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服文化及积极作用
浅谈校服文化

中国文化史期末论文浅谈校服文化*名:******:***班级:文新091—1班学号:************浅谈校服文化摘要:近百年来,校服的变迁追随着历史的脚步一路蜿蜒前进,承载着多少人少年时代几乎全部的欢笑和泪水。
校服无论作为一种重要的服饰文化,还是作为一种重要的校园文化,都应受到人们重视。
在人类文明史上,服装文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由单一的保暖功能逐步发展,具备了遮羞、审美、身份标志乃至个性体现等诸多性能,而校服作为服装文化的承载体,更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使之真正成为城市形象乃至国家形象的体现。
校服应体现管理者的办学特色,学校的精神风貌。
也该满足21世纪的中小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关键词:校服;文化;民族;发展一个民族,大至对外宣传,小到生活细节,无所不在的展示着它的文化内涵。
华夏国服,被众多专家学者所精心研究。
近几年,中国的“校服文化”成为既“课桌文化”之后的第二大校园系列文化乃至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校服最早出现在日本,当时由于战争导致部分家庭生活艰难,学校为了使出身于这样的家庭的学生不会因为自己家庭困难而产生自卑感,同时也不使那些家里生活条件好的学生在学校炫耀,于是规定每个学生上学的时候必须穿着相同的衣服,而且日本人在潜意识里非常注重统一制服所带来的社会认同感,学生校服已经成为国民文化不可替代的部分。
在中国,校服同样被重视,具有百年的发展历史,现如今,校服问题已上升到社会美育教育的大问题,校服文化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中国校服的百年发展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年来,校服的变迁追随着历史的脚步一路蜿蜒前进,承载着我们每个人少年时代几乎全部的欢笑和泪水,在我们记忆里灼灼生辉。
中国的校服历史从辛亥革命开始。
辛亥革命虽然没能把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成功解放出来,却打破了几千年来“人分五等,衣分五色”的旧时代衣着制约,新文化运动的春潮更是唤醒了人们对美的渴望,年轻一代显出空前的天真、轻松和愉悦。
校服是否限制了学生个性

校服是否限制了学生个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校服作为一种特殊的服装形式,在学生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还承载着学生的青春和梦想。
然而,对于校服是否限制了学生个性的问题,社会上存在着诸多不同的声音。
本篇文章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这一话题,希望能够引发大家对校服与个性之间关系的思考。
一、校服的历史与意义校服在不同时期和地区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英国,当时很多学校开始实行统一着装的制度。
校服不仅体现了一种身份和归属感,也成为了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代社会,校服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和意义。
首先,校服能够提升学生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在穿上统一制服的瞬间,学生们仿佛成为了一个集体,这种感觉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缓解学生之间的隔阂。
其次,校服可以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培养他们的纪律意识和责任感。
然而,有人认为校服所带来的统一化管理也抑制了个性的发展,使得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无法充分展现自我。
接下来,我们将分析这一争议。
二、校服对个性的限制表现形式单一传统意义上的校服通常设计较为简单、颜色单一,这已成为许多学校的固定模式。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通过外在的穿着来表达自己的个性与风格。
虽然有部分学校会适当调整设计,但整体而言,仍然受限于统一标准。
心理压力由于学校对校服穿着有严格要求,一些学生可能会因为自己的身材与特点无法完全融入这一标准而感受到心理压力。
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与同龄人有所不同,从而产生自卑或焦虑情绪。
这种情况下,个性的表现会受到较大影响,甚至可能导致自我认同感下降。
创造力受限在青春期,学生通常希望通过打扮或穿着来寻找自我。
校服规定限制了他们尝试不同风格和展示创造力的空间。
虽然个别同学可能会通过配饰或其他方式来寻求变化,但这些往往都是微不足道的修饰,而难以真正发掘和表达个性。
三、校服对个性的积极影响尽管存在“限制个性”的观点,支持者却认为校服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
统一校服规定

统一校服规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校园文化建设成为了重要的一环。
作为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教育机构,学校有责任为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理念。
其中,校服作为学生日常着装的一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统一校服规定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围绕统一校服规定展开论述,从审美角度、减少对家庭经济负担、营造学生平等和校风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其一,统一校服规定有助于提升学生审美观。
审美是一个人对美的感受、理解和欣赏能力。
在校园中,学生们的审美观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学校应该制定统一校服规定,以一种美观大方、庄重得体的形式规范学生的着装风格。
通过统一校服规定,学校能够传递给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引导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仪容仪表,提升整个学校的形象。
其二,统一校服规定能够减少对家庭经济的负担。
每年开学时,购买新校服往往是家庭的一项重要开支。
而且随着学生的成长,校服也需要不断更换。
如果学校没有统一的校服规定,那么学生们就会面临着各自购置校服的问题,这无疑给家庭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然而,如果学校制定了统一的校服规定,学生们只需按照规定购买一套校服即可,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让学生们更好地专注于学习和成长。
其三,统一校服规定有助于营造学生之间的平等。
在学校里,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社会背景,他们穿着各异的校服不同程度地凸显了这些差异。
然而,如果学校有统一的校服规定,那么学生们在外观上就会更加一致,消除了一部分外在的差异,营造了一个相对平等的校园环境。
这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增加彼此的友善和亲近感。
其四,统一校服规定有助于校风建设。
校风是指学校普遍存在的、具有稳定性和明显特征的文化氛围。
而校服作为学生们日常所穿的衣着,不可避免地会对校园的文化氛围产生影响。
因此,学校有必要制定统一校服规定,让学生在校园中的着装上有所限制和要求,塑造积极向上的校风。
统一校服规定能够减少对流行时尚的追逐,让学生更加专注于学习和发展自己的能力。
认识校服文化

世界各国的校服
Uniform
校服起源——英国蓝袍校服(Blue Coat)
“校服”一词,源于英语中的Uniform, 在英语中,Uniform分为“uni”(统一、一 致)和“form”(形式)两个部分,其本质 含义是统一的服装。英国是校服公认的发源 地,大约在亨利八世在位(1509—1547)时 期就出现了校服的萌芽,至今有将近500年 的历史。而最早的具有真正意义的校服出现 于中世纪初欧洲的英国教会所创办的学校。 霍舍姆基督公学(Christ's Hospital in Horsham,简称CH)的蓝袍校服(Blue Coat) 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校服,长及脚踝的蓝 色制服外套,并配有丰富褶皱的衬衣。校服 的颜色多采用统一的蓝色,因为英国人认为 穿蓝色的校服会让学生更为谦逊;当然那时 候蓝色的布更便宜也是主要的因素。几个世 纪过去,今天在该校读书的同学们还穿着当 年的那款校服,这家慈善学校的校服可以算 是尚在使用的最古老校服了。
法国:统一的着装使人有军事化,
或强制性的感觉,法国人很害怕像他 们的邻居德国曾经那样,把所有的孩 子都变成政治工具。所以到现在,法 国的公立学校都不要求统一着装。
泰国:女生校服的白衬衫改为紧身
短袖式样,其紧身程度可以将身体 曲线表露无遗,黑裙子则由以往的 过膝宽裙改为低腰迷你褶裙,腰线 刚刚及胯
印度:印度校服民族成分很浓,
セーラー服
俄罗斯校服
俄罗斯的校服男生就是军装类型的套装,女生的衣 服的改变不是很多,主要是套裙搭配围裙,看起来颇有 点小护士的赶脚~是非常可爱的,这样的款式一直流行 到现在,而依托于时代产生的东西也最有自己的意义和 时代属性。
1917年之前 男:蓝色的军帽 黑色帽檐 深蓝色的上衣 皮带 黑裤子 女:缝合棕色长裙 黑色的日常围裙或者是白色的休息日围裙 小的蝴蝶结
文明着装从校服做起的广播稿500字

文明着装从校服做起的广播稿500字大家下午好!今天生涯规划课发言主题是《规范校服穿着展现文明风貌》校服,作为一种学生的象征,对学生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增强学生自身的约束力,避免学生间的相互攀比,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校服,让我们感受在校园这份独特的荣誉感,增强我们遵纪守法的意识和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在各种学校活动中,校服是一种校园品格的升华。
统一穿着校服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为了展示合肥八中高二年级学生的精神风貌,促进校园礼仪文明文化建设,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在实现校服穿着规范化,日常化的基础上,展现我们青少年应有的自信风格和青春活力。
在着装规范方面周一穿正装(包括领带和领结),周二、周三、周四和周五穿校服运动装。
(如遇天气等其他原因年级部另行通知)学生以班级或社团等为单位代表学校集体外出参加的活动,必须穿着统一校服,禁止不穿校服者参加活动。
穿着校服要整洁、规范,须按固定搭配穿着校服。
因特殊原因不便穿校服者,须向年级部、班主任递交有家长签署意见的申请书,经批准后方可不穿,同时须报请年级部登记备案。
年级部将根据纪检部一日常规检查,对各班级校服穿着情况进行督查,纳入班级一日量化管理。
在校服爱护方面校服是学生身份的象征,是青少年青春面貌的体现。
我们要爱惜校服,养成良好的穿着、保护、洗涤、存放习惯。
同时,不得在校服上吊挂饰物,在校服上写字或涂画。
保证校服的整洁美观。
如果校服损毁或丢失,应马上上报年级部,年级部将安排校服生产厂家进行调配。
在校服穿着督查方面实现班干部、班主任、学生会和年级部四方督查制度,学生穿着校服情况列入“高二年级学生一日常规检查”项目。
年级学生会纪检部重点检查“校服日”、升旗、课间操等集体活动,“不符合服饰要求,1人次扣减1分”。
对未经批准而不穿校服的学生,按违反校纪校规处理。
第一次,班主任进行批评教育,要求该生写出“说明书”;第二次,组团长请其家长共同对该生进行批评教育,要求该生写出“保证书”;第三次,年级部请其家长共同对该生进行批评教育,给予纪律处分。
师生校服管理制度

师生校服管理制度学校是一个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地方,而校服作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不仅体现了学校的整体形象,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因此,建立健全的师生校服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校服的意义、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管理措施等方面展开探讨。
首先,校服作为学校的象征,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学生穿着统一的校服,有利于树立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同时,校服也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学校的特色和精神风貌。
通过校服,可以传递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其次,建立健全的师生校服管理制度对于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规范的校服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减少管理漏洞和纠纷。
另一方面,校服管理制度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部分,通过规范学生的着装行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针对师生校服管理制度的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范和管理:一、明确校服的款式和要求。
学校应当制定明确的校服款式和要求,包括校服的颜色、款式、搭配等方面的规定,确保校服整体风格统一、简洁大方。
二、规范校服的穿着方式。
学校可以规定校服的穿着方式,包括校服的搭配、整洁程度、着装规范等方面的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着装观念。
三、加强校服管理和监督。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的校服管理机制,明确责任部门和管理人员,加强对校服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
四、强化师生的校服意识。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校服宣传教育活动、举办校服设计比赛等形式,增强师生对校服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校服管理的有效性。
五、建立校服管理的奖惩机制。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对校服管理的表现,建立奖励和惩罚机制,激励学生遵守校服管理规定,形成良好的校风校纪。
综上所述,建立健全的师生校服管理制度对于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规范校服的款式和要求、规范校服的穿着方式、加强校服管理和监督、强化师生的校服意识以及建立奖惩机制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校服管理的效果,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中小学校服文化

中小学校服文化校服文化作为当代校园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很好地反映了学校的精神面貌,我校要求学生一年四季都穿着校服,体现学校精神风貌、有利于教学管理的统一化、规范化,是提高学校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校服文化的贯彻与落实,作为班主任的我,深知校服在校园文化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可是校服的贯彻与落实在我班却遇到了些许阻力,现列举如下:案例一:把裤子撕了,扔进垃圾桶为了更好地让同学们穿着校服来学校,学校有了积极的行动——上学时间对学生的校服穿着现象进行检查。
作为班主任的我也不能掉以轻心,考虑到班级情况的特殊性,我对学生进行最为善意的提醒,即使忘记从家里带来,也可以回家去拿来。
那是一个校服发下没多久的早晨,我又开始巡视没穿校服的学生,等我眼角扫过王某的时候发现他只穿了校服,没穿校裤。
因为知道他家离学校很近,我便走过去让他把裤子拿来穿上。
等我对他提出这一要求时,他有点不情愿地从一个纸袋了拿出了裤子,并说他带来了。
我让他到厕所把裤子穿上,他也照做了,我为同学们的配合而感到高兴。
第二节下课,是广播操时间,我到操场维持广播操纪律,发现王某的校裤又没穿了,我问他为什么没穿,他笑而不答,却遭到了周围同学的轰然大笑。
我问为什么,学生搪塞我没什么。
鉴于这位学生平时思想比较孤僻,我也没多作批评,等广播操解散的时候,我找了班干部问情况,班干部说在第一节下课的时候王某扯着裤子,然后拿了把剪刀把它剪掉了,并把它扔进垃圾桶。
这让我非常的恼火,别的同学这样做还可以容忍,他的一套校服可是学校资助的,他怎么可以那么不珍惜呢?但我还是忍住了怒火,找他说了把裤子扔进垃圾桶的理由。
理由如下:(1)校裤穿着不舒服,一穿校裤心理就烦(2)最多学校要求在星期一穿(3)如果真要穿,那也只能穿校服,不穿校裤。
我的班级处理:(1)把王某请到了政教处,说明这是一起很不爱惜校服的较为严重的违纪行为,以起到杀鸡儆猴的目的。
(2)针对很多学生提出的校裤裤脚太大的意见,建议某些影响穿着舒适度的裤子进行修改。
中国校服文化分析

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二○一八年第十一卷第二期︵总第五十八期︶中国校服文化分析申莉轩摘要:校服是世界各国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校服文化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校园文化。
通过中外校服及校服文化的对比,可以了解其他国家的校服样式以及校服对于学校的正面影响,从而借鉴其经验,改进我国校服,提升校园文化。
关键词:校服;中外校服;校服文化;对比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078(2018)02-0022-04DOI :10.3969/j.issn.1674-5078.2018.02.007收稿日期:2018-01-04作者简介:申莉轩(1978-),女,河南新乡人,讲师,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服装设计。
一、校服概述校服即学校规定学生穿的统一式样的服装,一般由教育行政部门明令规定,有时也可由学校自己规定。
学生着校服,可以与校外人有所区别,显得严肃、大方、整齐、有朝气,有利于维护学校风纪,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和自尊自爱的品德。
英国是最早穿着校服的国家,校服的历史长达500年。
第一款校服产生于大约16世纪英国伦敦的基督医院慈善学校,学生统一穿着蓝色修道士道袍一样的外衣,这就是最早的校服雏形。
1873年,日本规定学生统一穿着深蓝色学生制服,用于避免由于家庭经济悬殊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
1886年日本确定了普通学生服作为国家统一校园穿着服装的制服地位。
二、各国校服文化(一)英国的校服文化世界很多国家的校服多多少少都和英国有些渊源。
英国校服能够充分反映英国历史、政治的演变,通过款式、质地、设计理念的不同进行社会分层,成为一种身份象征。
1891年,英国实行免费初级教育,由于免费教育主要集中在教会学校,所以免费的学校校服具有强烈的教会风格。
后来由于长久的社会原因,英国校服会明显地区别不同阶级,普通中学的学生校服为混纺质地西服套装,著名的伊顿公学校服为19世纪风格的燕尾服,做工精致,质地优良,凸显学校培养国家未来管理者的办学理念(图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合理的校服对学生能够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校服的凝聚力作用表现在,统一的校服能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清楚地认识自己的学校责任,遵守校园的文明规范和行为准则,同时也可以加强社会对学生的监督与保护。
此外,校服能促进学生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深化其群体意识,校服对提高学校的凝聚力和学生的归属感有极大的作用,能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学校自豪感和对同学的友情。
让学生统一穿校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强化学校的整体形象,增强集体荣誉感。
同时可消除当前越来越突出的学生讲穿着、讲排场、互相攀比的不良风气。
校服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身份的象征,这跟社会上不同职业的人需要穿著不同的制服一样。
例如警察要穿著警察制服,消防员需穿消防制服等;同样地,学生自然便要穿著他们自己的制服——校服了。
这样,我们穿校服时,便更容易辩认出我们作为学生的身份了。
赞成派占绝大多数,其主要观点如下:
一、穿着校服可培养群体精神及归属感。
二、反映平等主义,不论富贫均穿同一制服,一视同仁。
三、减少校内暴力。
美国有研究显示,学校引入校服后校内暴力有所下降。
日本俗语亦云:“服装乱则心乱”及“服装乱则生活乱”,所以整理行为从服装开始。
四、校服十分便利及耐用。
家长及学生不用为每天穿什么衣服上学而烦恼,学生在出席婚礼及葬礼等隆重场合也可用得上。
校服用料上佳,大方得体,可使用多年。
五、保护学生。
穿上校服,别人便知其学生身份而给与优待及保护。
万一出事,也可从校服得知所属学校,可以马上联络校方。
六、校方认为可增加学校吸引力及学生人数。
千叶县立小金高等学校曾一度放弃校服,改行私服制,但学生减少,回复校服制后人数回升。
此派代表著作为《中学生になぜ制服か》(为何要中学生穿制服?)(1984)。
校服的存在及那么多人的支持早就证明了校服绝非仅是身外之物,它也是伙伴、是精神的依托——服装并不是一个人体外的存在,不仅为了防寒保暖美化,无论什么服装,其实都如大岛抽丝般让人与服装变成了一个共同的生命体,而制服甚至可以成为人的精神依托。
在毕业典礼上尤其对校服感触颇深的深层原因其实是惊醒自己不再属于任何组织,其中象征性所带来的恐惧,才是最令人心寒的电击。
对任何人来说,内心深处都不能抹杀希望和他人建立联系的欲求,而制服正好把这个欲求形式化地显现出来。
校服由一个人穿出来全无意义,它自身一定要由两人或以上共同披上身才可以完成身份指令。
所以学生校服作为一项身份表征的寄托物,不可或缺。
那种说不出来的人际渴求,更加是人心深层最真实的写照。
近段时间校服定做的改革引起了社会的热讨,学生,家长各持己见,南京市的某学校给学生定做了韩式的校服,因为男生的校服穿起来太帅,女生的校服太漂亮,很多家长担心“校服好看会促进早恋”,在家长的强烈反对下不得不取消。
传统的校服不但引起了学生的抵制心理等一系列的问题,还严重影响的学生们的审美观!漂亮、合适的校服,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帮助,可以提升孩子的自我认同,培养对学校的归属感,减少对学校管理的抵触心理。
由此看来,校服好看是否会促进早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过上快乐的校园生活!
从实际的教育实践来看,学生装有很多重要的作用。
第一,学生装可以使学生在身分感上区别社会其他人,因而有了学生自身的约束力,比如像荣誉感、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这些方面校服都可以起到内在约束的作用,一种象征的作用,对他们起到一种潜移默化地培养作用。
第二,学生装还可以产生一种平等感。
因为学生现在的家庭收入状况很不一样,在攀比方面比较盛行的时代。
如果一个学校的学生它能穿一样的服装,这样同学相互之间的感觉是平等的,容易形成一种合作、团结、相互尊重的精神,避免攀比之风在校园里出现。
第三,学生装还可以减轻家长对学生服装上的投入。
现在社会没有专门为中、小学生制作得很得体的服装,特别像中学生,从12、13岁到17、18岁这个年龄段,在市场上就买不
到他们合适的服装,要不就是时装,要不就是一些胖的,而根据学生的身材、学生的需求,作为商业行为没人来关心他们这个群体。
我们从教育的角度来关心学生的穿衣,比如他们喜欢的款式,他们长高的松紧度,他们运动、活动的需求以及他们换洗更方便的需求,因而单独为他们考虑穿衣的问题,也能体现教育和社会、学校对这些学生的关爱。
校服代表了你的身份,代表了一种文化,代表了你的学校,代表了一个品牌。
穿上校服,你会时刻提醒自己认清身份,留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就象法官和牧师穿上制服要记得正直和德行的要求,飞行员、消队员穿上制服要记得专业和责任的要求;走在街上,不熟悉的同学看到你的一身校服,认出你原来是同一所学校的校友,会对你产生一份亲近和团结;不相识的人们看到你的一身校服,认出你是哪一所学校的学生,会对你产生一份好感;当有来宾进入学校时,看见穿着整齐校服的学生在操场上集队会感觉很美,那是一道只有校园才有的风景;当毕业多年后回首当年,校服会给你青葱岁月的标志性记忆和校园的温暖感觉。
穿校服才能展现出你真正的魅力所在。
为什么学生要穿校服?其内涵就在于要我们向他人展示最内在的自已,不被外表所蒙蔽,将自己的精神,品质,气质不带任何藻饰地展现出来。
校服作为一种特定的着装,属于制服的范畴,无论是在悠久历史的日本还是英国以及起步较晚的中国,都证明校服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教学管理的统一化,规范化,对于培养学生的素质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统一的着装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性,加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杜绝学生之间的攀比现象,创造了平等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同时统一着装也有利于社会监督与学生的保护。
体现出校服对学生重要的塑造性与导向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