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孔外腰椎椎体间融合术(ELIF)
腰椎后外侧融合术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

腰椎后外侧融合术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目的观察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按照手术方式将10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分组,PLF组52例行PLF术治疗,PLIF组53例行PLIF术治疗,对比术后手术效果。
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IF组术后总有效率94.34%高于PLF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能够提高椎间高度和增加节段角度,但PLIF 组提高椎间高度和增加节段角度幅度明显高于PLF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PLIF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7.55%与PLF组15.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LIF术治疗椎间盘突出较大或节段不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效果确切,能够快速恢复腰椎前柱支撑功能和重建腰椎生理曲度,符合腰椎生物力学原理,在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早期恢复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腰椎后外侧融合术;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腰椎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或脱出在后方或椎管内,引起相邻脊神经根受压或刺激产生单侧或下肢麻木、腰部疼痛等一系列综合征,传统腰椎髓核摘除术能够改善临床症状,但术后坐骨神经痛并未完全消失,且术后由于脊柱不稳引起的持续腰痛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1]。
笔者观察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2010年3月~2013年3月期间10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术前经CT或MRI等检查确诊,符合手术指征,排除非计划二次手术、病变节段达到2个、精神障碍、腰椎滑脱、严重骨质疏松症或合并严重内科疾病等,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19例

血, 冲洗, 缝合 , 常规留置负压引流 , 卧床 3 4 ~ 周后可 下地行 功能 锻炼 。术 后半 年 内嘱患者严 格归 院复查 。 13 疗效评 价 通 过定 期摄 x光片 和 C . T检查 了解 术后椎 体滑 移距 离 、 间高度丢 失情况 以判断椎 间 隙 椎 融合情 况 。采用 日本 骨科 学 会 (O 对下 腰 痛 的 2 J A) 9 分评分系统对患者术前 、 术后神经功能进行评分【 , 2 J
改善 率 (R)=( 后 J A评 分 一术 前 J A评 分 ) I 术 O O / (9一术前 JA 评 分 )×10 。并 根据 改 善 率将 临 2 O 0%
广 西医学 2 1 年 5月第3 卷第5 00 2 期
5 31
经 椎 问孔 腰 椎 椎 体 问 融合 术 治 疗 腰 椎 滑 脱 1 ▲ 9例
温志勋 黎松 波 刘先银 郭建恩
53 1 ) 2 0 8 ( 东省 东莞 市人 民 医院骨科 , 广 东莞 市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椎 间孔腰椎椎体 间融合术( LF 治疗腰椎 滑脱的疗效。方法 T I)
改善率为(82± . ) , 良率为 8 . %。椎体滑移距 离及椎 间隙高度术前与术后 1 4 . 83 % 优 56 周比较 , 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 0 0 ) 患者术后 6— 4个月, P< .5 ; 1 平均 6 8个月, . 植骨均融合。内固定材料无松 动、 断裂。结论 T I LF 技 术治 疗腰 椎 滑脱手 术创 伤 少 , 用 范 围广 , 适 脊柱 的融合 率 高 , 术效果 理 想。 手 【 关键词】 腰椎滑脱 ; 脊柱融合术 ;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 【 中图分类号 】 R6 73 8 .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05 - 0 (00 0 - 3 一 2 3 34 2 1 )5 5 l 2 4 0 0
腰椎椎间融合术

腰椎椎间融合术是一种通过手术将两个或多个椎体融合在一起的方法,以减轻疼痛和 恢复脊柱的稳定性。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切除病变的椎间盘和骨刺,然后植入金属、陶瓷或其他材料制成 的融合器,以促进椎体之间的融合。
融合器可以保持椎体之间的空间,使椎体在愈合过程中保持正确的位置和角度。
融合术还可以通过增加椎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减轻椎间盘的压力,从而减轻疼痛和恢 复脊柱的稳定性。
腰椎滑脱
腰椎椎管狭窄
腰椎椎间盘突出 腰椎椎体骨折
腰椎椎间盘退行 腰椎椎间盘感染 性病变
Prt Three
术前检查:包括X光、CT、MRI等,以确定病情和手术方案
麻醉准备: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如局部麻醉、全身麻醉等
手术器械准备:准备手术所需的各种器械和耗材 手术室准备:确保手术室的清洁、消毒和设备齐全,以及医护人员的到 位和准备
智能化趋势: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腰椎椎间融合术将实现智能化,提 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生物材料研究:开发更安全、有效的生物材料用于椎间融合术 机器人辅助手术:利用机器人技术提高手术的精确度和安全性 细胞治疗:研究干细胞、基因治疗等方法修复椎间盘损伤 非手术治疗:探索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非手术方法治疗椎间盘疾病
Prt Four
手术成功 率:90% 以上
恢复时间: 3-6个月
术后疼痛 缓解率: 80%以上
术后活动 能力改善 率:70% 以上
术后并发 症发生率: 5%以下
术后复发 率:10% 以下
神经损伤:手术过程中可能 损伤神经,导致感觉或运动 功能障碍
感染:手术过程中可能发生 感染,导致伤口愈合不良或 需要再次手术
XX,
汇报人:XX
01 02 03 04 05
PLIF、ALIF 及 TLIF 手术

PLIF.ALIF 及 TLIF 手术脊柱融会术是一种外科手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椎体衔接或融会在一路.融会手术平日须要采取骨移植来促进融会.这种手术须要从患者盆骨取下少量骨组织(自体移植),或从供体获取少量骨组织(异体移植),然后将获得的骨组织放置在两个脊椎之间,使得它们“融会”在一路.借助于生物力学的椎距离板的植入,植骨将代替在手术中被完整移除的椎间盘.脊柱融会术是脊柱病罕有的治疗办法,比方滑脱.脊柱侧凸.重度椎间盘退变或脊柱骨折等.一般在采取普遍的非手术治疗掉败后才斟酌融会治疗.本诊所供给三种罕有的融会手术,包含PLIF, ALIF 和 TLIF.PLIF PLIF 是指后路椎体间融会术.这种融会术经由过程患者的背部(后入路)瘦语达到椎骨.PLIF手术包含三个根本步调:•术前筹划和模板创建.手术前,外科大夫运用 MRI 和 CAT 扫描,以肯定患者须要的植入物尺寸.•预备椎间隙.依据融会的级数,在患者的背部开 3-6英寸的瘦语,然后将脊椎肌肉压缩(或离开),进入椎间盘.外科大夫然后当心移除椎弓板(椎板),如许才干够看到和进入神经根部.可对神经根部上面的小关节进行修整,以让出更多空间给神经根.外科大夫然后消除受累椎间盘及其四周组织,并在相邻椎骨概况为椎体融会做些预备.•拔出植入物.一旦椎间隙预备完成,把装在融会架里的异体或BMP 骨移植物拔出到椎间隙中,以促进两个椎体之间的融会.其它内固定物(诸如棒或螺杆),也可在这时刻拔出运用以进一步稳固脊椎.TLIF TLIF 是指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会术.这种融会术是 PLIF 手术的一种精致化和比来对腰椎受累的脊柱疾病施行的风行的外科治疗手术.这种 TLIF 技巧采取与 PLIF术相似的办法到达脊椎,不合的是在患者背部从椎管更正面的中线瘦语进入.这一做法大大下降了外科手术中肌肉剥离数目,并且最大限度地削减了到达椎骨.椎间盘及神经所须要的神经操纵量.我们诊所爱好运用TLIF 办法进行椎体间融会术, 因为这种办法平日对脊椎造成的创伤更小,对神经更安然,并且在进行椎骨融会中许可最小入路和起码运用内镜技巧.在 PLIF 和 ALIF术中,椎间盘组织从脊椎中移除,并代之以拔出椎间隙的骨植入物(假若有须要的话,连同融会架,螺杆或棒).这些器材的运用有助于促进融会,增长脊椎的力气和稳固性.我们今朝运用多种最先辈的融会器技巧,包含由骨组织.钛.聚合物甚至包含可接收材料制成的融会架.ALIF ALIF是指前路腰椎椎体间融会术这种手术与 PLIF术相似,不合的是从身材正面(前部)进行,平日是经由过程一个鄙人腹区或正面 3-5 英寸的瘦语进入.这种切入可能切开小腹肌肉然后再对其进行修复.我们诊所采取一个异常小的瘦语进入脊椎的 ALIF 办法,如许可以保存肌肉和到达脊椎的正面.这种办法保持了腹部肌肉的力气和功效,经经常运用来融会 L5-S1的椎间盘间隙.一旦切开瘦语达到腰椎并让腹部肌肉和血管缩进后,椎间盘组织就可以移除了.接着外科大夫拔出骨植入物(若有须要还须植入前路椎体间融会器.棒或螺杆)来稳固脊椎和促进融会.最小入路我们平日运用最小的入路技巧进行几种类型的脊椎手术.开辟这些技巧源于在显微剖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凸起症中腔镜技巧的运用.如今,已被运用到融会手术中.问问我们临床团队的一位大夫,看看这是否也合适你.融会手术后每一位患者的康复时光都不一样.然而,大多半患者在手术后的第一天就可以站起来走路了.每位患者的情形都不一样,但大多半患者一般留院3-5 天.出院后,接收了 PLIF.ALIF 或TLIF手术治疗的患者,若有须要,大夫会开出止痛药物以及一份具体术后运动筹划,以帮忙患者顺遂康复和恢复健康生涯.运用 TLIF 手术治疗退行性脊椎滑脱症的病例如以上 X 光片和 MRI 检讨成果所示,这位 58 岁老年女性患L4/5级的退行性脊椎滑脱症.她走远路艰苦,背部及腿部痛苦悲伤.她接收了椎板切除与内固定物融会手术治疗。
腰椎椎体间融合技术之TLIF:一「T」走天下

腰椎椎体间融合技术之TLIF:一「T」走天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技术是目前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一个主流术式,手术入路多种多样,包括前路的ALIF,侧路的OLIF,DLIF/XLIF,后路的 TLIF 及 PLIF,早先已经简要介绍了 ALIF 技术,今天我们继续介绍腰椎 TLIF/PLIF 技术。
各种手术技术操作步骤在教科书上都有非常详细的介绍,稍微花点时间都能查到,所以本系列文章并不着重介绍技术要怎么进行操作,而是和大家探讨一些技术背景,包括技术起源,优缺点,适应症等平时相对关注比较少的方面,希望新入行的脊柱外科医生能对此有更深入的了解。
本文作者:TLIF(全称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图 1)是目前临床上的主流术式。
如果是脊柱外科菜鸟,你可以没见过各种花里胡哨的 LIF,但肯定得知晓 TLIF。
TLIF 技术从后方椎间孔间隙进入目标椎间盘,并对所在节段进行椎间隙处理,如椎间盘减压,椎间隙准备及植骨融合。
TLIF 技术可以说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实用的腰椎椎体间融合技术,借用我的老师浙大邵逸夫医院的赵凤东教授经常说的一句话来形容其变态实用性就是:一「T」走天下。
图 1:TLIF 技术,图自 spine surgery tricks of the trade 3rd, Alexander R. Vaccaro, P145介绍TLIF 技术,一定离不开PLIF(全称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经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图 2),PLIF 和 TLIF 技术方案接近,很难完全区分开,很多时候,我们在临床做的可能是两者的杂交。
•PLIF 技术在二战期间诞生,通过后方切除椎板,棘突,黄韧带等结构来暴露椎管,解除神经压迫,而后在椎间隙植骨达到椎体间融合的目的。
••远古文献记载,Mercer 等人在1936 年的文献报道中提出了腰椎滑移手术的几个手术入路设想,包括后路棘突间的大块植骨融合,前路椎间隙融合等方式,当时并没有明确的提出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的概念。
plif、alif及tlif手术

PLIF、ALIF 及TLIF 手术脊柱融合术是一种外科手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椎体连接或融合在一起。
融合手术通常需要采用骨移植来促进融合。
这种手术需要从患者盆骨取下少量骨组织(自体移植),或从供体获取少量骨组织(异体移植),然后将获得的骨组织放置在两个脊椎之间,使得它们“融合”在一起。
借助于生物力学的椎间隔板的植入,植骨将取代在手术中被完全移除的椎间盘。
脊柱融合术是脊柱病常见的治疗方法,比如滑脱、脊柱侧凸、重度椎间盘退变或脊柱骨折等。
一般在采用广泛的非手术治疗失败后才考虑融合治疗。
本诊所提供三种常见的融合手术,包括PLIF, ALIF 和TLIF。
PLIFPLIF 是指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这种融合术通过患者的背部(后入路)切口达到椎骨。
PLIF 手术包括三个基本步骤:∙术前规划和模板创建。
手术前,外科医生使用MRI 和CA T 扫描,以确定患者需要的植入物尺寸。
∙准备椎间隙。
根据融合的级数,在患者的背部开3-6 英寸的切口,然后将脊椎肌肉收缩(或分开),进入椎间盘。
外科医生然后小心移除椎弓板(椎板),这样才能够看到和进入神经根部。
可对神经根部上面的小关节进行修整,以让出更多空间给神经根。
外科医生然后清除受累椎间盘及其周围组织,并在相邻椎骨表面为椎体融合做些准备。
∙插入植入物。
一旦椎间隙准备完成,把装在融合架里的异体或BMP 骨移植物插入到椎间隙中,以促进两个椎体之间的融合。
其它内固定物(诸如棒或螺杆),也可在这时候插入使用以进一步稳定脊椎。
TLIFTLIF 是指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
这种融合术是PLIF 手术的一种精细化和最近对腰椎受累的脊柱疾病施行的流行的外科治疗手术。
这种TLIF 技术采用与PLIF 术类似的方法到达脊椎,不同的是在患者背部从椎管更侧面的中线切口进入。
这一做法大大降低了外科手术中肌肉剥离数量,而且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到达椎骨、椎间盘及神经所需要的神经操作量。
我们诊所喜欢使用TLIF 方法进行椎体间融合术,因为这种方法通常对脊椎造成的创伤更小,对神经更安全,而且在进行椎骨融合中允许最小入路和最少使用内镜技术。
腰椎椎间融合术ppt课件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ALIF
前部腰椎融合术(ALIF)是经过腹 部切口,将受累脊柱的一部分切 除并植入替代物。同时给以内固 定加强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前路椎体间融合可以在直视下处 理椎体间终板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ALIF工作区域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PLIF
是通过切除后路椎板后牵开 硬膜囊和神经根,切除椎间 盘,置入植骨块或融合器于 椎间隙中,并辅以后方钉棒 内固定器械达到稳定脊柱及 提高融合的术式。
椎间隙测量
开路器从8mm开始,每规格 以1mm递增,直到13mm 将最薄的一侧插入椎间后, 旋转90°,以撑开椎间隙。
cage操作
椎间隙撑开
依次在两侧椎间隙中交替插 入大一号的试模,直到椎间 隙的高度足够已达到神经根 的减压
此步骤需用神经根拉钩来保 护。
将一个试模滞留在术区,以 保证对侧有足够的空间来处 理终板和植入融合器。
cage操作
软骨终板处理
将椎间隙中的剩余间盘组织及软骨终板去除, 直至骨性终板有出血点为止。 骨性终板应尽量保留,因其强度大,可以很好 的防止植入后cage下沉。
cage操作
软骨终板处理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交替使用终板锉、 骨刮刀来清理附着在骨性终板上的 软骨终板,器械的使用规格必须与 融合器的规格相符,以便使cage的 植入更加顺利。
cage操作
摘除间盘
常规清理椎体后缘及其下 位椎体后方上缘骨赘,以 方便显露间盘
cage操作
摘除间盘
应确保在间盘摘除 时,硬膜囊始终处 于保护状态下。
cage操作
椎间隙测量
将带槽开路器插入至椎 间隙,位于其头部下方 有刻度标线,大多数情 况下,开路器插入的深 度为25—30mm。
腰椎融合术

腰椎融合术腰椎融合术是一种常见的脊柱外科手术,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椎管狭窄等腰椎退行性疾病。
它通过切除病变的椎间盘和融合相邻的腰椎骨,以稳定脊柱和减轻疼痛。
腰椎融合术通常在全身麻醉下进行,由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进行操作。
手术切口一般位于腰椎部位,麻醉后医生会仔细清洗和消毒手术区域,避免感染的发生。
然后,医生会通过切开肌肉组织和移开神经组织来获得对椎间盘和腰椎的可视化。
接下来,医生将移除损坏或突出的椎间盘,并将相邻的腰椎骨表面光洁化,以便于骨融合。
在腰椎融合术中,医生通常会使用骨髓抹片、骨粉或人工骨块填充切除的椎间盘区域。
这些填充物有助于刺激新骨生长,并促进骨融合。
有时医生还会使用金属螺钉、钢板或骨融合器等器械来稳定腰椎骨,以便于骨融合的发生。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根据病人的特殊情况进行个性化的选择和操作。
腰椎融合术的手术时间一般在数小时内,取决于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手术难度。
手术后,病人需要留院观察一段时间,以便医生及时观察手术部位的愈合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通常需要遵守医生的康复建议,包括定期康复训练、避免剧烈运动和正确的坐姿等。
腰椎融合术的效果因患者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手术后能明显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手术后的注意事项包括:避免举重过重物品、维持良好的姿势和活动、避免剧烈运动、遵守药物治疗等。
术后定期随访也非常重要,以确保手术效果和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虽然腰椎融合术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但并非所有病人都适合进行此手术。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病情、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等因素来评估是否适合进行腰椎融合术。
患者应该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手术的风险和收益,以作出明智的决策。
总之,腰椎融合术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脊柱外科手术,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手术通过切除病变的椎间盘并融合相邻的腰椎骨来稳定脊柱和减轻疼痛。
患者在手术后应严格遵守医生的康复建议,并定期复查和随访。
尽管手术有一定的风险和限制,但对于符合适应症的患者来说,腰椎融合术可以带来显著的疼痛缓解和生活品质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椎间孔外腰椎椎体间融合术(ELIF)
目前,脊柱微创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MIS)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各种微创理念。
现在,中国正处于老龄化阶段,很多以前认为是手术禁忌症的脊柱疾病,可通过MIS技术解决,其创伤小,康复快,患者易接受,有时仅局麻就可安全的解决问题,更符合最近热推的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
腰椎椎间融合术(1umbar interbody fusion,LIF)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患的经典且有效方法之一。
目前已相继出现如PLIF、TLIF、ALIF、XLIF、DLIF、OLIF、ELIF等等各种术式,但是每一种融合入路都有它的价值与边界。
所以不应盲目追求,对待每个患者应个性化的谨慎选取。
图示:各种腰椎椎间融合术
图示:各腰椎融合术式入路方向
最早应用于临床的ALIF可采用腹膜后入路和小切口撑开装置或内窥镜系统等技术,减小了手术创伤,但其大血管损伤和逆行性射精等并发症仍很难完全避免。
XLIF避免了后路融合损失后路张力带的缺点,且降低了ALIF大血管损伤的风险,但腰大肌和腰丛神经的损伤却不容忽略。
最近热捧的OLIF技术,不需打开椎管,对神经无干扰,可扩大融合面积,使用更宽大的融合器,但其间接减压作用有限。
PLIF是目前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的LIF技术,已普及于各大县医院,但其创伤大,需打开椎管减压,破坏脊柱后方结构,易导致术后医源性腰痛的发生。
TLIF技术是在PLIF技术的基础上改良而来,通过切除关节突经椎间孔入路,不仅减少了对硬膜和神经根的牵拉,同时又保留了棘上、棘间韧带以及骶棘肌椎板附着等后方张力结构。
随着MIS 理念的推广,mini-TLIF(minimally invasive TLIF)技术应运而生,
其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进入,在套管内完成TLIF操作,将手术创伤降到最小。
相对于PLIF手术,mini-TLIF术实际上是保留后方与神经症状无关的棘突、椎板结构,仅针对性地减压引起神经症状的侧方椎管,强调对腰椎肌肉和骨性结构最大限度的保护。
由于下关节突背伏在上关节突背侧,为了显露上关节突、减压神经根管、准备椎间隙,mini-TLIF术必须先切除下关节突,而实际下关节突在多数情况下并不构成致压因素,只是为了获取视野和操作空间,成为入路上的“无辜牺牲品”。
随着数字化骨科技术的发展,上海东方医院谭军教授团队采用数字化技术开创性的提出椎间孔外腰椎椎体间融合技术(extra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ELIF),大大的减少了研发成本和研发时间。
ELIF入路比mini-TLIF更靠外,经多裂肌和髂肋肌间隙进入,绕过下关节突,直接暴露并切除导致神经症状的上关节突,在安全三角(Kambin's Triangle)内,对侧方椎管进行减压,完成椎间融合。
ELIF是基于更微创、更大限度地保留后方结构的目的,即保留下关节突、椎板,其上附着的韧带、肌肉,上关节突只做部分切除,上关节突的残余部分与下关节突尚可构成吻合支撑,提高腰椎术后即刻稳定性。
图示: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看出上关节突是椎间孔区神经根受压的主要原因(箭头)
图示:上关节突被切除后,椎间孔区域明显扩大
图示:ELIF手术入路。
A、B:从肌间隙进入后显露上关节突;C、
D:将下位椎体上关节突切除;E、F:从“安全三角”置入Cage。
图示:安全三角(Kambin's Triangle)。
位于出口神经根(a)
内侧,走行根和硬膜囊的外侧(b),下位椎体上终板的头侧(c)。
ELIF可选用加长型融合器,增加植骨床面积,防止融合器下沉,理论上能够提高融合率;同时可以选择更长的椎弓根螺钉,贯穿椎体的三柱,理论上能够提供更坚强的力学强度,单边固定即可获得稳定。
图示:置入的加长型Cage
图示:应用的ELIF螺钉比TLIF螺钉更长,强度更大更稳定
图示:3D打印模型上展示的ELIF和TLIF的置钉角度
图示:ELIF的生物力学检测
图示:不同内固定模式下ELIF和TLIF有限元模型
(a) ELIF + UPS. (b) TLIF + UPS. (c) ELIF + UPS +TLFS. (d) TLIF + BPS. ELIF: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UPS: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BPS: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TLFS:经椎板小关节螺钉。
研究发现,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ELIF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优于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TLIF,并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TLIF相当。
此外,使用经椎板小关节螺钉可以进一步提高ELIF的稳定性,而不会对患者造成更多的组织损伤。
图示:应用数字化技术,测量的ELIF及mini-TLIF二维MPR图像相关解剖数据:三维重建剖面(a);切口距正中线的距离、操作通道的深度、椎弓根螺钉的长度(b);椎问融合器的长度(c)。
图示:尸体标本L4-5 ELIF手术操作:触及L5横突向内侧显露上关节突,注意保护L4神经根(a);切除上关节突,安全三角内显露并处理椎间隙(b);置人融合器及椎弓根螺钉(c、d);安装连接棒、固定(e);切口位置及长度(f)。
此外,ELIF操作时,以横突间韧带为界限,横突间韧带似一层保护膜将前方的腰丛神经和腹膜后结构分隔开,在横突间韧带背侧经安全三角,处理椎间隙、置人融合器相对安全,且减压直接针对导致神经症状的侧方椎管,减压比LLIF技术更彻底。
目前,已有学者开发ELIF技术应用的C形Cage及椎弓根螺钉,并用于临床。
Recoules-Arche等报道了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ELIF治疗107例腰椎退行性疾病,并取得了良好的初步临床疗效(随访半年)。
术后ODI和VAS评分明显降低,融合率达到97%,且有更短的住院时间和更高的返工率(70%),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4%。
图示:C形Cage
图示: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ELIF治疗腰椎退行性侧凸
图示: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ELIF治疗腰椎轻度滑脱症
图示: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E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通过数字化技术、生物力学、尸体及临床研究证实,ELIF术是一种创伤更小、安全、有效的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式。
ELIF特殊的人路角度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后方结构,从侧方切除致压因素-- 上关节突,很好地显露并处理责任间盘,完成融合器置入,加强术后即刻稳定性,
其最佳的适应证为单侧侧方椎管狭窄。
也有临床报道用于腰椎术后翻修手术,可避开硬膜外瘢痕,降低脑脊液和神经损伤的风险。
但由于ELIF减压范围相对局限,双侧侧方椎管狭窄或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谨慎,需个性化选择最适合患者的融合入路。
参考文献:
杨明杰. 中华骨科杂志. 2011;31(10): 1093-1098.
杨明杰. 中华外科杂志. 2012; 51(1): 62-65.
李立钧.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3;15(1):50-54.
Guo. PLoS ONE. 2016; 11(12): e0168498.
Yang. PLoS ONE. 2014; 9(8): e105646.
Yang. J Healthc Eng. 2017;2017:9365068.
Kurzbuch. J Clin Neurosci. 2018;47:332-336.
Recoules-Arche.Clin Spine Surg 2016;29:E162–E170.
Lee. Korean J Spine. 2015; 12(4):267-271.
Kim. Korean J Spine. 2013; 10(2):104-106.
2018.10.15(No.38)
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公众号、报刊等转载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