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升初语文知识点精讲 (修辞手法“设问”与“反问”的用法)
语文小升初关键知识点汇总常见修辞手法的鉴赏与运用

语文小升初关键知识点汇总常见修辞手法的鉴赏与运用【篇一】语文小升初关键知识点汇总常见修辞手法的鉴赏与运用修辞手法作为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小升初考试来说,是考察学生对语言运用的能力和文学鉴赏的理解程度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对小升初语文中的关键知识点进行汇总,并对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鉴赏与运用。
一、关键知识点汇总在小升初语文考试中,有一些关键知识点需要掌握,这些知识点既包括语法知识的掌握,也包括文学常识的理解。
以下将对其中一些关键知识点进行汇总概述。
1. 词语的辨析小升初语文中,经常考察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等词语的辨析。
如“高兴”和“快乐”、“大胆”和“勇敢”之间的区别,都需要在文章中进行提炼和解答。
2. 短文改错短文改错是小升初语文考试中常见的题型,要求学生对语言知识和表达能力要求较高。
主要考察学生对语法、词性和修辞的运用能力。
3. 四书五经四书五经作为中国古代学典的经典代表,对小升初考试中的语文知识也有一定的影响。
学生要对其中的经典名句和作者进行了解和熟悉。
以上是小升初语文中的一些关键知识点汇总,对于备考小升初考试的同学来说,掌握这些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二、常见修辞手法的鉴赏与运用修辞手法是语言运用中的一种生动形式,通过巧妙的语言表达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加了表达的深度和广度。
以下将对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鉴赏与运用。
1. 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对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类比,以起到形象生动的作用。
如“他像一只脱缰的野马,奔腾而去。
”这句比喻的形象描述了他奔放的个性。
2. 拟人拟人是将非人的事物赋予人的心理、行为和特点,使文章更加鲜活生动。
如“风儿轻拂着脸颊,亲吻着大地。
”这句话将风拟人化,给予了风脆弱的感觉。
3. 夸张夸张是一种对事物进行夸大处理的修辞手法,通过夸张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如“他比井里的青蛙还要吵闹。
”这句话通过夸张形容了他的吵闹程度。
4. 对偶对偶是通过对词句的结构和意义进行对称处理,以起到平衡句子、增加修辞效果的作用。
小升初语文修辞手法答题技巧

小升初语文修辞手法答题技巧(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1、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2、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3、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诗词鉴赏常见题型与技巧:1、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讲解和练习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全解

语文专题(一) : 修辞方法一、什么是修辞方法修辞方法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样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正确、鲜亮而生动有力。
二、常用的修辞方法常有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对偶等。
〔一〕比喻1、观点比喻,即表示两种不一样程度的事物,相互之间有相像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2、构造比喻一般由三个局部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形〕、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记性词语〕。
把〔本体〕比喻〔喻体〕,把〔喻体〕比作〔本体〕。
3、常用比喻词像、恰似、假定、似、似的、仿佛、恰似、恰似、如、如同、犹如、忧如、好似、般、同样、成了、是、变为。
例子:1、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
2 、听了这个信息,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3 、一轮明月犹如一个圆圆的大玉盘挂在夜空中。
4 、沉静的湖面,如同一面巨大的镜子。
5、太阳恰似红气球。
把太阳比喻红气球把红气球比作太阳练习一:1、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
把________________比喻________________把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2 、听了这个信息,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把________________比喻_________________3 、一轮明月犹如一个圆圆的大玉盘挂在夜空中。
把________________比喻_________________4 、沉静的湖面,如同一面巨大的镜子。
把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5、小兴安岭真是一个绿色的宝库啊!把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6、小姑娘有一颗金子同样的心。
把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练习二:以下句子是比喻句的打“√〞不是的打“X〞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2、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什么好事似的。
【精品】小升初语文衔接教材 第5讲:修辞手法

第5讲:修辞手法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这几种。
在小学阶段,我们主要熟练掌握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这几种修辞知识,并学会在说话和写作中加以运用。
(一)什么是修辞方式修辞方式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一定地思想内容而采取地有一定表达效果地语言方式。
掌握常用地修辞方式,可以更好地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使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具有更大地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常用地修辞方式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地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地修辞格。
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喻体,比喻词组成。
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常见形式。
①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连接,有时后面还有“似地”,“一样”等词语配合。
例如:一道美丽地彩虹横跨空中,好像在天上搭起了一座长长地,弯弯地彩桥。
②暗喻:本体,喻体全出现,中间用“是”“成为”“变成”等带有判断性地词取代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
例如:这里是花地海洋。
③借喻:就是用喻体来代替本体,也可以说是喻体,本体二者合二为一。
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因此,使用借喻地句子显得精炼,含蓄。
例如:我抬起头,看见母亲地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
2.拟人把物当人来写,赋予物以人地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地词来描写物。
拟人有两种类型:(1)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例如: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地喉咙,唱出宛转地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2)人直接同事物对话例如:啊!遵义,光荣地山城,我要尽情把你称赞——3.夸张为了表达强烈感情,突出事情地某一特点,有意将其作扩大或缩小描写。
夸张尽管是对某一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地描写,但不是无原则地夸大或缩小,它和说大话,说假话是完全不同地两回事,它是艺术地扩大或缩小,要有艺术性。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地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叫排比。
解读小升初语文常考知识点修辞手法的运用技巧

解读小升初语文常考知识点修辞手法的运用技巧语文学习中,修辞手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小升初考试中经常出现的内容。
熟练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技巧,不仅可以提升语文表达的艺术性,还能够增加作文的亮点和分数。
本文将解读小升初语文常考知识点修辞手法的运用技巧,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考试。
一、比喻的运用比喻是修辞手法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通过对两个事物的相似之处进行类比,可以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请运用比喻状语改写句子”或“用比喻增加句子的修辞效果”的题目。
掌握好比喻的运用技巧是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
例如,在一篇作文中我们想要形容一个人的微笑,可以通过比喻来增加表达的艺术感。
我们可以用“她的微笑如同春天的阳光,温暖而明亮。
”这样的比喻句子来描述,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这个人的微笑的美丽与温暖。
二、夸张的运用夸张是修辞手法中常用的一种,通过对事物的程度、数量、程度进行无限扩大或无限缩小,达到强调、渲染、夸大的效果。
在考试中,常常会出现“请在下列句子中选取合适的夸张修饰词”或“请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一段引人入胜的文章”的题目。
掌握夸张的运用技巧可以让作文更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
例如,在一篇作文中我们想要形容一个景点的壮丽,可以通过夸张的手法来增加其震撼力。
我们可以说“那座山如同天空中耸立的巨人,让人不禁产生敬畏之情。
”这样的修辞手法,通过夸张表达出景点的雄伟壮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对比的运用对比是修辞手法中常用的一种,通过对两个相对的事物进行比较,以突出其中一个的特点,或者产生强烈反差,增强语言的表达力。
在考试中,常会出现“请运用对比状语改写下列句子”或“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写一篇描写世界的文章”的题目。
掌握对比的运用技巧可以提高作文的层次感和逻辑性。
例如,在一篇作文中,我们想要表达地球上的日夜交替,可以通过对比手法来突出其中的区别。
我们可以说“白日如同一位火红的勇士,奋力闪耀照亮大地,黑夜则如同一位漆黑的魔术师,谨慎布置星光和月光。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反复、设问、反问)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反复、设问、反问)【解题技巧】一、考点梳理1.反复。
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的一种修辞手法。
反复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
同时,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韵律美。
反复的种类有:(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例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遮天空。
”“多谢,多谢,说了半天还得多谢你们。
”这三句分别连续使用“他刚离去”“中国男儿”“多谢”,用的都是连续反复。
(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词语间隔),例如:“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反复说某某东西来了,强调了“碎石、沙砾、泥土”所遭受的行为。
间隔反复有时和排比、反问等修辞结合在一起使用。
例如:“‘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又要有稳健的判断。
”在这个句子里,作者通过句式的反?秃团疟龋?从不同方面有力地强调了邓稼先的能力和胆识。
再如:“世界上有不经过风吹雨打而成熟的果实吗?世界上有不经过光照日晒而成熟的果实吗?”作者通过句式的反复和反问,强调了秋季在果实成熟中的作用。
2.设问。
设问是为了引人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再作回答的一种修辞手法。
设问的作用:可以突出文章的重点,增强语言的气势,引起读者的注意,有助于更好地抒情论理,同时可使行文有波澜,收到生动,不呆板的效果。
例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设问的修辞作用在于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思考。
3.反问。
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是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或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或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且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问句中。
例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反问的修辞作用在于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情感,加深读者印象,增强句子的气势和说服力。
小升初语文修辞手法专项训练知识点大全

小升初语文修辞手法专项训练知识点大全——修辞手法【名言警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知识点精讲】知识要点概述1.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2.在阅读过程中能判断常用的修辞方法的种类并理解其表达作用。
3.在交流和写作实践中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
知识点一、什么是修辞方法修辞方法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而采取的有一定表达效果的语言方式。
掌握常用的修辞方法,可以更好地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使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知识点二、常用的修辞方法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的方法。
运用比喻这一修辞方法,可以在描绘一种事物时,使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一般情况下,比喻包括三部分:被比喻的事物,叫作本体;作比方的事物,叫作喻体;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作比喻词。
这三部分不一定在所有的比喻句中都同时出现,根据三部分之间的关系变化,比喻一般分为三种:明喻、暗喻、借喻。
(见下表)带“像”字句子的非比喻用法1.作比较。
例如:他长得像他爸爸。
2.表猜测。
例如:这是阴沉沉的,像要下雨了。
3.表想象。
例如:登上城楼,我心里非常激动,好像一下子成了一名威武的戍关战士。
4.表举例。
例如:东北有许多特产,像木耳、猴头……5.表说明。
例如: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
”运用比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感情要鲜明。
例如:(1)下课了,小明像只小猴子似的在班中活蹦乱跳,把班里搞得乌烟瘴气。
(贬义色彩)(2)下课了,小明像只小猴子似的在班中活蹦乱跳,把大家都逗乐了。
(褒义色彩)同样的一个本体,比作同样的喻体,但是因为引发的结果不同,所以导致句子出现了一褒义一贬义两种不同的感情色彩。
2.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而且二者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例如:妹妹快活得好像一只林中的小鸟。
修辞手法三:(反问、设问)

修辞手法三:(反问、设问)一、反问反问是用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或者加重语气进行强调的一种修辞手法。
作用:鲜明有力,干亲更强烈。
1、用肯定形式表示反问。
(1)这是闹着玩吗?(2)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怀?2、用否定形式表示反问。
(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2)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二、设问:根据需要提出问题后作答,即自问自答,也可以只问不答。
作用:突出强调,启发引导,启发读者深入探究,增强文章说服力。
(1)是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
(2)海地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反问与设问的区别:1、反问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问句里边;设问是自问自答。
2、反问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是否定什么。
3、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轻松一练:写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句子不用填。
1、为什么瓜秧开了花不结瓜,原来是岛上没有昆虫,西瓜开了花没授成粉。
()2、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3、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可以忘怀呢?()4、这件事怎能不是你的错呢?()5、你给小杰打电话了吗?()6、你知道我今天为什么这么高兴吗?告诉你吧,我接到了省重点中学的录取通知书了。
()7、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8、是谁创造了历史?是我们劳动人民。
()9、科技人才从哪里来?来自敢于攀登高峰的年轻一代。
()10、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