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MISTLIF介绍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

dylolisthesis were treated with MIS ̄TLIF. The surgery situation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recorded. The
visual analogue scores( VAS) of lumbar and lower extremityꎬintervertebral space height and Oswestry dysfunction in ̄
术后 1、3 个月及末次随访时ꎬODI、腰部及下肢 VAS 评分均低于术前( P < 0 05) ꎬ椎间隙高度均高于术前( P <
0 05) ꎮ 末次随访时ꎬ采用改良 MacNab 标准评价手术疗效ꎬ优良率为 94 44% (34 / 36) ꎮ 结论 双侧 Spotlight
管状通道 MIS ̄TLIF 治疗腰椎滑脱症能显著改善其腰腿痛症状及功能障碍ꎬ手术创伤小ꎬ并发症少ꎬ疗效满意ꎮ
Spotlight 管状通道 MIS ̄TLIF 治疗 36 例单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ꎮ 记录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ꎮ 术后
1、3 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记录腰部及下肢疼痛 VAS 评分、椎间隙高度以及 ODIꎮ 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 MacNab
标准评价手术疗效ꎮ 结果 手术时间 130 ~ 200(162 54 ± 25 98) minꎬ术中出血量 170 ~ 240(209 72 ± 29 76)
622
cs 2020 Octꎻ23(5)
临床论著
doi:10. 3969 / j. issn. 1008 ̄0287. 2020. 05. 005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
王 辉ꎬ喻 亮ꎬ康照利
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MIS TLIF介绍

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MIS TLIF介绍经腰椎后路的椎间融合术(PLIF)诞生于上个时间50年代,由于椎间融合具有充分的植骨融合床、丰富的血液供应以及良好的生物力学环境,因而融合率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也随之改善。
但是PLIF手术术中需要腰椎两侧广泛的椎旁肌剥离,导致椎旁肌术后一定程度的失神经改变;需要切除两侧更多的后方结构,如椎板,椎间小关节等;技术上需要对双侧神经根进行一定的牵拉,增加了神经根损伤的几率。
1982年Harms等提出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技术(TLIF),术中一般不必牵拉神经根,这些技术上的优势使得TLIF技术获得迅速推广。
但是手术的肌肉入路并没有改变,开放腰椎后路TLIF手术对肌肉的损伤的缺点仍然影响着TLIF手术的远期疗效。
与腰椎融合技术同步发展的是微创脊柱外科技术MIS。
1997年,Foley和Smith提出管状牵开器技术,解决了脊柱后路的微创入路问题,减少了腰椎后路常规手术对椎旁肌的牵拉和剥离。
2001年,Foley提出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技术应运而生。
2002年,Koo首先报道微创经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技术(MIS-PLIF),2003年,Foley首先报道了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MIS-TLIF)技术。
经过近10年的发展,MIS-TLIF在手术技术、适用指征等方面得到不断充实和完善,并为越来越多的脊柱外科医生所接受。
手术适应征1.腰椎滑脱症;2.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3.腰椎管狭窄症;4.腰椎退变性侧、后凸。
经过在国内外脊柱中心的学习和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和研究了相关资料,作者在全面掌握了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MIS TLIF技术的基础上,对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的器械和技术作出改良,使得学习曲线大大降低,在保留原有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减低了手术时间和费用,一方面使得更多的医生可以掌握该项技术,另一方面能够使得更多的患者受益。
麻醉:全麻。
体位:俯卧于标准手术台。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早期临床疗效

·临床研究·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早期临床疗效董云飞(河北省保定第七医院,河北 保定 072150)0 引言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腰椎疾病之一,主要是因为患者久坐久站和长时间腰部用力导致腰椎间盘各部分组织出现了退行性改变,因此造成了各部位的受力均,导致相邻的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伴有腰椎不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实施椎间盘摘除的同时,往往要进行腰椎节段固定及椎间融合术,传统的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存在着切口长、创伤大、出血量多、术后恢复时间长导致患者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状[1-3]。
但随着近年来科技技术的发展,新型的腰间盘微创技术逐渐成熟并进行临床使用。
对此,本研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患者进行传统和微创两种手术方式,并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患者共计100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每组各50例,其中微创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在32-53岁;开放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在35-55岁。
两组患者性别与年龄资料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一侧下肢放射痛,X线片检查均提示有腰椎不稳表现:过伸及过屈位相邻的椎体间水平移位≥3 mm或角度变化≥15°;②经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明确者。
排除标准:①依从性差的患者;②伴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如脑梗死、心力衰竭等,有手术禁忌证者;③合并严重的脊柱畸形及明显的椎管狭窄者。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被告知手术方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1 开放组:手术医生在患者腰后正中切口长约7-8 cm,逐层切开腰背皮肤及皮下组织至腰背筋膜,并相应的沿棘突将椎旁肌进行剥离并固定,使之无法与棘突贴合,在将上下小关节进行暴露后,打入长度适宜的椎弓根螺钉,注意不要损伤周围的关节与神经,之后清理椎板及关节突,并切除至合适的长度,在摘除间盘并进行椎间植骨时需要对周围的神经进行减压措施,之后并植入融合器,安装连接棒,加压、固定、锁紧。
MIS-TLIF治疗腰椎相关疾病的早期效果

MIS-TLIF治疗腰椎相关疾病的早期效果
MIS-TLIF是一种微创的腰椎椎间融合术,它通过使用小型操作器、显微镜和X射线,最小化手术伤害,减少患者的疼痛和恢复时间。
该技术可用于治疗股骨神经痛、腰椎间盘
突出和腰椎管狭窄等腰椎相关疾病。
本文将探讨MIS-TLIF治疗腰椎相关疾病的早期效果。
手术效果
MIS-TLIF手术适用于大多数需要脊柱融合术的患者。
手术后的恢复期更快,通常只需住院2-3天。
手术时间一般在2-4小时内完成,患者也可以在2-4周内返回工作。
手术风
险也大大降低,患者出血量较小,手术损伤较小。
术后疼痛
术后疼痛是每个手术患者必须面对的问题,但是使用MIS-TLIF手术的患者通常比使
用传统手术的患者经历更少的疼痛和不适。
几乎所有的MIS-TLIF患者都不需要进行全麻,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手术。
由于手术创伤较小,术后疼痛也相对减轻,并且只需短期使用止
痛药。
术后康复
MIS-TLIF手术后,患者需要在床上休息数小时以允许麻醉药消失。
患者放松休息后,就需要立即站起来步行,这是为了减轻手术部位的疼痛,并增强患者下肢的功能。
通常手
术后需要佩戴支架或腰带,以帮助患者控制疼痛和增强患者的背部肌肉。
手术效果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期和最终效果,MIS-TLIF技术作为相对先进的脊柱手术技术,能够最小化手术损伤,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结果。
通过使用MIS-TLIF技术进行
脊柱融合手术,患者可以早日重返正常活动。
MIS-TLIF治疗腰椎相关疾病的早期效果

MIS-TLIF治疗腰椎相关疾病的早期效果【摘要】MIS-TLIF是一种新型的腰椎手术技术,具有较高的微创性和精准性,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针对MIS-TLIF治疗腰椎相关疾病的早期效果进行了探讨。
首先介绍了MIS-TLIF术式的特点,然后详细解析了MIS-TLIF治疗的适应症和早期效果评估。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MIS-TLIF治疗的优势和存在的风险及注意事项。
对MIS-TLIF治疗腰椎相关疾病的早期效果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MIS-TLIF治疗展现出明显的优势和早期效果,为腰椎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同时也启示了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MIS-TLIF, 腰椎, 相关疾病, 早期效果, 术式特点, 适应症, 评估, 优势, 风险, 注意事项, 总结, 展望, 未来研究, 治疗.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腰椎相关疾病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带来了严重影响。
腰椎相关疾病主要表现为腰痛、下肢疼痛、腰椎退行性疾病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瘫痪等严重后果。
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存在诸多缺点,如创伤大、出血多、恢复慢等。
越来越多的患者和医生开始关注微创椎间融合技术(MIS-TLIF),这是一种结合微创手术和融合技术的新型治疗方法。
MIS-TLIF通过小切口、导航技术等先进技术,减少了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有望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随着MIS-TLIF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推广,其在治疗腰椎相关疾病中的地位和作用也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深入探讨MIS-TLIF治疗腰椎相关疾病的早期效果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准确和有效的参考依据。
1.2 MIS-TLIF治疗的意义背景介绍: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出现腰椎相关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等。
这些疾病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疼痛和不便,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通常需要较大的开放手术切口,损伤较大,并且术后恢复较为缓慢。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

结构、功能发生变化所致。结合临床实际可见,该症多伴随有其他并
发症 ,以腰椎 不稳为主 。将对患者 日常工作 、生活造成严 重影响 ,生 活质量 持续 降低。手术治疗 为当前 治疗 该症最有 效的方式 ,但开放手 术 易对患 者造成 较大创伤 ,不利 于术后恢 复… 。当前 ,微创 经椎 间孔 腰椎 间融合术 已在临床得 到推广 。本次我院就 主要对该手 术方案 的临
更可能导 致局部肌肉出现坏死以及纤维瘢痕,最终使得患者在术后出现 背部疼痛、僵硬等不适感,综合疗效较低。而在医疗技术持续发展下,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问融合术 ( MI S - T L I F )i Z J 泛运用于对该症的治疗。其
具备对患者造成创 伤小 、术 中出血量低等特点 ,可有效避免患者 在术后 出现背部疼痛的情况,对于改善该类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l 3 o ・临床研 究 ・
J u l y 2 0 1 7 , V o 1 . 1 5 , N o . 2 0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 ( MI S - T L I F )治疗
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Βιβλιοθήκη 稳的临床疗效观察 陶 学 强
( 内蒙古包 头市第 四医院 ,内蒙古 包头 0 1 4 0 1 0 )
仰卧位。借助透视对手术节段椎 弓根的具体位置加以确定,并在后正 中线旁3 . 0 c m处做标记 。进 行常规消毒处理 后 ,于标记 部位做 I 1 . 0 c m
左右切 口。将腰背 肌筋膜切 开并分离 ,同时对多 裂开肌 、最 长肌 肉间
隙分离 ,使关节突、横突等充分显露出来,结合患者综合情况安置对
结合临床实际可以发现,大多数腰椎疼痛 、坐骨神经疼痛等均是凶 腰椎不稳造成 ,将对患者 日常工作、学习等造成严重影响 。从本院近 几 年接 诊情况可 以发现 ,腰椎管狭窄合 并腰椎不稳患者数量正处于逐年增
mistlif在腰椎融合术中的应用

mistlif在腰椎融合术中的应用腰椎融合术是一种手术方法,通常用于治疗椎间盘疾病和退变性疾病引起的腰背疼痛。
在这个手术过程中,医生通过接入植入物来修复或替换损坏的椎间盘或脊柱部分,在该部位形成新的骨组织,从而实现椎体融合。
在腰椎融合术中,使用Mistlif联合技术是一个相对新的理念,已经在近几年的外科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是一种利用锥形管将椎间隙打开、清理并填充临床辅助设备(Mist),从而帮助患者安全快速地恢复的技术。
这个方法的优势在于其手术切口小、无需切除腰椎的后部结构和快速恢复,因此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选择使用Mistlif联合技术。
使用Mistlif联合技术的腰椎融合手术,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术前准备: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和疾病情况制定手术计划,并告知患者手术前需要做些什么。
2. 麻醉:在手术进行前,医生会给患者进行麻醉。
一般手术麻醉有局部麻醉、硬膜外麻醉和全麻。
3. 手术切口:医生会在患者腰部正中央位置进行手术切口,一般为1.5到2.5 英寸的小切口。
然后通过离合器工具和锥管将基底椎体抬起,锥管是Mistlif联合技术的关键设备。
4. 打开椎间隙:医生使用专业工具打开椎间隙并清理椎间盘。
这个过程有时会使用Mist来填充清理出来的空隙,从而帮助促进融合痊愈。
5. 植入材料:医生会将植入材料,如螺钉或骨板等,放置在椎间隙中。
这些材料有助于固定脊柱,并在骨组织形成的过程中起到支撑作用。
6. 结束手术:当植入材料放置后,医生会修复并关闭手术切口。
使用Mistlif联合技术的腰椎融合手术有几个优点。
首先,由于手术切口小,术后恢复快;其次,患者不需要切除腰部的后部结构,减轻出血和病程;最后,这个技术有助于增加椎间隙的清晰度,从而使Mist更有效的填补椎间隙。
不过,这个技术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感染、出血、神经损伤等。
因此,患者需要向医生咨询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并注意术后恢复过程。
MIS-TLIF治疗腰椎相关疾病的早期效果

MIS-TLIF治疗腰椎相关疾病的早期效果1. 引言1.1 MIS-TLIF治疗腰椎相关疾病的早期效果MIS-TLIF手术是通过微创技术在保留更多的肌肉和韧带的情况下进行椎间融合手术,相比传统的TLIF手术具有更小的创伤和更快的术后康复速度。
研究表明,MIS-TLIF手术在早期阶段就能取得显著的疗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骨质疏松等症状,使患者能够更快地恢复正常生活。
MIS-TLIF手术在治疗腰椎相关疾病中展现出了明显的早期效果,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手术体验和功能恢复。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MIS-TLIF手术有望成为治疗腰椎相关疾病的首选手术方式,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2. 正文2.1 MIS-TLIF手术简介MIS-TLIF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是指通过小切口和腔道,利用镜头和显微镜等器械,完成腰椎相关疾病的治疗。
手术中医生通过导航系统和X射线引导,准确定位手术部位,然后通过腔道切开椎弓根,清除压迫神经的组织,进而缓解症状。
MIS-TLIF手术可以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缩短恢复时间,同时还可以保留更多的椎体结构和软组织,降低椎弓根移位的风险。
与传统的开放TLIF手术相比,MIS-TLIF手术具有更小的切口,更少的出血量,更少的并发症,更快的康复速度。
MIS-TLIF手术是一种先进的微创手术方式,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手术体验和疗效。
2.2 MIS-TLIF手术与传统TLIF手术的比较MIS-TLIF手术相对于传统的TLIF手术在很多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
在手术方式上,MIS-TLIF采用微创技术,只需几个小切口就可以完成手术,而传统的TLIF手术需要更大的切口和对肌肉的更多损伤,导致术后恢复期较长。
MIS-TLIF手术对患者的组织破坏更小,术后疼痛相对较轻,患者术后恢复更快。
传统的TLIF手术可能会导致肌肉松弛、感染等并发症,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恢复时间。
MIS-TLIF手术在影像引导和手术精确度方面也优于传统TLIF手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
术:M I S T L I F介绍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MIS TLIF介绍
经腰椎后路的椎间融合术(PLIF)诞生于上个时间50年代,由于椎间融合具有充分的植骨融合床、丰富的血液供应以及良好的生物力学环境,因而融合率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也随之改善。
但是PLIF手术术中需要腰椎两侧广泛的椎旁肌剥离,导致椎旁肌术后一定程度的失神经改变;需要切除两侧更多的后方结构,如椎板,椎间小关节等;技术上需要对双侧神经根进行一定的牵拉,增加了神经根损伤的几率。
1982年Harms等提出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技术(TLIF),术中一般不必牵拉神经根,这些技术上的优势使得TLIF技术获得迅速推广。
但是手术的肌肉入路并没有改变,开放腰椎后路TLIF手术对肌肉的损伤的缺点仍然影响着TLIF手术的远期疗效。
与腰椎融合技术同步发展的是微创脊柱外科技术MIS。
1997年,Foley和Smith提出管状牵开器技术,解决了脊柱后路的微创入路问题,减少了腰椎后路常规手术对椎旁肌的牵拉和剥离。
2001年,Foley提出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技术应运而生。
2002年,Koo首先报道微创经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技术(MIS-PLIF),2003年,Foley首先报道了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MIS-TLIF)技术。
经过近10年的发展,MIS-TLIF在手术技术、适用指征等方面得到不断充实和完善,并为越来越多的脊柱外科医生所接受。
手术适应征
1.症;
2.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
3.症;
4.腰椎退变性侧、后凸。
经过在国内外脊柱中心的学习和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和研究了相关资料,作者在全面掌握了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MIS TLIF技术的基础上,对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的器械和技术作出改良,使得学习曲线大大降低,在保留原有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减低了手术时间和费用,一方面使得更多的医生可以掌握该项技术,另一方面能够使得更多的患者受益。
:全麻。
体位:俯卧于标准手术台。
手术技术
1.减压
在C臂透视辅助下决定手术切口。
标记两侧的椎间小关节,在正位相,标记出手术椎间隙上下的椎弓根位置。
最后标记上下椎弓根外侧的连线。
在此连线上做手术切口。
切口长2-3cm,一般位于正中线旁开2指处。
切开深筋膜后,在椎旁肌外侧沿Wiltse入路分离间隙。
放置逐级牵开管道,完成扩张后,工作通道底部置于椎间小关节复合体,旋紧固定臂。
对于单侧神经根致压者,切口选在症状侧。
切除下关节突及部分上关节突,完全显露椎间孔,解除神经压迫。
如病人存在中央椎管狭窄或对侧侧方椎管狭窄,可将手术床向对侧倾斜,并将工作通道向内倾斜,可清晰显露增厚的黄韧带及增生的,以椎板咬骨钳或带弧度高速磨钻实现充分减压。
2.椎间隙准备和椎间融合
在工作通道下,逐级放置椎间撑开器,切除软骨终板及大部纤维环和髓核,显露骨性终板在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护上位神经根,避免损伤。
完成椎间隙准备后,进行椎间植骨融合操作。
自体三面皮质髂骨是理想的植骨材料,但同时又带来附加的手术创伤,造成取骨区并发症。
作为替代手段,目前常用的选择是应用内置自体松质骨的椎间融合器(Cage),可获得较高的融合率和临床疗效。
国外学者应用椎间融合器结合重组骨形态蛋白-2(rBMP2)等,临床随访也获得良好疗效。
融合器的材料也出现一些改进和革新。
从最初的钛金属,弹性模量更接近骨组织的聚醚醚酮,到可降解的多聚体材料PL-DLA等。
在椎间融合的基础上,也可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实现360度融合。
3.经皮椎弓根螺钉器械固定
在C臂透视辅助下,选择椎弓根螺钉的进针点。
通常进针点位于横突根部和上关节突基底的连线交点。
和开放腰椎后路手术相比,椎弓根螺钉进针点可更偏外,以获得更大的向内角度,增加螺钉的抗拔出力。
决定了进针点后,以Jamshidi针进行椎弓根穿刺,以正侧位透视纠正进针方向,理想的进针方向和深度是,在正位相上,Jamishdi针的针尖接近椎弓根投影的内侧缘时,侧位相上针尖正进入椎体。
确认以上方向和深度后,放入椎弓根导针,以空心丝攻进行椎弓根的攻丝,应注意导针的位置,既要防止操作中导针退出,更要注意攻丝的过程中带入导针,如果穿透椎体前方,可能造成内脏和大血管的损伤。
完成攻丝后拧入合适长度的椎弓根螺钉。
重复以上步骤放置其余椎弓根螺钉,放入固定棒,进行节段压缩,恢复腰椎前凸,最后完成固定。
术后处理
术后第一天可以下地活动,三天内出院。
临床疗效
一般而言,MIS-TLIF的疗效与常规TLIF手术相当,但在手术相关创伤、术中出血、住院时间以及康复时间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有多项研究比较MIS-TLIF和open-TLIF手术的两年随访结果,临床疗效相似,但MIS-TLIF 术后早期较轻,住院时间短,早期康复,并发症较少。
MIS-TLIF的临床疗效不低于开放TLIF手术;但在术中出血、住院时间、术中并发症和手术和治疗的相对费用来说,MIS-TLIF 具有明显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