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学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地图学原理》复习资料

《地图学原理》复习资料

地图学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章引论1、地图的定义: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星体)表面上的空间信息,经概括综合,以可视化、数字或触摸的符号形式,缩小表达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模型,用以传输、模拟和认识客观世界的时空信息。

2、地图的基本特征:(1)严密的数学法则;(2)特定的符号系统;(3)科学的地图概括;(4)独特的传输信息的通道。

地图投影方法、比例尺和控制方向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它是地图制图的基础。

3、地图的构成要素:(1)数学要素(地图投影、坐标网、比例尺、控制点等);(2)地理要素①普通地图包括(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线境界线等自然和社会经济内容)②专题地图包括(专题要素和底图要素);(3)图边要素(图名、图号、图例、接图表、图廓、分度带、比例尺、附图、坡度角、成图时间及单位、有关资料说明等)。

4、地图的功能:(1)获取认知信息功能;(2)模拟客观世界的功能;(3)传输信息功能;(4)载负信息功能;(6)感受信息功能。

5、现代地图学定义:以地学信息传输与地学可视化为手段,以区域综合制图与地图概括为核心,以地图的科学认知和分析应用为目的,研究地图的理论实质、制图技术与使用方法的综合性学科。

第二章地图的数学基础1、地球形状的三级逼近:(1)地球形状的一级逼近——大地水准面:人们设想当海洋静止时,平均海水面穿过大陆和岛屿,形成一个闭合的曲面,该面上的各点与重力方向(铅垂线)成正交,这就是大地水准面。

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球体,叫大地球体。

意义: (1. 地球形体的一级逼近:对地球形状的很好近似,其面上高出与面下缺少的相当。

(2. 起伏波动在制图学中可忽略:对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有研究价值,但在制图业务中,均把地球当作正球体。

(3. 重力等位面:可使用仪器测得海拔高程(某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高度)。

(2)地球形状的二级逼近——地球椭球体:假想一个扁率极小的椭圆,绕大地球体短轴旋转所形成的规则椭球体称之为地球椭球体意义:地球椭球体表面是一个规则的数学表面,可以用数学公式表达,所以在测量和制图中就用它替代地球的自然表面,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

地图学复习重点

地图学复习重点

方位投影的判别方位投影经纬线形式具有共同的特征,判别时先看构成形式(经纬线网),判别是正轴、横轴、斜轴方位投影。

正轴投影,纬线为以投影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经线为放射状直线,夹角相等。

横轴投影,赤道与中央经线为垂直的直线,其他经纬线为曲线。

斜轴投影,除中央经线为直线外,其余的经纬线均为曲线。

根据中央经线上经纬线图的间隔变化,判别变形性质。

等角投影,中央经线上,纬线间隔从投影中心向外逐渐增大;等积投影,逐渐缩小;等距投影,间隔相等。

切圆锥投影和割圆锥投影切圆锥投影,圆锥面与球面相切的切线,即标准纬线,距标准纬线越远,变形越大,且向北的变形速度比向南快;割圆锥投影,圆锥表面与球面相割的两条线,即为标准纬线,距标准纬线愈远变形愈大,标准纬线以外为正变形,标准纬线以内则为负变形,且标准纬线以北的变形增长快于南边正轴等积割圆锥投影有两条标准纬线,其长度比等于1。

两条标准纬线之间,纬线长度比小于1,要保持面积不变,经线长度比必要相应扩大,故两条标准纬线之间,纬线间隔愈向中间就越大。

两条标准纬线之外纬线长度比大于1,要保持等积,经线长度比要相应的缩小,并且经线方向上缩小的程度和相应纬线上扩大的程度相等,因此在两条标准纬线向外,纬线间是逐渐缩小的。

圆锥投影总结特点:纬线是同心圆弧,经线是放射状直线束,经纬线互相垂直,经纬线方向是主方向。

等变形线是平行与纬线的同心圆弧,离开标准纬线越远变形越大。

适合绘制中纬度沿东西方向延伸地区的地图。

1.根据地图上经纬线的形状确定投影类型首先对地图经纬线网作一般观察,应用所学过的各类投影的特点确定其投影是属于哪一类型,如方位、圆柱、圆锥还是伪圆锥、伪圆柱投影等。

判别经纬线形状的方法如下:①直线只要用直尺比量便可确认②判断曲线是否为圆弧可将透明纸覆盖在曲线之上,在透明纸上沿曲线按一定间隔定出三个以上的点,然后沿曲线移动透明纸,使这些点位于曲线的不同位置,如这些点处处都与曲线吻合,则证明曲线是圆弧,否则就是其他曲线③判别同心圆弧与同轴圆弧,则可以量测相邻圆弧间的垂线距离,若处处相等则为同心圆弧,否则是同轴圆弧。

地图学复习资料

地图学复习资料

地图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地图的定义: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他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普通地图:普通地图是表示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地图,它并不偏重于哪一个要素。

3、专题地图:专题地图是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及它们相互关系的地图。

4、大地水准面:以理想水准面作为基准面向大陆延伸,穿过陆地、岛屿,最终形成一个封闭曲面,这就是大地水准面。

5、地图投影:在地球椭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称为地图投影。

6、变形椭圆:地球上一个无穷小的圆――微分圆(也称单位元),在投影后一般的成为一个微分椭圆,然后再利用变形椭圆去解释各种变形的特征。

变形椭圆也称底索指线。

7、长度比:投影面上一微小线段和地球面上相应微小线段之比。

8、面积比:投影面上微小面积dF?与球面上相应的微小面积dF 之比。

9、角度变形,投影面上任意两方向线所夹之角与球面上相应的两方向线夹角之差。

以ω表示角度最大变形。

10、、⑴等角航线:是地球面上与经线相交的成相同角度的曲线,在地球表面上除经线和纬线以外的等角航线,都是以极点为渐进点的螺旋曲线。

等圆航线在图上表现为直线,这一特征对航海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⑵大圆航线:地球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是通过两点间的大圆弧,也称为大圆航线。

11、控制点:是精确测量的具有控制意义的点位。

方位角:目标点到已知点的连线与偏北方向的夹角。

全球定位系统:是以人造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导航系统。

12、地图表示法:依据特定规则形成的地图符号组合配置方案即为地图表示法,也为地图符号模型。

13、定位符号法:点状符号通过准确的图面定位和视觉变量组合,表达了地理数据的属性特征和空间分布差异,这种符号配置方式即为定位符号法。

14、线性符号法:用不定形式或颜色的线条表示呈线状或带状延伸分布的地理事物的方法。

地图学复习资料

地图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连续比例方式:地图中每个符号的大小都与其代表的实际数值按比率一一对应,这种方式称为连续比率方式。

P1932、粗细等高线:将地理海拔高度相同、相近的点,用线条人为的连接起来的线条,就是等高线,粗细等高线是将背光面的等高线加粗,向光面绘成细线,以增强立体效果3、遥感技术:是指从地面到高空对地球和天体进行观测的各种综合技术总称,由遥感平台、传感仪器、信息接收、处理、应用等部分组成。

P86 4、常规编图:根据地图、航空像片判读成果,统计数据、文字资料及必要的外业调绘,应用传统的制图技术编制地图的方法。

P225、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6、居民点: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P2477、RTK: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它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方法。

P1058、定位技术:即测量某一目标或信息在什么时间、什么空间位置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P449、符号化:空间数据的可视化,是地图概括的最终结果的体现,空间数据经过选取(分类)、简化、夸张等概括方法处理后通过按制定的图形记号使其转化为视觉可见的形象-符号模型。

P14410、局部比例尺:地图学上除保持主比例尺的点或线以外其他部分的比例尺。

在投影面上有变形处的比例尺。

11、条件比率符号:符号面积S与其代表的数值M之比符合某一函数关系的符号。

P19212、离散分布:指在制图区域内整体呈2维或3维面状,但个体单元相对独立且存在间隔分布的现象。

P21013、地图注记:地图上的标注和各种文字说明,它是地图的基本内容之一。

也是一种地图符号,可分为地名注记,说明注记和图幅注记。

P18314、图幅注记:指对整幅图的各种说明文字,如图名、图例说明、制图说明。

P18415、等高线平距:在地形图上,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即为等高线平距。

在同一张地图上,等高线间隔是相等的,但等高线平距不等。

地图学期末复习要点

地图学期末复习要点

1、地图的基本特征:(1)地理信息的载体(多样性) :地图能够储存数量巨大的地理信息,以表达它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变化,以及各现象间的相互联系。

(2)数学法则的结构(可测量性)〔解决地球球面与地图平面的矛盾):地图总是以缩小的图形反映远大于视野的地信息,它通常需要将地球曲面上的景物和事物转化为平面状态表示,并且要准确的反映它与实体在位置属性间的关系。

(3)有目的的图形概括(一览性):〔解决了广阔而复杂的地理环境与地图幅片有限的矛盾〕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称之为地图概括。

(4)符号系统的应用(直观性):〔解决了逐一描绘各个地物的困难〕地理信息的图形表达借助地图符号,它便于空间定位以显示各种现象及其属性的相互关联。

2、地图的定义: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也包括其他星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应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实践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3、地图的功能:(1)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2)地图的传递功能(3)地图的模拟功能(4)地图的认知功能4、地图的类型(1)按尺度划分大比例尺(1:10万地面范围小,内容详细)、中比例尺(1:10万—1:100万)和小比例尺(1:100万地面范围大,内容简略)(2)按区域范围划分①星球图、地球图②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大洋图③国家图、下属行政区(大区或省、市、县)地图④局部区域,如海湾图、流域图(3)按地图类型划分普通地图(地形图与地理图)、专题地图(4)按地图的维数划分平面地图(2维)、立体地图(3维)(5)按其他指标的分类⑴按用途:国民经济与管理地图(如人口、各种资源及其评价)、教育与科学技术地图、文化地图⑵按语言种类:汉字地图、外文地图、各少数民族文字地图、盲文(可触摸)地图⑶按历史年代:古地图、历史地图、近代地图、现代地图⑷按出版和使用方式:桌图、挂图、折叠、土地图集5、地图的构成要素:数学要素(骨架)、地理要素(图形要素)主体、图边要素(辅助要素补充说明)6、地图的用途:科学研究、国防建设、政治活动*国家基本比例尺:1:100万 1:50万 1:25万 1:10万 1:5万 1:2.5万 1:1万 1:5千7、实测成图法(1)野外地形测图:它是应用不同的仪器设备,如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直接在现场实测,获得测量数据,进行地形图绘制。

地图学复习(精)

地图学复习(精)

第一章1.地图与实地的两个矛盾:(1)地图平面与地球曲面之间的矛盾;(2)缩小简化了的地图表象与实地复杂现实之间的矛盾3.地图的两个基本特性:(1)解决曲面与平面的矛盾的数学法则构成了地图的数学基础(2)缩小简化的地图表象与实地复杂的现实之间的矛盾的综合法则,构成了地图内容的地理基础4.综合法则的两方面基本组成:地图内容的符号化;地图内容的选取简化和概括6.地图符号两个基本功能:(1)、单个符号指示地物的位置,特征和种类(位置信息和属性信息);(2)、符号的组合(系统)能表达出地物的空间组合与相互关系8.多样化:传统的纸质地图,数字地图,电子地图,多媒体电子地图9.地图的定义:地图是根据由数学方法确定的构成地图数学基础的数学法则和构成地图内容的地理基础的制图综合法则记录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载体,是传递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工具,他能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多维信息、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和制约及其在时空中发展变化。

10.基本要素:数学要素(坐标网、比例尺、测量控制点(三角点、埋石点、独立天文点水准点))、地理要素(自然、社会经济、其他)、辅助要素11.分类:普通地图:以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来表示各种基本地理要素的地图专题地图:与普通地图相对应的,比较突出并完备的表示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经济现象,使地图内容专门化的地图13.地图功能:模拟、信息负载、传递、认知第二章1.现代特征:跨学科、高科技、信息传输、模型化2.地图学定义:一门研究利用地图图形或数字化方式科学的、抽象的概括的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相互联系、空间联系、动态变化,并对地理环境空间信息进行数据获取、智能抽象、存储、管理、分析、处理、可视化,以图形或数字方式传输地理空间信息的科学与技术3.学科体系的因素:整体性、层次性、关联性、开放性4、制图六体: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离)、高下(相对高程)、方邪(地面坡度起伏)、迂直(实地的高低起伏距离与平面图上距离的换算)第三章一、地图投影①定义:将地球表面上的点、经纬线等变换到地图平面上的方法称为地图投影。

地图学复习资料

地图学复习资料

地图学复习集第一章引论一、名词解释1、地图: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星体)表面上的空间信息,经概括综合,以可视化、数字或触摸的符号形式,缩小表达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模型,用以传输、模拟和认知客观世界的时空信息。

2、普通地图:相对均等地表示地表的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一般特征的地图。

3、专题地图:突出地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

4、地图学:以空间信息图形表达、存储和传输为目的,综合研究地图实质、制作技术及其使用方法的一门技术性、区域性学科。

二、问答题1、航片、卫片为什么不能称为地图?答:航空像片、卫星像片和地图一样,都是传输空间信息的载体,但地图却有其独特性,即地图是经制图者符号化、进行地图概括、建立在严密数学基础之上的,利用图形语言来传输信息的工具;而航空像片、卫星像片是利用空间实体的影像来传输信息的载体。

地图上渗透着制图者的图形思维能力,而像片上却没有。

2、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有什么不同?答:普通地图是相对均匀地表示地表的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一般特征的地图,然而专题地图是突出地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

3、为什么说地图学具有区域性和技术性两重性?答:它研究用地图图形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相互联系及其动态变化,具有区域性学科和技术性学科的两重性;地图学涉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工艺科学,计算机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等4、有遥感制图及计算机地图制图法后,传统测图方法是否被取代?答:否;①、传统实测成图法是在大地测量的基础上,利用国家大地控制网和国家高程控制网来完成测量。

而大地测量的任务之一是精确测定地面点的几何位置;②、传统编绘成图法是中小比例尺地图,由于制图区范围大,不易采用实测成图法测制地图,而是实测地图缩小概括,采用编绘的方法制图。

5、我国不同时期都有哪些地图作品?1)记载古老的地图:夏朝和九鼎2)《山海经》中绘有山水动植物及矿物的原始地图。

3)周分封诸侯时使用到地图谈及《成王武王伐商图》、《东国图》4)公元前168年的三幅帛地图:地形图、驻军图5)中国西晋地图学家裴秀绘制18幅《禹页地域图》、《地形方丈图》提出六项制图原则即制图六体: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

地图学复习

地图学复习

第一章导论1、地图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具体说明各种影像是如何不可能同时具备地图的各项基本特征。

答:地图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地理信息的载体、数学法则的结构、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和符号系统的运用。

2、地图的定义。

答: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也包括其他星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3、地图的成图方法有哪些?答:现代地图的生产,可以分为实测成图和编绘成图两类。

(1.由于数据获取的手段不同、仪器类别不同,实测成图又可分为野外地形测图和摄影测量成图两种。

2.因编图资料、应用的设备和技术手段不同,可分为常规编图、遥感制图和数字制图。

)4、按比例尺大小地图可以分为哪几类?按图型地图可以分为哪几类?答:按尺度划分:大于、等于比例尺1:10万的地图,称为大比例尺地图;比例尺1:10万~1:100万的地图,称为中比例尺地图;小于、等于1:100万的地图,称为小比例尺地图。

按地图的图型划分:可以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5、地图的功能有哪些?答:地图的功能有: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的传递功能,地图的模拟功能,地图的认知功能。

第二章地图的数学基础1、试述对地球形体的一级、二级、三级逼近的含义。

答:1)地球形体的一级逼近:大地体即大地水准面对地球自然表面的逼近。

大地体对地球形状的很好近似,其面上高出与面下缺少的相当。

2)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在测量和制图中就用旋转椭球体来代替大地球体,这个旋转椭球体通常称为地球椭球体,简称椭球体。

它是一个规则的数学表面,所以人们视其为地球体的数学表面,也是对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

3)地球的三级逼近:对地球形状测定后,还必须确定大地水准面与椭球体面的相对关系。

即确定与局部地区大地水准面符合最好的一个地球椭球体——参考椭球体,这项工作就是参考椭球体定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导论1、地图: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客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他们的数量和质量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学:地图学是以地图信息传递为中心的,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3、地图的基本特征:数学法则、地图概括、符号系统、地理信息载体。

4、测制地图的方法:实测成图、编绘成图5、地图的构成和作用:构成要素有: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及补充说明。

作用:1.经济建设2.科学研究3.国防建设4.政治活动、文化教育、日常生活6、地图的分类及相关概念:1.按地图的图型分类:有普通地图、专题地图2.按比例尺分类大、中、小比例尺地图3.按区域分类包括多个层次:——星球图、地球图;——世界图、大洲图、大洋图、半球图;——国家图以及下属的行政区区域地图;——局部区域图:海洋图、海湾图、流域图。

4.按地图的视觉化状况分类:实地图、虚地图5.按地图的瞬时状态分类:静态地图、动态地图6.按地图维数分类:平面图形、立体图形7.按其他指标分类:按用途按语言种类、按出版使用方式、按感受方式、按历史年代7、地图的功能:认识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载负和传递功能。

第二章:地形图及其应用1.地形图的特点和内容:内容:水文、地形、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线和境界线。

特点:(1)内容详细,几何精度高。

(2)采用统一的大地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3)统一的制图规范和图式。

2.地形图的分类:大中小比例尺地形图3.分带和地图投影分带:为了控制变形,采用分带投影的办法,规定1:2.5万——1:50万地形图采用经差6°分带;1:1万及更大的比例尺地形图采用3°分带。

地图投影:我国大、中比例尺的地形图采用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即高斯——克吕格投影。

小比例尺地形图(1:100万)采用等角圆锥投影。

4.平面坐标系的建立方法直角坐标网1.坐标系的建立和起算直角坐标网是以每一投影带的中央经线为纵轴(X轴),赤道作为横轴(Y轴),纵坐标以赤道为0起算,赤道以北为正,以南为负。

我国位于北半球,纵坐标都是正值。

规定凡横坐标值均加500千米即等于将纵坐标轴向西移500千米,横坐标从此起算则均为正值。

2.直角坐标网的构成以公里为单位,按相等间距,作平行于纵、横轴的若干直线,便构成了图面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网,又叫方里网。

3.坐标的注记纵坐标注记在东西内外图廓间,由南向北增加(四位数);横坐标注记在南北内外图廓间,由西向东增加。

近地图四角注有全部坐标数。

横坐标前两位为带号,其余只注最后两位公里数。

5.地形图分幅编号的方法:矩形分幅,经纬线分幅6.方位角和偏角的概念三种方位角1.真方位角:从真子午线北段顺时针方向量至某一直线的水平角,叫真方位角。

2.磁方位角:从磁子午线北端顺时针方向量至某一直线的水平角,叫磁方位角。

3.坐标方位角:从坐标纵线北端顺时针方向量至某一直线的水平角,叫坐标方位角。

三种偏角1.磁偏角:以真子午线为准,磁子午线与真子午线的夹角。

2.坐标纵线偏角(子午线收敛角):以真子午线为准,坐标纵线与真子午线之间的夹角。

3.磁坐偏角:以坐标纵线为准,坐标纵线与磁子午线之间的夹角7.地物符号的分类与表示1.按地物符号的图形特征分类(1)正形符号(2)侧视符号(3)象征符号2.符号与地物的比例关系分类(1)依比例符号(2)半依比例符号(3)不依比例符号3.按符号的定位情况分类(1)定位符号(2)说明符号8.等高线的概念、特点、分类和地貌的表示概念:等高线是把地面上高程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特点:(1)等高闭合(2)多高少低(3)密陡稀缓(4)形似实地(5)不交不重(6)直交分水、集水线分类: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助曲线地貌的表示:地貌作为地形图上的一个要素,主要是指地表的高低起伏和形态特点,在地形图上主要是用等高线来表示的。

六种基本形态:山顶、凹地、山脊、山谷、鞍部、山岭9.点的坐标的求算方法(一)求图上一点的平面直角坐标点位平面直角坐标量算是借助于地形图上的方里网和方里网上的数字注记进行的。

(二)求图上一点的地理坐标10.曲线、面积、坡度的量算方法曲线:两脚规法、曲线计法面积:方格法、梯形法、求积仪法坡度:利用坡度尺11.剖面图的绘制方法1、标定剖面线2、确定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一般与地形图一致,为突出地势陡缓情况,垂直比例尺大5—20倍。

3、在米格纸上首先确定一横向直线MN,然后把地形图上剖面线和等高线相交的各点,按水平比例尺转绘到MN上,再从MN上过这些点作垂线,按规定的垂直比例尺和各点的高程确定出各垂线的相应高度,最后用圆滑曲线连这些点,就得到了剖面线图。

4、沿MN注明剖面线AB各段方向,如NW、SE等,并在剖面线下边注上水平和垂直比例尺。

12.标定地图、确定站立点和野外填图的方法标定地图:(一)利用罗盘定向(二)利用直长地物定向(三)利用明显地形标定确定站立点:(一)利用明显地形点确定(二)用侧方交会法确定(三)后方交会法(四)利用透明纸交会法确定野外填图:(一)填图的准备工作(1)根据地形图了解填图地区的概况(2)熟悉填图内容及表示方法(3)明确填图的精度要求和最小图斑(4)将图贴在图板上(5)确定填图范围(6)选定填图路线(7)备好野外填图的仪器和工具(二)填图的方法和步骤利用标绘地形点的各种方法,在站立点上,标点目标的位置,根据各个目标点的位置加绘符号。

如标绘面状内容时,先标定面状轮廓的转折点的位置,勾绘轮廓图形,加绘符号。

若目标较远,不易达到时,可在两个站立点上用前方交会法标绘。

(三)图幅整饰当外业填绘完成后,要对图幅在室内进行整饰,按规定的符号和颜色标绘内容和图例,注记图名,画出图廓及注记其文字说明资料。

13.野外读图的原则和方法第三章:地图的数学基础1.概念地图投影:在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称为地图投影投影变形:由于球面是一个不可直接展成平面的曲面,因此无论采用什么投影方法,得到经纬网的形状不同,它们与球面上的经纬网形状也是不完全相似的。

变形椭圆:微小圆投影后为长半径为a短半径为b的椭圆,这种椭圆可以用来表示投影的变形,故叫变形椭圆。

长度比:平面上微小线段与球面上相应微小线段之比,叫做长度比。

公式表示为:μ=ds’/ds长度变形:长度变形就是长度比(μ)与1之差,用v表示长度变形则:v=μ-1面积比:投影平面上的微小面积与球面上相应微小面积之比,称为面积比。

面积变形:面积变形就是面积比与1之差,以Vp表示。

Vp=p-1角度变形:投影面上任意两方向线所夹角与球面上相应两方向线夹角之差,称为角度变形。

主方向:在变化的过程中,必然有一特殊位置,直角投影后仍保持直交,此二直交直线方向,称之为主方向。

主比例尺:平常地图上注记的比例尺,称之为主比例尺局部比例尺:由于投影时有变形,所以主比例尺仅能保留在投影后没有变形的点或线上,而其他地方不是比主比例尺大,就是比主比例尺小。

所以大于或小于主比例尺的叫局部比例尺。

等变形线:等变形线就是变形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2.地图投影的分类:(1)按构成方法分类;(2)按变形性质分类(1)按构成方法分类几何投影: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圆锥投影非几何投影:伪方位投影、伪圆柱投影、伪圆锥投影和多圆锥投影(2)按变形性质分类等角投影、等积投影和任意投影三种。

3.方位投影的概念、变形分布规律、适合制图的区位和形状。

方位投影:是以平面作为投影面,使平面与地球表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平面上所得到的图形。

4.圆柱投影的概念、变形分布规律、适合制图的区位和形状。

圆柱投影:假定以圆柱面作为投影面,把地球体上的经纬线网投影到圆柱面上,然后沿圆柱面的母线把圆柱切开展成平面,就得到圆柱投影。

由于圆柱和地球体相切相割的位置不同,圆柱投影又分为正轴、横轴和斜轴圆柱投影三种。

按变形性质圆柱投影可分为等角圆柱投影、等积圆柱投影和任意圆柱投影。

最常用的是正轴圆柱投影,假定视点在球心,正轴圆柱投影中,经纬线网的特点是:1、经线投影为平行直线,平行线间的距离和经差成正比。

2、纬线投影成为一组与经线正交的平行直线,平行线间的距离视投影条件而异。

3、和圆柱面相切的赤道弧长或相割的两条纬线的弧长为正长无变形。

5.圆锥投影的概念、变形分布规律、适合制图的区位和形状。

》圆锥投影:是假定的以圆锥面作为投影面,使圆锥面和地球体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圆锥面上,然后把圆锥面沿一条母线剪开展为平面而成》圆锥面与地球相对位置的不同,可分正轴、横轴、斜轴圆锥投影,但横轴、斜轴圆锥投影实际上很少应用。

所以凡在地图上注明是圆锥投影的,一般都是正轴圆锥投影。

》在切圆锥投影上,圆锥面与球面相切的一条纬线投影后是不变形的线。

叫做标准纬线。

它符合主比例尺,这条纬线通常位于制图区域的中间部位。

从切线向南向北,变形逐渐增大。

》圆锥投影上等变形线与纬线平行。

》圆锥投影按变形性质分为等角等积和等距圆锥投影三种》圆锥投影的特点:纬线是同心圆弧,经线是放射状直线束,经纬线互相垂直,经纬线方向是主方向。

等变形线是平行于纬线的同心圆弧,离开标准纬线越远变形越大。

》该投影适合绘制中纬度沿东西方向延伸地区的地图。

6.正、横、斜轴方位投影的特点和应用》正轴方位投影投影中心为极点,纬线为同心圆,经线为同心圆的半径,两条经线间的夹角与实地相等。

等变形线都是以投影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

包括等角、等积、等距三种变形性质,主要用于制作两极地区图。

》横轴方位投影平面与球面相切,其切点位于赤道上的任意点。

特点:通过投影中心的中央经线和赤道投影为直线,其他经纬线都是对称于中央经线和赤道的曲线。

》斜轴方位投影投影面切于两极和赤道间的任意一点上。

在这种投影中,中央经线投影为直线,其他经线投影为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纬线投影为曲线。

7.正轴圆锥(柱)投影的特点和应用特点:纬线唯同心圆弧,经线唯同心圆弧半径。

当标准纬线位置确定后,圆锥系数也就固定了,因而经线夹角也是固定不变的。

投影的不同变形性质,只是方应在纬线间隔上。

应用:适合于编制处于中纬地区沿纬线发现东西延伸地域的地图(正轴圆柱投影是圆柱面于赤道相切。

)8.多圆锥投影的概念假设有许多圆锥与球面上的纬线相切,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于这些圆锥面上,然后沿同一母线方向将圆锥剪开展平并在中央经线上排接起来就得到了所谓多圆锥投影。

9.地图投影判别的方法1.根据地图上经纬线的形状确定投影类型。

2.根据图上量测的经纬线长度的数值确定其变形性质10.地图投影的选择依据1.制图区域的地理位置、形状和范围2. 制图比例尺3.地图内容4.地图的出版方式5. 地图的用途11.地图比例尺的含义变化、表现形式和特殊比例尺地图比例尺的含义变化表现形式:数字式比例尺、文字式比例尺、图解式比例尺特殊比例尺:(1)变比例尺(2)无级别比例尺第四章:地图概括1.地图概括的概念和意义概念:概括,就是采取简单扼要的手段,把空间信息中主要的、本质的数据提取后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