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治疗
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的评估与处理

恢复。
预防并发症
03
针对老年人常见并发症,如肺炎、压疮等,采取预防措施,降
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THANKS
感谢观看
老年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
01
02
03
高发人群
老年人是髋部骨折的高发 人群,尤其是女性。
发病率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髋部骨折的发病率呈上升 趋势。
死亡率
髋部骨折的死亡率较高, 尤其在老年患者中。
老年髋部骨折的病因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导致髋部骨折 的主要原因,骨量减少和 骨组织结构改变增加了骨 折的风险。
进行。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
术后感染。
术后处理
01
02
03
04
术后护理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后护理, 包括疼痛管理、伤口护理、预
防并发症等。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 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促进患
者功能恢复。
出院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提供详细的出院 指导,包括饮食、用药、锻炼
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对老年人的手术耐受性进行评估,包 括手术风险、麻醉风险等,确保手术 安全。
骨折类型与移位程度
通过X线、CT等影像学检查,了解骨 折的类型和移位程度,为手术方案提 供依据。
术中评估
麻醉管理
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老年人 的生命体征,确保麻醉平稳,防
止出现麻醉意外。
手术操作评估
对手术操作过程进行评估,包括手 术时间、失血量、手术难度等,确 保手术顺利进行。
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 的评估与处理
contents
目录
• 老年髋部骨折概述 • 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评估 • 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处理 • 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围手术期治疗进展

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围手术期治疗进展【关键词】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治疗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1]。
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具破坏性的结局,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特别是髋部骨折,病人常常因卧床发生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褥疮、泌尿系统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而死亡,必须积极治疗。
多数情况下以手术治疗为首选,达到减轻疼痛、恢复肢体功能、早期离床活动、减少并发症的目的[2]。
但由于存在骨质疏松的基础病变,手术难度大,而老年人合并多脏器功能减退使得围手术期治疗也具有巨大挑战性,如果在围手术期出现严重并发症而致残、致死,将使手术本身毫无意义。
有效的术前评估、治疗内科基础疾病、预防术后并发症和抗骨质疏松治疗是围手术期治疗的关键。
1 手术时机延期手术还是急诊手术来治疗髋部骨折,仍存在争议。
在全身情况稳定后多数病人的手术能够在72 h内进行,有研究表明,在24~48 h内手术可降低1年死亡率[3]。
而Grimes等[4]通过对8 383 例髋部骨折病人的回顾性分析发现,入院72 h后实施手术并不增加远期(≤18年)死亡率,但褥疮的发生率增加2倍。
术前内科评估有时是手术延迟的原因,Orosz等[5]通过对571 例髋部骨折病人的研究,总结手术延迟超过24 h的原因,52%是合理的常规内科评估时间,仅8%是因全身情况差而延迟手术,29%是由于手术间或手术人员紧缺。
部分手术延迟是由于髋部骨折病人术前评估时缺乏明确的指导方案,组织多学科进行快速有效的术前评估,建立险情处理预案,是理想的解决方案。
延迟手术可能会因为并发症的出现而丧失手术机会。
因此,除危重患者外,高龄合并内科基础疾病者已不是手术禁忌证。
如伤前能够自由户外活动,全身脏器无严重病变者,选择急诊手术;对暂无条件急诊手术的危重患者,经过7~10 d短期调整,待病情改善后再手术[6]。
老年人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处理及并发症的预防

老年人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处理及并发症的预防目的探讨老年人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处理及并发症的预防。
方法手术治疗86例老年人髋部骨折,其中男32例,女54例,年龄70~96岁,平均76.3岁,其中股骨颈骨折3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47例,自行滑倒64例,被撞22例。
术前38例有内科合并症,围手术期完善各项检查控制并发症,治疗合并症。
结果86例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术后当天低血糖反应1例,泌尿系统感染4例,电解质紊乱6例,浅表褥疮2例,DHS内固定滑动螺钉切割股骨头1例。
结论术前正确评估,充分准备,合理选择内固定,术后主动功能锻炼,是高龄患者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处理的重点,也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标签:老年人;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处理;并发症髋部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部骨折,是骨科常见损伤,多见于老年人,手术治疗是诸多治疗方法的首选。
由于老年人机能衰退,机体抗损伤和防御能力降低,术中和术后容易发生并发症[1],故重视老年人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防治至关重要。
现总结分析我院2007年8月~2011年11月收治的86例高龄患者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出现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86例,其中男32例,女54例,年龄70~96岁,平均76.3岁,其中股骨颈骨折3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47例,自行滑倒64例,被撞22例。
合并疾病:心血管系统3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9例,糖尿病16例,脑血管7例,帕金森病2例,肝功能和肾功能异常8例,电解质紊乱6例,贫血12例,其中合并一种内科疾病38例,两种以上24例。
1.2方法1.2.1术前准备术前准备2~16d(平均5.58d),患者平卧气垫床,患肢皮牵引;作各种常规检查,全面评估术前健康状况,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内科疾病。
1.2.2手术方式股骨颈骨折中经皮三枚空心钉固定23例,单髋置换10例,全髋置换占6例。
Gamma钉内固定12例。
1.2.3术后处理患肢外展,第2d开始足、踝关节伸屈活动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3~7d后逐步增加髋、膝关节活动,1w后床上端坐,髋关节置换患者开始扶床站立,患肢保护性负重练习;抗生素术前30min应用,术后持续5~7d;注意营养支持治疗,纠正低蛋白血症、贫血,纠正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失调;给密盖息、钙尔奇D、鹿瓜多肽等促进骨愈合药物;继续控制好术前合并疾病,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防止由于手术刺激加重或诱发此类疾病的发生;加强护理,包括口腔、背部、骶部、会阴部护理以及心理护理。
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管理

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管理1. 引言老年人髋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其发生率在老年人中较高。
围手术期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良好的围手术期管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康复程度。
本文将介绍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管理的相关内容。
2. 术前评估术前评估是围手术期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骨折类型,可以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和手术方案。
术前评估应包括以下内容:2.1 身体状况评估对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既往病史、药物使用情况等。
特别关注是否存在潜在的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以便在手术过程中进行相应的管理。
2.2 骨折类型评估髋部骨折有多种类型,包括股骨颈骨折、转子间骨折等。
通过影像学检查,确定骨折的类型、程度和稳定性,以便制定相应的手术计划和管理策略。
2.3 营养评估老年人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而良好的营养状况对于术后康复至关重要。
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并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康复程度。
3. 术中管理术中管理包括麻醉管理和手术操作两个方面。
3.1 麻醉管理老年患者在麻醉管理上需要更加谨慎,因为他们可能存在其他慢性疾病和多种用药情况。
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以及监测全身麻醉的深度和维持麻醉的稳定性。
3.2 手术操作手术操作应由经验丰富的骨科专家进行,确保手术切口正确、术后固定牢固。
手术时应注意避免软组织损伤和神经损伤,并尽量减少术中出血量。
4. 术后管理术后管理是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合理的术后管理可以促进患者康复和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4.1 疼痛管理老年患者术后疼痛较为常见,应针对性地进行疼痛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疼痛管理方案。
常用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支持等。
4.2 抗感染管理手术创口容易感染,老年患者的免疫功能较弱,因此应加强抗感染管理。
包括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创口护理和定期复查等。
80岁以上老年髋部骨折的围手术期治疗

分型 , 型 8例 , 型 1 , I I I 3例 Ⅲ型 7例 ,V型 4 。致伤 原因 : I 例 行走跌伤 6 , 2例 机动车撞伤 l , 机动车撞 伤 2 4例 非 2例 。合 并症情况 : 心血管疾病 4 9例 , 主要为高血压 、 冠心病 、 心肌损
年髋部骨折患者 , 现报告如下 。
1 资 料 与方 法
11 临床 资料 .
本组男 4 2例 , 5 , 女 6例 年龄 8  ̄9 0 4岁 , 平
法 、 哌利 多肌 注或静滴等处理后 改善。住 院期间无死 亡病 氟
例, 无重要脏器 功能衰竭 , 脑梗 死病 例后遗 一侧 肢体功 能不 全 2例 。随访 3 月 , 例病 人出 院 1 月因难 以控制 的肺 个 1 个 部感染呼衰死亡 , 2例其他 原 因未 能下床 走 动外 ,5例病 人 9
者 的经验[ 是对老年 髋部 骨折 的手 术治 疗应采 取既慎 重又 1 ]
积极 的态度 , 详细询问病史 , 全面仔细 的体格检查 、 术前常规
行血常规 、 凝血功能 、 血气 、 心电图、 肺部 x光片 、 头颅 C 对 T,
患者 的健康 状况做 出全面 、 客观 的评 价 , 遵循个性 化原则[ 2 ]
2 h内 手 术 2 例 ,4 7 h内手 术 4 4 9 2 ̄ 2 1例 , 2 7 7 ~ d内手 术 1 0
后 严密监测 , 制定综合 的治疗计划和康 复计划 。近年来 手术
器 械及技术 的改 进已明显减少 了手术 风险 。如微创 行 DHS 或 G mma 内固定 、 a 钉 成熟 的髋关 节置 换术 较 以往 大大减 轻 了医源性创伤 , 减少 了对机 体 的干扰 , 并发 症 的发 生率 明显
老年性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的治疗

静脉炎 2 。 口感染 2 例 切 例。围手术期 内死亡 3 15 , 例( .%)其
中 2 因肺部感染分别 于术后第 7 1 例 、2天死 亡 , 例 术 中肺 梗 1 塞死亡 ; 其余并发症均经治疗 好转或治愈出院 。 2 3 随访结果 . 18例 获得随 访 10例 , 9 8 失访 1 例 。随访 9 8 个月 2年 。 平均 1 4个月 。1 例人 工股 骨头 置换 患者 因切 口 感染迁延 不愈 , 于术后 2年去 除人工 假体后 愈合 。髋 关节功 能参 照 董 纪 元… 报 道 的 疗 效 评 定 方 法 评 判 , 19例 优 1
月, 我院先后 收治 7 以上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 18例 , 0岁 9 在对 其实施 围手术期 的治疗 观察期 间总结 出一 定经验 , 现作 回顾
性报告如下 。
1 临床 资料
11 一般资料 . 本 组 18例, 14例 , 9 。年 龄最小 9 男 0 女 4例 7 , 0岁 最大 舛 岁 , 平均 7 。股骨颈骨折 8 , 中空心双 6岁 8例 其 头 加压螺纹钉 4 , 0例 人工股骨头置换 2 , 7例 全髋 关节 置换 2 1 例; 股骨转子间骨折 10例 , 中髋 动力钢 板 3 , 角钢板 1 其 2例 7 , 压螺 纹钉 5 。18例中 4 例术 中输 血 20—80 l 3例 加 例 9 7 0 0m, 平均 4 0 l 0 m 。伴有 并存 症者 13例 (74 , 中伴 有 2种 以 7 8 . %) 其
(6 1 ,良 2 6 .%) 9例 (6 1 , 可 1 1 . %) 尚 2例 ( . %) 差 6例 67 , ( .%) 死亡 1 ( .%)其 中因 并存 症加 重死亡 6例 , 33 , 4例 7 8 , 因 并发症死亡 8 。 例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管理

03
评估内容:包 括体重、身高、 BMI、血清白 蛋白、前白蛋 白等指标
04
评估结果:根 据评估结果制 定个性化的营 养支持方案, 包括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等
营养干预
01
营养评估: 评估患者的 营养状况, 确定营养干 预方案
02
营养补充: 根据患者的 营养状况, 补充适当的 营养素
03
营养教育: 向患者和家 属提供营养 知识,提高 营养意识
心理压力:骨折可能导致 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心 理问题
并发症:骨折可能导致患 者出现感染、血栓等并发 症,影响患者康复和预后
2
围术期管理策略
术前评估
评估患者年龄、 性别、体重、身 高、病史、生活 习惯等基本信息
评估患者髋部骨 折类型、骨折程 度、骨折部位、 骨折原因等骨折
相关信息
评估患者心肺功 能、肝肾功能、 血糖、血压等身
02
预防措施: 勤翻身、保 持皮肤清洁 干燥、使用 减压垫等
03
治疗:及时 处理伤口, 防止感染, 使用抗压疮 药物等
04
预防压疮的 重要性:降 低患者痛苦, 提高生活质 量,减少医 疗费用等
4
围术期营养支持
营养评估
01
评估目的:了 解患者营养状 况,制定合理 的营养支持方 案
02
评估方法:采 用营养风险筛 查工具(如 NRS2002) 进行评估
预防措施包括早期 活动、预防性抗凝
治疗、压力袜等
肺部感染
01
原因:手术创伤、长期卧床、呼吸
道分泌物清除不彻底等
02
预防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
呼吸道管理、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等
03
症状:咳嗽、咳痰、发热、呼吸困
高龄患者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治疗

高龄患者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治疗瞿创业张向阳兰州石化总医院骨科兰州730060[摘要]目的:探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
方法:回顾分析92例高龄髋部骨折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70—94岁,平均79岁,根据骨折的类型和患者的健康状况选择手术方式,78例患者存在一种以上并存疾病,术前对并存疾病作积极治疗,术后加强护理。
结果:本组70例一年以上随访疗效评定,优85例,良3例可4例,差0例。
总优良率97.5%。
结论:高龄髋部骨折手术治疗是安全的,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和围手术期的精心治疗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高龄患者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老年髋部骨折指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部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随着老年社会的到来发病例逐渐增加。
保守治疗存在骨折不愈合、骨折畸形愈合发生率高,长期卧床的并发症如肺炎、褥疮、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病死率及病残率较高,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很多的问题。
手术治疗缩短病人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减少病死率和病残率,大大提高老年人伤后的生存质量。
但老年人机体代尝能力差,常伴有全身重要器官功能不全,围手术期调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2006年2月~2010年3月,我院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老年髋部骨折92例,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92例,男40例,女52例;年龄70~94岁,平均79岁;手术距受伤时间1 ~5 d,平均3 d;10例为骑自行车跌伤,18例为机动车车祸伤,其余64例为生活中行走跌伤;股骨颈骨折38例,10例GardenⅠ~Ⅱ型,采用X 光透视下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28 例Garden Ⅲ~Ⅳ采用人工关节置换;股骨粗隆间骨折50例,EvanⅠ型4例,Ⅱ型5例,ⅢA型11例,ⅢB型12例,Ⅳ型18例,4例股骨粗隆下骨折均采用股骨DHS治疗或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
本组有78例既往并存内科疾患:高血压病40例,冠心病18例,糖尿病37例,慢性阻塞性肺病9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治疗目的总结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的治疗方法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5月~2010年5月62例72岁以上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细致围手术期处理,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结果62例均手术成功,出现并发症27例,死亡3例,1例术中出现呼吸心跳停止,暂停手术,病情稳定3周后二次手术痊愈。
疗效评定:优42例,良10例,可7例,差3例,优良率83.4%。
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手术前评估,控制和预防并发症,是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的保证。
标签: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髋部骨折多见于老年患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老龄化,老年髋部骨折发病率亦越来越高。
由于老年患者全身机能衰退,保守治疗势必引起诸多并发症,因此,普遍认为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案[1]。
但术中及术后极易发生并发症,为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病残率及早期死亡率,回顾分析2007年5月~2010年5月62例72岁以上老年髋部骨折的病例,对围手术期的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62例,男34例,女28例,年龄72~93岁,平均78岁。
左髋36例,右髋26例。
股骨颈骨折26例,其中GardenⅠ型4例,Ⅱ型6例,Ⅲ型9例,Ⅳ7例。
股骨粗隆间骨折36例,其中EvansⅠ型4例,Ⅱ型8例,Ⅲ型7例,Ⅳ型17例。
60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心血管疾病3例,脑血管疾病21例,呼吸系统疾病6例,糖尿病7例,消化系统疾病5例,贫血6例,感染性疾病4例,个别患者达5种疾病,平均为3种。
1.2 术前准备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以下肢皮肤牵引,详细采集病史(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糖尿病等),了解伤前肢体活动情况及精神营养状况,调节平时应用的某些药物如降压药、抗凝药等,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常规行心肺功能测定,以及对原发病进行专项检查,协同麻醉科、内科进行针对性短期强化性治疗,筛选患者,积极有效治疗合并症,使其达到安全标准。
血压<160/90 mm Hg,心律失常<6次/min,无气促、咳嗽,PaO2>60 mm Hg,尿蛋白<++,血BUN及Cr正常,无黄疸,空腹血糖<8 mmol/L,HGB>100 g/L,血浆蛋白>30 g/L,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贫血及营养不良,同时给以心理疏导,为尽快进行手术和确保麻醉安全创造条件,62例患者分别于伤后3~10 d进行手术治疗,平均为6 d。
1.3 麻醉及手术方案本组62例采用硬膜外腔神经阻滞麻醉50例,全麻12例。
股骨颈骨折24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4例,骨水泥股骨头假体置换12例,非骨水泥股骨头假体置换8例。
股骨粗隆间骨折38例,DHS固定11例,LC-DCP固定18例,PFN固定3例,空心钉固定4例,股骨近端解剖板固定2例。
1.4 术后处理本组62例患者术后于重症监护室监护48~72 h,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血氧饱和度、尿量及电解质变化,指导锻练,加强护理,常规应用抗生素3~5 d,常规低分子肝素针抗凝,低分子右旋糖酐扩溶7~10 d,根据病情3~4周后逐渐扶拐下床活动,定期随访。
2 结果本组62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80 min,平均出血量400 ml(10~900 ml),术中输血30例。
术后并发症27例,其中脑血管意外引起肢体障碍或对侧肢体障碍3例,肺部感染3例,应激性溃疡1例,尿路感染9例,精神障碍5例,术中骨水泥反应引起患者昏迷2例,1例术中出现呼吸心跳停止,暂停手术,病情稳定3周后二次手术痊愈,肺动脉栓塞及其合并症死亡3例,其他均在住院期间治愈。
62例病例获得14~26个月随访,平均20个月,按Harris标准评分[2],优2例,良10例,可7例,差3例,优良率83.4%。
出院后1例发生股骨头坏死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3例内固定松动及折断,再次内固定手术治疗,2例发生髋内翻,1例患者于术后2个月死于脑血管意外,1例于1年后死于肺源性心脏病。
3 讨论3.1 患者的筛选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容易发生脏器的退化和疾病。
本组62例多合并有内科疾病,在治疗上有一定的复杂性。
随着麻醉技术的进步,内固定物及器械的改进,手术技术的提高以及对围手术期的重视,为手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避免长期卧床带来的并发症,降低病残率。
但据文献报道,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1~2年内的死亡率却并没有明显下降[3],伤后6个月内病死率较高,1年内的病死率为12%~36%[4]。
且有些患者死亡往往发生在住院期间,本组髋部骨折3例分别发生在术后5 d、8 d、12 d。
因急性肺动脉栓塞,当天死亡2例,其中1例于抢救后第5 d因代谢性碱中毒,左心功能衰竭死亡。
医疗纠纷的存在,对医生的治疗方式,心身健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围手术期的治疗及手术病例的筛选显得十分重要。
严格选择患者,合理掌握手术时机,有移位的老年髋部骨折虽有手术指征,但由于生理机能衰退及内科疾病的存在,术前应全面检查,依照ASA分级标准进行评估。
本组62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以下肢皮肤牵引、全面检查,治疗内科合并症,评估全身各脏器功能状况,为手术治疗创造条件。
高龄患者卧床时间越长,并发症越多,死亡率越高,所以多数学者提倡早期手术[5]。
本组62例在骨折后3~10 d内进行手术,3例全身机能差,通过内科积极治疗合并症得到控制,于伤后10 d内进行手术。
此外作者认为,围手术期安全是早期能否进行手术的保证。
3.2 短时有效的内科强化治疗老年患者应激与免疫反应降低,营养状况偏差,合并有慢性病多,常规治疗可能在围手术期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
为缩短卧床时间,促进麻醉和手术安全,必须多学科合作,对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实施高效能针对性内科强化治疗与评估。
(1)评估心肺功能,行胸片,心脏彩超及双下肢动静脉彩超,血气分析检查,请相关科室会诊,确定最佳麻醉方式及手术方案。
(2)对抗凝药(低分子肝素),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心血管系统药物,镇静催眠药,术前应给以调整或停用这些药物[6]。
(3)基础病的治疗,有高血压者将收缩压降低原血压水平20%,舒张压降至95 mm Hg以下,心电图示心肌缺血者应常规应用硝酸甘油,慢性阻塞性肺病者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抗感染,改善通气,同时空腹血糖应控制在8 mmol/L以下,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
(4)术前指导患者床上大小便,深呼吸及功能锻炼。
(5)加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3.3 麻醉方式的选择连续硬膜外腔神经阻滞麻醉安全可靠,对患者心肺功能影响少,麻醉用药如利多卡因可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气管插管全麻因老年人对麻药耐受性差,全麻时对老年人干扰大,术后易引起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应少用或不用。
本组62例有2例术中出现骨水泥反应昏迷,脑栓塞形成,5 d后逐渐恢复正常,1例出现呼吸心跳停止,暂停手术3周后二次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康复。
3.4 手术方式的选择一般以固定稳定,时间短,能满足早期功能锻炼为原则[7]。
具体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健康状况,骨折类型及经济因素多方面考虑,股骨颈骨折头下型及Garden Ⅲ型、Ⅳ型患者因血运差,骨折不愈合率及股骨头坏死率高,内固定失败率高,宜选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对于80岁以上体弱,预期生存5~10年,无手术禁忌证的股骨颈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一种安全的选择,根据老年人骨质情况选用骨水泥型或非骨水泥型假体。
对于70~80岁Garden Ⅲ型、Ⅳ型股骨颈骨折,预期存活时间长,应选择人工全髋置换术。
对于GardenⅠ型、Ⅱ型股骨颈骨折和经颈性骨折可选择3枚空心螺钉闭合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粗隆间骨折的患者因局部血液循环好,骨折处愈合率高,均采用切开复位,根据骨折类型采用DHS,LC-DCP,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及髓内钉固定,效果满意。
3.5 加强术后护理,防止并发症加强术后护理,治疗基础疾病,应用止痛泵止痛,消除患者痛苦,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多次少量输血,纠正贫血,早期预防肺部疾病,包括抗生素的应用,雾化吸入,翻身叩背,鼓励指导深呼吸及咳痰等[8]。
精神障碍往往发生在术后1~4 d,可能与高龄,术前已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有关,需行头颅CT或MRI检查,以排除并发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
及时处理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控制与术前相同,多次血糖测定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是老年髋部骨折最重要及最危险的并发症,抗凝治疗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动脉栓塞的有效方法。
笔者于术后当天开始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低分子右旋糖酐扩溶,常规应用7~10 d,主动或被动按摩下肢,辅助CPM机应用,但仍有3例患者因术后急性肺动脉栓塞及其并发症死亡。
老年人髋部骨折,手术治疗对早期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手术是否有助于提高早期生存率,尚待研究[9]。
因此,对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的治疗,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内科强化基础病治疗,手术前评估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保证。
参考文献[1]程立明,李健.80岁以上高龄髋部骨折的手术治疗[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2,17(5):379-381.[2]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50-151.[3]Roberts SE,Goldacre MJ.Time trents and demography of mortality after fractured, in an English population,1968-1998;database study[J].BMJ,2003,327:771-775.[4]Rosencher N , vielpeau G, Emmerich J, et al. Venous thromboembolism and mortality after hip fracture surgery: the Escorte study[J]. ThrombHaemost,2005:2006-2014.[5]过邦辅,蔡体栋.坎贝尔骨科手术大全[M].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1:845-881.[6]张保中,邱贵兴,徐恩常,等.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治疗策略[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6):3252-3255.[7]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687-717.[8]顾利英. 29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9):3184-3185.[9]杨文彬,廖海浪,何福鲜,等.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早期死亡原因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4):348-349.(收稿日期:2011-10-10)(本文编辑: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