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教学设计(正式上课完整三课时)
《项链》教学设计(精选12篇)

《项链》教学设计(精选12篇)《项链》教学设计(精选12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项链》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项链》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A、理解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及其表现主题的作用。
B、体会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及其对于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C、学习根据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创作背景等要素理解小说的主题,训练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目标A、B[教学难点]目标C[教学设想]1、第一课时,完成目标1、2,第二课时完成目标3。
2、通过品析文章的“出人意料”而“情理之中”的结尾,“失项链”的“偶然”与“必然”,开头六段“背景”的描写来理解“情节的作用”;通过“背景”与“借项链”“失项链”来理解“心理描写”,通过分析讨论“赔项链”“还债务”“明真相”来领会把握主题的方法。
3、抓住各部分的要点、关键词句和片断,从具体的语言出发去理解内容与体会技法。
4、组织学生讨论,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整体阅读训练与检测2、品析、讨论情节3、体会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初步把握人物形象一、导入、出示目标从“预习提示”中对玛蒂尔德这一形象的概括和所引起的争论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同时消除“预习提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给学生先入为主的心理定势)。
二、整体快速阅读训练要求:理清小说的情节,明确线索、顺序;批注人物描写,将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词句批注出来。
三、整体阅读练习与检测一、字词1、选择正确的注音寒伧(A、chanB、chen)誊(A、tengB、juang)租赁(A、linB、len)褶(A、zheB、zhe)面面相__(qu)气__(gai)____(wei)幕__(an)淡2、根据解释写出词语A、因为自己的样子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B、因失望、失意而引起不愉快的情绪()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按什么顺序组织的?2、小说以什么这线索来将情节串连起来?3、说说你最欣赏的地方,并简述理由。
《项链》教案设计

《项链》教案设计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导入与课文背景介绍(30分钟)第二课时:课文分析与重点理解(30分钟)第三课时:情感体会与写作指导(30分钟)第四课时:课文赏析与表演(30分钟)教学目标:1.了解莫泊桑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项链》;2.理解《项链》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3.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主题思想以及情感表达;4.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5.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之美、珍惜现实的意识。
教学重点:1.教授《项链》的背景知识和故事情节;2.分析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3.梳理小说表达的主题思想;4.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会和写作实践。
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中的复杂情节及人物性格;3.进行情感表达与写作指导。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教材《项链》的文本;3.黑板和彩色粉笔;4.学生笔记本。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与课文背景介绍(30分钟)1.导入(5分钟)介绍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项链》、《羊脂球》等,简要介绍他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引导学生对《项链》的故事有所期待。
3.课文背景介绍(15分钟)简要介绍《项链》的故事背景:女主人公失去一条珍贵的项链后,为了弥补损失而倾家荡产,最终发现事实并非自己所想。
引导学生思考珍惜现实,不贪图虚荣之物。
第二课时:课文分析与重点理解(30分钟)1.课文内容回顾(10分钟)有学生自愿朗读课文片段,回顾故事情节,引导学生重温故事梗概。
2.人物性格分析(10分钟)分析女主人公玛达姑的性格特点:虚荣、自卑、感性等,引导学生发现其转变和成长。
3.主题思想探究(1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项链》表达的主题思想,从故事中体会珍惜现实、追求真善美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情感体会与写作指导(30分钟)1.情感体会交流(15分钟)让学生表达对《项链》的情感体会,分享故事中对贪婪、虚荣等主题的思考,引导学生认识到珍惜现实的重要性。
2.写作指导(15分钟)进行写作指导,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撰写对《项链》故事的心得体会或故事续写,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想象力。
《项链》教学教案设计

《项链》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象征意义等。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现实生活中的虚荣心和追求物质生活的危害。
(2)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
(2)小说的情节结构和象征意义解读。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小说中的象征意义理解。
(2)如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小说基本情节。
(2)学生自主分析人物形象,总结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和象征意义。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教师讲解:(1)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讲解。
(2)深入剖析小说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小说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
2. 请阐述你对小说中象征意义的理解。
3. 请你谈谈从小说中得到的启示,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意义。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3. 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教学提供借鉴。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深入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寓言性质。
(2)探讨小说对于当时社会阶级状况的反映和批判。
(3)通过阅读理解,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023最新-项链优秀教案(优秀4篇)

项链优秀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项链优秀教案(优秀4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语文《项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用学过的多种识字方法识记11个生字,规范、正确、工整地书写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悟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播放《大海》的课件。
看了片子,你想说什么?2.激趣导入:大海真美呀!今天,同学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海边玩玩?3.出示课题。
二、尝试学习识字读文1.自由读课文,用喜欢的符号标出生字,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组词。
3.检查学习效果。
4.课件出示生字,学生抢认生字。
5.组织学生开火车认字。
6.自由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组内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思考:课文写了些什么?用铅笔做上记号。
2.教师板书:大海、沙滩、浪花、海螺、贝壳、小娃娃。
3.自由、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1.课件出示:白、的、又、和,学生认读生字并组词。
2.请学生分析字形结构及笔顺。
师范写。
五、课堂小结说说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第二课时一、复习识字,朗读课文1.复习认字。
2.做游戏,识字。
3.比赛组词。
4.齐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1.自由课文,课文描写的大海的情景分别是什么样子?2.再读课文,说一说:大海的。
项链是什么?3.朗读指导:课文的语句非常优美,读出轻松、活泼、愉快的语气来。
4.小组展示读。
5.边听边欣赏。
三、再读课文,加强训练1.组织女生赛读第一段。
2.自由练习:大海、蓝蓝的,沙滩、黄黄的……3.自由练读第二段。
4.谁来品评最后一段。
5.评读。
四、积累短语,拓展练习1.出示课后,“说一说”,请学生先自己说,再全班交流。
2.拓展练习:填一填。
( )的大海( )的沙滩小小的( ) 彩色的(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2.布置作业。
《项链》教案(5篇范文)

《项链》教案(5篇范文)第一篇:《项链》教案《项链》教案【学习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通过对马蒂尔德形象的理解,认识那个虚荣浮华的资本主义社会。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赏析小说主题、人物形象描写技术,提高自己的鉴赏技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赏读,使自己进一步认知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分析主人公形象;探讨作品的主题。
【教学难点】悲剧产生的根源。
【教学主流程】1、检查预习,概括小说内容。
2、拟设标题,把握情节。
分析情节特点。
3、提要求,作指导,师生共同开展交流,分析各种矛盾,分析人物形象,探讨小说主题。
4、作假设,设计情节,理解悲剧的根源。
5、归纳总结并布置作业。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交流。
一、导入新课。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过一个快乐方程式:快乐=物质消费/欲望。
如果物质消费越大欲望不变,那么快乐就越大,这就是所谓的知足常乐;反之会怎么样呢,今天咱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一下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项链》。
二、检查预习,概括小说内容。
主要是生字词等一些基本知识。
三、作者和背景介绍。
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
10年间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
长篇有《一生》《俊友》(《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一个农庄女工的故事》、《戴丽叶春楼》、《瞎子》、《真实的故事》、《小狗皮埃罗》、《一个诺曼底佬》、《在乡下》、《一次政变》、《绳子》、《老人》、《洗礼》、《穷鬼》、《小酒桶》、《归来》、《图瓦》等发表于1884,原题为“首饰”,文题即是本文线索。
莫泊桑创作的年代,正是法国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第三共和国时代,也即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向帝国主义发展的时代。
小学一年级语文《项链》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项链》教案项链教案篇一一、教案目标1.能仔细观察画面的一些细节及变化,理解情节。
2.乐意发表自己自己的想法,语言清楚完整。
3.懂得坚持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二、教案准备教师:单页多幅图片一张、配乐录音、老牛头饰、哨子、根据情节制作的果子项链、虫子项链、青草项链、干鱼项链。
幼儿:见儿童用书21 页。
三、活动建议(一)活动流程图激趣导入——观察图片——理解——完整倾听——质疑(二)活动流程:1.激趣导入教师引导语:小朋友,你们瞧,我是谁?(老牛裁判)今天森林里要举行一场特别的赛跑。
等会我要给小动物们戴这几串特殊的项链,(插问:这是什么项链呢?引导幼儿观察项链)如果谁能戴着自己的项链跑到终点就能取得胜利。
谁想和我一起当裁判?2.观察图片理解内容1)观察图片一教师引导语:小裁判们,让我们去看看哪些动物来参加比赛?观察图片一,提问:哪些动物来参加比赛了?教师过渡语:瞧它们已经准备好了,戴上了项链站在了起跑线上。
和我一起发令吧。
《项链》教案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 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2. 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3. 分析玛蒂尔德的形象及其意义;4. 培养学生德辩证思维、发散思维能力。
5.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体会小说精巧的构思难点:玛蒂尔德形象及其意义【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简介作者、概述故事情节教学步骤:一、简介作者、作品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
他出生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
1870年,他中学毕业后刚到巴黎攻读法律,普法战争就爆发了,他被征入伍。
战后退伍,先后在炮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
1880年,以《羊脂球》登上法国文坛,一举成名。
他创作短篇小说约300篇,长篇小说6部,游记3部和其他一些作品。
二、通读全文,理清结构。
1、口述故事梗概。
玛蒂尔德,一心向往上流社会,在接到教育部长举办舞会的请帖后,却“懊恼”“发愁”,她在舞会上大获成功,眼看踏上了成功之路。
项链教案(优秀7篇)

项链教案(优秀7篇)项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11个生字和1个偏旁,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并结合生活经验体会小娃娃海边玩耍的快乐。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对大海的喜爱和赞美。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难点】体会小朋友的快乐,了解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教学方法】交流法、阅读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趣味导课1、同学们,你们去过海边吗?能说一说大海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呢?(出示相关图片)2、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美丽的大海吧。
(播放歌曲:《大海》)3、有一位小朋友,他也来到了海边,他的心情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项链》一课,一起去了解课文内容。
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倾听,注意不认识的生字。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3、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4)去音读生字。
(注意指导:“笑、向、活”是三拼音节,“着”是翘舌音。
)过渡:下面,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蓝天、又高又大、笑声、看着、方向、和平、贝壳、娃娃、挂在、生活、金子4、学习多音字。
落(luò)落地;落(là)落下5、质疑课题。
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呢?(这里的项链是指什么?项链与大海有什么关系呢?)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品读,了解具体内容。
三、精读领悟1、课文朗读,初读感知。
(1)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和课文,生边观察边倾听课文朗读。
(2)学生自己朗读,再次整体感知课文。
(3)指名朗读,师生评价正音。
(4)课文一共分为几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呢?(第一段:写了大海、沙滩、浪花的特点;第二段:小娃娃用海螺和贝壳穿成彩色的项链,他的脚印为大海配上了金色的项链。
《项链》课文教案设计范例(精选10篇)

《项链》课文教案设计《项链》课文教案设计范例(精选10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项链》课文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项链》课文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 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② 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③ 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
2、能力目标① 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② 引导学生从人性论的角度重新审视罗瓦赛尔太太,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评价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感,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灵,完善自己的人格。
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精巧的构思。
2、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及其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1、探究罗瓦赛尔太太的心理变化、性格发展过程,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探求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方法1、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小说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和心理描写的细腻。
2、探究式阅读讨论,如:怎样评价罗瓦赛尔太太;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即作品的主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2、品味重点段落,赏析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
3、分析小说巧妙的构思。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虚荣心人皆有之,只是大小、强弱罢了。
站在人性论的角度看这本无厚非,但是当你付诸行动让虚荣心获得满足的过程中,生活往往会给你开一个可怕的玩笑。
让我们读一读莫泊桑的《项链》,定会悟出这个道理。
二、解题背景介绍(出示投影):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资本主义恶性发展,大资产阶级当权,对人民巧取豪夺,政府中贪污风行,社会上道德沦丧,资产阶级骄奢淫逸的靡烂生活和惟利是图的道德观念影响到整个社会,追求享乐追求虚荣,成为恶劣的社会风气。
这种风气在小资阶级当中同样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链》马蒂尔德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在掌握故事情节的基础上,通过人物心理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并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通过人物心理描写体会人物心理及变化的方法,并探讨人物如何在逆境中保持诚信的抉择。
3.情感与态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人物形象分析,感悟人物的诚信抉择,并从中获取人格的提升与修炼。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心理描写关键词语,把握人物心理特征,客观、全面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通过对人物心理及命运抉择的品读,引发对自身品质的思考。
【教学方法】
阅读点拨法、小组探究法、启发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引导学生围绕“抉择”的主题认真阅读文本,渗透思考,并在线与教师交流。
2. 利用网络搜索马蒂尔德人物形象评价等信息进行自主学习。
新课导入
美好的事物未必都能带来美好的命运,灰姑娘因为美丽的水晶鞋获得了她的王子和爱情,而小说的女主人公却因为一挂灿烂的钻石项链遇到了彻底颠覆的命
运,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一个由项链引发的故事。
文学常识
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一生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和三百多篇中短篇小说,代表作《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漂亮朋友》等。
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他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欧亨利的一起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交代本课任务:看图说话(展示四幅插图)
要求:
1.阅读小说,弄清人物及相互关系、身份、地位、大体性格
2.看图复述相关情节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2分钟)
上节课通过大家的复述,我们已经对故事情节有了了解,情节大致按照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开展(PPT展示情节),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玛蒂尔德。
二、初读人物(5分钟)
1.十年前后,玛蒂尔德的外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能找出具体的句子吗?(5分钟)
“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
“因为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惟一的资格。
”
“她成了一个穷苦人家粗壮耐劳的妇女了。
她胡乱地挽着头发,歪斜地系着裙子,露着一双通红的手,高声大气地说着话,用大桶的水刷洗地板。
”
三、品读人物
1. 是什么原因使玛蒂尔德发生了如此大变化?(重点探讨,15分钟)
她的性格(虚荣、浮躁、不切实际、爱幻想)导致命运的转折。
追问:作者如何认为?你认同吗?
“人生是多么奇怪……极细小的一件事也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
”
作者认为是项链的偶然丢失导致了玛蒂尔德命运的变化。
(引导要点:
1.玛蒂尔德的性格、生活理念、价值观是导致她命运变化的根本原因
2.找出体现玛蒂尔德价值观的心理描写语句,朗读品味:7个梦想、4个陶醉;
3.总结人物形象:爱慕虚荣,想入非非,不切实际)
2在命运的转折中,玛蒂尔德的外貌发生了明显变化,那么她的性格发生了变化没有?(10分钟)
变:
①“路瓦栽夫人懂得穷人的艰难生活了,她一下子就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
”(面对现实的勇气)
②“她懂得家里一切粗苯活儿和厨房里讨厌的杂事了……一个一个铜子地节省她那艰难的钱。
”(习惯劳动、习惯节省)
③“你好,珍妮。
”(自信自在)
不变:
①“她一个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还怀揣虚华梦想)
②“他们就从这家珠宝店到那家珠宝店,凭着记忆去找一挂同样的项链。
”
“我还给你的是另一挂……”
(依旧是个诚实的人)
四、思维拓展
十年前的玛蒂尔德美丽动人,怀揣七个梦想,十年后的她苍老憔悴,一贫如洗,你更欣赏哪个时候的她呢?(5分钟)
【设计意图:引出感悟——不仅外貌美丽,也要心灵美丽,要保有勇敢、积极的生活态度,追求梦想不应只停留在幻想当中】
丢失项链前的玛蒂尔德美丽动人,梦想着与现实截然不同的豪华生活,但她的梦想与现实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因此,在她对现实的“抗争”过程中,发生了项链丢失这一意料之外的悲剧,才使她付出了负债十年的代价。
丢失项链后,玛蒂尔德选择诚实面对,赔偿项链;十年艰辛后的她虽然苍老粗壮,但她通过自己的“英雄气概”,用辛勤劳动与丈夫一起还清巨额债务,并勇敢坦然地站在弗莱思节夫人面前坦承当初项链丢失的事实。
人物形象:勤俭、诚实、质朴的本色,坚韧、吃苦耐劳的精神
(关键1:她通过什么途径实现她的梦想?
凡事皆有度,超过合理的度,事情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渴求幸福,无可非议,但这种渴望不能只仅仅停留于整天的幻想之中。
关键2:要看对抗风险的能力。
如果是佛来思节丢了的话,她就可以很轻松地解决这件事情。
)
五、归纳小结(2分钟)
莫泊桑开始创作《项链》的时候,已经看不清东西了,他说:“我具有一种第二视力,我具有精神的目光。
”是的,他用精神的目光,看到了玛蒂尔德,不仅在外表,还看到了心里。
第三课时
小说欣赏:精妙的构思
(一)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
以“项链”为线索,情节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引人入胜
(二)空白艺术
♦真相大白之后会发生什么?有人这样推想,你觉得有必要写吗?
1、玛蒂尔德悔恨不已,从此抛开享乐思想和虚荣心,开始脚踏实地地生活;
2、玛蒂尔德喜出望外,讨回了三万五千五百法郎,又出入于上流社会,重新追求她梦寐以求的生活;
3、玛蒂尔德百感交集,喜怒无常,她的精神崩溃了,整天念叨着:项链,假的!项链,假的!从此,她的身影出现在精神病院里。
4、玛蒂尔德为夺回那挂钻石项链,与佛来思节夫人争吵不休,不得不对簿公堂;
5、玛蒂尔德取回了那挂付出了她十年心血的项链,拿到珠宝店去换钱,可对方却告诉她:“这串项链是假的,至多值300法郎!
(狗尾续貂:事物以坏续好,前后不相称)
附1:《深山藏古寺》
宋代翰林图画院以词诗命题作画考试之《深山藏古寺》
宋徽宗赵佶喜爱书画,创建并主管了世界上最早的皇家画院。
这位昏君兼杰
出书画家开设画学,亲自授课,建立考试制度,亲自出题批卷,培养绘画人才,开创了一代画风。
当时画院的考试标准是:笔意俱全。
有一次考试,他出的题目便是“深山藏古寺”。
这个题目要画好并不容易。
有的在山腰间画座古庙,有的把古庙画在丛林深处。
庙,有的画得完整,有的只画出庙的一角或庙的一段残墙断壁……。
他看了很多幅,都不满意。
就在他感到失望的时候,有一幅画深深地吸引了他,他再仔细端详了一番,便连连点头称赞,说:“好,好,这才是‘魁选’之作呀!”(注:魁选,即第一名。
)
那幅画好在哪里呢?好就好在构思巧妙,那位高明的画家,根本就没有画庙。
画的是崇山峻岭之中,一股清泉飞流直下,跳珠溅玉。
泉边有个老态龙钟的和尚,一瓢一瓢地舀了泉水倒进桶里。
就这么一个挑水的和尚,就把“深山藏古寺”这个题目表现得含蓄深邃极了。
和尚挑水,当然是用来烧茶煮饭,洗衣浆衫,这就叫人想到附近一定有庙;和尚年迈,还得自己来挑水,可以想象到那庙是座破败的古庙了。
庙一定是在深山中,画面上看不见,这就把“藏”字表现出来了。
这幅画比起那些画庙的一角或庙的一段墙垣的,更切合“深山藏古寺”的题意。
教案设计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设问:
丢失项链前后,玛蒂尔德的外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让我们从人物的心理层面看一下为何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1)组内合作讨论,各小组根据情节发展,分别从小说中找出有关玛蒂尔德心理描写的词语;
(2)用恰当的词语分别概括玛蒂尔德项链丢失前后的形象特征,将词语写在小纸卡上;
(3)小组代表发言,展示讨论成果;
2.学习方式与要求:
(1)建立、划分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组织阅读与讨论;
(2)完成任务可获加课堂表现分,计入平时成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人物心理描写挖掘人物形象的丰富内涵】
3.完成小组任务后,学生已能较为明确地感知人物的丰富形象,此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派代表发言:
你认为丢失项链对玛蒂尔德是悲剧还是喜剧?你该如何评价这个人物?
从项链丢失导致十年艰辛的角度看,这无疑是一场悲剧;但是马蒂尔德从中却获得了面对现实与面对生活的勇气和能力,从这一角度看这又何尝不是一场喜剧?
全面、客观的玛蒂尔德人物评价:虚荣、浮躁,但不失诚实、勇敢的本质。
2.选择赔偿项链,玛蒂尔德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
选择赔偿项链,艰辛十年,失去了原本平静的生活及动人的美丽,但她学会了诚实劳动、踏实生活,并收获一个诚信的自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树立即便身处逆境也要选择诚信待人的良好价值观】
有人说:爱财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玛蒂尔德也没错呀!只是她命不好。
你怎么看?
关键1:她通过什么途径实现她的梦想?
凡事皆有度,超过合理的度,事情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渴求幸福,无可非议,但这种渴望不能只仅仅停留于整天的幻想之中。
关键2:要看对抗风险的能力。
如果是佛来思节丢了的话,她就可以很轻松地解决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