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公开课教案
茶艺表演与标准—大红袍(茶艺表演课件)

茶
品茶有三乐,一曰:独品得神;二曰:对品得趣;三曰: 众品得慧。在品了头道茶后,请嘉宾自己泡茶,以便通过实践,从 茶事活动中去感受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无穷乐趣。
茶
茶 中国人认为,
茶如人生,苦尽、甘来。 在中国,茶是一个很包容的概念。
红茶
通过本项目的学习,让学员熟练掌握红茶的冲泡技艺。
茶
红茶-碧血丹心
茶
➢ 绿茶的冲泡要素是什么? ➢ 绿茶的表演形式有哪些?
茶
能掌握规范、得体的操作流程及典雅、大 方的动作要领,并能自纠错误,熟练操作。
茶
透明高脚杯(3副)、茶荷、茶匙、奉茶盘、茶 洗、茶巾、檀香、酒精炉组
➢ 教师示范讲解 ➢ 观看影碟 ➢ 学员操作
“泡茶可修身养性,品茶如品味人生。”
茶
绿茶属于芽茶类,因为茶叶细嫩,若用滚烫的开水 直接冲泡,会破坏茶芽中的维生素并造成熟汤失味。只 宜用80℃的开水。“玉壶养太和”是把开水壶中的水预 先倒入瓷壶中养一会儿,使水温降至80℃左右。
茶
➢ 红茶的冲泡要素是什么? ➢ 红茶的表演形式有哪些?
茶
能掌握规范、得体的操作流程及典雅、大 方的动作要领,并能自纠错误,熟练操作。
茶
➢ 水晶壶、杯(5块)、茶荷、茶匙、奉茶盘、 茶洗、茶巾、酒精炉组
➢ 教师示范讲解 ➢ 观看影碟 ➢ 学员操作
各位嘉宾大家好,我叫某某某,是某某某 的茶艺师,很高兴为大家献上一道浪漫音乐红 茶茶艺—碧血丹心,在这道茶艺中我们借助祁 门红茶、相思梅和小蜜枣来讲述梁山泊与祝英 台的爱情故事。
捧杯敬茶,众手传盅 捧杯敬茶是由茶艺小姐用双手把龙凤杯捧到齐眉高,
然后恭恭敬敬地向左侧第一位客人行注目点头礼把茶传给他,直 至每位来宾手里都拿到茶,我们把它称为众手传盅。
茶艺上课教案

茶艺上课教案第一篇:茶艺上课教案教育目标:茶艺一、初步认识茶具及其作用。
二、充分掌握泡茶的基本程序和品饮的步骤。
三、感受茶文化的内涵,品味--“和”“敬”“礼”。
教学重点和难点:泡茶的基本流程;感受茶文化的内涵。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提问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茶具,热水,茶巾。
进教室之前强调安全,纪律,卫生,将人数平均分成4组。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刚走进教室的时候,有没有同学注意门口的牌子上面写着什么呢?回答:茶艺坊。
很好。
那茶艺坊顾名思义就是让我们在这里学习茶艺,这也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题“茶艺”。
二、新授茶,起源于哪个国家?--中国据说在4000多年以前,人类的祖先就开始饮茶了。
最初是把茶当做食物来利用的,在长期食用的过程中,人类认识了茶的药用功能。
从秦汉之际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不少古代典籍描述了茶的药性。
当时人们认为茶的药物作用主要有悦志、益思、少眠、轻身、有力、明目、醒酒、助消化等,而其中最主要的,最强烈的功能就是使人兴奋,这正是茶从食物经过药物阶段转变成饮料的决定性因素,大约是在汉朝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茶作为一种饮品被推广。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也是封建文化的顶峰。
饮茶风气的盛行,形成了体系的茶文化,其中最著名的是我们先前提过的陆羽的《茶经》。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
宋代的茶叶生产空前发展,饮茶之风非常盛行,既形成了豪华极致的宫廷茶文化,又兴起了趣味盎然的市民茶文化。
历史上著名的“龙凤茶饼”就始承于此。
明朝紫砂茶壶盛行,出现了如今最常用的饮茶器具。
宜兴紫砂茶壶的制作,相传始于明代正德年间。
制壶被后人称为供春壶,有“供春之壶,胜如白玉”之说。
龚(供)春也被称为紫砂壶真正意义上的鼻祖,第一位制壶大师。
到明万历年间,出现了董翰、赵梁、元畅、时朋“四家”,后又出现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三大壶中妙手”。
清代后期,由于市场上有六大茶类出售,人们已不再单饮一种茶类,而是根据各地风俗习惯选用不同茶类,如江浙一带人,大都饮绿茶,北方人喜欢花茶或绿茶。
饭店服务技能综合实训-茶艺 第四模块 茶艺表演 第二十三专题 武夷大红袍

茶艺解说
• 大红袍产自风景秀甲东南的福建武夷山天心岩九龙巢悬崖 峭壁上,是武夷岩茶中的珍品。自古以来大红袍以其独特 的岩韵幽香闻名古今中外。武夷茶艺首先追求的是一种宁 静的氛围,焚点檀香正是以此为目的,造就幽静、平和的 品茶氛围。品茶先品人,品茶讲人品,品茶者因矜持不燥, 这样才可体现传统茶德,即信奉人与人之和美,人与自然 之和谐。 • 叶嘉是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用拟人比法对武夷岩茶的代称, 意为茶叶嘉美。叶嘉酬宾即为出示武夷岩茶让来宾观赏。 • 孟臣是明代紫砂壶制作家,后人为了纪念他,即把名贵的 紫砂壶喻为孟臣壶。“孟臣沐霖”即为烫洗茶壶。 • “武夷岩茶臻武夷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 胜”,被誉为中国乌龙茶中的珍品。现在我们将通过茶漏 和“乌龙入宫”。放入紫砂壶的茶叶量因人而异, 喜浓者可多加,适淡者可少放。一般茶叶量为茶壶的1/3。
• 武夷茶讲究头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头道冲出的 茶汤一般不喝而是迅速倒入茶海,乌龙入海即将第一道茶 汤直接注入茶海,将其作为温润茶叶所用。 • 武夷茶艺的冲泡技艺讲究高冲水低斟茶。现在我们将通过 悬壶高冲使茶叶随水翻滚,茶叶早些出味。 • 接着再用壶盖轻轻刮去茶表面的茶沫,喻为“春风拂面”。 • 重洗仙颜即用开水浇淋茶壶的外表,这样既可烫洗茶壶的 表面,又可提高壶内外的温度。“重洗仙颜”为武夷九曲 溪畔的一处摩崖石刻,借用于此可洗去茶人凡尘之心。 • 在中国的清代,江西景德镇有位名叫若琛的烧瓷名匠,他 烧出的白瓷杯小巧玲珑,薄如蝉翼,色泽如玉,及其名贵, 后人为了纪念他,即把名贵的白瓷杯喻为“若琛杯”,那 么“若琛出浴”即为烫洗茶杯。 • 茶约过1-2分钟,方可出味,才可斟品。斟茶时,为了避 免茶水浓淡不均,宜依次往各杯巡回而斟,喻为“关公巡 城” 。
第四模块 茶艺表演
小学的茶文化活动教案模板(2)完整篇.doc

小学的茶文化活动教案模板(2)林畲是茶的故乡,产量大,栽培.生产历史悠久,具有下火.明目.降脂等的特点,很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要求,在福建省享有盛名。
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了解家乡特产的用处,从而激发幼儿爱家乡,爱家乡人民的情感,并为自己是清流人而感到骄傲.自豪。
活动名称:茶文化目的.要求:1. 了解茶在生活中的用处,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粗浅的茶文化。
2. 知道林畲是茶的故乡,激发幼儿爱家乡,爱家乡人民的情感。
材料准备:以圆桌布置成小茶室.各色茶叶.杯子.碟子.水. 林畲茶场的图片指导要点:一.教师与幼儿交谈,生活中父母的爱好,许多幼儿表示父母爱喝茶。
二.幼儿分组进行情感感知:听音乐进入小茶室:这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三.体验了解:1. 观看了解各种茶叶:闻闻桌上各种茶叶的香味,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数一数桌上有几种茶?2. 教师与幼儿共同小结茶叶的种类.形状。
3. 观看林畲茶场的图片,让幼儿知道我们林畲乡是茶的故乡,激发幼儿爱家乡,爱家乡人民的情感。
四.泡茶.闻茶.观茶:1. 教师泡茶,幼儿观察各种茶叶的变化。
(颜色. 形状)2. 请幼儿品尝茶:茶的味道怎样?3. 了解各种茶叶的功用。
4. 教师与幼儿共同小结茶叶的功用。
五.讲评小结。
小学的茶文化活动教案5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茶文化》教案活动目的:1通过了解历史悠久的中国茶文化,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养成检朴的优良品格。
2通过实物观看,观看茶艺表演,动手冲泡茶叶的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了解世外桃源的特征和茶文化方面的知识。
3培养学生在活动中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处理信息和模拟表演的能力。
活动过程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中国是茶的故乡,历史悠久。
人们常说: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可见,茶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通过上一阶段的实践,我们已经知道了茶的一些基本知识,然而,茶是一个学问很深的话题,要想进一步了解它,我们必须进行深入地探讨与研究,同学们,你们想当一回茶博士吗?这节课,我们来继续研究有关茶的知识。
沏茶问题教案公开课

沏茶问题教案公开课第一章:沏茶问题的引入教学目标:1. 了解沏茶问题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沏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教学内容:1. 沏茶问题的定义和意义。
2. 沏茶问题的基本术语:茶、水、沏茶、泡茶、茶具等。
教学活动:1. 引入沏茶问题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沏茶问题的实际应用。
2. 讲解沏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术语,让学生理解沏茶问题的基本要素。
教学评估:1. 检查学生对沏茶问题的定义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对沏茶问题的基本术语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沏茶的基本技巧教学目标:1. 掌握沏茶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学会正确使用茶具和沏茶工具。
教学内容:1. 沏茶的基本技巧:温杯、投茶、注水、泡茶、倒茶等。
2. 常见茶具和沏茶工具的使用方法:茶壶、茶杯、茶盘、茶漏等。
教学活动:1. 讲解沏茶的基本技巧和方法,示范正确的沏茶操作。
2. 学生分组实践,互相交流学习沏茶技巧。
教学评估:1. 评估学生对沏茶基本技巧的掌握情况。
2. 观察学生使用茶具和沏茶工具的正确性。
第三章:茶叶的种类和特点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种类的茶叶及其特点。
2. 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叶。
教学内容:1. 绿茶:龙井、碧螺春等。
2. 红茶:祁门、滇红等。
3. 乌龙茶:铁观音、大红袍等。
4. 黑茶:普洱、六堡茶等。
教学活动:1. 介绍不同种类的茶叶及其特点,让学生了解各种茶叶的特点。
2. 学生尝试品尝不同种类的茶叶,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选择。
教学评估:1. 评估学生对不同种类的茶叶及其特点的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选择茶叶的合适性和判断力。
第四章:茶文化的了解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2. 掌握茶道和茶艺的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1. 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茶的起源、茶道的兴起、茶艺的发展等。
2. 茶道和茶艺的基本知识:茶道的精神、茶艺的表演、茶道的礼仪等。
教学活动:1. 介绍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茶文化的历史背景。
(完整版)五年级茶文化课教案

新授
教学
目标
1、了解茶具的种类和茶具的功能。
2、初步懂得如何选择茶具。
重
点
难
点
了解茶具的种类和茶具的功能。
基本教法
教学准备
三套茶具
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学法)
1、谈话导入
我国的茶具历史悠久,品类繁多,形态各异,多姿多彩,除实用价值外,也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因而驰名中外,为历代饮茶爱好者所青睐。
板书设计
我爱家乡茶
作业
课内
1、说明“信阳毛尖”名字的来历?
2、说明信阳毛尖茶的发展史?
3、信阳毛尖获得过哪些荣誉?
课外
教学反思
教研组
检查签章
年月日
教导处
检查签章
年月日
湄潭县中小学教师教案
第周星期年月日第课时
课题
第四讲茶树栽培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了解茶树的种植方式有哪些?
2、茶园的管理有哪些内容?
重
点
难
点
茶树的种植方式有哪些。
基本教法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学法)
1、谈话导入
茶叶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鲜叶质量和制茶技术是否合理。选择适宜的品种、适宜的生态环境,进行科学种植、科学管理及合理采摘时提高鲜叶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
2、茶树生育的基本规律
1、茶树的总发育周期
2、茶树的年发育周期
2你家所在地主要茶叶生产机械有哪些?其功能如何?
教学反思
教研组
检查签章
年月日
教导处
检查签章
年月日
湄潭县中小学教师教案
第周星期年月日第课时
【活动方案】大红袍品饮茶会策划书

大红袍品饮茶会策划书整理:胡亮亮目的:通过活动的形式,增进新老茶友之间的联谊,让大家在活动过程中,既能交友,又能在舒适的环境里品饮活动的主要内容“岩茶”“大红袍”。
并且通过活动去深刻了解它的特点,优点,口感,达到促销目的。
顺便收集茶友信息,了解茶友喜好,通过茶友信息去调整销售手法。
准备茶品:水仙90克,肉桂50克,07大红袍90克,06大红袍40克。
活动内容:一. 活动内容及所用茶品:1.接待:因为茶会刚开始,还没有很多茶友来的前提下,先让茶友自由品饮。
(茶品用水仙,07大红袍。
)2.互动活动:16:00开始进行大红袍技巧竟猜节目。
用不同的冲泡手法泡大红泡,让茶友品尝过后进行“最喜欢哪一个”的投票,结果出来后将两种不同手法的喜爱者分两组,各推举一名茶友出来PK,优胜者奖励奖品。
以此来推动茶友,在活动中认知茶,达到宣传目的(茶品用06大红袍,奖品待定。
)3.品饮交流:晚饭过后,各未尽兴的茶友有兴趣继续品饮的陆续到来,以体验馆为接待点,接待人员将客人带到研习馆继续品饮,体验馆则只需要1名泡手,1名接待,一名后勤。
(主要茶品用肉桂,其后看茶友喜爱选择茶品。
)二. 活动时间及地点安排:15:00—16:00用于接待到场茶友。
(体验馆,研习馆)16:00--18:00用于开展互动竟猜活动。
(研习馆大厅)18:00—20:00自由晚饭时间。
20:00—23:30用于茶友交流品饮时间。
(研习馆)三. 活动泡台,茶品及人员数量:体验馆:设置泡台两台,主泡手2名,2套茶具,茶水仙20克,07大红袍20克(各多备20克与10克肉桂作为备用,用于茶友增多和晚上品饮交流)。
另外再安排1名泡手及1个茶台、1套茶具作为备用。
[人员待定]场务兼接待1名(负责巡场,解决问题,以及接待客人,20:00之后负责接待引导客人到研习品饮交流。
)[人员待定]后勤1名(负责帮主泡接水,给新来客人拿杯等,以及注意场地物品安全。
)[小盘负责]摄影1人,主要拍茶友到来及聊茶的气氛。
(完整版选修课《中国茶文化》全套教案最新

(完整版选修课《中国茶文化》全套教案最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茶文化》选修课,主要涉及教材的第三章“茶叶的品类与鉴赏”以及第四章“茶艺与茶道”。
详细内容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和黑茶的品类区分及特点,泡茶技巧与茶道精神。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茶叶的主要品类及其特点,提高学生的茶文化素养。
2. 学会泡茶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感受茶道精神,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茶叶品类的区分及泡茶技巧的掌握。
教学重点:各类茶叶的特点、泡茶方法以及茶道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茶叶样品、茶具、PPT、视频资料。
学具:笔记本、笔、茶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茶叶样品,引发学生对茶叶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讲解:a. 讲解各类茶叶的特点及区分方法。
b. 播放泡茶技巧视频,示范并讲解泡茶过程。
c. 介绍茶道精神,引导学生体会茶文化的内涵。
3. 实践环节:a. 学生分组,每组挑选一种茶叶进行泡制。
b.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泡茶过程中的错误。
c. 学生互相品尝,交流泡茶心得。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a. 出示茶叶图片,让学生识别并说出其特点。
b. 学生互相提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中国茶文化》2. 内容:a. 茶叶品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
b. 泡茶技巧:温度、时间、水量、茶具。
c. 茶道精神:和、敬、清、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绿茶和红茶的区别。
c. 请谈谈你对茶道精神的理解。
2. 答案:a. 绿茶为未发酵茶,色泽翠绿,口感鲜爽;红茶为全发酵茶,色泽红亮,口感浓厚。
b. 泡茶基本步骤:备具、赏茶、温杯、投茶、注水、品鉴。
c. 答案开放,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深入了解茶文化,通过阅读书籍、观看视频等方式,提高自身茶文化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朝阳区工读学校教案
大红袍的相关知识和功效:
大红袍属于乌龙茶,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被誉为“武夷茶王”。
武夷大红袍,因早春茶芽萌发时,远望通树艳红似火,若红袍披树。
“大红袍”的品质特征是: 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饮后齿颊留香,经久不退,冲泡9次犹存原茶的桂花香真味。
大红袍属于半发酵茶。
大红袍茶中的化学物质如茶多酚、生物碱、脂多糖等非同寻常,其多神药效成分相互补充,综合协调,具备防癌抗癌、降低血糖血压、降血脂、学生阅读资
料,了解大
红袍的相关
知识和功
效,体会大
红袍的韵味
和文化含
义。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
的能力。
树称为大红袍。
2、大红袍茶艺讲解示范:
冲泡方法:
大红袍(岩茶)的冲泡
温杯:
将开水冲入盖碗和茶杯温之并洗净以提高茶具温度。
赏茶:
主人向客人一一介绍茶叶特点、风味,并让客人欣赏、嗅品。
装茶:学生聆听,
观察,模仿。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能够初步掌握
和展示大红袍的茶艺流程,从不同
角度思考和领悟茶道精神。
观尝杯中茶颜色,闻茶之香气。
品茶:
各自细细品赏、切忌大口吞喝,而要慢慢品味。
先嗅其香,后尝其味,边啜边嗅,浅杯细饮
3、实践操作
4、评估总结:
评估主要看三方面:学习时投入热情度高学生聆听,
模仿,操作。
学生练习泡
茶的手法,
记住步骤。
小组分工合作,培养学生合作精
神,通过泡茶的过程,使学生逐步
进入茶文化的境界,了解茶文化的
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