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考物理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2024年全国中考物理考试大纲

2024年全国中考物理考试大纲

2024年全国中考物理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与目标1、中考物理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评估学生在物理学科方面的学习水平。

2、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参考。

二、考试范围1、物质11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111 描述固、液、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112 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113 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114 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115 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12 物质的属性121 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物质的这些物理属性。

122 知道质量的含义。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123 通过实验,理解密度。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124 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13 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131 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132 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133 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知道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关注探索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动。

134 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大致尺度。

2、运动和相互作用21 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211 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12 通过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了解分子热运动的一些特点。

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13 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22 机械运动和力221 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012年广东省佛山市中考物理考试大纲

2012年广东省佛山市中考物理考试大纲

佛山中考物理考试大纲说明一、物理科考试说明制定的依据1.国家教育部修订后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⒉佛山市教育教学的实际。

二、考试内容和要求(一)考查的科学内容根据国家教育部修订后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结合我市的具体情况,决定物理科的考试内容包括《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个主题,根据教材的编排,即《声、光、热》、《电和磁》、《运动、力和功》、《物质、能量和能源》等内容。

具体要求详见“有关科学内容的说明”部分。

(二)能力的考查根据新课标要求,在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考查的同时,加强对能力的考查。

主要是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和实践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要求如下:⒈加强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在内容上可以是《标准》所要求的科学内容,也可以是与《标准》科学内容有关的交叉学科的内容;在形式上可以是实验探究,也可以是问题研究、调查分析等学习活动。

⒉加强考查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⒊加强考查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在初中要求的应用知识能力主要是:会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的现象,会应用物理公式进行简单的推导与计算,会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物理知识的应用,包括与生活、科技、环境和社会相联系的一些实际问题。

在初中要求的分析、概括能力主要是:能区分有关因素和无关因素,找出共同的特征,从而概括出概念和规律。

⒋加强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自学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在初中要求的自学能力主要是:能进行相关的资料收集和有针对性的阅读,从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答相关的简单问题。

在试卷中增强试题的开放性,以便于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

三、考试方式和试卷结构1.根据新课程标准中课程基本理念的要求,采用闭卷笔试的考试形式,由学生个人独立完成。

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

2.试卷结构:试卷分Ⅰ、Ⅱ卷。

(完整版)中考物理考试大纲

(完整版)中考物理考试大纲

中考物理考试大纲物理一、考试性质与命题依据初中毕业升学物理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物理学科的终结性考试。

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初中毕业生在物理学习方面达到《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初中阶段物理毕业水平的程度。

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物理学业考试命题主要依据教育部20学校年《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育部20xx年《关于深入推进和进一步完善中考改革的意见》、教育部制定的《物理课程标准》《大连市20xx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和中等学校招生工作意见》和我市初中物理教学实际,力求反映考生的真实学业水平,发挥评价对初中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以促进全市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命题原则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全面考查,灵活多样地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教学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注意从实际中选取素材,考查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提取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

不仅在背景材料上联系实际,在试题的考点上也突出应用性。

注意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引导教学注重探究过程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科学地认识事物、分析现象和把握规律的能力。

进一步加强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查,以引导学校重视实验教学。

试题内容兼顾学生的性别、地域和民族等差异;试题内容科学、正确,表述无误;试卷题量适中,难易程度适当,难点分散;试卷结构科学、合理;试卷形式规范。

注重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考试命题有利于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考试命题要有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初中毕业升学物理学业考试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大连市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际,考查物理课程中基本的、核心的内容,注意学科内各部分内容的合理分布;全面考查课程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在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中考查。

2024年广东省中考真题试卷物理及答案

2024年广东省中考真题试卷物理及答案

2024年广东省初中学业物理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8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如图为珠江两岸景观图。

下列相对广州塔静止的是( )A. 飞行的客机B. 两岸的高楼C. 行驶的游船D. 流动的江水2. 嫦娥五号携带月壤样品返回地球。

从月球到地球,样品的质量( )A. 变为原来的一半B. 保持不变C. 变为原来的2倍D. 变为原来的4倍3. 如图为某款剪刀的示意图。

握住手柄修剪树枝时,剪刀可视为杠杆,该杠杆的特点是( )A 省力 B. 费力 C. 省功 D. 省距离4. 在如图所示的原子模型中,a 是( )A. 原子核B. 质子C. 中子D. 电子5. 《淮南子·俶真训》记载:“今夫冶工之铸器,金踊跃于炉中”。

金属在炉中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 )A. 汽化B. 液化C. 熔化D. 凝固6. 如图是古代省油灯的示意图。

它下层盛水,能减慢上层油的消耗。

点灯后,水在升温的过程中( )A. 吸热,内能增加B. 吸热,内能减少C. 放热,内能增加D. 放热,内能减少7. 小明设计了一盏能调节亮度的台灯。

广东省中考物理考试大纲

广东省中考物理考试大纲
认识
操作
认识
24.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
物体的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
探究
理解
认识
25.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探究
26.压强概念;
压强公式简单计算;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大气压强的测量
方法
探究
理解
认识
27.浮力的实验探究;
物体的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
探究
认识
28.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探究;
能用机械功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40.能量的转移与转化。
41.功;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
移的过程。
认识
42.功率;
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理解
认识
机械能
43.动能和势能及其转化;机械能和其
他形式能的转化。
理解
44.机械功和功率;
生活、生产中机械功的含义。
认识
理解
45.机械效率。
了解
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
认识
19.电磁相互作用;
电磁波的应用
探究
认识
20.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
认识
机械运
动和力
21.时间、长度的粗略估测;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Βιβλιοθήκη 认识操作22.速度的描述;
速度公式的简单计算
认识
理解
23.重力、弹力、摩擦力;力的作用效
果;力的示意图;
力的测量;
二力平衡条件;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认识
62.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认识
能源与
可持续
发展
63.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2020年-2021年广东省中考物理考试大纲

2020年-2021年广东省中考物理考试大纲

要求
认识
认识 认识 认识 认识 认识 认识
说明
流及磁场方向的关系。 电
36.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和

37.光是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认识 探究 认识
探究 认识
要求知道右手螺 旋定则,不要求 知道左手定则, 不要求判断力的 方向。
38.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认识
3.能量
一级
二级
主题
主题
能量、 能量的 转化和 转移
16. 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
理解 认识 认识 认识 操作
理解
认识 认识 认识
认识 认识
物质的属性 可 以是弹性、 硬 度、磁性、导电 性,也可以涉及 物质的其他 属 性。
了解
认识
2.运动和相互作用
一级
二级
主题
主题
科学内容
17.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多种多 样的运 动形式
18 .简单热现象及分子热运动;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 动的联系。
认识 不作要求。

力的测量。
和 相

二力平衡条件。
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操作 认识




24.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
探究


物体的惯性。
理解

牛顿第一定律。
认识

25.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探究 不要求运用物体
26.压强概念。 压强公式简单计算。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2020年-2021年广东省中考物理考试大纲
1.物质

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考试大纲2016

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考试大纲2016

2016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简称“中考”)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Ⅱ考试内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根据普通高中学校对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要求,并考虑广州市初中物理教学实际,确定广州市201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考试大纲,中考物理试题力求体现课程标准要求的各项指标,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进行较全面的考查;重视考查考生的科学素养;重视考查考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是否掌握课标要求的物理学科研究方法、思维方法;重视考查考生是否能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生产、生活方面的问题;注意考查考生对科学·技术·社会问题的评价。

考试注意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不要死记教科书中的公式、条文。

考试引导平常教学要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考试的能力要求中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课标所要求的能力。

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中考物理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能在观察和学习中发现问题,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2、会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能通过实验收集数据,会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3、有对信息的有效性、客观性做出判断的意识,经历从信息中分析、归纳规律的过程,尝试解释根据调查或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4、能书面表述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交流,有自我反思和听取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2017年广东省中考物理考试大纲解读

2017年广东省中考物理考试大纲解读
电 和 磁 36
认识
(3)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 流的条件。(探究) (4)光是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中的 传播速度。 (5)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 社会发展的影响。
要求知道右手螺 旋定则,不要求 探究 知道左手定则, 不要求判断力的 方向 认识
37
38
认识
三、能量
39 能 量 的 转 化 和 转 移
二、运动和相互作用
21 (1)时间、长度粗略估测。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操作)
要求 认识 操作 认识 理解 操作 认识 操作 认识
说明
机 械 运 动 和 力 1
(2)速度描述。 22 速度的简单计算。(理解) 测量物体的速度。(操作)
(3)重力、弹力、摩擦力。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示意图。 力的测量。(操作) 23 二力平衡条件。 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4)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 24 物体的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
认识
(4)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能源的 66 开发利用及其可持续发展。
认识
五.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方式 (二)试卷结构
1.试卷题型: 单项选择题:(7小题,21分) 填空题:(7小题,每小题三空,总21分) 作图题:(包括画图和填图,6-7分) 实验题:(包括填空、填图、填表、选择、作图、 简答等,18-19分) 计算题:(须写出解题过程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带单位计算,并最后作答) 综合能力题:(有阅读研究、问题探究、分析归 纳、解释现象等)
要求 说明
认识
电 磁 能 1
(2)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探究) 54 欧姆定律及其简单计算。(理解)
探究 理解 不要求了解 电池和用电 器的结构和 (3)简单电路图;简单串联电路或并联电路。 理解 原理 55 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连接。(操作) 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
的条件。
探究
37.光是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认识
38.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认识
3.能量。
一级
主题
二级
主题
科 学 内 容
要求
说明


能量、
能量的
转化和
转移
39.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各种各
样的能量和生活的关系。
认识
能用功率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50.内能的利用。
认识
51.热量的概念。
认识
52.比热容的概念;
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认识
理解
电磁能
5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
器的作用。
认识
54.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欧姆定律及其简单计算。
探究
理解
55.简单电路图;简单串联电路或并联
电路;
简单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
理解
操作
56.电流表和电压表。
认识
操作
认识
24.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
物体的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
探究
理解
认识
25.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探究
26.压强概念;
压强公式简单计算;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大气压强的测量
方法
探究
理解
认识
27.浮力的实验探究;
物体的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
探究
认识
28.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探究;
认识
2.运动和相互作用。
一级
主题
二级
主题
科 学 内 容
要求
说明







多种多
样的运
动形式
17.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理解
不要求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追及问题的计算不作要求
不要求运用物体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进行复杂的、综合性的计算
不要求记住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具体规律
18.简单热现象及分子热运动;宏观热
认识
(续表)
一级
主题
二级
主题
科 学 内 容
要求
说明







声和光
33.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波在信
息传播中的作用。
认识
要求知道右手螺旋定则,不要求知道左手定则,不要求判断力的方向
电和磁
34.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探究
35.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方向的关系。
认识
1.物质。
一级
主题
二级
主题
科 学 内 容
要求
说明


物质的
形态和
变化
1.物质的物理特征;
物质分类。
认识
理解
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
物质的属性可以是弹性、硬度、磁性、导电性,也可以涉及物质的其他属性
2.物质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认识
3.固、液和气三种物态及其基本特征。
理解
4.常见温度值;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
认识
19.电磁相互作用;
电磁波的应用
探究
认识
20.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
认识
机械运
动和力
21.时间、长度的粗略估测;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认识
操作
22.速度的描述;
速度公式的简单计算
认识
理解
23.重力、弹力、摩擦力;力的作用效
果;力的示意图;
力的测量;
二力平衡条件;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理解
10.物质属性与科技进步。
认识
物质的
结构和
物体的
尺度
11.物质的组成。
认识
12.原子的核式模型;人类探索微观世
界的历程。
认识
13.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
认识
14.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认识
新材料
及其应

15.根据提供的信息,了解一些新材料的特点及其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
了解
16.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
能用机械功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40.能量的转移与转化。
41.功;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
移的过程。
认识
42.功率;
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理解
认识
机械能43.动能和势能及Fra bibliotek转化;机械能和其
他形式能的转化。
理解
44.机械功和功率;
生活、生产中机械功的含义。
认识
理解
45.机械效率。
了解
46.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机械的
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认识
内能
47.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用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热现象。
认识
理解
能进行热量的简单计算
不要求了解电池和用电器的结构和原理
48.内能的概念;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认识
49.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热机的工作进程。
认识
温度测量;
环境温度。
认识
操作
认识
5.物态变化过程的实验探究;
物理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的联系。
探究
理解
6.水的三态变化及水循环现象;
节约用水。
理解
认识
物质的
属性
7.物质的属性;物质属性与物质用途的联系。
认识
8.质量的概念;
固体和液体质量的测量。
认识
操作
9.密度的概念;密度知识的简单应用;
密度概念与物理现象。
操作
57.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及其简单计算;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理解
58.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探究
59.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
安全用电。
认识
探究
能量
守恒
60.能量守恒定律及生活中能量守恒的
实例;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
认识
61.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
认识
62.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认识
能源与
可持续
发展
63.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认识
64.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认识
65.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认识
66.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能源的开
发利用及其可持续发展。
认识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探究
认识
声和光
29.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乐音的特性;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
用;噪声的防治途径。
探究
认识
30.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与
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的实验探究。
认识
探究
31.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探究
认识
32.白光由色光组成;光的色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