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气管TD天线
TD-LTE2、8天线分析

6
2/8天线仿真性能对比
n
Ø Ø Ø
上行性能增益的对比结果
不同厂商仿真结果虽有不同,但八天线较两天线在上行性能上都有显著增益 增益来自8通道天线接收的接收分集增益,理论增益9dB 8通道上行小区平均容量增益在1.24~1.99区间内,去掉最高最低值之后,8通道 上行小区平均容量增益为1.47; 8通道上行边缘用户容量增益在1.08~2.44区间内,去掉最高最低值之后,边缘用 户容量增益为2.02。 注:大唐认为若8 通道天线增益为 14.5dBi时,由于 现有仿真条件下系 统噪声受限特性, 上行性能增益体现 不出来;若天线增 益为16.5dBi,则 增益较高;
仿真结论
p 8通道290个站的性能与2通道340个站的性能基本能满足边缘下行1M的 要求,2通道站增加比例为:17% p 8通道350个站的性能与2通道400个站的性能基本一致,均为1.2M,2 通道站增加比例为:14% p 相同站址数(均为290)时,采用8通道天线方案边缘速率为 984.82kbps,采用2通道天线方案边缘速率为857.22kbps,2通道边缘 速率下降13%。 Ø 仿真案例中,利用现有GSM和TD-SCMDA站址,采用2天线规模组网相 对采用8天线规模组网均不需要新建设基站。 Ø 当达到相同覆盖指标时,在全部利用现有站址资源的情况下,采用2天线 规模组网相对采用8天线规模组网约增加15%站点。 Ø 根据仿真结果,2天线规模组网,为保证小区边缘数率大于1Mbps,平均 站间距应不大于520M
频率
2.5G 2.6G 2.6G 2.6G 3.5G 2.3G 700M 700M 800M 2.6G 2.6G
RRU
4T4R 4T4R 4T4R/2T2R 4T4R 4T4R 2T2R 2T2R 2T2R 2T2R 2T2R 2T2R
TD-LTE天线基础-天线原理及参数

波长
h
4
天线原理
• 什么是天线? • 把从导线上传下来的电信号做为无线电波发射到空间…... • 收集无线电波并产生电信号 • 无线通讯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选择天线性能直接影响 整个通讯系统的运行状态。
后向功率
前向功率
F/B = 10 log(前向功率/后向功率) typically : 25dB
h
26
天线电参数-集束天线、多频天线
集束天线
多频天线
h
27
天线电参数-集束天线、多频天线
• 3G在实施过程中,寻找新的 基站将会较2G更加困难,且 租金日益昂贵
• 由于环保意识的加强,居民 和团体更加不愿看到更多 的天线架设在其周边环境
• 当天线下倾角超过10度时,天线方向图会严重变 形,此时宜选用带电调下倾的天线
无下倾
电调下倾
机械下倾
城区天线常选用(固定)电子下倾+机械下倾的下倾方式
h
19
天线电参数-下倾方式
• 下倾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倾斜主波束以降低朝邻 覆盖区域的辐射电平。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在 区域边缘载波电平降低了,但是干扰电平比载 波电平降低更多。
面Hale Waihona Puke 未来的教育技术企业BeiJing Huate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天线基础
讲师:张强
h
1
课程内容
天线原理及参数
h
2
TD-LTE有源天线简介

5、关键问题分析
干扰分析
互调干扰:
多系统合路时可能会产生互调干扰,互调干扰主要依靠合路器 进行抑制,目前较好的合路器三阶互调抑制指标在-120~140dBc左右。 对于LTE使用的2350~2370MHz频率的情况,不会与GSM、DCS、 TD-SCDMA系统产生互调干扰。
5、关键问题分析
覆盖指标
边缘场强: 覆盖区域内满足RSRP > -105dBm的概率大于90% 。 承载速率: 小区吞吐量 在室内分布支持MIMO情况下,室内单小区采用20MHz组网时,要求 单小区平均吞吐量满足DL 30Mbps/UL 8Mbps;采用单小区10MHz、双 频点异频组网时,要求单小区平均吞吐量满足DL 15Mbps/UL 4Mbps 。 边缘速率 室内覆盖站(E频段):同频网络、 20MHz 、10用户同时接入,小 区边缘用户下行速率约1Mbps/250Kbps。
产品状态
TD-LTE有源天线目前已处于量产状态, 中移动已在网使用3000台以上。 FDD制式有源天线处于小批量在网实验阶 段,目前支持联通1800和2100频段 其他频段有源天线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 制设计
TD-LTE有源天线技术参数:
1、系统概述
TD-LTE系列有源天线是一种利用单根馈线实现双 流MIMO的TD-LTE的室内覆盖设备,简化了LTE 的双流信号覆盖时的大量的馈线安装工作,并可兼 容借用原有室内覆盖布线进行覆盖,大大节省工程 建设成本。
2、工作原理简介
TD-LTE系列有源天线分布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有源合 路器(MU)、有源双极化天线(RU)、同轴远程馈电电源组 成。利用原有的射频分布系统实现TD-LTE信号的双流MIMO, 如图1-1所示。
京信隐蔽天线资料

电调控制器
单频电调系列、多频电调系列、TD 智能系列 内置电调控制器 实物站点照片:
手持电调控制器
CCU-V(III) CCU-V(III-B)
电调天线控制线 备注
00-KX02
1) 采用手持电调控制器,RCU 串连时最多 可串连 9 个。
2) 电调控制线的长度需要根据现场安装 来预定,有专门用于串连的短控制线, 考虑控制线的损耗,总长度以不超过 100 米为宜。
1710~2170 1710~2170
18/18 ±20
4~16 Φ280×1650 20
4~16
系
820~960
2~22/
列
MPQ-ODV065R15B18J(III1)
1710~2170& 15/18 ±20
Φ200×3300 55 2~13
2490~2690
1710~2170&
III 代 MPQ-ODV065R18J18J(III1) 产品
16
配装 Φ200 的排气管天线主体使用
图片 图片
(3)增高架 C 型
型号 FGJ-PQD35H50-5101 FGJ-PQD35H100-5101
FGJ-PQD35H150-5101
高度 (mm)
净重 (kg)
结构
500
26
配装 Φ350 的排气管 TD 智能天线主体使用
1000 45
配装 Φ350 的排气管 TD 智能天线主体使用
0~14/ Φ200×3300 40
2~10 2~10/
Φ160×3300 30 2~10 2~22/
Φ280×1870 25 4~15
880~960
2~22/
移动TD-LTE天线技术要求-电气

T D -L T E 系统双极化天线技术要求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T D -L T E D u a l -p o l a r i z e d A n t e n n a D e v i c e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版本号: 4.0.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发布 ╳╳╳╳-╳╳-╳╳实施QB-╳╳-╳╳╳-╳╳╳╳前言本标准旨在明确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对TD-LTE系统双极化天线设备的技术要求,并为相关设备的集中采购和网络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TD-LTE天线工作频段涵盖F频段(1880~1920MHz)、A频段(2010~2025MHz)以及D 频段(2575~2635MHz)。
天线类型包括FAD宽频智能天线、单D频段智能天线、FAD小型化智能天线、FAD可独立电调智能天线、单D频段电调智能天线以及FAD双通道天线。
TD-SCDMA天线工作频段为F频段(1880~1920MHz)和A频段(2010~2025MHz)。
天线类型包括FA窄带智能天线、FA电调智能天线以及FA双通道天线。
其指标皆可对应TD-LTE 天线指标相应列。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欣、王安娜、曹景阳、许灵军、金磊、程广辉、丁海煜、高峰、苏健、张晟※浅蓝色部分大多为概念、原理性的东西,可以加深对天线的了解※红色部分为重要的表格和信息,要熟练掌握。
※黄色部分为关键的尺寸要求,要牢记于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移动通信基站天线的常用术语、定义、电气性能、机械性能、环境条件、可靠性、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工作频段为TD-LTE系统。
2术语、定义和缩略语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3双极化智能天线阵列的结构、原理3.1双极化智能天线的结构双极化智能天线是用一组双极化辐射单元代替原有单极化辐射单元,并且阵列数量减少为原来的一半,以达到在保持端口总数不变的前提下,减小天线宽度的目的。
TD指标讲解

反映天线分集 效果好坏的指 标。 反映天线分集 效果好坏的指 标。
≥15
≥10
业务波束宽度
反映智能天线 业务时隙能量 集中程度,以 及抗干扰能力 。
波束1:≤15 波束2:≤25
≤5
≤1.5 ≥20 ≥28 ≥25 ≥30
异极化辐射端口之间的隔离度(dB)
天线体积
目前双极化智能天线体积大约为1400×320×130mm
TD天线指标讲解
TD天线指标讲解
辐射参数
参数(单位) 单元 波束 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2010-2025MHz 单元波束增益(dBi) 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辐射 参数 广播 波束 广播波束增益(dBi) 波束±60°边缘功率下降(dB) 0°指向波束增益(dBi) 0°指向波束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业务 波束 ±60°指向波束增益(dBi) ±60°指向波束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0°前后比(dB) ≥14.5 65±5 ≥14.5 10~15 ≥20.5 ≤ 27 ≥16 ≤ 32 ≥33 90 ± 10 指标
TD天线指标讲解
TD天线指标讲解
参数名称 含义 意义 取值范围 影响 一定程度上改善覆 盖效果,因存在多 径传播效应,该指 标的实际意义已弱 化,目前属参考指 标。 交叉极化比越大, 分集效果越好。 交叉极化比越大, 分集效果越好。 业务波束越小,天 线的能量越集中, 系统抗干扰性能越 好,有助于提高系 统容量、通话质量 等网络指标。
优化覆盖的指标之一。
降低副瓣电平,能量向主 瓣集中,减少越区覆盖的 产生。 主要影响智能天线算法所 形成的自适应波束的零点 位置精度。
≤-16
相邻列 隔离度
≥20
隔离度越大,自适应零点形成 的效果越好。
TD智能天线原理和优势

TD智能天线原理和优势智能天线是指通过智能化的信号处理技术和控制算法,使天线具备自适应、多参数、多功能的特点。
TD智能天线是指在TD(Time Division)通信系统中应用的智能天线技术。
TD通信系统是一种时间分割多址(TDD)制式的无线通信制式,其特点是上下行数据通过时间间隔进行交替发送。
智能天线技术在TD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为系统性能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手段和途径。
1.天线阵列:智能天线通常采用天线阵列结构,其中包括多个天线单元,通过对各个天线单元的控制和变换,实现对天线发射和接收方向的调节和优化。
2.智能信号处理:智能天线通过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采集、预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并进行处理。
利用信号处理和计算能力,实现对信号的自适应调整和优化。
3.控制算法:智能天线通过控制算法实现对天线阵列的控制和调节。
根据系统要求和环境变化,动态地改变天线发射和接收方向,以达到最佳的通信质量和系统性能。
1.提高信号质量:智能天线通过自适应调整和优化天线发射和接收方向,降低了通信中的多径干扰和相干衰落,提高了信号的质量和可靠性。
特别是在TD通信系统中,由于上下行数据的交替发送,智能天线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动态地调整天线发射和接收方向,有效地提高了通信质量。
2.提高系统容量:智能天线通过改变天线发射和接收方向,实现对覆盖范围和通信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系统的容量和频谱利用率。
通过优化信号传输,减少了信号的重复和冲突,增加了系统的通信能力。
3.改善网络覆盖:智能天线通过调整天线发射和接收方向,可以实现对无线网络覆盖范围的优化。
根据用户分布和网络负载,动态地调整天线的方向和位置,提供更好的信号覆盖和服务质量。
4.提高系统灵活性:智能天线具有多功能和多参数调节的特点,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环境变化,灵活地调整天线的工作方式和性能。
与传统天线相比,智能天线具有更高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能够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5.降低成本:智能天线通过优化天线配置和信号传输,降低了通信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成本。
天线分类型号命名说明

天线分类型号命名说明一般天线产品的型号由18位编码组成。
以下为各型号位代表的意义。
(0210)《古代散文》复习思考题一、填空题1.甲骨卜辞、和《易经》中的卦、爻辞是我国古代散文的萌芽。
2.深于比兴、,是先秦散文的突出特点。
3.《》长于描写外交辞令。
4.《国语》的突出特点是长于。
5.“兼爱”、“非攻”是思想的核心。
6.先秦诸子中,善养“浩然之气”。
7.先秦诸子中,提出了“言不尽意”、“得意忘言”的观点。
8.荀子的《》是我国最早以“赋”名篇的作品。
9.《鵩鸟赋》是的骚体赋。
10.枚乘的《》标志着散体赋的正式形成。
11.“破釜沉舟”出自《》。
12.对偶、辞藻、用典和声律是的主要特征。
13.被鲁迅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14.“文以气为主”、“诗赋欲丽”是提出的著名观点。
15.《大人先生传》的作者是。
16.嵇康的代表作是《》。
17.西晋作家中,“善为哀诔之文”。
18.《归去来兮辞》可以说是辞仕归隐的宣言书。
19.《别赋》、《恨赋》的作者是。
20.孔稚圭的《》以山灵的口吻,讽刺了“身居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的假隐士。
21.唐代古文运动发生在时期,是一次提倡散文、的文体改革运动。
22.苏轼称“文起八代之衰”。
23.《论佛骨表》是的论说文。
24.由于唐代的大量创作,寓言才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25.鲁迅称晚唐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26.在韩愈“不平则鸣”说的基础上提出了“穷而后工”的观点。
27.欧阳修的《》用21个“也”字置于句尾,既增加了文章的抒情气氛,又增强了文章的咏叹情调。
28.既平易自然又委婉曲折,是散文的风格。
29.“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是的主张。
30.编选了《唐宋八大家文钞》。
31.清代骈文中兴,成就最显著的作家是。
32.是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
33.是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并首倡“义法”说。
二、解释题1、春秋笔法2、古文运动3、气盛言宜4、四六文5、冨吴体6、燕许大手笔7、简而有法8、文理自然、姿态横生9、“童心”说 10、义法三、简答题1、《春秋》记事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性 能
0°轴向交叉极化比(dB) 0°前后比(dB) 环境条件要求 雷电保护
产品尺寸(mm) 水平方位角可调角度(o)
天线罩材料,颜色 接口类型 控制方式 控制协议
≥20
≥33 满足 YD/T1059-2004
直流接地
约为直径 325mm;高 1800mm
±15
玻璃钢;白色
N 型阴头
采用内置 ICU 的控制方式;控制信号线缆 独立出线
前后比(dB)
上旁瓣抑制(dB)
0°指向波束增益(dBi)
0° 指 向 波 束 水 平 面 半 功 率 波 束 宽 度 (o)
0°指向波束水平面副瓣电平(dB) 业
务
±60°指向波束增益(dBi)
波 束
±60°指向波束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 度(o)
±60°指向波束水平面副瓣电平(dB)
≥10 ≥28 ≤ -16 ≥19 ≤ 29 ≤-12 ≥15 ≤ 34
参考 AISG2.0 协议,并能符合中国移动提 出的电调天线控制协议要求
参
数
同极化辐射端口之间的隔离(dB)
异极化辐射端口之间的隔离度(dB)
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o)
单 元 波 束
辐 射 参 数
广 播 波 束
单元波束增益(dBi) 轴向交叉极化(dB) ±60°交叉极化(dB)
前后比(dB) 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o)
广播波束增益(dBi) 波束±60°边缘功率下降(dB) 垂直面半功率波束宽度(o)
轴向交叉极化比(dB)
指标 1880~1920(F) 2010~2025(A)
3°~12° ±1
-26±2 < 0.7 <5 < 1.5 ≥20 ≥25 100 ±15(F) 90 ±15(A) ≥13.5 ≥15 ≥10 ≥23 65±5 ≥13.5 12±3
≥6 ≥18
±60°交叉极化比(dB)
单页资料 产品型号:MPQ-ODSR090R15NT03 产品名称:排气管智能天线
参数(单位)
通
用
工作频段(MHz)
参
连续电调(o)
数
电下倾角精度(o)
校准端口至各辐射端口的耦合度(dB)
校
校准端口至各辐射端口的幅度最大偏差
准
(dB)
与 校准端口及辐射端口电压驻波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