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第三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三号)

合集下载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三号)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三号)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三号)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务院第三次经济普查办公室发布时间:2014-12-1610:00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三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务院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4年12月16日根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国第三产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批发和零售业(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2013年末,全国共有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281.1万个,从业人员33 14.9万人,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100.4%和75.3%。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批发业占62.1%,零售业占37.9%。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批发业占58%,零售业占42%(详见表3-1)。

图3-1 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结构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8.8%,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5%,外商投资企业占0.7%。

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企业法人单位的1%,股份有限公司占1.1%,有限责任公司占17.4%,私营企业占70.1%。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4.1%,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2.7%,外商投资企业占3.2%(详见表3-2)。

(二)资产总计2013年末,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4.2万亿元,比2008年末增长181.5%。

其中,批发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7万亿元,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7.2万亿元,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181.1%和182.9%(详见表3-3)。

图3-2 按行业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结构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2013年末,全国共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25.2万个,从业人员1247万人,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61.1%和25.7%。

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8.2%,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1%,外商投资企业占0.8%。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汇报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汇报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汇报一、上级整体布置和安排经济普查作业五年一次。

建国以来,我国已先后于2003年、2008年进行了两次经济普查,本年展开的是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

这次普查的方针是在我国境内从事第二工业和第三工业的悉数法人单位、工业活动单位和个别运营户。

意图是全面查询了解我国第二工业和第三工业的展开规划及布局,了解我国工业安排、工业结构、工业技能的现状以及各出产要素的构成,进一步查实服务业、战略性新兴工业和小微企业的展开状况,摸清我国各类单位的基本状况,全面更新掩盖国民经济各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根底信息数据库和计算电子地理信息系统。

办法是全面选用信息化手法,许多引证手持电子数据收集设备(PDA),对经济普查对像进行现场摄影、数据现场互联网录入,树立全面掩盖普查区的电子地图,进一步进步联网直报系统的使用水平。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标准时刻点是20xx年xx月31日,普查时期材料为20xx 年年度材料,普查时刻由20xx年至2015年历时三年,详细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一是预备阶段(20xx年xx月31日前)。

首要作业是:建立普查安排、执行普查经费;举行普查作业会议,安排展开社会宣扬发动;依照普查计划,拟定普查施行计划、归纳试点计划、数据处理计划和数据质量操控预案等;展开好普查归纳试点;制作普查电子地图,区分普查区域;选配好普查辅导员、普查员,训练好普查作业部队;“地毯式”对普查区域进行清查了解,摸清普查方针总量及散布状况;做好普查数据处理的条件预备作业,弥补有必要的数据处理设备。

二是普查挂号、数据处理与发布、总结赞誉阶段(2014年1月—xx月)。

首要作业是:做好普查现场挂号、复查作业;完结普查编码、数据录入、上报、审阅和检验作业;安排展开数据质量检查,对普查数据进行质量评价;保护好电子地图信息,树立好计算电子地理信息系统;研讨公报发布,发布普查首要数据;安排展开先进评选活动,举行总结赞誉会议。

三是材料开发、更新保护阶段(2015年1月—2015年xx月)。

公务员网络培训--政府决策机制解读考试答案

公务员网络培训--政府决策机制解读考试答案

1党中央决策体现在()。

(3.0分)B.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后,()起草《政府工作报告》。

(3.0分)A.国务院3.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世界上少有的()。

(3.0分)C.高增长、稳增长、低通胀4.2015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三个双”,其中不包括()。

(3.0分)A.“双增长”:即城镇人口增长率和就业增长率()是党中央领导经济工作、作出重大经济决策的最重要会议制度。

(3.0分)B.党中央决策6.中国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从()增长转向()增长。

(3.0分)D.高速;中高速7.中国经济决策制度创造了“三大奇迹”,其中不包括()。

(3.0分)C.创新奇迹8.每年()月是中国的“政治民主月”。

(3.0分)A.39.关于中国发展新常态的特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3.0分)B.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10.从宏观经济的视角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体现为“三稳”,其中不包括()。

(3.0分)D.出口稳.中国经济决策制度“三步曲”,即()。

B.党中央决策C.国务院决策D.全国人大决策2.下列从国际视角对我国经济发展进行的评价,表述正确的是()。

(4.0分)A.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B.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居世界首位C.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居世界第一D.中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世界第一3.如果对2014年政府工作进行评价,那么评价的依据包括()。

(4.0分)A.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B.《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C.《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4.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表现在()。

(4.0分)A.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主体B.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C.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D.居民收入占比上升5.中国发展新常态的本质表现包括()。

(4.0分)A.从上中等收入水平向高收入水平迈进B.增长速度从9.9%到7%左右C.从中高人类发展水平(HDI小于0.700)向高人类发展水平(HDI大于0.700)迈进D.劳动生产率:从传统到新兴;从劳动密集型、私人密集型到高新技术、新型产业、装备制造业6.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表现之一是“三个爆炸性增长”,即()。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作者:来源:《中国经贸》2015年第01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务院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4年12月16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发〔2012〕60号)要求,我国进行了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

这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普查时期资料为2013年年度资料。

普查对象是在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通过这次普查,摸清了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摸清了我国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的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查实了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小微企业和高技术产业(制造业)的发展状况。

通过对31个地区的数据质量抽查,数据填报综合差错率为3.3‰,普查数据质量达到预期目标要求。

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现分三个公报,将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主要综合数据公布如下。

其他普查数据将随着普查资料开发应用的进度,以不同方式陆续公布。

一、单位基本情况2013年末,全国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1085.7万个,比2008年末(2008年是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增加375.8万个,增长52.9%;产业活动单位1303.5万个,增加417.1万个,增长47.1%;有证照个体经营户3279.1万个,增加405.4万个,增长14.1%(详见表1-1)。

二、从业人员2013年末,全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35602.3万人,比2008年末增加8290.8万人,增长30.4%。

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9013.4万人,比2008年末增加818万人,增长10%。

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制造业12515.1万人,占35.2%;建筑业5320.6万人,占14.9%;批发和零售业3315万人,占9.3%。

渭南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渭南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渭南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渭南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8年6月5日为摸清“三农”基本国情,查清“三农”新发展新变化,国务院组织开展了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

这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6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16年度。

普查对象包括农业经营户,居住在农村有确权(承包)土地或拥有农业生产资料的户,农业经营单位,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

普查主要内容是农业生产能力及其产出、农村基础设施及其基本社会服务和农民生活条件等。

农业普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由普查员对所有普查对象逐个进行了查点和填报。

渭南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共组织动员了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和各级普查机构的工作人员2.8万人,登记了107.01万农户、2229个村级单位、110个镇、5786个农业经营单位;组织500多名工作人员对粮食、棉花等大宗农作物播种面积进行卫星遥感测量,实地调查了975个样方和195个抽中普查区,掌握了渭南市主要农作物种植空间分布,取得了渭南市及种植大县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数据。

在国务院农普办组织数据质量抽查的基础上,渭南市农普办组织开展了数据质量抽查,验证了普查数据质量。

抽查结果显示,渭南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质量达到设计标准,基本反映了渭南市农业发展的全貌。

根据《全国农业普查条例》的有关规定,渭南市农普办和渭南市统计局向社会公布普查主要结果。

渭南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共登记107.01万农户,其中有农业生产经营的100.76万户;2229个村级单位,其中2118个村委会,111个涉农居委会;9477个自然村;474个2006年以后新建的农村居民定居点;110个镇;5786个农业经营单位。

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渭南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对100.76万户农业经营户及5786个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情况进行了调查,其结果如下:一、农业经营主体2016年,渭南市农业经营户100.76万户,其中规模农业经营户2.93万户。

延安第三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延安第三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延安市第三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延安市统计局延安市人民政府第三次经济普查办公室2015年4月28日根据普查结果,现将我市第二产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工业(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2013年末,全市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1334个,从业人员146173人,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11.2%和 39.4%。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1331个,占99.8 %;港、澳、台、外商投资企业3个,占0.2%。

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64个,占全部企业的4.8%;集体企业14个,占1.0%;私营企业408个,占30.6%。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9.8%,港、澳、台、外商投资企业占0.2%。

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全部企业的4.9 %,集体企业占1.0%,私营企业占10.6%(详见表2-1、表2-2)。

表2-2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比重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采矿业661个,制造业591个,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82个,分别占49.6 %、44.3 %和6.1%。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采矿业占70.8%,制造业占24.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占4.6%。

在工业行业大类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的从业人员数位居前三位,分别占47.3%、15.0%和14.0%(详见表2-3)。

(二)资产总计2013年末,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845.07亿元,比2008年增长1.54倍(详见表2-4)。

(三)总资产贡献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总资产贡献率为20.5%。

与2008年同口径比下降3.1个百分点。

其中,采矿业为22.3%,加工业为21.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为1.1%。

与2008年同口径比分别上升3.2个百分点、下降13.6个百分点;下降1.6个百分点(详见表2-5)。

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

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

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4.17•【字号】安政发[2013]9号•【施行日期】2013.04.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安政发〔2013〕9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国务院决定于2013 年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工作部署和省政府《关于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陕政发〔2013〕12 号)精神,切实做好我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目的意义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是国务院开展的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

主要是全面调查掌握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了解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的现状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进一步查实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摸清各类单位的基本情况,全面更新覆盖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统计电子地理信息系统。

通过普查,进一步夯实统计基础,建立健全统计工作的部门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完善国民经济核算、统计监测和统计预警制度,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科学制订中长期发展规划,推动美好安康建设、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这次经济普查的重大意义,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

二、对象和范围我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对象是在全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具体范围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

期资料为2013年年度资料。

普查对象是在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通过这次普查,摸清了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摸清了我国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的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查实了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小微企业和高技术产业(制造业)的发展状况。

通过对31个地区的数据质量抽查,数据填报综合差错率为3.3‰,普查数据质量达到预期目标要求。

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现分三个公报,将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主要综合数据公布如下。

其他普查数据将随着普查资料开发应用的进度,以不同方式陆续公布。

一、单位基本情况2013年末,全国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1085.7万个,比2008年末(2008年是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增加375.8万个,增长52.9%;产业活动单位1303.5万个,增加417.1万个,增长47.1%;有证照个体经营户3279.1万个,增加405.4万个,增长14.1%(详见表1-1)。

表1-1 单位数与有证照个体经营户数图1-1 单位数与有证照个体经营户数结构情况2013年末,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281.1万个,占25.9%;制造业225.3万个,占20.7%;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52万个,占14%。

在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1642.7万个,占50.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878.6万个,占26.8%;住宿和餐饮业240.8万个,占7.3%(详见表1-2)。

表1-2 按行业分组的法人单位与有证照个体经营户图1-2 按行业分组的法人单位数2013年末,全国共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企业法人单位820.8万个,比2008年末增加324.9万个,增长65.5%。

其中,内资企业占97.5%,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1.2%,外商投资企业占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第三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三号)陕西省统计局陕西省人民政府第三次经济普查办公室2015年1月23日根据普查结果,现将我省第三产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批发和零售业(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2013年末,全省共有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55337个,从业人员79.6万人,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101.8%和87.7%。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批发业占50.4%,零售业占49.6%。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批发业占44.9%,零售业占55.1%(详见表3-1)。

图3-1 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结构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7%,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1%,外商投资企业占0.2%。

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企业法人单位的2.0%,股份有限公司占1.4%,有限责任公司占42.1%,私营企业占42.2%。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6.7%,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1.8%,外商投资企业占1.5%(详见表3-2)。

(二)资产总计2013年末,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5890.2亿元,比2008年末增长250.3%。

其中,批发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771.4亿元,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118.8亿元,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228.2%和297.9%(详见表3-3)。

图3-2 按行业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结构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2013年末,全省共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4484个,从业人员31.80万人,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73.0%和75.1%。

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5%,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3%,外商投资企业占0.2%。

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9.7%,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1%,外商投资企业占0.2%(详见表3-4)。

(二)资产总计2013年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4810.91亿元,比2008年末增长4.3倍(详见表3-5)。

三、住宿和餐饮业(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2013年末,全省共有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5933个,从业人员25.9万人,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20.1%和24.0%。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住宿业占43.5%,餐饮业占56.5%。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住宿业占43.0%,餐饮业占57.0%(详见表3-6)。

图3-3 按行业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结构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0%,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4%,外商投资企业占0.6%。

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企业法人单位的4.2%,股份有限公司占1.9%,有限责任公司占35.1%,私营企业占53.5%。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1.9%,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3.4%,外商投资企业占4.7%(详见表3-7)。

(二)资产总计2013年末,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为586.5亿元,比2008年末增长2014.0%。

其中,住宿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78.7亿元,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07.7亿元,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2064.9%和1927.0%(详见表3-8)。

四、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2013年末,全省共有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3579个,从业人员13.15万人,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32.6%和54.2%。

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7.4%,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5%,外商投资企业占2.1%。

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0.1%,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3.1%,外商投资企业占6.8%(详见表3-9)。

图3-4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及结构(二)资产总计2013年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283.04亿元,比20 08年末增长154.7%(详见表3-10)。

五、金融业(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2013年末,全省共有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812个,从业人员15.42万人,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23.8 %和增长3.9%。

(详见表3-11)表3-11 按行业分组的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二)资产总计2013年末,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4233.7亿元,比2008年末增长152.1%(详见表3-12)。

表3-12 按行业分组的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六、房地产业(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2013年末,全省共有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8142个,比2008年末增长98.1%。

其中,房地产开发企业3365个,比2008年末增长145.1%;物业管理企业2960个,中介服务业1011个,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122.9%和128.2%。

2013年末,全省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从业人员为23.66万人,比2008年末增长100.9%。

其中,房地产开发企业10.49万人,比2008年末增长141.6%;物业管理企业10.30万人,中介服务业1.07万人,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121.5%和79.4%(详见表3-13)。

表3-13 按行业分组的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二)资产总计2013年末,全省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资产总计为11162.29亿元,比2008年增长423.1%,房地产开发企业9062.07亿元,比2008年增长409.9%;物业管理企业330.04亿元,中介服务业50.73亿元,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221.8%和25.2%(详见表3-14)。

表3-14按行业分组的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2013年末,全省共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1.20万个,从业人员18.92万人,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145.0%和133.4%。

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7%,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1%,外商投资企业占0.2%。

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9.6%,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1%,外商投资企业占0.3%(详见表3-15)。

图3-5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及结构(二)资产总计2013年末,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7722.41亿元,比2008年末增长9.6倍。

八、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2013年末,全省共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5821个,从业人员15.18万人,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194.9%和150.0%。

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5%,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2%,外商投资企业占0.3%。

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8.9%,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4%,外商投资企业占0.7%(详见表3-16)。

(二)资产总计2013年末,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174.43亿元,比2008年末增长3.9倍(详见表3-17)。

九、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2013年末,全省共有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3969个,从业人员5.94万人,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71.3%和73.9%。

在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8%,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1%,外商投资企业占0.1%。

在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9.4%,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4%,外商投资企业占0.2%(详见表3-18)。

(二)资产总计2013年末,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62.55亿元,比2008年末增长27.6%(详见表3-19)。

十、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一)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2013年末,全省共有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法人单位2661个。

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1420个。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0.10万人。

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6.18万人。

(二)资产2013年末,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680.86亿元,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156.96亿元。

十一、教育(一)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2013年末,全省共有教育法人单位14851个。

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13840个。

教育法人单位从业人员63.88万人。

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61.64万人。

(二)资产2013年末,教育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42.12亿元,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1766.51亿元。

十二、卫生和社会工作(一)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2013年末,全省共有卫生和社会工作法人单位14693个。

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14139个。

卫生和社会工作法人单位从业人员28.92万人。

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26.32万人。

(二)资产2013年末,卫生和社会工作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61.00亿元,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535.66亿元。

十三、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一)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2013年末,全省共有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法人单位5611个。

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1641个。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9.10万人。

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3.73万人。

(二)资产2013年末,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644.26亿元,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143.47亿元。

十四、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2013年末,全省共有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法人单位54897个。

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54873个。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法人单位从业人员90.79万人。

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90.47万人。

注释: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