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史2

合集下载

体育史

体育史

13.公元393年,信奉基督教的罗马皇帝狄奥多西颁布了禁止异教活动的“米兰赦令“,奥林皮克运动会被迫终止。14.瑜珈:古印度身体及意志的锻炼方式,通过各种身体姿势加上呼吸方法。达到修炼的目的。基本意是“结合”15.中亚草原各族的体育三项竞技:摔交、骑射、赛马16.各项运动项目的发源地:网球发源于,法国。 足球发源于,英国。 乒乒球:英国。 橄榄球:英国。 篮球、排球,古代美洲(排球,美国 W.摩尔根发明)17.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 其中与体育相关:礼、乐、射、御。 射:指射箭技术。 御:指驾驶车马技术。18.田猎:纳身体、技术、战术训练为一体的军事活动。 武舞:适应阵战而进行队列对形的训练。19.距跃:(跳跃、超跃)要求车骑兵在较短距离内追上奔骑的战车,并跃上战车。 蹴鞠:我国古代的一种足球游戏,用于军事训练和娱乐活动 蹴鞠的形式:表演性蹴鞠和竞赛性蹴鞠。20.我国古代风俗体育活动:元宵节,猜花灯;清明节,放风筝;重阳节,登高20.《皇帝内经》防患于未然。 “七情”指:喜、怒、思、忧、恐、悲、惊等心理状态,称之为“内伤”。 “六谣“指:风、寒、湿、燥、暑、火等自然因素。称之为“外邪”。华佗“五禽戏”:;虎、鹿、熊、猿、马21.击鞠:又称为“击球”或“打球”,即马球运动。 棋类:Α发明人:光帝为教育其太子单朱而创造围棋。Β棋局出19线。Γ按棋艺高低将棋手分为不同的登记,一般称之为“品”。共有9个等级。
.体育史:是研究体育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2.体育现象的三个层次:第一层,人的体育行为和运动方式。(体育运动形态)第二层,支配和指导这些行为观念和规范。(体育运动观念)第三层次,为实现体育行为而形成的一定的社会组织(体育运动组织)
3.体育起源于:生产劳动。
4.成年礼:在原始民族中,即将进入成年社会的青年常常须履行一定的特蒙德获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这是我国运动员第一次获得世界冠军。(11)学校开展“两课,两操,两活动”及:每周上两次体育课,每天一次早操,一次课间操或眼保健操,每周两次课外活动。(12)1963年各运动队伍学习解放军的练兵经验,贯彻了“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进行大运动量训练”的原则。(13)1958年8月中国断绝了同国际奥委会的一切联系,并同时退出了非法接纳台湾体育组织的国际泳联,田联,亚乒联等8个国际体育组织。(14)1971年毛泽东和周恩来决定派中国乒乓球去日本参加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并利用“乒乓外交”促使中美外交关系恢复。(15)1979年11月中国奥委会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复。(16)1981年秋后中国女排连续5次夺得世界杯,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冠军。(17)1984年中国首次重返奥运会,取得金牌15枚(名列第四名),银牌8枚,铜牌9枚的优异成绩,中国在奥运会上实现了零的突破(许海峰)36.台湾:杨传广在17届田径10项全能赛中获第二名(8334分)于第18届在获第5名(7650分)纪政在第19届女子80米栏的比赛中以10秒5平奥运会记录获第三名。

体育史

体育史

1、斯巴达和雅典体育的相同与区别之处:28页
相同:1、两者都要求全民皆兵。

要求公民都是军人2、对不同年龄的的人施行不同的体育训练
不同:1斯巴达人一切活动都以军事为出发不重视文化教育,而雅典则把体育与德育.美育结合起来,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2斯巴达人从小就对孩子进行军事训练,培养杀人的胆量,雅典则对小孩进行较正规的体育训练,毕业后若无战争则可以选择自己的职业.3斯巴达妇女也要参加军事训练,为了能生育健康健壮的后代,担负守城任务,雅典女子则不像斯巴达妇女那样享有广泛权利,只是在音乐学校受到与舞蹈相关的身体训练.。

体育史

体育史

对民间传统游戏打尜儿的思考摘要:本文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北方的民进传统游戏打尜儿,从起源到玩法,以及其发展的脉络进行了梳理,发现当今玩者甚少,究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借打尜儿对正在没落的民间传统游戏如何在休闲娱乐时代复兴提出了些建议。

关键词:打尜儿发展没落民间传统游戏建议1前言打尜儿,是我国汉族民间传统游戏活动,是我国上古时期击壤活动的变异形式,主要盛行于北方诸省。

打尜儿多在冬春两季举行,参加者多为少年儿童。

清代《帝京岁时纪胜》中有童谣这样唱道:“杨柳发,打尜尜;杨柳死,踢毽子”,反映了早春杨柳吐芽时节,少年儿童以打尜为娱乐的风俗。

到了近现代,我国北方仍有冬春打尜的习俗。

[1]但是随着西方竞技体育的盛行以及人们休闲娱乐方式的多样化,以打尜儿为代表的一些民间传统游戏正在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其中的人文价值、民族文化也渐渐被人们漠视。

休闲娱乐时代的即将到来,冲击着体育过程只盯着单一目标的积习,为游戏论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2]民间传统游戏应借此为契机,重新焕发活力。

2打尜儿的游戏规则2.1游戏用具游戏用具有两件,其一是尜儿,一个枣核状的短木棍,制作简单,寻一截3寸左右长略粗于拇指的圆木棍,两头削尖即可;其二为尜板,为一条长方形木板,长约尺余,宽约两寸,一端削成弧形并略窄,以利于手持为准。

[3]尜板与尜儿的关系,有如乒乓球拍与乒乓球抑或网球拍与网球,全在于击与被击之间。

2.2游戏玩法2.2.1人数规定:两人,也可以分成两组。

2.2.2玩法:在地上画一个边长2米左右的方框。

起初一人打尜,另一个人来接。

把尜放在方框里,手握木板敲打尜的一端,待尜飞向空中时,再用木板猛击,尽量把尜打到比较远的距离。

另一个人预先估计尜可能落下的位置,站在这个位置上接尜,接住了算赢,就变成了打尜方。

如果接不住,等尜落地时,可捡起尜往方框里仍,如果仍到方框里,也算赢。

打尜的一方则努力不让尜落回方框里。

2.3打尜儿的趣味与益处打尜儿的游戏竞技性强,趣味独特,要求较高,有一定的刺激性,对青少年有很大的吸引力;在打尜儿的同时,需要跑、投掷、弯腰等动作,属于全身性的运动,能较好的锻炼身体,促进青少年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

体育史

体育史
力水平十分低下,住的是洞穴,吃的是草木只实、 鸟兽之肉,穿的是兽皮和羽毛,过着 采集狩猎的平 等生活,时常饱受野兽侵袭和病痛的折磨。奔跑、 跳跃、 攀登、投掷等肢体活动构成了远古先民们生
产生活的重要内容,我了提高肢体活动能力进而提 高抵御自然的生存能力,先民们 创造了尖状器、石 球、弓箭等生产工具。
2、原始体育的特征
以采集渔猎和简单农耕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和以血 缘为纽带的社会结构,支配它们的以万物有灵意识和交 感巫术为基础的神秘、直接思维,以及奠定在神话表象 中的种种禁忌或集体意象,构成了原始人类社会生活和 精神生活的显著特色,并由此而成为了原始体育的种种 特征。
(1)、模糊性。原始体育史具有教育、文化认同、 规范培养等多种意义的社会活动。
(4):距今1万年前后,人类进入了以磨制石器为标志的新 石器时代。 这个时代的人已经发明了农业、畜牧业和制
陶工艺。并且形成一定的史前聚落形态和社会组织结构。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出现了文字和宗教的雏形。 在距 今6000年前的山东大汶口文遗址中出土德陶 片上刻有非 常复杂的符号,共发现了113个不同的符号,后来被称 为 “中国原始第一村”的安慰蒙城尉迟寺遗址出土的大量文 物中有 一只5000多年前的陶制鸟形“神器”,被认为是 迄今为此发现的大 汶口文化中最完整的图腾。 在新石器 时代末期,中国各种原始文化 已经表现出日渐鲜明的地 域文化特色,即以粟作为农业为主的中原文 化、以稻作 农业为主的东南沿海及南方文化区,以渔猎为主的东北文
(2)、原始教育中的体育因素
“自有人生,便有教育”。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洞 穴等原始聚落中逐渐发展出以广场为中心和以大房子为中 心两种主要聚落形式。稳定居民生活促使产生了旨在保存 生
产和生活经验的原始教育,示范和模仿是基本的教育形式。 除了学习劳动技能外,还可以练习棍术、拳击、球戏、投 标枪、飞来器、跳舞等。

体育史2

体育史2

(三)体育管理的发展(1987年以后)
• 1987年3月,《中葡联合声明》确定 年 月 中葡联合声明》确定1999年12 年 日中国在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月20日中国在澳门恢复行使主权。1987年5月 日中国在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年 月 18日,澳门体育总署正式成立。1987年9月17 日 澳门体育总署正式成立。 年 月 澳门奥林匹克委员会成立。 日,澳门奥林匹克委员会成立。 • 1992年12月21日,教育司更名为教育暨青年司, 年 月 日 教育司更名为教育暨青年司, 下设青年厅,辖学校体育暨课余活动事务处, 下设青年厅,辖学校体育暨课余活动事务处, 负责管理体育事务。 负责管理体育事务。 • 1993年7月5日,在市政府文化暨康乐部下设立 年 月 日 了文娱康体处,开展体育活动。 了文娱康体处,开展体育活动。 •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后,澳门体育总 日澳门回归祖国后, 年 月 日澳门回归祖国后 署更名为澳门体育发展局。 署更名为澳门体育发展局。
(二)参加国际比赛
1.参加亚运会
• 1987年10月澳门奥委会成立后,于1989年12月正式加入 了亚奥理事会。1990年,澳门委员会首次参加了在北京 举行的第11届亚运会,黄东阳在武术比赛中获男子南拳 铜牌,为澳门在国际比赛上取得奖牌“零”的突破。 • 1994年10月2——16日,澳门派出代表团参加了在日本 广岛举行的第12届亚运会,李菲获武术女子南拳银牌, 吴日安获得男子空手道铜牌。 • 1998年12月6——20日,澳门队派出代表团参加了在泰 国曼谷举行的第13届亚运会朱国华和童咏龙分别获得泰 拳(表演项目)金牌和铜牌,李飞蝉联女子南拳银牌。 • 2002年9月29日至10月14日澳门特区首次以中国澳门名 义派出道标团参加了在韩国釜山举行的第14届亚运会, 获得优异成绩。

体育史上编1-5章

体育史上编1-5章
萌芽状态:血缘家族 初步发展:氏族公社、原始养生保健 进一步发展中:母系氏族、原始体育器械 走向成熟:父系氏族、原始军事训练
第二节 原始体育的内容与特征
一、原始文化中的体育内容与形式 (一)渔猎生活中的生产工具及使用 劳动工具=史前体育器械 (二)原始教育中的体育因素 主要形式
大房子 青年营
公共体育场
以及城市地位的合法化促使体育需求的诞生
第四节 阿拉伯帝国的体育
一、伊斯兰教育体育
伊斯兰教是吸收犹太教和基督教教义创造的新宗教。
二、伊本· 西纳
西方古代医学理论的奠基人,他的《医典》是12-
17世纪间欧洲医学的指南,倡导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平
衡。
思考题:
1、搜集有关骑士体育及其背景的资料,做 一个专题介绍或课件。 2、讨论基督教对体育发展的影响。
三、古代亚欧草原游牧民族体育的特点
第二节 古代美洲体育
一、古代美洲的社会状况
母系社会为主、玛雅文化、阿斯特克文化和印加文明
二、古代美洲体育的内容
1、军事强国、体育强国 教育特点:以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战斗技艺为核心,实 施国家强制性的体育教育 全民皆兵制度、军事化的“终身运动” 2、球戏 3、集体比赛
第三章 古代中国体育
第一节 中国古代体育体系的形成(先秦两 汉时期) 一、强调整体健康的元气体育观 中华特色的体育观——养生 (一)气一元论生命观 (二)兼修内省的整体健康观 (三)伦理至上的体育价值观 (四)以和谐、适度为标准的体育方法论
二、内外兼修的体育方法 养生保健方法、军事性的技能、体能练习 方法和娱乐性体育活动。注重“形” “神”
二、古代埃及体育
一、古代埃及社会 良好的自然条件、宗教与王权崇拜相结合 二、古埃及的体育活动内容 1、游泳和划船 2、球戏活动 3、拳击、摔跤、击剑 4、杂技、舞蹈 5、狩猎、射箭、驾车、骑马 6、船战 三、古埃及体育的特点 社会等级森严、宗教意识浓厚

体育史学第二章

体育史学第二章
7
(二)古代埃及的体育活动
1.游泳和划船 2.游戏活动
3.杂技和舞蹈
4.拳击、摔跤、击剑 5.狩猎、射箭、驾车、骑马 6.船战
8
(三)古代埃及体育的特点
古代埃及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宗教意识浓厚,
这对体育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作用。森严的等 级制度,使得古埃及的体育呈现阶级性。以法 老为代表的奴隶主阶级不仅占有着生产资料, 而且也垄断着文化教育和体育。浓厚的宗教意 识,对体育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 祭司不允许在非宗教场合建筑体育场,也不允 许按期举行竞赛,建立固定的竞赛制度。
12
第二节 古代亚欧草原游牧民族的体育
一、古代中、西亚游牧民族的社会状况
古雅利安人 匈奴人 突厥人 奥斯曼土耳其 蒙古人
13
二、古代亚欧草原游牧民族体育
1.骑马、马套、射箭、围猎
2.摔跤
3.马上游戏 4.蒙古赛会
14
三、古代草原游牧民族体育的特点
古代亚欧草原游牧民族的体育形式,与
美洲的印第安人形成了古代文明国家,他们先后在今天
的美国以南地区和南美洲建立了三个文化中心,创造了 灿烂的玛雅文化、阿斯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
16
二、古代美洲的体育
1.军事训练 2.球戏 3.群众性比赛
17
三、古代美洲体育的特点
古代美洲社会的体育与军事、巫术、宗
教活动密切相关,独立性相对较差。体 育,在某些地方还成为解决部落首领人 选和调节军事纠纷的一种方式。这一特
6
二、古代埃及的体育
(一)古代埃及的社会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从南到北贯穿全
境,尼罗河水每年定期泛滥,两岸淤积了肥沃 的黑土,便于种植。良好的自然条件,使古代 埃及的农业很快发展起来,农作物的长年丰收 支持着埃及的文明。在奴隶制时代的埃及,宗 教信仰与王权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祭祀和法 老沆瀣一气,形成埃及君主专制的重要特征。

《体育史》(二)

《体育史》(二)

《体育史》模拟题(二)1、作为先秦两汉时期养生术之一的“服食”不包括 D 。

A 服药B 服丹C 食气D 辟谷2、下列 B 不属于先秦两汉时期的游戏内容。

A围棋B捶丸 C 角抵D 百戏3、诸侯拜天子时举行的礼射称为A 。

A 大射B 燕射C宾射 D 乡射4、六艺是指 B 。

A 礼乐射御书术B 礼乐射御书数5、养生方法上讲究“主静养生”,形神关系上“轻形重神”的是 A 。

A 道家B 佛家C 医家D 阴阳家6、 A 时期帝王多信方仙之术,致使炼丹术有了很大发展。

A 两汉B 晋唐C 宋元D 明清7、“六字决” B 是提出的。

A颜之推B陶弘景 C 巢元方D孙思邈8、下列哪个不是武术理论包括的内容 C 。

A 气为武术之本体B 仁为核心的武德思想C 阴阳八卦作为理论基础D相反相成的技击原则9、 D 是弄枪使棒的社团。

A 踏弩社B 锦标社C 圆社D 英略社10、 C 和订立了“神圣休战月协定”。

A 斯巴达雅典B 雅典奥林匹亚C 伊利斯斯巴达D雅典伊利斯11、 B 不是“希腊五项”的内容之一。

A掷铁饼 B 拳击C 投标枪 D 跳远12、C不属于对体育产生深远影响的欧洲三大思想运动。

A 文艺复兴B 宗教改革C 产业革命D 启蒙运动13、“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是的言论。

A 柏拉图B 昆体良C 尤维纳利斯D 盖伦14、被誉为“德国学校体育之父”的是。

A 古茨穆斯B 杨氏C 施皮斯D 夸美纽斯15、自然体育思想是A提出的。

A 洛克B 卢梭C 裴斯塔洛奇D 斯宾塞16、菲律宾的体育的传入是通过C途径传播的。

A 欧洲移民B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C殖民地与半殖民地D留洋学习。

17、IOC是B年成立的。

A1892B1894C1895D189618、C是IOC第一任主席。

A顾拜旦B萨马兰奇C维凯拉斯D布伦戴奇19、首届冬奥会于D年在举办。

A1920希腊雅典B1920法国夏蒙尼C1924希腊雅典D1924法国夏蒙尼20、B不属于奥林匹克运动三大组织体系的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史姓名与学号徐银川 3090103106 年级与专业工科0940 所在学院蓝田学园篮球的起源和发展摘要:篮球运动是1891年由美国人詹姆斯奈史密斯发明的。

随着其的出现和不断的发展,已渐渐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的热门运动。

本文就简述篮球的起源和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篮球是以投篮为中心的对抗性体育运动之一,1892年1月(另一种说法是1891年12月),为美国马萨诸塞州菲尔德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教师詹姆士·奈斯密斯博士所创。

他并不是在改革一项运动,而是在发明一项运动。

他当时只是为了给国际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院的学生们发明一种适合室内进行的运动,他的发明引起了积极的响应。

最初,他将两个装桃子的篮,钉在学校健身房楼上看台的两端,以橄榄球作为比赛用具,向篮内投掷,后来改为铁制的圆圈,挂上线网。

再后来剪开网子下口,成为今天篮框的样子。

为了完善篮球游戏,他在1892年制定了13条规则,后逐步修改和增加条款,出场人数也逐渐减少,直至规定每队5人,这才成为现代的篮球运动。

1.关于篮球运动起源的几种代表性观点1. 1 篮球运动于189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借鉴其它球类项目设计发明的。

(体育学院专修通用教材《篮球》第一版,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1991年6月。

)1.2 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当时受启发于当地青年摘桃扔入桃筐的活动性游戏,即在一块场地的两端设置两个竹制桃筐,展开投篮比赛,这便是篮球运动的雏形。

后来奈史密斯将在室外开展的篮球游戏移至室内。

(球类运动——篮球,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1年7月。

)1. 3 篮球运动创始于1891年美国麻省春田市的YMCA所属训练学校,由该校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着手研究发明。

当初为了使学生在冬季里不必天天做呆板乏味的体操,因而设计富有娱乐和竞争性质的运动来取代体操活动。

奈氏设计出综合美式橄榄球、曲棍球及足球等球类游戏的方法与原则,以投掷进篮计分方式判定胜负的新式球类活动。

(中国体育发展史,台湾,1981年。

)1. 4 篮球运动是189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发明的。

当时,由于在寒冷的冬季,人们缺乏室内进行体育活动的球类竞赛项目,奈史密斯便从工人和儿童用球向“桃子筐”投准的游戏中得到启发,设计将两只桃篮分别钉在健身房内两端看台的栏杆上,桃篮口水平向上,距地面10英尺,以足球为比赛工具向篮内投掷,入篮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

因为这项游戏最初使用的是桃篮和球,遂取名为篮球。

(《中国体育报》,2004年3月25日。

) 2.篮球运动起源的考证2. 1 篮球运动发明的背景及经过最早提出发明一种新游戏想法的是当时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系主任古力克博士。

1891年的夏天,古力克博士为春田学院体育系引入了一门新型学科——《运动心理学》,当时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还是古力克的学生。

古力克在一次上课时向学生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需要发明一种新的室内运动,它既有趣,又容易学,并且能在冬季及室内活动。

”正是古力克博士最初的这种思想,指导着篮球运动发明的全过程。

但是,当时并没有立即着手发明这种新的游戏。

几个月后,奈史密斯博士成为了该校的一名教师,在一次教师讨论会上,古力克博士再次提出了这一“需要”。

因为随着冬季的渐渐来l临,体育课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当时有2名教师曾尝试发明符合这种需要的新游戏,但都以失败结束。

最后,古力克博士将这一任务交给了奈史密斯博士。

奈史密斯在发明篮球运动之前,曾设想对学校室内体育课程的内容进行改革,以应付冬季体育课和开展体育活动的需要。

他曾经把某种户外运动项目搬进室内进行活动,如橄榄球、足球、长柄曲棍球,但由于场的限制和这些项目本身的猛烈程度,把某种成熟的运动项目照搬进室内的尝试失败了。

必须发明一种新的运动项目。

奈史密斯博士在分析当时流行的体育项目时发现:已有的运动项目都在使用球进行活动,技术的难易程度与所用的球的大小成反比,即用小球的时候需要用棒、棍、拍等器具间接控制球;使用较大的球则可用脚、手直接控制球。

出于设计新项目的初衷:“简单易学、充满乐趣”,奈史密斯认为应该发明一种使用大球、用手直接控制球的新型运动项目。

史密斯博士长期从事美式橄榄球运动,对美式橄榄球情有独钟,因此他将美式橄榄球作为设计新运动项目的基本模式,但进行了必要的修改。

鉴于室内场地的空间限制和室内地面比较坚硬等条件,奈史密斯博士把“必须限制队员持球后的跑动和禁止粗野动作的发生”作为新项目的基本规定。

允许队员之间相互传递球,但禁止拳击球在确定比赛开始的方法时,奈史密斯博士借鉴了英式橄榄球比赛开始时的中圈争球方式,所不同的是每队只允许选出一名队员争球,而英式橄榄球是全队队员参与争抢球。

在选择投射目标时,史密斯博士借鉴了长柄曲棍球运动的目标方式(球门),但将垂直于地面的目标改为平行于地面的目标,使运动员能将球呈抛物线投射,同时限制了投射的力量,避免粗野动作的发生。

在确定投射目标时,他还回忆起儿时在家乡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贝利尔与小伙伴们玩过一种称为“石头上的鸭子”的游戏。

在高出地面的岩石上,放上一块两个拳头大小的石块作为“鸭子”。

小伙伴们站在相距20英尺(6米左右)的地方,拿同样大小的石块依次投向“鸭子”。

开始时打落的次数很少,后来由于将石块呈抛物线掷过去,“鸭子”被打落的次数明显多了起来。

奈史密斯博士认为:只有把目标置于队员头上的水平位置而不是在地面上,只有将球呈抛物线状投射出去,才可能使球进入与地面平行的目标。

2.2篮球运动起源的考证综上所述,篮球运动是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受儿时“石头上的鸭子”游戏的启示,在综合美式橄榄球、长柄曲棍球、英式橄榄球及足球等球类项目的方法与原则的基础上而发明的。

“石头上的鸭子”这一游戏对篮球运动的发明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当时从当地青年摘桃扔入桃筐的活动性游戏中得到启发,即在一块场地的两端设置两个竹制桃筐,展开投篮比赛,这便是球运动的形。

”以及“奈史密斯便从工人和儿童用球向“桃子筐”投准的游戏中得到启发从而发明篮球运动”等这些观点缺乏依据。

他们对篮球运动发明的背景及发明过程的解释过于简单化,似乎篮球运动的起源带有很大的随机性。

根据本人2002年在美国留学期间亲自对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的考察发现,当地并有桃树,多为枫树,故“摘桃扔人桃筐的活动性游戏”存在的可能性不大。

另一方面,这些观点与奈史密斯博士自己撰写的著作《篮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中阐述的篮球运动发明的背景、发明过程相矛盾,这种观点无法解释篮球运动的核心问题一一篮球运动伊始确立的“准确性”原则,它至今仍是该项目的核心所在。

到1893年,才形成近似现代的篮板球、篮圈和篮网。

最初的篮球比赛,对上场人数、场地大小,比赛时间均无严格限制。

只需双方参加比赛的人数必须相等。

比赛开始,双方队员分别站在两端线外,裁判员鸣哨并将球掷向球场中间,双方跑向场内抢球,开始比赛。

持球者可以抱着球跑向篮下投篮,首先达到预定分数者为胜。

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条比赛规则,主要规定是不准持球跑,不准有粗野动作,不准用拳击球,否则即判犯规连续3次犯规判负1分;比赛时间规定为上、下半时,各15分钟;对场地大小也作了规定。

上场比赛人数逐步缩减为每队10人、9人、7人,1893年定为每队上场5人。

1904年在第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第1次进行了篮球表演赛。

1908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规则,并有多种文字出版,发行于全世界,这样,篮球运动逐渐传遍美洲、欧洲和亚洲,成为一项世界性运动项目。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将男子篮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统一了世界篮球竞赛规则,此后,到1948年的10多年间,规则曾多次修改,与现行规则有关的重要变化是:将得分后的中圈跳球,改为失分队在后场端线外掷界外球继续比赛;进攻队必须在10秒钟内把球推进到前场;球进前场后不得再回后场;进攻队员不得在“限制区”内停留3秒钟;投篮队员被侵犯时,投中罚球1次,投不中罚球2次等。

1952年和1956年第15、16两届奥运会的篮球比赛中,出现了两米以上的多人,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曾两次扩大篮球场地的“限制区”(也叫“3分区”);还规定,一个队控制球后,必须在30秒内投篮出手。

60年代初有关10秒和球回后场的规定,一度因1960年第17届奥运会后取消了中场线改画边线的中点而中止。

1964年第18届奥运会后,又恢复了中场线,这些规定又继续执行。

1977年增加了每队满10次犯规后,在防守犯规时罚球两次,防投篮时犯规两罚有1次不中再加罚1次的规定。

1981年又将10次犯规后罚球的规定缩减到8次。

很明显,人员的变化的技术,战术的发展引起了规则的改变,而规则的改变又促进了人员和技术、战术的进一步发展变化。

特别是50年代后期以来,规则的改变对篮球比赛的攻守速度,对运动员的身体、技术、战术以及意志、作风等各方面都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促进了篮球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女子篮球是1976年第21届奥运会上才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的。

随着世界篮球运动水平的飞速发展,篮球运动已进把一个高度职业化、商业化时代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进步,篮球运动已不再是一次简单的体育运动项目而已上升为一项高度商业化、职业化的体育产业。

篮球运动水平是篮球商业价值及市场开发的前提.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至今几十年,水平具有很大的提高.喜欢此运动项目的人也越来越多而和篮球相关的产业也相继产生。

在我国较发达城市就明显将篮球相关产业列为城市经济的重要来源。

3. 21世纪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3.1强调智谋,即要求运动员/教练员有谋略,用智慧去拼搏。

篮球运动是一项科学的运动项目,篮球运动过程充满着哲理,充满着矛盾的相互转化。

因此认识与解决矛盾就要靠知识,靠智慧,有谋略,有方法,善预测和应变。

21世纪世界优秀运动员张伯伦、约翰逊、乔丹等之所以能在不同时期将自己的技艺在激烈复杂的球场上表现得出神入化。

除了技术和身体因素外,还在于他们有文化、有智慧、有个人作战的谋略。

21世纪是高科技时代。

可以说,21世纪的篮球比赛,两强相遇智勇结合者胜,这里智是基础,勇是手段,有谋有略、智勇双全才能化险为夷,克敌制胜。

3.2强调高度,即普遍重视运动员自然高度和提高制空能力。

无高不篮球,21世纪的篮球竞技舞台将继续上演巨人游戏,国内外强队普遍重视球队平均身高的增长。

世界男子强队平均身高稳定在2.05m左右"中锋队员保持在2.10~2.15m超高度的中锋队员达2.20~2.30m全队2.00m以上的队员通常保持6~8人;女子队平均身高稳定在1. 85m左右,中锋队员保持在1.90~2.00m,全队1.85m上的队员通常保持4~6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