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生态学测试题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题型名词解释:5*2填空:20*0.5选择:10*1(单项);5*2(多项)简答:5题,分值不等论述:1题,15分个体生态学一、名词解释(填空及部分选择)监测植物是指利用对环境中的有害气体特别敏感的植物的受害症状来检测有害气体的浓度和种类,并指示环境被污染的程度,该类植物称为监测植物。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大气及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破坏了生物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生物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滞尘效应园林植物对空气中的颗粒有吸收、阻滞、过滤等作用,使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下降,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二、填空、选择、简答1、城市用水面临两个严峻的问题是什么水源缺乏、水污染严重2、壤质土类是大多数植物生长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是较好一种土壤结构3、根据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和要求分为酸性土植物、中性土植物和碱性土植物。
4、根据盐土植物对过量盐类的适应特点,可分为聚盐性植物、泌盐性植物、不透盐性植物。
5、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监测作用的优点(1)植物监测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适合大面积推广。
(2)反映大气污染类型和各污染物的复合效应.(3)植物监测具有长期、连续监测的特点。
(4)可记录该地区的污染历史和污染造成的累积受害等情况。
6、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1)维持碳氧平衡(2)吸收有害气体(3)滞尘作用(4)减菌效应(5)减噪效应(6)增加负离子效应(7)对室内空气污染的净化作用7、减噪效应的原理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噪声遇到重叠的叶片,改变直射方向,形成乱反射,仅使一部分透过枝叶的空隙达到减弱噪声;噪声作为一种波在遇到植物的叶片、枝条等时,会引起振荡而消耗一部分能量,从而减弱噪声。
8、常见的防风林结构有3种:紧密(不透风)结构。
稀疏(疏透)结构。
透风(通风)结构9、根据大气污染物的性质划分:还原型大气污染和氧化型大气污染;根据燃料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划分:煤烟型污染、石油型污染、混合型污染和特殊型污染。
生态学练习题(含答案)

生态学练习题(含答案)欢迎阅读一、单项选择题(共60个) 1、生态位的英文是___B A .habitatB .nicheC .siteD .place2、下列属于构件生物的是(C )。
A .牛B .蛔虫C .珊瑚虫D .青蛙3A 4A 5A 6A 7A .海洋8A .根据消费者的个体大小B .根据消费者的食量大小 C .根据消费者的食性D .根据消费者的主要食性 9、从裸岩开始的旱生演替又属于(C )。
A .次生演替B .快速演替C .内因性演替D .外因性演替10、在___B竞争方式下,个体不直接相互作用。
()A.干扰性B.利用性C.种间D.种内11、可见光穿过水体遵循一个称为_C__的负指数关系。
()A.阿伦法则B.Hamilton定律C.比尔定律D.贝格曼规律12、绿色植物光合活性辐射(PAR)带波长位于__A_。
()C.D.121212020621542217、对于某种作物,当土壤中的氮可维持250kg产量,钾可维持350kg产量,磷可维持500kg产量,则实际产量一般会在(A)。
A.250kg左右B.350kg左右C.500kg左右D.大于500kg18、不属于群落成员型的是(C)。
A.优势种B.建群种C.特有种D.亚优种(141)19、关于优势度正确的概念是(A)。
A.群落各成员中,建群种的优势度最大B.群落各层优势种优势度均大于建群种CD(175)AC.D21(D)。
A.植物22AC.100(65)23、用方差/平均数比率检测生物分布型时,以下比值为均匀分布的是(A)。
A.s2/m=0B.s2/m=1C.s2/rn显着大于1D.s2/m显着小于124、沿海地区出现的“赤潮”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D)。
A.季节性消长B.不规则波动C.周期性波动D.种群的爆发(20)25、属于生理无效辐射的光质是(C)。
A.红光B.紫光C.绿光D.蓝紫光26、关于群落镶嵌性的概念正确的论述是(B)。
生态学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生态学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A. 环境因素B. 生物个体C. 生物种群D. 生态系统答案:D解析: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系统包含了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因素,因此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2. 以下哪个不是生物群落的主要特征()A. 物种多样性B. 群落结构C. 群落动态D. 环境污染答案:D解析:生物群落的主要特征包括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群落动态等,环境污染是环境问题,不属于生物群落的特征。
3. 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A. 物质循环B. 能量流动C. 信息传递D. 环境污染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环境污染不属于生态系统的功能。
4. 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生态因子的范畴()A. 温度B. 光照C. 食物D. 空间答案:D解析:生态因子是指影响生物生长、发育和分布的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子(如温度、光照、水分等)和生物因子(如食物、竞争等),空间不属于生态因子的范畴。
二、判断题1.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
()答案:正确解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从生产者到消费者,再从消费者到分解者,最后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不可逆转。
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主要是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答案:错误解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生物种类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等三个层面,不仅仅是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3.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状态。
()答案:正确解析: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状态,保持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
三、填空题1. 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解析: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生态学基础考试模拟题(附参考答案)

生态学基础考试模拟题(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84题,每题1分,共84分)1.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生态学分支学科的划分依据是( )A、生境类型B、生物组织层次C、应用领域D、生物类群正确答案:B2.下列属于同一个种群的( )。
A、某一实验地中的小麦B、两个鱼塘中的鲤鱼C、某一森林中的山杨和柳树D、某一池塘中的鲢鱼和鲫鱼正确答案:A3.下列植物中,典型的短日照植物是( )。
A、大麦B、水稻C、油菜D、甘蓝正确答案:B4.加剧温室效应的气体有多种,其中贡献最大的是( )。
A、CO2B、SO2C、NO3D、NH3正确答案:A5.下列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是( )A、深海B、果园C、沙漠D、沼泽正确答案:D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组成成分的是( )A、动物B、土壤C、微生物D、植物正确答案:B7.相同的群落类型( )A、只能出现在同一地区B、不会重复出现在相同生境中C、可童复出现在相同生境中D、只能出现在不同气候区正确答案:B8.与r对策生物相比,K对微生物一般来说 ( )A、出生率低,寿命短B、出生率低,寿命长C、出生率高,寿命长D、出生率高,寿命短正确答案:B9.遗传多样性发生在( )A、离子水平B、分子水平C、物质水平D、原子水平正确答案:B10.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生态学分支学科的划分依据是( )。
A、生境类型B、应用领域C、生物组织层次D、生物类群正确答案:C11.我国内蒙古草原的优势种属于( )。
A、落叶乔木B、常绿灌木C、草本植物D、常绿乔木正确答案:C12.下列不属于描述陆地植物群落特征的指标是( )A、内禀增长率B、优势度C、盖度D、多度正确答案:A13.最先发现生态系统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的科学家是( )A、林德曼B、达尔文C、孟德尔D、海克尔正确答案:A14.按照瑙基耶尔(Raunkiaer)生活型系统,油松和马尾松等高大乔木均属于( )。
生态学入学考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入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A. 个体B. 种群C. 群落D. 生态系统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A. 生物成分B. 非生物成分C. 人类活动D. 经济因素答案:D3.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哪些圈层?A.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B.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D.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土壤圈答案:C4.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中,哪一种适用于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A. 标记-重捕法B. 样方法C. 直接计数法D. 随机抽样法答案:A5. 下列哪项不是群落演替的类型?A. 原生演替B. 次生演替C. 人工演替D. 退化演替答案:D6. 物种多样性指数中,常用的计算公式是?A. Simpson指数B. Shannon-Wiener指数C. Margalef指数D. 以上都是答案:D7. 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是?A. 单向的B. 可循环的C. 双向的D. 多向的答案:A8. 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A. 物质循环B. 气候调节C. 文化服务D. 物种灭绝答案:D9.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包括?A. 抵抗力稳定性B. 恢复力稳定性C. 以上都是D. 以上都不是答案:C10. 哪种生物对生态系统具有指示作用?A. 食草动物B. 食肉动物C. 微生物D. 指示生物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因素可以影响种群的增长?A. 食物供应B. 捕食者数量C. 疾病D. 环境变化答案:ABCD2.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特点包括?A. 单向流动B. 逐级递减C. 可循环利用D. 可逆的答案:AB3. 群落结构的类型包括?A. 水平结构B. 垂直结构C. 空间结构D. 时间结构答案:AB4. 下列哪些是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因素?A. 温度B. 光照C. 土壤D. 风答案:ABCD5. 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包括?A. 直接使用价值B. 间接使用价值C. 非使用价值D. 潜在价值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物种多样性越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强。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生态学是研究以下哪项的科学?A. 人体解剖学B. 植物分类学C. 动物行为学D. 生物与其环境的相互关系答案:D2. 下列哪个不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非生物环境答案:D(非生物环境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3.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A. 可循环的B.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C. 双向流动D. 随机流动答案:B二、填空题4. 生态系统中的______是能量的来源。
5. 食物链中,位于最顶端的消费者被称为______。
答案:4. 阳光5. 顶级捕食者三、简答题6. 简述生态平衡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答案: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之间相互关系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
这种平衡对维持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至关重要。
一旦生态平衡被破坏,可能会导致物种灭绝、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甚至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环境。
7. 描述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层次。
答案: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层次包括:物种多样性(不同物种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同一物种内部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
四、论述题8. 论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答案: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发、污染排放和气候变化,可能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包括生物栖息地的破坏、物种灭绝和生态服务功能的丧失。
为了保护生态系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实施可持续的资源管理政策,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以及提高公众对生态保护的意识。
五、计算题9.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1000千卡,能量传递效率为10%,计算次级消费者能获得的最大能量是多少?答案:次级消费者能获得的最大能量 = 1000 * 10% * 10% = 10 千卡六、案例分析题10. 某地区由于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严重下降。
请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
生态学试题

生态学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态学是研究下列哪个方面的科学?A. 个体生物的生理机能B. 生物体的遗传与进化C. 物种与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D. 地球的地质结构和矿物资源2. 下列哪个不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气候3. 环境容纳量(K值)是指:A. 某一环境中,某种生物种群的最大数量B. 一个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的总重量C. 一个地区内所有物种的数量D. 一个生态系统中某种资源的总量4. 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是:A. 单向的B. 双向的C. 循环的D. 无规律的5. 下列关于生态位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A. 生态位是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位置和角色B. 生态位包括了物种如何获取资源和应对环境压力的方式C. 两个物种的生态位完全相同是可能的D. 生态位的概念有助于理解物种间的相互作用6. 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通常是:A. 先锋群落B. 中间群落C. 顶级群落D. 退化群落7. 下列哪个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C. 水循环D. 所有生物的迁移8. 环境因子中,属于非生物因子的是:A. 土壤B. 温度C. 捕食者D. 病原体9. 竞争排斥原理表明:A. 两个物种可以共享同一生态位B. 两个物种的生态位必须完全相同C. 两个物种不能在同一生态位中长期共存D. 物种多样性随着生态位的增加而减少10. 下列哪个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A. 物种多样性B. 遗传多样性C. 行为多样性D. 文化多样性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被称为__________。
2.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通常用__________来表示。
3. 一个物种在没有天敌和食物限制的理想条件下,所能增长的最大种群数量被称为__________。
4. 生态系统中,对环境变化具有指示作用的物种被称为__________。
(完整版)生态学试卷及答案,推荐文档

生态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Population: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2.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中的多样性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群落和生态系统。
3.Niche:生态位,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
4.Ecological factor:生态因子,是在环境因子中,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的环境因子。
5.Gene flow:迁移压力的增强可以使某些基因从一个群体有效地散布到另一个群体中,称为基因流。
6.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息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7.生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8.协同进化:种间关系中,彼此在进化过程和方向上的相互作用,即协同进化。
(或是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是作为对前一物种的性状的反应而进化。
)9.热带雨林:一般认为热带雨林是指耐阴、喜雨、喜高温、结构层次不明显、层外植物丰富的乔木植物群落。
10.动态生命表:根据对同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存活数动态监察的资料编制而成的生命表。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物种形成的过程是什么?答:多数学者接受地理物种形成学说,将物种形成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0.5分):(1)地理隔离(1分)通常由于地理屏障将两个种群分隔开,阻碍了种群间个体交换,使种群间基因流受阻(0.5分)。
(2)独立进化(1分)两个彼此隔离的种群适应于各自的特定环境而分别独立进化(0.5分)。
(3)生殖隔离机制的建立(1分)两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机制,即使两种群内个体有机会再次相遇,彼此也不再发生基因流,因而形成两个种,物种形成过程完成(0.5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环境:
2.生态因子非等价性:
3.限制因子法则:
4.有效积温法则:
5.耐受性法则:
二、选择:
1.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
A.气候因子B.地球因子C.非生物因子D.外来因子
2.下列关于生态因子作用规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限制因子起主导因子作用
B.地形因子对生物的影响是间接作用
C.水分因子对农作物的影响是阶段性作用
D.不同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同等重要不可代替性但可以相互补偿
3.当光强度不足时,C0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
用称为
A.综合作用B.阶段性作用C.补偿作用D.不可替代作用4. 有效积温法则公式K=N(T-C)中,C为
A.平均温度B.发育的时间C.有效积温D.发育起点温度5. 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一般其身体较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以此来减少
单位体重散热量,这一适应称为
A.贝格曼法则B.阿伦法则C.李比希定律D.谢尔福德定律
6. 下面不属于内温动物对低温环境生理适应对策的是:
A.阿伦规律B.逆热流交换机制C.产热D.局部异温性
三、填空:
1.水的理化性质有:()、()、()、()、()
2.水的特性:()、()、()、()
3.说出三个土壤因子主导的植物生态类型:()、()、().
4.说出四个生态因子的作用特点:()、()、()、()
四、简答题:
1.温度有哪些生态意义?低温和高温对生物会产生哪些影响?
2.说明水的生态意义和水的理化性质对水生生物影响
答案:
一、1.生物赖以生存的所有因素和田条件的总和
2.生态因子的作用有主次轻重之分,即有主导因子、生存因子、一般因子之分
3.态因子处于低于生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最小量和高于生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最大量时,
都对生物生长有限制影响。
4.生物为完成一次发育所需要的一定的总热量
5.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
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二、ADCDBB
三、1.密度粘滞性浮力含氧量ph
2.相变性高热容量极性密度变化特殊
3.喜钙植物喜酸土植物盐生植物砂生植物
4.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生态因子的非等价性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和互补性生态因子
的阶段性生态因子的直接间接作用
四、1. ⑴温度生态意义:①温度与生物生长:温度是最重要的生态因子之一,参与生命活
动的各种酶都有其最低、最适和最高温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生物生长的速率与温度成正比;外温的季节性变化引起植物和变温动物生长加速和减弱的交替,形成年轮;
外温影响动物的生长规模。
②温度与生物发育:温度与生物发育最普遍的规律是有效积温。
③温度与生物的繁殖和遗传性:植物春化,动物繁殖的早迟。
④温度与生物分布:许多物种的分布范围与温度区相关
⑵低温和高温对生物会产生影响:①低温对生物的影响:当温度低于临界(下限) 温度,
生物便会因低温而寒害和冻害。
冻害原因:冰结晶使原生质破裂损坏胞内和胞间的微细结构;溶剂水结冰,电解质浓度改变,引起细胞渗透压变化,导致蛋白质变性;脱水使蛋白质沉淀;代谢失调。
②高温对生物的影响:当温度超过临界(上限)温度,对生物产生有害作用,如蛋白质变性、酶失活、破坏水份平衡、氧供应不足、神经系统麻痹等
2.水的生态意义:生物体最大组成成分
良好溶剂和介质保证物质运输和代谢活动
新陈代谢、光合作用、化学反应原料
维持细胞形态、影响生物分布等
1.密度:水的密度比空气大很多但仍小于多数生物体的密度因而生物需克服下沉,鱼
类的鳔,植物的充气叶,单细胞生物体内的油滴,大型动物减少骨骼增加脂肪等。
2.粘滞性:流线型微小动物附属物防下沉
3.浮力:动物巨大,软骨足够支撑
4.含氧量:水中的氧主要来自空气和植物光合作用因此水体表层有阳光地方氧气充足
深水氧少并影响动物分布。
氧气来源特殊性因此会有冬夏鱼灾难
5.pH:影响代谢繁殖发育多数生物分布在狭酸碱性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