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的发展历程
简述宋词发展历程

简述宋词发展历程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初唐、盛唐、晚唐和宋代几个阶段。
初唐时期,宋词还未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多数还属于文人的诗歌创作范畴。
其中,以李白和杜牧为代表的诗人以豪放、奔放的风格为主,其作品多以自由、奔放的情感和豪放、豪迈的形象为特点。
在盛唐时期,宋词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形式。
在文学创作上,盛唐时期的宋词以汪洋恣肆的情感表达为主,内容多以咏物、咏景、抒发个人感情为主题。
在艺术表现上,盛唐时期的宋词注重音韵的优美和意境的营造,追求音韵与意境的完美结合。
晚唐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和政治压力,宋词开始呈现出一种受到严格格律约束的风格。
词人在创作上更加注重音韵之美和格律的准确运用,尤其是五言绝句成为晚唐词的主要形式。
晚唐时期的宋词内容上多以自然景物和感情抒发为主要表达方式,形式上多以古文风格为主,形成了一种大气磅礴、奇诡变幻的艺术风格。
到了宋代,宋词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在宋代,宋词的创作范围更广,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宋代的词人多以志怀抒发,抒写社会现实、婉约爱情和典雅山水等题材。
同时,宋代的宋词在形式上逐渐形成四大门类,分别是:"婉约派"、"豪放派"、"山水派"和"杂言派"。
每个门类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反
映了宋代社会的多样性。
总而言之,宋词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变化,从初唐时期的奔放豪放、盛唐时期的音韵意境,到晚唐时期的格律约束和宋代时期的多样化题材和形式,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格局。
宋词的发展演变过程

宋词的发展演变过程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
以下是宋词的发展演变过程的详细介绍:1.宋词的起源:宋词起源于唐代,是诗歌的一种变体。
在唐代,诗歌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有了更高的要求。
于是,一些人开始尝试用长短句的形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这就是宋词的雏形。
2.宋词的发展:宋词在唐末五代时期开始逐渐发展壮大,当时的文人开始关注词的音韵和词牌,开创了词的新篇章。
到了北宋时期,宋词开始在文坛上崭露头角,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们开始注重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使得词的文学价值逐渐提升。
3.宋词的繁荣:南宋时期是宋词的繁荣时期,当时的文学家们更加注重词的艺术性和情感表达。
南宋的词人们通过深入挖掘人类情感和社会现象,将词的创作推向了高峰。
同时,南宋的词人们还创新了多种词牌和表现手法,丰富了词的艺术形式。
4.宋词的演变:在宋词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种流派和风格。
其中,豪放派以苏轼为代表,他的词作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婉约派则以柳永、李清照等人为代表,他们的词作温婉细腻、柔情似水。
此外,还有辛弃疾等人的田园派、山水派等。
这些流派和风格为宋词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宋词的艺术表现更加丰富多彩。
5.宋词的影响:宋词的影响深远,它不仅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还对后世的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宋词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被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世界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总之,宋词的发展演变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各种流派和风格的出现为宋词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宋词的艺术表现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宋词的影响也深远,它不仅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还对后世的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今,宋词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被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世界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宋词的发展历程

宋词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宋词可以追溯到两宋时期(南宋960-1127年,北宋960-1279年),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之一。
宋词以其婉约细腻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意境表达,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璀璨明珠。
宋词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初唐、盛唐、晚唐和五代、宋的阶段。
在初唐时期(618-690年),诗歌创作的主题多以社会现实和政治抒怀为主。
初唐的词作继承了唐代五言绝句的精华,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代表性的作家有王勃、杨炯等。
盛唐时期(710-765年),诗人的创作更加注重音律和词牌。
盛唐的词作多借用乐府诗和民谣的旋律,表现了浓厚的音乐性。
代表性的作家有杜牧、李商隐等。
晚唐时期(764-907年),诗词的创作形式更加自由灵活。
晚唐以词牌曲的形式为基础,发展出了新的创作手法和风格。
代表性的作家有李煜、温庭筠等。
五代(907-960年)和北宋时期,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五代时期由于战乱戎马之乱,文士流亡他乡,在这些流亡者中形成了一个新的文学派别—"咏物派",他们以豪放、真挚的情感和描写自然景物为特点。
代表性的作家有辛弃疾、赵师秀等。
南宋时期(1127-1279年),由于政治局势的影响,词的创作形式更加多样化。
南宋时期的词作风格动人,以细腻、婉约、含蓄的情感表达为主,代表作家有陆游、杨万里等。
总体来说,宋词在行文结构、音律、修辞手法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和突破。
它不仅反映了时代背景和社会状况,也表达了文人士人的情感和思想。
宋词的发展历程成就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诗宋词发展脉络个人整理

(2)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 特点: 描写战争与战场,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或 描写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奇异的风土人情,又或描写战 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征戍的艰辛,表达民族和睦的向 往与情怀。 代表作:高适:《燕歌行》、《别董大》、《蓟门行五 首》、《塞下曲》,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 昌龄:《出塞》,李颀:《古意》 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现实状况所 致。唐自建国以来边事不断,这些重大的客观现实必然反 映到诗歌创作中去。二是从军赴边、建功立业是当时文人 的普遍时尚。戍边开疆、建功立业也成为他们建功立业的 首选途径。三是有悠久的文学渊源。先秦的《诗经》、 《楚辞》及汉乐府已有描写征戍的篇章,汉魏之际,南北 朝时边塞诗渐盛,盛唐边塞诗体裁完备。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 王。他们开始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 从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题材扩大了,思 想严肃了,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由他们 开始有了初步的定型。
陈子昂,他的思想是很复杂的,他既好纵 横任侠,又好佛老神仙,但儒家兼善天下 的精神,仍然是他思想的主导方面。他洞 察国家安危的远见,关怀人民疾苦的热情。
一、北宋前期的词
代表词人晏殊、欧阳修、晏几道、范仲淹、张先、 柳永、苏轼 晏殊词写男女恋情,已过滤了五代“花间”词所 包含的轻佻艳冶的杂质,而显得纯净雅致。
欧阳修词作更展现出他潇洒旷达的风神个性。这 种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用词来表现自我情怀的 创作方式对后来的苏轼有着直接的影响。 苏轼词比较完整地表现出作者由积极转而矛盾苦 闷,力求超脱自适而不断追求的心路历程和他疏 狂浪漫、多情善思的个性气质。有时则把对自然 山水的观照与对历史、人生的反思结合起来,在 雄奇壮阔的自然美中融注入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 感慨,如《念奴娇· 赤壁怀古》。
概述宋词发展演进的历程

概述宋词发展演进的历程宋词发展演进的历程及评析:(1)北宋词发展的三个阶段①第一个阶段晏殊、张先、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余绪,为由唐入宋的过渡;张先、晏几道二人,在承袭“余绪”的同时,已出现“革新”的苗头。
张先创制了若干慢词为词体的变革作了准备。
晏几道在思想内容上为宋词的革新开了先例,至张先、晏几道,真正完成了由唐入宋的过渡。
②第二个阶段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以及秦观、赵令畤、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促进宋词出现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
其中柳永大量创作慢词,有效地扩大了词的体制,将词大众化,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
之后的苏轼继承柳永的革新成果彻底破除“诗尊词卑”,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开创了辛派词人的先河。
③第三个阶段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
周邦彦兼采众家之所长,进行了一系列集大成的工作,促进词体的成熟。
在思想内容上增强了词的“体质”;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注重词调的整理与规范化,为词的创作提供了典型。
(2)南宋词的发展历程南渡后,一方面,江左偏安,出现了经济、文化的“繁荣”局面,社会上唱词之风仍然盛行,为歌词创作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社会历史的大变革,由北宋而南宋,政治上的动荡必然波及词坛与歌坛,对词体的发展演变产生一定的影响。
①词坛转型期这一时期的代表词人都经历了靖康之变,他们迅速适应环境,调节自我心态,代表人物有李纲、赵鼎、岳飞、张元干等。
李清照亲身经历了由北而南的社会变革,巨大变化使词的内容、情调,乃至色彩、音响,都随之发生了变化,由明丽清新变为低徊惆怅、深哀入骨,但词的“本色”未变,她的创作为南渡作家如何以旧形式表现新内容,树立了榜样,其词体被尊为“易安体”。
②高峰期第二个时期是高峰期,以辛弃疾为代表,他与陈亮、刘过等词人联手,“以文为词”的词学形式突破扩大了豪放词的影响。
③词史的深化期以姜夔、吴文英为代表,他们的成就则在于对词的艺术表现所作的探讨与尝试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词的发展与蜕变,增加了婉约词的思想意蕴和艺术表现力。
唐诗宋词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

唐诗宋词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丰碑,它们创造了鲜明的时代风貌和卓越的艺术成就。
唐诗宋词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主要阶段。
一、唐诗唐朝是中国文化最繁荣的时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时期。
唐诗的发展可以分为盛唐、中唐和晚唐三个阶段。
1.盛唐(618—755年):盛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黄金时代,创作高峰期达到了极致。
这个时期的唐诗以王之涣、杜甫、李白、王昌龄等大量优秀作家的作品为代表,以其浑厚雄浑、豪放激昂、唯美盛丽的风格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
2.中唐(755—827年):中唐时期发生了安禄山起义,李白、杜甫等大批作家死亡或流亡。
此时,唐诗的艺术风格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转入严谨稳健的风格。
代表人物有刘禹锡、白居易、元稹等。
3.晚唐(828—907年):晚唐时期唐诗较之前更加纯熟,达到了新的高峰,诗风多为婉约清新。
代表人物有杜牧、韦应物、白居易、李商隐等。
二、宋词1.早期(960—1060年):早期的宋词以丰子恺、李清照、晏殊、欧阳修等创作人物为代表。
这个时期的宋词以婉约清新、语言流畅优美、情感温婉细腻为特点,也被称为豪放派和婉约派的分界点。
2.中期(1060—1140年):中期宋词风格以宋祁、辛弃疾、晁端礼、杨万里等为代表。
这个时期的宋词主题更广泛,描写对象更丰富,诗歌风格愈加明快和生动,是宋词的高峰期。
3.晚期(1140—1270年):晚期的宋词以陆游、张先、杨万里、辛弃疾等为代表。
这个时期的宋词具有真实感、自然感、含蓄与抒情并重的特点,彰显出了宋词的成熟与精华。
总之,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两条流传最广的艺术瑰宝,它们的艺术成就与历史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无论是唐诗还是宋词,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为世人所敬仰。
唐宋词的发展脉络

唐宋词的发展脉络唐宋词的发展脉络李白的《菩萨蛮》和《忆秦娥》。
词的别称:长短句、诗余、曲子、曲子词、琴趣、乐章、乐府……五代时期词的发展南唐和西蜀温庭筠为鼻祖,从而形成了花间词派,韦庄的词打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抒写个人真切的乡愁旅思,李煜突破艳情樊篱,直抒胸臆,其词风接近韦庄而成就又超过了他,富有个性特色。
温庭筠是严妆,韦庄是淡妆,李后主则属于粗服乱头。
概括地道出了晚唐五代三大词人的风格。
冯延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则认为,“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宋代词的发展顶峰岳飞、李纲、胡铨、张元干和张孝祥等人以词抒发悲怆激越的爱国情怀。
辛弃疾是豪放词的集大成者。
词形式上的特点一首词大都分为数片(阙),以分两片的为最多.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词牌名必有词题目可有可无偶句押韵的,,即音乐上停顿决定的.每个词调的音乐节奏不同,韵位也就不同。
近体诗还不允许有长短句..词调还须分辨四声和阴阳。
李煜原名李从嘉,字重光。
骈齿重瞳宽厚仁孝外奉中原,不畏卑屈,内轻徭役,以实民力,嗜赌浮屠他给赵匡胤上书“自出胶痒,心疏利禄。
父兄之荫育,乐日月以优游。
思追巢许之余尘,远慕夷齐之高义。
被李煜的两首《渔父》词隐约透露出一些消息:“阆苑有情千里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轮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盈瓯。
万顷波中得自由。
”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离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虚与委蛇,内政不修,佞佛成性,宴乐无度,自毁长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道:“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大开,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没有亡国之痛,就不会有那些流传千古的佳作,这就是所谓“国家不幸词人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宋词发展的历程范文

宋词发展的历程范文
宋词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前唐五代阶段、北宋阶段和南宋阶段。
前唐五代阶段(唐晚期至五代):这一阶段是宋词发展的起点。
在这一阶段,五代时期的文人学士开始对唐诗进行变革和创新,形成了“新乐府”和“新曲文”的形式,为宋词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北宋阶段(北宋初至中期):这一阶段是宋词发展的高峰时期。
北宋初期,词的创作仍受到唐诗的影响,形式上多为五言律诗的转换。
到了北宋中期,词开始独立于诗的形式发展,实现了从继承到创新的跨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伤时词”、“闺怨词”等风格。
南宋阶段(南宋中期至晚期):这一阶段是宋词的发展向成熟和完善的阶段。
南宋时期,由于政治的压力和社会动荡,词人们的创作更加注重情感的内敛和表达的深入,形成了“婉约”和“豪放”两大派系。
同时,词的音乐性、韵律和曲调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完善。
总的来说,宋词的发展历程表现出从唐诗的继承到创新的转换,从形式上的变革到内容上的丰富,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和表现力。
宋词的发展与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以及文人个体的思想情感密切相关,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艺术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永
柳永是北宋时期最受欢迎的词坛偶像,直到北宋 末年还有追星族传唱他的经典词作《雨霖铃》。 他熟悉当时流行的市井新声,创制了不少慢词新 调,扩大了词体的表现能力。唐五代宋初,词坛 流行的主要是短小的令词,自柳永大力创作慢词 后,小令与慢词并行,词调日益丰富。柳永还特 别注意面向市民大众创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歌 唱大众的心声,因而深受市民大众的喜爱。文人 士大夫很有些看不惯,时加指责,说他“骫骳从 俗”,但写词时又暗地里学习模仿。后来苏轼、 秦观和周邦彦等著名词人,都受惠于柳永。
南渡词
• 从词史的进程来看,南渡词坛是重要的转型时期。唐五代 以来,词一直是作为娱乐性的艺术形式为大众所喜爱,为 社会所认同,并不负载政治道德的教化功能,没有社会政 治功利的目的。而到了南渡时期,因为民族的灾难,国家 的破亡,社会的战乱,促使各种文学艺术形式都要面向社 会现实,词体也就承载起歌唱民族苦难、激励民族抗战的 功能。从此词体由娱乐性、非功利性的体制向着政治性、 功利性的体制转变。 • 张元干、李纲和岳飞的词就充满了政治色彩。抗战复国、 反对和议投降,一度成为他们词作的主旋律。过去远离时 代现实生活的词作,到此时开始与社会现实、时代生活密 切相关,同步发展,词中充满了鲜明的时代感和强烈的现 实感。南渡后词坛的主流,是沿着苏轼开启的方向进一步 向诗歌贴近,在表现功能上逐步走向诗词一体化。
敦煌词例
• 【望江南】 • 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 渐紧,为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 • 【鹊踏枝】 • 叵耐灵鹊多瞒语。送喜何曾有凭据。 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共语。 比拟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欲 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
文人词
• 唐代的诗客曲子词,是指文人诗客尝试写的词作。现存最 早的作品,应该是初唐沈佺期等人写的《回波乐》,但这 几首词说不上有什么艺术性,形式上与齐言体诗歌没有太 大的区别,只是作为最早的文人词,具有一种词体“标本” 的意义。 • 到了盛唐,相传是李白作的《菩萨蛮》和《忆秦娥》词, 倒是相当成熟的长短句体,但是否确为李白所作,历来有 争议。即使《忆秦娥》等词确是李白所作,那也只是盛唐 时期一个超越时代数十年的特例,不能代表词史的进程, 因为他没有呼应者和跟进者,虽然同时的玄宗皇帝李隆基 也传有一首词作,但真伪同样难定。
韦庄词
• 【女冠子】 •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 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 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 【思帝乡】 •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 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 情弃,不能羞。
南唐词坛
• 南唐词坛,比较知名的有李璟、李煜父子和做过 宰相的冯延巳。李璟存词四首,以名句“小楼吹 彻玉笙寒”(《浣溪沙》)著称。李煜和冯延巳 不仅存词较多,而且成就也高。 • 温庭筠在词体词艺上的定型开创之功,是任何人 无法比拟的。而李煜词无论是情思的深度还是艺 术的精度纯度以及在后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韦、 冯都稍逊一筹,所以李居第二,韦、冯大概也不 会产生“耻居李后”的想法。韦、冯词各有特色 和创意,打个平手,难分高下。
• • • • • • 第一代词人群(1017—1067)台阁词人群 第二代词人群(1068—1125)元祐词人群 第三代词人群(1110—1162)南渡词人群 第四代词人群(1163—1207)中兴词人群 第五代词人群(1208—1265)江湖词人群 第六代词人群(1252—1310)遗民词人群
第一代词人群(1017—1067) 台阁词人群
小晏、秦郎、贺大侠
• 晏几道为人比较倔强孤僻,是政治边缘化的人物, 仕途上落伍,生活上落魄,作词也固守传统,不 写新兴的慢词,而专写小令,用小令建构他独特 的情感世界。 • 秦观虽是苏轼的得意门生,写词却是另辟蹊径, 在普泛化的悲欢离合之情中融入自我的生命体验, 艺术上情韵兼胜,协律可歌,雅俗共赏。文人士 大夫赞不绝口,市民大众也是传唱不衰。北宋时, 秦观被认为是最佳词手。 • 贺铸是身兼英武豪侠与柔情文士于一身,既擅长 抒豪情壮志,也能写柔情软调;既儿女情长,又 英雄气盛。人的长相是奇丑无比,词却写得美不 胜收。
三、宋词
• 10 世纪下半叶的宋初词坛,没有延续南唐 和西蜀的发展势头,显得不太景气,专力 写词的词手很少,只有王禹偁、寇准、潘 阆和林逋等诗人玩过一两把,写过几首词。 他们作词的成就既没法跟晚唐五代相比, 也无法跟后来的柳永等人相提并论。他们 的兴趣原本也不在词的创作上,而是在诗 歌里。
宋词发展脉络
韦庄
• 花间词人中,艺术成就和影响力能跟温庭筠比拼 的是韦庄,他俩并称为“温韦”。韦庄词的风格 与温庭筠大不相同,温词追求浓妆,韦词喜爱淡 抹,以清淡为美。温词是典型的“男子作闺音”, 代女性言情,抒发的是超时代、类型化、普泛化 的情思,而韦庄词开始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感受, 即使是写相思恨别,有的也是写他自已的情感经 历。 • 孙光宪和波斯裔李珣,也各具特点。特别是李珣 词写的岭南热带风光,给五代词坛增添了一道别 具一格的靓丽风景。
盛唐词
• 沈佺期【回波乐】 • 回波尔时佺期,流向岭外生归。身名 已蒙齿录,袍笏未复牙绯。 • 李白【忆秦娥】 •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 年年柳色。灞桥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 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中唐
• 中唐,文人词日渐增多,但还是处在试验模仿阶 段,习惯于写与齐言体诗相近的词调如《杨柳 枝》、《浪淘沙》等。这时最有影响的是张志和 的《渔父》词五首,问世不久就传到日本,当时 嵯峨天皇有唱和之作,日本填词从此开山。 • 白居易和刘禹锡是唐代诗客中存词最多的两位, 也是首次明确标明“依曲拍为句”即依调填词的 两位词人。他俩写的五首《忆江南》,是中唐时 期艺术上比较成熟的长短句体词。
第二代词人群(1068—1125) 元祐词人群
• 柳永们谢幕之后, 11 世纪下半叶的词坛更 加星光灿烂。 • 王安石、苏轼、晏几道、黄庭坚、秦观、 晁补之、贺铸、周邦彦等明星词人相继登 场。 • 而苏轼和周邦彦各自开宗立派,影响更大。
苏轼、周邦彦
• 后柳永时代,词史朝着两个方向分流发展。一是 继续把词当作音乐文学的歌词来写,强调词的音 乐性、可歌性,这在当时是主流,是“本色”、 “正宗”。 • 另一个方向是把词当作一种新型的诗体,强调词 的文学性,在大体遵循词体音乐特性的基础上, 更强调抒情言志的自由。这在当时被认为是“非 本色”、非主流而受到指责与批评。 • 前者以周邦彦为代表,后者以苏轼为领袖。苏轼 注重的是词作文本内容的创新,便于案头阅读; 周邦彦更注重词调音乐上的美听和新调的创制, 更适于口头吟唱。苏轼力图拉近诗词的界限与距 离,使诗词“一体化”;周邦彦是尽量维护词体 自身的独立性而力避与诗同化。
第三代词• 12世纪上半叶宋室南渡前后,李清照和叶梦得、 李纲、陈与义、张元干、岳飞、赵佶、赵鼎等词 人相继登台献艺。这时虽然缺乏东坡、清真那样 领袖级的人物,但女词人李清照的横空出世,也 足以让此期词坛放射出耀眼的光芒,让后世的词 迷们高山仰止。两宋三百多年的词坛,基本上是 男性“天王”们独霸天下,唯有此时女性“天后” 打破了男性一统江山的格局,与天王们平分秋色, 所以这时的词坛并不寂寞。更何况还有岳飞这样 顶级的民族英雄、赵佶这样多才多艺的亡国之君 加入大合唱呢!
张先
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
张先初以《行香子》词有“心中事,眼中 泪,意中人”之句,被人称之为“张三 中”。张先对人说:“何不称为‘张三 影’,‘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 帘幕卷花影’;‘柔柳摇摇,坠轻絮无 影’,都是我的得意之句。”世人遂称之 为“张三影”。
晏、欧、范
• 晏殊少年发达,官运亨通,一直做到宰相,位 高权重,在当时词坛上很有影响力。他写起词来 雍容华美,志得意满之中流露出一些淡淡的人生 感慨。 • 欧阳修是文坛领袖,在词里头也偶尔展示他 “文章太守”的个性风采。年青的时候他曾经浪 漫过,而且有点放荡不羁,所以也写了一些温柔 缠绵风流浪漫的爱情词。 • 范仲淹,曾经到边疆做过戍边的将帅,有军旅 游生活的体验,创作了一首《渔家傲》(塞下秋 来风景异),表现塞外风光,歌唱将士们的理想 与苦闷,大大开拓了词境。
第四代词人群(1163—1207) 中兴词人群
• 12 世纪下半叶,词坛再度辉煌。文武双全 的英雄辛弃疾,天下仰慕的状元张孝祥和 陈亮,引领时代风气的大诗人陆游,名动 天下的江湖游士刘过和姜夔,都是词坛高 手。韩元吉、史达祖、高观国等词人也活 跃在这一时期。
辛弃疾
• 辛弃疾和姜夔是此期词坛的两大领袖,各树大纛 (dào,军中大旗),各成一派。 • 辛弃疾以他英雄的胆识和才气在词境上开疆拓土, 打破了原来词体的诸多清规戒律,进一步解放了 词体,没有他不能使用的语言,没有他不能表现 的情事,真正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的自由无碍的境界。就像书法大家各体皆工一样, 辛疾弃词也是风格多样,刚柔相济,雅俗兼融, 庄谐并收。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随意挥洒,自 成妙境。他的创作路向与苏轼词相近,成就地位 也是旗鼓相当,所以二人并称为“苏辛”,后世 称他们所开创的词派为“苏辛词派”。
• 进入11 世纪上半叶,宋词就逐渐走上了辉煌的星 光大道。 • 杰出词人辈出,名篇佳作纷呈。 • 这时的词坛有柳永、张先、晏殊、欧阳修、范仲 淹和宋祁等人。 • 第一代词人群.以柳永(987--1053)、范仲淹(989--1052)、张先(990—1078)、晏殊(991--1055)、 欧阳修(1007--1072)等为代表。另有朱祁(998-1061)、杜安世等人。他们主要生活在真宗、仁宗 两朝的“承平”时代。
唐宋词的发展历程
宋词研究第一编
唐宋词的发展历程
一、唐词
• 双线发展
• 一线是敦煌民间词(民间词) • 一线是诗客曲子词(文人词)
敦煌词
• 敦煌民间词,具体产生在唐代什么时期,已经无法确定。 这些词原是保存在1900年敦煌石窟发现的写本上,经过近 人的整理,大约有二百首左右。”据《旧唐书》上记载; “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 • 其中最受人注意的是以词集形态出现的《云谣集杂曲子》, 这是现存最早的曲子词集。《云谣集》收词30首,艺术上 相对成熟,题材内容也比较集中,大多是写爱情婚恋的悲 欢离合。其他散见的词作,内容就比较广泛,歌唱边防将 士、塞外居民、商人士子、平民百姓的喜怒哀乐。 • 由于敦煌民间词不是一时一地的作品,因此题材内容既没 有什么限定,表现形式上也没有统一固定的规范标准,艺 术上还比较稚嫩,但也别具一种原始素朴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