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滑脱论文:后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的临床应用(附21例报告)

合集下载

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与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

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与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

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与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与腰椎管狭窄症合并发生的患者采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与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效果展开对比。

方法:选择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与腰椎管狭窄症合并发生的患者100例,均为我院骨科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随机分组,就TLIF治疗(A组,n=50)与PLIF 治疗(B组,n=50)效果展开对比。

结果:相较B组,A组操作过程中出血量、手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均呈更少显示(P<0.05)。

两组术后6个月VAS、ODI评分无差异(P<0.05)。

A组仅1例感染,并发症率为2%;B组感染2例,硬膜囊破裂3例,神经根损伤1例,并发症率为12%,具统计差异(P<0.05)。

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与腰椎管狭窄症合并发生的患者,采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相较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可缩短病程,提高临床安全性。

关键词: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症退行性腰椎滑脱以老年人为主要发病群体,且常有腰椎管狭窄合并,是骨科领域常见疾病类型,临床以间歇性跛行、腰痛等为主要特征表现,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手术是目前重要的对本病治疗的手段之一,但单纯减压术使较多腰椎组织被切除,不利于稳定性的保持[1]。

现阶段,常采用植骨融合术或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来对本病治疗,以促退行性病变改善[2]。

就植骨融合术而言,通常包括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ILF)和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两种方式,对各自特点进行探讨,可指导临床应用,本次研究选取相关病例,就TILF、PLIF开展效果展开对比,现回顾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与腰椎管狭窄症合并发生的患者100例,均经磁共振成像(MRI)或CT检查确诊。

腰椎后路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回顾性临床分析

腰椎后路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回顾性临床分析

腰椎后路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回顾性临床分析摘要] 目的:介绍腰椎后路融合技术及探讨其在治疗腰椎椎体滑脱症中的疗效。

方法:自2014年8月-2016年10月对16例腰椎滑脱症的患者其中男10例,女6例,进行腰椎后路减压,髓核摘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利用具有提拉作用的椎弓根螺钉提拉滑脱椎体使其复位,放置植入自体骨的cage在椎间隙,应用杠杆原理,以cage作为支点,椎弓根钉棒系统作为力臂,通过适当的后方加压力恢复腰椎前突并维持椎间隙高度。

术后临床表现和手术效果分别按照侯树勋等[1]评价标准进行评估,术前、术后腰椎摄片以观察椎体骨融合情况。

结果:16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其中优11例,良4例,可1例。

结论:腰椎后路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是一种可获得良好临床治疗效果的积极手术方法。

[关键词] 腰椎滑脱;后路;融合术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lumbar posterior fusion for spondylolisthesisJinzhihong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and traumatology, Huangpi TCM Hospital, Wuhan District, Hubei, Wuhan 4303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troduce the technique of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and to investigate its effectiveness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Methods: from August 2014 October -2016 of 16 cases of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were male 10 cases, female 6 cases, lumbar posterior decompression, discectomy, interbody fusion and pedicle screw fixation. With the pulling effect of pedicle screw pulling the spondylolisthesis reduction, autogenous bone cage placed in the intervertebral space, using the lever principle, using cage as the fulcrum of pedicle screw rod system as the arm, restore and maintain the lumbar protrusion of intervertebral heightby proper rear pressure. The clinical and surgical results were evaluated according to Hou Shuxun and [1] criteria. The lumbar fusion was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he operation. Results: 16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among them 11 cases were excellent, 4 cases were good, 1 cases were. Conclusion: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for spondylolisthesis is an effective surgical treatment with good clinical results.[Keywords] Spondylolisthesis; posterior approach; fusion本院自2014年8月-2016年10月,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共1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后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的临床应用(附21例报告)

后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的临床应用(附21例报告)

后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的临床应用(附21例报告)【摘要】目的探讨后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进行腰椎滑脱治疗的效果。

方法自2006 年5 月至2009 年 5 月,对21 例(23 节段)腰椎滑脱患者进行TLIF手术,患者包括男7 例,女14 例;年龄42~67 岁,平均536 岁,根据Meyerding分级标准,Ⅰ度滑脱7 例,Ⅱ度滑脱14 例,术中选择采用Sofamor Danek 公司TENOR、CDHM8或BASIS内固定系统,Sofamor Danek 公司TELAMON或钛网,或CAPSTONE Peek材料融合器,术后随访包括JOA腰背痛评分标准评分、常规X线摄片、CT扫描。

结果21 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65 个月,无一例出现感染、断钉、椎间融合器下沉、后移等并发症,1 例术后出现神经症状,经药物治疗后好转。

手术腰椎节段不同程度融合,椎间隙高度、椎体滑移距离、腰椎前突弧度不同程度改善,融合率为905%,腰背痛评分统计:术前(148±42) 分,术后(249±35)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TLIF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技术;CT扫描可以简单、精确评估椎体融合情况。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reatment of spondylolisthesis with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Methods From May 2005 to May 2009, 21 cases (23 levels) including 7 males and 14 females suffering from spondylolisthesis were treated with TLIF The average age of the patients in this study was 536 (from 42 to 47) In operations internal fixation systems used were TENOR or CDHM8 or BASIS from the Sofamor Danek company, and internal fusion were TELAMON or titanium mesh cage or CAPSTONE Peek from the Sofamor Danek company Thechange in the Japanese Orthopedics Association score, the recovery rate, and radiographic finding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All cases were followed up for 12~47 months (265 months on average) with the fusion rate of 905%There were no severe complication except thatsymptom of nerve injury in one case who recovered after treatment with neurotrophy Translational distance were restored from (59±33) mm preoperatively to (23±16)mm postoperatively Respectively the JOA scores were (148±42) points preoperatively, and after surgery increased to (249±35) pointsConclusion TLIF is a safe and reliable and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 and CT images are used to evaluate simply and effectively the interbody fusion.【Key words】Spondylolisthesis;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CT腰椎滑脱是脊柱外科最常见的病种之一,许多患者因此而失去劳动力,腰椎融合术是治疗该病的一种有效方法,据统计,美国自1996年以来,每年腰椎融合术例数增加约77%。

椎间孔椎体融合技术在腰椎不稳及滑脱症治疗中的应用

椎间孔椎体融合技术在腰椎不稳及滑脱症治疗中的应用
脱 Βιβλιοθήκη 例 。 12 手术方法 .
12 1 暴 露 ..
以腰 5椎体滑脱为例说明。
患 者 气 管 内 插 管 全 麻 后 , 卧 位 , 开 俯 切
相 应 水平 的皮 肤 , 正 中 竖切 口 , 剖 分 离 肌 肉 组 织 及 后 解
13 术后处理 .
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 4 7 , 8~ 2h 应用
随着我 国社会步入 老龄化 , 作为 中老年人 常见 病 的腰椎不稳及 滑脱症 的发病 率逐年增 高 , 腰椎融合 是 治疗此类疾病的一种有效 方法 。单纯后路脊柱 融合 临 床效果往往欠佳 , 前路腰 椎体间融合 术 ( LF 手术创 A I) 伤大 , 且骨科医生并不擅 长此手术入路 , 后路椎体 间融 合( LF 并发症较多 , P I) 鉴于此 , 我科 自2 0 0 5年 1 月 1
骨膜 , 从棘 突向两 侧分离 , 直到融合 节段 的双侧横 突 。 拉开肌肉及骨膜组织 , 显露融合节段椎体 。
12 1 关节 面及 纤 维 环 切 除 .. 为 了通 过 椎 间 孔 抵 达
抗生素 3~ , 5d 术后第 1 天即可以翻身 , 后 1 术 周戴腰 围下床功能锻炼 , 后开始逐 步加大 活动范 围 , 6周 3个
除上下椎体后缘的时候 , 小心保持椎体终板 的完整性。
本组 2 5例 患者 , 7例 , 1 男 女 8例 , 年 12 5 椎 间盘 间隙的最终撑 开 .. 依次采用不 同大小 的撑开器 , 开椎体 , 到纤维 环的紧 张度达 到要求 。 撑 直 根据撑开间隙 的大小 , 决定椎 问融合 器的大 小。椎问 融合器置于椎 间隙 的前 13 融合 器 内用 自体松质 骨 /, 填充 , 用工具压紧 。 并 126 放置椎 弓根 螺钉 内固定 系统 , 紧并加压 .. 锁 2 5 例后路椎 弓根螺钉系统 1 9例 采用 Sf o D nk 司 o m r ac 公 a C D内固定 系统 , 例 采用 D py 司 M s M a i 6 eu 公 os i 内固 m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19例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19例
12 手术方法 . l 6例采用插 管 全麻 , 采用 连续 硬 3例 膜外 麻醉 。患者取俯 卧位 , 部 垫空 。手 术 采用 后 正 腹 中人路 , 以患椎为 中心取后 正 中人路 切 口长 6~ 2c 1 m,
血, 冲洗, 缝合 , 常规留置负压引流 , 卧床 3 4 ~ 周后可 下地行 功能 锻炼 。术 后半 年 内嘱患者严 格归 院复查 。 13 疗效评 价 通 过定 期摄 x光片 和 C . T检查 了解 术后椎 体滑 移距 离 、 间高度丢 失情况 以判断椎 间 隙 椎 融合情 况 。采用 日本 骨科 学 会 (O 对下 腰 痛 的 2 J A) 9 分评分系统对患者术前 、 术后神经功能进行评分【 , 2 J
改善 率 (R)=( 后 J A评 分 一术 前 J A评 分 ) I 术 O O / (9一术前 JA 评 分 )×10 。并 根据 改 善 率将 临 2 O 0%
广 西医学 2 1 年 5月第3 卷第5 00 2 期
5 31
经 椎 问孔 腰 椎 椎 体 问 融合 术 治 疗 腰 椎 滑 脱 1 ▲ 9例
温志勋 黎松 波 刘先银 郭建恩
53 1 ) 2 0 8 ( 东省 东莞 市人 民 医院骨科 , 广 东莞 市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椎 间孔腰椎椎体 间融合术( LF 治疗腰椎 滑脱的疗效。方法 T I)
改善率为(82± . ) , 良率为 8 . %。椎体滑移距 离及椎 间隙高度术前与术后 1 4 . 83 % 优 56 周比较 , 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 0 0 ) 患者术后 6— 4个月, P< .5 ; 1 平均 6 8个月, . 植骨均融合。内固定材料无松 动、 断裂。结论 T I LF 技 术治 疗腰 椎 滑脱手 术创 伤 少 , 用 范 围广 , 适 脊柱 的融合 率 高 , 术效果 理 想。 手 【 关键词】 腰椎滑脱 ; 脊柱融合术 ;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 【 中图分类号 】 R6 73 8 .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05 - 0 (00 0 - 3 一 2 3 34 2 1 )5 5 l 2 4 0 0

融合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柱滑脱的临床效果

融合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柱滑脱的临床效果

融合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柱滑脱的临床效果引言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腰痛、下肢放射痛和神经根受压等。

而当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柱滑脱时,病情会更加复杂和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保守治疗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因此需要考虑手术干预。

融合固定术是一种常用的手术方式,通过融合椎体和稳定脊柱来减轻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旨在探讨融合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柱滑脱的临床效果。

融合固定术的原理融合固定术是一种通过椎间融合和椎体固定来稳定脊柱的手术方法。

在手术中,医生通常会通过腹部或者腰部的切口来暴露出椎间盘和椎体,然后移除受损的椎间盘组织,填充植骨物质并安放椎体螺钉或螺帽来固定脊柱。

这样可以有效减轻脊柱的运动,减少神经根受压,从而达到疼痛缓解和病情稳定的效果。

临床研究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设备的不断改善,融合固定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柱滑脱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一项针对此类患者的研究表明,融合固定术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腰痛和下肢疼痛,还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

而且,在长期随访中,大部分患者的手术效果仍然良好,术后并发症较少,这说明融合固定术在治疗这一类病情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持久性。

不足和展望尽管融合固定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柱滑脱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手术费用较高,对一些经济困难的患者来说可能难以承受。

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康复周期较长,患者需要一定的康复训练和卧床休息。

术后可能出现椎间融合不良、植入物松动等并发症,需要患者长期的随访和监测。

未来,随着医疗技术和器械的不断改进,相信这些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

结论融合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柱滑脱的临床效果明显,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尽管存在一些不足,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融合固定术会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并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和幸福。

融合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柱滑脱的临床效果

融合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柱滑脱的临床效果

融合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柱滑脱的临床效果引言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柱滑脱的患者,融合固定术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

本文旨在总结融合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柱滑脱的临床效果。

一、融合固定术的概念及手术适应症融合固定术是一种通过椎体间融合、椎弓根融合或椎体与椎弓融合的手术方式,目的是恢复椎体的稳定性和保持脊柱的生理曲度。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柱滑脱的患者,融合固定术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神经功能,防止脊柱滑脱的进一步恶化。

目前,融合固定术的手术适应症包括:1.严重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柱滑脱,保守治疗无效;2.严重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柱滑脱,伴有明显的神经根压缩症状;3.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柱滑脱,伴有明显的脊柱不稳;4.其他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柱滑脱患者。

融合固定术的手术方法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和病灶的位置,一般分为前路和后路两种。

前路手术通过腹部或腰部切口暴露椎间盘,将椎间盘切除后用融合植骨物进行椎体融合。

后路手术通过背部切口暴露椎弓根,经植骨融合术将椎弓根和椎弓融合。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是否需要加入融合植骨物、椎间融合植入物等。

三、融合固定术的临床效果1. 疼痛缓解:融合固定术可以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柱滑脱患者的腰背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神经功能改善:通过手术治疗,可以减轻神经根的受压情况,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大部分患者手术后可以明显感觉到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柱滑脱的症状得到了改善。

3. 脊柱稳定性提高:融合固定术可以有效增加脊柱的稳定性,防止脊柱滑脱的进一步恶化。

4. 术后康复快:相比于传统的手术方式,融合固定术术后康复时间更短,患者可以更快地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

四、融合固定术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尽管融合固定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柱滑脱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在手术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包括感染、出血、神经损伤等。

融合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柱滑脱的临床效果

融合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柱滑脱的临床效果

融合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柱滑脱的临床效果一、融合固定术概述融合固定术是一种通过椎间融合来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脊柱滑脱所致的疼痛和神经压迫症状的手术治疗方法。

该术式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术途径进行,包括经腹腔、侧凸入和后路等。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将脊柱的两个或多个椎骨固定在一起,使其融合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减轻对神经根和脊髓的压迫,缓解疼痛症状。

二、融合固定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柱滑脱中的应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柱滑脱的治疗中,融合固定术被广泛应用。

该术式可以有效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脊柱滑脱所致的疼痛和其他症状,恢复患者的正常生活功能。

通过手术将椎骨固定在一起,不仅可以减轻椎间盘的压力,还可以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减少脊柱滑脱的发生。

三、融合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柱滑脱的临床效果通过对大量患者的临床观察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融合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柱滑脱的临床效果显著。

术后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疼痛程度显著减轻,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具体表现为腰部疼痛减轻、下肢疼痛减轻甚至消失、感觉异常得到改善、运动功能恢复等。

融合固定术还可以明显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通过手术将椎骨固定在一起,可以有效减少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脊柱滑脱而引起的神经压迫,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患者的脊柱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脊柱滑脱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术后不良症状得到有效控制。

融合固定术的长期疗效也得到了充分验证。

经过长期随访观察,术后患者的症状得到了稳定控制,未见到明显的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症状。

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持续改善,脊柱功能得到了有效恢复,术后效果良好。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严格操作,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严格的术后康复训练,避免不良姿势和剧烈运动,促进融合愈合。

在术后随访中,医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康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椎滑脱论文:后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的临床应用(附
21例报告)
【摘要】目的探讨后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进行腰椎滑脱治疗的效果。

方法自 2006 年5 月至 2009 年 5 月,对 21 例(23 节段)腰椎滑脱患者进行tlif手术,患者包括男 7 例,女14 例;年龄 42~67 岁,平均 53 6 岁,根据meyerding分级标准,ⅰ 度滑脱 7 例,ⅱ 度滑脱 14 例,术中选择采用sofamor danek 公司tenor、cdhm8或basis 内固定系统,sofamor danek 公司telamon或钛网,或capstone peek材料融合器,术后随访包括joa腰背痛评分标准评分、常规x线摄片、ct扫描。

结果 21 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 26 5 个月,无一例出现感染、断钉、椎间融合器下沉、后移等并发症,1 例术后出现神经症状,经药物治疗后好转。

手术腰椎节段不同程度融合,椎间隙高度、椎体滑移距离、腰椎前突弧度不同程度改善,融合率为 905%,腰背痛评分统计:术前 (148±42) 分,术后 (24
9±35)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患者硬膜外或全身麻醉,俯卧位;根据术前症状和影像学表现选择行tlif
的部位,采取标准后正中入路,骨膜下剥离椎旁肌直到横突尖部,注意避免损伤小关节囊,保留棘上、棘间韧带,放置椎弓根螺钉,采用sofamor danek 公司tenor、cdhm8或basis
内固定系统;进一步切除上椎下关节突及下椎上关节突上部,切除少量椎板,显露并切除黄韧带外缘,显露椎间隙的外侧
1/3、硬膜囊和发出的神经根,手术侧安置竖棒,进一步撑开椎间隙;用髓核钳、刮刀、刮匙等完成椎间盘切除及终板的去皮质,撑开椎间隙,将事先所取的髂骨碎骨植入椎间隙前
2/3部分,然后置入1~2枚融合器(采用sofamor danek 公司telamon或钛网,或capstone peek材料融合器),松开撑开器,椎弓根钉加压施行后方加压锁定融合器,抱紧植骨块并
产生前凸,必要时后侧和后外侧植骨床去皮质,植入自体髂骨。

最后缝合切口,常规负压引流。

1 3 术后处置
术后常规抗炎治疗5~7 d,24~48 h拔出引流管,循序腰背肌功能锻炼。

术后随访,每1、3、9及12月定期摄腰椎x线片,测量椎间隙高度、椎体滑移距离、腰椎前突弧度及骨融合进展情况。

术后12个月行ct(ge公司hispeed单排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观察腰椎融合情况,脊柱融合状况根据kuslich融合标准(椎间隙中骨桥形成、融合器周围无透亮区、矢状位ct片上有骨桥从上位椎体到达下位椎体)进行评定;并行joa(the japan orthopedic association) 腰背痛评分标准评分,包括评估手术前、后的下腰痛,腿痛,直腿抬高,步行距离,日常生活能力,感觉功能,运动功能
等7项,于术前评分比较;手术前、后数据行配对检验,p [5] vishteh ag, crawford nr, chamberlain rh, et al biomechanical comparison of anterior versus posterior lumbar threaded interbody fusion cages
spine, 2005, 30(3):302310.
[6] fritzell p, hagg o, wesberg p, et al chronic low back pain and fusion:a comparison of three surgical techniques: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randomized study from swedish lumbar study group spine, 2002, 27:11311144.
[7] salehi sa, tawk r, ganju a, et al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surgical technique and results in 24 patients
neurosurgery,2004, 54(2):368374.
[8] hackenberg l, halm h, bullmann v, et al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 safe technique with satisfactory three to five year results.eur spine j,2005, 14(6):551558.
[9]李方财,陈其昕,徐侃,等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早中期疗效中华骨科杂志,2007,27(8):580
585.
[10] kant ap, daum wj, dean sm, et al evaluation of lumbar spine fusion:plain radiographs versus direct surgical exploration and observation spine, 1995, 20:231323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