文化,践行立德树人,是当前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传承本土文化 突显办学特色 做大做强剪纸艺术教育品牌

传承本土文化突显办学特色做大做强剪纸艺术教育品牌摘要:剪纸艺术,就是手指尖上的一种智慧,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概况能力、审美能力,也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美化他们的生活。
立足于学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实际,立足于传承与创新,充分开发和利用地方教育资源,走出一条以苍南点色剪纸艺术为主要特色课程的艺术教育成功办学之路。
以人为本,开发剪纸校本教程教材,开设剪纸特色课程,培养剪纸特色学生。
开展剪纸艺术综合活动,营造校园剪纸浓厚氛围,让学生充分领略地方工艺文化风采。
走向社会,重返民间,让点色剪纸工艺老树发新枝。
关键词:剪纸艺术;传承创新;本土资源;校本课程;教育品牌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2)12-050-004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剪纸艺术,就是手指尖上的一种智慧,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概况能力、审美能力,也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美化他们的生活。
它是中国的一种民间工艺文化,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蕴含着中华民族最基本、也最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有悠久的历史,有众多的地方流派,有不同的创作技法。
正如著名作家冯骥才所说:“民间文化是一种母亲文化,它是我们的根,它融入了我们的血肉,给了我们情感。
”它寄托了民族的人文情怀和民族的审美理想,能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感与乡土意识。
学校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和谐﹢特色”办学理念和“一切为了学生的明天”的办学宗旨,推进“质量立校、科研强校、特色兴校、品牌名校”的发展战略,积极构建了以“师生和谐共成长”为主题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特色发展”办学模式。
立足于学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实际,充分开发和利用地方教育资源,以“继承民间艺术,创新剪纸特色”为指导思想,传承和弘扬剪纸这一优秀文化遗产,走出一条以苍南点色剪纸艺术为主要特色课程的艺术教育成功办学之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承民间艺术推进素质教育
陕西省旬邑县逸夫小学2006——2007年度课题活动
崔春锋焦继周
民间艺术的教育和传承,不仅是民间文化资源进入主流教育的过程,更是一个民族古老生命记忆的延续,同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精神、生存智慧及活态文化存在的认知过程,把优秀的民间美术与最富有创造生命力的儿童美术教育融为一体,无疑是民间美术可持续发展的有力途径之一。
作为“成就未来——蒲公英行动”课题组的一员,正是基于民间艺术独特的教育魅力,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抢救民艺,保护民艺,继承民艺”教学科研小组,确立了以继承技艺为基础,弘扬人文精神为重点,提高审美能力为最终目标的研究与实践方向。
充分调动专业力量和社会力量,进行了大量的探索。
在做好“四个结合”上下功夫,即将民间美术教育与现行美术教育有机结合,将民间美术教育与弘扬乡土文化有机结合,将民间美术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机结合,将民间美术教育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
在课堂中引入民间美术之后,课堂教学的形式完全变了,学生从教室走向了田野,走向了民间,走向了民间艺术师及民间艺术的发祥地,走向秀美的山川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课堂教学的材料也变了,除了画笔,增添了彩纸、黄泥、面团、石头,甚至草叶和树根都进入了课堂。
学生在与石头、面团、草根的交流中体会到了自然的美,在彩纸的纷飞中体会到了创造的美,在民间故事的聆听中体会了朴素、原始的美,在参观名胜古迹的过程中体会了历史的美。
这种对美的体会和延续,不断陶冶了学生的性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更激发了学生追求美、创造美的欲望,对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也是一种潜意识的培养。
2005年我校5位同学的幻想画中日环保宣传画评赛中获奖,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生从民间艺术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2006年8月在湖南凤凰县举办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小学教育传承课程资源开发暨“蒲公英行动”美术教育专项理论与实践研训会上,在听取了何韵兰、尹少淳几位专家的讲座后,作为课题研究者,我们深感在民间美术教育资源的挖掘上还比较肤浅,教育目标还未成体系,为此,我们在深入调查了解本地民间美术资源的基础上,一方面确立了以当地流传广泛的草编、蒸花馍、绣香包、扎鞋垫为主要内容的乡土美术教育专题,配合统编美术教材在全校美术课堂中循环搭配,分层递进,从整体上不断增强学生对本土民家美术的了解和热爱,不断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另一方面,作为被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剪纸之乡”,并以拥有享誉海内外的民间艺术大师库淑兰为代表的旬邑,若干年后还能否传承这份独特的艺术瑰宝,作为旬邑的传承着、教育者,我们深感责任重大。
“蒲公英行动”的真谛不在于模仿,关键在于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所以,我们认为学习大师的剪纸技法,继承大师的艺术形式,并将这种艺术表现发扬光大正是课题组重点要做的,而且一定要做好的、做出成绩的一件大事。
但怎样做好这件事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把握精髓,传承技艺
库淑兰的作品,仍然保持了民间美术不追随模拟自然形象,而以观念造型的方式,形象稚拙而又鲜明,构图繁实而又单纯明快,色彩对比强烈而又协调适度。
她善于用各种形象拼贴组合起来烘托主要人物形象,整体感,节律感很强,使人透过这些浪漫的,乐观的,虚构的画面,便可看到作者纯真善良的心灵和惊人的艺术心智。
这种剪纸艺术形式是绝无仅有的。
遗憾的是大师已离我们远去,但是,我们请来了库淑兰大师的弟子,学习她的剪纸艺术和技法,请来了库淑兰剪纸艺术的发现者、研究者——县文化馆的文卫群老师专题讲授她的独具魅力的剪纸艺术,并在剪纸教学中有意淡化常规美术教学中对整体构图、事物造型、色彩搭配及三维关系刻意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热情和丰富的想象力,在小小剪刀的纷飞中,在一
张张自信而愉悦的笑脸中,一幅幅纷繁艳丽,造型质朴的带有库淑兰艺术特色的剪纸作品便跃然纸上,使得这一即将远去的传统艺术在这里又迎来了它的春天。
二、感悟文化,继承传统
任何民间艺术都必然植根于民间文化和生活,重视艺术形式的学习,而忽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这无异于买椟还珠。
在学习库淑兰剪纸的同时,我们特别注意搜集了她在剪纸时所吟唱的民俗、歌谣、传说,以及作品所蕴含的特定意义,去除其迷信、巫术的历史遗迹,保留其祈福、劝善的传统本色,把美术学习提高到文化传承的层面,加强美术与人类、与生活、与情感、与历史的联系,让学生从中了解民间艺术产生的渊源,感受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祈求平安、渴望幸福的朴素情感。
在交流与探索中,同学们知道了腊八粥,懂得了粽子的由来,穿起了五毒兜,戴起了长命锁,学生对本土文化、风俗、历史的更增添了一份真实体验,这种体验必将逐渐成为浓浓的乡土情,伴随学生终生。
三、秉承神韵,培养素质
在模仿与借鉴,继承与学习的同时,我们更为注重库淑兰剪纸艺术的发扬和创新。
在教学中,将这库淑兰剪纸艺术的瑰丽而稚拙的表现形式与儿童的审美情趣相结合,与儿童的创造思维相结合,与儿童的生活相结合,用以表现壮丽的大自然,稚趣的童年以及儿童内心深处五彩世界。
实践证明,这项尝试是卓有成效地。
目前,我校学生的剪纸作品在取材范围更加广泛,日月星辰,花鸟虫兽,无不姹紫嫣红,活灵活现;在作品的主题表达上,除过传统的祈福、避祸,更多的表现了友爱和睦,勤劳爱国,爱护自然,崇尚科学的新主题;在表现形式上,又融入了卡通画、漫画、简笔画等多种形式,剪纸作品的表现力又有了新的突破。
一种既传承民间剪纸精髓,又有所创新的剪纸形式正悄然生根、结果。
回想过去,我们为成绩而心存激动,展望未来,我们因使命而倍感神圣。
下一步,我们将在做好民间艺术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这一课题的同时,还将就民间艺术在学校教育的模式做以探索和研究。
我们坚信,有“蒲公英行动”课题组专家的引导,有众多致力于民间美术教育同仁的协助,我们必将迎来民间美术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